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e600b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b.png)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验证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功能发生器;2.直流稳压电源;3.2N3904NPN型晶体管;4.脉冲发生电路;5.负载电阻;6.示波器等。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与过程:1.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根据实验原理连接好各个器件与仪器;2.将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接入收集端,负极接入基极,并合理调节稳压电源的电压和电流;3.通过功能发生器向基极注入正弦信号,调节发生器频率和幅值;4.同时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5.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值,记录输出信号的变化;6.对比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确定放大倍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在不同频率下,记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幅值,并计算放大倍数;2.提取数据,绘制频率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曲线;3.分析曲线特点,讨论晶体管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4.对比不同输入信号幅值下的输出信号,分析并解释放大器的失真情况。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1.经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放大效果;2.放大倍数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且存在失真现象;3.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七、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且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输出信号失真、调节电源电压等,但通过耐心地调试和思考,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提高了对电路放大器的理解,还锻炼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https://img.taocdn.com/s3/m/5df2eb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2.png)
实验三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 V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 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晶体管单级放大电路有三种基本接法, 即共射电路、共集电路、共基电路。
三种基本接法的特点分别为:1.共射电路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 输入电阻在三种电路中居中, 输出电阻大, 频带较窄;常做为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单元电路。
2.共集电路只能放大电流不能放大电压,是三种接法中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具有电压跟随的特点。
常用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在功率放大电路中也常采用射极输出的形式。
3.共基电路只能放大电压不能放大电流,输入电阻小,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与共射电路相当,但频率特性是三种接法中最好的电路,常用于宽频带放大器。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等。
而保证基本放大电路处于线性工作状态(不产生非线性失真)的必要条件是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 Q 点不但影响电路输出是否失真, 而且直接影响放大器的动态参数。
本实验所采用的放大电路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的单管放大电路(图3-1)。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组成分压电路, 因此基极电位UB 几乎仅决定于RB1与RB2对VCC 的分压, 而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同时三极管的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 它将输出电流IC 的变化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输入量UBE, 以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
当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 后, 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以得到一个与ui 相位相反, 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O, 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3-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2B 1B 1B B R +R R ≈U V I E =C EBEB I ≈R U U -U CE =V CC -(R C +R E )而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分别为:A V =- beLC r R //R βbe 2B 1B i r //R //R =RC O R ≈R 注意: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时, 应在输入信号ui=0的条件下进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ddcb4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d.png)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学习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4、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情况,了解产生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由晶体管、基极电阻、集电极电阻、发射极电阻和耦合电容等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加到晶体管的基极,经晶体管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再通过耦合电容加到负载电阻上。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电压值。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可以保证放大器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输出信号不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主要通过调整基极电阻和集电极电阻的阻值来实现。
3、放大器的性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2)输入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信号的能力。
(3)输出电阻:是指从放大器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了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直流稳压电源4、万用表5、实验电路板6、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连接实验电路仔细对照电路图,在实验电路板上正确连接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注意元件的极性和引脚的连接。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1)接通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源电压至合适值。
(2)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的电压,计算静态工作电流。
(3)通过调整基极电阻的阻值,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使输出电压不失真。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使输入信号为正弦波。
(2)用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测量输入电阻(1)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联一个已知电阻。
模电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模电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https://img.taocdn.com/s3/m/97b512ac9ec3d5bbfc0a741f.png)
实验三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3-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3-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3-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U CE =U CC -I C (R C +R E )CEBEB E I R U U I ≈-≈电压放大倍数beLC V r R R βA // -=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输出电阻 R O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定稿版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45e1d169dc5022abea0025.png)
学生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班别
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1
实验课程名称
普通物理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内容包含:实验目的、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数据、图表、计算等)、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心得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置RC=2.4KΩ,RL=2.4KΩ, ui=0V,调节RP,使IC=2.0mA,测出UCE值;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u0足够大,但不失真。 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P,使波形出现失真,绘出u0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和UCE值,并记入表2-4中。在每次测IC和UCE值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旋至零。
4、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置RC=2.4KΩ,RL=2.4KΩ,IC=2.0mA。输入f=1KHz的正弦信号电压ui≈10mA,在输出电压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Ui和UL,记入表2-6中。
保持us不变,断开RL,测量输出电压uo,记入表2-6中。
四、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
表2-1
测量值
2.输入电压ui与输出电压uo的相位相反
3.AV与RC的值成反比
六、实验心得
较为复杂的电路往往容易在操作中由于自身的失误而导致实验数据或现象偏差较大,有时也可能是电路本身或者仪器的问题。所以,做好充分的预习,学会排除电路故障,将有助于我们顺利完成实验。
三、实验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P调至最大, 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接通+12V电源、调节RP,使IC=2.0mA(即UE=2.0V),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B、UE和UC,用万用电表测量RB2值,并记入表2-1中。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2874e64028915f804dc232.png)
(3)输出电阻R0的测量
按图3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RL的输出电压UO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UL,根据
即可求出
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作点对uO波形失真的影响
改变电路参数UCC、RC、RB(RB1、R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如图3所示。但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置电阻RB2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RB2,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等。
图3.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六.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答: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
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的负半周将被削底;
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即u。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测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ui,以检查输出电压u。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实验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在实验箱上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W调至最大,不接入函数信号发生器。接通+12V电源、调节RW,使IC=2.0mA(即UE=2.0V),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B、UE、UC及用万用电表测量RB2值。记录于表一中。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f439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e.png)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摘要:本实验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研究其放大特性和工作原理。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计算放大倍数,得出合适的工作点、负载电阻和偏置电压,以实现较大的放大倍数和线性放大的目标。
【关键词】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特性、工作点、负载电阻、偏置电压、放大倍数、线性放大一、引言晶体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在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于放大、开关等功能。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放大器电路,具有简单、灵活及放大效果较好等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研究其放大特性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测量及计算,确定合适的工作参数,实现最佳的放大效果。
二、实验原理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由晶体管、负载电阻、输入电阻、偏置电阻和耦合电容等组成。
输入信号经耦合电容C1传递到基极,与偏置电阻R1和R2形成偏置电压,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负载电阻RL连接于集电极,输出信号从集电极提取。
三、实验步骤2.给定直流电源VCC和VE,通过调节R1和R2,使得基极电压为合适的偏置电压。
3.连接信号发生器,设置正确的输入信号频率和信号幅度。
4.连接示波器,分别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并记录幅度。
5.逐步调节负载电阻RL,测量不同负载情况下的输出信号波形和幅度。
6.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放大倍数。
四、实验结果3. 放大倍数:利用实验数据计算放大倍数Av=Vout/Vin。
五、讨论与总结通过实验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并测量了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合适的工作点和偏置电压下,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可以实现较大的放大倍数。
当输出信号达到晶体管的饱和区时,放大倍数会有所下降。
2.负载电阻的选择对放大倍数和线性放大效果有较大影响。
较大的负载电阻可以得到较大的放大倍数,但也会降低线性放大效果。
3.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代表输入电阻,输出特性曲线的斜率代表输出电阻,可以通过斜率计算电阻值。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cd659d76eeaeaad1f3307b.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篇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偏置电阻Rb1、R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2、双踪示波器3、交流毫伏表4、模拟电路实验箱5、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测量静态工作点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ub≈Rb1?uccRb1?Rb2图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Ie=ub?ube≈IcReuce=ucc-Ic(Rc+Re)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挡测量ue=2V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然后测量ub、uc,记入表2—1中。
表2—1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c≈Ie=u?ucue或Ic=ccRcReube=ub-ueuce=uc-ue计算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各仪器与放大器之间的连接图关掉电源,各电子仪器可按上图连接,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后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1)检查线路无误后,接通电源。
从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1Khz、幅值为10mv(用毫伏表测量ui)的正弦信号加入到放大器输入端。
2)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表中三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值,记入表中。
实验三_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_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60f66828ea81c759f578a4.png)
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三姓名:学号:一、题目: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二、实验原理: 下图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晶体管共射电路是电压反向放大器。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后,在放大器的输i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i出信号U,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o实验电路图实验过程三、.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测试①静态工作点的测量置输入信号U=0,将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i用量程合适的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U和U通过 I=(U-U)/R 由U确定I。
②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检查输出电压,i U的大小和波形。
若工作点偏高,则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o号后易产生饱和失真,若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
2.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的中点。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逐步加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w用示波器观察U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o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示波器直接读出U。
opp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U i,在输出电压U不失真的情况下,测出U和U的有效值,ooi A=U/U iou4.输入电阻R的测量i,R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U。
和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毫伏表测出U is R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求出i。
R的测量5.输出电阻o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的输出电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
压U和接入负载的输出电压U Lo计算出Ro。
U U=R /(R+R L) LL OO 在测试中保证负载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
四、实验数据 1.调试静态工作点计算值测量值I(mA)U(V)U(V)R(K)U(V)U(V)U(V)测量电压放大倍数2.∞∞ 2.3.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I(mA)U(V)A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管子工失真I(mA)U(V)U波形作状态情况截止失不失放大区真和饱饱和区失真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V)U(mV)U(V)I(mA)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R(K)R(K)测测计U U UU计算量算量值值值五、实验分析1.输入电压通过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放大后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是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的。
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1)
![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1)](https://img.taocdn.com/s3/m/4d7293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4.png)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预习部分一、实验目的L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3.熟悉示波器、函数发生器、交流亳伏表、直流稳压电源及模拟实验箱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及调试1)静态工作点当放大电路未加输入信号(为=0)时,在直流电源作用下,晶体管基极和集电极回路的直流电流和电压用/BQ、UBEQ、I CQ、UCEQ表示,它们在晶体管输入和输出特性上各自对应一个点,称为静态工作点。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Q的位置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有很大影响。
以NPN型三极管为例,如工作点偏高(如图2-2・1中的Ql点),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 此时儿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工作点偏低(如图2-2-1中的Qz点)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
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加,检查输出电压〃〃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
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图2-2-1静态工作点不合适产生波形失真最后还要申明电笔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
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
若要获得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如图2-2-2中的Q点。
图2・2-3共射极单管放大器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测量方法静态工作点由偏置电路设置。
放大电路常用的偏置电路有固定和分压式偏置电路。
固定偏置电路仅由一个基极电阻构成,要求电阻在兆欧数量级上,Q点易受晶体管参数变化和基极电阻值误差的影响。
图2-2-3所示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极放大电路。
偏置电路由两个千欧数量级的基极电阻RBl和R B2构成,并添加射极电阻,也称射极偏置。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20009f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2.png)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10页一、实验原理晶体管(英文全称为:transis)是一种双极型器件,它使用电压控制流的方式来控制电路,是一种高低电平的转换器,其中N-MOS具有负偏移电流输出,P-MOS有正偏移电流输出。
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CE amplifier)是利用晶体管放大输入信号,并且输出放大后的信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高增益:某些应用时,可以获得高达1000倍的增益。
2.具有良好的抗杂散比:它的抗杂散比比其他放大器要好。
3.低成本:CE放大器成本低,是很多电路应用的实用设计。
二、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包括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电路电子元件、实验接线、虚拟示波器、实验电源等:1.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利用晶体管的共射极特性,以电容或非线性电路连接晶体管的共射极,把输入信号放大。
2.电路电子元件:该实验采用的电子元件有晶体管、电阻、电容、变压器等,详见实验设置部分提供的原理图。
3.实验接线:实验接线由晶体管的共射极连接电路的共射极部分,将电路中晶体管的此极和源极和源之间、此极与集电极之间等处可接电容等电子元件。
4.虚拟示波器:实验采用数字示波器,用于监测放大器输出脉冲电平变化,以及便于测量电路中其他因素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实验电源:实验主要是检测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增益、抗扰度、抗噪声度等指标,因此电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中,采用的是稳定的可调电源。
三、实验设置1.确定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该回路是一个简单的电路,主要是输入端只有一个电压信号,将输入信号放大传输到输出端,从而得到放大后的信号。
2.确定晶体管型号:实验采用的晶体管型号为:MJE15031。
3.确定实验电路的元件参数:该实验电路中的电容为:C1,用于共射极的电容值为:560uF;用于分压电阻的电阻值为: 10kΩ和4.7kΩ;电源电压为: 12V 。
四、实验结果1.检查输出电压:实验准备完毕后,量出输出端的脉冲电平,结果为7V,较预期值(12V)稍有偏差,约为10%,说明实验设置有较小的偏差。
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5e8d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f.png)
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
引言: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并测量相关参数,探究共射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目的:1. 理解晶体管共射极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搭建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电路的方法;3. 测量并分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频率响应、输入输出特性等参数。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电路图搭建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测试电压增益,将输入信号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计算电压增益。
3. 测试频率响应,在输入端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绘制频率响应曲线。
4. 测试输入输出特性,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电压增益,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电压增益为X,说明了放大器对输入信号的放大程度。
2. 频率响应,绘制的频率响应曲线显示了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能力,分析曲线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3. 输入输出特性,绘制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显示了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分析曲线的斜率、饱和区等参数。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宽广的频率响应范围。
同时,通过分析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和工作区域。
总结:晶体管单管共射极放大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电路,在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并测量参数,全面探究了该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频率响应和输入输出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所参考的相关文献)。
附录:(包含实验所用的电路图、测量数据记录表等)。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d0a9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d.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
3. 学习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4.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模拟电子电路,主要用于信号的放大。
本实验采用共射极接法,其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电路1. 静态工作点: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它决定了放大器的线性范围和输出信号的幅度。
静态工作点通常由偏置电路确定。
2. 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它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3.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指放大器输入端对信号源呈现的电阻。
它反映了放大器对信号源的影响。
4. 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指放大器输出端对负载呈现的电阻。
它反映了放大器对负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如3DG6)2. 电阻(如10kΩ、2.2kΩ、1kΩ、220Ω、100Ω、10Ω等)3. 电位器(如10kΩ)4. 直流电源(如+12V)5. 函数信号发生器(如AS101E)6. 双踪示波器(如DS1062E-EDU)7. 交流毫伏表(如GB7676-98)8. 直流电压表9. 万用电表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电路图,搭建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器实验电路。
2. 调节偏置电路,使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测量静态工作点(Uce、Ic)。
3. 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放大器输入电压在合适的范围内。
4. 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5. 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6. 测量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静态工作点:Uce=3V,Ic=2mA。
2. 电压放大倍数:Aυ=20倍。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85dc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d.png)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放大性能。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2. 示波器,模拟示波器。
3. 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三、实验原理。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输出端。
在共射极放大器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上取出,而发射极则接地。
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时,晶体管将其放大并输出到集电极,实现信号放大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电路图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并连接电源和示波器。
2. 调节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记录波形特点。
3. 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记录放大倍数。
4. 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参数,如电阻、电容等数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了其放大倍数。
通过分析波形特点和参数数值,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具有较好的放大性能,能够将输入信号有效放大,并输出到输出端。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电路,验证了其放大性能,并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测量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并且掌握了使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
这些都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电子电路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搭建电路时,要注意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和极性,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在调节示波器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示波器造成损坏。
3. 在测量元器件参数时,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注意测量精度。
八、参考文献。
1. 《电子电路原理》,张三,XX出版社,2008年。
2.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李四,XX出版社,2010年。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实验三_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_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1ec64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7.png)
实验三_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操作是为了熟悉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现其工作原理以及了解其特性,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准备仪器、制作电路,测量放大器特性以及增益特性。
第一步,确认准备的仪器,准备的仪器主要有调制解调器、数字多用表、晶体管、电阻档位以及信号发生器,经过视检后通过。
第二步,搭建电路,在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下接好电路,将所有的组件连接起来,并正确地连接电源,同时为每个电路元件作标识,以便之后的调试使用。
第三步,测量放大器特性,分别调整放大器各种参数,然后使用数字多用表来测量放大器的输出和输入,并记录所有测量结果。
最后,增益特性的测量,用信号源向放大器的输入输入不同强度的信号,然后使用数字多用表测量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强度,以得出放大器增益特性曲线,对比与理论值。
通过完成上述操作,本次实验可以彻底了解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际应用。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edd7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f.png)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放大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晶体管的放大效果。
实验原理: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负载电阻上。
该电路由一个晶体管和负载电阻组成。
晶体管的基极接收输入信号,发射极连接到地线,而集电极接在负载电阻上。
当输入信号作用在基极上时,晶体管的电流和电压都会发生变化。
通过调节偏置电阻的大小,可以使得晶体管进入放大工作区。
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足够小,使得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域,此时,输出信号的幅度将是输入信号的若干倍。
实验步骤:1.将NPN型晶体管插入实验板上的晶体管座子中,并连接好各个电子元件,注意极性的正确连接。
2.用万用表测量负载电阻的阻值,并连接到晶体管的集电极处。
3.通过调节偏置电阻的阻值,使得晶体管进入放大工作区。
4.施加输入信号,观察电路输出信号的变化。
可以使用信号发生器提供正弦波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5.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度,并计算出放大倍数。
6.尝试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通过调节偏置电阻的大小,可以使得晶体管进入放大工作区。
观察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可以发现晶体管放大效果的实验验证。
随着输入信号的幅度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也相应增加。
通过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计算出放大倍数。
实验还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验证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放大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验证,我成功搭建并调试了该电路,观察到了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使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实验仪器的方法和技巧。
这次实验对于我的电子电路实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使我对晶体管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加深对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https://img.taocdn.com/s3/m/c50f6783941ea76e59fa0474.png)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并观察负载RL对电压放大 倍数的影响
(1)在放大器的A点输入频率ƒ=1KHz的正弦信号US,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幅度,使放大器B点的输入 电压 Ui=100mV(有效值),用数字万用表来测量。用示波 器观察输出波形,在输出不失真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测量:
(2)测量空载(RL 开路)的输出电压 UO 。
ibubeqibubequceicicuceib静态工作点图解可输出的最大不失真信号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能保证输出电压幅度最大且不失真icuceicicicibibibuotttqicuceuoq点过低信号进入截止区uo波形ibibibicicictttt称为截止失真qicuceuoq点过高信号进入饱和区称为饱和失真ibibibicicictttuo波形q放大器的动态分析
1台
4.模拟电路实验箱
1台
5. 单管/负反馈两级放大器实验板 1块
三、实验原理
C B
NPN
E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放大 电路 分析
静态分析: ui=0时,放大电路的静态工 作点(UBE 、 IB 、 IC、 UCE)
动态分析: ui=0时,放大电路的放大 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 等
静态分析:
ic
iC
Q"
iB
IB
ib
t
uCE
t
称为饱和失真t
uo
uo波形
放大器的动态分析
1. 放大倍数 衡量放大电路放大能力的重要 指标
电压放大倍数
AU
Uo RL
Ui
rbe
RL RC // RL
电压放大. 输入电阻 Ri
Ri
Ui Ii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1e1f76284ac850ac0242b5.png)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U L ,根据O L O LL U R R R U +=即可求出 L LO O 1)R U U (R -= 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R L 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
(4)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 OPP 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 W (改变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观察u O ,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如图4)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 O (有效值),则动态范围等于0U 22。
或用示波器直接读出U OPP 来。
【实验步骤】1.调试静态工作点在实验箱上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 W 调至最大,不接入函数信号发生器。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I C =2.0mA (即U E =2.0V ),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U B 、U E 、U C 及用万用电表测量R B2值。
记录于表一中。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 的正弦信号u S ,在示波器的输出端接入交流毫伏表,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旋钮使放大器输入电压U i ≈10mV ,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 O 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下的U O 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 O 和u i 的相位关系,记录于表二中。
3.测量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1)置Rc=2.4k Ω,R L =2.4K Ω,Ic =2.0 mA 。
输入f=1 kHz 的正弦信号电压ui ≈10mV ,在输出电压uo 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 、ui 和uL ,记录于表三中。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修改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修改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1466d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9.png)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修改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理解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
2. 掌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和参数的测量方法。
3. 能够正确地进行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改进实验,提高其性能。
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直流稳压电源4. 万用表实验原理:共射极单管放大器是一种放大器,由晶体管、电容和电阻等组成。
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关系数大小由其侧面负载电阻的大小决定。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高,输出电阻低,适合驱动低阻负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特性,需要测量其一些关键参数,包括:(1) 电压增益电压增益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可以通过向输入加上低频正弦信号并记录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和输入信号峰峰值来计算出该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2) 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指在某一频率下输出电压变化时输入电源的输出电阻,可以通过测量在这个频率下负载电阻的变化和输出电压的变化来计算输出电阻。
在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中输入电阻等于晶体管的射极电阻和输入电容的并联。
可以通过输入信号加上一个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来计算输入电阻。
(4) 截止频率截止频率是指输出信号的幅度下降到输入信号的幅度的一半时的频率。
可以通过测量输出电压随频率变化的情况来计算截止频率。
实验步骤:1. 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原始电路,然后将其连接到设备上。
2. 将设备接入电路中。
3. 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来激发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并使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
4.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个电阻的阻值,并计算出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6. 调整射极电压,以改变电路的工作点。
7. 重复步骤3-6来测量电路的性能,并通过改变电路元器件来提高电路性能。
实验结果:通过完成实验并测量电路参数,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输入电阻:500Ω3. 电压增益:28.6dB4. 截止频率:89kHz该实验旨在让我们了解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原理和性能,并通过对电路进行改进来提高其性能。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6d7f047e21af45b307a893.png)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CCB2B1B1B U R R R U +≈CE BEB E I R U U I ≈+-≈1F RU CE =U CC -I C (R C +R E +R F1)电压放大倍数1)1(F R // β++-=be LC V r R R βA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学号:姓名:
一、题目: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
二、实验原理: 下图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
器实验电路图。
晶体管共射电路是电压反向放大器。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o,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过程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测试
①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置输入信号U i=0,将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U和U。
通过 I=(U-U)/R 由U确定I。
②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 i,检查输出电压U o的大小和波形。
若工作点偏高,则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后易产生饱和失真,若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
2.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的中点。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逐步加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 w,用示波器观察U o,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示波器直接读出U opp。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U i,在输出电压U o不失真的情况下,测出U i和U o的有效值,
A u=U o/U i
4.输入电阻R i的测量
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毫伏表测出U s和U i。
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求出R i。
5.输出电阻R o的测量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的输出电压U o和接入负载的输出电压U L。
U L=R L U O /(R O+R L) 计算出Ro。
在测试中保证负载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
四、实验数据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测量值计算值
U(V)U(V)U(V)R(K)U(V)U(V)I(mA)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
∞
2.
3.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I(mA)
U(V)
A
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I(mA)U(V)U波形失真
情况
管子工
作状态截止
失真
截止区
不失
真
放大区
饱和
失真
饱和区
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I(mA)U(mV)U(V)U(V)
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U U R(K)
U U
R(K)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测
量
值
计算
值
五、实验分析
1.输入电压通过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放大后的输出电
压和输入电压是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的。
实现了电压的放大。
2.测量静态工作点,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
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3.选定工作点后还必须进行调试,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
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
静态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反之,截止失真。
4.测量输入电阻时应分别测量R两端的电压,然后求出UR.
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时,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
载的中点。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逐步加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 w,用示波器观察U o,
六、实验总结
1.经过晶体管共射级单管放大器后的输出电压信号幅值变大,相位相反。
电压通过晶体管被放大。
2.调试静态工作点时,应使输出波形不失真。
3.调试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时,应将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结合调节。
4.调试静态工作点时应细心,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