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蔡运龙第九章__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2015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六章__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六章__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2015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
• • “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
• “历史上绝大多数战争和殖民运动的发起,是因为入侵者 想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 • 1、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的衰落
(1)不断的增加投入(肥料、畜力、农机动力、人力、 灌溉等基础设施) (2)高度有组织的社会 (集中力量办大事-都江堰) (3)资源私有化 (用完就没了,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利 用) (4)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 (5)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1、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低能源消费
(2)人口控制 (3)高度变通灵活的社会组织(群体经常重组) (4)自然崇拜(很少破坏自然) (5)自给自足、互惠平均。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在生态圈中的优势地位的最重要方面,在于人类已经形成 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力,掌握了似乎无所不能的科学技术 但产的一个生物种群。人类与自然资源系统其他要素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质能量联系)
4)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当代人类
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
获食模式/社会形态:狩猎-采集社会、粗耕农业社会、畜牧业社 会、精耕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一、人类的适应行为 • 2、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 • (1)对资源可得性的适应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又往往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15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来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特征(即形成条件、组合情况、分布规律, 以及其他要素的关系)分为:矿产资源(地壳)、气候资源(大气 圈)、水利资源(水圈)、土地资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 五大类。这五大类还可进一步细分。
2)常见的自然资源分类是分为可更新资源(renewable)和不可更新 资源(non-renewable)。如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资源,矿产资源属不可 更新资源,等等。如P26图1.1。
3)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的属性进行分类: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 资源。如P26图1.2。
16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二、科学范式的特点
第一,有一批志趣相同的研究队伍自觉或不自觉的组织起来 研究某一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理论、方法与应用);
第三,有共同的研究内容和探索目标,而且这些研究者对所 研究的内容、问题等看法比较一致;
第四,有共同的典型案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途径和选择标准。
第一篇 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中的“资”就是指“有用”、“有价值”的东西,即一
切生产和生活资料。“源”就是“来源”或“源泉”。简单来说就是: 自然界有价值的东西的来源。 自然资源的概念很多 ,各有侧重,但诸多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 是把自然资源看成是天然生成物,而把人类活动的结果排斥在外。实 际上现在整个地球已经没有纯自然的了,都或多或少打上了人类活动 的烙印,也就是说现在的自然资源中已经融进了不同程度的人类劳动 结果。 基于这一点,本教材给自然资源下的定义: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 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14类 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教学进度以周为单位课堂讲授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内容及时间地点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第一节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量度第三节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征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第一节中国态势第二节全球视野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第一节增长的极限第二节没有极限的增长第三节可持续性第四章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第一节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第二节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第一节生态学基本原理第二节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生物与种群第六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第一节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第10第七章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第一节采矿的生态影响第二节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第三节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第11第八章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第一节生态占用核算第二节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第12第九章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第二节发达经济社会的视角第三节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第13第十章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第二节经济决策与自然资源管理第14第十一章自然资源配置第一节自然资源配置基本论题第二节不可更新资源的配置第三节可更新资源的配置第15第十二章自然资源价值重建第一节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第二节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第十三章自然资源评价第一节矿产资源评价第二节可更新资源评价第16第十四章自然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第一节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比例性第二节比例性原理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第17第十五章自然资源开发决策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再开发第二节自然资源开发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第十六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与长期效用最大化第二节自然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与社会控制第18结论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第一节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目标及统筹第二节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六章__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六章__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2015

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 的作用
• 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
2、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1)安全 通过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影响 人类安全,如粮食及其他物品减产;洪涝、干旱、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频发;重要宗教礼仪或精神品质丧失。 2)获取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要的物质 供给功能。 3)健康 供给功能和调节功能。 4)社会关系 文化功能 5)自由权与选择权 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 影响
工业化社会具有以下特征: (1)急速扩展的人均资源消费 (2)专业化生产 (3)社会组织更复杂
(4)财富集中
(5)人口变迁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工业化社会具有以下适应机制:
(1)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转移(全球化解决相对稀缺) (2)农村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过剩-涌入城市) (3)人口稳定机制(养育孩子成本大、养儿防老意识转变) (4)市场响应机制 (一定程度上环节供需矛盾) (5)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6) 社会、文化、政策响应 但是,工业化来得太快,以至于可能超出人类的适应能力,尤 其在保护资源和生态系统方面。
在生态圈中的优势地位的最重要方面,在于人类已经形成 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力,掌握了似乎无所不能的科学技术 但产物和人类毕竟是自然界的其中的一部分,是源于自然、 依赖自然的一个生物种群。人类与自然资源系统其他要素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质能量联系)
4)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当代人类
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
1.无额外天然太阳能生态系统;2.有额外天然太阳能生态系统;3.额外人为太阳 能辅助的生态系统;4.化石能源辅助的城市-工业系统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利用价值和森林资源价值。
03
环境变化对资源开发方式的影响
环境变化可能促使人们改变资源的开发方式,如采用更环保、可持续的
开发方式。
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平衡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发展。
资源保护措施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资源循环利用
1
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将废弃物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加 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废弃物的减 量、无害化和资源化。
2
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 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率。
3
资源循环利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加 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利用,推广循环经济的理 念和实践。
土地资源的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 地、城市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 源具有不同的生产潜力和生态功能。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以液态、固 态或气态形式存在的水,包括河
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等。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考 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公平性 和环境影响,采取有效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
运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权属等信息进 行监测和评价,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管理案例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开展水资源量、质量、时空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价,为水资源规划、配置和保护提供基 础数据。
水权分配与交易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六、成绩考核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60%,平时出勤、平时作业考核各占20%。
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
备 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内部资料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陈静生,蔡运龙,王学军.人类-环境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李胤汉.自然资源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武吉华.自然资源评价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第11周
第八章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一节 生态占用核算
第二节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
第12周
第九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第二节 发达经济社会的视角
第三节 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第13周
第十章 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第一节 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目标及统筹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参加野外实习。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进度

第九章 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

第九章 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

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发展的 主导自然因子将会发生变化,经济中心、 主导自然因子将会发生变化,经济中心、文化 中心可能会不断转移; 中心可能会不断转移; 问题: 问题: 1.文明古国出现位置? 文明古国出现位置? 文明古国出现位置 2.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口和经济出现新的 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在布局趋势? 在布局趋势?
经 济 增 长 主 导 因 素 在 不 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的 演 变
土地 土地 信 息 化 信 息 化 生 态 化
虽然主导发展要素不断更替, 虽然主导发展要素不断更替,但先前 的主导发展要素仍发挥作用, 的主导发展要素仍发挥作用,且其作用 形式也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化;( ;(劳 形式也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劳 动者、土地) 动者、土地) 因此,本、技术、信息、生态等多 个主导要素的作用及其更替; 个主导要素的作用及其更替;
目前世界各国受自然资源自给情况影响的 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以下3类 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以下 类: 以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 以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本国资源 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主要靠进口资源来发展 经济,西欧、日本、美国等) 经济,西欧、日本、美国等) 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如沙特、巴西、 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如沙特、巴西、 澳大利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等国家) 资源生产和加工工业并重的经济结构, 资源生产和加工工业并重的经济结构,这些国 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经济结构建立在资 源基本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如中国、印度; 源基本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如中国、印度;
自然资源的出口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 自然资源的出口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 直接出口的如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直接出口的如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间接出口 的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 的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这类资源 以其生产力和产品等资源载体间接形式出口 自然资源的存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 构会产生重要影响, 构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 系变得越来越广泛和紧密, 系变得越来越广泛和紧密,许多国家的经济相 互依赖,并因此趋向集团化和区域化。 互依赖,并因此趋向集团化和区域化。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气候变化与自然资源
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
总结词
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这些策略和措施旨在减轻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维护资源的可持续性。例如,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挑战。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资源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3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CHAPTER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定义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是指负责自然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划分以及相关制度规定的总称。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构成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由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权责关系三部分构成。管理机构是指负责自然资源管理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指规范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权责关系是指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划分。
CHAPTER
大约46亿年前,原始地球由宇宙尘埃和气体凝聚而成,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了如今的地球。
地球的形成
地球在形成后经历了多次地质变化,如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和冰河时期等,这些变化影响了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球的演化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根据形成机制,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水、土壤等,可循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形成周期长,短期内不可再生。
资源枯竭与替代能源
总结词:评估不同替代能源的潜力和局限性。
资源枯竭与替代能源
探索实现替代能源产业化的途径和政策措施。
总结词
替代能源的产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索实现替代能源产业化的途径和政策措施,包括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例如,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可以提高替代能源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可以促进替代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替代能源产业的发展。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九章__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九章__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2015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此未必然”--有了必要的自然资源条件, 并不必然出现某种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还不够成为充分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是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 力资源共同构成
为什么一些自然资源禀赋不好的地区能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一些 自然资源禀赋很好的地区经济落后?主要原因之一是资本资源和人力 资源的差异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3、自然资源影响的阶段性 为什么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不断转移? 为什么文明古国出现在亚热带地区?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先出现在温带地区? 为什么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口和经济出现新的 再布局趋势? --不同社会阶段影响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主 导因子变化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3、自然资源影响的阶段性
马克思指出:“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分为两类;生 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劳 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 林、金属、煤炭等。在文化发展初期,第一类的自然富源 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 决定性意义。”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3、自然资源自然影响的阶段性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响生产力布局 ①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
条件之一(第一产业的开发布局一般与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一致) ②多种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也影响生产力 布局(土地开发离不开水、有色金属冶炼必须有充足能源) ③自然资源与消费地的距离是自然资源开发布 局的决定因素(铁矿与炼钢企业、油田与炼油企业 )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三章__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三章__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2015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第二节 没有极限的增长
乐观派的观点主要包括:历史外推论、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n 对同一种自然资源,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所 得的结论可能不尽相同。
n 不同的资源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n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由 于观测手段的丰富,观测精度的提高,观测网点的加密,以及数据 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性和区域性可更新资源的估算日益准 确。比如全球太阳辐射能的收支、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气候资源、 全球土地资源、全球生物资源等,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精度,发展更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方 法,并逐步向动态监测、动态度量发展。 n 不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由于它们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其分布规律远比可更新资源复杂,目 前度量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 可望将来有大的改观。如东海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 并非全部潜在储油层都做了钻井探测,因此就是一个存在远景资源的 地区。 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 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从概念中可以看出,理论资源 比远景资源估计更粗略。 6、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 由于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最终可采资源的估算更 为粗略。
n 人口消费过剩
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 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如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着人口消费过剩。从这个角度看,富人比穷人对资 源问题应付更多的责任。 由此可见,人口数量过剩和人口消费过剩对消费资源正好截然相反。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五章__自然资源生态过程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五章__自然资源生态过程2015
第五章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
自然资源从形成、演化到被利用的整个过程 ,都发生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经历着一系列 生态过程。因此,了解自然资源生态过程是 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


第一节 生态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 第三节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生物与种群
第一节
生态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量总是由温度较高的物体向温 度较低的物体流动,而不能自发的由低温物体向高温物 体流动。在封闭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 统熵增大,自发的由有序到无序,使系统由非均衡态趋 于均衡态。均衡态的特征是熵最大、系统最无序。熵是 物质系统的热力学态函数,其值与系统间以做工的方式 传递的能量有关。能量固定的一个系统,当其熵等于零 时,可以转化为功的能量等于他的全部能量;熵达最大 时可以转化为功的能量等于零。因此,可以把熵看作有 效能的测度,即熵越大,有效能越小,熵越小,有效能 越大。同时熵也是有序程度的测度,熵越大,系统越是 混乱无序,熵越小,系统越是有序。
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很多(经济增长、 人口变化、个人选择),如何保证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市场机制?08金融危机-市场or计划
——制度激励?
——管理变革?
——产权变革?
第二节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
一、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 流动
(一)太阳能与光合作用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 意义 (二)食物链中的能量过程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组织 并非全部为上一级所消耗
部分能量在新陈代谢 过程中转换成热能而消耗
食物链上每一环能量 转换效率很低的资源意义?
离第一性生产越远,单位面积上所能
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人类对食物的利用若想达到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九章__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九章__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2015
达国家极不相同的资源环境问题。 •“富裕污染”与“贫穷污染”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此类问题可以从稀缺,不确定性, 福利分配和资源耗竭四方面说明其性质,这四个方 面并非孤立,对发展中国家特定资源环境问题的关 注,都包含这四个方面。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二、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1、稀缺 (1)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 以使人们在生命的“基线“标准上生存。 这种稀缺主要在第三世界国家。几种重要流 动性资源严重稀缺影响到很多人的基本生存 发展中国家有占世界一半的人口缺水 ~有复杂的经济、社会、人口、制度和政 治条件造成,尚无简单的解决办法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自然资源影响的阶段性
新的技术革命出现后,自然条件影响经济发展 的主导因素又有新的转机。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提高,人们普遍要求更好地生活环境,首先是 良好的自然环境, 同时新兴工业对原料燃料依赖小,机动性强。 对自然条件的主要追求是清新的空气、纯洁的水源。 新兴工业要求接近科教中心,而科教中心对自然环 境的要求更高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稳定的、长期的自然资源保障,自 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自然资源就谈不上社会 生产,也就谈不上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提供劳动素材,劳 动把自然资源素材变为财富。
“无此必不然”--没有自然资源这个必要 条件,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此未必然”--有了必要的自然资源条件, 并不必然出现某种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还不够成为充分条件,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十章__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十章__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2015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P P’ P0 P”
Q’2
S
亚当 .斯密 “看不见的手”
D
Q’1 Q” Q Q”1 0 2
Q
O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自然资源利用也受“看不见的手”指挥,其供需平衡的基本 经济机制服从供求原理,但自然资源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及价 格在平衡供需矛盾中的作用与一般商品的情形又有所不同.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 一、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 理性人 • 最重要的两个假设: 利润最大化、价格支配资源配置
还有常用的假设“其他条件相同”。例如: “若其物会比在较高低价格水平下购买 的更多”。 这里的“其他条件相同”就假设:(1)消费者的收入或偏好无显 著变化;(2)其他产品的价格无变化; (3)买者预期此产品价格 不再降低;(4)市场没有此产品的更好替代品,(5)不存在炫耀价 值的情况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 一、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 2、价格支配资源配置:
• 在自由市场机制下, “价格支配生产并决定资源配置 ”,但 很多场合里,其他因素也会起作用例如:
消费者不了解行情、消费习惯、炫耀虚荣, 非货币报酬最大 化等常常使价格不能起正常作用
按公认的分配公平原则,资源应在富人、穷人间合理分配, 此时价格也不能支配资源,而需要采取一些社会改良措施以 达到分配公平。政府补助、福利计划、慈善机构等常使那些 在开放市场里难于得到资源使用权的人得到资源
B:一般商品的价格通常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生产成本是决定价 格的主要因素; 自然资源主要是自然产物,没有成本,因而其价格中一般不 包括生产成本的因素,自然资源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完整版)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完整版)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完整版)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资源质量好,开发利用流程短、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 益高。应尽可能用高质量的资源。(经济竞争是高质量资源的竞争。
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要优质优用)
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金属矿的品位对劳动生产率、 成本、产值有决定影响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自然资源影响的阶段性
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的 作用不同,随着发展阶段的提升,自然资源 的作用逐渐减弱,而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作用 逐渐显著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二、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紧迫需要构成与发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3、自然资源影响的阶段性
马克思指出:“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分为两类;生 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劳 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 林、金属、煤炭等。在文化发展初期,第一类的自然富源 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 决定性意义。”
这种稀缺主要在第三世界国家。几种重要流 动性资源严重稀缺影响到很多人的基本生存
发展中国家有占世界一半的人口缺水
~有复杂的经济、社会、人口、制度和政 治条件造成,尚无简单的解决办法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二、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1、稀缺 (2)经济稀缺:现行价格上的需求数量超过 供给数量
达国家极不相同的资源环境问题。
•“富裕污染”与“贫穷污染”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此类问题可以从稀缺,不确定性, 福利分配和资源耗竭四方面说明其性质,这四个方 面并非孤立,对发展中国家特定资源环境问题的关 注,都包含这四个方面。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二、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1、稀缺 (1)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 以使人们在生命的“基线“标准上生存。
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将减少,供给量将增加,直到再次 取得均衡,才不会发生经济稀缺
穷国基本流动性资源的稀缺属经济稀缺,因为人们能够支 付的价格不足以提供刺激以维持供给
~在公共供水方面普遍,当供给机构将单位价格保持在长 期供给成本以下时,就有产生~的趋向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二、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 2、风险及不确定性 (1)全球风险
第二节发达经济社会的透视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两种观点 A-认为初级生产(农业、矿业等)是穷国经济增长 的负担。穷国被过分地束缚于农业了。投入工业品 生产的同等劳动和投资将带来巨大收益。因此落后 是依赖土地之行业的固有特点; B-认为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禀赋(包括农业用地) 是相对更为重要的资产,穷国在这些资源存量上的 差异,是决定这些国家增长可能性的主要因素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还不够成为充分条件,
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是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 力资源共同构成
为什么一些自然资源禀赋不好的地区能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一些 自然资源禀赋很好的地区经济落后?主要原因之一是资本资源和人力 资源的差异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响生产力布局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作为生产要素,自然资源成本在价值上 相对于所有资源的的总体价值一直在下降, 自然资源的边际贡献没有上升。
尽管自然资源主要是许多穷国经济中许 多落后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不意味着 穷国的生产可得性使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增长 的负担
第二节发达经济社会的透视
①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
条件之一(第一产业的开发布局一般与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一致)
②多种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也影响生产力
布局(土地开发离不开水、有色金属冶炼必须有充足能源)
③自然资源与消费地的距离是自然资源开发布
局的决定因素(铁矿与炼钢企业、油田与炼油企业 )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影响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分3类 A-以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本国资源已不能满
足生产需要或资源较贫乏,主要靠进口资源发展经济(西
欧、美、日)
B-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沙特、巴西、澳大利亚) C-资源生产和加工工业并重的经济结构。因技术和资金限
资源开发条件显著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例如井下开采
深度加大,使得矿山建设周期延长)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影响产品质量
自然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基础。(许多特产-密云金丝枣、
山西沁州小米等有特定的自然环境;新疆哈密瓜、吐鲁番葡萄与大陆性 气候有关;茅台等名酒得益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影响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一般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
种经济成分和组织、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及 其相互关系。是多种因素(社会制度、国民素质、自然条 件、经济基础、历史背景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自然条件(主要方面是自然资源)是重要的、不易改变 的
制,~建立在基本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中国、印度)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影响经济结构
自然资源的存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生主要影 响,而且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和紧密,许多国家经 济相互依赖,趋向集团化和区域化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如果有新资源可望取代所关注的流动性资源作为产品和 服务的来源,则“耗竭”只是概念问题
第二节 发达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经济增长主要指国民收入增长,而国民收
入增长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增长的源泉 • 增长的源泉除了自然资源外,还有各种更
好的资源,它们提供了具有相对较高收益 率的投资机会,而这相对较高收益率意味 着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
例如:我国曾在天然气不足的地方,建社大型天然气田,修建运输管线, 投入大量资金引进设备、修桥铺路、沿管线兴建消费天然气企业,最 终因资源不足而停止,造成惊人浪费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此未必然”--有了必要的自然资源条件, 并不必然出现某种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
• 自然资源禀赋相似的国家或地区,为何在 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差距悬殊?
• 为何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些国家 或地区,也能率先进入发达社会?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稳定的、长期的自然资源保障,自 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自然资源就谈不上社会 生产,也就谈不上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提供劳动素材,劳 动把自然资源素材变为财富。
第三篇 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
第九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图9.1 经济增长主导因素 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演化
其他 劳力
原始文明
其他
土地 劳力 农业文明
经济总量
其他

技息 术化
进技
资步 术


进 步
本资

劳力
工业文明
生 态 化
信 息 化
技 术 进 步
资本 土地
劳力
生态文明
•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但文明不 同了,为何?
本溪铸造铁(人参铁)球墨铸铁合格率高,不必经过热处理就能获得 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其原因是矿石中硫、磷含量低,微量有害杂质少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3、自然资源影响的阶段性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是有规律变化的,受生产力 水平制约。生产力水平左右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 二、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 2、风险及不确定性 (2)地方风险
地方尺度上,资源环境问题也有不确定性 对有害设施(包括核电站)、杀虫剂利用及潜在有害废 物的堆积等有关的风险,看法不一致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二、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3、福利分配
可更新资源的退化产生是在的经济和福利损失, 避免和减少损失需要成本
如何把这些费用和损失在社会不同集团之间进行 时空上的分配?
自然资源开发会造成生态损失,但损失是否重要 到值得付出不开发的代价?
环境质量和资源保护与社会福利分配公平问题紧 密联系
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二、Hale Waihona Puke 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 •4、资源耗竭
以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耗竭和稀缺无必然一致性,某些 情况下耗竭确实产生资源短缺问题,但稀缺是文化概念,若 存在替代品,则某种资源的耗竭,不一定意味着稀缺。
生产力水平低,人对自然的依赖性越大,反之越小
生产力水平提高,并不是人类可以离开自然,而是更深入 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更恰当地对待自然。人-自然关 系更密切了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3、自然资源影响的阶段性
为什么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不断转移? 为什么文明古国出现在亚热带地区?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先出现在温带地区? 为什么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口和经济出现新的 再布局趋势? --不同社会阶段影响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主 导因子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