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综合体,它包括一般素养和核心素养。一般素养是最基础、最基本的,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不是基本素养的综合,也不同于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其自身的结构和要素。根据笔者研究,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一、态度素养
1.语文态度素养的意义
“态度决定人生”,这大概是对态度重要性最为经典的阐述了。于是就有了一个简单的公式: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其中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变量,这说明“态度”在核心素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生发展的“必备品格”。
小学生学语文也是如此,态度决定小学生的行为倾向和行为力量,对语文学习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大凡学习态度端正的小学生,其语文学得就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语文学习就是学习良好的态度。而且,学习态度具有很强的迁移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位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上课的起立、坐下都用英语,并美其名曰是“双语教学”。其实,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折射出对母语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当然,我并不是简单地判定小学语文课上不能讲英语。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祖国的语言文化。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汉字、汉语、汉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汉语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汉语文的态度;等等。
2.语文态度素养的结构
语文态度素养是由众多非智力因素构成的,是一种意向心理状态。它的主要因素是:
(1)语文学习的意愿。意愿是一种意念性的愿望,是一种倾向性的心理状态,它是语文学习发生的心理前提。小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意愿,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需求和倾向。意愿强烈,就有学习热情;没有意愿,就缺少学习动力。良好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2)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有外在兴趣和内在兴趣之分,尽管都是必要的,但是建立在内在兴趣上的学习才是长久的。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少不了动作、表演和游戏,但这些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培养学生对汉字、汉语和汉文的内在兴趣才是更为核心的。
(3)语文学习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惯与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方法的程序化、熟练化和自动化便成为习惯。关注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是小学语文学习始终如一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在以上三个因素中,意愿是启动因素,兴趣是维持因素,而习惯是形成因素,共同构建一个语文态度素养。
3.语文学习态度的养成
通过分析,语文学习态度养成的主要指标罗列如下:
(1)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如参与的意愿、合作的意愿、表达的意愿、探究的意愿、评价的意愿等。
(2)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如倾听的兴趣、说话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写字的兴趣等。
(3)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批注的习惯、比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总结的习惯、复习的习惯等。
二、语言素养
小学生学语文的关键之所在是学好语言。应该说,“语
言素养”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下面,对这个关键因素做三点分析:
1.语言素养的结构
“语言素养”是“一体两翼”的综合体:语言是体,情感和思维是两翼。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语言是“主体”
语言素养包括三个要素:语言、情感和思维。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它是本质。其他两项都是基本属性,应有机地渗透到语言之中,既不能凌驾其上,也不能游离其外。
①语言的内容。小学生学习的“语言”包括语言知识(字、词、句、段、篇)和语言能力(听、说、读、习、写)。这里的“习”指的是“习作”,“写”指的是“写字”。在小学阶段,要在“两点论”的基础上体现“重点论”,准确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是:在“语言知识”里,“字、词、句”的学习比“段、篇”的学习更为关键,其核心是“句子”。因为“字”“词”是语言的构成单位,而“句子”是语言使用的单位。小学生不研究语言的组成,而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表达。“段、篇”的学习是初中以后学习的关键所在了。
二是:在“语言能力”里,“读、习、写”的学习比“听、说”的学习更为关键。在小学阶段,要利用学生的口语优势促进读、习、写能力的发展。简而言之,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更有学习的需要。
三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比语言知识的学习更为关键。知识是短暂的,能力是长久的。知识的学习可以传授,能力的培养仅传授是不够的,需要大量训练,逐步习得。这就决定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优先和侧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性。
②语言的感受,简称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学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主要包括变化感、形象感、意蕴感和情
趣感。语感有两个教学特性:一是强调整体把握,立足于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二是强调个人经验、个人感悟和个人语言修养。小学语文要为学生的语感培养打好基础。
③语言的品质。学习语言,不能停留在一定的数量和表层上,应该进入到语言品质的习得。常言道:人有人品、字有字品,语言也有自己的品质。小学语文的语言品质主要有以下内容:语言的完整性、语言的条理性、语言的具体性、语言的组织性、语言的快速性、语言的准确性。(2)情感是“左翼”
中国传统文化是左尊右卑。我说情感是“左翼”就是想表明: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一般来说,“情感”有比“思维”更重要的意义。
由于受唯理智教育的影响较深,造成了教师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往往趋向于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而只集中在认知目标的达成上。有的教案上找不到情感目标的内容,有的教案上虽有体现,但在课堂上却没有落实。由于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销蚀,对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和陶冶大大地削弱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认知和情感的统一。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而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所以,要十分关注学生对情感的自身感悟和体验。
①生发情感。情感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波动性和感染性,当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时,一般会表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理智;一种是波动的状态,这就是情感。情感的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反之亦然,这是情感共鸣。而一个人在悲伤时,会觉得云愁月惨,这是移情的表现。
②体会情感。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细细品味,深刻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情感基调,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语文情感的类型有情趣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等。《草地夜行》中有这么一句话:“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教学时,可以把它变换语序为:“我掉进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