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扩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Mn,对碳的扩散影响不大
c.不形成碳化物元素,
影响不一,如Co、Ni 可提高C的扩散,而Si 则降低碳的扩散。
8.3.6 短路扩散
短路扩散:原子沿点、 线、面缺陷扩散速率 比沿晶内体扩散速率 大,沿面缺陷的扩散 (界面、晶界):原 子规则排列受破坏, 产生畸变,能量高, 所需扩散激活能低
8.3.6
8.3.4.扩散元素浓度
溶质扩散系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图成分与扩散系数的关系,溶质元素使合金熔点 降低,D增加,反之,D降低
8.3.5.第三元素(或杂质) 影响复杂
如碳在r-Fe中扩散系数 跟碳与合金元素亲 和力有关
a.形成碳化物元素,
如W、Mo、Cr等,降低碳的 扩散系数
b.形成不稳定碳化物 ,
x
即:式中负号表示驱动力与化学势下降方向一致,即扩 散总是向化学位减小的方向进行。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 浓度扩散的现象,扩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 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但实际上并非所 有的扩散过程都是如此,物质也可能从低浓 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扩散的结果提高了浓 度梯度。例如铝铜合金时效早期形成的富铜 偏聚区,以及某些合金固溶体的调幅分解形 成的溶质原子富集区等,这种扩散称为“上 坡扩散”或“逆向扩散”。从热力学分析可 知,扩散的驱动力并不是浓度梯度,而应是 化学势梯度 ,由此不仅能解释通常的扩散现 象,也能解释“上坡扩散”等反常现象。决 定组元扩散的基本因素是化学势梯度,不管 是上坡扩散还是下坡扩散,其结果总是导致 扩散组元化学势梯度的减小,直至化学势梯 度为零。
8.2
扩散机制
扩散机制:均匀固溶体中间隙机制和空位机制最主 要。
8.2.1 间隙扩散 在间隙固溶体中原子的扩散是从一个间隙位 臵跃迁至另一间隙位臵,发生间隙扩散 。 如小尺寸溶质原子C、N、H、B、O, 间隙原子跃迁,从一个间隙到另一个间隙需 克服势垒
下图为面心立方结构的(100)晶面及该晶面上的八面体 间隙。间隙原子从间隙1向间隙2跳动时必须把原子3,4 推开,从它们之间挤过去。即间隙原子在跳动时必须克 服一个势垒。图b间隙原子从位臵1跳到位臵2必须越过 的势垒是ΔG=G2-G1,只有ΔG大于0的原子才能跳动。
8.3.3.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对扩散有影响,有些金属存在同 素异构转变,当它们的晶体结构改变后, 扩散系数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铁 在912℃时发生-Fe-Fe转变,-Fe的自 扩散系数大约是-Fe的240倍。所有元素在 -Fe中的扩散系数都比在-Fe中大,其原 因是体心立方结构的致密度比面心立方结 构的致密度小,原子较易迁移。
8.1.2.菲克第二定律:解决溶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即 dc/dt≠0 利用通解可解决包括非恒稳态扩散的具体问题
c t
D
c
2
x
2
式中C为扩散物质的体积浓度;t为扩散时间,x为距离
注: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由于固态金属中原 子间结合力比气体、液体大得多,其扩散也不易、 需具备下列条件才能扩散: 1、温度(T)要足 够高。只有T足够高,才能使原子具有足够的激 活能,足以克服周围原子的束缚而发生迁移。如 Fe原子在500℃ 以上才能有效扩散,而C原子在 100 ℃ 以上才能在Fe中扩散 2、时间(t)要足够 长。扩散原子在晶格中每一次最多迁移0.3~0.5n m的距离,要扩散1㎜的距离,必须迁移近亿次。 3、扩散原子要能固溶。扩散原子在基体金属中 必须有一定的固溶度,能溶入基体组元晶格,形成 固溶体,才能进行固态扩散。 4、扩散要有驱动 力(driven force)。实际发生的定向扩散过程都 是在扩散驱动力作用下进行的
互扩散——柯肯达尔效应
若DCu=DZn,Zn向Cu中的扩散与Cu向α黄铜中扩散原子数相等, 锌原子尺寸大于铜原子尺寸,扩散后造成点阵常数变化使钼丝 移动量,只相当于实验值的1/10,故点阵常数变化不是引起钼 丝移动的唯一原因,即铜扩散系数DCu不可能与DZn相等,只能是 DZn>Dcu 。 进一步研究发现,Cu-黄铜分界面黄铜侧出现宏观疏孔,这 是由于扩散中黄铜中Zn向铜中扩散量大于Cu原子从铜向黄铜中 扩散量,黄铜中空位数多,超过平衡浓度,空位部分聚集形成
8.1 扩散定律
8.1.1. 稳态扩散下的菲克第一定律(一定时间内, 浓度不随时间变化dc/dt=0)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 扩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与该面积处的浓度梯度 成正比 即J=-D(dc/dx) 其中D:扩散系数,cm2/s,J:扩散通量,g/cm2· s 式中负号表明扩散通量的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可见,只要存在浓度梯度,就会引起原子的扩散, 即只要材料中有浓度梯度,扩散就会由高浓度区向 低浓度区进行,而且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八章 扩散
一、扩散方程 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 二、固溶体合金中的扩散 三、扩散的热力学 四、扩散机制 五、影响扩散的因素 六、反应扩散 七、扩散问题的实例
扩散(diffusion) :物质内部由于热运动而导致固体 金属中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位置的周期性振动, 作或长或短距离的迁移的现象。 扩散的本质是原子依靠热运动从一个位置迁移到 另一个位置。扩散是固体中原子迁移的唯一方式。 固体中的许多反应如:铸件的扩散退火,合金的许 多相变,粉末烧结,离子固体的导电,外来分子 向聚合物的渗透都受扩散控制。
反应扩散速率
决定于原子在化合层中扩散速度VD及界面发成化合 物的反应速度VR 受速度慢因素控制,控制因素可转化 VR<VD,化合物层厚度x=Kt,通常化合物层厚度薄时 出现,K常数,t时间 VD<VR, 通常是在化合物层厚度较厚时,浓度梯度减 小扩散减慢,此时呈抛物线关系,x2=K′t
扩散元素性质:扩散原子与溶剂金属差别越大,扩
表10-4:
散系数越大,差别指原子半径、熔点、固溶度等 不同元素在银中的扩散系数
8.4
反应扩散
1.反 应 扩 散 : 渗入元素 浓度超过溶解 度,发生化学 反应而,形成新 相的扩散可 参照相图分析, 如Fe-N相图 分 析 , 纯 铁 520℃渗氮
纯 铁 渗 氮后浓度 变化 纯铁渗氮后 表面氮浓 度分布 二 元 系 中反应扩 散,渗层 中无两相 区。三元 系反应扩 散渗层中 无三相区
8.3
8.3.1 温度
影响扩散的因素
D=D0exp(-Q/RT) 有lnD=lnD0-(Q/RT)
如图扩散系数与T的 半对数坐标 图中 斜率tgα=Q/R
温度是影响扩散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温度越高, 原子热激活能量越大,越易发生迁移,扩散系数 越大。温度升高,扩散原子获得能量超越势垒几 率增大且空位浓度增大,有利扩散,对固体中扩 散型相变、晶粒长大,化学热处理有重要影响。 工业渗碳:1027℃比927℃时,D增加三倍,即 渗碳速度加快三倍
8.3.2.固溶体类型 不同类型的固溶体,原子的扩散机制是不同的。 间隙固溶体的扩散激活能一般均较小,例如,C, N等溶质原子在铁中的间隙扩散激活能比Cr,Al 等溶质原子在铁中的置换扩散激活能要小得多, 因此,钢件表面热处理在获得同样渗层浓度时, 渗C,N比渗Cr或Al等金属的周期短。
Cs C0 2 Dt
C0为原始浓度;Cs为渗碳气氛浓度Cx为距表 x erf 面x处的浓度; ( 2 D t ) erf ( z ) 为误差函数
Fick第二定律的解无限大物体中扩散应用
2.扩散方程在扩散退火过程的应用
显微偏析是合金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在铸件,锻件中 普遍存在。扩散退火时将零件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温可促 使成分的均匀化。 具有显微偏析的合金其组元分布大多呈周期性变化。 在研究扩散退火过程时,可以近似为 Dt /t
8.1.3扩散方程在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1:扩散方程在渗碳中的应用 把低碳钢制的零件放在渗碳介质中渗碳 半无限大物体中的扩散,x 近似∞ 这种情况相当于无限大情况下半边的扩散情况, 初始条件: t=0时,x≥0,C=0 边界条件:t>0时,x=0,C=C0,x=∞,C=0 可解得方程的解 C s C x erf ( x )
a.同素异晶转变的金属中,D随晶体结构改变, 910℃,Dα-Fe/Dγ-Fe=280, α-Fe致密度低, 且易形成空位。 b.晶体各向异性使D有各向异性。 铋扩散的各向异性,菱方系Bi沿C轴的自扩 散为垂直C轴方向的1/106 六方系的Zn:平行底面的自扩散系数大于 垂直底面的,因底面原子排列紧密,穿过底面 困难。
Fick第二定律的 解无限大物体 中扩散应用
如一根长的纯 铁一端放在 碳浓度Co不 变的气氛中, 铁棒端部碳 原子达到Co 后,同时向 右经铁棒中 扩散的情形
试验结果与计算 结果符合很好
8.1.4扩散的驱动力及上坡扩散
菲克定律指出扩散总是向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但实 际上有好多情况,扩散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的。如 固溶体中某些元素的偏聚或调幅分析。这种扩散称为饿 “上坡扩散”。上坡扩散说明从本质上来说浓度梯度并 非扩散的驱动力。 ui 扩散驱动力 扩散的驱动力F是化学势梯度 x 。 其值可从化学势对距离的求导中得到, F u i
引起上坡扩散还可能有以下一些情况: 1).弹性应力的作用。晶体中存在弹性应力 梯度时,它促使较大半径的原子跑向点阵 伸长部分,较小半径原子跑向受压部分, 造成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不均匀分布。 2).晶界的内吸附。晶界能量比晶内高,原 子规则排列较晶内差,如果溶质原子位于 晶界上可降低体系总能量,它们会优先向 晶界扩散,富集于晶界上,此时溶质在晶 界上的浓度就高于在晶内的浓度。 3).大的电场或温度场也促使晶体中原子按 一定方向扩散,造成扩散原子的不均匀性
空位扩散机制--- 3.交换机制 相邻两原子交换位臵而实现 F10-14:扩散的交换机 制
会引起交换原子附近晶格强烈畸变,要求扩散激活能很大
补充: 3.其它机制:环形换位机制,挤列机制 等。铜不同扩散机制下所需能量
8.2.3.扩散系数 对于间隙型扩散,扩散系数都遵循阿累尼乌斯 (Arrhenius)方程: Q / RT D De 式中,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J/(mol K);Q代表每 摩尔原子的激活能,T为绝对温度。 由此表明,不同扩散机制的扩散系数表达形式相同,但 D0和Q值不同。
8.2.2置换扩散
自扩固态金属中,溶剂原子偏离平衡位臵,发
生迁移的现象
1.柯肯达尔效应
臵换式固溶体中,溶质、溶剂原子大小相 近,具有相近的迁移率,在扩散中,溶质、溶 剂原子同时扩散的现象。
柯肯达尔最先发现互扩散,在α黄铜—铜扩 散偶中,用钼丝作为标志,785℃下保温不 同时间后,钼丝向黄铜内移动,移动量与保 温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C / Cm e
2 2
在给定条件下Cm,D, l 皆为定值。只有当 t 时 C / C m 0 才完全均匀化,可见所谓均匀化只有相 对意义。一般来说,只有偏析衰减到一定程度(如
1 1 0 ),即可认为均匀化了。凝固过程细化晶粒,及通
过锻造、轧制、热处理使组织充分细化都可以大大缩短 均匀化退火时间
ຫໍສະໝຸດ Baidu
疏松,这说明在臵换式固溶体中扩散的主要机制是空位扩散
。
Cu-Au、Cu-Ni、Cu-Sn、Ni-Au、Ag-Cu、Ag-Zn中均有此 现象。
扩散途径: 晶体点阵中的扩散途径
2.空位扩散机制 臵换式固溶体中,依靠溶质原子与空位交换位臵进 行扩散 同样的推导可有 D=D0e-(ΔEv+ΔE)/RT ΔEv为空位形成能,ΔE原子跃迁激活能
c.不形成碳化物元素,
影响不一,如Co、Ni 可提高C的扩散,而Si 则降低碳的扩散。
8.3.6 短路扩散
短路扩散:原子沿点、 线、面缺陷扩散速率 比沿晶内体扩散速率 大,沿面缺陷的扩散 (界面、晶界):原 子规则排列受破坏, 产生畸变,能量高, 所需扩散激活能低
8.3.6
8.3.4.扩散元素浓度
溶质扩散系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图成分与扩散系数的关系,溶质元素使合金熔点 降低,D增加,反之,D降低
8.3.5.第三元素(或杂质) 影响复杂
如碳在r-Fe中扩散系数 跟碳与合金元素亲 和力有关
a.形成碳化物元素,
如W、Mo、Cr等,降低碳的 扩散系数
b.形成不稳定碳化物 ,
x
即:式中负号表示驱动力与化学势下降方向一致,即扩 散总是向化学位减小的方向进行。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 浓度扩散的现象,扩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 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但实际上并非所 有的扩散过程都是如此,物质也可能从低浓 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扩散的结果提高了浓 度梯度。例如铝铜合金时效早期形成的富铜 偏聚区,以及某些合金固溶体的调幅分解形 成的溶质原子富集区等,这种扩散称为“上 坡扩散”或“逆向扩散”。从热力学分析可 知,扩散的驱动力并不是浓度梯度,而应是 化学势梯度 ,由此不仅能解释通常的扩散现 象,也能解释“上坡扩散”等反常现象。决 定组元扩散的基本因素是化学势梯度,不管 是上坡扩散还是下坡扩散,其结果总是导致 扩散组元化学势梯度的减小,直至化学势梯 度为零。
8.2
扩散机制
扩散机制:均匀固溶体中间隙机制和空位机制最主 要。
8.2.1 间隙扩散 在间隙固溶体中原子的扩散是从一个间隙位 臵跃迁至另一间隙位臵,发生间隙扩散 。 如小尺寸溶质原子C、N、H、B、O, 间隙原子跃迁,从一个间隙到另一个间隙需 克服势垒
下图为面心立方结构的(100)晶面及该晶面上的八面体 间隙。间隙原子从间隙1向间隙2跳动时必须把原子3,4 推开,从它们之间挤过去。即间隙原子在跳动时必须克 服一个势垒。图b间隙原子从位臵1跳到位臵2必须越过 的势垒是ΔG=G2-G1,只有ΔG大于0的原子才能跳动。
8.3.3.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对扩散有影响,有些金属存在同 素异构转变,当它们的晶体结构改变后, 扩散系数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铁 在912℃时发生-Fe-Fe转变,-Fe的自 扩散系数大约是-Fe的240倍。所有元素在 -Fe中的扩散系数都比在-Fe中大,其原 因是体心立方结构的致密度比面心立方结 构的致密度小,原子较易迁移。
8.1.2.菲克第二定律:解决溶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即 dc/dt≠0 利用通解可解决包括非恒稳态扩散的具体问题
c t
D
c
2
x
2
式中C为扩散物质的体积浓度;t为扩散时间,x为距离
注: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由于固态金属中原 子间结合力比气体、液体大得多,其扩散也不易、 需具备下列条件才能扩散: 1、温度(T)要足 够高。只有T足够高,才能使原子具有足够的激 活能,足以克服周围原子的束缚而发生迁移。如 Fe原子在500℃ 以上才能有效扩散,而C原子在 100 ℃ 以上才能在Fe中扩散 2、时间(t)要足够 长。扩散原子在晶格中每一次最多迁移0.3~0.5n m的距离,要扩散1㎜的距离,必须迁移近亿次。 3、扩散原子要能固溶。扩散原子在基体金属中 必须有一定的固溶度,能溶入基体组元晶格,形成 固溶体,才能进行固态扩散。 4、扩散要有驱动 力(driven force)。实际发生的定向扩散过程都 是在扩散驱动力作用下进行的
互扩散——柯肯达尔效应
若DCu=DZn,Zn向Cu中的扩散与Cu向α黄铜中扩散原子数相等, 锌原子尺寸大于铜原子尺寸,扩散后造成点阵常数变化使钼丝 移动量,只相当于实验值的1/10,故点阵常数变化不是引起钼 丝移动的唯一原因,即铜扩散系数DCu不可能与DZn相等,只能是 DZn>Dcu 。 进一步研究发现,Cu-黄铜分界面黄铜侧出现宏观疏孔,这 是由于扩散中黄铜中Zn向铜中扩散量大于Cu原子从铜向黄铜中 扩散量,黄铜中空位数多,超过平衡浓度,空位部分聚集形成
8.1 扩散定律
8.1.1. 稳态扩散下的菲克第一定律(一定时间内, 浓度不随时间变化dc/dt=0)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 扩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与该面积处的浓度梯度 成正比 即J=-D(dc/dx) 其中D:扩散系数,cm2/s,J:扩散通量,g/cm2· s 式中负号表明扩散通量的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可见,只要存在浓度梯度,就会引起原子的扩散, 即只要材料中有浓度梯度,扩散就会由高浓度区向 低浓度区进行,而且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八章 扩散
一、扩散方程 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 二、固溶体合金中的扩散 三、扩散的热力学 四、扩散机制 五、影响扩散的因素 六、反应扩散 七、扩散问题的实例
扩散(diffusion) :物质内部由于热运动而导致固体 金属中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位置的周期性振动, 作或长或短距离的迁移的现象。 扩散的本质是原子依靠热运动从一个位置迁移到 另一个位置。扩散是固体中原子迁移的唯一方式。 固体中的许多反应如:铸件的扩散退火,合金的许 多相变,粉末烧结,离子固体的导电,外来分子 向聚合物的渗透都受扩散控制。
反应扩散速率
决定于原子在化合层中扩散速度VD及界面发成化合 物的反应速度VR 受速度慢因素控制,控制因素可转化 VR<VD,化合物层厚度x=Kt,通常化合物层厚度薄时 出现,K常数,t时间 VD<VR, 通常是在化合物层厚度较厚时,浓度梯度减 小扩散减慢,此时呈抛物线关系,x2=K′t
扩散元素性质:扩散原子与溶剂金属差别越大,扩
表10-4:
散系数越大,差别指原子半径、熔点、固溶度等 不同元素在银中的扩散系数
8.4
反应扩散
1.反 应 扩 散 : 渗入元素 浓度超过溶解 度,发生化学 反应而,形成新 相的扩散可 参照相图分析, 如Fe-N相图 分 析 , 纯 铁 520℃渗氮
纯 铁 渗 氮后浓度 变化 纯铁渗氮后 表面氮浓 度分布 二 元 系 中反应扩 散,渗层 中无两相 区。三元 系反应扩 散渗层中 无三相区
8.3
8.3.1 温度
影响扩散的因素
D=D0exp(-Q/RT) 有lnD=lnD0-(Q/RT)
如图扩散系数与T的 半对数坐标 图中 斜率tgα=Q/R
温度是影响扩散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温度越高, 原子热激活能量越大,越易发生迁移,扩散系数 越大。温度升高,扩散原子获得能量超越势垒几 率增大且空位浓度增大,有利扩散,对固体中扩 散型相变、晶粒长大,化学热处理有重要影响。 工业渗碳:1027℃比927℃时,D增加三倍,即 渗碳速度加快三倍
8.3.2.固溶体类型 不同类型的固溶体,原子的扩散机制是不同的。 间隙固溶体的扩散激活能一般均较小,例如,C, N等溶质原子在铁中的间隙扩散激活能比Cr,Al 等溶质原子在铁中的置换扩散激活能要小得多, 因此,钢件表面热处理在获得同样渗层浓度时, 渗C,N比渗Cr或Al等金属的周期短。
Cs C0 2 Dt
C0为原始浓度;Cs为渗碳气氛浓度Cx为距表 x erf 面x处的浓度; ( 2 D t ) erf ( z ) 为误差函数
Fick第二定律的解无限大物体中扩散应用
2.扩散方程在扩散退火过程的应用
显微偏析是合金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在铸件,锻件中 普遍存在。扩散退火时将零件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温可促 使成分的均匀化。 具有显微偏析的合金其组元分布大多呈周期性变化。 在研究扩散退火过程时,可以近似为 Dt /t
8.1.3扩散方程在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1:扩散方程在渗碳中的应用 把低碳钢制的零件放在渗碳介质中渗碳 半无限大物体中的扩散,x 近似∞ 这种情况相当于无限大情况下半边的扩散情况, 初始条件: t=0时,x≥0,C=0 边界条件:t>0时,x=0,C=C0,x=∞,C=0 可解得方程的解 C s C x erf ( x )
a.同素异晶转变的金属中,D随晶体结构改变, 910℃,Dα-Fe/Dγ-Fe=280, α-Fe致密度低, 且易形成空位。 b.晶体各向异性使D有各向异性。 铋扩散的各向异性,菱方系Bi沿C轴的自扩 散为垂直C轴方向的1/106 六方系的Zn:平行底面的自扩散系数大于 垂直底面的,因底面原子排列紧密,穿过底面 困难。
Fick第二定律的 解无限大物体 中扩散应用
如一根长的纯 铁一端放在 碳浓度Co不 变的气氛中, 铁棒端部碳 原子达到Co 后,同时向 右经铁棒中 扩散的情形
试验结果与计算 结果符合很好
8.1.4扩散的驱动力及上坡扩散
菲克定律指出扩散总是向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但实 际上有好多情况,扩散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的。如 固溶体中某些元素的偏聚或调幅分析。这种扩散称为饿 “上坡扩散”。上坡扩散说明从本质上来说浓度梯度并 非扩散的驱动力。 ui 扩散驱动力 扩散的驱动力F是化学势梯度 x 。 其值可从化学势对距离的求导中得到, F u i
引起上坡扩散还可能有以下一些情况: 1).弹性应力的作用。晶体中存在弹性应力 梯度时,它促使较大半径的原子跑向点阵 伸长部分,较小半径原子跑向受压部分, 造成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不均匀分布。 2).晶界的内吸附。晶界能量比晶内高,原 子规则排列较晶内差,如果溶质原子位于 晶界上可降低体系总能量,它们会优先向 晶界扩散,富集于晶界上,此时溶质在晶 界上的浓度就高于在晶内的浓度。 3).大的电场或温度场也促使晶体中原子按 一定方向扩散,造成扩散原子的不均匀性
空位扩散机制--- 3.交换机制 相邻两原子交换位臵而实现 F10-14:扩散的交换机 制
会引起交换原子附近晶格强烈畸变,要求扩散激活能很大
补充: 3.其它机制:环形换位机制,挤列机制 等。铜不同扩散机制下所需能量
8.2.3.扩散系数 对于间隙型扩散,扩散系数都遵循阿累尼乌斯 (Arrhenius)方程: Q / RT D De 式中,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8.314J/(mol K);Q代表每 摩尔原子的激活能,T为绝对温度。 由此表明,不同扩散机制的扩散系数表达形式相同,但 D0和Q值不同。
8.2.2置换扩散
自扩固态金属中,溶剂原子偏离平衡位臵,发
生迁移的现象
1.柯肯达尔效应
臵换式固溶体中,溶质、溶剂原子大小相 近,具有相近的迁移率,在扩散中,溶质、溶 剂原子同时扩散的现象。
柯肯达尔最先发现互扩散,在α黄铜—铜扩 散偶中,用钼丝作为标志,785℃下保温不 同时间后,钼丝向黄铜内移动,移动量与保 温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C / Cm e
2 2
在给定条件下Cm,D, l 皆为定值。只有当 t 时 C / C m 0 才完全均匀化,可见所谓均匀化只有相 对意义。一般来说,只有偏析衰减到一定程度(如
1 1 0 ),即可认为均匀化了。凝固过程细化晶粒,及通
过锻造、轧制、热处理使组织充分细化都可以大大缩短 均匀化退火时间
ຫໍສະໝຸດ Baidu
疏松,这说明在臵换式固溶体中扩散的主要机制是空位扩散
。
Cu-Au、Cu-Ni、Cu-Sn、Ni-Au、Ag-Cu、Ag-Zn中均有此 现象。
扩散途径: 晶体点阵中的扩散途径
2.空位扩散机制 臵换式固溶体中,依靠溶质原子与空位交换位臵进 行扩散 同样的推导可有 D=D0e-(ΔEv+ΔE)/RT ΔEv为空位形成能,ΔE原子跃迁激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