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公开课完整带练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d959faa76e58fafbb00300.png)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 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精选课件
42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精选课件
43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精选课件
34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精选课件
35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e6f9f6a45177232e60a268.png)
.
2.反衬
衬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
请从“虚实”关系 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虚实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 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 抒怀。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 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 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
表现手法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
表现手法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
象征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 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正衬
衬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诗中所描写的 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正面衬托(烘托)作者 的羁旅之愁。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fafffae53a580217fcfe66.png)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a619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e.png)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课件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1320870b1c59eef9c7b426.png)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 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 活的强烈愿望。
精选课件
42
送夏侯审①校书东归 □钱 起
楚乡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 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 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 愁人定解颜。
【注】 ①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② 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 称。 (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
精选课件
48
青春易逝。
3、比拟(拟人、拟物)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 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精选课件
49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 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 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精选课件
情借 景 抒
16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 代称。
精选课件
17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 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 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析效果)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42
送夏侯审①校书东归 □钱 起
楚乡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 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 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 愁人定解颜。
【注】 ①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② 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 称。 (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
精选课件
48
青春易逝。
3、比拟(拟人、拟物)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 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精选课件
49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 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 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精选课件
情借 景 抒
16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 代称。
精选课件
17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 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 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析效果)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
精选课件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3ee9fd69eae009581bece8.png)
鉴赏常用的词语
1、反映表现手法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等 2、反映诗人心情的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之 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报国之情等 3、反映语言特色的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总体风格的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飘逸、委婉、含蓄、 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白描
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 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
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 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 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 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 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 和反衬。
6、动与静
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 “ 动”“静”中何者为主: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41fc1dad02de80d4d8405d.png)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 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 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巧妙含 具体形
象蓄;。东积雨风声知。我
欲山
行,吹
断檐间
——苏轼《新城道中》
借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李清照《如梦令》
4
夸 张
突出 烘托 力。
特 气
征 氛
,,强增化强感感情染;.白—发—三李千白丈《,秋缘浦愁歌似》个长。•3
对 结构对称,节奏鲜明,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 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 的心情可见一斑。
.
•11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③人比菊花还要瘦弱,词人用夸张的语气生动形象 的反映了作者因思念丈夫而孤独、愁闷的思想感情。
.
•5
答题步骤
①指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怎样运用这种修辞 手法的。
③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表达效果)
.
•6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 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巧妙含 具体形
象蓄;。东积雨风声知。我
欲山
行,吹
断檐间
——苏轼《新城道中》
借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李清照《如梦令》
4
夸 张
突出 烘托 力。
特 气
征 氛
,,强增化强感感情染;.白—发—三李千白丈《,秋缘浦愁歌似》个长。•3
对 结构对称,节奏鲜明,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 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 的心情可见一斑。
.
•11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③人比菊花还要瘦弱,词人用夸张的语气生动形象 的反映了作者因思念丈夫而孤独、愁闷的思想感情。
.
•5
答题步骤
①指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怎样运用这种修辞 手法的。
③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表达效果)
.
•6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496ca358fb770bf78a558a.png)
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 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 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 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14 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5
随堂练习
(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
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
答案 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 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 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 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 递进,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7
【精要点拨】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 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 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 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烘托”“旁衬”,如李白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 “桃花潭水”形象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14 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15
随堂练习
(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 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
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
答案 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 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 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 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 递进,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7
【精要点拨】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 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 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 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烘托”“旁衬”,如李白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 “桃花潭水”形象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公开课-完整带练习PPT课件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公开课-完整带练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0f2f0076a20029bc642d65.png)
2021
8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1
9
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 思想感受。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 接抒情。
2021
10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等主观感情。
2021
2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202128ru答案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突出强调了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盘点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2021
1
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 属楚国,称楚江。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 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2021
7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 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 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 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 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70436e2f60ddccda38a06b.png)
(2)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是视觉描写,而“数声啼鸟”是听 觉描写。空旷辽远的景,与哀怨的啼鸣为 下文作者抒发情感做铺垫。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怨”字将鸟人格化。其实是传递出作者
羁旅漂泊的愁怨。
.
14
作业:
《衡水中学第五套试卷》诗歌鉴赏
.
15
.
4
二、解题方法指导:
1、了解诗歌内容。
2、根据题干要求,联想表达技巧。
3、针对诗歌内容,明确表达技巧, 规范落实答案。
.
5
牛刀小试:
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直抒胸臆:
表 达 技
抒情手法: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叙事抒情、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巧 描写手法: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烘托渲染、象征、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想象联想、
3
2、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 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指出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阐释。 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
全诗简要分析。
.
7
《衡水中学第四套卷》
芳草渡·留征辔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 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 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 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 便,送将来。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前五句的写作技巧。
.
8
自主学习:2012年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①繁。 朱樱②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⑴天山:指祁连山。⑵折柳: 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CHENLI
25
分析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 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 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 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 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 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 了。
CHENLI
26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 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 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感情,含蓄蕴藉,富有哲理,使读者 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CHENLI
27
蝉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 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 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
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 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 的离别之苦。
CHENLI
16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 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 的表现手法。
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 园林风光。
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
来了。“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 “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七句写 “凉风”,八句写“蝉鸣”。“感秋”。凉风瑟 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
直抒胸臆。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 闷。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CHENLI
9
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 思想感受。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 接抒情。
CHENLI
10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是直抒胸臆。
CHENLI
11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盘点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Fra bibliotekCHENLI1
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等主观感情。
有情有景,间接而含蓄。
CHENLI
17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情景交融 直接抒情
CHENLI
18
寓情于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把自然闲适之情藏于景中。
CHENLI
19
乐景衬哀情( 乐的景与哀的情)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
“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
②三径:指CHE退NLI 隐家园。
12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 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作者的所欲为隐逸,但诗用“一丘”、“三径”
5
记叙、议论、 描写、抒情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学过哪些诗歌运 用了议论的表达方 式?举例谈谈运用 的妙处。
CHENLI
6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 属楚国,称楚江。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 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HENLI
20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HENLI
21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将近、接近。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CHENLI
22
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诗人描 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 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 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 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CHENLI
23
哀景衬乐情(哀的景与乐的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HENLI
24
李白的《塞下曲》
CHENLI
13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 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 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先出现景物,再借景抒情)
CHENLI
14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CHENLI
15
劳劳亭
CHENLI
2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抒情)
CHENLI
3
一、四种表达方式
CHENLI
7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 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 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 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 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CHENLI
8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 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 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CHENLI
4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CHENLI
CHENLI
25
分析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 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 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 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 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 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 了。
CHENLI
26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 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 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感情,含蓄蕴藉,富有哲理,使读者 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CHENLI
27
蝉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 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 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
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 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 的离别之苦。
CHENLI
16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 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 的表现手法。
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 园林风光。
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
来了。“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 “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七句写 “凉风”,八句写“蝉鸣”。“感秋”。凉风瑟 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
直抒胸臆。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 闷。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CHENLI
9
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 思想感受。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 接抒情。
CHENLI
10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是直抒胸臆。
CHENLI
11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盘点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Fra bibliotekCHENLI1
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等主观感情。
有情有景,间接而含蓄。
CHENLI
17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情景交融 直接抒情
CHENLI
18
寓情于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把自然闲适之情藏于景中。
CHENLI
19
乐景衬哀情( 乐的景与哀的情)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
“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
②三径:指CHE退NLI 隐家园。
12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 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作者的所欲为隐逸,但诗用“一丘”、“三径”
5
记叙、议论、 描写、抒情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学过哪些诗歌运 用了议论的表达方 式?举例谈谈运用 的妙处。
CHENLI
6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 属楚国,称楚江。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 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HENLI
20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HENLI
21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将近、接近。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CHENLI
22
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诗人描 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 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 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 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CHENLI
23
哀景衬乐情(哀的景与乐的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HENLI
24
李白的《塞下曲》
CHENLI
13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 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 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先出现景物,再借景抒情)
CHENLI
14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CHENLI
15
劳劳亭
CHENLI
2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抒情)
CHENLI
3
一、四种表达方式
CHENLI
7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 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 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 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 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CHENLI
8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 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 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CHENLI
4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CHE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