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要的地图
[高考复习]高中新教材常用历史地图及注释《世界历史地图》
世界历史地图1、古代主要文明分布注释: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古代文明发展体现出独立发展,多元格局的特点。
从文明区分布变化,可以看出亚欧非大陆文明区总体呈现不断扩展趋势,但扩展范围相对有限,并且比较集中于沿海地区和江河流域;2、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注释:通过丝绸之路,以间接交往为主;汉朝班超曾经派遣甘英出使罗马,由于安息国的阻挠,甘英没能抵达罗马;166年,罗马皇帝派使来华,抵达汉朝,建立了直接联系。
3、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注释: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
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注意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位置以及主要国家,新航路开辟后发生了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来的全球贸易与物种交流影响巨大,结合选修2相关内容明确物种种类,物种传播方向。
4、其他航路开辟注释:英国、荷兰等国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路,西欧人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
欧洲人寻找新航线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受早期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东西贸易新航线,他国只能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的航海活动兴起;欧洲殖民扩张运动兴起。
影响:推动欧洲逐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
促进大西洋沿岸国家崛起;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增进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
5、三角贸易(16世纪至19世纪末)注释:路线及内容: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前往美洲,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
高一历史必修一地图解读电子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地图解读电子版1、《唐虞夏商图》“伏羲都陈,神农先都陈,后迁都曲阜。
黄帝从有熊,迁都逐鹿。
少昊都曲阜。
颛顼先都帝邱,后迁都高阳。
帝喾都亳。
唐尧都平阳。
虞舜都蒲阪。
夏禹都安邑。
商汤都亳。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
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周朝列国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周朝列国图》(公元前1122-前430)“西周都镐。
东周都洛。
平王东迁后,列国中有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以外又有吴越,皆一时之盛。
图内所绘颜色,专指周朝列国之全地界。
”黄河的流向很有意思!历史上曾经26次改道。
这是第一次改道之前的?和如今的河道很像!3、《战国七雄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战国七雄图》(公元前403-前221)“周天子都洛,地仅三百里。
齐都临淄。
楚都郢。
燕都北平。
韩都阳翟。
赵都邯郸。
魏都大梁。
秦都咸阳。
七国外,卫国虽小,其亡最晚。
”4、《秦三十六郡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秦三十六郡图》(公元前221-前206)“由始皇至子婴,三帝,共十六年。
都咸阳。
”“共分为三十六郡。
后又增南海、闽中、桂林、象郡。
”北方的郡一般较小,南方的郡一般较大。
5、《汉代地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汉代地图》“由高祖至孺子婴,十二帝,共214年,是为前汉,又为西汉。
由西历前206年起,至后25年止。
新莽等篡位十五年在内。
由光武帝至献帝,十二帝,共196年,是为后汉,又为东汉。
”“前汉都长安,后汉都洛阳。
”“前汉分为十三部,后汉分为十三州。
”前汉(西汉)“道32。
郡国241。
县邑1314。
”后汉(东汉)“郡国205.县邑、道、侯国1180”汉朝和秦朝相比较,面积变大了,还是减小了?6、《三国地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三国地图》(公元196-265)“以蜀为正统。
以魏、吴为僭伪。
由蜀先主至后主,二帝,共42年(221-263年)。
”“由魏文帝至末帝,五主,共46年(220-265年)。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部编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中国最新的历史教材。
和过去的教材不同,该教材采用了通史的编撰模式,取代了过去专题史的模式。
教材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改变了过去逻辑混乱、内容空洞的现象。
在教材中截取其中古代史部分地图,以供大家欣赏。
教材中的地图也是采用的是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地图,有很多不客观的地方。
因此,这些地图只能作为参考。
一,先秦时期地图书中第一幅地图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地图。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00多该地图主要展示其中比较重要,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如巫山人、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等。
第二幅地图是西周分封地图。
从该图能够看出西周主要诸侯国和民族的分布位置。
该图的缺陷是无法区分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
春秋战国时代地图,能够反映主要诸侯国都城的位置,但是不能反映诸侯国的大小。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朝的地图比一般的秦朝地图较为精美,能够反映很多郡的具体位置。
不过,由于该图是谭其骧地图为基础制作的,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象郡应该位于越南地区,二是秦朝版图不应该画入云贵。
详细的情况,小编有专门的文章论述,这里不在多说。
教材中评价秦朝“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材中没有汉代地图,只有丝绸之路的地图。
教材中对汉武帝的开疆扩土介绍到:“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中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幅历史地图 PPT
23.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24.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2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26. 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27. 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
28.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29. 挺进大别山
30. 三大战役示意图
31. 渡江战役示意图
32.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考历史必须掌握的幅历史地图
【解题方法】 (1)有地图名称的:先根据地图名称、图示和地图的
隐含信息判断地图所属时期或朝代,是在哪一国家或地区;二 是寻找地图上的关键地点,注意地图上的图例,分析地图描述 的是形势图还是路线图;地图上有箭头的注意箭头指示方向 (部分图可据此找到关键地点或城市),最后根据所学知识解 答问题。
55.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5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57. 欧洲联盟成员国(到2007年)
56. 印巴分治图
59. 非洲独立进程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00年)
(2)无地图名称的:根据整体观察图片轮廓,通过轮廓判断 地域或方位。关注图例和图中的关键信息,判断图片主题;找地 图中与设问相关的时间、事件、地点、人物等信息,注意地图上 地点的分布特点。根据地图隐含的信息判断地图所属时期,明确 图片的内容、事件、城市或地点位置、路线等考查过的内容。
(3)根据地图上的重要内容,选择题可结合备选答案综合判 断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非选择题可以结合设问,最后联系教 材内容即可得到答案。
45. 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
46. 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
47. “三角贸易”示意图
48. 南美独立战争形势
49.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50.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地图信息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地图信息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图很多,有不少重要的知识在正文中只字不提或提的不全,只有阅读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才能找到。
我们应该看到,它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没有它我们便不可能全面深入透彻地理解掌握教材。
我们常说“史地不分家”,可见历史和地理是密不可分的。
何况高考中常会涉及到此类知识,因为,读图、识图、记图是史地综合的一个体现。
长期以来,学生识图、记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中的地图大体上分为军事、经济两大类。
无论是对军事类、经济类地图的记忆,首先,要认真观察地图;其次,要看请地图中的图例。
对军事类地图的记忆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要看清地图中的行军方向、战略要点、军事分界线、敌我双方的活动区域等。
对经济类地地图的记忆同样要注意地图中的图例。
如何用好地图并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是每个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多年,对于如何记图方面颇有所得,下面就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地图中的文字和非文文字信信息的记忆方法问题作简要归纳分析,现在把它整理出来愿与大家分享。
1、西周王朝分封示意图、东北西南齐鲁宋,燕卫晋国拱镐京;长江吴楚也有名,西周分封在固统。
古代帝王后代封地楚颛顼,夏后:杞;商:封宋,神农许,舜妫满,陈地管。
功臣:姜尚,齐王族:有封地;吴、燕、鲁、晋、卫;东、西、南、北分。
2、秦朝的疆域及行政区划东到大海西陇西,北到长城南海里,珠江长江两水系,灵渠一掘很便利,陇西九原辽东郡,固守边关防入侵,桂林南海和象郡,管辖两广固统一。
巴蜀黔中南衡山,渔代太巨和颖川,都城咸阳在中间,琅邪会穧闽东南.. 3、元朝疆域及行政区划元朝疆域最辽阔,岭北辽阳库页岛,西北钦察莫斯科;东南澎湖琉球括;万里石塘在南国。
岭北辽阳东三省,两江胡广云川行,河南江北陕甘中,昔日西藏有宣政,钦察察合两汗国,4、古代雅典城邦分布示意图该图内容归纳为古代雅典很分散,境内多山又多湾,历史古迹很普遍,马拉松、温泉关,雅典萨拉米斯湾;奥林匹亚斯巴达,都在伯罗奔尼撒。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框架图历史是一门内容较为繁杂的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整理和复习历史知识,以下提供了一份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框架图。
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这个框架图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三皇五帝时期-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 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3. 中国古代文化- 诸子百家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思想体系的发展演变- 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4.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状况和变迁- 农田水利、货币、交通等方面的进展5. 中外文明交流与丝绸之路- 中外文明交流的内容和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作用6. 其他古代文明- 印度、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概述- 清朝末年的社会和政治状况-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中华民国及其政治、经济的发展-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3.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 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 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4. 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 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和社会运动5. 世界近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时期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三、当代史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实施-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方面的内容2.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和政策的形成和实施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的对外政策原则和主张- 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大国的关系- 中国的参与国际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4. 世界当代史-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按照以上框架图进行复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有条不紊地掌握必背的历史知识点。
古代中国政治史地图——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专用
西周分封示意图————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专用
姬姓子弟
郭老师历史工作室 版权所有
注:姬姓子弟——
功臣———— 先代贵族——
晋国:今山西省 燕国:今北京西南 鲁国:今山东曲阜 (姬姓贵族中封国最东)
齐国:今山东营丘 宋国:今河南商丘(周成王时期分封,不是周武王)
注:周王朝创立了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商代已经有了宗法制了)
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3.今浙江省隶属于当时的会稽郡
4.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川西和甘南地区,展历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推广到全国 (战国时,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主要内容
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注意与宗法制的关系和区别
1
秦朝疆域图————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专用
河套
郭老师历史工作室 版权所有
直道
匈奴
五尺道 西南夷
灵渠
注:郡府驻地 会稽郡:苏州 闽中郡:福州 南海郡:广州 九原郡:包头西 渔阳郡:北京密云西南
1.秦长城东起辽东郡,西至陇西郡临洮 2.岭南三郡:南海郡 桂林郡 象郡(最南)
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2.内容 分封对象:看图 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 积极方面:(早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西周的疆域。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学习要点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历史图片地图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曹操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 皇,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建业。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曹魏重视农耕
翻车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吴国的瓷器
吴国青瓷灯
吴国青瓷羊尊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 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学习测试
高二历史 3.20.1 三国鼎立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下)
隋唐(6世纪晚期至前10世纪中期)
宋元(10世纪中期至前13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市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重要市镇);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无
文化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承明显;汉赋。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文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
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
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1、春秋时期各国变法(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高中历史会考涉及的地图和地名归纳
基本要素版:空白版:要求:第二、三、五、六册课本出现的相关地理位置坐落在中国地图什么方位,精确到省(根据空白版分省中国地图能够大致标出)(1)中国古代史部分:姜寨遗址(陕西临潼,西安附近):原始农耕聚落:共同耕作、平均分配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二里头遗址:夏文化最吻合的遗址(河南偃师,河南西部,洛阳附近)安阳殷墟:商代后期都城(河南安阳,河南北部,黄河以北)牧野:西周灭商之战(河南北部,安阳附近)镐京:西周都城(陕西西安)洛邑:东周都城(河南洛阳附近)咸阳:秦朝都城(陕西咸阳附近,离西安不远)大泽乡: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安徽宿州,大概在淮河以北的安徽省境内)长安:西汉、隋、唐都城(陕西西安)河西四郡:自东向西顺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概在甘肃黄河以西地区)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期都城(河南洛阳,河南西部)赤壁:东汉末决定三国鼎立的一战(湖北赤壁,大概在武汉西南长江边上)建业:东吴都城;建康: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城;应天:明太祖时明朝都城(均在江苏南京)成都:蜀汉都城平城:北魏早期都城(山西大同,大概在山西北面贴近内蒙古位置)西域都护府:西汉设置保卫丝绸之路的机构,也是中原王朝最早对新疆地区行使管辖权的证明(大致在新疆)北庭、安西都护府:唐代设置保卫丝绸之路的机构(均在新疆,北庭相对在乌鲁木齐附近,安西靠近乌兹别克斯坦)陈桥:黄袍加身,北宋代周政变所在地(河南开封附近)开封:又作东京、汴梁(河南东部,黄河南边靠近山东)燕云十六州:北京和大同之间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市、天津市。
上京:辽代都城(内蒙古靠近辽宁一带)兴庆:西夏都城(宁夏银川)临安:南宋都城(浙江杭州)大都:元代都城,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北京)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福建南部沿海)明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浙江宁波,浙江东部沿海,上海正南方向)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自唐代开始一直为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港口(广东广州)宣政院辖地:元代管理青藏高原的机构,也是中原王朝最早对西藏地区行使管辖权的证明。
高中历史会考涉及的地图和地名归纳
基本要素版:空白版:要求:第二、三、五、六册课本出现的相关地理位置坐落在中国地图什么方位,精确到省(根据空白版分省中国地图能够大致标出)(1)中国古代史部分:姜寨遗址(陕西临潼,西安附近):原始农耕聚落:共同耕作、平均分配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二里头遗址:夏文化最吻合的遗址(河南偃师,河南西部,洛阳附近)安阳殷墟:商代后期都城(河南安阳,河南北部,黄河以北)牧野:西周灭商之战(河南北部,安阳附近)镐京:西周都城(陕西西安)洛邑:东周都城(河南洛阳附近)咸阳:秦朝都城(陕西咸阳附近,离西安不远)大泽乡: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安徽宿州,大概在淮河以北的安徽省境内)长安:西汉、隋、唐都城(陕西西安)河西四郡:自东向西顺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概在甘肃黄河以西地区)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期都城(河南洛阳,河南西部)赤壁:东汉末决定三国鼎立的一战(湖北赤壁,大概在武汉西南长江边上)建业:东吴都城;建康: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城;应天:明太祖时明朝都城(均在江苏南京)成都:蜀汉都城平城:北魏早期都城(山西大同,大概在山西北面贴近内蒙古位置)西域都护府:西汉设置保卫丝绸之路的机构,也是中原王朝最早对新疆地区行使管辖权的证明(大致在新疆)北庭、安西都护府:唐代设置保卫丝绸之路的机构(均在新疆,北庭相对在乌鲁木齐附近,安西靠近乌兹别克斯坦)陈桥:黄袍加身,北宋代周政变所在地(河南开封附近)开封:又作东京、汴梁(河南东部,黄河南边靠近山东)燕云十六州:北京和大同之间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市、天津市。
上京:辽代都城(内蒙古靠近辽宁一带)兴庆:西夏都城(宁夏银川)临安:南宋都城(浙江杭州)大都:元代都城,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北京)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福建南部沿海)明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浙江宁波,浙江东部沿海,上海正南方向)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自唐代开始一直为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港口(广东广州)宣政院辖地:元代管理青藏高原的机构,也是中原王朝最早对西藏地区行使管辖权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