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标准化示范区

合集下载

关于阿坝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关于阿坝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关于阿坝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阿坝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中心校畜牧业作为阿坝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是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

而牦牛是阿坝州的主要畜种,牦牛产业是全州农牧业的主导产业。

加快牦牛产业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藏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近年来,阿坝州立足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牦牛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布局、“三地同建、五业同优”产业体系建设要求,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破解牦牛养殖生产技术瓶颈,积极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效果,为青藏高原牦牛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作用。

一、阿坝州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一)牦牛资源基本情况截止2019年底,全州牦牛存栏203.31万头,出栏55.59万头,牦牛肉产量7.36万吨,奶类产量14.34万吨。

发展牦牛养殖专合社130多家、牦牛加工企业15家(其中:牦牛奶加工企业2家),年屠宰牦牛近9万头,约占出栏量的18%,牦牛奶加工成乳粉0.23万吨,约占全部牦牛鲜奶总量的1.8%。

全年标准化繁育牦牛犊15万余头、标准化育成牦牛10万余头、标准化育肥出栏牦牛3万余头,新增效益9000万元以上,使324.66万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

现培育牦牛肉加工企业18家。

牦牛奶加工企业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畜产品加工产值达5.5亿元,已拥有“海拔3000高原牦牛肉”、“雪松牦牛肉”、“溜溜肉”、“高原之宝”等知名商标,作为我州农畜产品主导优质知名品牌进行重点培育。

(二)牦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围绕草畜平衡和助农增收两大任务,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和质量效益优先原则,以建设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为主要抓手,以发展牦牛标准化养殖为引领,深入示范推广半农半牧区“4218”和草原牧区“顺势三结合”的牦牛标准化养殖模式,不断提升牦牛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推进牦牛产业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0.24•【字号】甘办发〔2022〕72号•【施行日期】2022.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22〕72号有关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省属有关行政企事业单位、州属有关企事业单位:为充分挖掘我州草地大州、牦牛大州的优势和潜力,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甘孜特点的现代牦牛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牧区高质量发展、农牧民共同富裕,按照现代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发展要求,经州政府同意,结合我州实际,就加快推进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集群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区域协同,集聚发展要素,创新科技驱动,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建设牦牛良种繁育基地、优质饲草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开展牦牛产品精深加工营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集中打造“亚克甘孜”公用品牌,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牧区乡村振兴,推进一二三产紧密融合,实现牦牛养殖大州向产业强州转变。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把生态保护建设作为推进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落实草原保护政策措施和基本制度,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畜牧业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牦牛产业集群建设,建立有利于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探索草场流转、发展规模养殖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牧区金融制度和建立畜牧业风险防范体系为保障,发展现代牦牛产业,为牧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真正科学建设美丽草原

真正科学建设美丽草原

真正科学建设美丽草原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草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也是传承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黑龙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都在草原,其中,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来源于草原。

从青藏高原往北,沿祁连山、贺兰山、阴山至大兴安岭的万里风沙线上,草原和森林是阻止荒漠蔓延的绿色屏障。

草原拥有1、7万多种动植物,还是很多特有物种的主要分布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形式。

中国正在改革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旨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的整体保护,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除了现有自然保护地,还计划在草原、冰川等功能分明、资源禀赋高的区域新设立一批自然公园。

草原是面积最大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在这场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过程中,草原自然公园从无到有,应运而生。

1、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国已建成的1、18万个自然保护地中,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地主要是各级草原自然保护区,仅有40多个,面积仅占全国草原的0、6%左右,保护草原面积约24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0、33%和面积的0、16%,占比远低于各类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陆域面积的比例,这与我国草原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其次,已经建立的国家级的草原保护区仅有4个,省一级仅9个,其余都是县市一级的保护区,保护等级普遍偏低,且很多典型的草原和草甸生态系统至今尚未保护起来。

此外,多年来对草原的管理存在重视生产功能高于生态功能现象,加之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现象严重,各类型草原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其中西北荒漠地区草原退化比例高达80%,出现重度退化。

近年来,防止草原退化的生态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但力度还远远不够。

目前的草原自然保护现状远远不能满足草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农牧交错带

农牧交错带

农牧交错带在我国北方,有一块区域叫北方农牧交错带,它是一片跨越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宁夏等多个省(自治区)的狭长地带,是牧区和农区的过渡地带。

长期以来,由于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该区域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百姓增收致富难度提升。

2016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优化区域农牧业功能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原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与此同时,交错带内各省(自治区)积极主动,连续多年推进生态建设与农牧业融合发展。

如今,交错带内不仅建设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一批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生态草林风景区,该区域的草畜产业也快速发展壮大,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正向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大力推广轮封轮牧、舍饲半舍饲和园区化养殖模式,实现肉牛产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为隆化县湾沟门乡茶棚村肉牛养殖户张秀生舍饲的西门塔尔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孙维福摄种草是“开源”适度养殖是“节流”由于处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气候交汇带,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因干湿波动大导致土地沙质荒漠化和盐碱化情况日益明显,农牧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因此,产业发展首先要想办法把水留下来,把土地生态改善。

“草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以及产草产畜等生产功能,能有效对接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改善需求。

因此,大力发展饲草产业不仅是区域生态改善的机会,也是产业发展的机会。

”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介绍。

近年来,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在适宜地区推广人工混播饲草种植,建植人工混播草地,并以粮改饲项目为带动发展青贮玉米。

2021年,内蒙古饲草产量5302.15万吨,其中天然牧草产量1256万吨干草,人工牧草产量2386.65万吨,青贮专用玉米3659.5万吨。

辽宁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相关政策解读

辽宁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相关政策解读

1 草原权属确定和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
草原权属确 定工作是政府依法对草 原的所有 着力恢复草原植被 ,提高生产力水平 ,改善辽西 权和使用权进行 确认 ,明确草 原权 属的具体 行政 北 和全省 生态环境 ,促进经 济社会可 持续 发展 。 09 0 1 0 行 为 。草原确权 工作范围包括全省所有的天然草 2 0  ̄2 1 年 ,全 省每 年 治 理 沙 化 草 原 10万
等 1 0 个省( 区、市 ) 持建 设 5 万 亩高产 优质 苜蓿 示 扶 0
3 国 家 草 原 生 态 保 护 补 助 奖励 政 策 落 实
2 1 年 国 家 在 内 蒙 古 、 新 疆 、 西 藏 、 青 范片 区。重 点扶持建 设一批有 一定规模 、生产基 01 海 、四川、甘 肃、宁夏和云南 8 个主 要草原牧区 础好 、在增加苜蓿产量和提高 苜蓿产 品质量方面 省( ,全 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机 制政 有示范带动作用 的生产基地 ,为奶业发展提供优 区) 策 。2 1 年 国务 院决 定 ,从 2 1 年 起 国家将 进 质苜蓿草产 品,从根本上提高我 国奶牛综合 生产 01 02 步扩 大 草原生态 保护补 助奖 励政策 实施 范 围, 能力和牛奶质量安全水平 。按照农业部 、财政部
制财 政预算 。草原生态保 护补助奖励机制从增加 确 定 由辉 山乳业集 团旗下的茂源草业有限公司在 万 牧 民收入 、促进牧业 发展入手 ,重视提高牧 民保 昌 图县 的 2 亩 优质 苜 蓿 种 植基 地 进行 项 目申
护和 建设草原 的积极 性、创造 性 ,是实现草原生 报 ,制 定了项 目实施方案,上报农业 部。国家将 0元 态保 护 的长效机制 ,是我 国在 草原生态保护方面 对 项 目区按照每 亩 6 0 的标准 给予补助 。通 过 安排 资金规模最大 、覆盖面最广 、补贴 内容最 多 组织苜蓿标准 化生产加 工,强化科技支撑 、突出 的一 项政策 。补助奖励政策在 我省的补贴 内容包 产 品质量 、转变传 统饲草 生产 加工方式 ,实现苜 括 :按照每年 每亩 6 的测算标 准 ,对禁 牧牧 民 蓿增产提质 ,为奶业 生产提供优质牧草 。项 目建 元 给 予禁 牧补 助 ;按 照每 年每 亩 1 元 的标 准 ,给 成 以后 ,示范 片区苜蓿单产水平 明显提 高,旱作 0 0 g 予牧 草 良种 补贴 ;按照每 年每 户 50 的标 准 , 条件 下 年亩产 达 到 4 0 k 以上 ,灌溉 条件 下年 0元

绿色使命——辽宁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专栏——恢复草原生态 建设秀美辽宁-辽宁省全面推进草原生态

绿色使命——辽宁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专栏——恢复草原生态 建设秀美辽宁-辽宁省全面推进草原生态
草原 生态保护建设 的宏伟 蓝图而 不 奋斗。 懈
辽 宁是我 国北方重要 的草 原区之一 。明清 时 待 。 代 ,辽西北地 区草肥水美 ,是提供优 良牧马和军 1 草 原 确 权 承 马的主要牧场 ,是清代 时期 的后花 园。从清 中期 包工作成绩斐然 开始 ,草原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 ,草原面 积开始 长 期 以来 ,辽 减少 。新 中国成立后 ,辽宁人 民为建设美好家园 宁 省 草 原 权 属 不 做 出不懈努力 ,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到一定程 清 ,责 任 不 明 ,是 度遏 制 。据 1 8 年调 查统计 ,全 省有 草原 面积 我省草 原资源遭 到 92 50 3 8 万亩 , 占国土面 积 的 2 . 33 %。但 近年 来 由 持续破坏 、功 能退
的第 一个省份 。我省各 级政府和草原管理 部 门按 治理 前每 亩 每年 1 8 7 k 下 降到 37 k ,减 少 6 g 6 g 照公开 公正 、程序规 范、四至 明晰、权责 明确 的 了4 8 %。工程 建设 在 生态 、经 济 、社会 等方 0. 7 原则 ,依 法推进草原确权 工作 。这项工作异常艰 面 发巨、异常 辛苦 ,有 时要翻 山越 岭、披荆斩棘 ,有 深 受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的 ~ 致 欢 迎 。2 1  ̄2 1 02 0 5 时要跨涧涉 水 、忍受虫蛇 叮咬 。全省草原 战线 的 年 , 我 省 继 续 实 施 辽 西 北 草 原 沙 化 治 理 二 期 工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 充 分 发 扬 了 艰 苦 奋 斗的 拼 搏 精 程 , 再 利 用 4年 时 间 , 治理 辽 西 北 地 区 尚存 可 治 神 ,深 入 工作 一 线 , 以坚 强 的意 志和 顽 强 的作 理 的4 0 0 万亩 沙化草原 ,彻底 改变辽西 北脆 弱 的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1.31•【字号】内党发[2010]1号•【施行日期】2010.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10〕1号2010年1月31日)2009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着力化解多年不遇的旱灾和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好形势。

粮食总产获得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5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新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牧区社会和谐稳定。

这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前,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改革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增大,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在环境也变得较为复杂,促进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同时还要看到,我区农牧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粗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滞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状况还将长期存在。

保持农村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搞好“三农三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三牧”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和主要畜产品、特色产品的生产不滑坡、农牧民增收的步伐不放缓、农村牧区发展的好势头不减弱。

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进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通知》(国发[2001]9号)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定义1.1.1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1.1.2 生态旅游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结合的旅游活动。

1.1.3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指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联合批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并具明确地域界限的特定区域。

该区域同时也是全国生态示范区的类型或组成部分之一。

1.2 总体目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1.3 法律依据与引用标准1.2.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业法》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

1.3.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要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来源:农牧业局点击次数:843内容概括正文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重大决策,1998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草原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实际,制定《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一、草原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3%,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7%,在我国农田、森林和草原等绿色植被生态环境中占63.7%,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因此,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是全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作为绿色屏障,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有利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天然草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而且具有较强的固沙防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草原大都位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等几大水系的源头和上中游地区,面积大,分布广,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生态屏障,对减少地表水土冲刷、大江大河泥沙淤积,降低水灾隐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草原退化严重,已沙化和表土覆沙的草原达8000万公顷,这些沙化草原位于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上风头,冬春季节,植被稀疏,风起沙扬,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和尘源地。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对减少土地裸露、地表径流和防止沙尘暴等,从而对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大环境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组成部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央提出,西部开发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做好草原保护与修复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做好草原保护与修复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6期(总第385期)畜禽业发展对策做好草原保护与修复 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哈斯亚提·再努拉(新疆阿勒泰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新疆阿勒泰836500)摘 要:为解决草原退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社会各界对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以及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草原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草场退化严重、经济发展与草原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

由此得出结论,采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养殖方式,加快牧民转移工程进度,鼓励支持人工种草、围栏封育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对草原进行保护与修复,以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原;生态;保护;修复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6.045! 引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其草原质量以及植被覆盖率直接关系着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新疆地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发展经济,提高牧区人民的收入,大力推进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容易出现过度放牧的情况,导致草场植被覆盖率降低,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做好草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 新疆草原生态现状新疆地区是大陆性干旱气候,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宽广,但地貌较为复杂且类型多样,拥有荒漠、草原、草甸、沼泽在内的草地类型,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气候差异。

新疆地区的天然草地面积很大,天然草场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作用,是我国生态系统中的一道重要屏障。

水资源是新疆草原生态系统的核心,新疆地区80%以上的降水量是在山区,且大多数的水源也来自于山区。

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草原生态问题也愈发突出,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新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会给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 新疆草原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2.1 草场退化严重新疆草场退化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

华藏寺镇人民政府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华藏寺镇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及省、市、县有关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精神,结合华藏寺镇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方案提要(一)方案名称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二)落实政策范围华藏寺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范围包括华藏寺镇14个行政村。

二、基本情况总土地面积54.3万亩,其中:天然草原50.3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47.5356万亩,多年生人工草地0.6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0.8万亩。

全镇总人口1.9万人。

2011年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69元,其中牧业纯收入2281.27元;天然草原总面积50.30万亩(不含人工草地),可利用草原面积华藏寺镇47.5356万亩;2010年华藏寺镇人工草地总面积1.4万亩,其中: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0.6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面积0.8万亩。

我镇主要分布一年生人工草地小黑麦、永久444燕麦等品种;华藏寺镇草原面积50.30万亩,其中:承包到户46.24万亩,承包到联户或组4.06万亩。

2010年末华藏寺镇各类牲畜存栏8.034万头(只),其中:牦牛7.11万头、能繁牦牛0.69万头,山羊0.45万只,能繁山羊0.21万只,绵羊6.65万只。

草畜平衡区天然草原主要放牧畜种牦牛、绵羊、山羊,2010年末草畜平衡区实际载畜量,其中绵羊1.72万只、牦牛0.33万头、山羊0.14万只。

养殖小区和养殖暖棚舍饲圈养量1.4万羊单位。

草原禁牧面积8.03万亩,为2004年-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建成的禁牧围栏草原。

禁牧区以外的39.505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全部实行草畜平衡,草畜平衡区年可利用鲜草总产量4.444万吨,合理载畜量2.114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2.798万羊单位,超载0.684万羊单位,超载率32.35%。

生态文明示范区评选标准

生态文明示范区评选标准

生态文明示范区评选标准
1.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示范区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2.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示范区的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能够最大化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生态经济发展:评估示范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度,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4.生态文化建设:评估示范区的文化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能够促进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5.科学技术支撑:评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 1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自然保护【发文字号】宁政办发[2011]143号【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发布日期】2011.09.13【实施日期】2011.09.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1〕14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制定的《关于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关于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方案我区天然草原占国土总面积的47.2%,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03年5月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草原全面禁牧封育,并不断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动牲畜养殖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圈养转变,天然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明显恢复,以舍饲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的新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决定,进一步促进我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动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财发〔2011〕8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境禁牧封育、山川互济、农牧互补,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现代畜牧业良性互促长效机制,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上半年草原建设保护工作总结范文

上半年草原建设保护工作总结范文

上半年草原建设保护工作总结范文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其保护和建设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为了加强对草原的保护工作,上半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草原建设保护工作。

现将上半年草原建设保护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上半年,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草原保护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强了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推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们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草原植被恢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和补植,有效提高了草原覆盖率,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二、推进草原畜禽养殖管理上半年,我们重点加强了草原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畜禽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畜禽养殖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我们注重加强对草原畜禽养殖场的巡查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我们开展了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了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了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草原水资源管理上半年,我们注重加强了草原水资源管理工作。

通过加大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力度,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们加强水资源监测,及时掌握草原水资源的状况,防止出现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的现象。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水污染的治理,严禁将污水直接排放到草原上,保护了草原水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四、推动草原科技创新上半年,我们注重加强草原科技创新工作。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草原建设保护工作转化和应用,提高了草原建设保护工作的科学水平和技术含量。

我们建立了草原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同时,我们加强了科技人才培养,提高了草原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力量。

五、加强草原教育宣传上半年,我们加强了草原教育宣传工作。

通过开展草原保护知识普及活动、举办草原保护主题宣传活动等,提高了公众对草原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草原生态保护的警钟须长鸣

草原生态保护的警钟须长鸣
政 府 有 钱 拿 出 来 治 理草 原沙 化 。
蒙 古 草 原 为例 , 这 里 的 草 原 遍 地 是 认 为转 变观 念谋 求发 展 的必 由之路 。
“ ”,蕴藏 着丰 富 的煤炭 、铜 铁 、 宝
用 到草地 后 ,大 户对 土地 的利 用是掠 石油 、天 然气 以及 稀土 等矿 藏 。在工 人 ,这 些人 会 买一批 羊寄 放到 牧 民家 已经 成 为 全 国 重 要 的 能 源 供 应 基 地 、 里 ,雇 人放 羊牟 利 。大户 和黑 户们关 矿产开采和冶炼基地 。 心 的是利 润 ,不会 考虑 草地 的退 化 , 对草原 的持续利用是 非常不利 的。 位 于呼 伦 贝尔草 原腹 地 的伊敏 河 露天 煤矿 是我 国 目前正 在开 发 的大型
到 1 2 斤 / ,2 0 年 已 降N g 公 斤 / ; 四 川 牧 区 4公 亩 09 o 亩
鲜草 产量也 从4 0 2 公斤/ 亩下 降 ̄ 3 4 U 0 公斤/ 。草原 亩
产草 量下 降 ,造 成草 原承载 牲畜 能力 明显 降低 。据
统计 ,全国草原适 宜载畜量 已从上世 纪8 年代 的4 3 0 .
率为 5 % 1 0 ,有 些地 区甚 至 高达 长 爪沙 鼠提 供 了理想 的生 活和 繁殖 条 期 以来 ,呼伦 贝尔 地区 一直 以农 牧业 O ~ 2% 件 ,长爪 沙 鼠 的一 个洞 系就 可挖 出成 为主 , 出现 了过 度放 牧和 过度 开垦 草 地 的现象 , 当地政府 也 意识 到 了保护 和草 原保护 需要 大量 资金 维系 ,一 个
干 旱 ,草 场 严 重 退 化 , 这种 田 鼠成 了重
当地 政府 部 门 的高度重 视 ,各地 也在 还是 以内蒙 古的 呼伦 贝尔市 为例 ,长

国家生态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对比

国家生态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对比
单位
生态区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
备注
1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15
≥16
2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0
≥95
3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95
4
环境空气质量
-
达到功能区标准
优良天数≥80%,基本消除严重污染天气
5
地表水环境质量
-
达到功能区标准,且省控以上断面过境河流水质不降低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70,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国家生态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指标对比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国家生态区的“升级版”,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生态区创建共设置五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共设置38项建设指标。两套考核标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前我区一些指标与创建标要求距较大,部分指标详见下表:
序号
指标名称
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0.9≤0.7ຫໍສະໝຸດ 7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
-
建立
新指标
8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
编制
新指标
9
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
%
≥80
新指标
10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80
新指标
1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比例
%
≥80
新指标

光伏微灌修复退化草地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光伏微灌修复退化草地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3 2 h . m / ,扬 程 2 m。太 阳能 提 水 系 统 按 流 量 5/ 0 t
光 伏提水 系统 工作 的基本原 理是 :利用 光 电池 将 太 阳能直接 转换 为 电能 ,然后 驱动 电动机 带动水 泵 将深 井 中的水提 到储水 池 中 ,储水池 的 出水 口与 灌 水器 有一定 的水 头 差 ,水 靠 势 能 ( 重力 ) 通 过
稀 、交 通不 便 ,无 常 规 电 网 ,灌 溉 能 源 供 给 困难 , 而 电网建设 又 因线损 高 、无法 架设 等原 因造成 能 源
距 自治 区首府 呼 和浩 特 市 约 8 k 5 m,是 京 津 风 沙源
重点 防 治 区域 之 一 。该 地 区多 年 平 均年 降 雨 量 224 m,多 年平 均 年 蒸 发 量 20 m 8 .r a 35 m,年 平 均气
温 2 5C,多 年 平 均 日照 时 数 3 0 h . ̄ 10 ,无 霜 期 8 3
天 ,多 年平 均 风 速 45 / 。示 范 区属 欧 亚 大 陆草 .m s 原 区 ,多 为温 带干 旱 、半 干旱气 候条 件下 发育 起来 的多年 生草 本植 被类 型 。土壤为 复砂 棕钙 土 ,土层 较 薄 、贫瘠 ,呈碱 性 ,肥力 较差 。
监测 ,研究 技术实施过程 中的草地植 被、土壤的动态变化 ,提高整治植 被生态环境技术 水平 ,为促 进 我国草地资源 的科学管理 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保障我 国北方 的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 关键词 】 光伏 ;灌溉 ; 场 ;标准化 ;示范 区 草 【 O 编码 】 1.99jin10 10.000.0 D I 036/. s.08— 3521.401 s 【 中图分类 号】 F0. 333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0 — 35 (00 4一 O l 0 08 10 2 1)0 OO 一 3

三区三线划定

三区三线划定
5
2、划定流程
基础数据收集
收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 已有基本农田保护资料、农用地分等级资料、其他土 地管理相关资料,整理出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最新 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耕地地力 调查与质量评价等成果数据。
基本农田划出
确定基本农田补 划潜力
形成划定方案
根据国家、各省重点建设项目占用需求和生态退耕要 求等进行基本农田划出。依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耕 地质量等别评定、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等成果数 据,统计分析划出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图 4-3 “三区三线”划定技术流图
2
四、“三线”划定 (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1、划定内容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内容主要为生态保护红线的识别、划定以及管控。按照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评估,识别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 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 地沙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根据地区特点以及保护要求,合理 划定土地沙化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江河湖库滨岸带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生 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红线、禁止开发区生态 系统保护红线等各类生态保护红线。 2、划定原则 科学性原则——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 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落实 到国土空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合理、落地准确、边界清晰。 整体性原则——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山脉、河流、地 貌单元、植被等自然边界以及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应 划尽划,避免生境破碎化,加强跨区域间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 协调性原则——建立协调有序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 动,上下结合,充分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及土地利 用现状、城乡发展布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相衔接,与永久基本农田保 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 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动态性原则——根据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和 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应不断优化和完善,面积只增不减。 3、管控要求 功能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保持相对稳定,退化

林业和草原标准化

林业和草原标准化

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林业和草原标准化一、林业标准林业标准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其定义可以理解为在林业领域内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标准,包括林业技术标准、林业管理标准等。

这些标准在林业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规范林业生产、提高林业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林业标准化的实践林业标准化实践是指在林业生产、管理、流通等各个环节中实施标准化的活动。

在我国,林业标准化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广了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开展了森林认证和绿色制造等工作。

这些实践成果对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保障林产品质量、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林业标准化的展望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林业标准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林业标准化将更加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理念,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标准。

同时,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林业标准化也将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草原标准草原标准是草原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和保障,其定义可以理解为在草原领域内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标准,包括草原生态保护标准、草原利用技术标准等。

这些标准在草原保护和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规范草原资源利用、提高草原生态功能、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草原标准化的实践草原标准化实践是指在草原保护和利用中实施标准化的活动。

在我国,草原标准化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广了先进的草原保护和利用技术和管理方法,开展了草原认证和绿色畜牧业等工作。

这些实践成果对于提高草原生态功能、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4.草原标准化的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原生态系统和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未来,草原标准化将更加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理念,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草原保护和生态修复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围封草场120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标准人工草场0.2万亩、标准机井8眼、沙化治理6万亩、以草定畜10万亩、划区轮牧300万亩、禁牧50万亩、休牧60万亩。进行总体验收。
六、经费来源
本示范区三年所需资金9758.1万元
(一)政府投入9500万元;(国家计划投入)
(二)有关单位和牧民投入219.1万元;(按政策比例投入)
(七)改良草场建立技术档案基础资料费:5万元
(二)制定标准体系:8万元
(三)人员培训:4万元
(四)建立标准机构补助费:5万元
(五)综合体规划论证、标准审定费:4万元
(六)综合标准实施测试费:10万元
(七)项目验收费:3万元
七、项目承担单位、参加单位
承担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参加单位(盖章):
1、新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2、其它部门:
新右旗农牧业局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新右旗林业水务局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八、保证单位(盖章):
年月日
九、管理单位(盖章):
年月日
四、示范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以新巴尔虎右旗政府为领导,旗质量技术监督局、旗农牧业局、旗水利局组成的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制定标准(标准目录附后),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定期对草原生态进行监测,通过培训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二)坚持依靠科学和先进技术引进科学管理手段,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科学贡献率,以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为目的,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大力推广实用生产技术,开展名牌战略工作和生态旅游,最大限度的发挥草场生产能力,生态增效、畜牧业增收。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草原地区常发的鼠害、虫害、“黑灾”、“白灾”等自然灾害,制定应对方案,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五、起止年限、计划进度、阶段目标和考核验收时间
起止年限:2010年-2012年
(三)下拨补助经费39万元;
政府投入、有关单位和牧民投入9719.1万元用于
(一)建人工草地0.6万亩×120元=72万元
(二)围栏360万亩×20元=7200万元
(三)打机井24眼×4万元=96万元
(四)禁牧150万亩×4.95元=742.5万元
(五)休牧180万亩×1.27元=228.6万元
(六)沙化治理18万亩×10元=180万元
三、预期最终示范目标
2010年-2012年,标准化示范区最终达到,围封草场360万亩,改良草场60万亩,标准人工草场3万亩、机电井60眼、沙化治理60万亩,以草定畜30万亩,划区轮牧900万亩,禁牧150万亩、休牧180万亩。同时开展防灾救灾预案和标准的编制。
通过标准化示范:2010年使草场退化达到遏制。2011年生态环境趋于好转,2012年生态环境基本稳定。科学的管理得到加强,防灾救灾标准得到有效的落实。本项目的实施将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其中实现:
社会效益:(一)有利于改革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鼓励牧民走集体合作化发展道路,使草场有计划的休养和使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和资源共享。(二)1、有利于改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开展现代游牧生产经营方式,逐步打破草场划区界限,实施整合草场游牧经营,实现“大划区”、“大轮牧”、“大游牧”,着力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牲畜品种和商品率,变“靠天养畜”为“建设养畜、科学养畜”。2、有利于防灾救灾,购置大型机械打草、储草、清雪,运送抗灾物资。(三)有利于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把国家自治区各项生态保护与建设强农惠牧措施不折不扣的落实到牧户,扩大牧民和牧业的补贴规模,实现政策增收。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产增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技能培训、组织输送能力,实现转移增收。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增收。发展集体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协调作用,组织牧民有序的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施牧民住房公积金制度、牧民养老保险、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牧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费用减免制度。(四)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一是抓好新牧区编制规划各项工作,二是加快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深化牧区各项配套措施改革,四是大力发展牧区各项社会事业,五是培养造就新型牧民,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和新牧区建设人才。
2010年围封草场120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标准人工草场0.2万亩、标准机井8眼、沙化治理6万亩、以草定畜10万亩、划区轮牧300万亩、禁牧50万亩、休牧60万亩。
2011年围封草场120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标准人工草场0.2万亩、标准机井8眼、沙化治理6万亩、以草定畜10万亩、划区轮牧300万亩、禁牧50万亩、休牧60万亩。进行阶段性验收。
二、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条件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呼伦贝尔西部,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主体部分,介于东经115°31′—117°43′,北纬47°30′—49°51′之间,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为128天。现有牧户3000多户,草场总面积344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716万亩,示范区面积1700.4万亩,牲畜总头数120万头(只)。天然草原牧草种类繁多,草质优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土壤以栗钙土为主,腐质值层较浅,约20-25厘米左右,保护建议手段主要以围栏封育为主,以禁牧、休牧、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相结合,给草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采取建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提高草场生产能力,减轻草场压力,达到草畜平衡。几年来国家已经在“三北防护林工程”、“抗旱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投入专项资金一亿五千多万元,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旗委旗政府一是深入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二是强化草牧场基本建设,大力实施牧业“增草”工程,针对南北草场草质和生态的差异性,在南部草场实施有序的“退”,扩大禁牧、休牧面积;在北部草场实施适度的“进”,合理开发稳步“增草”,提高饲草储备和防灾能力,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坚决淘汰和拒绝消耗高、污染重、工艺装备水平低的落后产能,把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五是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按照“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走科学有序的资源开发道路。现已用围栏围封草场1000万亩,其中包括种树种草围封防沙治沙30万亩,人工播种改良草场146万亩,建人工草场1万亩,建饲草料基地0.2万亩,打机电井185眼,禁牧、休牧1000万亩,全面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推进草牧场合理流转。深入推进“品牌战略”,2009年已成功申报呼伦贝尔西旗羊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举对提高新右旗羊肉产品提质、提价,实现全旗减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生态保护与建设,现已控制住沙化的进度,增大了草场草质和密度,防灾救灾能力得到了加强,在保护天然草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打下了保护草原生态的坚实基础。
生态效益:遏制草原退化、沙化,实现草畜平衡,维系牧区生态平衡的天然绿色屏障的重要作用,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
经济效益: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实现减畜提质和品牌效益。促进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申请示范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新巴尔虎右旗是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旗县,这里的畜牧业是以天然草原为依托来发展壮大。和全国各牧区一样,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和财富,也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保护好天然草原生态,对发展畜牧业、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大作用,更能起到维系呼伦贝尔牧区生态平衡天然绿色屏障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草场退化,植被遭到破坏,草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持续干旱等造成泉泡干涸,地下水位下降,草原沙化不断扩展。草场的退化,植被的破坏,意味着动植物生存条件已经出现危机,同时也给人类生存条件带来困难。对此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紧紧围绕“生态立旗、畜牧业稳旗”的发展战略,牢牢立足生态为根本,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各项建设的首位。但是保护与建设速度仍不适应当地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没能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出现反复,整合草场、“大划区”、“大游牧”和“大轮牧”还有一定难度。为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树立草业第一性生产的观念和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达到美丽与发展双赢,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因此,从2010-2012年在鼓励牧民走集体合作化道路的同时,我旗在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上计划围封草场360万亩,改良草场60万亩,建人工草地0.6万亩,打机电井24眼,禁牧150万亩,休牧180万亩,以嘎查为单位划区轮牧900万亩,以草定畜30万亩,沙化治理18万亩。采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加大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以保护天然草原生态为前提,增草、减畜提质、增效益。此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成功将对全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