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三维模型Word版

合集下载

DEM中的重要模型总结

DEM中的重要模型总结

地形指标提取坡度变率Slope of Slope(SOS)坡向变率Slope of Aspect(SOA)SOA =(([SOA1]+[SOA2])-Abs([SOA1]-[SOA2]))/ 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DEM的坡向变率地形起伏度可先求出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对其求差值即可。

可以使用Spatial Analysis中的栅格邻域计算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邻域的设置可以为圆,也可以为矩形,邻域的大小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确定。

地面粗糙度:是特定的区域内地球表面积与其投影面积之比。

它也是反映地表形态的一个宏观指标。

使用栅格计算器: 1 / Cos([Slope of DEM]*3.14159/180)地形特征信息提取提取山脊线、山谷线方法一方法二山脊=正地形 & SOA > 70,山谷=负地形 & SOA > 70正(负)地形=[DEM]-[B](Neighborhood Statistics)设(Statistic type)为平均值(Mean)邻域的大小为11×11(可以改变),得到一个平均值数据层,记为B;地下水潜在污染分析:内容分析:每个因子已经定级(0~5),土地利用层定级9.9的为城市和建成区用地(模型中不包括),土壤因子(w=0.6)比土地利用(w=0.2)和地下水深(w=0.2)更重要。

即Index=0.6×土壤+0.2×土地利用+0.2×地下水深。

一、栅格数据分析方法:1、将depwater、landuse和soil三个栅格数据按照结果要求进行重分类。

2、将三个重分类后的栅格数据按照要求利用栅格计算器进行栅格计算,再将计算结果按题目要求进行重分类就得到最终结果。

二、矢量数据分析方法:1、将三个矢量数据进行融合(Iintersect)得到包含它们所有属性的融合图层。

DEM表面建模

DEM表面建模

插值法:寻找插值函数的方法。
常用的插值函数有:代数多项式、 三角多项式、有理函数、样条函数等。
§6.1 一元函数插值与逼近(2)
二、n次代数插值多项式: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Ln x y0l0 x y1l1 x ynln x yk lk x
k 0 n
0, 3 x 2 , 4 9 1 2 3 x x , 2 2 8
3 2 1 x 2 1 3 x 2 2 x
三次基本样条函数: x 1 x 23 4x 13 6 x 3 4x 13 x 23 3
k 0 n k 0
yk 1 2lk xk x xk l x yk x xk lk2 x
k 0 时,得到三次埃尔米特插值多项式为: 2 2 x x0 x x1 x x1 x x0 y 0 1 2 H 3 x 1 2 x x x x y1 x0 x1 0 1 x1 x0 1 0
在两点之间的最终曲线上采用左右加权的曲线
y1, 2 x WL xyL x WR xyR x
(7.2)
§6.1 一元函数插值与逼近(8)
3、加权平均的抛物线拟合法:
式(7.2)须满足条件: 权函数须满足条件:
WL x WR x 1
y1, 2 x1 y L x1 y1, 2 x1 y x1 L
3! x 2 0, 2 1 3 x x2 , x 1 3 2 3 1 3 x x2 2 x , 1 x 2 6 4
§6.1 一元函数插值与逼近(12)

11.DEM制作和三维分析

11.DEM制作和三维分析
使用矢量和栅格clip、split都不可以的,只有在创建Tin,加入 剪裁的面,一起参与创建tin,面的参数设置,如下,使用 hard clip 多边形参与tin四种方式 1. 裁切:定义插值的边界,处于裁切多边形之外的输入数据将 不参与插值与分析操作。 2. 删除:定义插值的边界,与裁切多边形的不同之处在于多边 形之内的输入数据将不参与插值与分析操作。 3. 替换:可对边界与内部高度设置相同值,可用来对湖泊或斜 坡上地面为平面的开挖洞建模。 4. 填充:它的作用是对落在填充多边形内所有的三角形赋予整 数属性值。表面的高度不受影响,也不进行裁切或删除。
3.3 坡向分析结果
3.4山体阴影(hillshade)
山体阴影(hillshade):是根据设置的光源对栅 格的照明值,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设置,设置 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可以用于日照分析, 一天日照的时间等,值越小表示,阴影越大
3.5视域(中级)
在ArcGIS主要两点直线之间是可见的还是遮 挡的,必须要选择一个点层,在屏幕上画线, 可以实 现屏幕上两点可视分析,绿色表示可视,红色表示不 可视。注意坐标系统的问题
1.创建TIN:点、线创建TIN 2.TIN转栅格:tin生成栅格DEM 3.地形转栅格:点、线创建栅格DEM 4.栅格转TIN:栅格DEM转TIN 5.栅格转ASCII:栅格DEM转文本 6.ASCII转栅格:文本转栅格 7.Terrain使用向导创建
2.1创建TIN
1、使用等值线和离散点(有一个字段标注高程值)加载等值线,一定要选高程 字段硬断线提供Z值,那么构建出来的Tin也就会在Hard line处生成节点,表 示表面上的不连续性; 软断线在参与构Tin时,本身不提供Z值,表示线性要素但并不改变表面坡度 的边。比如,要标出当前分析区域的边界,mass points离散点,生成的TIN 没有线,用于点生成tin

Dem与遥感影像制作三维效果简单教程.docx

Dem与遥感影像制作三维效果简单教程.docx

Dem与遥感影像制作三维效果简单教程1、软件要求制作软件用ArcGIS的Arcsence模块,注意装ArcGIS9. 0以上,而且安装级别要装到Arcinf o级别才有Arcsence。

Desktop、和editor 版本可能没有Arcsence模块。

2、数据要求Dem数据:dem数据可以是买的1: 5万DEM或在网上下载的全球DEM srtm3o多可以,dem 格式有很多有*・txt、♦. asc. *. grd. ♦. dem 等,本教程用*. txt或*・asc其实这两种格式是一样的。

遥感影像:spot5、TM、quickbird等校正好的影像。

分辨率越高效果越好。

本教程用spot 2.5m分辨率的影像。

注意: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坐标系统要一至否则无法叠加在一起。

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坐标系统转换时应为他们不是矢量图因此坐标转换不能用普通的gis软件转换要借助遥感软件对坐标进行重投影转换。

3、Dem与遥感影像制作三维效果操作(1) dem转换启动ArcGIS的arcsence模块,在arcsence工具栏中单击◎ 按钮载入arctoolbox,界面如下图:6 Arc Jem Ar双击 conversion tool 工具展开 conversion tool X 具箱。

双 击To raster 工具展开To raster 工具箱。

双击ASCII to Raster 工具打开如下对话框:2 3 2UUt HUM !•!>□ W A* a a A • □自 o w◎ 4 ^ :: :: n (• O M"nml那毛柚d •…■ M K 5 «•M T..KMiUrut Title Lir ・ep"KfO3C ・vv ・ Vaal*Too3i r..i.fiMiMtilKal HyU L>S**4«■・『•#■»・> p ^541 北3>・1 k^alf «• T OO I K fgE 伽1li"・单击“OK”按钮执行转换操作,转换完成后自动在arcsence主窗口打开DEM如下图U 凡样■•CM -D SF Q 金■» •口t?■逊Q© 础®© :; ::1it o *Jt U A!>«I ・Jr fi«l <J JR■ *IMW1111 1 —■ " L1IXILotl4・・ fiitwwBrwt r・2 卸・Uil ❻T»<11 ・•・」£(*•.«•亍Arctici n <rdyi(TodiCar go 3. facAs £■■■*«* *aai4 & FrM4 & Xt> C*XI• n T» Ctrivica・• f» OB• Bji T«. («c-4*t 4$.■ 0 * ________________ZSBBDS 八口* ,• uA F2・M Q・盘w$ Bu(« io omvr r ・野:• Us?J・8c«t« wwGtzUM T M L I这个DEM是栅格图,我们要把它转换成TIN才能使用。

4、DEM和三维制作

4、DEM和三维制作

坡度(Slope) 地面的倾斜程度,垂直高/水平距离
Page 1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坡向(Aspect), 坡向反映了斜坡所面对的方向。 坡向在植被分析、环境评价等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物学上,生长在朝向北的斜坡上和生长在朝 向南的斜坡上的植被一般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 别的主要原因在于绿色植被生长需要阳光的充分 程度不同;建立风力发电站的选址时,需要考虑 把它们建在面向风的斜坡上;地质学家经常需要 了解断层的主要坡向,或者褶皱露头,来分析地 质变化的过程;在确定容易被积雪融水破坏的居 民区的位置时,需要识别朝南的坡面,来得到最 初融化的积雪的位置。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Dem和三维制作
闫磊
2013年6月9日
讲解内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1.dem,tin,grid基本含义 2.TIN、DEM制作 3.三维应用和分析
Page 2
1.1、Dem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的 英文简写。 数字高程模型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 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一般认为,DTM是描述包 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 等。 在ArcGIS中一般都是表面surface,ArcGis中表面有两种, 一种是Raster surface,一种就是Tin surface 而Grid是ESRI自己的基于文件系统的栅格影像格式,等同 与tif,jpeg等等
Page 22
ArcGlobe和ArcScene的主要区别

DTM、DEM与DSM的区别(word文档良心出品)

DTM、DEM与DSM的区别(word文档良心出品)
由于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它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通讯、气象、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工程建设上,可用于如土方量计算、通视分析等;在防洪减灾方面,DEM是进行水文分析如汇水区分析、水系网络分析、降雨分析、蓄洪计算、淹没分析等的基础;在无线通讯上,可用于蜂窝电话的基站分析等。
由此可见DSM的应用前景,也证明surface model应该译为表面模型。
顺带介绍下DOM,其他4D产品以后再单独介绍。
3、其他:DOM
4)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缩写DOM)是利用DEM对经过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或彩色),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并按规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形象数据,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建立DEM的方法有多种。从数据源及采集方式讲有:(1)直接从地面测量,例如用GPS、全站仪、野外测量等;根据航空或航天影像,通过摄影测量途径获取,如立体坐标仪观测及空三加密法、解析测图、数字摄影测量等等;(3)从现有地形图上采集,如格网读点法、数字化仪手扶跟踪及扫描仪半自动采集然后通过内插生成DEM等方法。DEM内插方法很多,主要有分块内插、部分内插和单点移面内插三种。目前常用的算法是通过等高线和高程点建立不规则的三角网(Triangular Irregular Network, TIN)。然后在TIN基础上通过线性和双线性内插建DEM。
DOM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制作周期短。它可作为背景控制信息,评价其它数据的精度、现实性和完整性,也可从中提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为防灾治害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等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完整word版)实验九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完整word版)实验九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九、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

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a)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b)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数据高程点Elevpt_Clip.shp,高程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TIN 及DEM 生成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住Shift)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Customize(自定义)]>>[Extensions(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3D分析模块),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分析] 工具栏执行[ArcToolbox]>> [3D Analyst Tools] >> [Data Management]>>[TIN]>>[Create TIN]在Input Feature Class中依次添加Elevpt_Clip.shp、Elev_Clip.shp、Boundary.shp以及Erhai.shp,将Erhai的SF_type改为hardreplace,其余保持默认确定生成文件的名称及其路径,生成新的图层tin,在TOC(内容列表)中关闭除[TIN]和[Erhai]之外的其它图层的显示,设置TIN的图层(符号)得到如下的效果。

执行工具栏[3D Analyst Tools] >> [Conversion]>>[From TIN]>>[TIN to Raster ],指定相关参数,以TINGrid命名,即已将TIN转为是DEM1.2 TIN的显示及应用在上一步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关闭除[TIN]之外的所有图层的显示,编辑图层[tin]的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 选项页,将[ Edege types(边界类型)] 和[Elevation(高程)] 前面检查框中的勾去掉; 点击[ Add添加] 按钮在[添加渲染] 对话框中,将[Edges with the same symbol(所有边用同一符号进行渲染)] 和[ Nodes with the same symbol(所有点用同一符号进行渲染)] 这两项添加么TIN的显示列表中确定之后,将TIN图层局部放大,认真理解TIN的存储模式及显示方式(1)TIN 转换为坡度多边形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图层[tin],参考上一步操作,将[Face slope with graduated color ramp (面坡度用颜色梯度表进行渲染)] 和[Face aspect with graduated color ramp(面坡向用颜色梯度进行渲染)] 这两项添加到TIN的显示列表中在上面的对话框中,选中Slope(degrees)点击[分类] 按钮,在下面的对框中,将[类] 指定为5,然后在[间隔值] 列表中输入间隔值:[ 8, 15,25, 35, 90] ,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后关闭图层属性对话框,图层[ tin ] 将根据指定的渲染方式进行渲染,效果如下图所示:(2)TIN 转换为坡向多边形参照以上第(4)步,得到坡向多边形图层得到的坡向多边形中属性分别表示当前图斑的坡向(平坦、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用坡度分类三角形形成多边形,执行[3D Analyst tool]工具栏中的命令[Triangulated Surface]>>[ Surface Slope],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以tinSlopef命名:(3)Eliminate合并破碎多边形(选做,需要8-10分钟)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坡度多边形图层:TinSlopef, 打开TinSlopef的属性表,添加一个字段Area(类型为Double)左键选择Area一列,通过[Calculate Geometry计算值]操作,计算各个多边形的面积以下的操作将会把面积小于10000平方米的多边形合并到周围与之有最长公共边的多边形中:执行菜单命令[Selection选择]>>[ Select by Attributes通过属性选择],查询”Area”<=10000 (平方米)的图斑被选中的多边形以高亮方式显示,这些小的图斑将会被合并到与之相邻且有最大公共边的多边形。

DEM生成及三维分析

DEM生成及三维分析
所有等高线数字化,便可形成高程等值线DEM。 等高线的一般形式为:
fk (x ,y)=Ck
(k = 1,2,3... M)
且当Ck≠CL时,不可能有fL( x , y)=CL,其中Ck,CL为常 数,fk ,fL,为平面曲线或分段曲线函数。
(二)等高线DEM的建立
等高线DEM的建立一般是直接采用数字化地图 上的等高线即成。 目前常用的三种方法为:
DEM的制作才具有了较为可靠的质量。但精度分
析与评价仍用了中误差的概念,是不正确的。
(二)DEM精度分析及误差模型
1、等高线DEM精度
等高线DEM的数据是数字化地图或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的数字化 成果。 等高线DEM的误差包括原始数据误差△图和数字化误差△数, 地图上数据的误差可分为平面和高程两部分:
三、格网DEM
格网(Grid) DEM中的格网,指的是间距分别 为Dx和Dy的矩形方格网在二维平面上的正投影。 大规模的Grid DEM均需在等高线DEM或TIN DEM的数据基础上才能生成。生成DEM的内插 方法很多,一般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和 逐点内插三类。 目前使用较多的内插方法是移动曲面法、加权 平均法、线性插值法和克里金法。
构造,有静态和动态多种算法。
Delaunay三角网规则构造TIN方法
静态法 Radial sweep Recursive split Diride conguer Step by step Modified hierarchical Incremental Incremental delete and build 动态法
Delaunay与Voronoi是计算几何中的两种 主要构造,它们互为对偶,故Delaunay三 角网又可由相应Voronoi多边形各相邻多 边形单元的内点连接得到。 平面结构的TIN,加上各点的高程,在三 维空间便是TIN DEM。

实验三DEM建模

实验三DEM建模

实验三DEM建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用envi软件进行DEM建模。

二.实验工具安装有envi软件的计算机,组内成员每人一台。

三.实验要求要求每位组员进行操作,完成实验。

一名组员进行整理,做PPT,组员要求熟悉PPT,随时准备抽查,进行讲解。

四.实验步骤1.从网上下载原始数据。

2.打开envi软件,打开DEM文件。

3.) 在Toolbox中,启动/Terrain/Topographic Modeling 。

4. 在Topo Model Parameters对话框中,选择地形核大(Topographic Kernel Size)为5。

可以使用不同的变化核提取多尺度地形信息,变换核越大处理速度越慢。

5.通过在"Select Topographic Measures to Compute“列表中点击,选择要计算的地形模型。

6. 如果选择了"Shaded Relief",需要输入或计算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单击Compute Sun Elevation and Azimuth按钮,在Compute Sun Elevation and Azimuth对话框中,输入日期和时间,GMT为9:0:0, Lat(纬度)为40度, Lon(经度)为116度。

单击OK 按钮,ENVI会自动地计算出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改变山地阴影图的颜色设置分别为:红色;原色和彩虹。

d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初次使用envi软件,对envi软件的功能有了初步体验。

会使用envi软件进行DEM建模。

Mapgis 实验三DEM建模一实验目的1了解mapgisk9在dem建模方面的操作工具。

2 熟练掌握mapgisk9数据导入,建模的流程。

二实验工具计算机一台,mapgisk9软件,采集的dem数据三实验步骤1将得到的.grid文件转化为.msi文件,在[编辑输入]菜单下打开得到最终结果:2也可以将赋值后的等高线文件进行[点线\三角化]得到.Tin文件作为DEM数据文件。

ArCGIS中DEM地形鞍部提取word版本

ArCGIS中DEM地形鞍部提取word版本

2.3 山谷线的提取
(1)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 →Map Algebra→Raster Calculator工具计算反地形,公式为Abs (dem-2000),得到与原始DEM数据完全相反的反地形数据。如图2-18所示。
注:此步完成后,山谷线的提取和山脊线的提取步骤是一样的,直到最终利用重分类的方法将重新分级的邻域分析后的结果二值化为止。 在这里,是不需要对反地形DEM进行洼地填充的。
图2-1 焦点统计设置
(2)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 →Map Algebra →Raster Calculator工具,对原始数据与焦点统计后 的DEM做减法。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 减法计算结果
(3)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 →Reclass→Reclassify工具,对减法运算结果进行重分类,分级界线 为0。将大于0的区域赋值为1,小于0的区域赋值为0即得到正地形;设置如图2-3所示,结果如图2-4所示。
图2-11 汇流累积量结果图
(4)汇流累积量为0值得提取: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 →Map Algebra→Raster Calculator工具,输 入公式如图2-12所示(公式为上步(3)中汇流累积量==0),计算结果为所有的汇流累积量为0的栅格,结果如图 2-13所示。
图2-14 邻域分析设置
图2-15 0值部分求均值结果
(6)在求均值后的0值汇流累积量数据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进行重新分级,将数据分为两级,调整临界点, 以等值线图和晕渲图进行判断,属性值越接近1越可能是山脊线位置,确定分界阈值为0.65667。

第03章-DEM制作

第03章-DEM制作

第三章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准备完成后,就可进行DEM制作。

DEM制作基本流程如下:数据准备§ 3.1 模型定向与核线影像生成3.1.1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模型定向的作业,了解数字影像立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全过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定向模块进行作业,满足定向的基本精度要求。

·掌握核线影像重采样,生成核线影像对。

3.1.2基本知识·模型定向分为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解算其定向参数:内定向:框标自动识别与定位。

利用框标检校坐标与定位坐标计算扫描坐标系与像片坐标系间的变换参数。

相对定向:利用二维相关,自动在相邻影像上识别同名点(几十至上百个点),计算相对定向参数。

绝对定向:人工在左(或右)影像上定位控制点,最小二乘匹配同名点,计算绝对定向参数。

·生成核线影像即是形成按核线方向排列的立体影像:同名核线影像灰度重排,形成核线影像。

3.1.3 实习指导一个测区是由多个模型组成,模型定向要逐个进行。

下面以实习的实例《157-158模型》,叙述其整个过程。

每个过程按例1、例2、例3、例4的形式具体说明其步骤与操作。

首先看看下面的作业流程图:一、创建新模型新模型是指尚未在当前测区建立目录的模型,作业要从创建模型开始。

在当前测区‘shixi.blk ’下,创建《157-158模型》。

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文件→打开模型项,屏幕显示[打开或创建一个模型] 文件对话框,输入当前模型名即‘157-158’,进入模型参数界面,如图3.1所示。

图3.1-1 模型参数界面其中模型目录、临时文件目录、产品目录均由程序自动产生,同学只需在左影像、右影像栏分别引入左影像名及右影像名。

影像匹配窗口和间距一般相同(其参数为奇数,最小值为5)。

模型参数填写好后,选择保存按钮即可。

二、自动内定向【例1】对某个测区的某个新模型进行内定向。

=作业步骤>·调用内定向程序,建立框标模板(若模板已建立,则进入左影像的内定向);·左影像内定向;·右影像内定向;·退出内定向程序模块;=操作说明>建立框标模板:第一步当模型打开后,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处理→定向→内定向项,程序读入左影像数据后,屏幕显示建立框标模板界面,如图3.2-1所示。

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

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

第42卷第6期2019年6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2ꎬNo.6Jun.ꎬ2019收稿日期:2018-01-04作者简介:董㊀菲(1977-)ꎬ女ꎬ辽宁锦州人ꎬ工程师ꎬ本科学历ꎬ主要从事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工作ꎮ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董㊀菲(辽宁省基础测绘院ꎬ辽宁锦州121003)摘要:对于二维的成果数据重新引入立体进行修正更新ꎬ其高程不匹配是首要问题ꎮ收集该区域的DEM数据ꎬ采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ꎬ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纠正原二维数据成果ꎬ使其高程与立体影像基本匹配ꎬ为修正更新工作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ꎮ关键词:二维成果数据ꎻDEM数据ꎻ重构三维矢量图中图分类号:P23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19)06-0208-02Reconstruct3DVectorGraphicswithDEMDataDONGFei(BasicSurveyingandMappingInstituteofLiaoningProvinceꎬJinzhou121003ꎬChina)Abstract:Heightmismatchisthefirstandmostimportantprobleminreintroducingthree-dimensiontomodifyandupdatethetwo-di ̄mensiondata.CollectingDEMdatainacertainareatoreconstructthe3DvectorgraphbyVirtuoZoalldigitalphotogrammetrysystemandmodifyingthe2Ddatatomatchtheheightandstereoscopicimageꎬisthebasementofupdatingwork.Keywords:2DresultsdataꎻDEMdataꎻreconstruct3Dvector0㊀引㊀言DEM(DigitalElevationModel)即数字高程模型ꎬ是在特定的投影平面ꎬ地球表面依据一定水平间隔对地面点三维的坐标集合进行选择ꎬ就是指在一个投影的平面(如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ꎬY)及高程(Z)的数据集ꎮ简而言之ꎬDEM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的一组有序的数值阵列ꎬ它是基础测绘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ꎬ在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㊁三维地形模拟㊁水域动态分析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ꎮ对于一些地形地物变化较小㊁采集周期间隔较短㊁项目经费相对较少㊁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测绘作业项目ꎬ采用局部更新的方法获取最新地形图的方法是值得推荐的ꎮ充分利用原有数据成果ꎬ结合最新的航空摄影资料ꎬ对局部变化地区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正更新ꎬ既可以满足需求ꎬ又能实现工期短㊁成效快的目标ꎬ也是对测绘资源的优化ꎮ1㊀方案设计以某市平原地区1ʒ2000地形图航测更新测绘项目为例ꎬ任务要求采用航测法更新ꎮ原始数据有作业区内1ʒ2000地形图ꎬ数据格式为DWGꎮ经过初步的数据整理ꎬ可以确定原始数据为二维成果ꎬ其Z值均为零高度ꎮ按任务要求ꎬ如果采用航测法进行更新ꎬ必须将原始数据引入到立体测图ꎬ才能对照最新的航摄影像ꎬ查找变化区域ꎬ采集变化要素ꎮ这是更新工作的基础ꎬ也是唯一的方法ꎮ原始成果是二维成果数据ꎬZ值全部为零ꎬ将其引入立体ꎬ只能是人工进行赋值ꎮ可以依据立体模型先确定该区域的近似高程值ꎬ依据这个近似高程值来确定原始数据的Z值ꎮ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地形变化非常小的区域ꎮ更多时候ꎬ作业范围不会一马平川ꎬ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总是千变万化ꎮ我们必须依据实际地貌ꎬ把原始数据分成若干小范围区域进行分片处理ꎮ由此ꎬ作业工作量就会成倍增加ꎮ可是即使这样ꎬ人工赋值方法纠正后的原始数据引入立体后ꎬ依然很难满足作业需要ꎮ数据高度与立体不匹配的问题ꎬ给下一步工作造成严重影响ꎮ综上所述ꎬ如果原始成果是二维成果数据ꎬ如何纠正原二维数据成果ꎬ使其高程与立体影像基本匹配ꎬ是整个更新测绘项目的基础ꎬ也是重点ꎮ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有一个模拟块 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是最为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ꎮ利用作业区范围内的DEM成果ꎬ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下进行操作ꎬ重构三维矢量图ꎬ最大可能地恢复原始二维数据成果的高程值ꎬ达到与新的立体影像基本匹配的效果ꎮ以满足航测法更新绘项目的要求ꎬ为更新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ꎮ2㊀数据收集整理2.1㊀整理原二维成果数据核实作业范围ꎬ核实二维成果数据的坐标系ꎬ确保与提供的立体测图数据吻合ꎮ检查二维成果数据的内容ꎬ结合项目设计书ꎬ确定需要修正更新的范围和内容ꎬ完整保留需要导入立体的数据ꎮ检查二维成果数据的格式ꎬ将其转换成可以导入立体的数据格式ꎬ建议最好是R12版的DXF格式ꎬ避免数据导入立体时出现错误ꎮ2.2㊀整理立体测图数据整理完整的立体测图数据ꎮ采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矢量数据采集ꎮ资料准备包括航摄仪参数文件㊁影像数据文件㊁原始矢量数据文件㊁加密数据文件㊁创建测区名称㊁内定向㊁相对定向㊁绝对定向ꎬ创建单模型ꎮ核实修正更新的范围ꎬ确定所采用的具体模型ꎮ2.3㊀整理DEM数据首先ꎬ必须保证所采用的DEM数据范围应完全覆盖作业区域ꎮ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只能对二维数据进行一次运算处理ꎬ不支持多次重复操作ꎮ可以先把DEM数据进行有选择性的拼接裁切等操作ꎬ使DEM数据的范围略大于更新的作业范围是最好的ꎮ在作业区域范围较大的情况下ꎬ建议分块处理ꎮ避免数据量过大ꎬ运算缓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ꎮ其次ꎬ处理DEM的数据格式ꎮ目前ꎬDEM文件的存储格式有很多种ꎬ如∗.asc㊁∗.grd㊁∗.bil㊁∗.hdr㊁∗.blw等ꎮ我们已有的DEM数据可能是任何一种DEM数据格式ꎬ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处理为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认可的∗.DEM格式ꎮ3㊀数据转换导入ꎬ重构三维矢量图进入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ꎬ引入经过整理的二维数据ꎬ利用处理好的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加载立体模型ꎬ检核数据纠正的结果ꎮ具体操作如下:进入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ꎬ点击文件ꎬ选择新建VZV文件ꎬ输入正确图名后保存ꎬ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输入各项参数ꎬ保存ꎮ点击文件ꎬ引入DXF文件ꎬ引入经过整理的二维数据ꎮ点击工具ꎬ重构三维矢量图ꎬ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选择已经整理好的∗.DEM文件ꎬ打开ꎮ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会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ꎮ等待运算结束后ꎬ加载立体模型ꎬ人工检测纠正结果ꎮ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其纠正效果受DEM精度影响较大ꎬ不同精度的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效果差异很大ꎮ并且ꎬDEM数据是地面高程模型ꎬ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也只能恢复到近似地表的高度ꎬ地物要素本身携带的地物高度是无法加载的ꎬ比如房高㊁围墙高等ꎬ这些在制作DEM时就已经剔除掉的高度值是无法恢复的ꎮ4㊀结束语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基本解决了二维成果数据引入立体高程不匹配的问题ꎮ明显减少了人工数据赋值产生的工作量ꎬ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ꎬ操作方法简单快捷ꎬ纠正效果显著ꎮ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ꎬ适用于利用二维成果进行修正更新工作的测绘项目ꎬ值得推广应用ꎮ参考文献:[1]㊀李志林ꎬ朱庆.数字高程模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ꎬ2003.[2]㊀刘学军.基于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解译算法误差分析与评价[D].武汉:武汉大学ꎬ2002.[3]㊀刘丹丹.基于DEM数字地貌晕渲地图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与企业ꎬ2013(7):344-345.[4]㊀适普软件有限公司.VirtuoZoV3.5中文使用手册[G].武汉:适普软件有限公司ꎬ2003.[编辑:张㊀曦](上接第207页)5㊀结束语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倾斜摄影技术及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ꎬ建立了一套违法建筑自动化㊁定量化监测技术流程和方法ꎬ并基于ArcGIS实现了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工具集ꎬ通过项目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ꎬ可大量减少人工数据处理工作ꎬ提高了违法建筑监测效率ꎮ文中方法也还存在一些不足ꎬ需继续研究ꎬ如多时相DSM数据的空间基准及系统误差的自动化配准㊁非建筑变化的自动过滤㊁违法建筑图斑边界的规则化处理等ꎮ参考文献:[1]㊀吴锦发.无人机数码航空摄影在两违监控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5ꎬ38(4):198-200. [2]㊀徐平.低空遥感应用案例研究[J].科技资讯ꎬ2013(3):39-40.[3]㊀隋克林ꎬ张晓东.遥感在查处违法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3ꎬ36(3):146-148. [4]㊀殷守敬ꎬ吴传庆ꎬ王桥ꎬ等.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ꎬ2013(12):3339-3342.[5]㊀田娟.基于DSM的违法建设遥感监测研究[J].科技资讯ꎬ2010(17):50.[6]㊀秦川.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滤波处理及三维重建[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ꎬ2015.[编辑:张㊀曦]902第6期董㊀菲:利用DEM数据重构三维矢量图。

地理国情普查DEM精细化技术设计书-数据采集(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地理国情普查DEM精细化技术设计书-数据采集(可编辑修改word版)

密级:编号:地理国情普查DEM 精细化技术设计书(2012 年)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二〇一三年三月地理国情普查DEM 精细化技术设计书(2012 年)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批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目录1概述 (1)1.1项目来源 (1)1.2内容和目标 (1)1.3作业区范围 (1)1.4行政隶属 (2)1.5项目任务量 (2)1.6项目完成期限 (2)1.7项目承担单位 (2)1.8项目成果归档单位 (2)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2.2已有资料情况 (3)2.2.1影像资料 (3)2.2.2控制资料 (4)2.2.3DEM 数据 (5)3引用文件 (5)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5)4.1数学基础 (5)4.2分幅与编号 (6)4.3数据格式 (6)5设计方案 (8)5.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8)5.1.1使用的软件 (8)5.1.2使用的硬件 (8)5.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8)5.2.1工艺流程 (8)5.2.2作业方法及要求 (9)5.3成果提交和归档 (10)5.3.1基本要求 (10)5.3.2数据成果 (10)5.3.3文档资料 (11)5.3.4其它成果及各种专业资料 (11)5.4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 (12)5.4.1质量控制总体要求 (12)5.4.2质量控制技术方法 (12)5.4.3质量控制检查比例 (12)5.4.4数据安全、备份 (13)1概述1.1项目来源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下达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2 年地理国情监测生产任务书的通知》(测国土函[2012]197 号)文件,开展 2012 年地理国情监测生产任务,完成黑龙江省 1:10000DEM 精细化数据制作。

DEM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DEM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常见层次细节模型 四叉
常见层次细节模型
实时的最优自适应网格(ROAM): 在对地形进行三维显示时,依据视点的位置和视线的方向等 多种因素,对于表示地形表面的三角形片元进行一系列的基于三 角形二叉剖分分裂与合并,最终形成和原始表面近似且无缝无叠 的简化连续三角化表面。
Dem数据组织
DEM库采用金字塔结构存放多种空间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同一分辨率 的栅格数据被组织在一个层面内,而不同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具有上下的垂 直组织关系:越靠近顶层,数据的分辨率越小,数据量也越小,只能反映 原始地形的概貌;越靠近底层,数据的分辨率越大,数据量也越大,更能 反映原始地形详情。
数据分块调度
视觉平滑
模型层次切换时,采用几何形状过渡方法形成视 觉的光滑过渡 ,即将新增点随视点的拉近从起始位置 逐渐移动到最终位置。
层次细节模型示例
动态层次细节模型的不足
矢量叠加操作缺乏准确的高程依据。
遍历整个场景 地形数据的预处理, 时间开销较大。
参与绘制 的三角形具体数 量难以估算。
LOD
视点 所在区域 地形较为 平坦时, 影响视觉 效果。
Lever=1 顶点 左邻接区 右邻接区 Lever=2 1
左子树
左顶点 中点
右子树 右顶点
2
3
底部邻接区域
Lever=3 5 4 6 7
地形裂缝
裂缝的产生: 在建立地表模型时,如果只是单纯孤立地绘制各个分块,而 不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那么就会出现块间的“裂痕”现象。 产生原因: 相邻分块在公共边上的处理方式不一致。
三维渲染图元
顶点法向量
3D中使用顶点法向量计算光源和表面间的夹角,对 多边形进行着色。
平面正方向
3D中每个面有一个垂直的法向量。该向量的方向由 定义面顶点的顺序及坐标系统是左手系还是右手系决定。 表面法向量从表面上指向正向面那一侧,如果把表面水 平放置,正向面朝上,背向面朝下,那么表面法向量为 垂直于表面从下方指向上方,这个就是平面正方向

WordView影像立体像对提取DEM试验.

WordView影像立体像对提取DEM试验.

WordView影像立体像对提取DEM试验1.支持环境本实验所使用数据为Wordview立体像对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本DEM提取试验支持的软件为ENVI, Topographic模块下的DEM Extraction功能。

立体像对提取DEM方法需根据影像生产商提供的RPC参数进行,现ENVI支持的立体像对提取DEM影像有ALOS PRISM, ASTER, CARTOSA T-1, FORMOSA T-2, GeoEye-1, IKONOS, KOMPSA T-2, OrbV iew-3, QuickBird, WorldView-1, SPOT 1-5以及航空影像立体像对中提取DEM。

2.提取DEM2.1输入立体像对—Step 1 of 9(1)单击【File】->【Open External File】->【GeoEye-1->Open With RPC Positioning】,先后打开立体像对的前视(垂视),右视影像。

加载后的数据和参数列表如图2所示。

图1 前视影像(左)和右视影像对比图(2)单击【Topographic】->【DEM Extraction】-> 【DEM Extraction Wizard】->【New】,通过【Select Stereo Image】按钮,分别选择左影像(left image)和右影像(right image),如图2所示。

参数界面最大高程值和最低高程值为ENVI通过*.rpc文件自动计算得出。

通过ENVI帮助文件可知,最大高程和最低高程也可自定义。

则如有更好的高程值可自定义以提高DEM精确度。

最高最低高程值为DEM提取模块继续运行的必选参数。

设定参数后单击Next按钮。

图2选择左右影像以及控制点方式2.2定义地面控制点—Step 2,4 of 9提供三种定义地面控制点方式:不定义:缺省值,当选择该选项后,该模块将跳过第三至第九步(GCPs选取),通过该方法生成DEM值为相对值。

基于DEM电子地图的三维量算模型

基于DEM电子地图的三维量算模型

第27卷 第4期2007年12月西安科技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X I′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V o l.27 N o.4D e c.2007 文章编号:1672-9315(2007)04-0612-05基于D E M电子地图的三维量算模型*彭方思1,2(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针对普通电子地图中很难对地图要素进行三维量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 E M的电子地图的概念。

它实现了三维的D E M和二维的电子地图的垂直集成。

两者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电子地图的空间表现能力和量算水平,还大大地扩展了对D E M的应用潜力。

探讨了用格网D E M与电子地图的集成方法,重点探讨了在基于格网D E M的电子地图上进行三维量算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D E M;电子地图;量算模型;格网中图分类号:P283.1 文献标识码:A3Dm e a s u r e m o d e l s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m a p s b a s e do nD E MP E N GF a n g-s i1,2(1.S c h o o l o f R e s o u r c e a n d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B e i j i n g),B e i j i n g100083,C h i n a;2.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B u r e a u o f L a n d﹠R e s o u r c e s,J i n a n25001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i ma t p r o b l e mo f d i f f i c u l t t o3Dm e a s u r e m a p s e l e m e n t s i n o r d i n a r i l y e l e c t r o n i c m a p s,i d e ao f e l e c t r o n i c m a p s b a s e d o n D E M i s b r o u g h t f o r w a r d.T h e m a p s m a k e3DD E Ma n d2De l e c t r o n i c m a p s t o v e r t i c a l l yi n t e g r a t e,a n dt o t a k e a d v a n t a g eo f e a c ho t h e r,a n dt o a d v a n c es p a t i a l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m a p m e a s u r e a b i l i t y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m a p s,a n d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o f D E M.M e t h o d o f v e r t i c a l l yi n t e g r a t i n g g r i dD E M a n de l e c t r o n i cm a p s i s r e s e a r c h e d,a n d3D m e a s u r em o d e l s o f e l e c t r o n i cm a p sb a s e d o n g r i d D E Mi s s t u d i e d.K e y w o r d s:D E M;e l e c t r o n i c m a p s;m a p m e a s u r e;g r i d0 引 言在地图上量算地图要素的坐标、角度、长度、距离、面积、体积、高度、坡度、密度、梯度和强度等,是地图使用中常常需要的。

WorldWind系列十三:地形数据(DEM)加载和应用(入门篇)

WorldWind系列十三:地形数据(DEM)加载和应用(入门篇)

WorldWind系列十三:地形数据(DEM)加载和应用(入门篇)来源:博客园作者:无痕客学习WW中DEM的加载和应用对于基于WW搞三维GIS插件开发很重要。

我一直也想关注和搜集相关学习资料,之前没有开始研究它,主要是自己没能在WW看到高程应用功能,感觉没法切入。

我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时间就花在找研究切入点啦!实质上就是找如何在WW 查看高程的功能。

(现在回想一下,感觉浪费时间了,还是因为我对WW的功能没能完全知道)我在开始学习DEM加载和应用前,我主要参看了CSDN上的博文——《庆贺,绘制出World Wind的LOD地形网格》(/paul_xj/archive/2007/08/29/1763585.aspx),相信研究WW 的人都应该看过这篇和他的三篇学习总结。

我也看过研究过好多遍,结合自己的学习,每遍拜读都有些收获。

他的文章关注度很高,绝对是WW初学者的起航灯塔。

但是,我对上面提到的《绘制出World Wind的LOD地形网格》几乎要全文否定。

我不希望网友以该文为标准来学习WW 的地形网格(即DEM加载应用),因为我原本也是很相信他说的,按他说的去做的,事实不是那样的,相信他也是刚入门时写下的,很多DirectX的东西理解也不是很深刻的。

所谓的绘制出LOD地形网格有问题!怎么能将DirectX三维渲染与GIS中DEM混为一团?!地形图包括地物和地貌。

而地貌主要体现在等高线上,在三维中体现为DEM应用(数字高程模型)!上面博客中讲到的构建地形网格只是将DirectX的面渲染改为线渲染,这还是平面级别的,根本没有体现高程,怎么就是地形网格啦?!从DirectX三维技术角度讲,也是有问题的:DX中面渲染和线渲染存储点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为WW中使用LOD模型各层要渲染的面很多且相邻,所以简单更改渲染方式没能看出影响。

但如果你绘制单个面然后更改为线性渲染,就会看出问题啦!这还是平面级别上面,面渲染改为线渲染会出现问题,如果是三维物体(立方体)如果简单改为线渲染,问题更明显!(你学过DirectX后,试一下就知道啦!)至于博客中说到的:“按下…Ctrl+W‟出来的网格,是什么空中网格”,只是简单地操作,放大后看到后面是“天空”,就认为是什么空中网格,这真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啦!真正学习过三维开发的人都会知道:为了提高效率,三维渲染只是渲染可视的前一面,不被看到的面统统隐去(不渲染)。

8.DEM制作和表面分析-文档

8.DEM制作和表面分析-文档

3.空间表面分析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1. 等值线(Contour) 2. 坡度(Slope) 3. 坡向(Aspect) 4. 山体阴影(hillshade) 5. 可视范围(Viewshed) 6. 计算土方量工具(Cut/Fill) 7. 容积和面积计算(area and volume) 8. 表面分析,可以基于Tin,也可以基于Grid,
基于tin的效果,比grid要好的多,基于grid还和 grid的分辨率有关
Page 15
基本按钮介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① 在屏幕上创建等高线,是Element,操作在屏幕上点一 下
② 屏幕可视分析,操作是屏幕上划线,绿色是可视、红色 是不可视
③ 画点 ④ 画线 ⑤ 画面 ⑥ 断面分析,先划线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1.1、DEM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的英文简写。
数字高程模型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
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
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
Soft line在参与构Tin时,本身不提供Z值,表示线 性要素但并不改变表面坡度的边。比如,要标出当 前分析区域的边界,
mass points离散点,生成的TIN没有线(soft line 和hardline),用于点生成tin
数据:\8dem\dgxtin\GG487422.mdb\dgx
Page 7
Page 27
4、空间内插方法类型(中级)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Arcgis中利用分层设色法实现DEM可视化分析,生成立体等高线、三维线框透视图、地形三维表面模型。

数据:汤国安ARCGIS数据里的DEM
分层设色法:
1、基于高程的分带设色
一、提取等高线
工具:空间分析里的,设置参数:
二、分层设色
对DEM进行分层设色。

生成的图:
2、基于高程数据的灰度影像
建立等立体等高线
打开ARCSCENE,添加等高线,在等高线的属性里面设置:
生成:
三维线框图
1、将等高线转换成点要素
执行命令【数据管理|要素|要素转点】
得到:
2、利用上述点建立TIN
执行命令【3D分析工具|TIN管理|建立TIN】
得到:
3、在Arcscene里面将TIN转换成三角形
执行命令【3D分析|转换|由TIN转出|TIN 三角形】,并调整填充颜色的显示得到:
地形三维表面模型
利用上述构成的三维线框图添加面的显示。

再把上述之前建立好的等高线加上来,并调整透明度【图层属性|符号系统|唯一值设置|高级|透明度】,得到
注:这里因为点数较少,所以得到的线框图比较简单,所以也就导致最后的三维表面模型有点生硬,不够贴合实际。

二、利用ARCGIS软件,基于地形晕渲法模拟一天中南京地形的光照变化(因为找到的南京地区的数据有问题,不能用,所以就用其他的DEM数据代替。


1、提取坡度、坡向
利用【空间分析|表面|坡度、坡向】
得到:
2、利用山体阴影提取当地在不同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参考坡向和)得到的图:
太阳方位角=225°,高度角=15°方位角=315°,高度角=15°
太阳方位角=225°,高度角=60°方位角=315°,高度角=60°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