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养生课

合集下载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件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件

1 改善身体健康
传统体育养生学通过运 动和养生方法提高身体 机能和免疫力。
2 提升身体素质
训练身体的力量、柔韧 性和耐力,使身体更强 健。
3 增强心理素质
通过锻炼身体,传统体 育养生学也能提升心理 健康。
现代人遵循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建议
均衡的饮食
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取适宜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概念与起源
传统体育养生学探究传统体育和养生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追溯到古代文明, 人们就开始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和心灵的益处。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 的理论为传统体育养生提 供了基础。
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与身体的健康息 息相关,传统体育养生学 借鉴了经络学说的原理。
脏腑学说
传统体育养生学研究各个 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影响, 提供了针对性的养生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实践方法
1
气功
通过套路演示和套路分析,气功帮助调整呼吸和练习身体平衡。
2
武术
基本功介绍和武器操作演示让身体发展力 Nhomakorabea、灵敏度和耐力。
3
太极拳
太极拳的套路演示和套路分析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和谐。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益处
适度的锻炼
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保持身体活跃。
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得到恢复。
结论
历史地位
传统体育养生学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平衡。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更多地关注传统体育养生学将有 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体育养生学》PPT 课件

121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121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码:20120004(五)学时数与学分: 52学时,3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技术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表三、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课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知识点:主要讲述了内功养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以及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作用等。

第一节内功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内功养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广泛,功法众多。

主要介绍富了有代表性的导引、吐纳。

静坐、站桩行功、卧功和内丹功、武术内功等。

第二节内功养生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内功养生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价值,如自我修练、内练为主和意念引导等特点,及养正祛邪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作用。

第二章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知识点:主要介绍了古代养生的发端、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古代内练养生术的发展及古代养生学与炼养术的繁荣等。

第三章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模式知识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模式,是在中国古代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它同古代思维模式和哲学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道家、儒家、医家等各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人贵生”“元气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动静适宜”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指中国古代从事体育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健康文化智慧,包含了体育运动、饮食、药膳、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道教”、“佛教”、“武术”等学问在探究人体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太极拳门派有太极、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拂尘、太极推手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都强调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外相连,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彼此较为协调的健康体位。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带着宁静的心态,慢慢地调节心率和呼吸,达到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多种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养生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如踢毽子、打太极球、跳功夫舞、叠杯子等等,都是根据古代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二、饮食护身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饮食护身是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古代医药中有很多养身膳食和药膳,如五谷养脏汤、五色茄子羹、鱼汤羹等等,都是在不同方向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接纳性。

除此之外,控制盐分和饮食讲究合理搭配,也是根据饮食妙趣悠长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三、按摩艾灸按摩艾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摩、艾灸,都是针对皮肤、经脉、筋骨、肌肉、淋巴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手段。

例如,太极功法中常被用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调节脏腑和气血等。

除夕吸附穴、梁丹灸等,也是普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最近的研究中,艾灸被发现有抵制病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状态等大量的好处。

传统体育养生学

传统体育养生学
定义:传统体育养生是近代之前就已产生发展,并 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传承或影响至现代甚至未来、 内蕴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以人体自身的调形、调气、 调神为修身养性的基本手段,能够改善性命协调程度、 增强生命健康水平、延长生命长度、诱发生命内在潜 能的身体练习和身体运动式养生理论和技法体系。
桩功
腹式 呼吸
3、意守: 指功法锻炼过程中,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身体某一部位, 或某一事物上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意守,可以帮助排除杂念, 逐渐入静,达到“凝神聚气的练功效果。 4、意守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丹田, 进行呼吸吐纳,使精神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心平气和, 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
1、宋元时期,很多文人墨客对传统体育养生均有研习。这里仅以苏轼为 例,他对养生深有研究。 2、明清两代是传统体育养生极大繁荣时期,太极拳是由明末清初的河南 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所创。太极拳主要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和古代的导 引术、吐纳术以及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思想。
五、中华民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传承与转型
动功
以内练为主的动功: 八段锦
以外练为主的动功: 易筋经 自我按摩法:推、拿、按、压、擦、揉、捏、点 自我拍击法:拍、击、叩、弹、啄
保健功
套路运动: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搏斗运动 武术
功法运动: 柔功、内功
三、传统体育养生的功能特点
功能: 1、培补元气
2、平衡阴阳
3、疏通筋络 4、调和气息 5、调理脏腑
养生市场
6000余万人;
”气功大师”---严新
气功报刊几十家;
臭名昭著的李洪志“法轮功”事件
秦始皇炼丹
徐福带领五百名童男 童女东渡取“仙药”
一、《周易》——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源头

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必要性分析

情 绪 易 波动
烦躁、 焦虑
总 平 均
三 、 析 讨 论 分
9 1
9 6
1 3

14 0
14 0
8. 75
9. 23
8. 56
大 学 生处 于亚 健 康 状 态 的发 生 率 较 高 。于 霞 等 对 大 连 6所
高 校 4个 年 级 的 10 2 0名 大学 生进 行 调 查 ,发 现 约 6 -3 73%的 大
态 主要 症 状 的改 善 情 况 进 行 实 验 前 、 比较 , 现 在 失 眠 、 梦 、 后 发 多 适应能力 、 困倦 、 昏 、 忆 力 、 燥 、 虑 等 几 个 方 面 好 转 率 总 头 记 烦 焦 平 均 达 8 % ,说 明传 统 体 育 养 生 对 改 善 大 学 生 亚 健 康状 态 的 主 5 要 症 状 具 有 良好 的 功效 ( 表二 ) 见 。 表 二 传 统 体 育 养 生 对几 种 主 要 症 状 的 改善 情 况
有 不 同程度 的 改善 。 实验 证 明 : 统 体 育 养 生锻 炼对 改 善 亚健 康状 态具 有 良好 的 效果 , 职 院校 体 育课 应 广 泛发 展 传 统 体 育 养 生 。 传 高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育课 ; 统 体 育 养 生 体 传 保 健 按 摩 法 、 功 导 引术 、 极 拳 等 传 统 体 育 养 生 锻 炼 方 法 气 太 具 有 习 练 简 易 , 动 量 控 制 自如 , 动 场 所 不 受 限 制 的 优 点 , 运 活 特 别 符 合 当前 国 际流 行 的 中小 强 度 有 氧 健 身 的原 则 ,并 能 有 效 地 达 到健 身 养 生 、 病 延 年 的 效果 。 资料 表 明 , 内学 者 对 传 统 体 祛 国 育 养 生 的 研 究 , 要 集 中在 哲 学 思 想 、 展 现 状 、 展 对 策 及 对 主 发 发 身体 康 复 治 疗 效 应 、 年 益 寿 等 方 面 , 针 对 大 学 生 健 康 影 响 的 延 而

我国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必要性之分析

我国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必要性之分析

因此让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走进 我国普通 高校 的意义是重大 的,而且也 是非常必要的。 1对 传 统 体 育 养 生 文 化 的理 解 、 11 . 传统体育养生 文化的起源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源远 流长 ,传统体育养生法是其 中最重要的 内 容之一 。 体育养生是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一 支艳丽 的奇葩 , 的衍生发 它
不足。
业的压力等等 , 如何更好 的调解大学生的心态显得尤其重要。 传经养生 课 程 , 更 好 地 培 养 大 学生 清 静 泰 然 , 私 少 欲 的 心 态 , 其 心 中旷 达 能 少 使 无忧 无 患 , 志 平 静 无 思 无虑 , 神 同时 又 能 专 心 致志 , 平 气 和 。 心 42弘扬文化的功 能 .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 聚了各 民族人 民 凝 之间的感情 , 对外也弘扬 了我 国的优秀的传统 文化 。 把养生这种文化引 放大学 的课程 中去 , 有利于大学生更 好地去 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 , 培养 其爱 国主义 的精神。 4 塑造 人 格 , 养 道德 3 涵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 ,有利于促进学 生的心理健康 与学生 的完美人 格形成具有显著作用 。 养生追求 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不仅在于健体 , 而且 要得益于人 , 注重精 神的培养和升华 , 到 自 “ 达 我 身正” 养生教育从 内 , 而外 , 强调炼其心 、 正其 身 、 为其范 , 养生 实践 的过程 , 也是学生身心两 个方面全面发展和塑造其完美人格 的一个修德 、 修心 、 修身的全过程 。
展过 程就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 民在生命 观上不断超越 的现实艺 术体现。 在几 千 年 的 历 史 发 展长 河 中受 到 儒 、 、 等 传 统 文 化 的影 响 , 合 “ 释 道 结 太 极学说” “ 、八卦学说 ” 阴 阳学说” “ 和“ 、五行学说” “ 、脏腑学说” “ 、经络学 说” 中医理论 , 等 融传统 艺术 、 民俗 、 宗教 、 文化于一体 , 逐渐发展成为一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 1 班级:教师:日期:
课次:2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3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4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5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6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7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8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9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10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11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12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13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14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15 班级:教师:日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课次:16 班级:教师:日期:
31 / 3131。

体育养生学第六章《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教案

体育养生学第六章《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教案

第六章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一、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

二、教学重点传统体育养生的要领。

三、教学内容1、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2、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要领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一、松静自然松是指身体,静是指心。

自然是对练功的各个环节提出来的,如姿势、呼吸、意守、心情和精神状态都要舒展、自然。

1、松静(1)身心放松的意义身心放松是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现代心理医学中用于防治因情绪紧张而产生一系列身心疾病的有效方法。

所谓的放松,就是在保持稳定姿势的情况下,或在缓慢的动作过程中,习练者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使全身上下、左右、表里的皮肤、肌肉、关节,以至脏腑和大脑等部位都处于松弛状态。

身心放松,一方面有利于身体内气血的自然循环,减少机体的负担和能量消耗,降低基础代谢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机体的兴奋程度,减少内、外环境对大脑皮质的干扰,有利于诱导大脑入静,能加速进入自我调整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态。

放松不仅有助于身体调节,而且对心理状态的调整也有良好的作用。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经常处于慈善、和蔼和面带微笑的喜悦状态,他的内心世界必然也是善良、豁达、平静的。

心理的平和,必然引起生理功能向健康方面转化。

相反,表情紧张的状态,将导致身体状态的恶化。

(2)放松训练的方法A 放掉心中牵挂的事情在练功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

要求练功者既要把长期积累的不放心的事情放下,又要把当前牵挂的事情放下。

也即是说,心要平和,要松弛。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做到。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要求练习者既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又要注意道德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

B 学会由“身”入“心”的放松根据身心相互影响的道理,一般放松应由身体开始再转入心的放松。

也就是说,形体的放松为心态的平和创造了条件。

身体放松是指皮肉骨骼都要放松,不能僵直,不能绷紧。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

《传统体育养生》(专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传授武术套路和传统体育养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专项教学、训练、裁判以及指导群众养生健身能力,和崇武、尚德的课程,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方向的专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09年9月修订)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2.理论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传统养生方法的基本理论。

3.技术要求:重点掌握竞赛套路和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套路,了解不同拳种的技术特点和风格;掌握气功“三调”、四种健身气功功法及传统气功功法等。

4.教学训练等要求:应具有从事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教学、训练、竞赛、裁判、管理能力。

裁判要求:达到武术套路二级裁判水平;健身气功五段位。

5.科研等要求:了解科研方法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查阅、收集信息资料,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具有相应的自学能力。

(四)课程类别:040205C05。

(五)学时与学分:648学时,27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武术套路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第一节武术的概念知识点:武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武术定义第二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知识点:武术的三个特点、武术的价值功能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知识点:运动形式的分类、套路练习形式分类、拳术、器械的名词解释和运动特点第二章武术套路的教学与训练第一节套路教学的原则和特点知识点: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套路教学的阶段与教学步骤知识点:阶段的划分、套路动作的组成和动作要素、教学步骤实施和主要任务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点:语言法、直观法的作用和内容;练习法及其主要形式;完整与分解教学区别点和内在联系;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步骤第四节儿童、青少年武术训练与训练的基本方向知识点:基本方向的意义、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训练阶段的划分第五节套路训练的组织与实施知识点:训练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训练的要求和方法第六节心理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知识点:心理训练概念、心理训练的任务、竞赛心理训练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七节刀、枪、剑、棍的技法知识点:刀、枪、剑、棍的形成与发展、棍的各种称谓和种类;刀、枪、剑、棍术的特点、方法、棍术技法的基本要点第三章武术套路编创与图解知识第一节创编套路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套路的组成、创编的原则第二节创编的程序和方法知识点:创编的步骤、创编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武术技术图解的一般方法知识点:图解概念;一般方法的内容第四节武术技术图解的学习方法知识点:看图学练和速记的方法和步骤第四章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传统体育养生心得

传统体育养生心得

传统体育养生课心得说起选择这门课的初心,大概是因为我对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兴趣,除了常见的传统文学之外,还希望从更多形式进行了解。

走近课堂之前,我一直以为养生只和中医穴位有关,对这门课的认识也仅限于同学介绍中的上课轻松、老师温和。

一个学期过去,我从中得到的收获比想象的更多,除了基本的养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态度的转变,是对我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顾在课堂上,我接触了很多充满禅意的词语,比如意形结合、天人合一,也尝试了很多未曾听说的活动,比如正念行走、身体扫描、导引保健功等。

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念观呼吸。

正念呼吸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体流通的过程,看似容易,实际坚持下去却很难。

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胡思乱想,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完全无法静下心来;或是昏昏欲睡,大脑陷入休眠状态。

而后的几次练习,我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思想,渐渐地杂乱的念头便越来越少了。

正念的方法在生活中也有很大所用,在情绪急躁的时候,我会通过它让自己平静下来;压力过大而失眠的时候,也可以用它放空念头,让自己放松地养足精神。

生活在我看来,“活在当下”与随波逐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一种智慧,后者则是一种软弱。

所谓身心合一,意味着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选择,选择决定了他的行为,而行为最终构成了他的命运。

每学期都会有这么一段时期,课程排满、考试集中,各种社团活动也纷纷开展,紧张的节奏让人手忙脚乱,不管在做什么,我时刻都在想着这一周有什么需要完成的任务,担心自己能否应付得来。

这种急躁和忧虑可能是一种动力,但带来更多的是负面情绪,并不能帮助我走出困境,唯有活在当下、身心合一,尽心专注于眼下所做的事情,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同时,“活在当下”也是治疗拖延症的一剂良药。

生活轻松时我们往往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耗费,怠于做任何事。

现在我明白,当下的每一分自由的时光都需要把握,身边的每一分美好和愉悦都值得珍惜,如果总是妥协于内心的懒惰,寄希望于明天,就会丧失主动选择的机会,被未知的变数所左右。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养生功法动作和呼吸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2. 养生功法动作教学: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3. 呼吸法教学:如腹式呼吸、横隔膜呼吸等4. 养生功法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5. 养生功法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养生功法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呼吸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养生功法动作的连贯性与呼吸法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养生功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演示养生功法的动作和呼吸法。

3. 练习法:学生跟随老师练习,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养生功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检查学生的运动服装和场地布置。

2. 课堂导入:介绍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动作教学:教师示范养生功法的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4. 呼吸法教学:教师讲解呼吸法的原理,学生跟随练习。

5.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坚持练习,记录练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养生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养生功法动作和呼吸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养生功法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养生功法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养生功法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和呼吸法。

2. 教学视频:播放养生功法的示范动作和呼吸法。

3. 养生功法教材:提供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4. 音响设备:播放养生功法的音乐和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养生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周:教授养生功法的动作和呼吸法。

大学生体育养生教案

大学生体育养生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基础理论。

2. 掌握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体育养生意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室内体育馆教学器材:音响设备、瑜伽垫、毛巾等。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养生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进行体育养生?二、理论讲解1. 介绍传统体育养生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础理论。

2. 讲解传统体育养生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三、实践操作1. 介绍易筋经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易筋经的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易筋经动作。

2. 学生进行易筋经的复习练习。

二、实践操作1. 介绍八段锦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八段锦的练习。

三、拓展延伸1. 介绍五禽戏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五禽戏的练习。

教学步骤: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 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包括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等。

3. 教师讲解理论,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4.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易筋经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学生进行易筋经的复习练习,教师检查并纠正动作。

6. 教师讲解八段锦,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7. 学生分组进行五禽戏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8.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养生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课后自行练习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

2.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体育养生练习,并记录练习心得。

第二讲--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演示教学

第二讲--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演示教学

2,运动养生的特点
(1)以传统养生理论指导健身运动
无论哪一种传统健身法,均以阴阳、 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 养精、气练、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以运动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 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 升降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 说明运动健身中形、身、气、血、表、 里的协调统一。健身运动的每一招, 都是与养生理论密切相关。
《艺文类聚》书中提出:养生的根 本在于养神。“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 肥肌肤,充肠胃,闭嗜欲-------养生之 末也。”
(五)宋代
《太平圣惠方》强调:药物与食物 相结合,利用药粥、药酒辅以养生。
苏东坡主张多吃蔬菜少吃肉、郊 游、书画可陶冶心情,健体强身。
(六)元代时期
中西健身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加强锻 炼者的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同时对中躯神 经系统的大脑也有调节的作用,使练习者得 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节 养生与运动
运动是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基 本。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揭示了生命 的一条规律---动则不衰
1,运动养生机理
传统养生将精、气、神称为 “三宝”,其与人体生命息息相 关。运动养生则抓住了这三个环 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 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 周游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 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 通,营养整个机体。
(二)中西健身方法结合、动静相兼、内外 兼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运动健身方法 有所不同。西方侧重于运动形式,通过运动 锻炼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健。中国民族传统 体育健身方法,即重视“外”的运动形式 (形),又要求运动动作与呼吸(气)的结 合。同时,强调意识(意)活动参与运动锻 炼的全过程。形成“内”的意识活动和“外” 的动作、呼吸协调统一,达到内外、动静兼 修的目的。

体育高二上册《理论课-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教案

体育高二上册《理论课-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教案

(三)主要传统养生术介绍。

1、按摩养生:按摩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摩是医生用双手在病人身体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来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的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人疗人”的方法,属于现在所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

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我国不断的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

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由于西医学习中医,开办中医学院,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又对推拿机理开始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对推拿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重视我国这一传统疗法,据了解有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朝鲜、日本、菲律宾、新加波、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国家来我国学习。

还有一些聘我国专家出国开办学习班。

这说明中国的推拿行手法治疗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视。

2、气功养生:中华民族的气功文化具有五仟年的历史,她比长城更长意义更伟大!她是中华民族的天字号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重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她同伟大的中医一样也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面大旗!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

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

大学生体育课养生气功教案

大学生体育课养生气功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养生气功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养生气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养生气功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4. 通过练习养生气功,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减轻学业压力。

教学内容:1. 养生气功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 养生气功的主要流派和特点3. 常见养生气功功法介绍4. 养生气功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5. 养生气功练习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养生气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养生气功?它与普通体育活动有什么不同?二、讲解养生气功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 讲解养生气功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养生气功与传统中医、哲学的关系。

三、介绍养生气功的主要流派和特点1. 介绍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常见养生气功流派。

2. 分析各流派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四、示范养生气功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1. 教师示范易筋经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养生气功。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养生气功的基本概念、流派和动作的掌握情况。

二、练习养生气功1.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五禽戏的基本动作和呼吸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养生气功练习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心态平和、动作到位、呼吸自然等。

四、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课后练习养生气功,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养生气功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2. 学生对养生气功动作和呼吸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课后练习养生气功的积极性和效果。

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体育养生课贾亮一、健身气功的概述(一)健身气功的概念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许逊所著的《灵剑子》,而在宋代的《云笈七签》中,气功才第一次作为术语出现。

1996年8月,为了促进气功事业朝着管理规范化、制度法制化、习练科学化的发展,经中宣部、国家体委及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什么是社会气功、什么是健身气功。

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对健身气功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界定,指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健身气功的健身特点注重整体锻炼:人的生命是意识与肉体的统一体。

健身气功就是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观出发,强调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通过调整人体内在潜力,从而改善和增进人的整体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运动风格绵缓:健身气功在外形肢体、思想意识、呼吸吐纳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体现出轻松自然、舒展大方、轻飘徐缓的风格特点。

养生作用明显:健身气功在外形肢体、思想意识、呼吸吐纳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体现出轻松自然、舒展大方、轻飘徐缓的风格特点。

(三)健身气功的时代价值社会价值:健身气功对于落实党“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具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化价值: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运动项目,其深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哲学观念的影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明。

体育价值:健身气功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祛邪扶正的健身功能,并以其自身套路结构简单、单式动作易学易练、对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要求较低,且健身效果显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二、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中国气功的起源时期,至今仍没有直接的实物记载。

但根据1975年,出土于青海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表明,中国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中国气功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了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统治下,中华民族的经济与文化备受摧残,中国气功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的建立,使古老的气功获得了新生。

在解放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气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1956年3月,刘贵珍所著的《气功疗法实践》的出版,1959年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组织撰写的《内养功疗法的》的问世,这两部著作的出版与发行,对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健身气功的练功要素调身、调息、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调身是基础,调息是中介,调心是主导。

(一)调身:所谓调身,是指练功者对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为身形合度。

(二)调息:调息是习练健身气功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所谓调息不仅是指呼和吸的过程,而且还指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是指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

(三)调心:调心是调身和调息的核心,所谓调心就是指练功者在健身气功锻炼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调整和运动,已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

(四)如何培养自身的涵养道德树立正念:健身气功练习者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正确的练功观,端正习练动机,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陶冶性情: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会遇到种种矛盾,而这些矛盾往往会招致情绪和感情的变化,骚扰精神,使之不得安宁。

经常习练健身气功可有助于人们七情的平衡,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对治习气: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受后天主客观环境的影响,逐步沾染了各种习气,而这些习气种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经常习练健身气功有助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不良习气的形成。

增益禀赋:所谓禀赋就是禀性,包括人的性格和脾气,它有遗传的基础,也有实践的烙印,可以说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体。

习练健身气功可以弥补改善自身禀性中的不足之处。

克己奉公:所谓是“公”是道赋予人类的“玄德”的体现。

古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固然是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习练健身气功时要达到的高尚精神境界。

如果能以天下为公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其生命运动符合自然规律,从而真正的进入真善美的境界。

四、健身气功的锻炼要领:松静自然、动静相兼、练养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五、健身气功的竞赛组织机构:秘书处(或办公室)、竞赛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判委员会;六、健身气功•五禽戏(一)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功法源流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

对华佗创编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当中只有有对于五禽戏戏名的记载,但没有其他具体动作的引证。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国家体育总局在原有古籍文献记载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下群众的生活特点,创编出健身气功•五禽戏。

健身气功•五禽戏:是指根据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所创编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气功功法。

(二)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功法特点安全易学,左右对称;引伸肢体,动诸关节;外导内引,形松意充;动静结合,练养相兼;(三)健身气功•五禽戏的习练要领形:即练功时的姿势。

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

说明了姿势对在练功过程中的重要性。

神:即神态、神韵。

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

在习练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五禽”的神态,并进入其意境,神韵方能体现出来。

意:即意念、意境《黄帝内经》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

这里的心指的就是大脑,是人的思维意识。

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排除杂念,创造一个美好的内环境,以求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以此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气:即指练功时对呼吸的锻炼,是练习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身状况或与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方法。

习练中应注意由浅入深和因人而异两个方面。

(四)、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说明1、基本手型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鹿角:拇指伸直外张,食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熊掌:拇指压在食指指端下,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虎口撑圆;猿钩:五指指腹捏拢,屈腕;鸟翅: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翘起,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握固: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2、基本步型弓步: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横向之间保持一定宽度,右(左)腿屈膝前弓,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左(右)腿自然伸直,脚跟蹬地,脚尖稍内扣,全脚掌着地;虚步:右(左)脚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尖上翘,膝微屈,左(右)腿屈膝下蹲,全脚掌着地,脚尖斜向前方,臀部与脚跟上下相对,身体重心落于左(右)腿;丁步:两角左右分开,间距10至20厘米,两腿屈膝下蹲,左(右)脚脚跟提起,脚尖着地,虚点地面,置于右(左)脚脚弓处,右(左)腿全脚掌着地踏实;3、基本平衡:提膝平衡:左(右)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右(左)腿在体前屈膝上提,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后举腿平衡:右(左)腿蹬直站稳,左(右)腿伸直,向体后举起,脚面绷平,脚尖向下;(二)、动作的易犯错误、纠正方法及功理作用起势调息易犯错误:向左开步时,两膝过分挺直,身体左右摇晃;两掌上提下按时,运行路线直来直去,两肘尖外扬,肩膀上耸;纠正方法:开步前,两膝先微屈,开步时,身体重心先落于右脚,左脚提起后,再缓缓向左移动,左脚掌先着地,使重心保持平稳;意念沉肩,再两臂起动,肘尖有下垂感觉,两掌上提、内合、下按,运行路线成弧线,圆活自然;功理与作用:排除杂念,诱导入静,调和气息,宁心安神;吐故纳新,升清降浊,调理气机;虎戏1、虎举易犯错误:手直接由掌变拳,虎爪状不明显;两掌上举时,身体后仰,呈反弓状;纠正方法:手指撑开后,先依次屈扣第一、二节指关节,再紧握成拳;两掌向头部正上方托举,身体与地面保持垂直;功理与作用:两掌举起,吸入清气,两掌下按,呼出浊气,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手成虎爪变拳,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2、虎扑易犯错误:虎爪和握拳两种手型的变化过程掌握不当;身体由折弯到展开不够充分,两手配合不够协调;向前迈步成虚步时,重心不稳,左右摇晃;纠正方法:两手前伸抓扑时,拳变虎爪,力达指尖,由柔转刚,两掌向里划弧回收时,虎爪屈拢,轻握空拳,由刚转柔;身体前挺展开时,两手要注意后伸,运行路线要呈弧形,协助身体完成屈伸蠕动;迈步时,两脚横向间距要保持一定宽度,适当增大稳定角度;功理与作用:虎扑动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运动,尤其是引腰前伸,增加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可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脊柱运动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等症有防治作用;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任脉行于腹部正中,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牵动任督两脉,起到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鹿戏1、鹿抵易犯错误:腰部侧屈拧转时,身体过于前倾;身体侧屈幅度不够,眼看不到后脚跟;纠正方法:后腿沉髋,有助于上体正直,可加大腰部拧转幅度;重心前移,增加前腿膝关节弯曲度,同时加大上举手臂向后下方伸展的幅度;功理与作用:腰部的侧屈宁转,使整个脊椎充分旋转,可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也可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积;目视后脚脚跟,加大腰部再拧转时的侧屈的程度,可防止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症;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尾闾运转,可起到强腰补肾强筋健骨的功效;2、鹿奔易犯错误:落步后两脚成一直线,重心不稳,上体紧张歪扭;背部“横弓”与躯干“竖弓”不够明显;纠正方法:脚提起后,向同侧肩部正前方跨步,保持两脚横向宽度;加大两肩内旋幅度,可增大收胸程度,头、髋前伸,收复后顶,可增大躯干的后弯曲幅度;功理与作用:两臂内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牵拉,对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等症有防治作用,躯干弓背收复,能矫正脊柱畸形,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向前落步时,气充丹田,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尤其是重心后坐,整条脊柱后弯,内加尾闾,后凸命门,打开大椎,意在疏通督脉经气,具有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熊戏1、熊运易犯错误:两掌贴腹太紧或主动划圆形成摩腹动作,没有随腰、腹部的转动协调地进行划圆摆动;以腰胯为轴进行转动,或身体摇晃幅度过大;纠正方法:肩肘放松,两掌轻附于腰腹,体会用腰腹的摇晃来带动两手运行;相对固定腰胯位置,身体摇晃时,在意念上是做立圆摇转,因此当向上摇晃时,做提胸收腹,充分伸展腰腹,向下摇晃时,做含胸松腹,挤压脾胃肝等中焦区域的内脏器官;功理与作用: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可防止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腰腹转动、两掌划圆、引导内气运行、可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运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2、熊晃易犯错误:没有提髋,直接屈膝提腿,向前迈步;落步时,脚用力前踏,髋关节处没有震动感;纠正方法:可先练习左右提髋;提髋,屈膝,身体重心前移,脚自然落地,体重落于全脚掌,同时踝、膝关节放松,使震动感传至髋部;功理与作用:身体左右晃动,意在两肋,调理肝脾;提髋行走,加上落步时的微震,可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老年人下肢无力、髋关节损伤、膝痛等症;猿戏1、猿提易犯错误:脚跟离地后,重心不稳,前后晃动;耸肩不够充分,胸背和上肢不能充分团紧;纠正方法:头部百会穴上领,牵动整个身体垂直向上,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以胸部膻中穴为中心,缩项、夹肘、团胸、收腹、可加强胸背和上肢的团紧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