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毒理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 农药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农药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有害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包括昆虫毒理学、杀菌剂毒理学、除草剂毒理学及抗药性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2. 毒理学:是关于化学及物理因素对机体有害作用质的方面,尤其是量的方面的研究,这些有害作用表现为机体组织结构及功能反映的改变。
3.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防治对象发生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通常表示农药毒性的大小;
4. 药效:指在实际使用时,除药剂本身对生物体的作用外,也包括实际使用时其他各种条件对药剂发挥毒力的影响。
5. 毒性:通常习惯上把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称为毒性。
6.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药剂一次性、大剂量或24小时内多次对生物体作用所产生的毒性。
7. 亚急性毒性(subacute toxicity):药剂对生物体多次重复作用后产生的毒性,一般14~28天内给药。
8.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长期低剂量对生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毒性,一般一年以上。
9. 静息电位:指神经膜在静止时,由于膜的选择通透性和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形成的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
10、动作电位:一定强度的刺激可使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并在瞬间达到最大值,在电位差和离子浓度的作用下,Na+迅速进入膜内,产生一个向内的电流,使该区域的神经细胞膜电位上升,即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11、去极化depolarization:一般细胞的内部以细胞膜为界,外部具负电性这种极性程度的减弱称为去极化。
12、超极化ultra-polarization:与去极化相反,外部具负电性的这种极性程度增强的现象,则称为超极化。
13、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14、初生作用:是指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最早影响,即在除草剂处理初期对靶标酶或蛋白质的直接作用。
15、次生作用:初生作用而导致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植物的其他生理生化代谢,被称为次生作用。
16、生化选择是指:植物钝化(包括降解和共轭作用)除草剂能力、靶标酶的敏感性和耐受毒害影响能力的差异而实现的选择性。
17、人为选择性:是指人为地利用作物和杂草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同,使作物不接触或少接触除草剂,而使杂草大量接触除草剂而实现的选择性。
18、抗药性:有害生物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群体内发展起来的现象。
19、天然抗性:又称耐药性,指有些有害生物对某些农药表现一种天然的低敏感度。20、交互抗性:指有害生物的一个品系由于同一种机制,对选择药剂以外的其它药剂也产生了抗性。
21、负交互抗性:指有害生物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对另外一种药剂的敏感度反而上升的现象。
22、多种抗性:指一个有害生物品系由于不同机制而对多种不同的化合物产生抗性。
二、填空题:
1. 农药毒理学研究的范畴包括:(昆虫毒理学)、(杀菌剂毒理学)、(除草剂毒理学)、(抗药性原理)。
2. 毒性一般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迟发性神经毒性)。
3、慢性毒性可以导致二次有害的影响,如,三致作用,指的是(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
4、农药的毒力常用(致死中浓度)(LC50)、(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时)(LT50)、(有效中量)(ED50)、(有效中浓度)(EC50)等表示。
5、为了估计一个生物种群对某一毒剂的敏感性,通常以死亡率的(几率值)为纵座标,(剂量对数值)为横坐标作出一条曲线。
6、杀虫剂如何穿透昆虫(表皮)和各种(细胞膜)结构,进入昆虫体内,到达(作用部位),是昆虫毒理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7、昆虫在血淋巴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血脑屏障),它可以限制某些化合物进入到神经细胞外的液体内,允许脂溶性物质通过。
8、神经细胞是由(轴状突)、(树状突)和(细胞体)三部分构成的。
9、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式包括两种传导方式分别为:(轴突传导)和(突触传导)。
10、在昆虫的神经细胞膜上有许多由通道蛋白形成的跨膜小孔,称为(离子通道)。
11、大多数离子通道在大部分时间是关闭的,只有在特殊的刺激下,打开的机率才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门控),其基础是(通道蛋白)的构象变化。12、昆虫对杀虫药剂敏感的四个部分分别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激素调控)和(表皮形成)。
13、钠通道神经毒剂的中毒症状分为(兴奋)、(痉挛)、(麻痹)和(死亡)四个阶段。
14、有机磷药剂中毒的解毒剂主要有(解磷定)、氯磷定,或用(阿托品)缓解。
15、乙酰胆碱受体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烟碱样)、(蕈毒碱样)和(蕈毒酮样),其中(蕈毒酮样)是昆虫具有,而脊椎动物不具备的。
16、多杀菌素类杀虫药剂是陶氏益农公司1997开发,是(土壤放线)菌多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的发酵产物。1999年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品挑战奖”。
17、Bt毒素的作用靶标是昆虫的(中肠肠膜)细胞。当伴胞晶体进入中肠后释放出(原毒素),使昆虫最终因肠膜细胞被破坏,引发(败血症)而死。
18、很多杀菌剂并没有真正把菌杀死,而是使菌受到抑制,不再生长和繁殖,但将药剂除去后,真菌又恢复生长。这种毒性现象,称为(抑菌作用),这类药剂称为(真菌抑制剂)。
19、杀菌剂对各方面的作用都有相互影响与联系,难以分割,特别是对(能生成)的影响和(生物合成)的影响的联系更为密切。
20、三氮唑类杀菌剂属于含(N)化合物,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麦角甾醇)合成过程的脱甲基反应。
21、三氮唑类及有关化合物的最敏感的脱甲基反应位点是C-14脱甲基。在三次脱甲基反应中只有第一步是由细胞色素(P450多功能氧化酶)催化的。后两步则不是。
22、菌体内物质的降解有三个途径:(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