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文言现象、选择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3141ba89eb172ded63b79c.png)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⑥学.学半:前一个“学”:2、一词多义学其①其.此之谓乎:②不知其.旨也:三、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期此之谓乎: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学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三、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4、期此之谓乎: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404e2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a.png)
22《礼记二则》(同步习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1.(2021·全国八年级期末)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qiáng)学.(xué)学半讲信修睦.(mù)不知其旨.(zhǐ)B.嘉肴.(yáo)男有分.(fēn)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wèi)己C.弗.(fú)学有所长.(zhǎng)选贤与.(jǔ)能好逸恶.(wù)劳D.兑.(duì)命尘埃.(āi)也天下为.(wéi)公矜.(jīn)寡孤独【答案】C【解析】A.“学”读作xiào;B.“分”读作fèn;D.“兑”读作yuè;“矜”读作guān;故选C。
2.(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词语的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A.佳肴北冥藏于己虽有至道B.弗食尘埃此之谓讲信修睦C.兑命废疾男有份选贤举能D.悠游谋闭学学半鳏寡孤独【答案】B【解析】A.“佳”应为“嘉”;C.“份”应为“分”;“举”应为“与”;D.“鳏”应为“矜”;故选B。
3.(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不独亲其亲B.使老有所终C.不独子其子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答案】D【解析】A.句中第一个“亲”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B.“老”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C.第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故选D。
4.(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D【解析】A.第一个“学”同“敩”;B.“与”同“举”;C.“矜”同“鳏”;故选D。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0d9f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64.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B.初次见面时,还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因而谈得很少。
C.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是否通过生活现象地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D.未来战争必将是海、陆、空、电、网一体化的新型战争,而在这神秘的战场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得到体现。
2.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有所养/ 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 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3.根据所学课文,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雁归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
B.《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C.《灯笼》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
D.《虽有嘉肴》引用《兑命》的内容,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有说服力。
4.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佳肴(yáo)自强(qiǎng)男有分(fēn)B.学学半(xiào)矜寡孤独(guān)讲信修睦(mù)C.幼有所长(cháng)兑命(yuè)选贤与能(jǔ)D.天下为公(wéi)讲信修睦(mù)货恶其弃于地也(è)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A.古代诗词歌赋是先辈们投入历史长河的箴.(jiǎn)言,B.我们在这长河的下游撑一支好奇的竹篙.(gāo),扬一叶求知的帆,C.打捞着那源自千年前的信笺.(zhǎn),品位其中的或喜或悲的情感,D.那散发着古朴芬芳的诗文,让我们陶醉、沉溺.(ruò)、留连忘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4ec98bda38376baf1fae70.png)
《<礼记>二则》练习◆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弗.学(fú)男有分.(fèn)天下为.公(wéi)B.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己(wèi)C.学.学半(xiào)选贤与.能(jǔ)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兑.命(yuè)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jīn)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能力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默写、选择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默写、选择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8bd2ad49649b6648d7478e.png)
《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3、判断文言句式: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判断句。
二、理解性默写: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解析】C分(fèn)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A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B迷失方向。
C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女子出嫁。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解析】B古今异义,害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例句是在。
A和,与。
B在。
C给。
D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解析】D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
《礼记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礼记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https://img.taocdn.com/s3/m/6ff974f1336c1eb91b375d38.png)
《礼记二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虽有嘉肴》二、《大道之行也》一、《虽有嘉肴》A卷:夯实基础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①【旨】。
②【至道】。
③【困】。
④【自反】。
⑤【教学相长】。
⑥【学学半】。
前一个“学”:。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其此之谓乎:四、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⑥学.学半:前一个“学”:2、一词多义学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1dc247db52acfc789ebc99c.png)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四、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训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e1e0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f.png)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训练题(含答案)第22课《礼记》二则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弗学(fú) 男有分(fèn) 天下为公(wéi)B. 嘉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己(wèi)C. 学(xiào)学半选贤与能(jǔ)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 兑命(yuè) 讲信修睦(mù) 矜寡孤独(jī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善也(_____)(2)教然后知困(_____)(3)矜、寡、孤、独(_____)(4)男有分(_____)(5)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6)故外户而不闭(_____)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是故谋闭而不兴___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故外户而不闭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B.男有分,女有归C.盗窃乱贼而不作D.讲信修睦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大道之行也_________B.不足为外人道也C.策之不以其道___D.说不清,道不明7.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综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会有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8. 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____。
(新)第22课《礼记二则》分层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新)第22课《礼记二则》分层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f295c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7.png)
〔根底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2 《礼记》二则一.选择题〔共5小题〕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自强.〔qiáng 〕学.〔xué〕学半讲信修睦.〔mù〕不知其旨.〔zh ǐ〕B .嘉肴.〔yáo 〕男有分.〔f ēn 〕教学相长.〔zh ǎng 〕不必为.〔wèi 〕己C .弗.〔fú〕学有所长.〔zh ǎng 〕选贤与.〔j ǔ〕能好逸恶.〔wù〕劳D .兑.〔duì〕命尘埃.〔āi 〕也天下为.〔wéi 〕公矜.〔j īn 〕寡孤独2.以下词语的书写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佳肴北冥藏于己虽有至道B .弗食尘埃此之谓讲信修睦C .兑命废疾男有份选贤举能D .悠游谋闭学学半鳏寡孤独3.以下有关课文《<礼记>二则》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两篇课文都选自《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 .《大道之行也》是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 .《虽有嘉肴》一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
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D .《大道之行也》说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后来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课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则是另一番景象。
4.以下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为哪一项〔〕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 .南冥者,天池..也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D .弗食,不知其旨.也5.对以下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不知其旨也〔味美〕B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反思〕C .大道之行也〔宽阔的道路〕D .女有归〔女子出嫁〕二.根底知识〔共1小题〕6.填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选择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0d8533767f5acfa1c7cd9c.png)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择题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虽有佳肴》选择题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参考答案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解析】 B都是“学习”之意。
A表示推测的语气;代词。
C反语;同“返”;D表示转折,表并列关系。
【同步练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 《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2 《礼记》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0f68a40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e.png)
22 《礼记》二则同步卷4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谓/大同2.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选贤与.能遂与.外人间隔B.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外户而不闭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东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B.《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兑命》曰“学学半”C.选贤与能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不知其善.也(2)男有分,女有归.(3)是故谋闭而不兴.(4)盗窃乱贼而不作.(5)货恶.其弃于地也7.一词多义辨析。
(1)其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2)故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3)为天下为.公不必为.己三.默写(共1小题)8.默写。
(1)虽有嘉肴,弗食,;虽有至道,弗学,。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兑命》曰“”,!(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5),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礼记二则》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部编版八下22课】
![《礼记二则》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部编版八下22课】](https://img.taocdn.com/s3/m/52b5534e83c4bb4cf7ecd19c.png)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学二、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
C即使;即使。
D表转折;表并列。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
B道理;道路。
C反思;反向。
D说;命名。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解析】A都是连词,译为“虽然”。
B代词,代指“它,至道”;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
C前者译为“所以”;后者译为“原因,缘故”。
D前者是代词,译为“这样”;后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解析】短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为喻,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这运用了类比的方法,A项中“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理解有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礼记二则》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礼记二则》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45535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0.png)
参考答案1.D2.C3.B4.C5.A6.C7.(1)示例:冰心《繁星》《春水》(2)示例:步骤一:网上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3)示例: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
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谢谢大家!(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8.(1)示例: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他认为自己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吃。
(2)示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9.①以……为亲。
②面对。
10.①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②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11.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4eb4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f.png)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测试题(含答案)第22课《礼记》二则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嘉肴(yáo) 学学半(xiào)B.矜寡(guān) 讲信修睦(mù)C.兑命(yuè) 选贤与能(yǔ)D.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móu)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_________ _______(1)虽有嘉肴(_)(2)弗食,不知其旨也(_)(3)教然后知困(_)(4)选贤与能(_)(5)矜、寡、孤、独(_)(6)女有归(_)(7)谋闭而不兴(_)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学学半_ B.然后能自反也C.选贤与能D.矜、寡、孤、独、废疾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弗学,不知其善也B.故曰:教学相长也C.故人不独亲其亲D.使老有所终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B.盗窃乱贼而不作C.故曰:教学相长也D.货恶其弃于地也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综合性学习。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八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2《礼记》二则下册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2《礼记》二则下册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b42803d0d233d4b14e69a9.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带答案)22 《礼记》二则1.出自《虽有嘉肴》一文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2.默写填空。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讲信修睦。
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编撰的。
阅读《大道之行也》一文,完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家一样)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写出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参考答案1.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1)教然后知困(2)选贤与能3. 儒戴圣4.C5.D6.①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②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430e535acfa1c7aa00cc3f.png)
《<礼记>二则》分层练习◆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弗.学(fú)男有分.(fèn)天下为.公(wéi)B.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己(wèi)C.学.学半(xiào)选贤与.能(jǔ)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兑.命(yuè)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jīn)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能力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后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后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8481eda98271fe900ef911.png)
22《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zhǐ)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弗:不(2)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善:好(4)教然后知困.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部编版语文八下22《礼记》二则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下22《礼记》二则练习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1d9988be23482fb5da4c92.png)
部编版语文八下22《礼记》二则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故人/不独亲其亲B. 货/恶其弃于地也C. 是故/谋闭而不兴 D. 是谓/大同2.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弗食,不知其.旨也C. 其此之谓乎 D. 弗学,不知其.善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4.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作者)编纂的,是______(时期)间______(学派)论著的汇编。
(2)《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______讲信修睦.______ 矜.、寡______ 男有分.______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直接型默写(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
(5)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7.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虽有佳肴》习题一、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虽.有至道古义:②不能知其旨.也古义:③教然后知困.古义:④教学相长.也古义:⑤不知其善.也:⑥学.学半:前一个“学”:2、一词多义学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参考答案一、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虽.有至道古义:古今异义,即使。
今义:虽然②不能知其旨.也古义:古今异义,甘美。
今义:意义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古今异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义:古今异义,促进。
今义:增长⑤不知其善.也: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学二、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
C即使;即使。
D表转折;表并列。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
B道理;道路。
C反思;反向。
D说;命名。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解析】A都是连词,译为“虽然”。
B代词,代指“它,至道”;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
C前者译为“所以”;后者译为“原因,缘故”。
D前者是代词,译为“这样”;后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解析】短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为喻,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这运用了类比的方法,A项中“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理解有误。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解析】B项文中用的是类比手法,将“嘉肴的美味”与“道理的好处”进行类比,并没有用比喻手法,表述错误。
故选B项。
《大道之行也》习题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B、大道之行. / 复前行.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女有归. / 壮士十年归.7.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是谓大同.. / 大同..小异 B.选贤与.能 / 神情与.苏、黄不属C.是故谋闭而不兴. / 兴.致勃勃 D.盗窃乱贼不作. /风雨大作.8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老有所养. / 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 / 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9.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0.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所指的大道,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B.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说,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有安定和谐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C.文章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从理想观念谈到物质生活D.文章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气势强盛,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11.选出下列有误的一项()A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汉代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是其中的篇名,不是孔子所写。
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的意思是假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的成长。
C本文骈散结合,如男有分,女有归。
是骈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是散句。
D文章末句是全文的结论,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将出现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
④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⑤使老.有所终: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⑥选贤.与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⑦选贤与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能干的人。
⑧壮.有所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中年人。
⑨幼.有所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幼童。
⑩故外.户而不闭:名词活用作状语,从外面。
⑪故人不独亲其亲.:形容词用作名词,亲人,这里指父母。
⑫鳏寡孤.独:古今异义,古义:幼而无父的人。
今义:父母双亡的人。
⑬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今异义,古义:指造反。
今义:秩序差。
⑭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今异义,古义:指害人。
今义:指小偷。
2、一词多义:为①天下为.公:判断动词,是。
②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独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
而①盗窃乱贼而不作:表示顺承。
②故外户而不闭:表示转折。
3、判断文言句式: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判断句。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解析】C分(fèn)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A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B迷失方向。
C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女子出嫁。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解析】B古今异义,害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例句是在。
A和,与。
B在。
C给。
D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解析】D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
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C )A、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B、大道之行. / 复前行.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女有归. / 壮士十年归.【解析】A名词,亲人,指父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其亲为亲,把别人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一样。
B实行;走。
C诚信;诚信。
D女子出嫁;回来。
7.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D)A.是谓大同..小异 B.选贤与.能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大同C.是故谋闭而不兴. / 兴.致勃勃 D.盗窃乱贼不作. /风雨大作.【解析】A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大部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