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袁东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相应的更新。

长期以来,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模式,这种理论强调传统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在大规模培养学生和促进知识传递积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当然,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意无意地融入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适应现实的教育教学和考试升学要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当作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指导精神,视其为教师的金科玉律。

为此,采用题海战术、知识灌输、强化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被广大教师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剂“良方”。

(吕静、杨丽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思考,2013年4月)诚然,教师这种“霸道”的教学观存在,其一是由于目前的教育机制,但也与教师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的理解偏差有直接联系。

所以,正确理解行为主义理论,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1.行为主义理论梳理西方的行为—联想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响,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企图发现适合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学习原理。

在实际工作中,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对个人或社会性问题的行为治疗,至今仍有其影响。

约翰·华生(John 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学派是心理学领域重要的一支学派,提出了独特的心理学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探讨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并分析其对教育和实践的影响。

一、行为主义学派的背景与特点行为主义学派起源于20世纪初,以德国心理学家Watson和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为代表。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不予关注。

其核心观点是行为是人类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且行为可通过周密的实验来预测和控制。

行为主义学派主要特点如下:1. 重视可观察的行为:行为主义学派关注人类行为的外显表现,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行为规律。

2. 忽视内在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内在心理过程并不重要,因为它们无法被直接观察和测量。

3. 强调环境因素: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学习观点:行为主义学派将学习视为行为变化的主要机制,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外界刺激和反馈所形成的。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基于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塑造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个体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学习和形成的。

心理发展观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行为主义学派中的重要理论,由Pavlov提出。

他的研究是以狗的唾液分泌为对象。

通过多次重复刺激狗的食物与发出的铃声相联系,狗可以逐渐通过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是解释学习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理论。

它表明,个体对于一些中性刺激随着时间会产生特定反应,并且该刺激可以在没有其他特定刺激的情况下引发相同反应。

2. 操作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是行为主义学派另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由Skinner提出。

操作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特定的行为与环境产生联系,并通过奖励和惩罚塑造行为习惯。

Skinner的实验观察了动物对环境施加的特定行为的反应。

他提出,通过对一个行为的正面增强,例如给予奖励,个体倾向于继续该行为,而通过对一个行为的惩罚,个体则倾向于避免该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成人教育教学的启示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成人教育教学的启示
二、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成人教育教学 的启示
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形成操作性条件作用应 注意以下原则 : () 1 强化与消退 。可充 当强 化 的事 物有 很多 , 有些事 物
如食物或去除痛苦叫做一级强化 , 们本身就带有强化 的属 他
( 提供积极条件 , 一) 避免消极情绪
由于成人学 生 的多角 色 特点 , 以用 于学 习 的时 间较 所 少, 学习压力 比较大 。有经 验 的教 师能 够预期 在某 些情 境 中, 消极情绪可能通过经典 性条 件作用 而习得 , 并尽量避 免 这种情境 。如果学生 有一次成 绩不好 , 而不是一直 都不好 , 那 么可 以告诉学生你 期望 他下一 次能考好 。避 免形成 消极
从两个方面建立心理学 , 是可观察 的事 实 , 一 就是一 切有机
体利用遗传 的和习惯 的技能对 其环境 的适应 。这些适 应活 动可能是很适合的 , 者可 能是不适 合 的, 或 以致 有机 体仅仅
能维持生存 。二是 由特定 刺激 引起有 机体产 生反 应。我们 也可 以理解为行 为 主义者 心 中的心 理 学就 是刺 激 一反 应。
湖北大 学成人教 育学院学报 研究取 向 , 为经典 条件作 用的原 则不仅适 用 于动 物 , 认 人类 的大部分行为也服从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 并应用条件作用 的
原 理 对 情 绪 进 行 了研 究 , 恐 惧 、 怒 和 爱 的 研 究 。 华 生 的 即 愤
21 年 1 01 2月
表扬, 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高, 如果强化延迟了, 行
为将得不到加强 。
反应的经典条件作用 的一 种方 法 , 就是反复将积极情 绪与某 种学 习 , 尤其是那些容 易引起 焦虑 的科 目 配对 出现。例如 , 教师可 以让那些 阅读有 困难 的同学在一种舒适 、 欢愉 的氛围

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之比较——谈行为主义, 认知学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之比较——谈行为主义, 认知学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之比较--谈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叶增编关健词:教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摘要:学习理论是教学过程得以展开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习心理学如何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是教学设计人员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依据不同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分析教学在处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时的不同方式。

由此推出,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发生了重心的转移,由原先的主客对立、科学定向的思维方式转向关注此在在此的主体间性,关注师生的生命意义。

一般认为,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关注学生对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教学过程的展开依赖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因而学习理论成为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教学人员关心的是,学习心理学如何应用于教学实施,即,教学怎样结合学习心理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和学习效率。

然而,由于学习心理学家对学习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教学要么侧重外显行为的变化与知识的掌握,要么注重学生个性化意义的自主建构。

所以困扰教学人员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对学习的解释。

本文结合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对学习的不同解释,谈谈学习理论对教学的理解。

一、行为主义与教学(一)对学习的解释: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主义可以说是20世纪上半叶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强调行为的条件作用,通过改变环境使学习者的行为精确化。

"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

行为主义者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这样,练习或操练成了学习的同义词。

新行为主义者则把强化作为促进学习的主要杠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将学习等同于可观察业绩的形成或频率所发生的变化。

如果其中某个行为得到了强化,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提高,不断强化的结果会形成在该情境中采用该行为的一种趋势,即形成了情境与反应的联系,有机体在该情境中会倾向于做出这种行为,这就是有机体的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摘要:行为主义以其实证的可操作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为人类研究学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现在有许多人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

本文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义出发,辨证分析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和对现代学习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们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以指导人们学习的理论。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大多数早期心理学家往往都比较偏爱对学习,尤其是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并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作出了贡献。

这些研究结果大大增进了我们对学习的理解。

心理学家们始终不懈地在寻找探析学习这种现象的新方式,由于各人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界最重要的三大派系,它们对学习的实质各有不同的认识,行为主义所研究的属最广义的学习,即个体在行为活动中获得行为经验的历程,偏重于行为的习得、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等。

纵观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理论都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为依据,即: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他们否认人的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存在,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可见、可测量的实际行为,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一切复杂的行为,都可以用环境的作用加以说明,由于环境的结果养成各种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oodworth曾说:“行为主义是一种宗教的宗教。

”这种评价足以说明其无与伦比的地位。

行为主义作为一个极富影响力和魅力的心理学流派,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支配地位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几乎每一位代表人物都以学习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来形成和完善其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特点及在教育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特点及在教育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特点及在教育中的应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三种重要理论取向,它们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刺激和强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行为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

行为主义者认为,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以观察和测量。

他们常用行为目标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以便于评估和反馈。

2.设计教学活动。

行为主义者强调教学活动要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强化来掌握所学内容。

他们常采用分步骤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完成任务。

3.运用奖励和惩罚。

行为主义者认为,奖励和惩罚是塑造学生行为的两种有效手段。

他们常用奖励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用惩罚来抑制学生的消极行为。

二、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关注的是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强调学生的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认知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和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

认知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者认为,在教学之前应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结构,以便于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2.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认知主义者关注学生如何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他们常设计具有情境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如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3.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认知主义者认为,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反思。

他们常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建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倡情境式教学。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交流和问题解决等方式主动建构的。

论行为主义理论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论行为主义理论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怒发作或无理取闹 ,成人可 以暂 时不予 以理睬 ,采取 “ 冷处 理” 排除对他 的注意。 , 此外 , 强化还分为积极 强化 和消极强化。 如果小孩偏食不
肯 吃 菜 , 于他 的这 种 行 为 的 矫 正 , 以用 到 这 两 种 方 法 。 当 对 可
个整体 ; 反对把心理分析为各个元素或部分 ; 心理学不能脱 但是 ,有一位心理学家认 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是心
该把这两方面的功能有机地统一起 来, 使教 育和教学促进 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历代的行 为主 义心理学 家为 学生心理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研 究资料 ,即为培养和教育学生以及矫治其不 良行为提供 了有效的原 则和方法。 本文从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的层 面上结合行 为主义的一些理论基础 , 以期能够达到重视学生身
为主义是一个“ 越变越像” 的学 习理论 。历代的行为主义心理
学 家 为学 生 心 理 发 展提 供 了 丰 富 的研 究 资 料 , 即为 培养 和教
教学活动 中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变化 ,观察是认识人 的心理
直 接途 径 。
育学生提供 了有效 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 一是


行 为 主 义 理 论
教育手段 。 最后 , 体罚有轻有重 , 轻则不足以阻止消极行为 , 重
则 伤 害学 生 的整 个 内脏 系统 , 利于 学 生 健康 。 不
( ) 二 斯金 纳的 操 作 行 为 主 义
( ) 论 背景 一 理 行 为 主义 产 生 于 2 世 纪 初 期 的美 国 , 心 理 学 界 风行 了 O 在
促进学生 的身心发展 , 二是传递社会价值 和知识 。 在我国当前 的教育现状 中, 人们往往对于第二个 功能过分强调 , 而对 于第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理学】学习理论流派——⾏为主义学习理论⼀般学习理论---⾏为主义(⼀)⾏为主义:⾏为主义学习理论⼜称“刺激—反应”理论,⾏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直接的联接叫做强化。

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强化来建⽴刺激与反应直接的联结。

(⼆)对于教师教学的意义:教师要掌握塑造和矫正学⽣⾏为的基本⽅法,为学⽣创造⼀种环境强化学⽣的合适⾏为,通过“刺激——反应”的联接与递进,促进学⽣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经典案例:(1)桑代克——试误说:实验,猫开迷笼取⾷实验。

1.观点:学习是盲⽬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即试误说。

通过不断的尝试,出现错误的次数在不断的降低。

2.实验:饿猫开笼取⾷物3.学习的三⼤定律(1)准备律:所有的学习之前要有预备和准备。

作为教师不能搞突袭,应该让学⽣提前预习。

(2)练习律:学习需要⼤量的练习。

作为教师应该给学⽣提供⼤量的练习机会,让学⽣在练习中不断的获得知识。

(3)效果律:强调反馈。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给学⽣反馈意见,降低学⽣出现错误的频率,(eg:画线实验)。

4 .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教学意义准备律指导教师激发学⽣的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准备状态。

练习律指导教师对所有学⽣进⾏⼤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

效果律指导教师对希望保留的⾏为给予奖励以维持联结,奖励不仅限于物质上的。

(2)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论1.观点:学习是学⽣学习⽣活中形成的⼀种条件反射。

2.实验:狗进⾷摇铃铛。

3.第⼀信号系统: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eg:看梅⽣津);第⼆信号系统: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为中介的条件刺激(eg:望梅⽌渴)。

4.获得和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条件刺激(如⾷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没有⽆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浅谈心理学各学派的教育启示

浅谈心理学各学派的教育启示

知识文库 第06期232浅谈心理学各学派的教育启示胡政光作为高中生,我们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准成年人”,我们的思维、言语、行为模式的塑造,在高中接受学习这一时期正不断的得以成型。

新时期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将心理与生理同等对待,使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共同作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在亲身体经历并解决过心理问题后,笔者认识到了解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并对常见心理理论的资料进行了搜集与整理,笔者在此对常见的心理学流派及其理论做出简单论述,并简单谈谈其启示。

一、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理论 1.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之后诞生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它可区分为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

古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亨特、拉什里和魏斯。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班杜拉等。

2.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论。

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安妮·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等。

到20世纪二十年代,这个流派的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哲学观,构成了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现如今所使用的多种心理治疗方法都是建立在精神分析学派之上的,最常见的例如催眠。

3.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

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

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教育。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并且分析其中的几个关键领域。

一、个体差异的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不同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注意力和记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教育者通过心理学的帮助,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比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教育者可以利用图表、图像和颜色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学习理论的应用心理学研究了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原理,这对于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学习理论,教育者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和惩罚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奖励和反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而构造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教育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三、智力和发展的研究心理学通过研究智力和发展,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

心理学家通过认知发展理论,了解了人类智力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一些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来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

四、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心理学对于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干预方法,为教育者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例如,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管理行为问题的策略,如积极行为支持和行为管理。

同时,心理学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来评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教育领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育。

心理学的应用使教育者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论行为主义及对教育的启示

论行为主义及对教育的启示

科赫文I化{教I育论行为主义及对教育的启示钱正龙(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20世纪初期,世界大战的一触即发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不再关心心灵的问题,转而注意起人们行为的重要性,各种社会力量使得行为主义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行为主义是一种更多地以心理学观点分析教育现象的行为科学,他在整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介绍了行为主义的基本特点和几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经典实验及他们对教育的一些看法,通过以上观点。

进一步论述了行为主义对教育的几点启示。

从而用来解释部分教育现象,并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进。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教育在心理学脱离哲学之后,走上独屯发展道路之初,心理学家们在理论上和实践卜.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百家争鸣,行为主义就是其中一支。

行为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人为代表。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a.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

即行为。

华生曾经说过:“在一本心理学中,永远不使用意识,心理状态。

心里内容,意志,音像以及诸如此类的名称,是完全可能的……它可以用刺激和反映的字眼,用习惯的形式,习惯的整合以及诸如此类的字眼加以实现”。

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理论有以下五个要点,即行为、思维、习惯、情绪、人格,这五个方面都是用习惯的形式,习惯的整合的方式来阚述的。

斯金纳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他认为动物和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

所谓操作性行为就是指个体时常发放出来的行为,当行为被强化后,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增高;强化是操作行为的关键,没有了强化,能够改变行为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条件也就不存在r,那么行为也就逐渐消失了。

斯金纳的最重要的实验T具是斯金纳箱,箱内有一套杠杆设备,饥饿的动物进入箱内,乱跑,乱抓,乱咬,偶然跳上杠杆,将杠杆压下,获得食物。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行为的心理学家史蒂文·马歇尔、威尔逊·怀特和考特纳·耐比顿提出的,它以认知过程和神经作用模型为基础,以激励作用和反馈作用为出发点,以物质活动和社会活动为手段,以学生自控,能力自强为目的,认为学习的动力来自于环境激励的外在反馈,强调操作性学习,是当代体系结构化的主要文化考量。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经验教育”,重视学生对行为的掌控,与现代基础教育中对学生个性自主发展的倡导不谋而合。

如今,经验教育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基础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教育方法,强调以鼓励学习为导向,使教学具有愿景、时尚和创新,克服教育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原有羁绊,使学习变成一种自主发展过程,注重社会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布置有关学习任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行尝试,取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教师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采用行为主义的反馈认知机制,把老师的外部能力引导到学生个人内在的能力上,使学习者学到的技能更深入地融入到个人的行为模式中。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安排奖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外部动力的影响和内在动机的积极作用,在这种激励机制的促进下,学生可以实现自觉行为回馈,尽量避免一学终生,限制学生向无聊领域发展,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具有创新特色的学习方式,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运用。

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效果,使学生变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终身学习精神的个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行为主义理论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启示

行为主义理论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启示

行为主义理论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启示摘要:本文对兴起于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理论进行系统梳理。

行为主义理论在美国自1930年为界线,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至今仍对心理学界及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系统阐述行为主义理论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启示。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前教育;启示兴起于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支配地位长达半个多世纪。

行为主义理论在美国自1930年为界线,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个体行为是行为主义者的研究对象,认为个体意识不属于自己的研究范围。

以行为观察取代意识的内省,注重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是区别于其他理论学派的研究特点。

它以其科学的理论体系、严密的实验操作和客观的研究范式,对现代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依旧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丰富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1.1华生创始人华生受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关于动物学习研究的影响,认为“刺激(S)—反应(R)” 是一切行为的学习过程1。

华生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一观点与洛克的“白板说”一致。

在华生看来,成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仔细地控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能够塑造儿童的行为。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力度也在逐渐增强,以此说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华生的行为主义忽视了个体的内部过程,只是片面的过分关注外界刺激对行为的作用,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有其局限性,忽视了内部心理过程就是忽略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发源地2。

华生改变过往的研究对象,将行为作为目标,把个体的意识研究排除在外。

简单化、庸俗化了人类个体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华生提倡用观察和实验等客观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个体心理,摒弃内省法。

他的理论把条件反射技术引进心理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心理学走上科学化道路的一些基础。

简述行为主义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简述行为主义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行为主义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在当代教育领域,行为主义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关注个体的行为,并认为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在幼儿园教育中,行为主义理论影响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行为主义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1. 教育目标的设定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激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育者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惩措施,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行为。

教师可以制定小组活动的目标,并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这有助于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方法的选择行为主义理论主张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如强化和模仿。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童谣和舞蹈等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语言和社交技能。

教师还可以利用奖励机制来加强幼儿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3. 评价体系的建立行为主义理论倡导建立清晰的评价体系,以便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并激励他们进一步提高。

在幼儿园课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行为表现评价来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展,并针对性地给予奖励和鼓励。

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行为主义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教育者可以更好地设定教育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还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注重价值观的培养,以培养幼儿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的看来,行为主义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积极的,它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指导。

然而,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不应片面地强调行为塑造,而应更加关注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注重个性化教育,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只有综合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行为主义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作用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作用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作用
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作用如下:
罗华生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家罗华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由于其特殊的学习过程理论,它被广泛用于幼儿思想教育的指导。

罗华认为,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效果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外部环境通过外部刺激而产生行为结果;另一方面,内部因素通过主观意志和情绪体验而影响行为表现。

他还提出了反馈原理和条件反射,即让学生受到正面支持和惩罚,从而获得相应的行为反应,以达到教育目的。

罗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对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它强调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建立有利的行为环境条件是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

同时,它也提倡了情感与行为的相互影响,强调要培养学生主观能动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有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罗华三原则也对现代学生思想教育有重要意义:一是尊重;二是宽容;三是正确,即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而不是改变学生的思想格局。

只有通过这样有效的教育,学生才会现实发展和自我实现。

总之,罗华生行为主义理论是20世纪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的重要补充,它对学生思想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大力弘扬和推广。

影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心理学流派分析

影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心理学流派分析

影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心理学流派分析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在幼儿教育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行为主义强调外部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学习乃是通过反复的刺激与响应来建立起来的。

在幼儿教育中,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提出了许多实践方法,如条件反射、刺激幼儿感官的各种感官游戏等。

这些方法通过激励孩子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以达到教育目的。

同时,行为主义也对犯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错误分析法,通过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然而,行为主义过分强调外部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未充分考虑幼儿内在的心理需求和个体差异,因此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单纯依赖外部刺激不能完全满足幼儿自身的心理需求,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还需要其他流派的方法来补充。

二、认知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认知心理学流派强调个体思考和知觉的角色,强调幼儿自身对信息的处理和内部的认知机制。

认知心理学对幼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认知心理学流派认为,幼儿是一个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个体,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认知心理学强调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认知心理学流派的方法在幼儿教育中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因为它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然而,也不能忽视幼儿发展中的其他方面,如情感和社交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发展心理学流派关注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特殊需求,通过研究儿童的发展规律来为幼儿教育提供指导。

发展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研究幼儿发展的规律,发现了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特点。

通过了解幼儿发展的规律,教育者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发展心理学流派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使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夏淑玉学号:222011305062015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自产生以来,他的研究方法渗透到其他心理学流派,同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对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和班杜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试误”、强化与程序教学、“认知地图”和观察模仿等理论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但是,要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之下,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理论本身也得到了改进和提升,这一理论也指导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实践。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希望在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解后,联系我国基础教育实际,探讨这一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913年,华生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的正式诞生,该学排在心理学界的影响有50年之久。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为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他们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898年提出联结说。

他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中认为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并通过尝试与错误来说明学习过程中的这种缓慢而不规则的变化,学习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

他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联系率,效果率,准备率。

他认为,人性是先天形成的刺激或情景与反应间的联结,这些联结是教育的起点。

他重视个体差异,提出学习率要在具体实施中考虑个体差异,学校工作应努力消除差异上的问题和进行职业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发
历史文化学院
王璇
20120401068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也是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代表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以斯金纳为首。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虽然还没有很深入,很完整地去学习行为主义,但是从老师上课的讲授知识中却了解到了一些。

作为一位师范生,我觉得行为主义对教育的启发很大。

华生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的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对老师的教育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再看我们的教育,都说环境造就人。

而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要懂得给学生创造一些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接下来我且从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语言报告法和测验法来展开细说。

客观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则者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象等辅助手段进行。

在教育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炎热的夏天下午上课学生是很困的,经常会显示出一幅慵懒和疲劳的状态,这时候就要求老师要会观察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少讲一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环节,寓教于乐,如可以让学生做游戏或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另外,老师在平时也要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多观察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一些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与外界人群的相处逐渐扩大,就免不了会交友不慎,染上一些陋习,出现赌博、吸烟等不良现象,在学校拉
帮结派,这方面要求老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地引导学生忘正确的方向发展。

条件反射法顾名思义是由于某些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某些反应,从突触到传感器到反射弧的过程。

在条件反射这一方面,我个人有自己的一点看法。

现实社会在应试教育的驱赶下,家长也好,老师也罢,都要求学生要考高分。

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制造一些条件来刺激学生考高分,一般都是以奖励鞭策学生。

家长会以奖励孩子零花钱、电子产品等为条件,而老师一般会多对考高分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反应,成绩优秀就会得到家长的奖励,老师的表扬,若成绩不好就会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

在这种条件的刺激下,学生就会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懂得了条件反射法,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多多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法,有一些文科的学科经常要求学生背诵很多东西。

如果不讲究方法,就会背了就忘,毫无效率。

老师要将一些知识通过条件反射法联系起来,例如,看到甲骨文就要想到是商代,进而联想到商的代表人物和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制度。

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

言语报告法是指在实验中通过言语的交流以及报告的反馈的实验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多互动。

一些比较叛逆的学生,老师最好不要再公众场合公开批评,这样会收到相反的教育效果。

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可以单独把他约到一间房子里,与他进行谈心,放下师者的身份,化为一个朋友去倾听,并给出一些意见,这样无形之中就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和教育。

在多次的教学案例中,老师可以把一些典型的例子记录下来,进行总结报告,为以后积累经验。

测验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测试来研究的方法。

在教育中,测验法的应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老师通常会在每个单元或每个学期对学生进行考试。

虽然这种方法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可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老师的教学效果,为以后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从行为主义中学到的对教育的启发。

当然,行为主义也有它的局限性,譬如它忽视了人的意识、价值和情感,这一点就不值得借鉴。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太在意行为主义的那点瑕疵,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中汲取对教育研究有用的东西,充分发挥心理学这门课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