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避难层的设置沈显年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避难层的设置沈显年发布时间:2022-04-29T03:07:58.697Z 来源:《城市建设》2022年1月中2期作者:沈显年[导读] 避难层旨在发生火灾时临时疏散超高层建筑中的人员。
南宁市建筑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沈显年摘要:避难层旨在发生火灾时临时疏散超高层建筑中的人员。
主要功能是给建筑内未能及时撤离的人群提供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属于室内的临时安全区域。
本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简单分析超高层建筑中避难层的设计要点,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疏散;安全超高层建筑大都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建筑功能,同时内部的许多装修材料也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当出现火情时,会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由于超高层建筑一般人数多、楼层多、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室外地面、屋顶天台或者避难层所需时间也相应要长,所以安全疏散难度极大,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在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的时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对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具有很高的要求。
本文以广西南宁五象新区环球金融中心项目T1总部办公楼为例,具体分析超高层办公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一、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的原则(一)时间原则在超高层建筑之中,一般总体层数都会超过30层,这也对于建筑物总体的疏散能力提出了较为严峻的考验。
而根据科学数据分析表明,在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火情就会蔓延到整个建筑物之中。
也就是说,超高层建筑物必须能够在九十分钟之内,将所有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建筑物之外。
然而从当前的超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情况来看,其疏散能力较为有限。
而火灾本身就属于极端恶劣的救援条件,往往会导致疏散工作失去秩序,进而引起踩踏情况,也为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阻碍。
(二)实用性原则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计一定要突出实用性。
我国对此颁布了相关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且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如下:
1. 面积要求:避难层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以容纳更多的人员。
一般要求不小于建筑总高的5%,以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
供人员避难。
2. 独立空间:避难层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与其他功能区域有明确的隔离。
它应该具备独立的出入口、通道、照明、通风等设施,以保证人员在避难层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结构强度:避难层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可能的建筑震荡和其他外部冲击。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应延伸到避难层,以确保其稳定性。
4. 防火防烟设计:避难层应设计为具有较高的防火和防烟性能,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中包括使用防火材料、设置消防设施、安装防烟排烟系统等。
5. 供水和排水:避难层应该有足够的供水和排水设备,以满足人员日常生活的需求。
这包括饮用水、卫生间、洗浴等设施。
6. 通信和电力:避难层应配备可靠的通信和电力设备,以确保人员能够及时联系外界,并提供照明、通风、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
7. 逃生通道:避难层应设有多个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
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逃生通道要与其他区域保持独立,且设置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
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综合考虑人员容纳、生活条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有效的保护和生存空间。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
图1 剖面图个建筑的层高较高且人员较多,则一个避难层所保护的层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并宜按每1m2容纳5人计算。
《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 G J/T67—2019)中5.0.3的可按照每9m2容纳1人的标准来计算设计所需的避难人1 避难层位置计算办公人员数量规范要求避难区面积(m2)实际避难区面积(m2)2884-576.8619.822407--—481.4503.522407--—481.4726.111430——2避难层的平面设置避难层的功能分区主要可分为避难区、设备用房区和半室外平台区。
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与避难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隔开(图2)。
从总体布局角度考虑,消防扑救场地位于建筑北侧,因此避难区和消防救援窗应与消防扑救场地相对应,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便于消防员进行救援。
设备用房区集中布置在非消防扑救场地一侧,按照规范要求,若避难层内设备用房需要492024.04 |50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图5 原施工图立面图图7 修改后立面图图8 修改后剖面图图6 修改后平面图图4 原施工图平面图图3 避难层典型不利剖面图2 避难层平面512024.04 |直接向避难区开门,则门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 m ,并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以避免设备用房发生危险时影响避难区的安全。
3避难层的剖面设置考虑到避难层包含设备用房功能,内部管线较为密集,特别是电气机房对净高有较高要求,因此本项目将11层、22层及33层避难层的层高分别定为4.8、5.5和5.4 m 。
在设备用房中,暖通加压进风机房、排烟机房等需要对外开设百叶窗,同时进风和排烟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导致避难层内的管线较多且分散。
经过管线综合布局后,确定了避难层的最小净高为2.4 m (图3)。
4避难层的立面设置超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通常以竖向线条为主,以强调建筑的挺拔感。
然而,由于避难层内设有进排风机房等设施,外立面会出现横向百叶窗,这打破了竖向线条的连贯性,影响了建筑立面的视觉效果。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李蕾;陈璐【摘要】根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要求,超高层建筑必须设置避难层.结合工程实践,介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功能分区、建筑外立面外观、外立面构造及避难层与空中绿化结合等设计方法与原则,并指出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提高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与建筑整体的协调性.【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9(026)004【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设计;避难层;功能分区;玻璃幕墙【作者】李蕾;陈璐【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根据我国现行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3条,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第1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2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因此,超高层建筑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针对避难层空间进行设计。
有些地区(如南宁)规划局对超高层建筑空中绿化有特别的鼓励措施,例如,避难层3面通风,做空中绿化,避难层面积可不计入地上容积率。
1 避难层功能分区从平面角度看,避难层功能分区大致分为3种:避难区、设备机房区和半室外平台区。
避难区应满足此避难层与上部相邻避难层之间楼层人员避难使用,满足面积要求(按5.0人/m2计算,高度250m以上建筑执行“关于印发《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按4.0人/m2计算)。
设备机房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在工程设计中,通常会在避难区与非避难区进出口处设置前室。
根据暖通系统设计要求,避难层通常还需考虑空调室外机的机位区域,这就需要避难层的外立面需满足空调室外机通风的要求。
2 避难层外立面外观设计从立面角度看,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外立面设计一般存在2种处理方式:①在立面上不强化避难层位置,外立面仍保持完整统一,使整个建筑外形浑然一体;②将避难层作为立面韵律变化的造型元素,强化其位置,且在立面设计中在避难层的位置刻意采用不同的设计语言。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一、《高规》要求:
1
2
8
二、说明:
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
高的
避难层有敞开式和封闭式。
①敞开式不设维护墙,一般设在顶层。
不适宜寒冷地区使用。
②半敞开式避难层设≥1.2米的防护墙,上部设开启的封闭窗,自然通风排烟。
③封闭式避难层应急设施齐全.
三、图示:
四、实例:见cad图纸。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内外都出台了相应的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
下面将分步骤进行解析:第一步:国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根据我国《高层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建筑高度在大于100m且小于200m的高层建筑应设置1个避难间,高度在2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应设置2个避难间。
而这些避难间应满足以下条件:1.面积应大于等于人数×1.5 m²。
2.通风应满足要求。
3.供应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4.与消防通信中心联网。
第二步:国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不同国家的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有所不同,但普遍要求避难间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面积应大于等于人数×1.5 m²。
2.通风应满足要求。
3.储备一定食水和食物。
4.配备基本医疗设备、手持灭火器等。
5.具备夜间工作和舒适设施,如睡椅和洗手间等。
6.通过独立的通道连接每个楼层。
第三步: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是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消防、地震等事故发生时,避难层可以为人们提供“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可以为消防员的抢救行动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
第四步:避难层(间)的管理和维护避难层(间)管理和维护需要日常重视,保证其设施设备完善、灰尘和污秽不积累、储备物品及时更换更新等,保障其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运营。
最后,高层建筑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设计、布局和管理十分重要。
各国应该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且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浅谈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见图1)。
平面设计确定了解决的方案,剪刀楼梯的剖面还要解决高度的问题,要保证梯段各处都不能出现碰头现象。
通过在楼梯设计之初就按照最高的层高来预留梯段长度,反复调整各梯段踏步数、起步位置和平台宽度,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既保证梯段不碰头,又保证避难层各管道有足够的转换空间。
(见图2)
3结语
避难层是超高层商住建筑的重要设计内容,主要包含避难层的布置和疏散楼梯的设计。
丽
图1螺旋双跑剪刀楼梯布置图图2螺旋双跑剪刀楼梯剖面图。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区别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避难层与避难间的区别一、概念区别避难层是指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
避难间是指作为避难使用的几个房间。
二、设置场所区别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根据,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根据,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图1 避难层平面图示图2 避难间平面图示图3 高层病房楼二层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避难间设置要求平面示意图三、避难层的设置要求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注:此处高度计算是从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算起,而非室内或室外设计地面标高。
另外注意本条文中的应和宜的使用。
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注: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的做法,是为了使需要避难的人员不错过避难层(间)。
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人/㎡计算。
注:此处是净面积,而非建筑面积。
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注:本条应注意设备管道区和管道井在防火分隔时的区别,前者为防火隔墙,后者为防火隔墙。
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关于杭州市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管理的暂行规定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
杭州市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5]15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建委《关于杭州市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管理的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杭州市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管理的暂行规定
(市建委 2005年5月19日)
为加强对杭州市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建设管理,指导地块出让与建筑设计,根据相关法规,参照外地政策并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净面积应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初步设计批复中予以明确。
同时在《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中单独列出。
二、超高层建筑避难层中的避难面积不计入容积率,不收土地出让金。
非避难空间(如设备间、楼梯间)按国家有关面积计算规定计入容积率和建筑面积。
避难层中的避难空间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三、超高层建筑避难层中的避难空间作为消防疏散公共空间,不核发产权,也不计入分摊面积。
避难空间的净面积在竣工验收时允许有1%的误差。
竣工验收后,避难空间不得改变使用功能,不得减少面积。
四、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发布部门:杭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05月30日
实施日期:2005年05月30日
(地方法规)。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防火设计要点
根据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的精神,借鉴国外消防设计的成功经验和工程实例,针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工程(以下简称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下列处理意见。
一、关于避难层(间)的问题:1.1 通向避难层(间)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在避难层(间)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应符合下列要求:1.1.1 楼梯间应开设直接进入避难层(间)的门;1.1.2 避难层(间)的门应为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且朝避难层(间)方向开启;1.1.3 楼梯间内应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避难层楼层显示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1.1.4 楼梯间内应设置应急广播,在火灾发生时播报避难层(间)所处的楼层位置。
1.2 避难间附设在办公、客房等人员使用的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2.1 设置避难间的楼层不得设置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厨房等直接动用明火的场所;1.2.2 避难间与该楼层的其它房间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隔开,避难间除开向防烟楼梯间或其前室的门外,不得开设其他门洞。
1.3 当避难层兼作设备层时,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3.1 设备间、竖井与避难层之间应用防火墙或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走道隔开;1.3.2 除水泵房、供水管道外,其他管道、设备不应直接敷设在避难层;1.3.3 设备间的检查门应开向公共走道,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层。
1.4 当利用裙房屋面设置避难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4.1 主楼面向裙房屋面一侧外墙不得设置玻璃幕墙;1.4.2 楼梯间通向避难层的走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实体墙分隔至楼板或梁底,开向走道的房间门不应超过3扇,且应设可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并向房间内开启。
1.5 其他防火措施应按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有关避难层的规定执行。
二、关于超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设施及防火措施的设置问题:2.1 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外墙上设置的窗应为固定窗。
避难层超高层建筑火灾临时避难楼层
地方标准与规范
不同地区可能根据当地的气候、地 质等条件制定更为具体的避难层设 计标准和规范。
国际惯例
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标准,如 国际建筑规范(IBC)、国际消防安 全系统规范(NFPA)等。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超高层办公楼避难层设计
该办公楼采用了分层避难的设计策略,每10层设置一个避难层,共设置了3个避难 层。
避难层可以作为消防队员进行灭火救 援的临时基地,提供必要的装备和设 施支持,提高灭火救援效率。
02 避难层设计原则与规范
设计原则及目标
A
安全优先
避难层作为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临时避难场所 ,其设计应首先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易于识别与到达
避难层应设置在易于识别和到达的位置, 通常位于建筑的中部或顶部,并设有明显 的标识和导向系统。
每个避难层面积约500平方米,配备了独立的通风系统、应急照明、消防设施和紧 急医疗救助点。
典型案例分析
避难层之间通过防火楼梯和电梯 连接,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
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案例二:某综合性超高层公共建 筑避难层设计
该建筑在避难层设计上充分考虑 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了儿童 活动区、无障碍通道和专门的老
B
C
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避难层应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如通风、照 明、水源等,以及紧急医疗救助设施。
适应不同人群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人群,避难 层的设计应具有普适性,如设置无障碍通道 、儿童活动区等。
D
相关法规与标准
国家建筑法规
避难层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国家 建筑法规的相关规定,如《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等。
人性化服务
在避难层的设计和管理中,更加注重人性化服务,提供舒 适的休息空间和必要的生活设施,满足居民在紧急情况下 的基本需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得设计一、《高规》要求:5。
5.22 建筑高度超过l00m得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自建筑得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得高度不应大于45m;两个避难层之间得高差不宜大于45m。
2 通向避难层得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 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得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与消防软管卷盘;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置独立得防烟设施;8应设置应急广播与应急照明,且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l、0h,照度不应低于10。
0Lx。
二、说明:避难层:避难层就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得楼层。
避难间则就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得楼层)上设置得临时避难用得得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得主要作用就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得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得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得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得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就是能提供一定得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就是要有良好得通风与排烟设施;三就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得交通组织流线。
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与避难,与疏散楼梯得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得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就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得较多),这种形式得避难层要做到:一就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得墙围护起来;二就是要满足疏散人员得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另一种就是专用避难层。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得设备与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得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
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
计
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烟雾和火势都会极大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时,需要考虑到火灾逃生的问题,包括疏
散楼层和设置避难室等。
本文将分析高层房屋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
与避难室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结构特殊,火灾一旦发生,烟雾和火势蔓
延的速度会很快,给人们的逃生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应该在高层
建筑中设计疏散楼层,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逃离楼层。
在疏散楼层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楼层的数量、楼梯的位置、通
道的宽度等因素。
楼层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便人们能够快速疏散到
安全区域。
楼梯的位置应该合理布局,方便人们快速到达楼梯口。
通
道的宽度也非常重要,要保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因为拥挤导致
人员堵塞无法逃生。
除了疏散楼层外,高层建筑还应该设置避难室,以提供人们在火灾
发生时的短暂避难场所。
避难室应该设计在每一层或者每几层,以便
人们在逃生过程中有地方可以短暂停留,等待救援。
避难室的设计应
该考虑到烟雾透气和防火安全等因素。
避难室内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
灭火器,以便人们在火灾初期可以自行灭火,避免火势蔓延。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设计中,需要综合考
虑建筑结构、消防设施、人员疏散等多种因素。
只有在设计上充分考
虑到这些因素,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安全和生命安全。
希望相关单位和设计师们在设计高层建筑时,能够重视火灾逃生烟雾避难楼层与避难室的设计,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张钰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张钰发表时间:2019-09-06T12:10:17.71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期作者:张钰[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超高层建的筑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张钰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公司广东省广州市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超高层建的筑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超高层建筑往往是指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而避难层是当前超高层建筑之中必要的消防设施之一。
避难层是根据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人员疏散困难的问题应运而生的设计形式,在整个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之中占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之中,首先对于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的主要要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于避难层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条件,提出了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设计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一、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的主要要则(一)时间原则在超高层建筑之中,一般总体层数都会超过30层,这也对于建筑物总体的疏散能力提出了较为研究的考验。
而根据科学数据分析表明,在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火情就会蔓延到整个建筑物之中,也就是说,超高层建筑物必须能够在九十分钟之内,将所有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建筑物之外。
然而从当前的超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情况来看,其疏散能力较为有限,而火灾本身就属于极端恶劣的救援条件,往往会导致疏散工作失去秩序,进而引起踩踏情况,也为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阻碍[1]。
(二)实用性原则对于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计而言,必须能够突出实用性原则。
我国现行的先关标准与实际规范要求之中,做出了超过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必须设计避难层的要求,同时两个避难层的间隔不能够超过15层,在避难层之中,必须设计有相应的应急电源与防火措施,从而确保火势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明显的避难标志也是当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标志的设计要能够遵循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确保能够应付多种火灾情况,灯光应该使用绿色灯光,同时要提升自身的能见度,为避难人员作出正确的指引。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城市里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加,超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
由于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灾害情况,大楼内人员逃生所需时间较长,一般救援云梯高度不足、直升机救援限制条件较多,扑救难度较大,抢救高层建筑受困者,存在很多先天不利因素。
因此,做好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高楼大厦虽然体现了繁荣、活力与发展,但也有诸多弊端。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楼层高、人员集中、功能复杂、疏散线路较长,加之高层建筑自身管线多,管道形成的烟囱效应大,火势蔓延快,给疏散人员造成较大困难。
就此,笔者就高度在l00m以上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以供参考。
一、避难层概述1.1避难区域设计的意义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的考虑,需专门设置供人们疏散避难的区域,主要有避难层和避难间。
现代化的城市中,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不但高度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现代化程度高,通信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和可燃装修材料众多,竖向管井也很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风效应、烟囱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疏散距离远、疏散时间长。
有资料统计,正常情况下要将一幢30层高、每层可容纳240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大约需要78分钟。
在火灾时人们惊恐万分,消防队员此时要分秒必争地登高救火,往往会在楼梯间、走道内出现消防人员和疏散人流相互碰撞、拥挤不堪的现象,既影响疏散和灭火,又容易造成意外伤亡事故。
火灾时要将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室外非常困难,也不现实。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每层或间隔一定层数设置避难区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人们可以经过较短的疏散距离,进入避难区域,等待救援并得到安全保护。
可以这样定义避难区域,即指在火灾发生时,为那些由于疏散路线远,或疏散通道被烟火封堵,或因伤残、体弱无法及时疏散到室外的人员而设置的能够躲避烟、火侵袭,暂时保证安全的场所。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解析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解析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城市里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加,超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
由于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灾害情况,大楼内人员逃生所需时间较长,扑救难度也较大。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避难层设计的概要出发,探讨了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的重点与要点,希望能够对建筑工程设计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引言:超高层建筑本身有着用地面积较少,空间造型较为丰富以及居住体验较为良好的优点。
但由于其本身的建筑规模较大,容纳的使用者数量较多,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其安全设计也就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点内容,此时做好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1、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的必要性所谓的避难层,一般来说是指超高层建筑之中,用来充当消防避难的楼层。
在我国的相关标准与规范要求之中,建筑物的高度超过100米以上之后,考虑到消防安全问题,就应该设计专供使用者疏散、逃生、避难的专用楼层。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想要使一个30层以上,每层容量在240人的高层建筑之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安全距离至少需要七十分钟。
而在火灾发生的前提之下,人们在惊慌与烟气丛生的环境之下,需要更多的时间。
人们在惊慌失措的条件下,往往会导致疏散路线之中出现相互碰撞与踩踏的时间,不仅会延长疏散的时间,而且也会引起其他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火灾发生时,想要将超高层建筑之中的所有居住人员全部安全的疏散到室外是非常不现实的。
而避难层的设计不仅缩短了疏散的距离和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在疏散过程之中发生踩踏和相互碰撞的安全情况,提升了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安全系数。
2、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2.1避难层的位置设计在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中,应设置避难层。
避难层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高层建筑避难层
高层建筑避难层高层建筑避难层:为未来筑起的安全堡垒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崛起。
高耸入云的大楼不仅给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地标,也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随着天灾人祸频频发生,高层建筑避难层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高层建筑避难层作为未来的保障堡垒,不仅在设计和建造中引起了一系列创新,也成为人们生活安全的重要屏障。
首先,高层建筑避难层的构造和设计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避难层通常位于建筑的中心位置。
这种设计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提供一个稳定的结构支撑,以保证建筑整体的坚固性;二是作为安全逃生的场所,为楼内人员提供安全的避难空间。
而避难层的墙壁、天花板和门窗则需要被加强防护,以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和变化。
此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通常还设有备用的供电系统、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以确保避难层内的人员可以在灾难发生时维持基本生活所需。
其次,高层建筑避难层的多功能性也值得注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通常会将避难层规划为多个区域,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医疗救护区、休憩区等。
应急指挥中心配备有高科技设备和通讯系统,以便及时获取和传递灾情信息。
医疗救护区则配置了急救设备和药品,以提供紧急救治。
休憩区则为避难层内的人员提供一个短暂的休息和缓解紧张情绪的地方。
这种多功能性的设计在保障了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避难层内的应急救援能力。
另外,高层建筑避难层的人员管理也至关重要。
避难层一般只能容纳有限的人数,因此人员的合理分配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应急疏散演练的持续推行可以提高人员的应急避险意识和逃生技能。
此外,在灾难发生时,避难层内的人员应遵循合理的分散原则,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以免造成逃生的拥堵和不必要的伤亡。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日常管理中,注重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演练至关重要。
最后,高层建筑避难层的建造成本也需要考虑。
建造高层建筑避难层需要更多的物质和经济投入。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降低成本的方式,如采用更省材料的建筑结构和高效能的环保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令狐采学
一、《高规》要求:
5.5.22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不应大于45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不宜大于45m。
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3 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
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5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6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
8 应设置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且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l.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二、说明:
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避难层净高不应低于2.0米。
当有多个避难层时,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距地面的高度位置由层高和当地城市消防部门所配置的消防登高车的云梯高度来确定。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45米的原因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45米高度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50m高的云梯车,可满足该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在做具体建筑工程设计时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有效避难面积宜较上部各层稍大一些。
以满足滞留于这一层的疏散人员达到临时避难的效果。
避难层有敞开式和封闭式。
①敞开式不设维护墙,一般设在顶层。
不适宜寒冷地区使用。
②半敞开式避难层设≥1.2米的防护墙,上部设开启的封闭窗, 自然通风排烟。
③封闭式避难层应急设施齐全.
三、图示:
四、实例:见cad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