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剖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阿基米德原理”是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二节内容。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先用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获得的启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引入对浮力大小的研究。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阿基米德发现该原理的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再由学生动手探究后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把阿基米德原理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浮力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浮力的延伸应用,又为第三节浮力的利用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难点,在本章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课标要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情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平衡、压力与压强、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测量方法等知识;经历了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对探究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缺乏系统的梳理、学习和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入教学,把生活实例作为课堂实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2.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力、弹力、重力、力的平衡、液体压强、浮力及测量方法等知识,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具有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基础,及初步运用物理方法和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及适用条件。
2.科学思维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
3.实验探究经历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同他人交流。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探讨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金属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 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2) 学生设计一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与延伸:1. 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学生探讨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八、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学生互相评价,促进课堂氛围的提高。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黄冈杯”一等奖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情分析:“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在教学管理上,我尽量保持课堂秩序,让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在科学思维方面,学生需要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并能够运用该原理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培养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
最后,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重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通过数学计算和实际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并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一个关于飞机飞行原理的科普视频,分析了阿基米德原理在飞行器设计中的作用。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我会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1)推荐阅读材料:我会向学生们推荐上述的阅读材料,并鼓励他们阅读以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解答疑问:如果学生们在阅读或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疑问,我会在课堂上或课后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德原理教案阿基⽶德原理教案⼀、教学⽬标1、通过边学边实验,使学⽣知道什么是浮⼒,引导学⽣学会⽤“称重法”测浮⼒,并⽤实验“发现”阿基⽶德原理,探索浮⼒的⼤⼩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设计和动⼿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和总结实验结论,以及探究物理规律的能⼒。
3、通过边学边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增强学⽣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1)重点:浮⼒概念,阿基⽶德原理(2)难点:①探索阿基⽶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②对阿基⽶德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法:边学边实验,演⽰实验,猜想,推理,讨论,实验论证。
四、教学⽤具:盛⽔(盐⽔)烧杯,重物,乒乓球,弹簧测⼒计,溢杯,,⼩烧杯、(每2⼈⼀组)铁架台,有关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引⼊新课:问:在操场上踢⾜球时⼀不⼩⼼把球踢到了河⾥,球就能漂浮在⽔⾯上,它受到什么⼒的作⽤?学⽣回答:重⼒和浮⼒的作⽤引出课题:浮⼒。
⼆、新课教学:(⼀)1、举例说明⽣活、⽣产中有哪些物体受到浮⼒。
2、学⽣边学边实验,感受浮⼒的存在。
把乒乓球放⽔中,并下压,感受浮⼒的⽅向,并对球进⾏受⼒分析,归纳浮⼒的⽅向。
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
问:物体浸没在⽔或盐⽔中时是否受到浮⼒?⽅向如何?能否⽤测⼒计来测量其⼤⼩?学⽣讨论,设计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有关结论。
(1)物体在空⽓中的重为___________N。
(2)把重物浸没在⽔中或盐⽔中,弹簧测⼒计的⽰数为_________N。
分析数据可得:浮⼒的概念: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竖直向上的托⼒叫浮⼒,测量浮⼒⼤⼩的⼀种⽅法:称重法F浮=G-F问:当物体部分浸⼊液体中时是否受到浮⼒?能否测出⼤⼩?学⽣简述利⽤弹簧测⼒计测量浮⼒⼤⼩的步骤和公式步骤A在空⽓中⽤弹簧测⼒计测出物体的重GB把物体浸在液体中,测出弹簧测⼒计的⽰数为FC浮⼒的⼤⼩为F浮=G-F(对重物进⾏受⼒分析,并推导出称重法测浮⼒的公式)观察在物体缓慢浸⼊液体的过程中,弹簧测⼒计的⽰数变化情况,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进⾏猜测:物体受到的浮⼒⼤⼩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2:浮⼒的⼤⼩与哪些因素有关?2、演⽰:鸡蛋与浮⼒;浸⼊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时,物体受浮⼒⼤⼩的变化;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时,浮⼒⼤⼩的变化。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学校责任教师课型新授课时课 1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十章《浮力》第二节。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后引入的全新的内容,难度较大。
本文主要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内容是学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简单计算。
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交流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改进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使实验更简单,测量更准确;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并用图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
在研究问题过程中,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条形石块、溢水杯、小塑料袋、细线、水、圆形水槽、桶、盆等(12组)。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播放阿基米德的故事。
2、引题:阿基米德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二、合作探究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展示图片]:[出示要求与问题]:(根据图片提示,先动手做一做,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矿泉水瓶浸入水中的过程,排出的水越,浮力越。
学生读故事,并思考。
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激发兴趣,引入课题通过活动,使学生的猜想有了可靠的依据。
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浮力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
液体的多少可以用体积的大小表示。
液体的多少也可以用质量的大小表示。
液体的多少还可以用重力的大小表示。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热门6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热门6篇)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复习提问: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
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
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进行实验。
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
教师简介实验步骤。
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
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
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资源库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
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②实验步骤按课本12-7进行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9.2阿基米德原理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9.2 阿基米德原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设计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为切入点,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从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幼儿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浮力计、液体等。
2.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泥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游泳、划船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 实验演示: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动手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让幼儿通过数据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和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阿基米德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2.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 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2. 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操作与理解;2. 浮力大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产生兴趣。
2. 探究浮力的大小: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结合实验现象,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4. 应用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实际问题中的浮力大小。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讲解法: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充分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 练习法: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铁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及实验现象;3. 教学课件:内容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浮力大小计算方法等;4. 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包括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以及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该原理解释有关浮力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推导过程。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包括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道有关浮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有关浮力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七、作业设计1. 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答案: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2. 请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
2. 学生可以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原理和应用一、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原理是基于浮力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物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主题:阿基米德原理年级:高中学科:物理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公式以及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1.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一下,当一个游泳圈被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游泳圈在水中会浮起来而不沉下去?探究阶段:3. 呈现实验现象: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游泳圈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观察游泳圈在水中的表现。
4.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共同得出结论,游泳圈在水中浮起来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讲解阶段:5.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老师简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即物体浸入液体中,液体对物体的上浮力等于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表示为 F浮 = ρ液×V物×g,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的密度,V物为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6.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老师通过实际示例和图示,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潜水运动、船只浮力等。
拓展阶段:7.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设计一个可以携带最多重物的船只。
8.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9. 总结回顾: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补充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以及布置相关问题的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完成小组探究活动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并对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篇一训练主题:本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一课时【预习案】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5.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
把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中。
【探究案】1、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2、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3、通读全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检测案】一读拼音,写词语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二选词填空平静安静镇静冷静宁静1、我们应当()地对待别人的批评2、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指着地上的图形,十分()地说3、夜,()得想一池春水,灯光朦胧,树影婆娑。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练当堂练习:1.某物体重0.5N,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A.一定为0.3N.B.可能为0.2N.C.一定为0.5N.D.可能为0.4N.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
A. 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B. 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C.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形状等因素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4.重量为1N的水能不能产生大于 1N的浮力?1题考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的理解,是基础题2题也是基础题考查学生浮力影响因素。
3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F浮=ρ液gV排是浮力法决定式。
4题旨在让学生明白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相等而不是排出液体重力馈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小结部分。
内容:1,物体____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_____越大,它所受浮力越大。
2.阿基米德原理:3.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4.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与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这样的小测试,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节内容的核心知识,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七、教学评价设计过程性评价成绩=课堂学习表现(10分)+预习、练习检测(10分)注:A等:8-10分;B等5-7分;C等3-4分;D等0-2分评价项目评价依据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学习表现针对检测做题速度、听讲、发言及小组合作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参与情况,小组竞赛中的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组长汇总,同学认可程度为主。
做题速度快、听讲认真,积极讨论、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A做题速度较快、听讲较认真,较积极讨论、发言,较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B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参与做题、听讲,讨论、发言,参与小组活动为C不做题、听讲不认真,不能积极讨论、发言,不参与小组活动为D预习、练习检测参照检测评分标准:85分以上为 A;75-84分为B;60-74分为C;60分以下为D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八、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这节课的收获。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背景和实验过程。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含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潜艇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
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
1.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验演示法;
3.问答法。
四、教学流程
1.引入(3分钟)
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阿基米德原理,引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阶段(10分钟)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并配合实验演示。
3.实验演示(1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的作用力。
4.应用阶段(10分钟)
练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
5.归纳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2分钟)
布置相应练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五、教学评估
在讲解与演示环节中,学生能否听懂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作用;在实验演示中,学生能否熟练操作,并清晰地感受到作用力的变化;在应用阶段中,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什么状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力量目标:能用已把握的学问,依据试验目的,设计、完成试验,得出试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目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育同学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缘由;设计试验,归纳出试验定律。
三、教具: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同学用:两人一组。
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六、课型:试验探究课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叙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
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日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同学猜想假设,同学可能会有如下想法: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试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2、图3探究说明猜想①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 图4探究说明猜想②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③错误;图6探究说明猜想④错误,金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作为本章的核心内容,不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浮力,而且使物理知识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从而提高了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课标要求根据课标“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已经能进行简单逻辑推理,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
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公式中各个量的意义。
2.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4.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有关方法5.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尊重实验事实的客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塑料钩码、烧杯、小桶、易拉罐五、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设计内容设计意图备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阿基米德的启示:通过讲述阿基米德的启示,引出研究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
12-7进行
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几个实验小组分别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教师说明: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
F
浮
=G
排液
=ρ
液
·
g·V
排
。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
F
浮
=G
排液
=ρ
液
·
g·V
排
”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
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
例
1:如图12-3所示(教师板图),A、B两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由于,
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p;gt;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
2:本节课本中的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
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教师总结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说明:实验表明,木块漂浮在其他液体表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
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题过程要规范。
5.教师讲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体积是1米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
板书:“
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本节课文后的练习
1~5各题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