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泥鳅的人工养殖

泥鳅的人工养殖

泥鳅的人工养殖泥鳅是一种价格低廉、味道鲜美的淡水鱼类,因其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环境广泛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人工养殖泥鳅是一种能够创造稳定收益的养殖方式,下面将从养殖环境、种苗选购、养殖管理和市场销售等方面详细介绍泥鳅的人工养殖。

1. 养殖环境泥鳅适应性强,可在室外或室内进行养殖。

室外养殖可选用池塘、水坑或人工矶塘等,但要注意选址防洪、水源充足、水质清洁且具有一定的水流和水深。

室内养殖可选用水池、塑料池或鱼缸等,需保持水温适宜、水质清洁,可通过循环过滤系统控制水质。

2. 种苗选购泥鳅的种苗选购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选购泥鳅种苗应选择颜色鲜艳、体形健康、活动力强的个体,尽量避免患病或畸形的泥鳅。

此外,要选择来源可靠、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或养殖基地进行购买,以确保种苗品质。

3. 养殖管理(1)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清洁、氧气充足是保证泥鳅健康生长的关键。

需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温度、氨氮、溶氧等,并适时调整。

(2)饲料管理: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可采用混合饲料喂养,包括软饲料、硬饲料和鲜活饲料等,可根据泥鳅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饲料配比和投喂量。

(3)养殖密度:泥鳅的养殖密度一般参考每亩养殖池塘放养2000-3000尾左右,若采用室内养殖,可根据水域面积和过滤设备情况适量调整。

(4)疾病防控:根据泥鳅易患的常见疾病(如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等),做好常规的防治工作,定期检查鱼群健康状况,对病害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

4. 市场销售泥鳅属于常见的鱼类,市场需求较大,销售渠道广泛。

可以通过鱼类批发市场、超市、餐饮企业以及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也可以与周边养殖户或饲料商建立合作关系,互通信息互相推销,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总之,人工养殖泥鳅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需注意水质管理、饲料管理、养殖密度控制等关键环节。

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确保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健康快速地生长,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泥鳅人工养殖的方式与管理

泥鳅人工养殖的方式与管理
水面 “ 吞气 ”时 , 明水 体 中缺 氧 , 停 止施 肥 , 更 表 应 并
换 新 水 。泥 鳅 个 体 长 剑 ] 0厘 米 时 即可捕 获上市 。 2 5
增加池水深 度 , 在池角放入猪牛粪 , 以提 高水 温 , 确 保 泥鳅安 全 越冬 。
26 日常 管 理 .
每天早 晚各巡池 1 , 次 检查泥鳅的活动 、 采食 、 病害等情况 , 同时 , 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 水 , 泥鳅有
饲 养 。一 般每 亩放 养 长 3 4厘 米 的鳅 苗 400 5 0 0 0 0
3 "时, 01 及时更换新水 , 2 并增加深度 , 以降低水温 , 防
止 浮头 。越 冬 季节 ,2月 至 次年 2月 可不 投 喂 , l 只需
尾, 也可与黄膳 、 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 和 施肥 , 如剩 饭菜 、 禽粪 、 叶等 , 料 要 植物 性 与 畜 菜 饲 动 物性 配合使 用 。同时控 制好 水 质 , 当发 现泥 鳅窜 出
பைடு நூலகம்
呼吸来维持其生命 。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 , 在 田中挖掘 1 或几 个 鱼溜 , 积 2 3平 方米 , 约 5 个 面 — 深 0
厘米 , 鱼溜 与 鱼沟 相 通 , 沟开 成 “ 鱼 田”字 或 “ ” 井 字 型 。 出水 口要 设置 拦 鱼设施 防逃 。 亩稻 田放养 体 进 每

22 清 池 消毒 .
鳅种 放 养前 l 用生 石灰 清池 消毒 。留池水 1 5天 0
厘米 深 , 每平 方米 用生 石灰 10克化水 全池 泼洒 。 0
尾 。在放 苗 前应 铺 施 底肥 , 以有 机 肥 为 主 , 育 大 量 培 的浮游 生物 作为 泥鳅 的饵 料 。放 苗 以后 , 逐步 加强 饲

泥鳅养殖技术 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 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泥鳅营养丰富,味道清爽鲜美,肉质细嫩,有“水中人参”的称号。

又因泥鳅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也是现今一个非常不错的农村水产品种养殖项目。

那么,泥鳅应该如何养殖呢?泥鳅的养殖技术有哪些?接下来专业人士跟大家分享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一、泥鳅的投放1、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

过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

2、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放养时的处理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二、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四、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人工饲养泥鳅的综合技术措施

人工饲养泥鳅的综合技术措施

人工饲养泥鳅的综合技术措施
1.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泥鳅生活在水草丰富、水深适中、水质清洁
的环境中,饲养泥鳅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同时,饲养水体的
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不宜过高或过低。

2.合理的饲料配方:泥鳅是一个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水草、底栖动物(沙蚶、蠕虫)和人工饲料为食。

在饲料配方上,应根据泥鳅生
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品种的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饲料。

3.细心的管理:泥鳅是一种灵敏的鱼类,饲养过程中需要细心的管理,注意观察泥鳅的状态,及时控制水质和饲料量,避免泥鳅饥饿或生病。

同时,定期检查饲养设备,保持水质清洁。

4.合理的繁殖管理:泥鳅的繁殖与孵化需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控制水温、水质,提供足够的营养和光照。

在繁殖时,要掌握配对技巧,合理选
择亲本,控制交配频率和数量。

5.消除压力因素:泥鳅容易受到争斗和捕食的影响,饲养过程中需要
注意减轻泥鳅之间的竞争压力,包括适当控制泥鳅的数量和增加活动空间。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泥鳅以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和美味的食用价值,成为了人们广泛喜爱的淡水鱼类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对泥鳅的需求,人工繁育孵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一、基础设施搭建:泥鳅的人工繁育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场所和设施。

首先,需搭建水产养殖池,池子的大小和数量根据需求灵活确定。

其次,需要安装必要的水泵、过滤器和增氧设备,以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充氧度。

此外,还需配置合适的光照设备,以模拟日夜交替的自然环境。

二、泥鳅种苗选取:泥鳅的种苗选取对繁育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通常可从市场或养殖场购买已经成活且健康的泥鳅,作为种苗开始繁育。

种苗的选择应重点关注其外观、精神状态和生长情况。

三、泥鳅人工孵化方法:1. 温水孵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泥鳅初始阶段的孵化。

首先,将合适数量的孵化箱准备好,箱内填充适量的淡水和细石子。

然后,将已经授精的泥鳅鱼卵轻轻放入孵化箱中。

孵化箱内的温度需控制在25-28摄氏度之间。

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下,鱼卵会逐渐孵化成为孵化仔鱼。

2. 潜伏卵孵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泥鳅中期的孵化。

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泥鳅鱼卵放入清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泥鳅仔鱼会自行孵化出来。

然后,可以将孵化好的仔鱼转移到合适的养殖池中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成长。

四、泥鳅人工育苗技术:1. 合理饲养管理:泥鳅孵化后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适宜的水温、饲料和养殖密度。

水温宜控制在20-25摄氏度,饲料应根据鱼体大小选择合适粒径的饲料,饲养密度要根据池子面积和水质情况,保证孵化鱼的生长和发育。

2. 疾病防治:在泥鳅人工繁殖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查鱼苗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常见的疾病。

常见的泥鳅疾病包括寄生虫、细菌感染等,可采用合适的药物和消毒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分为基础设施。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又称鳅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泥鳅科,泥鳅属。

主要分布于我国淡水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等,那么在北方泥鳅该怎样养殖了?现在我们来了解下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一、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一)人工繁殖1.亲鳅来源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

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左右。

3.亲鳅培育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

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

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

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

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4.人工催产(1)催产亲鱼选择。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

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

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泥鳅的养殖技术都有哪些主流模式?

泥鳅的养殖技术都有哪些主流模式?

泥鳅的养殖技术都有哪些主流模式?泥鳅人工养殖技术是一门技术,关于泥鳅的养殖模式主要就以下6种养殖模式,各有各的优势。

1.池塘养殖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

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

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

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

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

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

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

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

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

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

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

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2.池塘混养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

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

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

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

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养殖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的 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的 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一、苗种繁育1.亲鱼选择。

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

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因此人工繁育鳅苗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

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集市上销售的泥鳅,粘液不多或蓄养囤积时间太久的均不宜作亲鱼。

2.催产孵化。

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射激素催产。

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毫升的药液。

雄鳅则减半。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或腹部中线,进针深度为1毫米。

若自然产卵繁殖,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2:1或3:1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箱内。

池(箱)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

产卵后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

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原地中自然孵化。

经过1~2天(水温24℃左右)即可出苗。

3.鳅苗培育。

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米2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

育苗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米为好。

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

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

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地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

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效、五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性饵料,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

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泥鳅总体重的2%~5%,后期8%~10%。

经育苗地喂养l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稻田或水箱中进行成鳅饲养。

泥鳅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规模化养殖技术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届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

世界上有泥鳅十多种,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真泥鳅。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

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但是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

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

一、泥鳅的人工繁殖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

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

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

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雄鳅要求体长12c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追星”明显。

雌雄鉴别是: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园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

雄鳅体型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2.人工催产(1)常用器具产前必须备齐常用器具。

器具品种为直径6cm的研钵2只,供研脑垂体和精巢之用;容量为1一2ml的医用注射器数支及4号注射针头数枚,用于亲鳅注射催产剂;解剖剪刀、刀、镊子各2把.用于摘取精巢;毛巾数条,家禽翅膀上的硬质羽毛数支,1000ml细口瓶1只,20或50ml吸管2支,水盆或水桶数只,用于亲鳅产前暂养,白色搪瓷碗数只。

(2)催产泥鳅人工催产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晚,要求水温稳定达到20℃以上。

催产药物一般常用的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400国际单位、或鲤鱼垂体1个、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也可采用体腔注射,雌鳅注射剂量为0.2ml、雄鳅0.1ml,注射深度o.2cm。

如何人工养殖泥鳅

如何人工养殖泥鳅

良好的水质
选择水质良好的场地,以 保证泥鳅的生存环境和健 康状况。
充足的阳光
选择阳光充足的场地,以 满足泥鳅对光照的需求。
场地准备
建设养殖池
根据养殖规模和实际条件 ,设计并建设适合的养殖 池,包括防逃设施、进排 水设施等。
消毒处理
对养殖池进行全面消毒处 理,以消灭潜在的病原体 和敌害生物。
水质检测
对养殖池的水质进行检测 ,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
02
泥鳅苗种选择与培育
泥鳅苗种选择
品种优良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强的品种 ,如*泥鳅等。
体质健壮
选择体色鲜艳、体表光滑、无损伤的苗种 。
规格整齐
选择规格整齐的苗种,有利于后期管理和 生长。
遗传稳定
选择遗传稳定的苗种,以保证养殖后代的 质量。
定期记录投喂量、天气情况及泥鳅 生长情况等,以便总结经验、优化 养殖管理。
04
养殖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清新 ,防止泥鳅因水质问题而死亡

水温控制
泥鳅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2℃30℃,要尽量保持水温稳定,
避免大幅度波动。
溶解氧监测
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氧气供
避免污染
确保饲料储存环境干燥、通风、卫 生,避免饲料霉变或被污染。
喂养管理
定时喂养
制定合理的投喂时间表,每天定时 投喂,使泥鳅形成规律性的进食习 惯。
定量喂养
根据泥鳅体重及生长阶段合理控制 投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观察进食情况
留意泥鳅的进食情况,如发现泥鳅 食欲不振或出现病害应及时采取措 施。
做好记录
如何人工养殖泥鳅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1、养殖环境营造。

泥鳅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稻田、庭院水泥池、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水塘、浅塘等均可。

放种苗之前,要将养殖塘口全面整治、消毒。

因泥鳅喜欢钻洞打穴逃游,所以养殖水域四周堤埂要宽而坚固、无洞穴,进排水口要有防逃网,防止泥鳅逃走。

同时,还要在池塘边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草),给泥鳅营造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水生植物的根部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条件,也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抓投放种苗质量。

要选择体质强健、游动活泼、体光表滑、无伤无病、规格一致的泥鳅种苗。

投放前要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的病原体。

投放要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投入,刮风、下雨、气压低及天气寒冷不宜投放苗种。

3、合理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大小要根据养殖水域条件决定。

池塘养殖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稻田养殖一般亩放尾重2-5克的小泥鳅80公斤左右,或亩放10厘米以上的泥鳅2万尾左右。

在养殖条件好、鲜活饵料又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4、饵料投饵。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

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饵料做到适口、新鲜。

在饵料投喂过程中注意饵料品种不能经常变化,否则会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影响生长速度。

另外,泥鳅贪食,投喂动物性饲料时不宜让泥鳅吃得过饱,否则,影响肠道呼吸,并产生毒害气体而致死。

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可以停止投喂。

5、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

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毫克升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

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保持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

6、疾病防治。

在养殖工作中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每半月用漂白粉泼洒杀菌一次,使池水浓度为1ppm,或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10~15千克兑水泼洒,调节水质。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

饵料投在固定的食场上。要注意不同生
长阶段和不同水温时泥鳅对饵料的不同要 求,以调整饵料的种类及投喂量。水温在 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约占60%—70%, 20℃以上时,逐渐调整为以动物性饵料为 主,投饵量也要随着水温的变化进行调整,
一般每天投饵量是:
3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1%—2%; 4—6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2%—3%; 7—8月份,投饵量可增加至泥鳅总重的 3%—5%;到9月份,投饵量则逐渐下降至 泥鳅总重的4%,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 10℃时要减少投饵量或不再投饵。
饲养管
机械性
微生物 浸入体
寄生虫 浸入体
度不当 理不当 损伤


2.预防泥鳅生病
(1)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
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 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 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 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 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 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 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 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五、泥鳅的苗种选择技术 1)泥鳅苗的规格要整齐,大小基本一致。 2)最好体长为3-5厘米,同一批孵化的苗种。 3)要无病无伤 4)要体表光滑、黏液丰富无脱落 5)活动力要强
六、鳅种放养的注意事项
1)下塘时间要适当,一般在5月份,晴天中 午;
2)温差不能过大,3℃以内; 3)要分散放养鳅种,多点投放,以防鳅种汇
泥鳅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径为 0.8~1毫米。水温在25℃时11个小时就可 出苗。
表1雌鳅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
体长 8
10
12
15
20
(厘米)

泥鳅人工繁殖及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及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及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中国南方的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中广泛分布。

它们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且肉质鲜美,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殖鱼类。

本文将介绍泥鳅人工繁殖及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泥鳅的天然繁殖量较小,为了提高产量,人工繁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大型泥鳅种苗繁殖这种繁殖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

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大型的泥鳅种苗作为种源,一般选取体长在1015厘米左右、年龄在12年的泥鳅,确保其性成熟。

然后将这些泥鳅放入特定的繁殖池中,调节水质和水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接下来,进行人工授精和卵黄处理,将受精的卵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孵化期一般为3~5天。

待仔鱼孵化出来后,再放入养殖池中进行养殖。

小型泥鳅种苗繁殖这种繁殖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

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小型的泥鳅种苗作为种源,一般选取体长在58厘米左右、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泥鳅,确保其体格健康。

然后将这些泥鳅放入特定的繁殖池中,调节水质和水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接下来,进行人工授精和卵黄处理,将受精的卵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孵化期一般为47天。

待仔鱼孵化出来后,再放入养殖池中进行养殖。

泥鳅的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池塘规模化养殖是泥鳅养殖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池塘或鱼塘中进行规模化养殖。

下面介绍一些适合泥鳅池塘规模化养殖的技术。

池塘选址池塘选址应当选择日照充足、通风良好、土壤肥沃、水质好的地方。

最好选取有山、有水、有林、有田的地段,水草丰富、水流平稳,适合泥鳅的生存和生长。

池塘建造建造泥鳅池塘时应有以下几个建议:1.选择深度适中的池塘,通常池塘深度为1.2~1.5米左右,水面积一定要大于0.1亩,以利于水的自然循环和泥鳅的生存。

2.确保池塘底部有适当的泥层,泥鳅在泥层中寻找食物和躲避天敌。

3.建造池塘时要做好防汛措施,防止雨水或水流冲垮池塘。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人工繁育鳅苗,既可解决鳅苗不足和供应不及时的困难,又能降低成鳅生产成本,提高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

泥鳅人工繁殖包括亲鳅养殖、产卵孵化和鳅苗培育三个环节。

一、亲鳅养殖(一)亲鱼池的准备1、亲鱼池的建造,要选择避风向阳、灌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好、无农药和工业污染的地方建池。

总需要面积的多少视苗种需要量而定,一般每㎡水面可养泥鳅亲鱼50-60尾,有流水的水面可以增加放养量。

每尾雌性亲鱼怀卵量约为7000-10000粒。

再根据产卵率、卵的孵化率和鱼苗、鱼种成活率,即可估算出亲鱼池的总需要面积。

每口池的大小也要依实际情况而定,可大可小。

一般以50-300㎡为宜,土池为好。

要求池深1.5m,池底要实,池的四周要打三合土,也可用砖、水泥板或塑料板砌成,无漏洞、缝隙,不能渗水,更不能让泥鳅逃逸。

进、出水口做成闸门式,设两逆闸门,一道为封闭的门,一道为钢丝网门,平时用封闭式门,在需要进水或排水时用网状门。

这样,就能将注入池中的水进行过滤,放水时可防止泥鳅逃跑。

2、鱼池施肥消毒。

鱼池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有机肥的制作方法:以人畜粪(鸡、鸭粪更好)加上刈割的青草、树叶和少量米糠、麸皮拌匀堆集(不能压实),用稀泥密封发酵,根据气温,一般经10-30天即可充分腐熟。

用量:每667㎡施1500-2000㎏。

施肥方法:一是平面撒施。

即首先在池底均匀铺20cm厚的淤泥,再将有机肥均匀撒在淤泥之上;二是沟施。

即在距池四周1-1.2m远的地方挖沟,沟宽40cm、深50cm,根据池的大小,可挖“口”字、“十”字或“井”字形沟,将有机肥与挖出的沟泥拌匀填回沟内即可。

池塘消毒:施肥后注入过滤的水,使水深达到20cm,然后按每667㎡水面用生石灰80㎏的用量,将生石灰加水溶化并调成石灰乳,趁热全池泼洒消毒,10-15天后再注入经过滤之后的新水至池水深50cm。

再过2-3天,投放水藻(硅藻、绿藻或蓝藻)及水浮莲。

但要求水浮莲不超过池水面的1/3。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
消费者青睐。

因此,泥鳅人工养殖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下是泥鳅人工养殖技术的详细介绍。

泥鳅的选种和繁殖
泥鳅的选种非常重要,优质的选种泥鳅育成的成品率和经济效益较高。

选种泥鳅要选身体长而瘦,鳞片完好无破损的泥鳅。

泥鳅繁殖主要有三种方法:自然孵化、人工孵化和半人工孵化。

其中,人工孵化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方式。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效率高、孵
化率高,适合规模化养殖。

泥鳅养殖池的建设与管理
养殖池的选址非常重要,要避免村庄下水道和农药残留问题。

池塘建
造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桶式和水泥池式,也可以利用围垦水利,并以大
量活物垫刷,增加有机物质、维持池塘合适的菌群。

要求有合适的入口、出口,易于流通水质。

泥鳅的养殖水温以20-28℃为宜,适饵喂水分搭配不当可能在繁殖季
节引起泥鳅肠胃炎症,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喂食或者不足喂食,在水体
中添加适量的抑菌剂、饵剂以及营养剂,以及及时更换水的湿度,保
证泥鳅的成活率。

泥鳅的疾病防治
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容易患上细菌感染、真菌病和病毒病等疾病。

对泥
鳅进行常规检查,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采用合适的驱虫剂和抗生素进行
防治,还要进行常规的清洗消毒工作。

结语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需要科学性的方案以及一定的经验,要通过长期的
实践,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并且不断改进,在养殖期间要进行认真的管护,防治有害生物、采用科学的龄组管理方式以及严格实施岛池制度、加强饲养管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
2 开 口饵 料 的选 择 .
四 、 种培 育 苗
泥鳅水花苗种 的培育池采用 室外 通 风 遮 阳水 泥 池 , 源 充 足 、 质 良好 , 水 水 不
含泥沙和有毒物质 , 排灌水方便 , 以便控 制 水质 和 日常 管理 。培 育池 水 深 2 ~ 0
3 e 池 梗坚 固 、 0 m, 不漏 水 , 底平 坦 , 池 并 向出水 口一侧倾斜 ,出水 口做好 防逃设 施 , 底 铺 一 层 05 ln 的细 沙 。 苗 前 池 .一 ea 放 7天用生石灰清塘 ,用量为 7 — 0/ 0 8gm 。 放苗密度 2 0 5 0尾, m 左右 。 培育肥水 , 富 含浮游植物 和浮游动物 ,可作为泥鳅开 口的天然饵料 。 鱼苗孵出 3天后开 口。 除
孵化时间 4 ~8 时 。 54 小
泥鳅亲鱼产后 培育 的存 活率较低 ,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 : 泥鳅体表粘滑 , ① 在人工 注射催产激素过程中 ,进针部位
不易控制 , 容易刺 到亲鱼 的内脏 , 降低亲 鱼 的存活率 ;②亲鱼产后 体力 消耗过多 过快 , 没有得到足够 的能量补充 。 在注射 催产剂时需要 固定好亲鱼 ,控制进针 的 部位和深度 , 减少对亲鱼的伤害 ; 亲鱼产 后要及 时补充营养 ,同时做好病害 防治 措施 。提高亲鱼的产后存 活率能提高亲 本 的使用率从而降低 人工 繁育 的成本 。
池 水 的 1 — /。 / 13 4 二 、 工 催 产 人
亲鱼产卵。当水温 2 ~ 2 1 2 ℃时, 催产剂效 应时间为 l ~ 95 时 ,产卵时 间为凌 7 1. 小 晨至早晨 。 产卵结束后尽快将亲鱼捞出 , 以免吞食 卵粒 。
三 、 工孵 化 人
将 收集 到的泥鳅 卵放人事先准 备好 的孵化网箱 中 ,采用 室外 流水孵化方式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

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详解泥鳅苗,又名泥鳅卵,是泥鳅的幼体。

一般从泥鳅受精卵刚孵化出来的最小的苗0.3毫米,到0.5毫米,再到夏花苗、寸苗,直至5-8公分长,也都可以称作泥鳅苗。

泥鳅苗绝对不是泥鳅卵。

下面我们就关于泥鳅苗的培育问题,给大家来详细聊一聊小泥鳅苗人工孵化养殖培育技术。

一、泥鳅苗的前期培育孵化后约3天。

卵黄囊全部消失,口器形成,肌节增多,尾鳍鳍条出现,胸鳍显著扩大,螵也出现,这时泥鳅苗开始从侧游变为短距离平游,肠管内充满食物,开始主动摄食,这阶段应人工投喂饲料。

一般可投喂煮熟的蛋黄及鱼粉等。

方法是将蛋煮熟,取出蛋黄,装在120目筛绢袋中捏洗出蛋黄悬浊液,然后以泼洒的方式投喂。

这时如泥鳅苗在孵化缸内,水流应减缓。

投喂量为第一天每10万尾苗投喂蛋黄一个,第二天投喂蛋黄1.5个,第三天投喂2个,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若是鱼粉,则每10尾泥鳅鱼苗每天喂10克。

没有鱼粉的用鱼晒干后磨成粉也可以。

连喂2~3天,待鱼体颜色由黑色转成淡黄色时,便可以出缸下池,进行夏花培育。

二、泥鳅夏花培育1、培育前的准备:采用专用泥鳅苗培育池最好,但采用稻田或池塘里开挖的鱼沟、鱼溜或鱼函也可以。

一般在放养前10~15天清整鱼池、除野消毒,然后注水20厘米,适量施用有机肥培养饵料生物,待清整药物药性消失、水色变绿变浓后即可放苗。

2、专用培育池的建造:专用培育池面积不宜太大,应选在水源方便的泥鳅养殖基地附近。

最好用水泥池,每只池50平方米左右,池壁高70厘米左右,光滑不漏水。

如是泥池,池底和池壁要打紧。

如是新建水泥池,不可以直接使用,必须先经脱碱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也可以用孵化池,孵化槽、产卵池及家鱼苗种池作为泥鳅苗培育池。

水泥池的底部要铺一层10~30厘米的腐殖土,其制作方法可用等量猪粪与淤泥拌匀后堆放发酵而成。

3、清塘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9~10公斤进行消毒。

方法是在池中挖几个浅坑,将石灰兑水化开,趁热全池泼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
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3)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
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4)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 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 夏花每平方米100-150尾,体长在5厘米以上 的苗种可放养每平方米50-80尾,条件好的 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 少放养量。
利用稻田开展泥鳅养殖,需在稻田内开挖 养殖泥鳅的“鱼沟”,一般沟宽0.5~1米, 深度为30~50厘米。整个稻田的“鱼沟”由 围边沟和中间的“十”字沟或“井”字沟 组成。一般“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 10%~15%。
一般每亩稻田投苗1~2万尾,设计亩产为 150~300千克。
(三)、网箱养殖泥鳅
20---40m2,一般以4--12m2为宜。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
做成,网目0.5—1.0cm,网高视养殖水体而定,但网箱上
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
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
(3)鳅种放养
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
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每m2放养5一6cm的
2. 形态特征 真泥鳅: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泥鳅品种,
故将其称为泥鳅。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 状,由此向后渐侧扁,体鳞极细小,体表 粘液丰富,尾鳍圆形;
体背部及两侧为青灰色(青鳅),腹部 灰白色;
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
大鳞副泥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 水系,数量较少。因其体形较真泥鳅更为侧扁, 故很多地方称为扁鳅;在有的水系中,其体色呈 浅黄,故也有人称之为黄斑鳅或黄板鳅。
泥鳅可用鳃、肠、皮肤呼吸,所以可高
密度养殖和长途运输。据称,泥鳅耗氧量 的1/3是由肠道呼吸取得的。
4. 食性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对食物的要求不十 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 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 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 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
(5)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
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 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 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 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 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6)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
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 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 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 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 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 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其体表附着有圆鳞,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 于皮下。尾鳍圆形。
其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呈灰黑色,体侧下半部及 腹面呈灰白色,体侧密布暗色小点,并排列成线 纹。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
3. 生活习性
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适宜生长的温 度是10~30℃,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 。 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就会 钻到泥里去,停止活动。
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
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 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1)场地选择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
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
(2)网箱设置
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2—10m2,大的为
2.预防泥鳅生病
(1)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
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 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 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 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 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 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 提供天然饵料。
3.鳅种放养的注意事项
(1)下塘时间要适当,一般在5月份,晴天中午;
(2)温差不能过大,3℃以内;
(3)要分散放养鳅种,多点投放,以防鳅种汇聚在很小 的水域,对生长不利;
(4)要肥水下塘,培育天然饵料;
(5)鳅种入池前要消毒,3%~5%食盐水10~15分钟;
(6)放养密度要合适,3厘米长的鳅种100~150尾/平 方米,放养5~6厘米的鳅种50~100尾/平方米,有微 流水的可以多放,若采用无土养殖则放养密度可加大到1 倍.
江苏省连云港养殖者基本都是收购野生泥鳅苗进 行投放养殖。收购的野生苗一般体长为7—10厘米, 尾重5—8克,当地养殖者一般每亩投苗1000千克, 初夏投放的鳅苗,到年底一般可以达到尾重15— 20克的商品规格。
二、泥鳅的繁殖
繁殖时间每年4~9月,其中6~7月最旺盛, 产卵时要求水温18~28℃,以25℃最好; 20℃以下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 产卵,20~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 受过精的卵有一定粘性,但不强易脱落。
幼苗阶段体长5厘米以下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 如浮游动物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
5~8厘米时转变为杂食性,主要摄食小型甲壳类、 丝蚯蚓、摇蚊幼虫、水生和陆生昆虫及其幼体、 蚬类、螺等低栖无脊椎动物幼体,同时摄食丝状 藻类、硅藻、水陆生的碎屑及种子;
8~10厘米时摄食藻类、植物的茎、根、叶、种子 及有机残渣、碎屑等;
10厘米以上时,则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
人工养殖中必须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泥 鳅的饲料。
泥鳅特别贪食,在养殖过程中,动物性饲 料不宜投喂过多,以免摄食过量,阻碍肠 道呼吸而导致死亡。
泥鳅多在夜晚摄食,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 喜上半夜外出觅食。泥鳅一天中有两次摄 食高峰,即上午7~10时和下午4~6时,早晨 5时左右是摄食低潮。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张业成 15926251740
俗话说: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泥鳅素有“水中 人参”之美称,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 富,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深受广大 消费者的青睐。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 能力强、运输方便、饲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 产养殖品种,市场售价翻了几番,并呈继续上涨 之趋势,而且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人工养殖泥鳅的超高效益已经引起广大养殖者及 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投喂量以每次2~3小时内吃完为准,初期日 投饲量为0.5%~1%;中期为1%~2%;后期为 2%~3%。
6. 生长
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一 般刚孵化的鳅苗,体长约0.3厘米,一个月后长到 3.0厘米左右,半年后长到6.0厘米左右,第二年底 体长可达13厘米,体重15克左右。
②鱼粉或肉粉5~10%,血粉20%,菜籽饼30%~40%, 豆饼15%~20%,麦麸20%~30%,次粉5%~10%,磷 酸氢钙1%~2%,食盐0.3%,并加入适量的鱼用无机 盐及维生素添加剂;
③豆饼粉25%,菜籽饼粉35%,鱼粉20%,蚕蛹粉10%, 血粉7%,次粉2%~3%,添加剂少量
(2)施肥:保持黄绿水色,透明度喂15~20厘 米,如呈茶褐色或黑色,则说明水质恶化, 应加注新水,如果水色过淡,则应追肥, 每平方米施尿素2~6克,也可以每平方米施 畜禽粪肥100~150克。
靠近水源,地形有起伏的地方最好。面积 300~1000平方米,长方形,东西走向,池深 90~100厘米,水深50~10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 20~30厘米,溢水口与正常水位相平,排水口与池 塘底泥面相平,有土养殖则需放20厘米的泥层。
2.鳅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放苗前15天用生石灰100克/平方米消毒,或者 漂白粉20克/平方米,1周后施入基肥,并放如水 葫芦、水花生等遮阴植物,并设置饵料框3~5个。
二层纱布包裹漂白粉于食台周围,一次挂袋2--3
只,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四、泥鳅的疾病防治
1.诱发泥鳅发病的原因
泥鳅 发病 原因
自然 自身 原因 原因
人为 因素
生物 因素
鳅池 底质 不好
水温 急剧 升降
水位 变动

水质 恶化
放养 密度 不当
饲养 管理 不当
机械 性损

微生 物浸 入体

寄生 虫浸 入体 内
鳅种90--120尾。
(4)饲养管理
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
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箱底20—25cm,投
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
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 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 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 次投喂。
预防天敌的方法
放养前彻底清塘,以每亩100公斤生石灰全 池泼洒消毒。在养殖期间,特别是在鳅苗 阶段,要及时清除敌害生物。
对水蜈蚣、蜻蜓幼虫和红娘华等,按每立 方米水体0.5克晶体敌百虫的标准配制成药 液,全池泼洒。也可以在水蜈蚣聚集的水 草、粪渣堆处,加倍用药。
对于鳅池中的水蛇,可用硫磺粉末来驱赶, 效果明显。方法是在鳅池附近撒硫磺粉, 每667平方米(1亩)用2千克左右。
泥鳅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 径为0.8~1毫米。水温在25℃时11个小时 就可出苗。
表1雌鳅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
体长 8 (厘米)
怀卵量 2000 (粒)
10 7000
12
15
20
13000 15000 24000
三、成鳅的养殖
把5~6厘米的鳅种养成尾重20克以上的商品鳅。 (一)成鳅的池塘养殖 池塘围网养鳅是目前的主要养殖模式,仅江苏赣
一、泥鳅的生活习性
1. 分类地位及分布 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
泥鳅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 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 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 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 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 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 鱼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