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方法(1)

合集下载

微生物综合实验设计方案(1)4

微生物综合实验设计方案(1)4

微生物综合实验设计方案第八小组第八小组 (曹婉仪(曹婉仪 蔡楚萍蔡楚萍 贝锦涛贝锦涛 张韵红)张韵红)一、取样取三个经高压蒸汽灭菌的锥形瓶,取三个经高压蒸汽灭菌的锥形瓶,于华师校园内湖中取水样。

于华师校园内湖中取水样。

为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分别选取三个取样点,取样点1:湖的东面,取样点2:中间湖边,取样点3:湖的西面,分别编号1.2.31.2.3,于水面以下,于水面以下10cm 10cm,取水各,取水各100mL 100mL,,盖好瓶塞。

盖好瓶塞。

器具:三角瓶器具:三角瓶*3*3个二、测水体pH 值为了大致地确定水体微生物的生长适宜pH pH(个人感觉这说法有点奇怪,好(个人感觉这说法有点奇怪,好像暗示测出来的pH 就是适宜生长的pH 似的,至少改为:为了了解华师湖水的pH 吧,或者改为其他更好的说法),取好水样后,分别用pH 计测量三个水样的值,每个水样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值,每个水样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将三个水样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水样,用pH 计测量pH 三次,取平均值。

三次,取平均值。

器具:器具:pH pH 计 三、分离提纯2种微生物1、材料:混合水样混合水样2、方法操作名称操作名称 具体步骤具体步骤试剂和材料试剂和材料 器具(经器具(经高压高压蒸汽灭菌)蒸汽灭菌) 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400mL 1、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400mL 400mL,分装于两个三角瓶,分装于两个三角瓶,分装于两个三角瓶2、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材料:250ml 三角瓶三角瓶*5*5*5,,培养皿*16*16,试管,试管,试管*11*11*11,,1ml 移液管*5,*5,10mll 10mll 量筒*1) 3、倒16个平板个平板 4 4支试管斜面支试管斜面(按(按原来写的也要13个平板,怎么会是10个,而且还没有设置对照的平板;如果要作×10000,还要更多平板。

我觉得做15~20个平板比较好。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和保藏实验方案设计 (1)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和保藏实验方案设计 (1)

• 4.2.6.2 液体石腊保藏法: 此法可用不分解石腊的菌种保藏。保存时间 是半年至一年。放线菌;霉菌和产芽孢菌可保藏 二年。液体石腊可防止培养基水分的蒸发,而引 起的菌种死亡。同时可阻止氧气进入,防止好氧 菌的生长。从而延长菌种保藏的时间。但需注意 的是试管必须直立放置,并且不便携带。操作过 程如下: a 液体石腊的灭菌:将液体石腊装入锥形瓶 中,量不超出锥形瓶体积的1/3,塞上棉塞,包 扎好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二次(120℃30分 钟)。再在110~120℃干燥箱中蒸发掉蒸汽灭菌 时带入的水分。此时石腊透明清亮状。经检验确 定无菌后备用。
4.2.4.2 平板划线法: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菌落,在无菌伊 红美兰琼脂培养基平板表面进行连续划线, 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 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 微生物能一一分散。在37℃经培养24小时后, 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有时这种单菌 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 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光泽,或者呈淡紫红色,仅中心颜色较深,选取符
合上述特征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油
镜)观察是否为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 4.2.5.2 培养
• a 将菌落转入装有玻璃珠的灭菌锥形瓶中 调节酸碱度为7,充分摇匀备用。 b 液体发酵:取处理好的样品液1mL加入灭 菌的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中。摇匀后置培养
4 实验方法和步骤
• 4.1 实验安排
• 4.1.1 实验准备
• 4.1.2 采样、恒温培养富集及初筛;
• 4.1.3 观察产气情况及稀释、倒培养基、划线、涂
布、倒置培养;
• 4.1.4 鉴定、接种; • 4.1.5 菌种保藏。

实验设计示例(一)植物根向地性实验方向案示例1.实验题目:植物根

实验设计示例(一)植物根向地性实验方向案示例1.实验题目:植物根

(一)植物根向地性实验方向案示例1.实验题目:植物根的向重力性实验2.目的要求:了解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重力性的特点3.材料用具:玉米种子、培养皿、棉花、滤纸、粘胶带、橡皮泥、剪刀等。

4.实验假设:根的生长与地心引力有关。

5.实验预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四粒玉米种子的胚根都向下生长6.方法步骤:略7.实验记录:列表记录这四粒玉米种子胚根的生长情况8.实验结果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生长的特性(二)关于植物向光性得实验要弄清几个问题:1.造成植物向光性的内因――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的分布多少有关2.造成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影响。

3.实验中的每一个不同的处理,都是在证明一个事实或问题,因此,要真正理解各个不同处理的意义。

4.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得部位也是对单侧光的敏感部位(三)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中“方法步骤”的设计思路。

1.生长素的浓度不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也不同。

对照正常的植株切去茎尖端的植株在切去茎尖端的断口处涂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2.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的作用对照插条基部不涂生长素插条基部涂上生长素3.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作用对照不作任何处理的果实除去发育果实中的种子除去发育果实中的种子,并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4.生长素对落花落果的作用对照对一朵花在未开花时去雄对一朵花在未开花时去雄,并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一朵花不做任何处理注意: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要思考题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

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题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从分利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1.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并完成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PCR-RFLP实验设计经典方案(1)

PCR-RFLP实验设计经典方案(1)

【思考题】 1、如何有效提高凝胶纯化PCR产物的效率?
实验六 PCR产物的胶回收分离纯化
满朝来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纯化DNA片段中的污染物方法和原理。
2、掌握P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物纯化的实验技术,为后续的连接 反应和转化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
首先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电泳DNA片段, 分离目的条带DNA,然后紫外光下切割含目 的DNA条带的胶块,利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 纯化DNA片段。试剂盒的胶回收柱采用特殊 硅基质材料在一定的高盐缓冲系统下高效、 专一地吸附DNA、RNA的原理,配备设计独 特的离心吸附柱式结构,使用常规台式高速 离心机,在几分钟之内即可以高效回收核酸 片段。
【仪器与试剂】 一、实验仪器 1、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 2、紫外观察分析仪 3、离心机 4、单面刀片 5、恒温水浴锅
二、试剂
1、 DNA回收试剂盒 2、50×TAE 3、ddH2O
三、实验步骤
1)在紫外灯下切分含DNA的琼脂糖块,尽可能除去多余的琼脂糖.放入1.5ml 离心管中。 2) 按每100mg琼脂糖加入300—600μl 溶胶液的比例加入溶胶液(本实验加 500ul),置55℃水浴10分钟,使琼脂糖块完全溶化,期间每2分钟颠例混匀一 次促溶。 3)将溶化后的琼脂糖液移入吸附柱,12000rpm 室温离心1分钟,倒掉收集管 中的液体.再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4)在吸附杜中加入500uI漂洗液,室温静置1分钟后, 12000rpm 室温离心30 秒,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5)再在吸附柱中加入500uI漂洗液, 12000rpm 室温离心15秒,倒掉收集管中 的液体,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6) 12000rpm 室温空离心1分钟。 7)将吸附柱放入一个干净的1.5ml的离心管中,在吸附膜中央加入30ul洗脱缓 冲液,室温静置2分钟后, 12000rpm 室温离心1分钟(为提高回收效率可再洗 脱一次),将1.5ml离心管(DNA)贮存于-20℃。 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回收产物。

实验设计方法

实验设计方法

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准确地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实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以及在实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

实验设计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确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结果分析的一种系统方法。

它包括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的分析,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实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变量、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它明确了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实验变量是实验中需要研究的因素,它可以是自变量或因变量。

实验设计是确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过程。

实验结果分析是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实验设计方法的原则。

实验设计方法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的随机性、实验的对照性和实验的统计性。

实验的可重复性是指实验结果可以被其他研究人员重复。

实验的随机性是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是随机的,不能被预测。

实验的对照性是指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以便对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的统计性是指实验结果需要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结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方法的步骤。

实验设计方法包括一系列的步骤,包括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

确定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它明确了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选择实验变量是确定实验中需要研究的因素,它可以是自变量或因变量。

设计实验方案是确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过程。

实施实验是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过程。

分析实验结果是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实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教育学研究是一门涉及教育领域的学科,旨在深入理解教育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是教育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一、前实验设计法前实验设计法是一种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通常用于初步检验假设或获取初步数据,适用于小规模研究。

该方法不包括控制组和随机分组,设计上较为简单。

前实验设计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单组前后测试设计:研究者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前后测试,比较两次测试之间的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研究者想要初步了解某个因素对学习成绩、学习动力等的影响。

2. 反事实检验设计:研究者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观察,提出一个假设,并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实验。

该设计方法适用于研究者无法控制某些条件,但通过实验可以模拟和比较不同情况。

二、真实实验设计法真实实验设计法是一种控制了实验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和对照组的设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具有说服力。

常用的真实实验设计方法有:1. 随机控制试验设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2. 重复测量设计:研究者在研究对象上多次测量同一指标,并进行干预操作。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可以分析干预的长期效果。

三、因果比较设计法因果比较设计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来推断因果关系。

常用的因果比较设计方法有:1. 社会实验设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特定的社会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判断干预措施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2. 自然实验设计:研究者利用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条件,在不干预的情况下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两组的结果,可以初步推断某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实验设计 (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1实验设计 (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实验设计基本知识1.实验设计(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设计性实验是机能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同学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 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提出问题,进行选题并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实施实 验、观察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等环节最终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

开设设 计性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2)设计性实验有哪些基本程序?进行设计性实验要经过选题、设计、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整理分析实验资料和撰写论文几个阶段。

选题是实验设计的前提,决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是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过程。

一个好的选题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认真查阅大量文献资 料,了解有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已取得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验室的条件、 仪器设备,经过科学思考,找出所要探索研究的内容, 形成假说,进而确立明确的研究题目; 设计即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实验设计应遵循随机、重复、对照的三大原则,以有效 的控制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高效率;实验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前者是对选题 进行初步实验,以熟悉实验技术,确定正式实验的各项条件,然后进行正式实验;实验中应 准确操作,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各项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 据,分析实验结果,最终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并写出论文。

(3)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围绕处理因素、实验对象、实验效应三方面考虑。

处理因素(study factor)即所研究问题的作用因素。

处理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如电刺激、温度、手术等, 也可以是化学因素,如药物、毒物、缺氧等。

设计处理因素时,应考虑处理因素的性质、作 用强度或剂量、作用时间等。

一般的实验常用单因素设计,即除了某特定的实验因素可变动 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1实验设计 (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1实验设计 (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

实验设计基本知识1.实验设计(1)何谓设计性实验?其目的及作用是什么?设计性实验是机能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同学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 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提出问题,进行选题并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实施实 验、观察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等环节最终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

开设设 计性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2)设计性实验有哪些基本程序?进行设计性实验要经过选题、设计、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整理分析实验资料和撰写论文几个阶段。

选题是实验设计的前提,决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是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过程。

一个好的选题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认真查阅大量文献资 料,了解有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已取得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验室的条件、 仪器设备,经过科学思考,找出所要探索研究的内容, 形成假说,进而确立明确的研究题目; 设计即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方案,实验设计应遵循随机、重复、对照的三大原则,以有效 的控制干扰因素,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高效率;实验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前者是对选题 进行初步实验,以熟悉实验技术,确定正式实验的各项条件,然后进行正式实验;实验中应 准确操作,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各项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 据,分析实验结果,最终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并写出论文。

(3)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围绕处理因素、实验对象、实验效应三方面考虑。

处理因素(study factor)即所研究问题的作用因素。

处理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如电刺激、温度、手术等, 也可以是化学因素,如药物、毒物、缺氧等。

设计处理因素时,应考虑处理因素的性质、作 用强度或剂量、作用时间等。

一般的实验常用单因素设计,即除了某特定的实验因素可变动 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心理学实验设计(1)

心理学实验设计(1)

心理学实验设计引言心理学实验设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创造控制的实验环境,观察和测量人们的行为、思维和情绪,以便推断出心理过程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颜色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了解哪种颜色能够引起积极情绪并提高注意力。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颜色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为颜色心理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实验假设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暖色调(如红色、黄色)会引起积极情绪,提高注意力;- 冷色调(如蓝色、绿色)会引起消极情绪,降低注意力; - 中性色调(如灰色)对情绪和注意力没有明显影响。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单因素设计,自变量为颜色调(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因变量为情绪和注意力。

受试者选择我们将选取10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参与者,性别比例均衡。

实验材料1.实验室房间:具备良好照明和通风条件的房间,以减少外界干扰。

2.颜色样本:从颜色模型中选择代表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的颜色样本。

3.情绪评估问卷:采用经过验证的心理学量表,如情绪问卷、注意力测试等。

实验过程1.为了减少视觉疲劳和顺序效应的影响,我们将随机分配受试者,并使用带有颜色样本的电子屏幕,在每组前面放置一个独立的样本,以确保每位受试者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受试者完成情绪评估问卷之前,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以确保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水平恢复到基线状态。

3.实验开始时,受试者首先观看持续30秒的参考颜色样本,以激发他们对颜色的情绪反应。

4.观看参考颜色样本之后,受试者将被要求完成来自情绪评估问卷的有关情绪和注意力的题目。

我们将使用多个量表评估不同方面的情绪和注意力,如情绪积极度、注意力集中度等。

5.在受试者完成问题之后,我们将为他们提供休息和回答问题时所需的时间。

6.每组实验结束后,将进行数据记录和清理。

实验设计方案(优秀范文10篇)

实验设计方案(优秀范文10篇)

实验设计方案(优秀范文10篇)实验设计方案篇1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二、实验目标:让学生经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到达必须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

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本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动脑思考的本事。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二)实验步骤:1、临时装片的制作⑴准备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改善: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改善: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梦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善: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

这一改善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⑵盖盖玻片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⑶染色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我流入玻片。

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时间取样观察法实验设计(一)

时间取样观察法实验设计(一)

设计者:李佳优06 级 20061801010063一、课题:察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与组织教课对其影响二、被试: 40 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三、察看时间:40 分钟四、察看目的:研究小孩在有无组织教课这两种状况下,上课注意力的分别行为五、察看行为的操作化定义:注意分别行为操作定义Ⅰ 走神小孩上课不盯着老师而盯向别处Ⅱ 发言除讲堂议论与发言外,与其余同学上课发言Ⅲ 摆弄其余东西摆弄与讲堂教课内容没关的物件Ⅳ 睡觉不听课,趴在桌子上睡觉Ⅴ 打闹不听课,与其余小朋友打闹玩耍Ⅵ 发呆眼光呆板,盯着一个地方看,脑子不转六、取样编码纪录表(法一)表一:无组织教课的状况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的记录表行ⅠⅡⅢⅣⅤⅥ备注为记录姓名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孙钱表一:有组织教课的状况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的记录表行ⅠⅡⅢⅣⅤⅥ备注为记录姓名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孙钱建议:设计一应说明取样时间间隔,以及记录方式一.课题:察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与组织教课对其影响二.被试: 40 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三.察看时间: 5 分钟四.察看目的:研究小孩在有无组织教课这两种状况下,上课注意力的分别行为五.察看行为的编码1、走神发呆小孩上课不盯着老师而盯向别处2、发言除讲堂议论与发言外,与其余同学上课发言3、摆弄其余东西摆弄与讲堂教课内容没关的物件4、睡觉不听课,趴在桌子上睡觉5、打闹不听课,与其余小朋友打闹玩耍6、发呆眼光呆板,盯着一个地方看,脑子不转表一:无组织教课的状况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的记录表注:画圈表示该行为出现10 秒20 秒30 秒40 秒 5 分钟张三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李四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王五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赵六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表二:有组织教课的状况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的记录表10 秒20 秒30 秒40 秒 5 分钟张三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李四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王五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赵六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通用10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通用10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实验设计方案范例什么是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通用10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验设计方案范例(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设计方案1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二.实验原理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

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

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

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

DOE实验设计实例操作(1)

DOE实验设计实例操作(1)
• 试写出直交表L8(27)可提供多少自由度,最多可以配置 几个因子。
• 试写出直交表L9(34)可提供多少自由度,最多可以配置 几个因子。
• 试写出直交表L81(340)可提供多少自由度,最多可以配 置几个因子。
• 写出直交表L64(421)可提供多少自由度,最多可以配置 几个因子。
DOE
L4(23)直交表
DOE
一次一因素的实验
实验次数 A
B
C
D
E
F
G
实验結果
1
A1 B1 C1 D1 E1 F1 G1 1
2
A2 B1 C1 D1 E1 F1 G1 2
3
A2 B2 C1 D1 E1 F1 G1 3
4
A2 B2 C2 D1 E1 F1 G1 4
5
A2 B2 C2 D2 E1 F1 G1 5
6
A2 B2 C2 D2 E2 F1 G1 6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1
1
X
1
=
1
2
1
X
1
=
1
3
1
X
-1
=
-1
4
1
X
-1
=
-1
5
-1
X
1
=
-1
6
-1X1=-17-1
X
-1
=
1
8
-1
X
-1
=
1
在正交表中,这样的闭环还有(1,4,5),(2,4,6),(3,4 ,7),(1,6,7),(2,5,7),(3,5,6)总共七个组合
DOE
这种列之间的乘法关系正好对应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就是说 如果将A因素排在第一列,B因素排在第二列,则AXB交互作用会 在第三列体现出来,如下表:

实验设计策划方案

实验设计策划方案

实验设计策划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其中一种新药对其中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和副作用。

二、实验设计1.实验对象本实验的对象是患有该疾病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

2.实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新药的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常规治疗。

3.实验方案(1)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记录治疗前的基线数据。

(2)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新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可以通过逐渐递增剂量或一次性给予一定剂量的方式进行。

(3)根据实验动物的具体情况,制定新药的给药频率和给药周期。

(4)定期记录实验动物的体重、症状、行为等变化,评估新药的治疗效果。

(5)观察新药对实验动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4.控制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控制变量包括:实验动物的品系、年龄、性别和体重;实验动物的饮食和环境条件;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标准操作程序等。

5.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实验目的提取关键数据,进行图表展示和结果解读。

三、安全风险评估1.潜在风险新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可能对实验动物产生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器官损伤或肠道反应。

2.安全措施(1)提前进行毒性试验,确定最大耐受剂量,以保证实验动物的生命安全。

(2)选用健康状态良好的实验动物,避免患病动物的参与。

(3)监测实验动物的行为、食欲和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做好动物的麻醉、固定和采样。

(5)保证实验条件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四、伦理评估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符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确保实验动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受到痛苦和伤害,并且实验设计必须具有科学价值和合理性。

五、预期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预计可以得到新药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的量化评估。

同时,也将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六、实验时间表本实验预计持续6个月,具体时间表如下:第1-2个月:实验动物筛选和分组、毒性试验和安全评估。

运动损伤康复的实验设计方案(一)

运动损伤康复的实验设计方案(一)

运动损伤康复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运动损伤康复的实验设计方案资料背景介绍•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加速恢复并减少后续损伤风险。

•在运动损伤康复的实验中,设计合适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目的•确定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案,促进运动损伤患者的快速康复。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运动损伤患者,包括不同类型的损伤,如扭伤、拉伤等。

–健康的参照组,用于比较康复效果。

2.预先测试:–在实验开始之前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一系列测量,包括身体活动能力、疼痛程度、肌肉功能等指标的评估,以建立康复前的基线数据。

3.随机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多个组别,如康复方案A组、康复方案B组等。

–每个组别中的实验对象应均匀地包括不同类型的损伤。

4.康复方案设计:–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包括康复训练内容、频率、强度等。

–康复方案应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进行个性化调整。

5.实施康复方案:–让每个组别的实验对象按照指定的康复方案进行训练和康复治疗。

–康复过程中需要记录每个实验对象的康复情况和遵守程度。

6.中期评估:–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对实验对象进行中期评估,包括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身体活动能力等指标的测量。

7.结束评估:–在康复方案结束后对实验对象进行最终评估,与预先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评估包括康复效果、康复时间、复发率等指标。

8.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康复方案的效果差异。

实验结果和结论•对比不同康复方案的效果和实验对象的康复情况,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指导运动损伤康复实践。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相关文献1的引用•[参考文献2]:相关文献2的引用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1.伦理审查:–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申请伦理审查,并得到机构的批准。

2.自愿参与:–所有实验对象应自愿参与实验,并在明确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3.隐私保护:–所有实验对象的个人信息应经过保护,并严格遵守相关隐私规定。

药理实验设计(1)

药理实验设计(1)
药理实验设计(1)
• 小鼠灌胃 • 1. 准备灌胃针头。一般可以从市场上面买
到,实在没有的话,可以用12号的针头, 剪去针尖,用砂纸将头端磨平,也可以用。 但是买的灌胃针头的头端用锡或者适宜的 方法处理了针头的锐口,自己用砂纸不可 能将所有的锐口都磨掉,用这样的针头灌 胃,损失小鼠食道的可能性比较大。
热板测痛仪测其用药后痛阈值(指标)
记录并分析
药理实验设计(1)
实验动物、器材和药品
药理实验设计(1)
肖 健 林
实验动物:
雌性昆明小鼠 (18g—22g)
药理实验设计(1)
一般实验选择小鼠的原因:
1.哺乳动物,解剖和生理结构与人较相似
2.体型小,饲养管理方便 3.生长期短,成熟早,繁殖力强 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对环境变化敏感 5.种系纯,容易作比较,可以排除不同种系的干 扰因素
热板致痛法
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 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 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 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 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 物镇痛作用好坏。
控温精确 计时精确 发热均匀
药理实验设计(1)
思路
选取生长状况相近且适于实验的小鼠并分组
测定给药前各组动物的痛反应阈值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磷酸可待因和复方混合物
3)于给药后1 h分别将各组小鼠置于55℃±0.5℃ 的热板测痛仪的金属板上,以舔后足作为痛反应指 标,记录小鼠投入热板至舔后足的时间作为痛反庙 闺值,以痛反应阈值超过60 S作为有效指标,计数 痛反应时间超过60 s的动物数,
药理实验设计(1)
小鼠捉拿
从笼盒内将小鼠尾部捉住并提起,放在笼盖(或表面 粗糙的物体)上,轻轻向后拉鼠尾,在小鼠向前挣脱 时,用左手(熟练者也可用同一只手)拇指和食指抓 住两耳和颈部皮肤,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心夹住背 部皮肤和尾部,并调整好动物在手中的姿势。

10月水稻实验设计(1)

10月水稻实验设计(1)

10月水稻田间实验设计主要实验内容:一.找30个采样区的植株(每个采样区面积0.045m²,样区内大概有4株水稻,共40株健康植被,80株株染病植被),分别监测其冠层光谱。

实验流程:1.通过人眼识别找到一个采样区的水稻,并用GPS仪定位地点。

(孙盈蕊)2.开启光谱仪预热一段时间,然后一人拿电脑采集数据(孙盈蕊),一人手持光谱仪进行光谱监测(吴忠强)。

测量前先采集白板值,然后将光谱仪探头垂直向下,探头距离水稻冠层1m(用米尺测量距离),视场角16°,进行光谱监测。

在采样区的不同位置测定光谱4次,每次测定10条光谱曲线,将所测光谱曲线的平均值作为该小区的光谱反射值。

(每个样区要采集40条光谱数据)监测后再次进行白板值采集。

3.拿相机在采样区中心点1m的正上空航拍样区照(吴忠强),每个样区拍照5张。

4.监测机上载荷光谱仪进行采样区光谱监测。

(程振)从平坦起降点起飞,手推监测机至采样区,分别在其正上空5m,4m,3m,2m,1m处悬停10秒进行光谱监测。

然后收推返回起降点。

5.从每个采样区的稻株上选取3片叶子,将叶片从其基部完整裁剪下,(孙盈蕊)放入装有水的保鲜袋内,减少水分散失,带回宾馆用于室内光谱测定。

二.找到不受风场影响且所拍摄照片可以目视解译的航拍高度。

实验流程:手推精灵4航拍机(程振),在水稻田中由高处往下降(5m-1m),并保持运动状态,在运动过程中拍照寻找合适的航拍高度,以满足水稻不受风场影响并且所拍摄照片可以进行目视解译的要求。

航拍实验测试3次,每次大概持续5分钟。

三.找两处采样区(健康和染病)进行穿透性实验。

(与实验一交叉进行)实验流程:在实验一进行过程中分别选取健康和染病样区中的两个,在监测正常情况下的冠层光谱后,把白纸分别放在水稻样区的植株上部(冠层叶片下方),植株中部,植株底部,并分别监测三种情况下的光谱值。

(固定白纸:程振)监测流程同实验一:在采样区的不同位置测定光谱4次,每次测定10条光谱曲线,将所测光谱曲线的平均值作为该小区的光谱反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方法㈠统计学设计方法按因素分为:单因素:完全随机,配对设计,序贯设计。

两因素:配伍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均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配对设计,两层次分组设计。

三因素:拉丁方设计,尧敦方设计,裂区设计。

多因素: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

嵌套设计,重复测量设计,调查设计,诊断试验。

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 random design)(一)概念☐完全随机设计:又称简单随机分组设计,将受试的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水平)进行试验,或从不同总体中随机抽样进行观察。

☐是最简单、最易于掌握的设计方法。

☐可设置两个组,也可设置多个组,可设置2个以上的水平。

☐设计中未考虑非处理因素的影响。

(二)应用条件1.应用条件:①计数、计量、等级分组资料;②适合于样本内个体变异较小的情况;③注意各组的均衡和可比性。

④各组样本含量可以不等,但最好是n1 = n22.缺点:只能分析单因素。

因工作量大,统计效率低。

(三)实验设计方法☐单因素多水平完全随机设计:将符合实验要求的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n个水平组中。

☐单因素g水平组内完全随机设计:研究某药物治疗某疾病,比较该药物对不同年龄段病人的作用,可采用随机抽样,分别从该疾病的老中青三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所需要的样本,比较观察。

完全随机设计多组试验二、配对设计(matched-pairs design)配对设计:是将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受试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然后把每对中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研究组,这种设计称配对设计。

可分为四种:(一)前后配对设计(二)左右配对设计(三)异体配对设计(四) 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比较(五)交叉配对设计(一)前后配对设计指同一批实验对象,施加一种受试因素后,观察某一实验指标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同一批标本接受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检查也这属类配对。

1.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急性病与短期实验,但不是绝对不能用于慢性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

2.优缺点:优点:需样本例数少(单组),效率高.抽样误差小(同一批对象,个体差异=0)缺点:很难将实验前后将非处理因素待条件控制的完全一致,结果可能产生偏倚。

(因此不宜作慢性病)(二)自身前后配对设计(self-controlled stuey)3.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4.注意事项:控制条件的一致性;个体差异较大时,用相对数表示(前-后/前)(三)左右配对(left-right paired design )同一个体左右两个器官,一侧施加实验因素,一侧为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如:左右眼,左右肾,左右肢体、左右皮肤。

1.应用范围左右配对设计只适于局部作用因素析研究,如:扩瞳药,局部作用的药。

可引起全身反应或进入血液循环等,不适合此种设计。

2.优点:可比性强,这是其他设计方法与此无法比拟的。

左右配对3.数据处理左右配对设计的变异来源包括处理与对照,左与右,个体间,误差四个方面,实际上是三因素实验,因此其处理方法系用三因素方差分析。

4.注意事项①必须保证被试因素的观察效应是局部的。

②若实验目的是利用病理模型观察不同被试因素疗效,应尽量做到条件齐同,保证两侧模型病变程度的一致性。

③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左右分配应遵循随机化原则。

(四)异体配对(individual match pair design)1.含义:将受试对象按照一定的条件,将条件相同的个体配成对子,然后在对子内部按照随机的方法,将一个分配到实验组,另一个分配至对照组,这种设计叫异体配对。

2.应用范围:适用急性实验,也适用于慢性实验。

如: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

3.设计时注意事项:①通过严格异体配对,配对时尽可能做到对子本身的齐同,特别是所有的主要影响因素,理想的异体配对是同卵双胎。

齐同性检验P>0.2。

②异体配对要求实验观察在同一时期完成。

异体配对(individual match pair design)③为了减少偏倚,可以从1∶1的比例扩大至2∶1或3∶1。

前瞻性研究一般用1∶1。

④统计学分析不宜用处理资料直接做t检验,应该用差值t检验。

⑤在有处理前资料的条件下,尽管处理前两组比较P>0.05或P>0.2,不宜做成组t检验,而应以两组对子前后差值做配对t检验.4.样本含量估计:n¡ª受试对象对子数5.统计学分析:分三步进行1)于实验前进行,对处理前两组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配对是否成功?H0:μd=0 α=0.2 若p>0.2则表示配对成功。

2)分别对两处理组处理前后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考核各组处理前后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两组处理前后差值的均数进行配对t检验,回答处理与对照组前后差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意义。

最关键的是第三步(五)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比较1.配对要求严格:标准误的大小完全随机设计标准误计算:配对设计标准误计算:两公式比较配对设计公式中多了2rs1s2(协方差)r呈正值,配对实验设计标准误(S d)小于完全随机设计标准误此时配对设计就会优于完全随机设计。

r值为负值,配对设计实验标准误等于完全随机设计标准误。

两组r值接近0时,配对设计实验标准误接近或等于完全随设计标准误。

此时宜用完全随机设计。

例:有7个配对对子数据如下:对子号 1 2 3 4 5 6 7A组 4.8 5.2 5.9 4.8 4.5 5.4 6.2B组 3.3 5.0 4.1 4.6 4.4 5.2 5.1差数 1.5 0.2 1.8 0.2 0.1 0.2 1.1这组数据的r = 0.382, r为正值,如按配对t检验得: t=2.676, p<0.05如按完全随机设计成组t检验得: t=2.123, p>0.05如配对不严格,配对设计还不如完全随机设计,例:6对实验数据事先设计为配对:对子号 1 2 3 4 5 6A组11 10 9 11 12 10B组9 11 10 8 8 8差数 2 -1 -1 3 4 2相关系数r = -0.603,r值为负值,按配对t检验: t = 1.750, p<0.10完全随机设计: t = 2.240, p<0.052.标准误的大小与自由度有关,自由度越大t0.05和t0.01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判断的标准越小,有利于显示意义。

自由度为10,t0.05 = 2.228, t0.01 = 3.169自由度为20时,t0.05 = 2.086, t0.01 = 2.845只有自由度增大时,显著性检验才易于显示统计学意义。

结论:当配对设计可能导致标准误减小的效果大于自由度减小的效果时才能选用配对设计;否则选完全随机设计。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凡是在既可选择配对设计又可选择完全随机设计时,要根据预实验结果来定。

①若r为正值,选择配对设计,若r为负值或接近于0时宜采用完全随机设。

②凡事先已按配对设计,且配对t检验齐同性好,按配对处理。

③如果事先只是表观配对,先按配对处理,如配对t检验p>0.05,且r为负值,表明配对的齐性差,此时可按完全随机设计进行统计学处理。

完全随机设计的自由度大于配对设计。

(六)交叉配对设计(Cross-over design)1.模式2.应用范围3.有点、缺点4.统计学处理与注意事项5. 举例设计模式:三、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 )㈠含义与设计模式㈡应用范围㈢特点与要求㈣设计与方法㈤统计学分析学习要点:☐掌握配伍组设计适应条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统计学分析方法。

☐配伍组设计区组原则是什么?☐当研究资料不能适应配伍设计时(m≠k)应该选用何种设计方法?☐根据什么条件选择区组因素?(一)含义与设计方法: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组设计、分层随机、田间设计,是一种二因素的设计。

是配对设计的扩展。

先将条件相同的受试者分成若干配伍组(区组),然后在每个区组内部再按随机原则,将受试对象配到各处理组的设计接受不同的处理,将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二)应用条件:1.凡是目的要求回答两种因素(被试因素.配伍组因素)各自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不管是两个或多个处理组,均可采用伍组设计。

2.实验时适合用于小动物实验。

临床上用于专科医疗单位较好。

3. 要求m=k 或m是k的整倍数。

m-区组数,k-处理数(三)优缺点与注意事项:优缺点:优:均衡性好,能分析两个因素。

缺:不能缺项、计算烦琐、不能分析交互作用。

注意:1.根据研究目的安排因素。

2.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因素。

3.正确划分区间。

(四)特点与要求:1. 它不仅可回答处理间(第一因素)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且还告诉区组(第二因素)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要求每个区组内部条件相同或基本相同,即各区组内的观察对象强调¡°组内一致¡±,观察对象数相等,均衡性好、效率高。

3.在配伍组设计时,第一因素应该安排研究的主要因素(处理、列),第二因素相对次要(区组、行),可以是待考察的因素,也可以是仅仅为了排除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设计区组时原则是:对实验结果有明显影响的非处理因素为划分区组的条件。

区组间差异越大越好,区组内差异越小越好。

(五)设计方法(举例):例一:比较不同灭螺药在有螺河岸进行药效比较实验,由于河岸钉螺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近水地带钉螺密度最高,水坡度地带密度底,中间密度中等。

如果我们要设计区组,如何设计?设计方法(举例)图示.设计方法(举例)例二:欲研究三种药方(保和丸(甲).六君子汤(乙).吴茱萸汤(丙))治疗胃溃疡病人疗效,主要是要观察三种药方对不同辩证施治的病型(脾胃虚寒、中气下陷、肝胃不和)的疗效。

☐1.样本含量估计:MSe¡ª误差均方D¡ª组间差值Q¡ªq检验α=0.05 的q值μ¡ªβ=0.05的μ值设计方法(举例)☐2.因素安排根据实验目的和专业知识设计处理因素和区组因素,第一因素中药汤头安排在列,第二因素辩症类型安排在行。

☐3.样本分配样本编号随机分组将不同区组的样本分别分配到各处理组。

病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随机数目53 44 -09 42 - 72 00 -除数 3 2 - 3 2 - 3 2 -余数 2 2 - 3 2 - 3 2 -组别乙丙甲丙乙甲丙乙甲病人编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随机数目43 86 - 79 79 - 68 47 -除数 3 2 - 3 2 - 3 2 -余数 2 2 - 1 1 - 2 2 -组别乙丙甲甲乙丙乙丙甲病人编号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随机数目22 00 - 20 35 - 55 31 -除数 3 2 - 3 2 - 3 2 -余数 1 2 - 2 1 - 1 1 -组别甲丙乙乙甲丙甲乙丙分组结果整理如下:病例号甲组(六君子汤) 乙组(吴茱萸汤) 丙组(保和丸)脾胃虚寒型 3 6 9 1 5 8 2 4 7中气下陷型12 13 18 10 14 16 11 15 17肝胃不和型19 23 25 21 22 26 20 24 27(六)统计分析1.检查资料的完整性:缺项值x估算、补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