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多元性文化与消费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卷第 4期2005年12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Wenzh 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Vol.5 No.4Dec.2005

解读多元性文化与消费文化

王长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系, 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 多元性文化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现实。中外学者对多元性文化有了诸多的探讨。比较中西文化,中国学者对多元性文化的探讨,特别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理念对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贡献。消费文化是多元性文化中最前沿、最时兴的一个话题,消费文化涉及到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多元性文化;消费文化[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2005)04-0042-04

[收稿日期] 2005-03-10

[作者简介] 王长江(1942─),男,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教授.

多元性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现实,而消费文化是这种多元性文化中最前沿、最时兴的一个话题。消费文化的含义是指:一般商品所具有的文化性特征;“文化”这个广泛而特殊的字眼,从消费视角来研究它。对多元性文化和消费文化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篇:多元性文化

多元性文化到底存在不存在?世界的学者产生不同的看法:皮特・伯格这位重要的社会学家提出了“儒家资本主义”醒目的观点。美国前驻日本大使赖世和(Eduin Reachauer)是一位突出的文化学者,他指出“儒家和东亚经济有亲合性”的观点。而哈佛大学柏金斯(Dwight Perkins)对以上观点提出了反批评,认为韩国的金融风暴正显示了儒家的缺失。哈佛大学的中国学者杜维明指出:儒家文化圈的兴起实际上代表人类的现代化的进程不是一个单向的、孤立的发展路线,因为现代化可以拥有不同文化形式,现代化中,传统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多元性文化是不是成为21世纪的大潮流,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多元文化发展模式受到美国单边主义兴起的非常大的冲击。美国的经济文化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个人尊严。这些因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意义。在经济科技方面人们普遍认识到全球成为一体化。于是全球化的结果,常常会造成霸权主义。怎样使全球化发展成为生命的共同观念,却不造成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化是否是同质化的过程,但在文化上其本身就是异质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全球化和地方性是不可分割的,既然不可分割,就不能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全球化一定导致地方性、导致强烈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假如发展为根源性的同体感,这是健康的。但是地方化也会造成封闭的对外具侵略性的原教旨主义,或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地方主义、甚至个人中心,这就不健康了。

北大辜正坤教授认为,“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文化。所谓广义文化指的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或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一切经过人们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狭义文化则主要指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及对人类有积极意义的技术成果。”

An Explanation of Diversified Culture and Consuming Culture

W ANG Chang-jiang

(Humanity Departme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Abstract: Diversified culture is the reality of the current world, and is frequently discussed by scholars from

home and abroad. Comparing Chinese culture with Western one, Chinese scholars ment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otion of "the same goal, but different form", which i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culture. Consuming culture is the most popular topic in a diversified culture, and it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 Diversified culture; Consuming culture

第 5 卷第 4期43

他揭示了文化最核心的是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而核心的核心是道德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人际关系,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二是物际关系,涉及物与物的方面;三是人物关系,涉及人和物的关系。其中涉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道德观最重要。可以说,全部关系中对所有人的道德要求是:利他为第一原则,利我为第二原则。

中西文化的核心概念是: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仁、义、礼、智、信,西方传统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重要的价值观——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辜正坤教授把仁爱作为最重要的品德标准作了比较,智慧虽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价值,但只有在善良意志的统帅下才是值得推崇的,而仁爱更符合全人类的道德追求。把儒家的“和为贵” 与西方传统价值中的竞争为贵作比较,前者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抑强扶弱,非攻反战的行为信条;后者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好战成胜的理念。显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西方学者伏尔泰、罗素、汤因比、赖肖尔等也倾向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主要依据在于传统文化。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时代”的著名论断。他断言中国文化将是21世纪人类走向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力和融合器。

从精神价值文化看,中国传统的国家、宗族、氏族的集体观念,与忠孝等崇拜观念,具有独特的民族形态。这与西方的独特精神价值,如自立主义、自由主义、优胜劣汰等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社会制度文化看,中国绵延实施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等与西方的政教分离、法制崇拜等,形成又一特殊的对照文化。显而易见,所谓的“西方民主”是以人数众多的群体有望得到相对多的权益,而人数较少的许多群体就不得不成了权益瓜分中的弱势群体,实际是多数人利用所谓民主的形式压迫少数人,这是20世纪民主制度最司空见惯的腐败现象。它的手段主要为人熟知的竞选、普选、推荐等形式。辜正坤教授认为,其实所谓民主的本质,就是权力的合理分配问题,在中国传统中存在着更先进的民主形式。这就是科举考试选取官员的形式。以严格的德智考试来遴选知识分子精英做官员,组成管理的政治集团,这是中国对人类最珍贵的贡献。皇帝个人的看法,也常常被他们以委婉的方式否决,相应的监察制度、监察官员,各类谏官、拾遗之类,整合起来,构成一种以皇帝为首以知识分子精英为主体的统治集团,各类方针政策常常要经过朝廷大臣的公开辩论才能最终定夺。科举考试竞争型分权价值观是中国特殊环境与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价值观,它首先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但它同时也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它的遴选官员的方式的公开性远

远高于拉帮结派式的西式竞选型民主制。因此,它是最有资格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体推荐的一种普遍价值,值得全世界各国予以仿效继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

2000年的《世界文化报告》即以“文化的多样性、冲突和多元共存”为主题。对人类共同体来说,多元之元是指构成整个文化体系的诸基本单元或子系统,如宗教信仰、科学理性、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主体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非传统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以及各种新文化等等。其彼此间,应是大致划分,相容共存而决非对立的关系,在历史过程中归结为“和而不同”的动态整体结构。

关于根据哲学文化“和”与“同”的探讨。西周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命题(《国语・郑语》)。史伯解释说:“以他平谓之和,故能丰长物而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也。”(《广韵・庚韵》)“他”是指不同事物或构成事物的不同元素,以他平他即不同元素或事物的有差别的联系共存或有机结合,这就是所谓“和”,是事物在保持个性、特殊性、具体性的基础上体现更高水平的共性、普遍性、同一性和统一性的哲学范畴。而“同”则是简单的同一,是相同元素或事物的积累相加。后来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一个将前贤的贵和去同思想概括发展为“和而不同”的鲜明的命题。“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中庸》)。“和”广涉天道、物理,尤其关注人伦、社会,所谓“人和”,兼具和谐、和睦、和平、和爱、和合之义,“和更深刻的文化认同意识,是在上古认识条件下相当程度避免了片面性的求同存异的理念,是古典儒家对其时天道、社会和人生,尤其是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的理想描述和理性诉求”(彭邦本)。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蕴涵了一种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精神,一种在社会文化层面上“有容乃大”的恢弘气度,又展示了不同文化事物及其要素通过互动、取舍、融合而出新的前景。

当今世界,面对信息空间中几乎无所不在的因特网和视觉世界文化新技术的冲击,许多人认为,文化的多样性在虚拟世界中正在退缩,甚至感到,这将导致强迫性的文化同质化。于是乎出现了激烈地反对全球化的人群,文化保守主义也发出了不容忽视的强烈呼声,一些地区传统宗教原教旨主义抬头,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矛盾与紧张关系引人注目,族群与国际间的争端往往以文化冲突为形式。人类与生俱来的文化多样性传统和多元文化共存局面,还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理念似乎还在给人类以若干有益的启示:一是“和而不同”就要求摈弃冲

王长江:解读多元性文化与消费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