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案第八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案设计
力弹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形变和弹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领悟测力计原理,会正确使用并会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与态度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受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受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法指导】1、通过观察以及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出力的概念;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及物体形变的大小和外力大小的关系,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准备】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面团)、测力计、勾码、磁铁、铁钉等、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幻灯片出示两个场景,“人推汽车”和“运动员举杠铃” 。
提出问题:上述两幅图中的人有什么共同的感觉?学生回答:有肌肉紧张、肌肉酸痛的感觉。
教师总结:这就是人们对力的最早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提出问题:上述两个场景中,人推汽车,运动员举杠铃。
他们都是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那么,请大家思考:1、是否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力?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场景分析:人推汽车是人对汽车施加了力,那么,推土机推土是推土机对土施加了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和物体都能对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从而引出力的概念。
(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提出问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需要几个物体?2、场景分析:出示图片,各场景中在发生力的作用时需要哪些物体?以人推汽车为例,人对汽车施加了力,汽车受到了力,人就是施力物体,汽车就是受力物体。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教案:第八章《一、力弹力》
教案: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教案:第八章《一、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力的作用效果等。
2.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等。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力的示意图:介绍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能正确描述力的三要素。
2. 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学会绘制力的示意图,能通过示意图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弹簧测力计、力的示意图示例。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拿出一根弹簧,用手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及恢复情况。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
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意义: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力的示意图的意义。
6. 例题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7.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铅笔和橡皮自行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并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三要素、弹力的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力的示意图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2,完成练习题14。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是牛顿(N)。
(2)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形变。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调零、避免超过量程、读数时保持视线与刻度垂直。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能够用弹簧测力计进行简单的力的测量。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 弹簧的弹性特性实验4. 力的测量实验三、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弹簧的弹性特性实验四、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2. 弹簧的弹性特性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内部结构和实验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案内容: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
2. 提问:当我们用力拉扯弹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二、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1. 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2. 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当物体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产生弹力。
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 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实物,讲解其结构,包括弹簧、指针、挂钩等。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四、弹簧的弹性特性实验: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不同拉力下的变形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弹簧的弹性特性,即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五、力的测量实验: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六、总结和评价: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和理解程度,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六、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方法2. 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3.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七、教学重点:1.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方法2. 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3.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八、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2.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苏科版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教案
苏科版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教案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八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第二课时)
十二中初中部刘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
(1)动手实验操作、探究
(2)观察和对比
(3)体验、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和设计,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
(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实验操作,以自主探究的形式,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正确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实际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观察图中的日常现象——发生形变的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一些作用(做功),使学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四、教学资源
六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 弹力教案
一、力弹力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掌握弹力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初步感受力是维系宇宙万物的纽带。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关于弹力、物体弹性形变量与外力大小关系的猜想,经历探究过程,培养探究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自学和运用工具的能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
2.学情分析“力”看似简单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所谓力的概念。
要使学生把这先入为主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重新从物理学角度认识,又成了这节课的关键。
所以本节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力和弹力的概念,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归纳实验现象,建立力和弹力的概念;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理解物体形变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难点:1、力、弹力概念的建立及产生的原因;2、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力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宇宙中的天体,地球上的空气、人和动物,甚至物质的内部微粒,它们的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1.体验活动一:感受力的作用(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请两位同学上台比比扳手腕,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感受力的大小(小组内完成)小组同学在组内互相握拳对推或者手指相扣互拉,每一位同学都感受一下力的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我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我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弹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确定了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为教学难点,而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为教学重点。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大理石、弹簧、测力计等教具,以及实验记录表和学生实验手册等学具。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力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然后,我讲解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我组织了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弹力的理解。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重点讲解了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掌握重点。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同时,我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在实验操作上,部分学生动作不够规范,测力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总的来说,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掌握了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弹力概念的设计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弹力的直观理解。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有关,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使其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要注意视线与指针相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挂绳、钩码、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实验用具(包括弹簧测力计、挂绳、钩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弹簧,思考弹簧是如何产生弹力的。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它是如何测量力的大小的。
4.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特点:大小与形变量有关,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2.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用法: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摩擦,视线与指针相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_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力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以及弹力与重力的区别。
2. 弹力的产生原因:解释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方向,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
3. 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的方向。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细线。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及恢复原状的过程,感受弹力的作用。
3. 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弹簧形变的过程,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
5.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拉伸弹簧、挤压弹簧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方向及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拉伸弹簧时,弹簧对手有什么力作用?(2)挤压弹簧时,弹簧对手有什么力作用?(3)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2. 答案:(1)拉伸弹簧时,弹簧对手的力作用是弹力。
(2)挤压弹簧时,弹簧对手的力作用是弹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的方法: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方向及测量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特别是弹力,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重点: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弹簧被压缩后能恢复原状,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弹簧的形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5. 练习:学生使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例如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重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弹力特性,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人体的弹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弹力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理解它并不是那么容易。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并且能够测量这个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这个工具。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力——弹力”。
具体教学章节内容如下: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5.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例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2. 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实验台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产生。
2. 概念讲解: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方向,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弹簧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弹力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以及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一定会产生弹力。
()(2)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3)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无关。
()2. 选择题:A. 直接接触B. 发生弹性形变C. 相互吸引D. 相互排斥(2)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下列哪种力?()A. 重力B. 弹力C. 摩擦力D. 拉力3. 问答题:请解释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8.1力+弹力》教学设计《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本章是引导学生进入力学世界的开篇,学生已经有了机械运动和物质属性等知识作为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三种性质的力的特征,进而归纳出“力”的一般性概念及测量、描述力的方法,并直接为第九章“力与运动”、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力是什么”“形变和弹力”和“力的测量”三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测量”和“力是什么”是本节的重点。
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了解相关的概念,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贯窜全节教学活动的主线。
课本在建立概念的时候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
通过这样的安排,教材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力”看似简单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所谓力的概念。
要使学生把这先入为主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重新从物理学角度认识,又成了这节课的关键。
所以本节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力和弹力的概念,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物体的作用相对比,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操作、探究体验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重点:(1)力、弹力的概念(2)力的测量难点:(1)力概念的引入(2)弹力概念的建立五、器材准备:每组:一根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只气球、大小钩码各一个、橡皮泥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宇宙万事万物的共性【运动】为什么会运动?【力】由此导入本章本节内容:力弹力(二)新课教学活动一:感受与讨论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尝试做做这些动作,感受做与不做的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人用力时肌肉的紧张)你能归纳出四个例子的共同点吗?(引导学生归纳出:“推、拉、举、压”这些动作都发生在人和物体之间)3.“推、拉、举、压”这些动作只能由人来完成吗?(如果不是的话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这里我们把“推、拉、举、压”称为力的作用板书;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四幅图的观察、感受、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八章《力》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八章《力》教案力知识梳理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A.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两种.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范性形变.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B.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通常用符号F表示.如被拉长的橡皮筋、被拉弯的弓、被压短的弹簧、被脚踢的足球,被桌面支持的文具盒等,都会产生弹力,通常我们所说的拉力(包括提力)、压力(包括推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说明:弹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互相挤压或拉伸的条件下,否则不会产生弹力.弹力作用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弹力的方向总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C.力的单位在SI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用手托起本册物理课本的力约为2 N,质量为50kg的人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 N.D.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说明:①弹簧的伸长是指弹簧伸长到的长度与弹簧原长之差.②弹簧测力计是用弹簧的伸长来反映所测拉力大小的,即用可见的物理现象来显示不可见的物理量的。
这是转换观察法的一个应用.(2)使用规则①在使用前,要先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待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若不准则应调零;要先轻轻拉秤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②在测量时,被测的力要施加在秤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他阻碍.③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若指针不正好指在刻度线上,则在分度线以下的部分要进行估读.注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秤钩上所受拉力的大小.E.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如被张紧的弓、被拧紧的机械手表的发条、被拉伸的橡皮筋、与地面撞击时的排球等,由于它们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都具有弹性势能.一个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的多少与这个物体弹性的强弱和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注意:只有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性势能,当物体恢复原状后就不再具有弹性势能了.如被张紧的弓具有弹性势能,一旦张紧的弓把箭射出去,弓的弹性势能就转化为箭的动能,弓恢复原状后就不再具有弹性势能了.2.重力A.重力的概念及其大小的测量(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用字母G表示,地球以及地球表面附近空间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本身.通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说明:①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作用.万有引力是牛顿首先发现的.②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一般略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这一点将在高中物理中学到.(2)测量物重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时,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重与质量的关系物重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其关系式为:G=mg.式中G表示物重、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重与质量之比.g约等于9.8 N/kg.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在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 N/kg.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配套如下:G---N,m---kg,g---N/kg.说明:物重除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之外,还与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有关,在太空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这一点将在高中物理中学到.C.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重力的方向总竖直向下的,这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多的应用.例如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垂直,用水平仪检查窗台是否水平.说明:①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②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不因物体是否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而改变.D.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也都会受重力的作用,但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常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等效为集中在某一点,这一点为物体的重心,因此,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长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对角线的交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要注意,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但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因为一个物体受到的总重力可以看成物体中各个质点受到的重力之和.因此,物体的重心应由各个质点共同决定.重心是把各个质点用等效的方法聚合而来的.如一个均匀的环形圆板,从几何形状看环形部分是两个同心圆所夹的部分,中间是空心的,没有物体,然而它的重心却在圆心上,而不在物体上.再如木匠用的角尺,由两个粗细相同且互相垂直的木条构成,它的重心也不在角尺上.对于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支撑法找到(其原理是本册第十章中的“二力平衡”),也可用作图法、计算法求出.物体的稳度跟物体的重心的位置有关.从重心引出的重力作用线.如果超过物体底部支承面的范围,物体就会翻倒,增大支承面积,降低重心位置,都可以增大物体的稳度. E .重力与质量的比较重力是一种力,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二者有根本的区别,但它们在数量关系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如课桌上的文具盒、树上的苹果、空中的飞机等都具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越大.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重力势力弹性势能势能动能机械能 说明:①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一个因素“高度”,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一般是指相对于地面而言的;②机械能之间以及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3.摩擦力A.摩擦在自然界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摩擦无处不在,根据摩擦的特征,摩擦可分为三类: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 弹力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一、力弹力》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使物体的体积、形状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
工具:弹簧测力计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
弹力
重力的概念
常见的几种力 重力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g 的意义(g=9.8牛顿/千克) 产生条件
摩擦力 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验丰富,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抽象的力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继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切入,在民主活泼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学习力的知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较好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另外,分组活动、参与式交流等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的手、眼、脑全方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和保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校准和保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因。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定义,阐述弹力产生的原因。
3. 介绍弹簧测力计: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实物,讲解其结构原理。
4.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现场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弹簧测力计的校准:1. 目的:确保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准确性。
2. 方法:a.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用标准力计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校准。
c. 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点,使指针指向刻度盘的零刻度线。
七、弹簧测力计的保养:1. 目的:延长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寿命。
2. 方法:a. 每次使用后,用干净的布擦拭弹簧测力计。
b. 定期检查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是否损坏或变形。
c. 避免弹簧测力计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振动。
八、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目的:让学生了解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方法:a. 举例说明弹力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b. 讨论弹力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c. 分析弹力在物体变形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八章. 力 一、力 弹力》教案_2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画演示探究弹簧形变量与外力的关系”来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2)、通过学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2”、教师总结并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学生快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画演示实验探究弹簧形变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力有大小,如何测量?(板书:力弹力(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二、新课1、观察弹簧测力计:提问:(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2)、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是5N,分度值是0.2N,量程是0---5N。
(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秤环、弹簧、指针、刻度盘、秤钩。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动画演示”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准确数据测量)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外力成正比。
(强调)“在弹性限度内”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阅读:信息快递2教师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避免损坏)、分度值(便于读数)、校正0点(准确读数)0以上:偏小;0以下:偏大(2)、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秤钩上受力沿轴线方向;(3)、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课堂小练习:三、课堂小结:四、课堂练习:五、作业:六、教后反思:。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第一节:弹力 弹簧测力计 精品课件
弹簧的伸长(cm) 0 2 4
6
8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一、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 2、什么是弹力? ❖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 例如:拉长的弹簧、压弯的钢直尺等。
三、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1、实验: 2、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 与外力成正比。 F= k△L
拉力的大小(N) 0
2
4
6
8
弹簧的长度(cm) 8 10 12
14
16
四、弹力的应用: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 与外力成正比。
2、制作过程:
3、弹 簧测 力计 的构 造
n观察弹簧测力计,回顾温度计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 及注意事项,对照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使用?
议一议: 下图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中 哪一种是正确的?其余的错在哪里?
三、弹力的应用:弹簧测力计
第二课时
第2课时
一、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1N有多大?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会影 我们发现 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实验,明白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会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及设计表格的能力。
(4)了解范性形变。
2.过程与方法:
(1)动手实验操作、探究
(2)体验
(3)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会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弹力的概念。
(2)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弹力概念的引入。
(2)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电视片断的回放、通过对课本图8-1的观看以及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出形变的概念;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形变;进而通过探究物体形变时会显现什么现象及物体形变的大小和外力大小的关系,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两个等高的木块,重物,塑料板,钩码,铁架台〔含铁夹〕。
2.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电视片断。
六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看中摸索、学习。
物理八年级下苏科版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2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ZQ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地力;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地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地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秤地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测量力地大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知道国际单位制力地单位.
重点:认识弹性、弹力、弹性势能.
难点: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地关系.
教具:弹簧、钩码(个)、橡皮筋、橡皮泥、铁丝、充满气地气球、塑料直尺等.
教学内容:
一、学生活动:探究弹性
学生通过竞技比赛,使用扩胸器、握力器、健身棍,说出手地感觉,引出弹性形变和弹力.
二、学生活动:探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地关系
学生设计实验:、架高塑料尺,施加向下地压力.
、()给弹簧施加不同地拉力;
()给弹簧施加不同地压力.
、弹簧秤上挂个、个、个钩码,示数地变化情况.
总结:一定范围内,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
说明:弹簧秤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地.
三、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了解构成,使用注意点;
知道力地单位,读出手边弹簧秤地分度值和量程;
课本地校错
使用弹簧秤测自己地头发能承受地最大拉力‘
四、认识弹性势能
通过教师举例引入,说明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能使其他地物体工作,即具有弹性势能.
学生举例、讨论
五、学生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第一题
、《学习指导》相关练习
1 / 1。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5)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5)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形变,物体形变时能产生力及力的单位;明白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
2.探究外力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3.明白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明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量程和分度值。
重点明白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明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量程和分度值。
难点探究外力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学有具橡皮筋弹簧气球塑料板重物课前预备:第一项:请同学们预备好以下器材,上课时带来,预备实验一根橡皮筋,一只气球第二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2页的内容,做图8-1所示的实验,并依据实验现象填写以下空格内容1.手压气球,气球会;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物体的这种叫做形变。
2.当拉长橡皮筋,压缩气球时,你的手的感受是。
3.弹力的定义是。
你明白的弹力有:。
第三项:实验并填写空格实验一:步骤: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橡皮筋,观看伸长的长度。
现象:用的力越大,橡皮筋伸长就。
实验二:步骤:用大小不同的力压气球,观看气球形变大小变化。
现象:用的力越大,气球形变大小。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讲明。
第四项:阅读课本p42-43填写以下内容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为。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的力。
〔2〕观看弹簧测力计的,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3〕,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假设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观看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第五项:弹簧测力计阅读课本p42-43填写以下内容1.制造原理:。
2.构造: .3.观看课本图8-4回答: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 N,分度值是 N。
4.观看课本图8-5回答:〔a〕〔选填〝正确〞/〝错误〞〕道理是〔b〕〔选填〝正确〞/〝错误〞〕道理是〔c〕〔选填〝正确〞/〝错误〞〕道理是〔d〕〔选填〝正确〞/〝错误〞〕道理是第六项:弹性势能5.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湖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教案主讲人:薛书连
课题:第八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及设计表格的能力。
(4)了解范性形变。
过程与方法
(1)动手实验操作、探究
(2)体验
(3)交流与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实验和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1)弹力的概念。
(2)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1)弹力概念的引入。
(2)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具和学具:
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塑料板,钩码,铁架台(含铁夹)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今天想做一个小调查,请同学们配合一下。
看过由金庸先生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同学请举手。
剧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是郭靖弯弓射雕,一箭双雕的镜头。
今天我们学习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板书:弹力和弹簧测力计(I))
二、教学过程
(一)形变和弹力
1、形变
试一试:
同学们,请你们利用提供给你们的橡皮筋、气球,想办法改变它们的形状,然后将你的亲身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
议一议:
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哪些变化?
那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通过观察你们自己的实验现象,大家知道什么叫做形变吗?
2、弹力
想一想:
我们用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师:大家都看过跳水比赛,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什么变化?
师:跳板被运动员压弯后,会怎样?
师: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师:由此说明,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产生弹力?
师: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师: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使用的都是比较柔软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它们会发生形变。
提出问题:
有人认为,坚硬的物体不会产生形变,只有有弹性的物体才会产生形变。
比如,人走在水泥楼板上时,楼板并没有形变,只有走在木制地板上时,才会使木板发生形变。
坚硬的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吗?
师:那我们就以坚硬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形变为主题,请同学们分为正方和反方来辩论一下。
正方观点:坚硬的物体会发生形变。
反方观点:坚硬的物体不会发生形变。
师:通过刚才的小型辩论会,各方有各方的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呢?下面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小实验。
观察:
将一只烧瓶中灌满带颜色的水,然后将瓶口用橡皮塞塞紧,穿过橡皮塞向瓶中插一根空心细玻璃管,然后用双手挤压瓶身,观察细玻璃管中水面的变化。
思考:
水面为什么会升高?
教师总结:看来,不仅是软的物体会发生形变,坚硬的物体也会形变,只是我们用肉眼直接观察不易看出。
在外力作用下,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二)活动8.1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
那么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
观察:
(1)将塑料板搭放在两个木块之间,观察塑料板。
在塑料板的中间放一个重物、两个重物,观察塑料板的形变情况。
(2)用手沿水平方向拉弹簧的一端,逐渐增大拉力,观察弹簧的形变情况。
猜想:
以上观察表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作用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物体的形变量可能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请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设计实验:
实验数据:
演示实验:用较大的力拉弹簧,撤去外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三、小结
四、作业WWW 1、2
教后感:
课题:第八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过程与方法
(1)动手实验操作、探究
(2)体验
(3)交流与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制作和设计,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教具和学具:
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塑料板,钩码,铁架台(含铁夹)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内容?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还能不能都复述出来?
教师概括: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3、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教师:根据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反之,由弹簧的形变大小可以判断出外力的大小。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制成了弹簧测力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活动8.2观察弹簧测力计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看一看:
1、弹簧测力计是由组成的。
2、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3、课本图8-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测量范围是 N,分度值是N。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3)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还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试一试:
1、若弹簧测力计指针开始偏离了“0”刻度线处,应如何调节?
师:在你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秤钩上没有挂物体,相当于外力为“0”,指针应该指在“0”刻度线处。
如不在,则必须调节至“0”。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让重物悬挂于哪个位置?手持哪个位置?
3、弹簧测力计应如何读数?
做一做:
1、测出你用手竖直向下轻拉弹簧测力计的力,大小为 N;用手竖直向下重拉弹簧测力计的力,大小为 N。
2、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挂上一只、两只钩码,它们的示数分别为 N、 N。
交流与讨论: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使用的还有另外几种形状各异的弹簧测力计,你们见过吗?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形状各异的弹簧测力计,其实不管哪种测力计,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是相同的,它们的原理都是由弹簧的形变大小来判断外力的大小。
(二)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
出示小狗。
如何使小狗动起来,你们会玩吗?师:小狗动起来了,它具有什么能?
师:这个能量是谁提供给它的?
师:发条为什么会提供能量?
这种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弹性势能。
师:刚才的游戏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举出有关弹性势能的事例吗?
三、小结
四、作业WWW 2、3
教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