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医学仪器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医学仪器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课程简介
(英文)(Description)
The first 14 weeks ar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cours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from 15 to 16 weeks. This course mainly explains medical instrument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main textbook used in the course is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edical Instruments. The teaching method is Chinese textbooks plus Chinese teaching. Contents include: human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dete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electrophysiology (ECG, EEG, etc.), bloodpressure, body temperatur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respiratory detection equipment, multi-parameter monitor; X-ray imaging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equipment, including nuclear medicine Diagnostic instruments, radionuclide therapeutic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medical radionuclide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repeated test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s; endoscopic diagnostic systems, including gastroscopy, laparoscopy, laryngoscope principl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functional assistance and Replacement devices, including assist and replacement of the heart, artificial kidney, artificial heart-lung machine, ventilator and anesthesia machine, hearing assistance and replacement, visual assistance and replacement, deep brain electrical stimulator, bladder pacemaker, spinal cord stimulat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mbs; commonly used physiotherapy and treatment equipment, including high-frequency electronic treatment machines, microwave therapy devices, defibrillators, high-frequency electrosurgical devices,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devices; use and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hospital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medical image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medical information security countermeasures; course experiments include ECG signals Set the recording,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ECG, blood pressure signal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experiment, grip strength,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signal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This course gradually through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course experiments,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common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working principles of auxiliary instruments, structural desig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d master basic medical instrument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生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生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生物)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学时:32H学分:2使用对象:生物工程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相关仪器分析方法所涉及的原理、仪器构造、特点、操作方法和应用范围、扩大加深相应的测试数据处理方法,使学生在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运用能力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要求学生学习过分析化学,并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仪器分析课程是生物工程学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对于光谱部分,应掌握各类电磁辐射的“发射”与“吸收”及与物质特性间的关系。

了解其主要特征和主要参数。

试样的定性和一般的定量分析方法。

对于分离分析部分,应掌握仪器分离方法原理,了解有机物、无机物进行分离的依据和测试原理。

初步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进展和前沿发展动态。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引言学时:1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总体要求和方法。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学时:42.1气相色谱法概述2.2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2.3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2.4固定相及其选择2.5气相色谱检测器2.6气相色谱定性方法2.7气相色谱定量方法2.8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2.9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基本要求:了解色谱的分类、分析流程,掌握色谱术语,气相色谱分析理论,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定性及定量的方法,了解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学时:43.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3.2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3.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1/11/13.4液相色谱法固定相3.5液相色谱法流动相3.6高效液相色谱仪3.7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3.8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实例基本要求:了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特点,掌握影响色谱分离的因素、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及分离原理,固定相与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类型选择,应用第四章电位分析法学时:44.1电分析化学法概要4.2电位分析法原理4.3电位法测定溶液pH4.4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4.5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4.6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和性能4.7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4.8影响测定的因素4.9测试仪器4.10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的应用4.11电位滴定法4.12电位滴定法的应用和指示电极的选择基本要求:了解电分析化学法概要,电位分析法原理,掌握电位法测定溶液pH,离子选择性电极,影响测定的因素,测试仪器,应用。

医学第三篇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

医学第三篇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
质(电容)进行交流静电耦合。 • 微电极(针)对单细胞或神经元内
电位测定(0.5~5μm)
心电的产生与心电图
• 心脏的搏动是与心肌细胞的兴奋相 关的,心肌在兴奋过程中产生微弱 的电流,该电流经人体组织向各部 分传导。
• 由于身体各部分的组织不同,各部 分与心脏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在人 体体表格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电位。
• 按测量条件分:无创测量与有创测 量
• 无创测量---探测部分不侵入生物体 组织,不造成机体创伤。如临床生 理检查、医学成像等。
• 可连续重复测量,安全性好。
• 该测量多为间接测量,信息量损失 较多,易失真等。要求提高测量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
• 有创测量---侵入式测量,探测器侵 入体内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创伤。 如术中或术后的危重病人监护、大 血管内流态指标测量(导管)等。
• 细胞膜对K+、Na + 、CI -等不同离子具有 选择性的通透性。
• 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高通透性,K +外 流,同时负离子也随之外流,但膜本身 带有阴性电荷,阻碍阴离子外渗。
• 最后,内外阳阴离子相互吸引达到 平衡。导致膜内外产生压差,即静 息电位。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 一般心室肌细胞-80~-90mV;浦肯 纤维-90~-100mV;窦房结细胞40~-70mV
• 生物医学测量的安全要求
• 生物医学测量对像是人体,并且大 多为弱势群体,安全问题放第一位, 避免伤害。如电安全性、机械安全 性和化学安全性等。
• 电安全性---人体是一种特殊的电导 体,人体通过电阻耦合或电容耦合 而成为电路一部分时,就会有电流 通过。
• 人体导电将产生生物热效应、生物 刺激效应和生物化学效应。
• 避免措施:隔离、外环境保持相对 稳定、生物体处于安静、无拘束环 境中。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件课件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件课件

测量技术与医学的交叉融合
医学影像技术
将测量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例如,医学影像导航技术能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生理监测技术
将测量技术与生理监测技术相结合,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例如,可穿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物医学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例如,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医学影像,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心血管疾病的监测与诊断
利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仪器,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监测和诊断。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尿酸仪
电解质分析仪
生化分析仪
01
02
04
03
用于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
用于快速测量血糖水平,辅助诊断糖尿病等疾病。
用于检测血液中钾、钠、钙等电解质浓度。
生化信号测量仪器
X光机
用于拍摄X光片,辅助诊断骨折、肺部疾病等。
CT扫描仪
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图像。
MRI扫描仪
核医学成像技术
通过测量生物体内的电生理信号,如心电图、脑电图和肌电图等,对生理功能进行监测和诊断。
生物电测量技术
新型生物医学测量技术的实验研究
微纳加工技术
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制造出小型化、集成化的生物医学仪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便携性。
无线传感器技术
将传感器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实现对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远程传输。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02
CHAPTER
生物医学常用测量仪器
用于测量人体血压,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工具。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件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件

医学影像设备
X线机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机
利用X射线成像,用于骨骼系统和部分软组 织的检查。
利用X射线多角度扫描和计算机重建技术, 生成三维图像,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检查。
MRI(磁共振成像)机
超声成像设备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人体各部位的 图像,尤其适合脑、软组织、关节等结构 的检查。
利用声波反射原理,无创检查人体内部结 构,常用于心脏、血管、腹部、妇产科等 领域。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中…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生物医学数据的自动分析和智能 解读,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中的应用
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实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生物医学检测 和成像,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中的应用
04
生物医学仪器的设计与应用
生物医学仪器的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生物医学仪器应确保使用者的安全,避免对 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意外事故。
易用性原则
生物医学仪器应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方便使用者操作和使用。
有效性原则
生物医学仪器应具备准确、可靠的测量性能 ,能够满足临床或科研的需求。
可靠性原则
生物医学仪器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长寿命, 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生物医学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定期清洁仪器表面,检查仪 器线缆和接口是否完好,确 保仪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 环境中。
定期校准
根据仪器使用情况和厂商建 议,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故障排查
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尽快 进行排查和修复,如无法修 复应及时联系厂商或专业维 修人员进行维修。

生物技术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技术仪器分析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学时:总学时 36学分:2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适用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学分:2 学时:3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生物技术仪器分析》以介绍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其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为主要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起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其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掌握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生命科学领域各相关专业的实际应用,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决生命科学的相关问题奠定较好的分析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生物技术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各部分内容包括相关的基础理论、仪器依据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的分析影响因素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很强,但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

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两部分,要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原理上学懂弄通,有些内容要放在实验室中,结合仪器讲授,并配合尽量多的演示技巧和实验进行学习。

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技术。

四、参考性教学时间安排五、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含实验项目、实践内容)实验室相关仪器现场演示及讲解。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件2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件2

生物医学测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 理,包括数据清洗、去除异常 值、数据变换等操作,以提高
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统计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处理后的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 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多变量分 析等,以提取有意义的结果和
结论。
结果可视化
将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呈 现,例如绘制图表、制作图像 等,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和结 论,方便科学研究和交流。
THANK YOU.
脑电测量仪器
脑电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检测和分析大脑的电活动,包括脑电图机和动态脑电图机 等。
脑电图机可以记录大脑表面的电活动,用于诊断癫痫、精神疾病等,动态脑电图 机可以长时间记录脑电图,用于发现一过性癫痫发作和罕见的癫痫形式。
脑电测量仪器一般采用电极帽或头皮电极采集信号,将信号传输到放大器进行放 大,再通过滤波器和显示器进行显示和分析。
血糖测量仪器
血糖测量仪器主要分为生化法和光电法两大类,可以测量人体血糖浓度 。
生化法血糖测量仪器采用酶化学反应原理,将血糖与特定酶反应生成有 色物质,再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透光度来计算血糖浓度。
光电法血糖测量仪器采用光电化学反应原理,将血糖与特定试剂反应生 成有色物质,再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透光度来计算血糖浓度。
生物医学测量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生物医学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 无创检测、多参数监测、智能化仪器等。
生物医学测量的基本原理
电学原理
生物医学测量中常用的电学原理包括电阻抗测量 、电导测量和电位测量等,这些方法可用于测量 人体内部的生理参数和功能状态。
声学原理
声学原理在生物医学测量中应用也很广泛,如超 声波、多普勒效应等,这些方法可用于检测人体 内部的生理参数和功能状态。

《医学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2)《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8)《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4)《现代企业管理与经济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7)《医学仪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仪器》英文名称:Biomedical Measurements and Instrumentation课程编号:BIME3002 适用对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学时60:学分:3先修课程: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医学基础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王保华主编,《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参考书(1)邓亲恺,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原理,科学出版社,2004(2)John G Webster,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Houghtn M. company, 1998 (3)余学飞,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齐颁扬,医学仪器——原理与设计,高教出版社,1990(5)林家瑞等编,微机式医学仪器设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重要骨干专业课程。

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医学仪器的分类和基本组成框图、理解其基本原理、掌握基本设计方法。

任务:介绍生物医学电子测量和各种医学仪器的分类、组成及特点,医学电子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论述常用医学仪器包括生物电测量仪器、生理参数测量仪器、生化参数测量仪器以及病人监护仪等系统的原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医学仪器的总体分类和仪器基本结构;生物医学测量的各种方法;生物医学信号特点;医学仪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医学仪器开发准则和安全性要求。

2.熟悉生物电产生的机理。

3.熟悉电极-皮肤测量(生物电)等效电路;掌握心电图的向量关系和导联系统,以及心电测量系统的电路构成单元;熟悉人体心电数学模型;熟悉脑电的产生和波形分类;了解肌电图的生物电位和其他生物电测量方法。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程第一章(new)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程第一章(new)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状况 ——分布状况
百 分 比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有源 无源
设备类 型与数 量分布
珠三角洲 长三角洲 京津环海 其它
有源——电气设备,如监护、超声、影像…… 无源——手术器械、一次性注射器、骨科植入、病床、卫 生敷料……
Biomedical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 LTG
1、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缓解 2、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补偿 3、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调节 4、妊娠监控
Biomedical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 LTG
医学仪器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 作用,而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 代谢的手段获得的。但可能有这些手 代谢的手段 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这是对医 学仪器较为严格的定义。简单说来, 医学仪器是以医学临床诊治和医学研 究为目的的仪器。
Biomedical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 LTG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
生命学院医电系 主讲教师:李天钢
Biomedical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 LTG
第一章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总论
本章提要:
1.关键词解释和医学仪器定义 2.医学仪器发展简史 3.医学仪器的分类 4.医学仪器性能概要 5.生物医学测量综述 6.医学仪器的设计原则和开发过程 7.生物医学测量中的噪声与干扰 8.生物医学测量的安全性要求
Biomedical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 LTG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 谱分析方法,早在1946年就由F.Bloch提出,但直到1973 年,才由uterbur等研制出临床使用的磁共振成像

0904055医学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0904055医学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仪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4055课程中文名称:医学仪器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Instruments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开课学期:7总学时:40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 2.5二、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讲授医学电子仪器的原理、结构和设计原则,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电子仪器的性能指标和测量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生理信号的特点,并结合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医学信号测量的知识来设计医学仪器。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掌握人体医学信号的性质及其处理电路的特点、原理。

2、掌握常用的医学电子仪器原理、设计原则及应用。

3、了解其他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医学仪器概述(4学时)生物信息知识简介,医学仪器的结构及测量方式,医学仪器的特性分类,医学仪器的设计原则。

第二章生物信息测量中的噪声和干扰(4学时)人体电子测量中的电磁干扰,测试系统的噪声,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第三章信号放大(4学时)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原理,隔离级设计。

第四章生物电测量仪器(10学时)心电图机:心电图及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机结构和性能参数,XD-7100型单导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结构和性能参数,脑电图测量的新技术。

第五章血压测量(4学时)血压直接测量方法,血压标定方法,血压测量检测电路。

血压间接测量,血压的自动测量。

第六章医用监护仪器(2学时)生理参数的测量及监护仪器的主要指标,床边监护仪器,远程监护。

动态心电图技术,除颤器,人工心肺机。

第七章心脏起搏器与除颤器(2学时)心脏起搏器简介,固定型和R波抑制型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和电极,心脏除颤器介绍。

第八章医学仪器的电器安全(2学时)电流的生理效应,产生电击的因素,电击防护措施,一些电器安全参数的测试和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组人员:杨玉星、骆清铭、刘谦
一、课程名称: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32/2
四、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
五、课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生物医学测量方法及仪器;
2.引导学生接受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知识熏陶,提高生物医学工程基本素养。

六、适用学科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技术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概论 (2学时
生物医学测量及其仪器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生物医学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
生物医学测量仪器的种类
生物医学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生物医学测量及其仪器的发展与现状
生物医学测量及其仪器的发展趋势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分类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发展
●生物电测量及仪器—心电测量及仪器 (2学时心电的产生和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描记———心电图机
心电图的自动诊断
心电向量图
希氏束电图及其测量
心室晚电位测量
高频心电图分析仪
运动心电图测量
心电地形图仪———体表心电标测系统
心电图逆问题
●生物电测量及仪器—脑电测量及仪器 (2学时脑电的产生和脑电图
脑电图机
脑电信号分析
诱发脑电技术
脑电技术的延伸
●生物电测量及仪器—肌电测量及仪器 (2学时
肌细胞中的生物电位
肌电的引导与记录
典型肌电图仪的结构与指标
肌电图检查
●生物电测量及仪器—其他生物电测量及仪器 (2学时视网膜电图、眼电图及眼震电图
胃电图
多道电生理记录仪
生物磁测量 :心磁图和脑磁图
●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学时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光传感器
●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血压及心输出量测量技术 (2学时有创血压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
心输出量测量
●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生物声测量 (2学时
心音测量及仪器
耳声发射测量
●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血流测量及仪器 (2学时
电磁血流量计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阻抗式血流图仪
●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体温测量 (2学时
热电偶测量
PN 结测温
金属丝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测温
液晶测温
石英晶体测温
深部体温的测量
非接触式测温和温度分布的测量
●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呼吸功能测量及仪器 (2学时压差式呼吸流量计电阻抗式呼吸监测仪
肺顺应性的测量
●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血液流变学测量与仪器 (2学时血液黏度计血液流变仪
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在体无创及微创测量技术
● 生化参数测量与仪器—血气分析仪 (2学时
生化参数测量的特点
现行生化参数测量技术
血氧测定
血中二氧化碳测定
血液 pH 测量
集成化血气分析电极
血气分析仪
●生化参数测量与仪器—经皮血气监测仪 (2学时
经皮血气监测
电化学电极经皮血气监测
质谱仪式经皮血气监测
气相色谱分析式经皮血气监测
临床应用
●病房监护系统 (2学时
心电床边监护仪
中央集中监护
动态监护
胎儿监护仪
监护系统的几个发展方向
●生理参数的远程传输及监测技术 (2学时
生物医学遥测分类
生物医学遥测系统组成
远程医疗
远程传输的几个核心技术
无线电遥测监护
生理参数的光遥测
电话线传输监护技术
基于 LAN 和 WAN 的远程诊断
利用卫星通信系统实现远程诊断
生理参数的远程传输及监测技术发展前景
八、教材及参考书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王保华,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杨玉星,化工出版社, 2005年九、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讨论、作业+实践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