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化中的长期导向
新加坡文化管理措施
新加坡文化管理措施新加坡文化管理措施引言新加坡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国家,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化的民族背景。
为了保护和促进这些文化遗产,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文化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新加坡各项文化管理措施的背景、重要性和效果,以及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贡献。
文化遗产保护政府投资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相关项目和机构。
例如,政府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为有潜力的文化遗产项目提供资助和支持。
这些资金用于修复和维护历史建筑、遗址和文物,以确保它们能够被后代传承和欣赏。
保护法律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文化遗产。
其中一个重要的法律是《古物法》,它规范了对文物的出口、进口和销售。
这些法律对非法文物贸易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从而保护了宝贵的文物资源。
文化遗产保护区为了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社区,新加坡政府将一些区域划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区。
这些区域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受到特殊的保护,以确保其历史价值得到保留。
政府也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这些区域的文化遗产。
文化教育文化课程新加坡教育系统非常注重文化教育,将文化课程纳入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会接触到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包括历史、艺术、音乐、舞蹈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并促进他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
文化交流新加坡鼓励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政府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例如新加坡文化节、民族节日庆典等,通过展览、表演和互动活动,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积极支持国内外的艺术团体和文化机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加坡政府认识到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平衡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化保育与城市规划新加坡政府将文化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规划新的建筑和开发项目时,政府通常会要求保留或重建历史建筑,并在设计中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
现代化与传统共存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现代化与传统共存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现代化与传统共存: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特征。
这种多元化背后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国家。
本文将就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展开探讨,重点关注现代化和传统在其中是如何共存的。
一、文化融合与多元性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组成。
这种独特的社会构成决定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各个民族和文化群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融合和共存模式。
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融合和多元性的发展,以保护和传承各个文化的独特性。
二、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共存在新加坡,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并不互相对立,而是相互融合与共存的关系。
新加坡人在日常生活中既追求现代化的便利与创新,又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
例如,新加坡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新年、中秋节等依然在现代社会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庆祝。
同时,新加坡也融入了现代技术与文化,发展出了独特的新加坡式饮食和娱乐文化,如狮城美食和激情满满的街头艺人表演等。
三、教育与文化传承新加坡政府非常注重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有丰富多样的语言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的尊重与认知。
同时,新加坡也鼓励各个文化团体参与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认知。
这种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模式使得新加坡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也更加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
四、文化节庆与旅游活动新加坡拥有众多的文化节庆和旅游活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
例如,新加坡一年一度的“新加坡文化节”是一个汇聚了各个文化艺术表演和展览的盛会,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
此外,新加坡的传统艺术中心、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也成为游客们了解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窗口。
五、社会和谐与多元共生新加坡的社会和谐与多元共生是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共存的重要体现。
新加坡政府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和秩序,确保各个文化群体之间的和平共处。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全方位的教育。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和规划。
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被灌输着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新加坡政府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使得新加坡的青少年成长起来更加懂得感恩、更加自律,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之二是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严厉的惩罚手段。
新加坡政府对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对那些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风气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新加坡也注重对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以防止不良行为的蔓延。
通过这种手段,新加坡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风气,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提供了保障。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之三是倡导社会正气和文明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提倡正气和文明礼仪,鼓励人们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不断地弘扬正气和文明礼仪,新加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和亲切。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之四是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加坡,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被看作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引导人们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做法让新加坡的公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感较重,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团结。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这些特点,对我们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全方位的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度,培养青少年的良好思想和道德素质。
新加坡淡马锡的董事会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加坡淡马锡的董事会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淡马锡公司(Temasek Holdings)作为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成立于1974年,其董事会制度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新加坡淡马锡董事会制度的运作机制,探讨其特点和优势,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淡马锡是新加坡政府属下的投资公司,目标是为了增强国家财富和推动经济发展。
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拥有广泛的投资组合,涵盖不同的行业和地区。
为了确保其运作的透明、高效和负责任,淡马锡采用了一套独特的董事会制度。
淡马锡的董事会由精选的董事组成,他们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董事会的成员由新加坡总理任命,在任命前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背景调查。
这样的严格选拔制度确保了董事会成员的高素质和专业水平。
在淡马锡的董事会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合作和协作文化。
董事会成员以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制定并实施淡马锡的投资策略。
他们通过定期会议和讨论,分享意见和经验,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淡马锡的董事会制度还体现了高度的透明度和责任制。
董事会对淡马锡的投资决策和业绩负有监督和审查的责任。
他们定期向股东和公众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同时,淡马锡还接受政府的审计和监管,确保其运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符合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
总之,新加坡淡马锡的董事会制度在透明度、责任制和专业水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的运作机制和文化有助于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在未来,随着新加坡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淡马锡在全球投资领域的影响力的增加,淡马锡的董事会制度有望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公司和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加坡淡马锡的董事会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呈现: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新加坡淡马锡的董事会制度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会说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董事会制度的详细分析,探讨其优势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以无界合作,创有为文化_新加坡学习心得4900字
以无界合作,创有为文化_新加坡学
习心得4900字
作为一名AI语言生成助手,我无法亲身体验这篇文章所描述的学习经历,但我可以根据你的要求来生成与文档主题相关的文章。
新加坡以其多元文化和高效教育系统而著名,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
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我有幸在新加坡接受高等教育,并深入了解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国家。
在新加坡,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学习如何进行无界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充满灵活性,因为它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
这种方式可以使人们更自由地交流和合作,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新加坡的教育氛围非常灵活和开放。
学生们被鼓励思考和提问,并有充分的机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讨论和合作。
此外,新加坡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当然,要实现无界合作并创造有价值的文化,同样重要的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
在新加坡,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和任务,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参与团队合作,以及如何在压力下保持积极心态和高效工作。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教育和文化环境非常适合培养创新和创造力。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并结交了许多有志于共同发挥创造潜力的人。
我相信,正是由于这种无界合作的价值和意义,新加坡在未来将继续成为一个先进的、多元化的、创意的国家。
以此为鉴,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实现无界合作和创新,促进更加自由、灵活和高效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新加坡东南亚的繁荣之都现代化与多元文化的典范
新加坡东南亚的繁荣之都现代化与多元文化的典范新加坡:东南亚的繁荣之都——现代化与多元文化的典范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一个独特而繁荣的国家,拥有现代化和多元文化的典范。
自独立以来,新加坡不断迈向现代化,致力于建设一个先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国家。
与此同时,新加坡在文化上的多元性也为这个小岛国注入了丰富的活力和魅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多元文化的体现。
一、现代化进程新加坡自独立以来,通过强大的政府领导和有效的治理,成功地实现了快速的现代化发展。
作为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引擎,新加坡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交通网络和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这些成就离不开政府的长远规划和实施。
首先,新加坡注重教育和科技创新。
投资于人力资源的培养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之一。
新加坡的教育系统被国际公认为世界领先之一,学校不仅注重学术方面的教育,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政府大力支持科研发展,鼓励创新和技术转移,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新加坡设立基地。
其次,新加坡致力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尽管资源有限,新加坡通过采取创新的环境保护策略,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例如,新加坡鼓励建设高效能源的建筑物,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项目。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新加坡坚持开放政策,吸引了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独特,是东南亚地区的交通枢纽,这使得新加坡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在亚洲的总部所在地。
政府提供了稳定的商业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也为新加坡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多元文化的体现新加坡以其多元文化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人口构成上的多样性使新加坡成为一个融汇了不同文化的社会。
新加坡的文化传统主要源自于中华文化、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和欧洲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新加坡文化。
首先,新加坡的语言多样。
新加坡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新加坡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新加坡,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是无数人向往的梦想之地。
在新加坡,每个人都拥有充足的机会,让自己获得成功,底层人民也享有高水平的福利保障。
这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现代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瑰宝,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之所在。
新加坡独特的文化传承,源于南洋文化、华文化和殖民时期的文化影响。
南洋文化包含了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文化传统,而华文化则是汉族文化的笼罩。
这些传统的文化对新加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新加坡,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贯穿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
由政府设立的文化中心,以及各种艺术节和文艺活动的举办,为新加坡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另外,新加坡的现代化建设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建设现代都市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始终致力于推广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的理念。
新加坡拥有世界顶尖的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亚洲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是和文化发展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文化是新加坡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发展也为新加坡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新加坡政府为了实现城市现代化,不再追求传统建筑的华丽和艺术性,而是更加关注现实性和实用性。
这也促进了新加坡文化的创新和再生。
众所周知,新加坡虽然是个小国家,但却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金融、物流和制造业。
这离不开新加坡政府鼓励企业创新和鼓励人们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措施。
同时,这也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
总的来说,新加坡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不仅是新加坡的独特之处,它还展现了新加坡人对未来发展的追求,以及对多元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加坡的经验和做法将不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1. 政府重视,领导人教化新加坡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
新加坡的领导人经常在演讲和讲话中提到道德、品德、文明等概念,鼓励全国人民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倡公民美德。
前总理李光耀曾经多次强调新加坡需要一个有德行的社会,呼吁公民要以身作则,争做好榜样。
这种政府重视的态度对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2. 教育体系全面推行德育课程在新加坡,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会通过校本德育课程以及特别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贯穿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全社会道德水准的不断提升。
3. 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相结合在新加坡,法律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
新加坡的法律体系严明,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并加以严惩。
社会文明与道德规范也得到了全面推广和普及。
在这种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体系下,人们更加注重法律和道德的遵守,社会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
4. 社会各界参与道德建设新加坡社会各界对道德建设都非常重视,不仅有政府的宣传教育活动,还有各种社会机构和团体推动道德教育,例如宗教组织、学术界、媒体等。
这种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加快了道德建设的步伐,也为新加坡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新加坡的德育课程建设是非常成功的,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2.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新加坡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提高了人民对法治的认同感。
我国也应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培养大家自觉遵守法律、树立公民道德意识。
3. 倡导全民参与思想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事关社会文明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浅谈关于新加坡文化研究
浅谈关于新加坡文化研究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全世界不少游客,但它其实发展时间并不长,在短端三十几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强大,并在国际社会中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们可以通过此篇论文简单了解下新加坡这个国家。
标签:人文地理;国家发展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1]新加坡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
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2]。
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五位[3-4] 。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经济体之一。
[1][5-6]。
一、人文地理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63个小岛。
新加坡位于赤道以北137公里,北纬1度,东经103度,从东到西距离约57公里,南北距离约为23公里,如果坐车横跨整个国家,只需要大概40多分钟的行程,总面积为719.9平方公里(2017年)。
属赤道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全年都降雨,降雨可以用“倾倒大雨”,倾盆大雨已经不足以形容下雨的场景。
(一)移民国家在中国有3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中国人民移民去新加坡的过程,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而这3部电影中也充分体现了新加坡当地居民的现状,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漂洋过海我吃得苦”。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利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
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新加坡人为什么恪守制度
- 一
罪 ” 为 了 对付 有 人在 电 梯 中 小 便 . 屋 电 梯 内装 有 尿 。 组 液 侦察 器 。 旦 有 人 小便 , 梯会 自动 停 止 , 住 肇 事 一 电 困 者 。 扔垃圾 的人 , 穿上印有“ 改” 样的黄背心 . 乱 要 劳 字 不 仅 判 罚 打 扫卫 生 。 要通 知 新 闻 媒 体 拍 照 登 报 … … 还
坡 国会叉提 出了各 民族共同价值观
更 为重 要 的 是 . 为 一 项 治 国理 念 . 为 一 国 多 作 作 民族 共 同遵 循 的共 同价 值 观 . 加 坡 人 并 不 停 留 于概 新 念 和 口号 .而 是 学 习 西 方 文 化 中 重 视 制 度 建 设 之 优
我 们随便在公 共场所 观察 .发现 到处都有 罚款
房屋 . 门照顾两代人毗邻而居的实际需求……数十 专
年来 . 些政策都被严格执行 。 这
为什 么新加坡 如此重视“ ” 如此重视家庭 , 孝 . 他
们 认 为 . 敬 父 母 的 人 。 能 热 爱 国 家 。而 在 一 个 家 孝 才
庭 中. 长辈是能够把正确 的社会价值观念用潜移默化 的方式传 给下 一代 的 , 尤其是祖辈可 以将优 良文化传
年和鞭打 l 2下 :另一则是一男子借 出 自己的银行 账 户, 让手 机短信诈 骗团伙用来 收钱 , 他本 人还有 贩毒 和吸食冰毒行 为, 被判坐牢 6年 3 个月 . 鞭打 5下 有
关 调 查 显 示 , 成 新 加 坡 人 赞 成 对强 奸 . 害 公 物 、 八 损 严
会 果 一 个 家 庭 赡 养 了父 母 . 以获 得 退 税 5 0 新 如 可 00
新 加 坡 国 民在 购 买 政 府 组 屋 时 .如 果 选 择 与 父 母 同 住 . 是 住 在 距 离 父 母 1 里 以 内 的地 方 . 得 或 公 会
新加坡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新加坡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其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整合是新加坡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在逻辑。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语言的国家,其文化发展必然要以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整合为基础。
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都强调对各种文化的平等尊重和保护,并通过立法和政策来促进各种文化在社会中的平等发展。
例如,新加坡设立了多元种族宗教事务局,负责维护各种宗教信仰的平等地位,保护少数族群的权益。
新加坡政府还通过教育和文化项目来促进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交流,以增强社会和谐和共同认同感。
其次,现代化建设是新加坡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一、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竞争力。
新加坡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和资源,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产业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现代化建设的措施和政策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例如,新加坡世界级的博物馆、艺术中心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为艺术与文化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资源。
再次,全球化是新加坡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之一、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在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新加坡政府鼓励各种艺术和文化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吸引国际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来新加坡展示他们的作品。
新加坡还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如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和分手节等,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和交流,提升新加坡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新加坡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之一、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以培养有创造力、有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崇劳动和奉献精神,强调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这种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新加坡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新加坡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王克修王露曼2013年04月03日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型国家,全国只有中央一级政府,实行选区制管理体制,全国分为5个区,每个区成立社区发展理事会,5个区又划分为14个集选区和9个单选区。
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是社会发展及体育部,负责社区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职能策划;社区建设的指导机构是人民协会、社区发展理事会、市镇理事会等。
新加坡提出了具有亲和力的社区文化建设理念,即个体——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庭——温馨而稳固;社群——积极并有爱心;社会——富有凝聚力和复原力。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新加坡社区文化建设管理形成了“政府主导,强化组织;统一指导,民主自治;以人为本,积极参与”的显著特色。
主要做法和经验1.大力培育民间组织。
每个选区都有人民行动党支部、市政理事会、基层组织、慈善团体四大组织,四大组织下面再有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民众俱乐部管理委员会等组织。
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政府指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
一方面,政府通过对社区组织的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把握社区活动的方向。
另一方面,政府充分给予社区组织发育空间,社区组织分担了政府大量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新加坡强调政府主导下的“大众参与”,新加坡每万人拥有非营利组织近20个,如此众多的非营利组织成为新加坡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抓手”,对政府的管理起到了巨大补充作用。
新加坡很重视对基层领袖的培养,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教育、会两种语言、能言善道、有管理能力,能解决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新加坡社区的社会工作者都是有技能、有威望的专业人士或者是各领域有威望的领袖人物,这与我国一些地区社区工作者学历较低、年龄老化、思维方式落后、服务协调能力缺乏等形成鲜明对照。
2.大力培养志愿者精神。
在民众俱乐部中工作的大部分人都是义工和志愿者,居民委员会中没有全职工作人员,主要在业余时间组织和开展活动。
注重培养一种为社会自愿贡献的“义工”精神,由国家义务工作中心推动,促进民众及社群的广泛参与。
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
在第2章中我详细介绍了几个跨文化理论。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理论的价值,本章我们将以此为工具来解读中外影片,并通过这些影片对以下几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本章解读的影片涉及的国家包括:新加坡、日本、希腊、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和印度。
3.1 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002)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I Not Stupid)是一部喜剧片。
影片以3个同班小男孩为主要人物,透过其生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反映了新加坡这个国家许多方面的文化特征。
影片的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生动鲜明,笑料连篇的同时又让人感动流泪,是难得一见的好电影。
这3个男孩的名字分别是泰瑞、国平和皓克。
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泰瑞的家境富裕,父亲是一个生产美味猪肉干的公司的老板,母亲全职在家“管理”。
国平的父母都是公司职员,父亲是广告设计师,母亲是办公室白领,国平是他们的独生子。
皓克家境贫寒,兄妹几个靠单身母亲开一个小面铺维持生计。
皓克是老大,下课之后就得帮母亲做生意。
他们3个之所以被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上学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成绩太差,尤其是数学和英语。
在新加坡,给孩子安排班级的时候主要就是看数学和英语成绩,一流的就进EM1班,二流的进EM2班,三流的就统统在EM3班上学。
因此,这三个男孩就是EM3班的学生。
泰瑞老实憨厚,从来不敢违抗母亲的指令,因为长得肥胖,经常受到同班同学的欺负,也从来都是逆来顺受。
国平学习用功,但是没有数学细胞,怎么学也少有长进,因此挨了母亲无数的鞭打,非常郁闷。
但是,他却有很高的绘画天分,画出来的画惟妙惟肖。
皓克本来天资聪颖,成绩还好,但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就要帮母亲打点面铺,没有时间复习功课,所以越来越差,结果就进了EM3班。
再说这3个男孩的父母,也都个性鲜明。
泰瑞的父亲是公司老板,所以总是颐指气使,独断霸道。
一个员工不小心在工作中出了问题,他一气之下就将其开除,弄得他走投无路,而起了绑架老板孩子(就是泰瑞)的心以此威胁老板。
新加坡政府导向的教育经济价值观
新加坡政府导向的教育经济价值观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以其经济快速增长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而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一。
这与其重视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
近年,新加坡政府更加关注教育,不断追加教育投资,形成了经济与教育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过程中蕴含了不少教育经济学理论,具有独特的价值观,有如下方面:一、努力学习有回报内阁资政李光耀这样谈他多年的治国理念:国家不一定要依照美国那套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有秩序、纪律、法律及日常生活规律,而且让人们觉得努力工作和学习会获得回报,而不是靠小聪明或欺骗去赚钱” 。
新加坡教育与其经济结合密切,且人的教育程度决定着人的未来的社会阶层。
高学历者机会成本高。
整个社会处处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价值。
社会认可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除享受公务员正常薪金和花红(即奖金)外,设教师恩俸金,教师每3到5年可提出一部分金额。
一名服务15年的教师预计可获得6万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左右,服务40年的教师预计能获得12万至16万新元。
从而减少了教师向其他领域流失。
二、双语政策功利性“新加坡的双语政策要求每个孩子既学习英语也学习自己的母语。
使他们既能掌握作为商务、技术和管理通用语言的英语,又能掌握作为他们自己文化遗产语言的母语。
双语政策确保下一代不被全球化世界淘汰,同时也得以保存他们丰富的文化” 。
上个世纪,新加坡英语教育基于国家功利主义和公民的功利主义得以发展,目前华文教育亦有此倾向。
过去是新加坡人靠英语闯世界而成功;现在人们却努力学华语。
李光耀资政及现今国家领导人都强调华文传承东方文化的重要性,李资政老人自己也坚持学华语。
由此看出新加坡举国学华语,很重视华语的教育经济价值。
三、分流教育,提高效率,兼顾公平新加坡通过小学毕业离校考试(PSLE)测定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和学习进度要求,为他们安排中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可分流为特别、快捷、普通(工艺)三种课程。
[整理版]新加坡文化中的长期导向
新加坡文化中的长期导向0(一)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维度01980年,霍夫斯泰德在《文化的效应》中提出了国家文化四维度模型。
其后不久,霍夫斯泰德遇到了加拿大人彭迈克,霍夫斯泰德借鉴彭迈克在23个国家进行的华人价值观调查,在原有的国家文化四维度模型的基础上,补充了第五个维度—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维度。
0长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以追求未来回报为导向的品德—尤其是坚韧和节俭。
与之相对的另一端,短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关于过去和当前的品德—尤其是尊重传统、维护面子,以及履行社会义务。
0在长期导向的国家,人们更加注重长远目标,愿意为目标而不断奉献;在家庭中,孔子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受到尊重,家庭成员各有明确的角色和位置,所有人都应谦虚谨慎,维护群体的和谐;学习成绩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在短期导向的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当前的生活和享受,不愿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家庭生活比较宽容,没有过多的长幼次序;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应该谦虚;学习成绩更多地跟运气有关。
0在政治以及宗教方面,长期导向的国家由于没有公民社会的传统,政府往往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自治的空间比较狭小;以中国为代表的长期导向国家,一直没有产生西方式的宗教,即使儒、释、道被划归宗教行列,并不能掩盖它们同西方基督教的本质区别。
短期导向国家中,政府仅仅是同企业、第三部门并列的社会部门之一,政府本身往往又划分为互不隶属、互相制衡的多个部门,社会自治的空间比较广;短期导向的西方国家普遍信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等派别),教徒的虔诚与狂热,往往是东方人所不能理解的。
0在彭迈克主持的华人价值观调查中,长期导向指数被称作“儒家文化动力”,显然,不同国家在该维度上的差异,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和地区,长期导向指数较高,反之则较低。
0(二)新加坡对儒家文化发展的重视0新加坡受东西文化的双重影响甚深。
独立后,新加坡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势。
为了消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影响,统一国民思想,集中力量发展国民经济,新加坡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提倡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此淡化移民及其后裔对移出国的归属感,强化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感。
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三重文化路径及其当代启示
㊃国外镜鉴㊃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三重文化路径及其当代启示阮一帆唐祎睿[内容提要]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就十分强调国家意识教育,面对特殊的国情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新加坡政府充分挖掘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发展,在全社会弘扬 一个民族㊁一个国家㊁一个新加坡 的核心价值观,建构了包含新加坡身份认同文化㊁儒家伦理文化和国家危机管理文化的国家意识教育三重文化路径,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础,对于我国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教育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国家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㊂[关键词]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进路;启示[作者简介]阮一帆,历史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祎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㊂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教育,是指在新加坡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认同教育,旨在使其国民树立 我是新加坡人的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转化为投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实际行动㊂1959年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后,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新加坡领导人体察到阻碍国家发展的三大痼疾,即多元文化冲突㊁ 伪西方社会 困局和新加坡的先天缺陷㊂为解决这三大痼疾,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将新加坡身份认同文化㊁儒家伦理文化和国家危机管理文化融入对国民的国家意识教育之中,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 一个民族㊁一个国家㊁一个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为新加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思想道德基础㊂一、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三重文化路径1.注重身份认同教育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后殖民地国家,长期的殖民化管理并未使其形成根深蒂固的国家文化㊂19世纪20年代,华人㊁印度人㊁马来人大量涌入新加坡,移民居住的流动性㊁暂时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其对新加坡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较低㊂而不同族裔间在语言㊁文化㊁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也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㊂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华人因人口众多㊁势力强大而遭到其他种族的敌视㊂同时,民众的民族意识㊁种族意识㊁个体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三重文化路径及其当代启示意识普遍强于国家意识,难以凝聚社会共识㊁形成集体认同,使得国内社会摩擦和冲突增多,严重威胁到新加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㊂只有创造出一种思想统一㊁族群和谐㊁情感融通的新加坡身份认同文化,才能破解这一困局㊂李光耀在新加坡建国之初就提出: 新加坡要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 这不是个马来国,这不是个华人国,也不是个印度国㊂每个人都有他的地位,平等㊁语言㊁文化 让我们成为真正的新加坡人,不论种族㊁语言㊁文化㊁宗教,团结一致㊂ [1]新加坡领导人意识到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形成 我是新加坡人 的价值共识,逐步克服客居心态,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包容多元中促进新加坡人身份认同的建构㊂社会认同理论认为: 社会身份是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其源于他对一个或多个社会团体成员身份的了解,以及与该成员身份相关联的价值和情感意义㊂ [2]根据该理论的释义,可将新加坡的身份认同教育分为自我身份认同㊁群体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认同三方面内容㊂认知是认同的前提㊂自我身份认知是达成 新加坡特质(S i n g a p o r e a n n e s s)的必要基础,它主要回答 我是谁 的问题,以明确原有身份与自身个性;群体身份认知则是要让个体认识到他(或她)隶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并在群体中实现情感融通和自我价值;而文化身份认知则是个体要理解历史的㊁后天形成的群体文化,构建集体的历史记忆, 让各种文化要素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入到 自我 的范畴,构成自我身份认同的内核 [3]㊂最后,在自我身份㊁群体身份和文化身份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统一的社会身份认同㊂2020年6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的‘期待的教育成果“(D e s i r e d O u t c o m e o f E d u c a t i o n)体现出对身份认同教育的具体要求㊂根据学龄特点,新加坡教育部就小学㊁中学㊁专上三个主要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㊂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意识,要求学生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擅长领域,能够思考并自信地表达自己 [4],通过自我认识㊁自我发掘和自我肯定以奠定未来的发展基础㊂在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群体身份认同意识,要求学生 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能够适应变化,能够在群体环境中工作并对他人表示理解 [4]㊂结合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背景可知,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新加坡特殊社会环境的能力,一方面要尊重包容多元文化带来的差异性,防止对其他族群母语㊁文化与价值观的歧视或偏见;另一方面强调要回归新加坡人的大集体,在集体的影响下形成基于制度㊁文化上的国家认同,努力创造出自身价值㊂在专上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意识,要求学生 要有道德勇气来捍卫正确的事物,能够跨文化合作并承担社会责任㊂勇于创新和进取㊂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具有说服力㊂有目的地追求卓越㊂以成为新加坡人感到自豪 [4]㊂这一阶段,学生已通过学习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在价值体系,对自我㊁社会㊁文化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能有更理性的情感表达,易于建构出清晰统一的新加坡身份认同㊂可以看出,追求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贯穿于新加坡教育的全过程,这对于新加坡寻求 国家生存 而言是至关重要的㊂每一阶段的目标都是明确而具体的,因势利导㊁潜移默化㊁循序渐进地充分融入教材㊁课堂㊁社会实践,让学生乐于接受㊁认可㊁表达,鼓励学生从认知㊁情感㊁行为上真正认同新加坡人的身份㊂2.强化传统儒家伦理文化教育由于早期新加坡华人移民占多数,其社会心态㊁文化心理乃至行为方式都受到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㊂而异乡寄居者的身份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年第1期推动儒家伦理文化成为华人群体的文化之根和交往纽带,并建立起以儒家伦理文化为支撑的社交圈㊂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加坡兴起了一场 儒学复兴运动 ㊂[5]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采取实用主义策略,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新加坡青年的价值观越来越西化,公民的道德标准发生了变化,国内的东方传统和价值日益失落㊂面对沦为 伪西方社会 的危机,新加坡领导人开始重视道德价值观教育,并将儒家伦理文化作为学生道德学习的主要内容,力图保留东方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命脉㊂1986年12月12日,李光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称: 当有一天华人失去儒家思想的特质 我们将演变成另一个社会㊂随着我国的西化,儒家思想已逐渐式微,如果我们无法成功地保留儒家思想的一些基本价值观,我们将成为另一个西方式的意见纷纭的社会,并面临极大的困境㊂ [6]在李光耀的推动下,新加坡把儒家伦理编入中学德育教材,实现了儒学的新加坡化,推出了 亚洲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 ,希望在亚洲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文化㊂向学生灌输适应新加坡发展的东方价值观,其目的是防止新加坡在精神上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也是为了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扭转文化弱势地位,加深更高层次的国家认同㊂儒家伦理文化在融入学校德育过程中,也在不断革新升级,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使命㊂在内容上,学校开展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教育,并结合新加坡的国情㊁社情和学情,帮助青少年养成国民意识,提高个人修养㊁道德品行;在方法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符合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法来讲授儒家伦理文化,弘扬东方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整体文明素养,以此构建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重塑统一的道德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形式上,以学校教育为主,分为课内课外两个课堂,课内以教师教材为主,课外以社区参与为辅,两个课堂协同发力,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㊂以学校教育推动儒家伦理文化的构建,团结民心㊁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蚀㊂儒家伦理文化已成为新加坡的精神之本㊁国民思想的根基㊂1982年,新加坡政府邀请余英时㊁杜维明等世界著名儒家学者编撰中学全套 儒家伦理 课程教材,内容包括古代儒学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忠孝仁义㊁修身齐家㊁礼义廉耻等儒家思想,以期培养出德才兼备㊁品学兼优的人才,为新加坡国家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㊂但是儒学的发展兴盛却遭到其他族群的排斥㊂为防止儒学一家独大而引起族群冲突,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废止了该课程㊂之后,政府采用英语为主㊁母语为辅的双语政策来平衡华人和其他族裔之间的矛盾,德育教科书也分为多个语言版本㊂这一系列举措是为了让儒家思想能为其他族群的新加坡人所接受,解决新加坡新生代的国家认同危机和道德危机,保留亚洲人的特性,形成共有的文化基因㊂1991年新加坡政府在充分吸纳儒家伦理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其内容包括: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㊂这是儒家伦理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价值重塑,强调国家和社会为根本,蕴含家国一体㊁家国同构的思想,突出个人的奉献和务实精神㊂在2014年中学‘品格与公民教育“教材中有 为国自豪与对国家忠诚 的专题探讨,包含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道德内涵㊂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国家至上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强调好政府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强调个体在思想上要效忠于国家,在行为上要对家庭㊁社会和国家负责㊂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三重文化路径及其当代启示由上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忠于国家㊁信赖政府的爱国公民,以服务国家建设㊂实践证明,新加坡将儒家伦理文化与新加坡现代化需求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已经成为新加坡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一剂良药㊂3.加强危机管理文化教育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之中的危机管理文化源于新加坡领导人自建国以来对国家发展的清醒认识:新加坡缺少成为世界强国的潜力与核心竞争力㊂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㊁资源匮乏且移民众多,同时还面临着夹缝中求生存的地缘政治环境,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国内多种族㊁多民族㊁多宗教㊁多语言的复杂局面,社会摩擦不断㊂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新加坡领导人认为新加坡的未来只能依靠忠于国家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㊂李光耀曾指出: 没有人能预知逆境几时来临㊂领导的艺术就是要做到随机应变㊂如果他们不能这么做,新加坡就有难了㊂我觉得我已做了我所能做到的,那就是网罗最能干和最坚强的人来领导新加坡㊂ [7]新加坡政府一直用危机意识鞭策自己,并将这种未雨绸缪式的国家危机管理文化融入国家意识教育之中,帮助新加坡学生形成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㊂李显龙曾说: 我们须谨慎观察,即使暴风雨已经过去,危险还是存在的,而我们接下来可能会面对更多挑战㊂ [8]这种国家危机管理文化自始至终都在引导着国家意识教育的发展,其承载的重要任务便是教导学生认识新加坡的先天不足与后天挑战,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㊁奋斗精神,为新加坡的后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内生动力㊂2020年11月,新加坡教育部更新了‘21世纪能力和学生成果框架“,认为 全球化进程㊁人口结构更新和技术进步是当今时代的主要驱动力,它们将继续塑造新加坡的未来㊂为了帮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茁壮成长,我们确定了一套日益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能力㊂它们将为学校的全面教育提供必要的基础,也使学生更好地为未来做好准备㊂ [9]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新加坡针对此次疫情的应对机制和能力进行了总结和反思㊂教育部在原有框架上新增了 21世纪全球化必备能力素养 模块,希望将学校和更广泛的社区网络整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关键技能,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成果,更好地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㊂这种危机管理文化自上而下影响着国家意识教育目标㊁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在历史㊁社会㊁公民道德教育等具体科目之中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各科目与危机管理文化相融合的模式㊁内容和方法,分阶段㊁分层次展开教学㊂对于历史学科, 初中生应该花一年时间学习新加坡历史的基本知识,而高中阶段的新加坡历史课程则要求了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的事态发展,以及1971年英国军队从新加坡撤出的历史经过,以便学生总结反思1964年种族骚乱的历史教训,进一步强调征兵政策和国防科技的重要性 [10]㊂在政府的主导下,历史教育涵盖了新加坡国家诞生的历史㊁地缘政治危机㊁国内冲突与矛盾㊁未来挑战与变革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㊁着眼未来㊂更重要的是,重申政府在改善人民生计以及实现社会稳定㊁种族和谐与经济繁荣方面的成就,培养新加坡年轻人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㊂在社会科中,学生不但要对新加坡国内的经济㊁政治和宗教重大社会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而且还要聚焦于国际热点,针砭时弊,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全球性思维,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㊂在小学‘好品德好公民“教材中设有 国家 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年第1期教师通过讲解新加坡稀缺的土地资源㊁水资源,帮助学生认清国家的局限性和脆弱性,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 敏感性㊁适应性和责任感 的公民㊂在国家危机管理文化的影响下,新加坡年轻一代能够意识到国家发展的挑战与不足,逐步在成长历程中建立起忠诚于国家的家国观㊁甘于奉献的人生观和积极奋斗的价值观,并将这三种价值观外化为实际行动,致力于新加坡的接续发展㊂总之,国家危机管理文化本质上是建构于新加坡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危机管理文化已成为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特色㊂二、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当代启示新加坡自独立之后通过数十年的努力,从一个一穷二白㊁秩序混乱的港口岛屿建设成为富庶繁华㊁适宜人居的花园城市,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㊂新加坡领导人对于本国国情有着客观且充分的认识,始终秉持并践行 良好的治理和成功的教育是实现新加坡繁荣的唯一途径 这一理念㊂在世界各国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今天,作为亚洲国家的新加坡以其体现东方特色㊁符合本国国情㊁坚持问题导向的教育方案,成为培育国民爱国情怀的范例之一,他们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㊂当前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凝聚人民思想共识,激发磅礴奋进力量㊂因此,赓续发展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引导青年与国家同向同行㊁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关键,而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三重文化路径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㊂1.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加坡政府和学者通常把爱国主义叫作 国家意识 , 国家意识 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认同的教育,树立我是新加坡人 的信念㊂[11]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变式,是其领导人基于特殊的现实国情出发而进行的战略考量与设计㊂对于那些拥有悠久历史文化㊁单一民族的国家而言,增强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培养其爱国情感是相对容易的,但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缺乏历史积淀㊁族群众多的多元文化社会来说则是一个难题㊂因此,在建国之初缺乏集体历史记忆和相似文化习俗的前提下,新加坡领导人及政府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 我是新加坡人 的国家意识,通过身份认同文化㊁儒家伦理文化㊁危机管理文化教育去感染和重塑具有新加坡特质的国民,赋予其新的身份,达到 行为主体的个人与国家之间发生情感上的结合,在心理上认为 我 是国家的一部分,并愿意预支同甘苦㊁共患难的一种意愿和决心 [12],培育出新一代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国民㊂新加坡通过实行多种族和谐政策㊁加强国家意识教育,使各族群团结融合,多元聚为一体,同时也增进了本国人民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㊂中国是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面临着多民族㊁多语言㊁多文化的现实问题,在长期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引领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㊁民族团结之本㊁精神力量之魂㊂ [13]而这种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教育引导学生从自我身份㊁群体身份以及文化身份的认知中萌生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㊁思想认同与情感认同㊂首先,要着力培养青少年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自我身份认同,加强共同体历史教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三重文化路径及其当代启示育㊂ 强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确认知,不仅要强化了解某个单一民族的历史,更要强化对大一统为主流的中华民族历史的整体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各民族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关系㊂中华民族发展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各民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各族人民都需感同身受㊂ [14]其次,要深刻认识到个体与群体是相互促进㊁相辅相成的关系㊂个体进步有赖于群体环境,群体发展离不开个体推动㊂因此,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群体身份共识,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㊂同时要教育学生在深刻领会中国历史是各民族交融汇聚而成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将爱国情㊁强国志㊁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㊂最后,要大力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双向融合㊂通过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㊁ 民族团结一家亲 等活动,以及民族地区间合作办学㊁互派学生交流等方式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拓宽各民族的 社交圈 ,以此为契机丰富升华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㊂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㊂ [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㊁博大精深㊁代代传承,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㊂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在历史和文化中汲取充分的营养和智慧,要把握时代脉搏㊁回应时代需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㊁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服务,构建立场鲜明㊁观点系统㊁逻辑严密㊁学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㊂新加坡以改良版的儒家伦理文化为指导,全方位推进以国家意识为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既抵御了西方文化的渗透,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又使家国理念深入人心,强化了超越族群的国家身份㊂我国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更要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和教育价值,让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植青少年的心田㊂一方面,学术界要扎实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研究,深入古典文献㊁深入历史史实㊁深入实地考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持续的发展动力㊂另一方面,学校要深入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遴选蕴含核心思想理念㊁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地融入教材㊂编写教材时要尊重和遵循文化传承规律㊁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立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进行新的阐释阐发,编写回归传统文化㊁回应学生需求㊁回答现实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㊂另外,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于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丰富其内涵㊂通过形式多样㊁内容创新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㊁师生互动中进一步启迪思想㊁陶冶情操㊁温润心灵㊁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富有中国心㊁饱含中国情㊁充满中国味㊂3.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要深入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让学生具备危机意识㊂新加坡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质的飞跃,离不开国家自上而下的强烈的忧患意识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坚持总体。
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经验与启示第一篇: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经验与启示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经验与启示摘要:核心价值观虽然具有社会制度本质性,但其建设方法和路径具有可借鉴性。
新加坡长期以来致力于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在探讨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背景、演变过程、内容特点以及建设路径的基础上认为: 在传承中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在借鉴中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整合中实现自我创新与升华,在践行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了一定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般规律,而执政党统领、政府主导、社会认同、公民践行的有效路径,是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成功经验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核心价值观乃兴国之魂,任何社会都高度重视并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并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其经济发展、政治变迁和新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共同价值观”建设所发挥的巨大精神动力作用。
探讨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新加坡培育其“共同价值观”的背景与过程“考察国外核心价值观,生产方式及由其决定的制度、发展战略、社会现实与发展诉求以及文化影响等因素是其形成的基本依据。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一)“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背景1.长期的外来殖民侵略历史。
15世纪初的新加坡还是马六甲帝国的一部分,16世纪葡萄牙人在这里建立了霸权,17世纪被荷兰殖民者占领,1824年英国殖民统治者将新加坡岛割让给英国东印度公司。
二战期间,新加坡沦为日本殖民地,战后英国又恢复了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951年新加坡建市,1959年实行自治,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又脱离马来西亚独立。
【杂谈】新加坡的五大价值观
【杂谈】新加坡的五大价值观
新加坡是位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一个富庶国家,已跃身为“亚洲四小龙”之列。
然而,新加坡令世人瞩目的除了它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以外,其国民素质以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更是令世界各国感到汗颜。
新加坡能从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时局动荡、种族纷争的岛国,如凤凰涅盘般地在东南亚崛起,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有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
新加坡实施的是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一体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的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的进一步融合,新加坡政府于1991 年公布了《共同价值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①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②家庭为根,社会为本;③关怀扶植,尊重个人;④求同存异,协商共识;⑤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正是建立在这五个共同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新加坡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文化观下新加坡的文化发展——从冲突到和谐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文化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揭示和概括,他系统地阐释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文化是人类实践生活的观念反映和精神结晶。
马克思认为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化自然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精神财富,由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
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除了当地原有的少量人口,新加坡人民绝大部分是近一百多年来由亚洲、欧洲等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
不同种族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本土语言,形成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基础。
再加上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处于东西交汇之处,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正好介于东西文化的重要通道之间,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新加坡汇集了多种文化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道德理念和宗教信仰。
在英国对新加坡长达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期间,继续延续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引进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民主议会制和自由市场经济,确立了西方文化在新加坡的发展。
最后,全球化加剧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形成,全球化打破了新加坡各种族原有的孤立、封闭、保守状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因而,在新加坡,西方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等各种文化并存,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与中国式庙宇、伊斯兰清真寺相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马克思在晚年通过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大量出现的文化人类学著作的认真研究,发现了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民族诞生的早晚、民族生存环境的异同以及民族交往频繁等原因,使得每一个民族文化都具有与其他民族不相类似的特点,这就导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品质、特征、价值观等。
在新加坡,以“仁爱、信义、礼智、忠孝、和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和强调个人发展、倡导理性公平竞争、注重法治的西方文化;强调“顺从、和平”以求得两世和平与安宁涵盖宗教、法律、经济、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伊斯兰文化。
人才_文化_制度_新加坡经验与中国之思
,
具 体地 说 从 传统 中 吸收 道 德教 育 的 养料 就 必 须 将
因此 传
,
教 育 内容上 升 为哲 学 是 为 天 道 原 则 ! 就 必 须 将 教 育
,
统 的 可 靠性 就 要 胜 过 少 数 天 才 的 头 脑 甚 至 于 也要
胜过 一 两 代 人 的 革 命 性 创 造
,
、 。
方 式顺 应 乎 人 心 是 为人 道原 则 ! 就 必 须将 教 育 载体
,
。
新 增 人 口 少 一 定 意 义 也 就是 优 秀
长 此 以 往 将 会 出 现 人 口 素 质 降低
, ,
。
代 那一 代 人 的文 化 价值 观
他 们肯 为家庭 和 社 会牺牲 行 义 务 的美 德
。
由 于 他 们 的成 长 背 景
。
。
。
他 们也 有 勤劳 俭朴 和 履
我
这 将 在根 本 上 影 响 中 国 的 崛 起 和 腾 飞 影 对 此 不 能 不加
,
、
”
、
实是 一 则 以 喜 一 则 以 忧
,
,
。
喜 的是 二 地 的计 划 生 育
,
。
李 光耀 认 为
,
,
搞 得好 控 制 了人 口 的增 长 ! 忧 的是 上 述 二 地 属于 人 才集 中的地 方
的人 才 出生少 的情 况
。 。
“
新加 坡 成功 的一 个最 强 有力 因素 就 是 / 到 , 年
。
,
统 是 指 一 个 民 族铭 记 和 保 存 祖 先 经 验 结 晶 的 一 种 方法 年
,
。
在探索 走 向未 来 的同时 不 割 断与过 去 的联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文化中的长期导向
(一)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维度
1980年,霍夫斯泰德在《文化的效应》中提出了国家文化四维度模型。
其后不久,霍夫斯泰德遇到了加拿大人彭迈克,霍夫斯泰德借鉴彭迈克在23个国家进行的华人价值观调查,在原有的国家文化四维度模型的基础上,补充了第五个维度—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维度。
长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以追求未来回报为导向的品德—尤其是坚韧和节俭。
与之相对的另一端,短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关于过去和当前的品德—尤其是尊重传统、维护面子,以及履行社会义务。
在长期导向的国家,人们更加注重长远目标,愿意为目标而不断奉献;在家庭中,孔子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受到尊重,家庭成员各有明确的角色和位置,所有人都应谦虚谨慎,维护群体的和谐;学习成绩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在短期导向的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当前的生活和享受,不愿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家庭生活比较宽容,没有过多的长幼次序;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应该谦虚;学习成绩更多地跟运气有关。
在政治以及宗教方面,长期导向的国家由于没有公民社会的传统,政府往往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自治的空间比较狭小;以中国为代表的长期导向国家,一直没有产生西方式的宗教,即使儒、释、道被划归宗教行列,并不能掩盖它们同西方基督教的本质区别。
短期导向国家中,政府仅仅是同企业、第三部门并列的社会部门之一,政府本身往往又划分为互不隶属、互相制衡的多个部门,社会自治的空间比较广;短期导向的西方国家普遍信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等派别),教徒的虔诚与狂热,往往是东方人所不能理解的。
在彭迈克主持的华人价值观调查中,长期导向指数被称作“儒家文化动力”,显然,不同国家在该维度上的差异,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和地区,长期导向指数较高,反之则较低。
(二)新加坡对儒家文化发展的重视
新加坡受东西文化的双重影响甚深。
独立后,新加坡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势。
为了消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影响,统一国民思想,集中力量发展国民经济,新加坡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提倡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此淡化移民及其后裔对移出国的归属感,强化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感。
早在七十年代初,李光耀就要求在学校中开设“儒家伦理道德”这一必修课,以培养新加坡人的儒家伦理道德观。
他强调如果能够按照儒家这些原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他把五伦中的君臣关系改释为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李光耀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视为儒学思想的核心,提倡把这八个字化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动准则,将其作为政府必须贯彻的“治国之纲”。
提出“儒家基本价值观应升华为国家意识”。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唐太宗夫曾感叹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严复曾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富强来说,“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
”一个国家不学习先进的制度,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难以进步。
但一个民族不秉承其传统,失去其文化历史,便也丧失了其立足之本。
(三)从《小孩不笨》探讨新加坡文化的长期导向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主要讲述了文福、国彬、Terry三个小孩的学习和生活遭遇。
该片探讨了家庭关系、教育制度以及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问题,深入浅出,嬉笑怒骂。
在新加坡,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把学生划分为:EM1,EM2,EM3三个等级。
EM3,相当于中国的后进
生集中的班级。
三个小孩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类型,形象鲜明,凸出。
文福,聪颖但贪玩不努力的小孩;国彬,读书就不是他走的阳光道,套用Terry的话“生来就是会画画的”;Terry,家境富裕,万事依赖他人做决定,胆小并缺乏勇气,特点是极其听话。
名言是“这不是我做的。
我不知道。
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这种诸事不管,表现在母姐的吵架,好朋友的被诬陷上。
“他很听话”,Terry的“听话”贯穿了影片的四分之三,他在“听话”过程中迷茫。
新加坡这个制度严明的国家,连教育也是一个严明制度下的产物。
因为能力的不同,教育就已被划分了等级,EM3就是被人们认为无药可救的不会读书的孩子。
而故事里面的TERRY,文福,国彬就是在EM3生存的孩子。
TERRY,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连早上吃早餐泡咖啡涂面包也是让工人做的。
生活的一切都是由母亲料理着。
母亲的经典就是:This is all for your own good。
而与TERRY不同,姐姐是在这种完全看管下的叛逆者,这种样样到位的看管就是对自己自由的约束。
而在母亲的眼里,孩子们的一切只有在自己的看管下才会是好的,所以她没收孩子的红包;虽口头是说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布置房间,但后来就把孩子们的全部否决。
当姐姐提出抗议时,就又弹出:This is all for your own good。
TERRY是意外的证人,但母亲不允许孩子强出头,很明显的中国传统儒家中庸思想。
在大人们这些应该与不应该的约束下,孩子盲目了,思维受到压抑。
TERRY的能力是因为受到约束而停滞,成了一个只会知道听话的孩子,而且连好人坏人也分不清,是非与否也分不清的笨小孩。
文福,父亲就是因为讲义气而坐牢,所以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文福身上,她不喜欢文福跟他父亲那样常常强出头,只希望儿子以后不用呆在面店。
文福的能力是因为生活而停滞,他要帮母亲做生意又要照顾弟弟,同时也要受人对EM3学生的歧视。
这孩子是因为自尊而放弃学习的,当新来的李老师表示出对EM3学生的尊重时,他开始接受老师的建议与教育。
之后几次的数学测验都证明了他的能力。
国彬,是当下教育制度下典型的受害者,他不单只是代表了新加坡的孩子,更可以看到鲜明中国孩子的形象。
学习的能力的确是有限,但母亲和老师都觉得他是不专心不用功,一天就只会拿着笔画些毫无意义的东西。
在大人眼里只知道成绩好就证明这个孩子就有将来。
母亲因为在工作中看到文凭对工作的影响,所以望子成龙地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一次又一次,但她看不见孩子的能力是真的不行,他的确是不会读书。
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就以为藤条之下会出人才,认为用打的方法教孩子,孩子就会用心,就能够学好。
儿子身上都是淤痕,连李老师也不忍心看时,母亲还是坚持着她的看法。
哪怕逼到孩子因为害怕而想跳楼时,她也是认为自己这样做都是为了儿子。
父亲是唯一明白孩子的人,但偏偏他自身又同样遇到问题。
公司对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之间的不公正对待,他也怀疑:难道文凭与英文就这么重要吗?难道本土的就是垃圾吗?片子还是给了人希望的,疾病让母亲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也让父亲意外的得到了一个机会。
李老师认识到国彬的对绘画是有天赋的,她推荐国彬参加国际绘画大赛,而国彬也因此得到美国评委们的赏识。
这就是一个例子证明文凭并不是将来的绝对条件,只要一个人有天赋有能力,只要他肯努力,他就可以成才。
片子开始就提出个疑问:你要做听话的人吗?
“影片即将放映,请赶快坐下
请关掉手提电话
来点掌声如何
谢谢,大声一点好吗
再大声和热烈一点好吗
谢谢
你们怎么那么听话
哈哈哈哈哈……”
自认为自己是个听话乖巧的孩子,甚至在老师强迫我揭发同学时她也如此“盛赞”我。
我那时就不喜欢“听话”这个词,听话说明什么,说明你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
尤其是看到TERRY时,我会愈加有共鸣,虽不会夸张到什么也不会干,但或许会干的就是读书吧!
到现在也为朋友的状况而迷惑,到底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要是他有能力而真的不会读书,那读书的意义还何在呢?他是没有这课程的兴趣,那这门课程的教育于他的意义又何在呢?
国彬的母亲在病床上对国彬说:一个人如果因为懒惰而没有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是件很可惜的事。
国贸一班
郝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