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合集下载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学会“对比”的思考方式。

2、结合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挖掘其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

3、使学生学习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历史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4、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本文语言平实,却能给人深深的震撼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寻找时传祥的意义,培养敬业、正直的品格。

教学方法:比较法、研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寻找时传祥?看见这个题目,许多年轻读者可能都会生出一个疑问:时传祥是谁?如果知道时传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掏粪工人。

这疑问或许更大了。

现在许多城市都用上了水冲式公厕、机械化抽粪车,环卫工人们已经告别掏厕所、背粪桶的日子,为什么还要寻找时传祥呢?(板书课题)二、通讯知识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特点:报道祥细深入;注要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消息与通讯的比较例:(消息标题)“织女”安卧“广寒宫”(引题)四棉设置恒温休息室解决女工休息问题(正题)三、整体感知1、简要介绍时传祥生平。

2、生字词(形近词对比)①偌(r uò)大诚挚(zhì)揣(chuǎi)着黯(àn)然老茧(jiǎn)淳(chún)朴②解放差别③揣着崇高沧桑解差差劲惴惴不安鬼祟苍翠姓解参差瑞雪四、分析课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课文who what(时传祥精神)掏粪工、劳模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人大代表、工贼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正直、敬业、实在寻找干不好,大家不方便正侧面描写why ?(讨论)呼唤人性回归where when北京以前:义务掏粪热、预约、光荣、价值观崇高现在:不体面、嫌弃、受歧视、价值观失落五、语言特点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习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方法;3、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从而全面深入的了解历史人物;4、理解时传祥精神的内涵,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整理关于时传祥事迹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观看电影《时传祥》片段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就是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与时传祥亲切握手,然而正是因为这一次握手,使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了“工贼”,受到摧残。

20年过去了,他和他的事迹渐渐被人遗忘。

1995年《工人日报》推出“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记者孙德宏踏着他当年的足迹去寻找他。

一转眼,20年又过去了。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出发,再次沿着他当年的足迹去寻找他和他的精神。

(屏幕显示时传祥画像)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寻找的主人公——时传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独学。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在课前完成导学案1—3小题。

课堂上两人小组相互听写1题,抽背2题,抢答第3题。

下面我要看看同学们对导学案1—3小题的完成质量,第一小题两人相互听写,第二小题相互抽背。

2、质疑“学贵有疑”,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提问后,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暂不解答,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接入今天的学习。

三、同桌对学,整体感知了解时传祥,除了读书看报,还可以从网络上搜集。

两人学习小组相互的交流你所搜集到的时传祥的故事。

老师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时传祥的图片,一起来看。

1、“寻找时传祥”,首先就要了解更多的关于时传祥的故事,下面请二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从网上搜集的故事。

(学生交流,老师展示一组幻灯片)读了全文,时传祥哪些事让你感动,请你简要的概括这些事件。

讲述了时传祥的事迹,我们再看时传祥的精神内涵,你找到的词语是什么?(正直、敬业、实在、本分)请你找出表明文章主旨的关键句来理解。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下面是分享的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供大家品鉴。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1(一):导入有人感叹:“现今社会,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传祥”的人越来越少了,提起时传祥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些茫然,(课件)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时传祥,解读时传祥。

(二):展示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从典型事例中感受时传祥精神(体裁特点)(2)寻找时传祥的社会意义(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直、实在、本分……)(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达到目标)(三):学习过程(一个永远被历史记住了的名字,时传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不是以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种高贵精神的代名词)1、本文分别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时传祥的什么精神?(课件)2、为什么寻找时传祥?(课件)第一方面:(因为曾经是很珍贵的东西,现在丢失了,找不到了,才要寻找)在文章找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想(指导:找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自己的看法)(师补充: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风,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

2今天的学生已不再是劳动光荣热,而是追星热、拜金热,每天观察的是某某换了新发型、换了新衣服。

3分明是老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一提到时传祥老人们充满了美好的回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以复活,心存美好但联系现在愤懑,这种转折和落差,这种好风气的丧失,给老人带来了强烈的失落感。

令人深思,转折含蓄的对社会进行了批判,5人们的笑声反映出普遍的社会心态,自私自利、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诚信丧失、虚假充满着社会方方面面精神家园动荡不安6老伴反问引起了作者强烈的深思,,含蓄地说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感受他身上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英雄、宣传英雄的热情。

2.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感受他身上的优秀品质。

2. 难点:学习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内涵。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发学生对时传祥的兴趣和敬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思考时传祥身上的优秀品质。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时传祥的事迹和优秀品质,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与时传祥进行对比,加深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

6.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及其价值。

8.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时传祥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时传祥精神的深入挖掘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时传祥纪念馆,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 邀请时传祥的亲属或同事来校讲座,分享时传祥的生平和事迹。

高一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共1课时) 精品

高一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共1课时) 精品

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背景材料】一、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粪便清除工人。

他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并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15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从此在粪霸手下干了20年,受尽了欺凌。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阳光照耀着掏粪工人的生活,也照亮了时传祥的心,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首都的干净美丽作出贡献。

就这样,建国后的十七八年里,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无冬无夏、挨家挨户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

在那些年里,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

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

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

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粪背粪5吨多,背粪的右肩磨出了老茧。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亲切接见时传祥。

刘少奇还对时传祥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人民日报》1999年08月25日第4版二、真正纯洁的人——忆时传祥同志(吕远)清晨。

轻轻推开窗子,六月的晨风扑面吹来,醒心而又涤神。

我站在窗前,一任微风吹拂。

隐约的广播声随风传来,播音员清亮的声音分明在说:时传祥沉冤昭雪!我的心猛地抖动了一下。

这消息触动了我心头一个隐隐的伤痛……十二年前,大约也是初夏的时候,一天清晨,中国音乐家协会派人来找我,要我去写点关于时传祥同志的东西。

时传祥同志是掏粪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本单位党组织的领导成员。

照说,我早该去写他,但过去一直顾虑他的工种不好表现:只写些“清洁工人志气高”一类的话,觉得太虚;要写得形象些,又怕粪来粪去的生活细节使人厌恶。

犹豫之下,终于没有写。

这次才赶紧去了。

通过相处和了解,我由衷地认识到:这个终生在粪便中劳动的人,实在是一个真正纯洁的人,是一个象莲花一样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高尚的人!我决定要写一个赞歌。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三篇推荐文章小学五年级语文《景阳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优质教案范本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上的红双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优质教案模板热度: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范文一一、内容结构作者已经把课文分为5个部分,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这五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出下文,引出所要叙述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时传祥一些重要的事迹;第三部分主要是讲述文~期间的时传祥;第四部分主要是描述采访中的一些片断;第五部分主要描述与几个特殊身份的人的采访片断。

这五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大段,即第一部分是第一大段;第二、三部分是第二大段,主要记叙时传祥的一些重要事迹;第四、五部分是第三大段,讲述采访的一些片断。

二、思路探究本文的思路很容易找出,就是以寻访时传祥为主线索,中间穿插时传祥的有关事迹的描述,主要是以时间为序去安排全文:1、可以从作者写作的目的入手,即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篇文章。

写时传祥的事迹,就是为了找寻那曾经激励我们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写时传祥的基础上,展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是全文的一个整体思路。

2、可以先分析时传祥的事迹,阅读二、三部分就会发现,作者对时传祥的描述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片断去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所选取的有关时传祥的几个片断在文章中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然后慢慢引到写时传祥不仅仅是为了写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写以时传祥为代表的劳动者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慢慢涉及到文章的主题。

3、分析完了时传祥的事迹后,可以再去分析作者在寻访时的几个片断即文章的四、五部分。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①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②感受主人公的高尚品质;③理清脉络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其现实意义。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情感的变化。

作为报告文学,除作品的真实、快捷外,更要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

这恰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背景知识互动]一、写作背景改革开放,激发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在人们富裕起来的同时,另一种担心也已变成事实,那就是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与道德情操修养并没有相应地同步上升。

“劳动光荣”“劳动至上”的观念在某些人心中流失,轻视劳动,鄙薄劳动的观念在某些地方成为时尚。

精神高原现象对现代社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是一个极大冲击。

呼唤时传祥,寻找时传祥,重建精神文明的绿洲已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

这篇报告文学的发表因此就具有了非常强的针对性。

二、作家作品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粪便清除工人。

他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人们的普遍尊敬,并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时传祥,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焕发了无穷的干劲。

在建国后的十八年里,他挨家挨户、无冬无夏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

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不辞辛劳地为净化首都作着自己的贡献。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亲切地接见时传祥。

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还对他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后在“文革”中因此受到牵连,遭到批斗,精神抑郁,在刘少奇逝世三年后也去世了。

解题本文通过追颂时传祥的先进事迹,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取向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的精神品质的追求的信念,呼唤人性的回归。

识记要点时传祥,北京市环卫系统工人,全国劳动模范。

因业绩突出,曾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学习《寻找时传祥》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寻找时传祥》的主要内容,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学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3. 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作业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情况。

七、作业设计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生平和贡献,写一篇读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设定一个学习目标,计划如何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八、课程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时传祥的故事和他人的贡献。

2. 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或历史地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13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13
二、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又为什么把他称为“精神高原”?
作者“寻找时传祥”,其实是在寻找时传祥精神,也就是文章最后所说的时传祥所具有的“正直、敬业”的精神。是因为一段历史正渐渐逝去,时传祥精神也在被人淡忘。现代都市已经不再需要掏粪工,但是只要存在社会分工,总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时传祥精神不仅是不怕苦、累、脏,更在于他的认真、敬业,无论是做工人、官员,还是做商人、学者,时传祥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并不太讲求修辞,但它依然有着动人的力量。这种艺术感染力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时代精神,在创作过程中采用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例如写到采访时传祥的老伴,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老人激动中的黯然并不是因为清苦的家境,也不是因为大家忘记了时传祥,那一句“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的疑问,分明是一位老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而记者的默然,则让读者陷入沉思中。还有一处,作者写道,“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也让我们感到困惑: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吗?
本文正是写于时传祥的名字逐渐淡出历史的时候。1995年,作者写作此文时,在中学生、大学生中间问起时传祥,他们已经“双眼茫然”了。但是,从那个踏实做人、讲求奉献的时代中走过来的老人们记得时传祥,在他们的心中,时传祥依然活着。一些接受采访的老师傅提起时传祥,就像是在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既为记者提到这个话题而惊讶,也因心底一段复活的历史而激动。
时传祥生于1915年,十几岁时就从家乡山东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旧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行霸”,时传祥在粪霸手下掏了近20年的粪,受尽欺凌却依然生活穷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大改善了清洁工人的工作条件,既为他们规定了较高的工资,同时又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在环卫一线上配备了送粪的汽车。奋战在环卫工作第一线的时传祥正是为首都的干净美丽做贡献的一员。建国后的十七八年里,时传祥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汽车减轻了他的劳动强度,他又主动给工作加码,要争取做到“车不等人、加快周转”,原来每人每天平均背粪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在工作中更是不畏风雨以群众为先,掏粪的分内事他做,垒好倒塌的厕所这种分外事他也做。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还被选为“群英会”主席团成员,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那张会面的照片曾鼓舞了许多工人的心;时任北京市领导的万里,也曾背起粪桶,跟着时传祥学习背粪,为环卫工人鼓气。一些大学生也来拜时传祥为师,学习他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他崇高的思想境界。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及答案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学习目标】1.感受时传祥朴实、敬业的美好品格,理解时传祥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2.学习文章从平凡的生活事实中开掘深刻主题的写法。

3.体味课文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蕴含深情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从平凡的生活事实中开掘深刻主题的写法。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法一、自主学习案(一)走近作者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

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一版主编。

著作有:《困境中的思索》、《中观新闻论》、《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开发商决策论》(合著)等。

《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通讯发表后引起较大的反响,先后有十余种报刊或选集转载,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二)时传祥简介时传祥(1915~1975),山东齐河县人,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当掏粪工人。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出席全国群英会,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

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1年秋受“四人帮”迫害,被赶回山东齐河县赵官公社老家。

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

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其昭雪平反。

1995年7月荣获首届“中国雷锋”荣誉称号。

(三)解题“寻找”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发掘时传祥身上仍具现实意义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方向,但心存美好的人们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重访”是指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同时也意味着几十年以后再来写劳模,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

“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

《寻找时传祥》教案6篇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doc

《寻找时传祥》教案6篇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doc

《寻找时传祥》教案01中本(1)陈姗姗12号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式。

二、教学重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六、教学用具:小黑板七、教学流程:1、导入:2、介绍通讯知识: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特点:报道祥细深入;注要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3、消息与通讯的比较标题电头、导语篇幅表达方式消息引题、正题、副题有短概括、简洁通讯正题、破折号引起副题无长具体、细致例:(消息标题)“织女”安卧“广寒宫”(引题)四棉设置恒温休息室解决女工休息问题(正题)4、生字词(形近词对比)①偌(ruò)大诚挚(zhì)揣(chuǎi)着黯(àn)然老茧(jiǎn)淳(chún)朴②解放差别③揣着崇高沧桑解差差劲惴惴不安鬼祟姓解出差瑞雪参差5、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课文(板书设计)who what(时传祥精神)掏粪工、劳模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人大代表、工贼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正直、敬业、实在寻找干不好,大家不方便正侧面描写why ?(讨论)呼唤人性回归where when北京以前:义务掏粪热、预约、光荣、价值观崇高现在:不体面、嫌弃、受歧视、价值观失落握手6、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含有机锋的地方。

(机锋: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波澜不惊,但在平静舒缓的话语中反映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的锋芒直指人性中最隐蔽最脆弱的地方。

)(1)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2)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寻找时传祥》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激发学生对时传祥精神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和他所代表的精神。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精神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时传祥的事迹2.1 教学目标了解时传祥的事迹,理解他所代表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时传祥的事迹。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时传祥的精神内涵。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事迹所传达的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时传祥事迹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时传祥的精神内涵3.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时传祥的精神内涵,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时传祥的精神内涵。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讨时传祥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精神内涵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时传祥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想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四章:时传祥精神在当代的价值4.1 教学目标探讨时传祥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思考时传祥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时传祥精神。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2(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2(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2(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体味人物通迅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中感受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时传祥勤劳、正直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人物通迅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在合作中探究感受时传祥正真、敬业。

教学流程一、导语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一个普通的掏粪工人,成了名闻天下的劳模,享誉京城的知名人物,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他,热情地握住他精糙的手,北京副市长万里也曾背起粪桶,跟着他学背粪,一时间传为佳话,这个人就是时传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知——《寻找时传祥》。

二、检查预习1、疏通字词诚挚(zhi)黯(an)然人海茫茫人事沧桑2、写作背景介绍三、整体感知(一)阅读全文,明确以下问题:(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2)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3)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二)交流归纳,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归纳写作思路1、交待历史背景材料,为人物命运营造环境2、具体事例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侧重写时传祥下直本份。

3、时传祥精神:敬业、本分、实在、正直三、质疑探究1、课题为什么用“寻找”一词?2、作者写一篇“过时”通迅,怎样写?请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的用意(学贵有疑,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发言后明确,“寻找”:1、发掘时传祥身的精神,呼唤人们像他学习。

2、含蓄指出人们对美好精神的向往。

3、同学谈四、教师评点归纳五、作业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

2、课外收集时传祥材料板书设计寻找时传祥孙德宏时传祥精神“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敬业、实在、正直、本分时代呼唤课题《寻找时传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主题的深刻,内涵丰厚。

高中语文《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想《寻找时传祥》是一篇人物通讯,它用事实说话,语言朴实、直白,阅读难度不大,但所写人和事与当今社会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传祥精神,真正理解它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时,为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可让他们采用换位思考法、对比法、评价归纳法。

教学目标一、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二、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三、学会“对比”思考方式,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点拨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身背粪桶手推车,走街串巷掏厕所。

莫云衣裳沾污秽,却道灵魂脱俗恶。

”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通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停顿) 时传祥(学生集体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二、了解通讯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特点:报道详细深入;注重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三、感知人物(录音朗读)(录音原文略)四、诠释课文who what(时传祥精神)掏粪工、劳模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人大代表、工贼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正直、敬业、实在(正侧面描写)寻找why ?(讨论)呼唤人性回归where when北京以前:义务掏粪热、预约、 主席 光荣、价值观崇高握手 现在:不体面、嫌弃、受歧视、价值观失落掏粪工思路设计(围绕五个“W ”展开课文阅读)小组合作,运用速读法,勾画出文中人们对时传祥的评价。

“时传祥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时传祥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意义?五、拓展延伸如果我们为了表彰时传祥,给时传祥颁个奖,那什么奖比较合适呢?如果让我们为他写一段颁奖辞,我们可以怎么写啊?六、语言魅力不太讲究修饰,依然有动人的力量,缘于它的真实性和朴素感。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优秀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优秀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式。

【教学重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流程】一、导入:二、介绍通讯知识: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特点:报道祥细深入;注要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三、消息与通讯的比较标题电头、导语篇幅表达方式消息引题、正题、副题有短概括、简洁通讯正题、破折号引起副题无长具体、细致例:(消息标题)“织女”安卧“广寒宫”(引题)四棉设置恒温休息室解决女工休息问题(正题)四、生字词(形近词对比)①偌(ruò)大诚挚(zhì)揣(chuǎi)着黯(àn)然老茧(jiǎn)淳(chún)朴②解放姓解解差参差差别差劲出差③揣着惴惴不安瑞雪沧桑苍翠崇高鬼祟五、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课文(板书设计)who what(时传祥精神)掏粪工、劳模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人大代表、工贼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正直、敬业、实在寻找干不好,大家不方便正侧面描写 why ?(讨论)呼唤人性回归where when北京以前:义务掏粪热、预约、光荣、价值观崇高现在:不体面、嫌弃、受歧视、价值观失落国家主席握手掏粪工六、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含有机锋的地方。

(机锋: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波澜不惊,但在平静舒缓的话语中反映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的锋芒直指人性中最隐蔽最脆弱的地方。

)(1)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2)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3)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4)这世界,变化真大!(5)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6)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七、本课小结:纵观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老师通过使用“对比”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使得凌乱的基础知识条理化,文章结构清晰化。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三)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特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要求学生课前查询有关时传祥的资料,课上交流。

) 时传祥,20世纪50年代著名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一个曾与xx握过手的“背粪的”,一个在动荡年月最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贼”,一个现代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

作者为什么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 (二)整体感知 l疏通字词诚挚()黯()然人海茫茫人事沧桑 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①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②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 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 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

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

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3.阅读全文,明确整体感知要求。

(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 (2)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 (3)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4.学生白读课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结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教师评点归纳: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xx 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

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32020-02-24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寻找时传祥——重访高原精神 1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语文寻找时传祥——重访高原精神 1人教版必修一

寻找时传祥——重访高原精神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和分析文章中隐藏“机锋”的句子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等查找有关时传祥的资料.五、教学过程(1)、导入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遍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停顿) 时传祥(学生集体回答).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2)、介绍通讯知识: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特点:报道详细深入;注要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3)、消息与通讯的比较标题电头、导语篇幅表达方式消息引题、正题、副题有短概括、简洁通讯正题、破折号引起副题无长具体、细致(4)、以竞赛形式,分组讨论以下五个问题,评出最好的一组。

1)、简介时传祥和新闻的时代背景。

教师总结:1、旧社会的时传祥2、新中国的时传祥3、文化大革命的时传祥4、新闻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的转型,物质生活的提高,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逐渐盛行。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各段的大意。

教师总结:略。

3)、体会和分析文章中隐藏“机锋”的句子(机锋: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波澜不惊,但在平静舒缓的话语中反映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的锋芒直指人性中最隐蔽最脆弱的地方。

)(1)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2)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3)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4)这世界,变化真大!(5)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6)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4)、说一说文章的语言特色。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寻访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小狗宝弟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三篇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寻访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小狗宝弟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三篇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寻访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小狗宝弟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三篇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寻找时传祥的社会意义。

2、学习时传祥精神。

3、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寻找时传祥的原因及意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等查找有关时传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岗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遍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停顿) 时传祥(学生集体回答)。

一提起时传祥,同学你是不是也有些茫然,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时传祥......(二)介绍时传祥1、阅读课文二、三部分,说说写了时传祥哪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时传祥是怎样一个人?明确: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

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寻找时传祥(教案)执教者:高州市祥山第一中学梁子春【教学构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体裁的基本特点。

2、学习时传祥精神。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味时传祥的人格魅力。

难点:理解作者给予本文的厚重主题: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追求。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人感叹道:“现在啊!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阿Q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超女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传祥的人越来越少了。

你们知道时传祥吗?现在请你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去寻找时传祥。

”(二)板书课题(三)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体裁的基本特点。

2、学习时传祥精神。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四)了解文体特点本文属于人物通讯(新闻作品),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记叙简略;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记叙更具体、更详细,且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五)了解写作背景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

(六)简介时传祥时传祥,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人,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穿插介绍掏粪工)(七)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请按时间顺序找出时传祥的经历。

2、时传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找出表现他人物形象的事例。

3、不同时代的人对时传祥的态度如何?4、时传祥已去世三十多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寻找时传祥”?<2> 请学生回答问题后,课件展示:明确:1、时传祥主要经历:解放前,背粪谋生,挨打、挨骂、挨饿;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掏粪、背粪;1959年10月,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领导接见;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与刘少奇握过手,也成了“工贼”;1971年,因病被遣送回山东农村老家;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The teaching plan of "looking for Shi Chuanxia ng -- revisiting the spiritual plateau"《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一)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三)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特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要求学生课前查询有关时传祥的资料,课上交流。

)时传祥,20世纪50年代著名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一个曾与xx握过手的“背粪的”,一个在动荡年月最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贼”,一个现代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

作者为什么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二)整体感知l疏通字词诚挚()黯()然人海茫茫人事沧桑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①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②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

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

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3.阅读全文,明确整体感知要求。

(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2)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3)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4.学生白读课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结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教师评点归纳: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xx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

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

课文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毗:”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敬业、实在,正直、本分。

(三)探究活动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1.启发引导: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2.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

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

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点归纳: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点。

)(四)布置作业完成“思考与练习一、二”。

教学板书内容寻找时传祥人物通讯时传祥精神——正直、敬业、实在、本分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从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领会这篇新闻作品的丰厚内涵和重大主题。

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了一个切人点,发掘时传祥身上的劳模精神,揭示出这种劳模精神在现在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突出“重访精神高原”活动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感知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部分的行文特点及作者意图。

(学生朗读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引导、点评。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点明时间及事件,没有具体叙写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语言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园动荡不安。

虽然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建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作者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的重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个劳模的事迹,而是对当今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做人观念的反思。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通讯的开始就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人物的命运,既有极强的震撼力,又启发读者深刻的反思,起笔凝重,感情强烈。

与一般的人物通讯相比,其主题的开掘更为深刻。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

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请学生研读二、三两部分,分析讨沦,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评点。

)明确:只有*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

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这篇通讯通篇追求一种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的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人的陈述来表达,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

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叙写劳模时传祥的事迹,揭示当今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说明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

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五六十年代的劳模事迹与现代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有关语言,揣摩作者开掘主题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点评:通讯开头异峰突起,给人以历史纵深感。

作者以散文诗的语言,揭示丁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时隔多年旧事重提,引人反思。

然后写记者采访时,中学生漠然无知,老师傅惊讶激动,更是含义深刻。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老人们的愤愤:“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作者虽然未对此作何评论,但他的思想倾向是明确的。

结尾含蓄,“写时传祥”遭人嗤笑,这本身就说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而“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

作者追求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然而,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是热烈而鲜明的,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

惟其如此,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是强烈而又深刻的,这与现在的一些虚张声势、情感虚假的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引发当代人的深层思考。

(三)总结全文1.内涵丰厚,主题深刻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2.客观真实,布局严整以事实说话。

3,风格质朴,情感强烈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

(四)布置作业结合“思考与练习三”,写一篇人物通讯,向同学介绍自己周围具有的时传祥精神的某一人,注意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

教学板书内容寻找时传祥内涵丰厚,主题深刻客观真实,布局严整以事实说话风格质朴,情感强烈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