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 教案

合集下载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篇一:【教学设计】地方与学校课程】《成语探源》教学设计开发区小学栾新玉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指鹿为马”这个故事,了解成语“指鹿为马”的来源。

2、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古诗、歇后语等方面探寻成语的来源。

3、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增长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受到人生哲理、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及其出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热爱,为祖国语言的绚丽多姿而骄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指鹿为马和杯弓蛇影两个故事的动画片、关于成语的部分古诗、歇后语、神化故事的图片等等。

学生准备:搜集课本上六个成语的来源,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头脑风暴1、同学们,正式讲课之前,我们先热热身,来做做头脑风暴的小游戏怎么样?(出示课件:按要求说出相关的四字词语)2、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词语,你们的词汇真丰富啊二、初步了解成语:1、在刚才所说的4字词语中,有不少是成语。

说起成语,同学们微课中已经了解了一些,谁来说说,关于成语,你都知道哪些知识?2、咱们看看温馨点击中是怎样给成语下定义的。

a、齐读课件。

b、成语不仅言简意赅,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典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成语探源”(课件出示题目并板书)。

弄清成语的来源,不仅有利于准确掌握它的意思和用法,还能提高文化修养,受到人生哲理、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

c、.你可以用哪些方式了解成语的出处呢?查词典、百度搜索、成语故事三、成语探源(一)、理解书上的成语故事《指鹿为马》。

1、咱们课本上就有一个关于成语的历史故事,看大家能不能读懂。

a、请大家把书翻到70页,读之前,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

b、先自己试着读一遍,同位两个再一起读一遍,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c、个别读,纠错,齐读。

d、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弄懂文言文的大体意思。

相互交流,相机补充。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老马识途指鹿为马通过教师讲故事和观看动画视频,学习成语故事老马识途指鹿为马3 对牛弹琴鹤立鸡群孩子复习讲述老马识途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学习新成语故事对牛弹琴鹤立鸡群,运用成语说句子;4 画对牛弹琴孩子复习讲述上节课的成语故事,画对牛弹琴故事配画;5 兔死狐悲飞蛾扑火通过教师讲故事和观看动画视频,学习成语故事兔死狐悲飞蛾扑火6 杯弓蛇影金蝉脱壳孩子复习讲述兔死狐悲飞蛾扑火的成语故事,孩子来讲杯弓蛇影金蝉脱壳的成语故事;7. 画杯弓蛇影孩子自己画杯弓蛇影的故事配画8 蛛丝马迹鼠目寸光通过教师讲故事和观看动画视频,学习成语故事蛛丝马迹鼠目寸光9 一鼓作气韦孩子复习讲述蛛丝马迹鼠目寸光的成编三绝语故事,孩子来讲一鼓作气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10 举一反三七步成诗通过教师讲故事和观看动画视频,学习成语故事举一反三七步成诗11 孩子演七步成诗杯弓蛇影把孩子编排为两组,两组人员分表选代表来表演七步成诗和杯弓蛇影12 一夜十起五谷不分通过教师讲故事和观看动画视频,学习成语故事五谷不分一夜十起13 毛遂自荐孟母三迁孩子复习复述五谷不分一夜十起的成语故事,孩子来讲毛遂自荐孟母三迁的成语故事;14 画毛遂自荐孩子自己画毛遂自荐的故事配画15 精忠报国高山流水通过教师讲故事和观看动画视频,学习成语故事精忠报国高山流水16 孩子自己讲准备的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孩子自己准备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讲给同学们听;17 纸上谈兵负荆请罪通过教师讲故事和观看动画视频,学习成语故事纸上谈兵负荆请罪18 复习总结总结本学期学过的所有成语故事,对孩子一学期表现进行表彰总结;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4、演一演这则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养成教育训练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成语的理解;三则故事分别通过语言、动作、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叙述故事,学习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二、精讲课文;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1 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2 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3 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5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三、联系生活,明道理;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四、拓展作业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五、作业布置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教学板书:①我的矛锐利得很,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夸口②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自相矛盾戳穿盾:①对②错用矛戳盾戳不穿盾:①错②对道理: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的第二篇2、水滴石穿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本成语故事;2、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的转换意;3、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三个重点词句的意义;2、品读中领悟水滴石穿的启示,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的转换意;3、复述课文;教学时间:1课时课件准备:水滴石穿的PPT课件、SWF朗读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中国幅员辽阔,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历史;在源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以及那脍炙人口的历史成语故事;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出示插图,这块在屋檐下风吹日晒的石头上的光滑圆润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4、能用一个成语归纳这幅图的内容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初读课文1、动画播放水滴石穿;思考:“水滴石穿”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他要这样说2、张县令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为了这枚铜钱,这个小吏被县令处斩;为什么县令要下令处斩这个小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再者,这个小吏还没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还说,一枚铜钱有什么大不了的3、齐读课文“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石头也会被滴穿的;”三、渗透教育1、学完这个成语故事后,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故事的意思吗齐读课文第二节“成语……危害;”2、现在常用在什么积极的地方学生讨论后,继续齐读课文第二节“现在,……取得成功;”3、由这个成语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样的人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谁能简要地介绍他的事例师生共同交流讨论;4、点击“课件3---4-----5:1指名朗读:爱迪生、齐白石、贝多芬2听了这三个伟人的的事迹后,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四、沙场点兵1、回到现实的学习生活当中,深情讲述:“水滴是渺小的,不能和坚硬的石阶相比;可是日复一日往石阶上滴,时间一长,石阶上竟出现了一个个小孔;这就是不起眼的小水滴创造的奇迹是因为小水滴相信自己的力量,具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由此,我想要我们求学成才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自信与恒心就是成才的重要条件;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总认为自己天生条件不好,是“没用的人”,“不如人家聪明”,那么从小小的水滴身上,这些同学应该得到启发,完全没有必要灰心丧气,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看到光明的希望;水滴还可以穿石,何况我们小学生呢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有信心,也需要有恒心,因为知识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信心,也就会失去奋斗的勇气,如果没有恒心,理想就会变成空气;同学们,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攀登科学高峰,必须持之以恒”出示课件;2、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历史成语故事共同交流;五、复述故事1、分成小组,在小组中互讲故事;要求:听清讲得好的地方,并注意不足之处;选派代表到全班同学的面前进行即兴演讲;2、指名演讲;3、小结;六、总结讨论;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1.成语“水滴石穿”愿意是指-------,现常用来比喻-- ------------2.用“水滴石穿”造一个句子;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教具准备小黑板、词语卡片、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智能回音1.做游戏2.引出课题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涽王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1. 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2. 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1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①你读懂了什么②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③指导朗读;2 出示:“每当演奏时.........样子”;①师范读,生想象;②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装模做样,并指导朗读;二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师:在齐宣王和齐涽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1 齐宣王时,“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指导朗读2 齐涽王时,逃走了;3 学生质疑;三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1. 出示:a.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b.可是齐涽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2. 比较一下,从哪里可以看出两位君王的爱好截然不同3. 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从而获得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四总结“滥竽充数”的寓意;1.师范读古文;2.自由读,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读懂;3.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说说文言文的内容;四、选择性作业阅读:鱼目混珠写作:南郭先生下岗后板书设计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爱讲排场装腔作势用人严格混逃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蒙混是不行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的第三篇画龙点睛教学要求:1 理解词语含义;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明白成语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词语含义;2 明白成语含义;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 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2 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3 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4 板书——画龙;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一听读识字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3、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1 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2 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课件演示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3 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4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5 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6 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奇的语气;7 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板书:点睛8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9 汇报合作学习结果:a 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理解词语:张牙舞爪;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提示: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板书:腾空而去b 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c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理解两个都重要,如果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点睛是很重要的一笔,它给了龙生命;10 填一填_____________________,墙上的龙腾空而去;11 从此有了画龙点睛的成语;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12 出示练习: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很美,赛过天堂;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3 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四、再次齐读课文五、资料交流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这种动物,可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龙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有关资料;也可看课件中提供的资料,了解龙的来历,发展,种类等知识教学反思三则短小的成语故事,学生读来觉得很有情趣,很受启发;回顾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了这样的发式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度;1.三则成语故事主要是表扬或讥讽谁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明白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2.三则成语故事中,主要抓住哪个字来表达深刻道理的学生通过仔细揣摩文字,明白了“夸”、“混”、“点”字在三则成语故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3.紧扣上述提到的三个字;让学生进行感悟后的表达,指导读好楚国人的“夸口”,读好南郭先生“混”的模样,读好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这样文章的重点凸现了,寓意也就随之显现出来;3、叶公好龙教学目标:1.能复述“叶公好龙”成语故事;2.认识28个字含高频字;3.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教学重点:认识28个字;教学难点:背诵成语韵文;教学用具:投影仪、生字卡、计算机;教学时间:35~40分钟;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感知韵文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愿意听吗1.运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映出成语韵文:叶公好龙太可笑,口是心非惹烦恼,看人不仅听其言,表里如一最重要;2.先听老师读一遍;语速稍缓3.教师逐句领读,儿童跟着读;韵文第一句前四个字“叶公好龙”高声强调是一个成语,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知道吗学生试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二、创设情境,感知故事老师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儿1.出示叶公好龙教学光盘;卡通画面;教师讲述语速稍缓、语调跌宕有致;2.请大家一边看动画,一边用自己的话自由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点击鼠标、重放动画;全体学生自由讲述故事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三、图文对照,感知韵文1.请大家把书翻到73页;老师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2.老师读两句,大家读两句;3.大家仔细看图画,试着读韵文全文;4.教师板书韵文全文;5.女同学照书齐读韵文;6.男同学照书齐读韵文;7.全班同学拍手齐读韵文;8.大家想一想,这篇韵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用书上的话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9.教师板书课题:叶公好龙四、演练结合,趣味识字1.“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四个字里就藏着那么有趣的故事,大家说,中国字奇妙不奇妙2.猜字游戏:学生抢答教师利用教具——绘有彩色龙的带手柄纸板,任意遮挡黑板上板书韵文中的一个生字;3.教师指导学生变序读句子了解识字情况;4.教师指导学生变速读句子强化识字效果;5.指学生在同学前面讲“叶公好龙”故事;6.分角色表演小品“叶公好龙”;7.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学光盘演示在大屏幕上“叶公好龙”四个字的速度,进行书空;8.两名儿童之间拍手背诵全文;9.全班儿童背诵全文;五、课外作业回家以后,各位小朋友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4.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了解成语中的故事及意思;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3、情感目标: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成语的内容;教学难点: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了解成语中的故事;2、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1、小朋友,你们有什么爱好呢学生自主回答这么多爱好啊,老师今天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猜动画片的名字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的动画;2、教师导语:小朋友们真厉害啊今天,我们要认识很多更有趣的成语,因为,每个成语里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板书课题:有故事的成语;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20分钟1、小朋友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成语,如果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娃娃,就拼一拼它头上的章节;要特别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韵,鼻边音的字;等会老师还要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呢2、师生赛读成语;3、课件出示生字娃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每出示一个字娃娃,就让一个小朋友说,其他的认真地听他说正确没有;4、小组合作探究:每小组讨论4个字,哪个字你容易叫错,是怎样记住它们的样子的派代表说一说;5、做识字游戏:将字娃娃贴成一座山的样子,学生搬山,认识一个生字,扩词后,就搬掉一块,直到搬完为止;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14分钟1、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说名字;2、小组活动:先读一读成语,边读边想成语的故事,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小伙伴听,派代表在班上讲;3、我会猜,教师出示课件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学生猜;四、拓展延伸;3分钟1、回家后,把你领会到的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积累成语,并阅读有关成语的课外书籍,准备开展一次讲成语故事的比赛;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5、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段;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2.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3.读第三段;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4.学第四段;重点段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6、南辕北辙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马车图,释题: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大班指鹿为马教案幼儿园

大班指鹿为马教案幼儿园

大班指鹿为马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理解、描述、比较小动物的特点和栖息地。

2.学会观察、分类、比较和归纳小动物。

3.探究小动物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培养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有关小动物的图书、图片等资料。

2.小动物的标本或模型等教具。

3.丰富的游戏玩具和场地。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如猫、狗、鸟、蛇、兔子等)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如草坪、森林、河流等),并让孩子观察、感受、理解小动物及其环境的特点和关系。

2.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或模型,让孩子描述它的特点并归纳相同类别的小动物。

步骤二:讨论1.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探究小动物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并引导孩子们发现小动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2.教师让孩子们探究一些小动物生活的特殊环境(如水中、地下、树上等),并让孩子们思考这些环境对它们的独特意义。

步骤三:巩固1.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丰富的游戏玩具和场地,让孩子们模拟小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小动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和小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式。

2.教师让孩子们分类整理自己收集到的小动物图片、模型等教具,形成自己的小动物图集。

步骤四:拓展1.教师引导孩子们阅读相关的图书资料,进一步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特点,以及世界上各种奇特的小动物。

2.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人类的开发、污染对小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引导孩子们产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描述、比较和归纳小动物等活动,孩子能够初步掌握小动物的分类方法和推理思维方法。

2.通过模拟小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活动,孩子能够进一步理解、感受、探究小动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3.通过阅读图书资料和开展小环保行动,孩子能够初步形成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和行动。

成语指鹿为马幼儿园教案

成语指鹿为马幼儿园教案

成语指鹿为马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成语指鹿为马的意义和背景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3.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二、教学准备1.成语故事书籍或图片2.幼儿游戏道具(例如玩具马和鹿等等)3.索引卡片和绘画纸4.家长支持卡(可选)三、教学步骤1.成语指鹿为马的概念介绍(5分钟)•通过成语故事书籍或图片,向幼儿介绍成语指鹿为马的背景和意义。

•与幼儿互动问答来引导他们了解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2.幼儿感知(10分钟)•准备玩具马和鹿等游戏道具,让幼儿辨认区别。

•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说出每种游戏道具的名称、特点和区别。

•提高幼儿观察和判断能力。

3.成语运用(20分钟)•准备索引卡片,卡片上写有描述某种事物,并且用成语指鹿为马表达。

•逐一给幼儿展示卡片,并请他们根据成语的含义猜测卡片上描述的事物是什么,并将相应的游戏道具放入桌上。

•鼓励幼儿使用成语,并在游戏中锻炼幼儿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创意绘画(15分钟)•让幼儿画出自己对成语指鹿为马的理解。

•鼓励幼儿在画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成语的认识和理解。

5.家庭作业(10分钟)•发放家长支持卡,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成语和相关知识。

•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找出生活中常见的成语,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的语言技能。

四、教学评估1.幼儿是否了解成语指鹿为马的含义和相关背景知识2.幼儿是否能区分玩具马和鹿等游戏道具3.幼儿是否能在游戏和绘画中运用成语指鹿为马4.家长是否参与帮助幼儿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五、教学思考成语指鹿为马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把成语引入幼儿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幼儿对观察和判断的能力锻炼,同时也可以启发幼儿认识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指鹿为马成语儿童演绎教案

指鹿为马成语儿童演绎教案

指鹿为马成语儿童演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指鹿为马”的意义;2. 学会运用成语“指鹿为马”进行判断和辨别;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图片、成语卡片、小纸条;2. 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擦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小故事,让他们思考图片或故事中是否有人在指鹿为马。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2. 学习成语“指鹿为马”(10分钟)a. 出示成语图片或卡片,解释成语的意义:“指鹿为马”原意是指明明是鹿,却说成是马。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有人明明知道事实真相,但却故意颠倒黑白,说成是另一种事物。

b. 进一步解释成语的故事背景,例如:秦始皇时期,有个宦官叫赵高,他为了欺骗秦始皇,故意说一匹明明是鹿的马,结果秦始皇却相信了他的说辞。

3. 游戏辨别成语(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成语卡片和小纸条。

b. 老师给每个小组一张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在成语卡片上选择正确的成语,并将其贴在图片上。

c. 学生将小纸条上的成语正确的填写在成语卡片上,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d. 老师和学生共同检查答案,并进行讨论。

4. 创编小故事(15分钟)a.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让他们分别出示一张图片,然后编写一个与成语“指鹿为马”相关的小故事。

b. 学生们将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分享给全班,大家一起讨论故事中是否有人在指鹿为马,以及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5. 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成语“指鹿为马”的意义和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成语。

四、课堂延伸:1. 学生可自行收集更多的成语,进行类似的判断和辨别活动;2. 学生可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创作与成语“指鹿为马”相关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创编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指鹿为马”。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分享,增强了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幼儿指鹿为马的故事教案

幼儿指鹿为马的故事教案

幼儿指鹿为马的故事教案教案标题:幼儿指鹿为马的故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并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训,即辨别真相和谎言。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分辨事实和虚构。

3.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促进幼儿的社交和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故事的主题:“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指鹿为马的故事。

你们知道什么是指鹿为马吗?”2. 故事讲解(10分钟)- 讲述故事《指鹿为马》:讲述一个宰相欺骗皇帝的故事,宰相将鹿说成了马,试图欺骗皇帝。

- 提问幼儿关于故事中的细节和情节,以确保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10分钟)-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你们觉得宰相为什么要欺骗皇帝?欺骗别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事实和谎言之间的区别。

4. 角色扮演(15分钟)- 分配角色给幼儿,例如宰相、皇帝和其他宫廷成员。

-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并让他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训。

5. 制作绘画(10分钟)- 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幼儿画出他们对故事中情节的理解和想法。

- 鼓励幼儿用图画来表达他们对真相和谎言的理解。

6. 总结(5分钟)- 回顾故事的主题和道德教训:“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分辨真相和谎言?”-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新知识和观点。

教学资源:1. 《指鹿为马》故事书或故事卡片。

2. 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蜡笔等。

3. 纸张。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幼儿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道德教训的把握。

教案扩展:1.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故事,其中包含真相和谎言的情节。

2. 继续讨论其他与真相和谎言相关的主题,如诚实、信任和责任等。

3. 引导幼儿运用道德教训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面对谎言时如何应对。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指鹿为马的教学设计

指鹿为马的教学设计

指鹿为马的教学设计指鹿为马是一个有趣而又有深意的故事,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游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以下是一个以指鹿为马为主题的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小学或大学的社会科学、道德与政治课程。

教学目标:1. 了解指鹿为马的故事背景和含义;2. 探讨诚实、道德和对抗不正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课件,用于展示课程内容;2. 指鹿为马故事的故事书或电子版。

教学活动:第一步:引入故事(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听说过指鹿为马的故事吗?你能简单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吗?”2. 通过讲述或展示故事的背景,介绍秦始皇和他的丞相李斯的故事。

第二步:课堂讨论(20分钟)1.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决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斯要以指鹿为马?他的动机是什么?指鹿为马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并交流意见。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你可以提出替代方案吗?”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引导他们思考指鹿为马的现实生活类比,例如政府逃避责任、欺骗与撒谎等。

第三步:道德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是什么?为什么道德是重要的?2. 列出一些道德准则,例如诚实、正直、公正等。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准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3. 配合课件展示一些与指鹿为马行为有关的真实案例,例如政治腐败、舞弊事件等。

让学生讨论这些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他们的意见和解决方案。

4. 分组讨论道德冲突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辩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陈述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第四步:角色扮演(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名负责人和一名辩论者。

2. 分配不同的角色和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辩论。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被指控以指鹿为马,然后他们需要辩护自己是否有意指鹿为马。

3. 观察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引用实例和逻辑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指鹿为马教学设计

指鹿为马教学设计

指鹿为马教学设计一、引言指鹿为马,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权谋之人的诡计。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可以将这个故事引入到教学设计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本文将针对“指鹿为马教学设计”这一题目,探讨如何运用这个故事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故事“指鹿为马”的含义和背景;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角色和事件;3. 运用故事中的思维模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引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的来历和含义。

2. 理解故事背景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讲解来介绍“指鹿为马”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便让他们理解故事的意义。

3. 分析故事角色与事件在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定了解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权臣要指鹿为马,这个行为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

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权谋手段和思维模式。

4. 练习运用思维模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故事中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或场景,让学生运用“指鹿为马”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指鹿为马”的情况,他们应该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5. 总结与拓展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本次教学的要点,并进行拓展。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指鹿为马”,还有哪些类似的思维模式在生活中存在,他们应该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情况。

通过拓展和思考,加深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马图文

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马图文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等人篡改遗诏,立 胡亥为帝,即秦二世,进一步加剧了政治腐 败和社会动荡。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最终刘邦、项羽等势力 崛起,秦朝灭亡。
赵高生平及性格特点
赵高本是赵国贵族后裔,因犯罪被处以宫刑,后在秦朝宫廷中担任中车府令,兼行 符玺令事,掌管皇帝玉玺和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
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媚,深得秦二世信任,被任命为丞相,封为武安侯。
文学角度:相关诗词歌赋欣赏与创作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 房出。”描绘了秦朝的辉煌与衰
落。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表达了人民对秦朝 暴政的怨恨和期盼。
创作建议
鼓励学生以“指鹿为马”为主题, 创作诗词歌赋,表达对历史事件的 理解和感悟。
艺术角度: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欣赏
言。
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通 过谎言来巩固自己的权势。
赵高的行为反映出他对权力的追 求已经超越了对事实和真相的尊
重。
试探群臣忠诚度之目的探讨
赵高通过“指鹿为马”事件试探群臣 的忠诚度,以了解谁可以信赖,谁可 能成为潜在的威胁。
这一事件也暴露出秦朝政治中忠诚度 测试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他通过这种方式来筛选自己的政治盟 友,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绘画作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绘画作品 ,展现了秦朝军队的威武气势和
精细的工艺水平。
雕塑作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铜车马等雕塑 作品,生动再现了秦朝的社会生
活和军事力量。
欣赏建议
引导学生欣赏秦朝艺术作品的独 特魅力和历史价值,提升审美能
力和文化素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得十分生动。

2024年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马

2024年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马

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马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马一、背景介绍“指鹿为马”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历史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

故事讲述了赵高为了篡夺秦国的政权,故意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将一只鹿说成是马,试探大臣们的忠诚和智慧。

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赵高的阴险狡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

二、故事内容1.赵高的阴谋赵高是秦国的权臣,他为了篡夺秦国的政权,一直在寻找机会。

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野心有所察觉,于是想出了一个计策,以此来试探大臣们的忠诚和智慧。

2.指鹿为马有一天,赵高命人牵来一只鹿,然后对大臣们说:“这是一匹马。

”大臣们看到鹿,却不敢反驳赵高,因为他们知道赵高的权势极大,得罪他会有杀身之祸。

于是,大臣们纷纷附和赵高,说这是一匹马。

3.两位大臣的智慧然而,有两位大臣却不为所动。

一位是李斯,他是秦国的宰相,聪明过人。

他看到鹿后,心想:“这是一只鹿,赵高为何要说它是马呢?”于是,他故意装作糊涂,对赵高说:“丞相,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见李斯反驳他,心里暗自高兴,他知道李斯是个聪明人,不会轻易上当。

另一位大臣是王翦,他是秦国的将领,勇猛善战。

他看到鹿后,心想:“这是一只鹿,赵高为何要说它是马呢?”于是,他大声说:“丞相,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见王翦反驳他,心里暗自高兴,他知道王翦是个直率的人,不会轻易上当。

4.赵高的失败赵高见李斯和王翦都反驳他,心里暗自高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野心有所察觉。

于是,他决定放弃篡位的计划,因为大臣们已经识破了他的阴谋。

三、故事意义“指鹿为马”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赵高的阴险狡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

它告诉我们,人们在面对权力和利益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甚至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因此,我们要警惕权力的腐蚀,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的底线。

四、故事启示1.诚实守信故事中的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不敢说真话,反而附和赵高,说鹿是马。

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马

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马

03
指鹿为马成为了一个成 语,用来比喻故意颠倒 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
04
该事件也提醒人们要勇 于坚持真理和正义,不 要被权势和谎言所左右 。
03
故事中人物形象分析
赵高:狡诈权臣,野心勃勃
01
02
03
善于伪装
赵高在故事中常常表现出 虚伪和奸诈的特点,通过 伪装成忠诚的样子来欺骗 他人。
玩弄权术
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通过指鹿为马等手段来 测试并控制朝臣,以达到 自己的目的。
野心勃勃
赵高的最终目标是篡夺皇 位,成为秦庄襄王,他的 所有行动都是围绕这个目 标展开的。
胡亥:昏庸无能,被赵高操控
缺乏主见
胡亥作为秦庄襄王的儿子,本应 该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但他 却缺乏主见和领导能力,容易被
赵高等人操控。
历史故事课件指鹿为 马
目录
• 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 • 指鹿为马事件经过 • 故事中人物形象分析 • 故事所反映社会问题探讨 • 故事在文化传承中作用 • 互动环节与课堂延伸
01
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
秦朝末年政治局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实行暴政,导致民不 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
秦二世昏庸无能,赵 高掌握实权,结党营 私,排除异己,朝政 日益腐败。
贪图享乐
他沉迷于酒色之中,对朝政不闻不 问,导致大权旁落,给赵高等人提 供了可乘之机。
昏庸无能
在处理国家大事时,胡亥往往举棋 不定、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正确的 决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李斯:忠诚正直,遭陷害而死
忠诚正直
李斯是秦朝的一位重臣, 他忠诚于国家,正直无私 ,一心为秦朝的繁荣富强 而努力。
遭陷害而死
真相揭露与赵高被杀

指鹿为马人教(部编版)(共9张PPT)【完美版课件】

指鹿为马人教(部编版)(共9张PPT)【完美版课件】

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昨天如影——记住你昨天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今天如画快乐和幸福的人生要靠你自己去描绘;明天如梦——珍惜今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努力地为自己的明天去寻求和拼搏 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该是你的终会 在能坚持多久。成为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每天精力充沛的努力工作,不虚掷光阴。从未跌倒算不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战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追求才是愈合你伤 所以总是把一些琐碎的小事看得很重。当你知道你不在是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你!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人生多一份感恩,就多一份美化。所有的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 着两手沙子时,一定就拿不到地上那颗珍珠了。快乐在满足中求,烦恼多从欲中来。人若有志,万事可为。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尽善 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任何奇迹的产生都是经过千辛万苦 凡,然后用千百倍的努力来弥补平凡。真正的导者,其厉害之处不在于能指挥多少君子,而在于能驾驭多少小人。追逐着鹿的猎人看不到脚下的高山。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独揽大权,一心想撺掇皇位。
他担心大臣们反对,想了个办法试探大家。
一天他牵了一头鹿来上早朝。大臣们觉得奇怪,不明白 赵高要干什么。
赵高指着鹿对秦二世说:“臣有一匹千里马,特敬献给 陛下。”秦二世:“丞相错了,这明明是鹿,怎么说是
马?”赵高:“众大臣说说这究竟是马还是鹿?”
多数人怕赵高迫害,都不说话。

指鹿为马教案

指鹿为马教案

指鹿为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指鹿为马”成语的来历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指鹿为马”这个成语。

3.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指鹿为马”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 自我导入教师挂在黑板上一幅描绘被指鹿为马的情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推断图片上的人物正在做什么。

Step 2 引入成语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指鹿为马”四个字,并要求学生猜测成语的意思。

通过学生的猜测引出正确的答案,并解释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Step 3 分析成语含义教师让学生仔细思考成语的意义,讨论成语背后的原意是什么,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Step 4 探究用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成语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情景,让学生思考成语可以如何用于描述和判断现实中的事物。

Step 5 练习应用教师设计一些相关情境,让学生运用“指鹿为马”这个成语进行句子造并解释成语的意思。

例如:1. 请你用“指鹿为马”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观点。

2. 你能否用“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来描述以下情景:A派人故意错误地告诉B一只马是一只鹿。

Step 6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成语的含义,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找寻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并与全班分享。

五、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并写下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使用场景。

2. 阅读一篇相关的文章,找出其中使用的成语,并写下你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指鹿为马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用这个成语。

课堂上的讨论环节很活跃,学生们也有了较好的互动和合作。

然而,在设计练习应用环节时可以增加一些扩展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指鹿为马教案

指鹿为马教案

指鹿为马教案第一篇:指鹿为马教案指鹿为马教学目标1、正确识读“勃”“篡夺”“陛下”“疑”“嘀咕”“碌”“满门抄斩”等字词。

2、在听讲的过程中理解指鹿为马的故事内容,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3、对成语的本义(字面上的意思)有大概的了解。

积累规范语言。

引导学生对成语的引申义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故事最终结局的原因。

教学难点: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对邪恶势力的正确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言:大自然奥妙无穷,至今还有许多人类不知道的秘密。

这其中的动物便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特点:有的很高大,有的很小巧,有的长得很可爱,有的则外貌很吓人。

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看一看大家对有些动物的了解情况。

2、课堂互动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马的了解,他们印象中马是什么样子的。

之后再说一下对鹿的了解。

结合学生的看法,总结出马和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动物,接着指出本故事的不寻常之处——有人偏偏指鹿为马。

简介故事的出处、作者。

二、故事简述简单口述成语故事发生的背景,对赵高的计谋一带而过。

让学生了解到赵高的目的是篡位,上朝时他所用的计谋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三、具体学习,理解故事1、认读生字词(1)让学生找出认识的字词(点名),并读出,不认识的先跳过。

(2)给字词注音,齐读注音后的字词,对两字和三字词语可以用班级内分列的方式读,下面的四字词语则可用男女生分读方式;和学生一起分析生字词;默读或抄写词语进行一定的记忆。

2、段落学习(1)结合课件,利用注释,采用先讲解,后学生参与的方式(提问)进行。

如呈现课件之后,再给学生将该段落的内容讲出来,让其对细节有更形象的理解。

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或单独读,或集体朗读,并且适时考察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情况(可通过提问意思的方式)。

后边的有大臣们反应的段落可以由几个学生读过之后,再让他们用一些合作的方式,边阅读边体会游戏的乐趣,如分角色朗读,班级分组朗读。

指鹿为马的典故教学设计

指鹿为马的典故教学设计

指鹿为马的典故教学设计The teaching design of allusions for deer as h orses指鹿为马的典故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典故,应是指那些使用时代已不存在这些典制,用这些典制词语有借代、喻指等义的。

小泰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指鹿为马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典故介绍指鹿为马,汉语成语,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历史故事来源秦朝有一个大奸臣,名叫赵高。

他出身卑微,其父因犯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宫刑,而且也连累其母罚没为官家奴婢,后来其母与人野合而生下赵高。

赵高就是在秦灭亡赵国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的。

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秦始皇死后,担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由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

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

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

后来,赵高又设计杀死了李斯。

李斯死后,赵高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

虽然赵高当了丞相,把朝中的一切大权都把持在手里,可是他并不满足,还想篡权当皇帝。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成语故事指鹿为马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成语故事指鹿为马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成语故事《指鹿为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故事《指鹿为马》的意思和背景。

2. 掌握成语故事的使用和运用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指鹿为马》的文本材料。

2. 绘本、翻翻书等视觉辅助教具。

3. 宣纸、毛笔等书写材料。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使用绘本、翻翻书等视觉辅助教具,向学生展示成语故事《指鹿为马》的背景和意思。

可以通过简短的故事情节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成语故事的探究欲望。

讲解:1. 向学生解释成语故事《指鹿为马》的来历和意义。

告诉学生,在战国时期的中国,有一位宰相叫赵高。

他为了迷惑和欺骗天子,将鹿标操作为马标操来指示马的方向。

这个典故就是成语《指鹿为马》的由来,意思是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 分析成语故事的含义。

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事情,例如一个人故意颠倒概念,将黑说成白,将对的说成错的等等。

拓展:1. 让学生举一些类似的例子,从而加深对成语故事意义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故事所突显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运用:1. 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根据成语故事《指鹿为马》写一段小故事。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故事,展示他们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让学生互相分享他们创作的小故事,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和点评。

四、课堂活动:1. 成语卡片配对游戏:将教室里常见的成语写在卡片上,然后打乱顺序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两两配对,看谁能最快找到成语的正确搭配。

2.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们围成一圈,按照字的读音和意义,以成语接龙的方式进行游戏。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成语故事《指鹿为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选出最佳展示给全班。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成语故事《指鹿为马》的含义和背景,并学会了应用这个成语故事来讲故事和进行思考。

这门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王者荣耀指鹿为马教学教案

王者荣耀指鹿为马教学教案

王者荣耀指鹿为马教学教案教案标题:王者荣耀指鹿为马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典故《指鹿为马》的故事背景和内涵。

2. 分析和讨论《指鹿为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辨别真假、正误。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和讨论《指鹿为马》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提问: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指鹿为马》这个典故有哪些应用场景?知识探究:3.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就《指鹿为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行讨论,并列举出他们能想到的例子。

4.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案例分析:5. 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指鹿为马》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政府宣称某项政策会带来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却导致了经济下滑。

学生需要判断政府是真心相信这项政策能带来经济发展,还是故意指鹿为马。

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汇报他们对案例的分析和判断结果。

拓展应用:7. 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情境,运用《指鹿为马》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展示,展示他们的分析和判断结果。

8. 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同学间的互动和讨论。

总结评价:9. 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指鹿为马》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0.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1. 《指鹿为马》的故事材料。

2. 真实案例的材料。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表现。

2.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拓展应用中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展示。

3.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教学的反馈意见。

六年级第2课词语搭配

六年级第2课词语搭配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TA-65六年级【日积月累】整理【六年级上】58、描写大自然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59、爱国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60、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轻诺必寡言。

——《老子》民无信不立。

——《论语》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氏世范》61、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62、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许广平《欣慰的纪念》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门外文谈》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63、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4、赞美艺术作品的成语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古色古香余音绕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赏美不胜收脍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笔生花阳春白雪笔走龙蛇不同凡响别具一格【六年级下】一、人生哲理格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成语指鹿为马教案幼儿园

成语指鹿为马教案幼儿园

成语教学设计:指鹿为马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成语“指鹿为马”。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方式记忆和巩固所学成语。

教学内容
1.成语“指鹿为马”的讲解与解释。

2.成语故事的讲解与角色扮演。

3.通过游戏和绘画的方式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步:成语故事的讲解
1.教师简单介绍成语“指鹿为马”的意思,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

2.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成语的来源故事,让学生加深理解。

第二步:角色扮演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赵显”、“丞相”和“太后”等角色。

2.模拟故事情境,让学生熟悉成语发生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加深对成语的印象和理解。

第三步:游戏互动
1.教师设计成语配对游戏,让学生通过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进行配对。

2.教师设计成语填空游戏,让学生通过填空练习运用所学成语。

第四步:绘画制作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制作,让学生通过绘画加深对所学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2.教师提供成语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教学评估
1.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学生完成游戏和绘画作品,通过作品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教师结合教材或活动内容,设计成语接龙或成语故事串讲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教师在活动中加入成语笔顺、音频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巩固所学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鹿为马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读“勃”“篡夺”“陛下”“疑”“嘀咕”“碌”“满门抄斩”等字词。

2、在听讲的过程中理解指鹿为马的故事内容,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3、对成语的本义(字面上的意思)有大概的了解。

积累规范语言。

引导学生对成语的引申义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故事最终结局的原因。

教学难点:恰到好处地启发学生对邪恶势力的正确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大自然奥妙无穷,至今还有许多人类不知道的秘密。

这其中的动物便是多种
多样,丰富多彩。

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特点:有的很高大,有的很小巧,有的长得很可爱,有的则外貌很吓人。

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看一看大家对有些动物的了解情况。

2、课堂互动
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马的了解,他们印象中马是什么样子的。

之后再说一下对鹿的了解。

结合学生的看法,总结出马和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动物,接着指出本故事的不寻常之处——有人偏偏指鹿为马。

简介故事的出处、作者。

二、故事简述
简单口述成语故事发生的背景,对赵高的计谋一带而过。

让学生了解到赵高的目的是篡位,上朝时他所用的计谋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三、具体学习,理解故事
1、认读生字词
(1)让学生找出认识的字词(点名),并读出,不认识的先跳过。

(2)给字词注音,齐读注音后的字词,对两字和三字词语可以用班级内分列的方式读,下面的四字词语则可用男女生分读方式;和学生一起分析生字词;默读或抄写词语进行一定的记忆。

2、段落学习
(1)结合课件,利用注释,采用先讲解,后学生参与的方式(提问)进行。

如呈现课件之后,再给学生将该段落的内容讲出来,让其对细节有更形象的理解。

之后通过提问的
方式,让学生或单独读,或集体朗读,并且适时考察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情况(可通过提问意思的方式)。

后边的有大臣们反应的段落可以由几个学生读过之后,再让他们用一些合作的方式,边阅读边体会游戏的乐趣,如分角色朗读,班级分组朗读。

(2)对有心理描写的段落,注意人物的心理分析(心理状态、出现的原因),如从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话,“用手指着”的动作等来推断他的心理——有恃无恐、胆大妄为;“胆小有正义感的人”是“低下头”“不敢说话”,以及最后结局:被治罪,满门抄斩。

合理恰当地引导学生,让其对故事中的因果有所感悟。

比如胆小的人为什么会不敢说话,可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对学生的记忆有一定的要求,细节记忆);正直的大臣们最后为什么反而被治罪,杀害了。

3、课堂拓展思路
在对故事的因果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与责任感——本课难点。

课程内容的不同环节,也是一直在为这个目的服务的。

这主要通过课堂上的四个思考题串联起来。

首先,第一段出现之后,思考赵高的计谋会是什么——初步进入朝廷斗争情境。

接着,赵高对皇帝和百官朝堂指鹿为马之后,思考赵高这么做的用意——认识到其险恶之处。

然后,在百官做出了不同反应之后,思考这些反应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了解权势斗争的代价。

最后,三种不同反应的大臣,受到了不同的对待,思考其中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与邪恶斗争需要有勇气,并且在选择斗争的同时要注意策略,即引出团结的力量。

四、课堂练习作业
对一些重点词语的复习,可以通过再提问的方式;对文章精彩部分的内容回顾,同时考察学生的复述能力。

五、本课小结
主要从故事内容出发,通过人物的的不同表现,结合故事结局,总结出责任感与正义感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小组甚至个人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些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的思想。

附: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
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势利小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