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冷因子作用于躯体可使各种组织的温度下降,冷因子 的降温作用是冷疗各种作用的基础 ,冷因子对各种组织的
降温幅 度取 决 于冷 因子 的温 度 、冷 作 用 方式 、作用 面 积 、
作用持续时间、组织的深度等多种因素。 E w ea 1 n e k 等【对冷因子的降温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 m 】 用冰袋在 1 名健康志愿受试者的大腿前面进行冷敷,测定 6
A s at rohrp a lv a 。peet dmaadr ues od r jr jr f rsot ijr.I bt c:C yteaycrr i epi rv e d c cn ayi uyi uyat r uy t r le e n n e n e e n n e p sn
i mmeso rin,iep c diemasg -a dt emeh so r oh rp nrh blainmanyicu e ro ie— c a ka sa e n h to cy tea yi e a itt il ld dey kn t n c d f i o n
K yw rs roh rp ;Sot li e od :C y teay p r u sn r y
冷疗法 (r t r y Cy h a )是将比人体体温低的物理因子 o ep ( 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作用于患部而进行治疗的一种
物理疗法。随着其 基础 和临 床研究 的进展 ,冷疗法 现 已广 泛应用 于运 动医学 中 ,除 了用 于急性 软组织 损伤 的早 期治 疗外 。它还可用 于急 性软 组织损 伤 的恢 复期 治疗 和慢性损 伤的康复治疗。尽管 冷疗 法在损 伤治 疗 中的应用 时间 已经
i -cy srtha datmaec l dh t h rp .Th uh r aye n i u sdt ecn rt d lis e— c r otec l s n e t da o ea y o n t ea to lzd a dds se h o ceemo aie - f n a c t feie esa dp ea t no r oh rp . e t n s rc u i fc tea y v n o y

冷疗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冷疗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2019年(第9卷)第20期运动人体科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0.024冷疗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现状研究①杨帆(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 北京 100049)摘 要:运动训练往往伴随着疲劳和运动损伤的产生,少数运动员甚至要在受伤后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运动医学面临三大问题有待解决,包括缓解运动性疲劳,避免疲劳积累,预防伤病;受伤急性期合理处置;术后康复期快速康复。

冷疗作为一种运用广泛的物理治疗方式,在体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往研究并未对训练恢复、急性损伤、术后康复中冷疗的应用进行集中探讨,本文将全面地对三项内容中冷疗的应用进行论述总结,以为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急性期处置、术后康复提供帮助。

关键词:运动训练 康复 冷疗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024-02冷疗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在体育领域广泛运用,但往往局限于急性创伤期,对于运动训练后的身体出现的疲劳堆积和代谢产物消除,冷疗的运用不够深入。

本文整理冷疗在体育领域运用的相关研究,对疲劳恢复、急性运动损伤和术后康复中冷疗的运用现状及方法进行综述讨论。

1 冷疗的定义冷疗是将低于人体正常体温的物理因子(比方冰、冷水、液氮等)作用于人体全身或局部的物理干预疗法。

通过降低局部温度,刺激外周温度感受器,减缓局部神经传导速率,大脑反馈控制收缩血管,减少肿胀和渗出,刺激循环和乳酸代谢。

最终达到降温、止痛、缓解炎症和消除疲劳的作用。

2 冷疗的分类和方法2.1 冰敷冰敷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冷疗方式,通常使用冰块作为媒介填充冰袋,形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冰袋携带方便快捷,不受场地和受伤部位限制。

一般建议一次冰敷时间10~20min,每隔1h观察患处情况,避免冻伤[1]。

2.2 冰水浸泡冰浴是指人体在6℃~15℃的水中局部浸泡,通过低温刺激,缓解肿胀和疼痛的扩散,冰水浸泡可以在训练前也可在训练后,浸泡位置可以膝盖以下、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下,每次浸泡时间可持续6~15min[2,3]。

运动养生-运动受伤怎么办

运动养生-运动受伤怎么办

文章导读
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运动损伤这四个字并不算什么,因为很多运动当中非常容易受伤。

顾名思义,运动过程中受的伤就叫做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大多数跟人的关节有关,很多损伤都是人的骨头,关节受到伤害。

那么,我们来看看,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受伤该怎么办?
冷疗法是指运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分子(如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刺激来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冷疗法主要是通过降低组织温度,使周围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及伤部充血现象,减轻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因此,有止血、退热、镇痛和防肿的作用。

在进行冷敷过程中,局部会感到冷、刺痛、疼痛减轻和麻木的过程。

将毛巾用冷水浸透发在伤部,约两分钟换一次,或将冰块装入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分钟左右。

也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淋或将伤部泡入冷水,或用冰块擦摩伤部,但时间应缩短。

有条件可用冷镇痛气雾剂喷涂伤部。

常用的为烷类冷冻喷射剂。

使用时应距离皮肤30厘米~40厘米垂直喷射,时间约为5秒~10秒。

有时为了加强麻醉作用,可在停止喷射20秒后再喷射一次,但喷射次数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以免发生冻伤。

喷射冷镇痛气雾剂后,伤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温度下降并有麻感。

但面部损伤不宜用此法。

主要用于急性闭合性组织损伤的早期,即在损伤后的24到72个小时内使用。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如果运动受伤该怎么办。

冷疗法适合用于受伤一天或者短时间的治疗,如果不是短时间内的受伤,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了。

冷疗法虽然使用方便,但是也要注意自身的条件,要时刻注意其他组织的反应。

冷热疗法在运动损伤和康复中的应用

冷热疗法在运动损伤和康复中的应用
●栗

岩。 段


冷 疗 方 法 及 应 用
( 冷喷 雾。 4) 用易蒸发 、 吸热 快 , 并能迅速 降低 体表温度的制剂 。 直 接喷洒在伤部 的方法。 常用的是氯乙烷 、 冷镇 痛去雾剂 、 冻去 雾 冷
剂。注意喷洒时应 垂直于伤部 , 离约 3 距 O厘米 4 O厘米 , 每次喷 8
步 积累与丰 富起来 的。 比赛 中 , 在 运动员受到球 场上的各种刺激 后 ,
通过 反 射 弧 ,即感 受 器— —传 入 神 经—— 中 枢 神经—— 传 出 神
方法是指 完成战术 行动 的原则 、 要求和 程序 。 战术行 动构成 是
经— —效应器 . 出行动反应 。 作 队员在篮球训 练和比赛 中, 战术意 识 逐步得 到积累与丰 富 , 从而 能在 比赛 中自觉地 、 能动地 指导 自己观 察判 断场 上攻、 守的具体情 况。 作出及 时应答 。
热感 、 痛感或麻木) 。因此 , 中一旦出现麻木就应终止治疗。 治疗 另外还 需要注意非治疗部位的保温 , 以防感冒 。 面部不可喷洒氯乙烷。
二、 热疗 方法及应用
碎 冰块 的塑料 袋敷在 损伤 部位 , 每次 2 O分钟 , 冷的季 节 时间可 寒
稍短 , 用冷水浸透毛 巾敷 在伤处 , 分钟 换一次。 3 () 2 冲淋法 。 将伤部 放到冷水龙头下 冲淋 , 直至伤部麻 木。 此方 法 比较容 易采用 , 多数运动 受伤者多采 用此 方法。 大 () 3 浸泡法 。将受伤部位 放到 自来水或冰水 中约 1 O分钟 , 其温 度 可根据伤者的舒适程 度来调整。 战术意识是人在 战术 活动 中形成心理 反映的高级形 式 。 是人脑 对战术活动 的应答 和反应 , 是运动 员根 据比赛场上 出现 的情况而产 生的思维和反应 , 通过具体的行动表 现出来。是 队员在篮球 比赛 并 中对 战术运用规律 性的认识 , 是队 员在参 加篮球运动实 践活动 中逐

体育康复基本治疗方法

体育康复基本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普通针灸疗法需寻求专业医生的治 疗,不宜自行操作。
电针疗法
适应症
电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疼痛 、肌肉萎缩、神经麻痹等病症。
治疗方法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再连接 电针仪,运用不同波形的电流刺 激,以达到刺激肌肉收缩、促进
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作用。
注意事项
电针疗法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 行,操作不当可能引起不适或损
通过医学检查,如X线、MRI等,评估患者 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状态。
治疗时间与频率评估
治疗时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目标,确定每次 治疗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康复治疗 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患者的疲劳和 反感。
VS
治疗频率
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治疗频率。一般来说,治疗频率应该适中 ,不宜过于频繁或间隔时间过长。
体育康复基本治疗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物理疗法 • 药物疗法 • 运动疗法 • 针灸疗法 • 其他疗法 • 治疗效果及评估方法
01
物理疗法
冷疗法
冷疗法是指使用低温物体(如冰袋或冷水)对受伤部位进行局部冷却,以减轻炎 症、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在体育康复中,冷疗法常用于治疗肌肉拉伤、关节扭 伤等急性损伤。
芳香疗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芳香疗法是一种利用芳香油和植物精油来治疗运动损 伤的方法,具有放松身心、促进睡眠和缓解疼痛的效 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芳香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如吸入法、按 摩法和浸泡法等。芳香油和植物精油可以有效地缓解 肌肉疼痛、减轻炎症和改善睡眠质量。同时,芳香疗 法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心 理健康。
03
运动疗法

康复医学中的热疗和冷疗技术

康复医学中的热疗和冷疗技术

康复医学中的热疗和冷疗技术热疗和冷疗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物理疗法。

它们通过应用热能和冷能对病患进行治疗,以促进康复过程并减轻疼痛和不适。

热疗主要利用热能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促进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而冷疗则利用冷能来减少血液流动,降低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

本文将介绍康复医学中的热疗和冷疗技术,并讨论其应用领域和效果。

一、热疗技术1. 热敷热敷是最常见的热疗技术之一,它通过将热毛巾、热水袋或电热垫等热物品放在患部来提供热能。

热敷可以舒缓肌肉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并减少病灶处的炎症反应。

它适用于关节炎、肌肉拉伤、扭伤以及挛缩等情况。

2. 热水疗法热水疗法是通过将患者浸入温热的水中来进行治疗。

水温一般控制在35-40摄氏度之间,可以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性和肌肉松弛度。

热水疗法对于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肌肉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3. 短波热疗短波热疗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产生热能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它主要通过穿透皮肤作用于深层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炎症的消退和创面的愈合。

短波热疗适用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和神经炎等疾病。

二、冷疗技术1. 冷敷冷敷是冷疗技术中最简单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冰袋、冰膜或冷水湿敷放在患处进行治疗。

冷敷可以减轻疼痛、肿胀和炎症反应,并具有镇静肌肉、缩小血管的作用。

冷敷常用于扭伤、骨折、创伤性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等情况。

2. 冷水疗法冷水疗法是将患者浸入冷水中,以达到减轻病症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冷水疗法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产生舒缓和镇痛作用,并缩小血管、降低血液流量,有助于减轻炎症。

冷水疗法适用于肌肉痉挛、运动损伤以及炎症性关节病等情况。

3. 冷气喷雾冷气喷雾是一种将冷凝气体喷洒在患部的冷疗技术。

冷气喷雾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局部皮肤温度,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它适用于肌肉拉伤、扭伤以及韧带损伤等情况。

总结:热疗和冷疗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物理疗法,它们通过应用热能和冷能来促进康复和减轻疼痛。

运动损伤冷冻法止痛又防肿.docx

运动损伤冷冻法止痛又防肿.docx

运动损伤冷冻法止痛又防肿“现在的群体运动越来越广泛,以往只发生在运动员身上的一些损伤也逐渐在普通人身上出现了。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专业主治医师徐险峰指出,人们在日常运动中出现扭伤、挫伤、跌伤、肌肉劳损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已经越来越多见。

他建议,适当了解和掌握一些冷冻治疗的知识,对于运动爱好者有效地防治运动伤病很有帮助。

冷冻疗法既止痛又防肿据徐险峰介绍,冷冻的作用起码有三层:一是止痛:这种冷敷疗法可以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终板兴奋减少,使疼痛的耐受力提高,可起到减轻甚至解除疼痛的作用。

二是防肿:通过冷疗,可以使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令局部渗出物减少,使肿胀症状减轻。

三能减少继发性损伤:冷疗使患处局部温度下降,减低细胞代谢,降低细胞对氧的需求,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可减轻组织细胞的继发性损伤。

常见冷冻疗法有三种1. 冷水冲洗浸泡:最简单的冷疗方法,适用于肢体远端损伤,但效果欠佳,只适用于简易处理过程中。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方便,只要能找到一个有自来水供应的地方就行,而且操作起来也十分简便:把没有伤口的患肢直接置入水龙头下开放自来水冲洗即可,或则将其泡于水中。

但不足的地方也很明显:水温容易随环境温度波动不易控制,而且受体位限制,躯干及肢体近端等处不方便使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将患肢摆低放置,不太符合此类损伤需抬高治疗的原则。

2. 冷喷雾:最快速的制冷方法,多用现成的冷镇痛喷雾剂(氯己烷等)做局部喷射,这种器材目前在很多体育用品店或药店均可买到。

操作方法是将喷雾剂与皮肤垂直,距离30~40厘米,喷射8~10秒,至皮肤出现一层“白霜”,根据病情停止喷射20秒后可再喷射,建议现场处理时使用不超过3次。

喷雾完成后,如能配合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效果将更好。

3。

冰按摩和冰袋冷敷:冰按摩对于深部肌肉损伤而言是最有效的冷疗方式,特别是在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损伤时,对患部深层的冷敷是非常必要的,冷喷雾及冷水疗法对此有欠缺,操作时用冰或冰袋直接在局部进行按摩使患部痛觉逐渐减退,注意避免冻伤,建议单次使用不要超过20分钟。

运动医学全身冷冻疗法的有效应用

运动医学全身冷冻疗法的有效应用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154幸福生活指南运动医学全身冷冻疗法的有效应用苏承竹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 400037摘 要: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和训练的过程中,体温会出现升高现象,身体温度适当增加会对神经中枢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兴奋感,促进呼吸循环和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在运动状态下的粘滞性,保证运动过程中关节位置的灵活性,保证运动员能够维持在良好的运动状态。

但是,运动员一旦体温增加较大,则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不利于其开展训练和参加比赛。

针对这种情况,则可以采用全身冷冻疗法的诊疗形式,提升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关键词:运动医学;全身冷冻法;运动训练全身冷冻疗法指的是采用压缩制冷技术,将接受诊疗的运动员将自身的身体暴露在–110℃至—130℃的治疗室中暴露2—3min 。

进而能够降低运动员身体器官与肌肉的温度,避免在运动训练期间自身的肌肉较为紧张,身体温度过高,产生的消极影响。

全身冷冻疗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临床诊疗和运动医学的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抑制身体关节炎症、肌肉酸软、肌肉疼痛等现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全身冷冻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全身冷冻疗法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研究。

1 WBC 安全性及舒适性评估全身冷冻疗法在人体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合理有效的使用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降低运动进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消极影响。

然而一旦未能够有效制定冷冻诊疗的时间和形式,则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自身机能,甚至产生不可逆转的恶性影响[1]。

在相关研究中已经表明,将25名成年男子进行全身冷冻治疗,治疗时间为每天一次,每次3min ,温度保证在-130℃,持续15天。

测量被治疗者治疗10min 后、治疗前、治疗滞后的心率水平、血压水平等。

在首次治疗之后,运动员的心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会出现明显升高表现。

但是在治疗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运动员自身的血压水平已经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并且逐渐趋于稳定。

冷却疗法在运动后恢复过程中的应用

冷却疗法在运动后恢复过程中的应用
王晓东 ,赵
(. 1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 , 广东 深圳
刚。
586 ) 10 0
5 86 ;. 10 0 2 深圳大学体育部 , 广东 深圳

要 : 却 疗 法具 有 止 痛 、 肿 、 少 继发 性损 伤等 作 用 。在 运动 医学 领 域 内, 冷 防 减 该疗 法除 了用 于 急性 外伤 性 损 伤 的 早
第3 2卷
第 5期
辽 宁 体 育 科 技
L AO NG S 0 CI NC ND TE HN 0 I NI P RT S E E A C OL GY
V0 -2 No5 l 3 .
0c . 201 t 0
21 0 0年 1 0月
冷 却 疗法 在 运 动 后恢 复过 程 中的 应 用
队医和教练员广泛使用 。近年来 , 美和 日本等一些 国家 已经 欧、 把冷却疗法运用于 日常运动训练后 的身体恢 复过程 中,并取得
了很 好 的效 果 。目前 我 国这 方 面 的研 究 报 道 很 少 , 文试 着 对 冷 本
的组织细胞 , 加上原发性损伤而带来 的血肿或出血 , 会使血肿面 积更加扩大。此外 , 作为人体的一种应急变化 , 机体组织受损伤
到损伤 的正常机体组织会因为外伤所带来 的血管损伤 以及相应 的炎症反应等原 因而带来血液流通不畅 ,进而会发生因对正常
机体组织的供氧及营养不足而出现一些代谢变化 ,继而造成组
织 细胞坏死的发生 ( 继发性低氧障碍 ) 。发 生这个低氧状态症状
期治疗和慢性损伤的康 复治疗 。 此方法 已被运动医学工作者、
s rsta n n . po ri i g t
Ke r s c y t e a y C VD; t u e o ey y wo d : r oh r p ; I f i e r c v r ag

运动医学全身冷冻疗法的应用研究

运动医学全身冷冻疗法的应用研究

论著・17・2016年14期Health For Everyone 《人人健康》全身冷冻疗法(WBC )作为一种压缩制冷技术,主要是让将接受治疗患者暴露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治疗室内,温度通常为-110℃~-130℃之间,时间通常为2min ~2.5min [1]。

近年来,全身冷冻疗法逐渐被应用于我国的运动医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运动医学全身冷冻疗法的应用研究,为全身冷冻疗法的临床引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现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某篮球队随机抽取的13名队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岁~29岁,平均年龄(24.5±3.7)岁;身高178.6cm ~190.4cm ,平均身高(184.5±4.2)cm ;体重68.4kg ~88.7kg ,平均体重(78.55±8.6)kg ;安静心率55.1bpm ±62.8bpm ,平均心率(58.95±3.4)bpm ;安静收缩压116.8mmHg ~127.9mmHg ,平均安静收缩压(122.35±6.8)mmHg ;安静舒张压69.2mmHg ~75.7mmHg ,平均安静舒张压(72.45±2.7)mmHg ;训练年限7.4yrs ~13.5yrs ,平均训练年限(10.45±3.3)yrs 。

研究运动员的身体检查状态良好,均无严重运动性伤病或感冒等症状。

此外,运动员均无高血压、发热等情况,并在实验前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了测量,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参与实验的运动员均得到了本人以及教练的同意,对其进行全身冷冻疗法进行治疗。

1.2 方法实验时间为2周,利用教练所制定的大强度训练计划,并由教练统一训练,包括训练强度、内容等几乎一致。

实验时间内,队员统一接受全天训练,并于下午训练结束后于我市某医院内接受全身冷冻治疗,并确保其在实验期间内,保持正常饮食以及生活规律,避免使用促进身体机能恢复的手段,包括冰水浴等。

冷敷疗法在足球运动伤痛领域的应用研究

冷敷疗法在足球运动伤痛领域的应用研究

30作者简介:郭方甫(1994—),男,汉族,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2018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运动损伤与康复训练。

冷敷疗法在足球运动伤痛领域的应用研究郭方甫 郑州大学摘要:冷敷疗法目前广泛的应用在当今足球运动的伤痛领域,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的急性损伤以及术后的止血消肿,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但由于冷敷疗法的可变因素较多,其产生的效果也难以控制,经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得出以下结论:有效的掌握冷敷疗法的手段类型、温度和时间节点等规律变化,可以帮助足球运动员患者避免伤病困扰的同时,远离并发症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的促进机体的恢复速度。

关键词:足球运动损伤;冷敷;消肿足球运动向来以注重身体对抗而著称,激烈的比赛节奏让肌肉碰撞频频发生,因此各种类型的伤病往往是球员们保证身体健康所要面临的一大考验。

冷敷疗法则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理急性运动损伤的物理治疗手段,它通过滞后神经传导速度,来麻痹痛处的局部神经末梢,进而降低其敏感性、减轻患者的疼痛。

一、冷敷疗法生理机制在皮肤表面进行冷敷,可有效收缩受伤部位的毛细血管,使微血管通透性降低,避免因内部流血和炎症而引起的受伤部位肿胀[1]。

冷疗在降低受伤组织温度的同时也使该组织的新陈代谢率和氧需求量减少,这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缺氧而造成细胞的再次损伤。

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也标志着血流量的增加,这可以有效防止体液渗透到其他区域而导致局部肿胀。

二、冷敷疗法使用方法目前最常见的冷敷疗法主要有冷水浴,冰敷,冰杯按摩和冷却喷雾器以及液氮超低温冷冻治疗等手段。

其中冷水浴和冰敷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冷敷疗法,这种温度比较适宜可直接接触肌肤,因此消除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等作用比较明显[2]。

冰杯按摩是指利用纸杯装水加以冷冻,制成柱状的冰柱来作为按摩工具,用画弧线的形式进行局部的刺激,一般时间控制为每次5至10分钟,如遇到肌肉大幅度拉伤则需要10至20分钟,该方法主要适宜治疗膝关节的损伤[3]。

冷疗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冷疗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
其他研究 @/2!3!0./4
从而达 到 缓 解 疲 劳( 减 轻 肌 肉 酸 痛 和 促 进 机 体 恢 复 的 效 果.& -%"/ % 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目前冷疗已经成为国内外较流 行的一种恢复手段% 可分为运动前冷疗和运动后冷疗$这两种 手段都可在训练中缓解运动员疲劳程度$提高身体的机能.%%/ % 但由于冷疗方法的多样性和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时间(温 度(部位和运动项目等因素的干预$不同的冷疗手段在改善效 果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运动员的疲劳恢复还没有 最佳的方案., -#$%% -%// %
摘.要目的$选择有效的生理学指标来评价运动疲劳是体育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选择血清肌 酸激酶('Z)!运动表现指标深蹲跳('h*)和主观判断指标迟发性肌肉酸痛( WOhA) 三个维度的指标来探 讨冷疗对运动性疲劳的改善效果"为冷疗促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改善提供相关证据"并为科研人员和教 练员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在中国知网('3ZV)!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Va)!谷歌学术!a1L6=C!N=L 42 >K;=:K=和 RMA'OB4>?数据库"以,冷疗(K5@4?B=57I@)-,冷水浴(K48C P7?=5;66=5>;4:)- , 运动员( 7?B8=?=>( 45 7?B8=?=45I87@=5>I87@=5))-,运动性疲劳( =S=5K;>=-;:C1K=C 27?;D1=)- , 疲劳恢复( =8;6;:7?==S=5K;>=27?;D1=) ,消除恢复(=S=5K;>=27?;D1=5=K4<=5@)-等主题词进行检索# 运用 Q=<;=Ph7:7D=5,E! 软件对纳入的 & 篇文献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冷疗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运动员的 'Z水平(NhW]-/&E$$"+,^'V$ -%"+E&! s$/E/"F]!E$%"al"E"%)以及 WOhA 程度(NhW]-%E+"+,^'V$ -$E$, s-%E$&"F]/E,"al"E"%)"但对 'h*的改善效果不太显著(NhW]-"E!&"+,^'V$ -$E+[ s$E%+"F]"E$+"a]"E##)# 结论$冷疗可促进 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改善"不同的冷疗方式均对运动性疲劳起到缓解作用"但对运动表现的作用不太明显# 关键词冷疗%运动员%运动性疲劳%h=?7分析 !"#$%&'$$ OM*R'(V\R$ A=8=K?;4: 42=22=K?;<=IB@>;484D;K78;:C;K7?45>?4=<7817?==S=5K;>=-;:C1K=C 27?;D1=;>7 B4?;>>1=;: ?B=2;=8C 42>I45?>>K;=:K=E(B;>I7I=5I5=>=:?>7: =SI8457?;<=>?1C@42?B=5=8;=2=22=K?42K5@4?B=57I@4: =S=5K;>=-;:C1K=C 27?;D1=" 1>;:D?B5==;:C;K7?45>$ >=516 K5=7?;:=J;:7>=( 'Z)" =S=5K;>=I=524567:K=6=7>15= K41:?=564<=6=:?G16I ( 'h*) B=;DB?" 7:C >1LG=K?;<=57?;:D>42C=87@=C -4:>=?61>K8=>45=:=>>( WOhA)EV? I54<;C=>5=8=<7:?=<;C=:K=245K5@4?B=57I@?45=8;=<=7?B8=?=>T=S=5K;>=-;:C1K=C 27?;D1=7:C I54<;C=>?B=45=?;K78 5=2=5=:K=2455=>=75KB=5>7:C K47KB=>Eh=?B4C>$ A=75KB=>L@P45C>>1KB 7>qK5@4?B=57I@q"qK48C P7?=5 ;66=5>;4:q"q7?B8=?=>( 457?B8=?=>45I87@=5>I87@=5)qq=S=5K;>=;:C1K=C 27?;D1=q( =8;6;:7?==S=5K;>=C;=?)q RS=5K;>=W;=?5=K4<=5@q;: '3ZV"N7:27:DC7?7L7>="\VaC7?7L7>="X44D8=AKB4875"a1Lh=C"P=L 42>K;=:K=7:C RMA'OB4>?C7?7L7>=P=5=K4:C1K?=CE(B=Q=<;=Ph7:7D=5,E! >42?P75=P7>1>=C ?4I=524567>?7?;>?;K787:78@>;> 42?B==;DB?C4K16=:?>EQRA9H(A$ ?B=K5@4?B=57I@;:?=5<=:?;4: K7: >;D:;2;K7:?8@;:K5=7>=?B='Z8=<=8( NhW ] -/&E$$"+,^ 'V$ -%"+E&! s-$/E/"d]!E$%"a l"E"%) 7:C ?B=C=D5==42WOhA( NhW ]-%E+"+,^ 'V$ -$E$, s-%E$&"d]/E,"a l"E"%)"L1??B==22=K?4: 'h*;>8=>>>;D:;2;K7:?(NhW ]-"E!&"+,^ 'V$ -$E+[ s $E%+"d] "E$+"a ] "E##)E'O3'H9AVO3A$ K5@4?B=57I@K7: 27K;8;?7?=7?B8=?=>T=S=5K;>=27?;D1= =8;6;:7?;4:EW;22=5=:?K5@4?B=57I@6=?B4C>K7: 788=<;7?==S=5K;>=-;:C1K=C 27?;D1=L1?B7<=8;??8==22=K?4: >I45?> I=524567:K=E ()*+,%-#$ '5@4?B=57I@% U?B8=?=>% RS=5K;>=-V:C1K=C _7?;D1=% h=?7U:78@>;> 中图分类号X&"[E,,..文献标识码U..文章编号%"", -"$,/$"$$"# -"$$+ -, C4;%"E%+!#+ YGEK:J;E;>>:E%"", -"$,/E$"$$E"#E"/$

冷疗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冷疗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冷疗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冷疗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创伤发生后的早期阶段。

冷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组织温度来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减少肿胀和减轻创伤后的二次损伤。

以下是冷疗在运动创伤中的常见应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1. 冰敷:将冰块或冷冻物品包裹在毛巾中,敷于受伤部位。

每次冰敷的时间为15到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冰敷时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冰敷可以在创伤发生后的24到48小时内进行。

2. 冷水浸泡: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时间可根据个人感受适当延长。

冷水浸泡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并加速血液循环。

3. 冷包或冷敷器:直接将冷敷器放在受伤部位,它们能提供持续的冷疗效果。

可根据需要进行冷敷,每次15到20分钟,每天多次。

在使用冷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不要将冰或冷敷物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最好使用毛巾或纱布包裹起来。

2. 冷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

3. 冷疗后可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4. 长时间、反复或慢性创伤应咨询医生建议,因为这些情况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方式。

总的来说,冷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创伤应急处理方法,但对于严重或复杂的创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咨询和治疗。

冷疗对运动后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冷疗对运动后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文体用品与科技总第462期2021年3月(上)1、文献的纳入标准文献的纳入标准:文献的纳入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学术期刊和学术数据库中出版和收录的全文或摘要;(2)中文和英文文献以外语言的文献不录入;(3)和冷疗与运动有关的实验性的研究以及较全面、较权威、综合性较强的综述性文献。

通过不限制时间检索找到有关冷疗的中英文献共1448条,其中冷疗与运动恢复的文献共18条;科学会议中与冷疗有关的文献研究共6条;第十届5篇第十一届1篇;第四届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1篇;核心期刊66篇,通过筛查从2000年开始至今有52篇,排除相似且与主题不相关符的文献后得到核心期刊22篇,除此之外纳入了与主题相符的文献3篇,总计25篇,对得到的文献进行下载后通篇阅读,根据相关内容对文献进行分析总结2、常用促进运动后疲劳恢复的冷疗方式及其应用运动后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定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且肌肉大强度的离心收缩后使肌原纤维损伤产生肌肉的延迟性酸痛,从而导致运动疲劳的产生。

冷疗是指将比人体体温低的诸如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物理因子作用于受试者身体部位而进行干预的一种物理疗法,是处理早期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关键措施。

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在比赛过程中进行冷水浸泡能够快速恢复肌肉耐力,有效降低肌肉疼痛,并且快速恢复到训练前的状态。

常用冷疗方式有局部冷疗法(Local cryotherapy )、全身冷疗法(whole body cryotherapyWBC )和冷热交替疗法。

局部冷疗是对运动后疼痛及疲劳的部位用低温进行局部制冷的过程如:冰敷和冷冻剂喷射。

全身冷疗(WBC )是将身体短时间(2-3min )暴露在冷冻空间中的过程包括冷水浴、全身超低温冷冻疗法等。

冷热交替疗法是在冷疗和热疗交替相互作用的方法。

2.1、冷疗的相关实验研究情况根据所查找的文献冷疗对运动恢复干预的研究过程主要从生理生化指标、血液参数等开始,对实验对象的对照研究以及实验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评价。

冰敷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冰敷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冰敷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在运动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扭伤、拉伤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问题是如果在第一时间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可能会让情况更加的恶化,正确的应用冷敷可有效地治疗原发伤并尽可能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当我们从事运动时,肌肉、结缔组织(含韧带、肌腱等)、血管甚至骨骼,都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损耗。

有些组织的破损,会导致血液、淋巴液等物质,在受损部位大量溢出并凝结,造成“血路不通”。

冰敷的作用,是透过降温,让这些受损的部位不要一下子溢出太多的血液、淋巴液等,才不会“将血路堵住”。

简单的说,冰敷有“消肿止血”的作用。

1 冰敷的理想时机了解冰敷的作用之后,我们不难推测,冰敷应该在运动后或伤痛产生时尽快进行,虽然有“24小时内冰敷都有效果”的说法,但愈早进行冰敷显然愈好。

以踝扭伤的例子来说,扭伤以后踝部微血管大量破裂,如果马上冰敷,可以立刻抑制血液从破损的微血管溢出,若等到一小时后才冰敷,则让血液有一小时的时间从破损的血管中流出来,冰敷的成效就会打折扣。

2 最理想的冰敷方式冰敷的时间,最好每次能进行20至30分钟,进行的时间若不够,无法发挥效果,时间过长则可能伤害皮肤,所以最好能以每次20-30分钟为宜。

冰敷的温度:0度最好(冰块放在凉水中,冰水混合物即是0度),不要把冰块从冰箱拿出来直接使用,因为温度太低,易于冻伤。

皮肤表面隔以薄层毛巾为好,敷料太厚,温度不易传递。

冰敷的频率,在24小时内,应该尽量2-3小时一次。

3 冰敷的“有效期限”那么,冰敷应该进行多久呢?依照最新的研究指出,48小时内都是冰敷的最佳时机,如果症状严重,甚至于必须连续72小时冰敷。

这样的说法显然与传统的“24小时内冰敷,之后采取热敷”有所区别。

4 冰敷的注意事项4.1冰敷的最大生理功能在降低身体局部组织的温度。

皮肤对冷的感觉受纳器,其正常反应温度范围在10℃至41℃之间。

当正常冰敷的过程中,皮肤温度持续下降至15℃左右时,由于皮肤对冷的正常感觉,会促进交感神经的紧张,经过一连串的生理控制机转后,进而达到血管收缩、降低血流的功能。

运动损伤和康复中冷热疗法的应用

运动损伤和康复中冷热疗法的应用

运动损伤和康复中冷热疗法的应用体育运动中常发生运动创伤,大多数的运动创伤是由于过大用力引起的肌肉、肌健、韧带、软骨、骨、骨膜、神经组织的急性损伤,或过度使用引起这些结构的慢性微小损伤。

冷热疗法可用于一般运动创伤和手术后治疗,目的旨在使运动员尽快恢复运动功能,尽量缩短中断训练的时间。

标签:体育运动运动创伤冷疗法热疗法冷热交替式水疗一、冷疗方法及应用1.方法运动损伤后采用冷疗是使局部降温即刻使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局部代谢,制止组织内部淋巴血液渗出、水肿及炎症,并止痛。

所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24-48小时内)均可应用冷疗,如肌肉拉伤、四肢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等。

伤后运用冷疗越早,损伤部位的肿胀程度越小,日后治愈的时间越短。

1.1冰按摩直接用特制的装有冰柱的按摩器采取循环滚动方式,在损伤周围摩擦5-10分钟,以伤者适应为度,或用装有碎冰块的塑料袋敷在损伤部位,每次20分钟,寒冷的季节时间可稍短,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3分钟换一次。

1.2 冲淋法:将伤部放到冷水龙头下冲淋,直至伤部麻木。

此方法比较容易采用,大多数运动受伤者多采用此方法。

1.3浸泡法将受伤部位放到自来水或冰水中约10分钟,其温度可根据伤者的舒适程度来调整。

1.4冷喷雾用易蒸发、吸热快,并能迅速降低体表温度的制剂,直接喷洒在伤部的方法。

常用的是氯乙烷、冷镇痛去雾剂、冷冻去雾剂。

注意喷洒时应垂直于伤部,距离约30-40厘米,每次喷8-10毫升,以皮肤出现一层白霜为宜,亦可间隔20-30分钟再喷1次,但不宜过急,以免发生冻伤。

2.冷疗法注意事项运动损伤该冷敷还是热敷。

一般认为,运动损伤,早期应冷敷,24小时后可改用热敷。

不论冷敷还是热敷,都有一些禁忌。

当损伤的部位起水疱或有破损,形成“开放性伤口”时,不宜冷敷;怀疑有脏器内出血,禁忌热敷;软组织挫伤或关节扭伤的初期,也都禁忌热敷,否则会加重病情。

冷疗最明显的危害是冻伤,严重时可导致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冷却疗法在运动后恢复过程中的应用

冷却疗法在运动后恢复过程中的应用

冷却疗法在运动后恢复过程中的应用
王晓东;赵刚
【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0(032)005
【摘要】冷却疗法具有止痛、防肿、减少继发性损伤等作用.在运动医学领域内,该疗法除了用于急性外伤性损伤的早期治疗外,它还可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期治疗和慢性损伤的康复治疗.本文就有关冷却疗法在运动后恢复过程中应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作为训练后机体恢复新方法进行探讨.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王晓东;赵刚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体育部,广东,深圳,518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5
【相关文献】
1.运动后恢复过程中大鼠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 [J], 赵中应
2.大鼠力竭运动后恢复过程中胃肠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 [J], 王雁北;张新胜;杜娟
3.运动后的身体恢复自然疗法 [J],
4.软体高压氧舱对高强度间歇运动后恢复效果应用研究 [J], 毕学翠;詹建国
5.运动饮料促进运动后体液恢复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吴一凡;玉应香;郭成成;常翠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刘晓光Ξ(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摘 要:冷疗具有止痛、防肿、减少继发性损伤等作用,既可以用于急性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置中,也可以用于运动损伤的康复中。

急性运动损伤紧急处置中的冷疗方法包括冷喷雾、冷水浸泡、冰敷和冰按摩等,作为功能恢复的冷疗方法主要有活性冷敷(冷敷与主动性治疗的组合)、低温条件下的伸展(冷敷与伸展活动的组合)以及冷热交替治疗等。

作者对冷疗的具体模式、疗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冷疗法;运动损伤文章编号:1004-8790(2006)02-0026-03 中图分类号:G80415 文献标识码:ATthe Application of C ryotherapy in Sports MedicineLiu Xiao-guang(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 ports Science,S 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Abstract:Cryotherapy can relieve pain,prevent edema and reduce secondary injury injury after sports injury.It was used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acute s ports injury,as well as in the tehabilitation of s ports injury.The methods of cryotherapy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acute s ports injury included evaporatiing sprays,cold water immersion,ice pack and ice massage,and the methods of cryotherapy in rehabilitation mainly included cryokinet2 ics,cryostretch and alternate cold and hot thera py.The autho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concrete modalities,ef2 fectiveness and precaution of cryotherapy.K ey w ords:Cryotherapy;Sports Injury 冷疗法(Cryotherapy)是将比人体体温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作用于患部而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随着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冷疗法现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中,除了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治疗外,它还可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期治疗和慢性损伤的康复治疗。

尽管冷疗法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时间已经很长,但在冷疗的具体方式、持续时间和频率、与其它疗法的结合等方面人们仍然感到一定的疑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疗效确切而又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模式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1 冷刺激作用及冷疗原理111 冷刺激对组织温度的影响冷因子作用于躯体可使各种组织的温度下降,冷因子的降温作用是冷疗各种作用的基础,冷因子对各种组织的降温幅度取决于冷因子的温度、冷作用方式、作用面积、作用持续时间、组织的深度等多种因素。

Enwemeka等[1]对冷因子的降温作用进行了研究。

他们用冰袋在16名健康志愿受试者的大腿前面进行冷敷,测定了冷敷前、中、后皮肤表面以及距皮肤1cm、2cm、3cm深处组织的温度,冰袋的温度为-15~17℃,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以单层毛巾,冷敷面积为19×29cm2,冷敷持续20分钟,结果发现,冷敷8分钟开始,皮肤表面以及距皮肤1cm深处组织的温度明显下降,冷敷20分钟时分别下降3178℃和2149℃,距皮肤2cm和3cm深处组织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冷敷结束后18~48分钟,各受试者四个测试点第25卷第2期 福建体育科技Vol1251NO12 2006年4月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ril2006Ξ作者简介:刘晓光(1962-),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损伤与运动康复。

的温度均恢复至冷敷前基础水平,他们还发现,冷敷刚结束时,浅部组织的温度迅速回升伴随着深部组织的温度暂时性下降,他们认为这是深、浅部组织之间热量交流的结果。

112 冷刺激对局部血流的影响冷因子作用于局部皮肤时会导致浅部组织血管收缩,从而使局部血流量减少。

在撤除冷刺激后,一方面,周围环境、深部组织、周围较暖的浅部组织会迅速向较冷的浅部组织传递热量,使之升温,另一方面,机体也会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迅速使浅部组织血管舒张,这些作用可使受冷浅部组织的血流量明显增加。

冷因子作用于四肢远端时,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诱发四肢远端的血管扩张,Daanen等[2]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认为冷因子作用可使肢体远端的动静脉吻合开放,从而使局部血流量增加,这对于四肢经常暴露于冷环境中的人来说具有防止寒冷损伤的意义。

113 冷疗法的作用原理冷疗最重要的治疗作用是止痛、防肿。

冷刺激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终板兴奋减少,疼痛阈值提高,因而冷疗可起到减轻或解除疼痛的作用[3,4]。

此外,Nicole 等[5]的研究表明,冷疗可以通过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明显降低肌肉挫伤后的毛细血管通透性。

冷疗时,周围血管收缩,局部血流量减少,血管通透性降低,这便使得局部炎性渗出液减少、肿胀减轻。

冷疗另一重要作用是减少继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是指原发性损伤后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自由基大量增多而引发的损伤,冷因子作用于躯体可使各种组织的温度下降,降低化学反应速度,降低细胞代谢,降低细胞对氧的需求,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因此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下冷疗可以减少组织细胞的继发性损伤或坏死[6]。

2 急性损伤紧急处置中的冷疗急性损伤的早期,公认的紧急处置方法是RICE方法(Rest———制动、Ice———冷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冷疗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具体致冷方法包括冷喷雾、冷水浸泡、冰敷和冰按摩等。

211 冷喷雾冷喷雾是最快速的致冷方法,一般在运动现场应用。

用氯已烷、冷镇痛气雾剂等作局部喷射,喷射时从瓶口喷出的细流应与皮肤垂直,距皮肤30~40厘米,喷射8~12秒,至皮肤出现一层“白霜”为止,此时伤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温度下降并有麻木感,有时为了加强麻醉作用,在停止喷射20秒后还可再喷射一次,冷喷雾不能超过3次,以免发生冻伤。

冷喷雾后,立即在伤处进行加压包扎。

212 冷水浸泡直接将伤肢放入冷水中进行浸泡是最简单的冷疗方法,适用于肢体远端损伤。

水温一般应在5-15℃之间,浸泡时间10~30分钟,浸泡后再进行加压包扎。

有些文献所推荐的方法是先立即用海绵和绷带加压包扎,然后用加冰的冷水浸泡30分钟,浸泡后再换上干的海绵和绷带进行加压包扎[7]。

213 冰敷冰敷是运动现场之外最常用的方法。

可先在伤处冰敷,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也可先用绷带加压包扎,再在绷带外进行冰敷,冰敷应在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内反复间歇进行,有研究表明,与单次冰敷比较,反复间歇性冰敷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局部组织的血流量[8]。

冰敷时,用普通塑料袋或专用冰敷袋装碎冰块平铺于受伤处,冰敷时间每次20~30分钟,一旦加压包扎的局部出现胀感即可再次冰敷,反复冰敷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0分钟。

214 冰按摩(Ice Massage)肌肉等深部组织损伤时,对患部深层的冷敷是非常必要的。

用冷水浸泡或单纯的冰袋外敷只能使患处浅部组织的温度明显降低,而对深层组织的温度影响不大,要想对患部深层组织进行冷敷,最有效的方法是冰按摩。

Zemke 等[9]比较了冰按摩与冰敷两种方式对肌肉温度的影响,他们发现冰按摩能够更快、更明显地降低肌肉温度。

冰按摩时,用冰袋直接放在患部进行擦摩,直到患部失去感觉,按摩时间最长为20分钟。

对于严重的损伤,在伤后48小时内可每天进行3~4次,每次间隔1~2小时。

3 运动功能康复过程中的冷疗许多伤病如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肌肉疲劳和痉挛等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冷疗与其它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快、更好地恢复功能,作为功能恢复的冷疗方法主要有活性冷敷(冷敷与主动运动的组合)、低温条件下的伸展(冷敷与伸展活动的组合)以及冷热交替治疗等。

311 低温条件下的运动疗法(Cryokinetics)这种方法是将冷敷与伤部主动运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应用,冷敷能够消除疼痛,允许主动运动更早地开始。

该疗法能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使肌肉泵作用更早恢复,从而减少局部肿胀和组织粘连,主要用于关节扭挫伤的功能恢复治疗。

具体方法是在伤部先进行15~20分钟冰敷,使伤部失去感觉,然后进行主动的运动练习3~5分钟,再冰敷3~5分钟使伤部失去感觉,再进行主动的运动练习3~5分钟,应重复进行3遍以上[10]。

312 低温条件下的伸拉(Cryostretch)这种方法是将冷敷、伸展体操结合在一起进行应用,冷敷起着止痛、解痉的作用,而拉伸则起着增加肌肉活动性的作用。

低温条件下的拉伸可以抑制因轻度的肌肉拉伤・72・第6期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及肌肉挫伤所引起的肌肉痉挛,是能够在无痛感的基础上完成关节可动区域动作的低温疗法的手段之一。

先将患部肌肉冷敷至麻木,然后进行拉伸,拉伸持续到麻木感消失,再冷敷、再拉伸,可重复进行2~3遍[10]。

313 冷热交替疗法(Alternate cold and heat therapy)冷热交替疗法被认为是急性损伤亚急性期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将冷热作用结合起来,使血管交替舒缩,形成一种泵的作用,它能有效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刺激血液循环,同时具有止痛作用。

关于冷热交替疗法的文献报道不多,而且具体的方法差别较大。

谢辉等[11]用冷热交替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收到了优良疗效。

48小时内的患者,采用0℃的冰袋及42℃的热水袋交替外敷患者损伤处,冷8秒,再热8秒后再冷8秒,如此交替治疗,每次治疗持续20分钟,1次/天。

损伤超过48小时的患者,则采用0℃的冰袋及51℃的热水袋,交替外敷患处,冷8秒后热8秒,再冷8秒,如此交替治疗,每次治疗持续20分钟,1次/天。

Abhiya[12]推荐的急性损伤冷热交替疗法为: 伤后时间 4~5天 6~7天 8~9天 每次冷敷时间 4分钟 2分钟 1分钟 每次热敷时间 1分钟 2分钟 4分钟 冷热交替频率 4次/小时 5次/小时 4次/小时慢性损伤的康复治疗也可以采用冷热敷相结合的方法,功能恢复治疗前进行热敷使血流正常,为了控制由治疗所引起的炎症,每天的功能恢复治疗之后必须进行冷敷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