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数学公理定理推论
初中数学-教材上的定义、公理、定理及推论
教材上的定义、公理(基本事实)、定理及推论1、直线、射线、线段定义;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两条直线有3种关系:重合、平行、相交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5、同一平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6、垂线段最短7、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1同一平面内,不想交的两直线平行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平行6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直线平行8、同角、等角、余角、补角、互补、互余定义9、邻补角定义和性质10、外角定义和性质11、对顶角相等12、角平分线定义、性质、判定1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角平分线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判定:角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13、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定义、性质、判定1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3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1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最短的两条边之后大于第三边;如果三角形三条边a、b、c,则有|a-b|<c<a+b15、N边形内角和:(n-2)180,N边形外角和:360°,N边形对角线总数:n(n--3)/216、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中,如果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其所对的角为30°17、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8、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19、勾股定理逆定理: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一边的平方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20、三角形“四心”1三条中线的交点是重心2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外心3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为内心4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为垂心。
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度数是 90° .
A 60°
1 D
B
110° CE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C=∠1
∠2=∠4
F
E
∴∠A=∠2 又∵∠1+∠2+∠3=180° B
2
4
13 D
C
A
∴∠A+∠B+∠C=180°
F
2 13
D
E 4
C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 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A
B
C
D
△ABC的外角∠ACD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 A、 ∠ B有怎样的关系?
A
B
C
D
证明: △ABC中 ∵∠A+∠B+∠ACB=18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CB+∠ACD=180°(平角定义) ∴∠ACD=∠A+∠B(等量代换) A
(等量代换 )
D
A E
=180°.
B
C
2. 补充完成下列证明:
已知:如图,△ABC.
求证:∠A+∠B+∠C=180°.
证明 D是BC边上一点,过点D作
DE//AB,DF//AC,分别交AC,AB于
点E,F.
B
∵ DE//AB,(所作)
A
F
2 13
D
E 4
C
∴∠A=∠4
∠B=∠3
又∵DF//AC
A
B
C
D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4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 的任何一个内角.
已知:如图,∠1、∠2、∠3是 △ABC的三个外角
上海初中三年数学所有定理
上海初中三年数学所有定理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中几何证明的所有公理和定理
初中几何证明的所有公理和定理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平面和空间中的图形、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几何学中,有一些基本的公理和定理被广泛应用于证明其他几何结论。
以下是初中几何中常用的公理和定理。
一、公理1.尺规公理:任意两点可以用直尺连接,任意一点可以用剪刀间距来复原。
2.同位角公理:同位角互等。
3.平行公理:通过点外一条直线的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唯一一条。
4.直线偏转公理:过直线和不在直线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直线相交。
二、定理1.垂直平分线定理: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必垂直于该线段。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的和为180°。
3.直角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斜边相等。
4.点到直线的距离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点到该直线上垂线的距离。
5.等腰三角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点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底边的一半。
6.等边三角形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7.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外角等于其对应内角的和。
8.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9.海伦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可以通过海伦公式求解其面积。
10.等周定理:等周的两角相等,反之亦成立。
1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中位线,且平分第三边。
12.周长定理:四边形周长等于各边长的和。
13.三角形周长定理: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边长的和。
14.三角形中线定理:三角形中线等分中位线,且平分第三边。
15.三角形终边定理:一个角的终边上的点,到另一个角所在的直线的距离永远相等。
16.五边形内角和定理: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17.钝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钝角三角形两边长的平方和小于斜边长的平方。
18.三角形的相似性定理:对应角等价、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
19.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条边分别过枚角且长度成正比,则连线为平行线。
20.重叠三角形定理:如果两个角和一个边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等。
初中数学定理及推论的证明
初中数学定理及推论的证明证明一:等腰三角形的定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等长,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假设三角形ABC的两条边AB和AC等长,即AB=AC。
由等量减法原理,我们可以得到:AB-AC=0。
再根据减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得到:AC-AB=0。
根据减法结合律,上述两式可以合并为:AC-AB+AB-AC=0。
通过合并同类项,我们可以得到:AC-AC+AB-AB=0。
根据零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0+0=0。
根据加法恒等性质,上述两式可以合并为:0=0。
根据等式传递律,我们可以得到:AC-AB=AB-AC。
根据相反数的性质,上式可以变为:AC+(-AB)=AB+(-AC)。
根据加法逆元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上式简化为:AC-AB=AB-AC=0。
由于AC-AB=0,所以AC=AB。
这就证明了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证明:假设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证明内角和定理: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90度。
所以∠A+∠B+∠C=90度。
2.将三角形ABC划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A和∠B。
3.根据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B=90度。
4.将上述结果代入第一步的等式中,我们可以得到90度+∠C=90度。
5.根据加法逆元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上述结果简化为∠C=0度。
6.根据零元素的性质,0度+0度+0度=0度。
结合第一步的等式,我们可以得到∠A+∠B+∠C=0度。
因此,三角形ABC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证明三:略以上是初中数学中的两个重要定理及其证明。
这些证明基于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方法,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这些证明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加深对数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这些定理的证明也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公理、定理、推论区别与联系
精品文档
. 公理与定理、推断的区别
公理:是不能被证明但确实是正确的结论,是客观规律,比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定理:是在一定条件下,由公理推导证明出来的正确的结论。
推论:是由公理或定理推出的结论,也可以说是一个定理,但往往推论比定理限制条件多一些。
性质:数学对象某些特征。
还有定律:通过实验数据统计的方法得到的结论,叫做定律。
其中公理、定理、推论、定律都是真命题。
物理中的原理就是公理
所有的数学证明都需要定义与公理、定理、推论。
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
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正常,关键是要坚持不懈,持续努力。
开放、好奇和探索精神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与平面—平行、相交、直线属于该平面(线在面内,最易忽视);平面与平面—平行、相交。
3、异面直线: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判定);所成的角范围(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线相交得到夹角或其补角);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反证);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性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则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三、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0,90】度,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说成的锐角,特别规定垂直90度,在平面内或者平行0度2、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 = f(x0 + △x) - 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 = f(x) -f(x0) ;如果△y 与△x 之比当△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f(x0) ,即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一、有理数(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分类: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正整数正整数整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正分数有理数 0分数负整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2、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二)数轴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三)相反数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3、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3、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a (a>0),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a=0)–a(a<0)4、绝对值的计算规律:(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2)若|a|=|b|,则a =b或a =-b.(3)若|a|+|b|=0,则|a|=0,且|b|=0.相关结论:(1)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它的正数或0,即|a|≥0。
(五)倒数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法: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数是1a.有理数的运算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4、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沪教版数学中考考点总结
沪教版数学中考考点总结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至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动身的演绎系统。
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沪教版数学中考考点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沪教版数学中考考点总结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类似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三、类似三角形: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类似三角形。
2.性质:(1)类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类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3)类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类似比,面积比等于类似比的平方。
说明:①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②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
3.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类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类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类似;(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类似。
数学中考考点分析一、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定义(两种)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
3.“三点定圆”定理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6.与圆有关的角:⑴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⑵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⑶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切线的性质(重点)2.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3.切线长定理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3.两圆的公切线:⑴定义⑵性质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1.相交弦定理2.切割线定理五、与和正多边形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4.正多边形及运算中心角: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内角的一半: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右图)(解Rt△OAM可求出相干元素,初中数学复习提纲、初中数学复习提纲等)六、一组运算公式1.圆周长公式2.圆面积公式3.扇形面积公式4.弧长公式5.弓形面积的运算方法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干运算七、点的轨迹六条基本轨迹八、有关作图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2.平分已知弧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4.等分圆周:4、8;6、3等分九、重要辅助线1.作半径2.见弦常常作弦心距3.见直径常常作直径上的圆周角4.切点圆心莫忘连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6.两圆相交公共弦数学中考考点知识点1.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类似图形。
沪科版数学九个基本事实
沪科版数学九个基本事实公理和事实我们所知道的“公理”:1、经过人类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是真实的,不需要由其他判断加以证明的命题和原理;2、某个演绎系统的初始命题。
这样的命题在该系统内是不需要其他命题加以证明的,并且它们是推出该系统内其他命题的基本命题。
现在的图形与几何中不再使用“公理”这个词,现在使用的是“基本事实”,平面几何中的基本事实是什么?下面梳理了一下初中数学的9条基本事实,供大家参考。
基本事实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们看一下下面这个公式,只要把两个点(x1,y1)(x2,y2)代入就可以得到直线的方程:这就说明两点就能确定一条直线。
基本事实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生活中出现种种环境问题大都是人类的不文明行为造成的,人们明明知道践踏草坪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在生活中还是常常出现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样更近。
大家再来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你们会发现什么?基本事实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村庄A要从河流L引水入庄,需修筑一水渠,请你画出修筑水渠的路线图,使得水渠的路线最短,你会怎么画?(过点A向L作垂线,有且只有这一个方案)基本事实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你能猜猜∠1和∠2的大小关系吗?a和b的位置关系呢?因为∠1=∠2,所以a∥b。
基本事实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试一试:在大家使用筷子的时候,怎样可以使得两根筷子平行?你能试试吗?证明:假设过直线外一点有2条直线a、b和直线c平行,则a‖c,b‖c,有平行的传递可知a‖b,由平行的直线不相交,这与a,b都过一点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6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基本事实7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基本事实8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初中数学公理、定理
初中数学公理、定理一、线与角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3、垂线公理: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平行公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5、对顶角相等;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6、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7、平行线的特征:(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8、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二、三角形、多边形10、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③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1、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3)欧拉公式:顶点数+ 面数-棱数=212、如果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13、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3)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5)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4、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特殊四边形1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1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7、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18、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19、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0、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1、菱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2、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3、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3)两条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4)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4、等腰梯形的判定:(1)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5、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6、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梯形的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四、相似形与全等形27、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3)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8、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9、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30、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4)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5)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五、圆31、(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3)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32、在同一圆内,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3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4、(1)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5、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36、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37、垂径定理及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所对的弧;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六、变换37、轴对称:(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4)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8、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对应角相等;(3)经过平移,两个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9、旋转:(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都是旋转角)(3)经过旋转,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40、中心对称:(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41、位似:(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每组对应顶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位似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沪教版 八年级(上)数学 秋季课程 第14讲 命题与证明举例(解析版)
命题与证明是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十九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对演绎证明和命题、公理、定理的概念及举例证明进行讲解,重点是真假命题的判定,难点是改写出已知命题和举例证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为我们后面学习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等几何内容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直角三角形性质奠定基础.1、演绎证明的概念演绎证明:演绎推理的过程就是演绎证明.也就是说演绎证明是指:从已知的概念、条件出发,依据已被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某结论为正确的过程.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一种常用的、完全可靠的方法.演绎证明是一种严格的数学证明,是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证明方式,简称为证明.几何证明知识结构模块一:演绎证明知识精讲内容分析【例1】 填空:(1) 已知,如图∠ABC =∠ADC ,∠AED =∠E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和∠ADC ,求证:DE ∥EF证明:因为BF 平分∠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ABF =12∠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理∠EDF =12∠ADC . 因为∠ABC =∠ADC (________),所以∠ABF =∠EDF (________), 又因为∠AED =∠EDC ,所以∠AED =∠ABF (________________), 所以DE ∥E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已知:如图,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 ,EB 交CD 于点F ,且AD =DF .求证:AC =BF .证明:因为CD ⊥AB ,BE ⊥AC (已知),所以∠AEB =∠BDC =∠ADC =9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A +∠B +∠AEB =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理∠BFD +∠B +∠BDC =180°.所以∠A +∠B +∠AEB =∠BFD +∠B +∠BD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A =∠BFD .(____________) 在△ADC 与△FDB 中,__________A BFD ADC FDB ∠=∠⎧⎪⎨⎪∠=∠⎩,所以△ADC ≌△FDB (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图2)【答案】略【解析】(1)已知;角平分线的定义;已知;等量代换;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例题解析AB CDE FA BCD EFABCD行;(2)垂直的意义;三角形内角和180°;等量代换;等式性质;AD DF =;ASA ;AC B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总结】考查证明题证明过程的依据和相关条件.【例2】 (1)如图,由AB = AC ,AD ⊥BC ,得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2)如图,由A B = AC ,BD = DC ,得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答案】略.【解析】(1)BD CD BAD CAD =∠=∠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AD BC BAD CAD ⊥∠=∠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应用.【例3】 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答案】略【解析】已知:如图AB AC =,BD CD =,DE AB ⊥交AB 于点E , DF AC ⊥交AC 于点F .求证:DE DF =. 证明:AB AC =,BD CD =,BAD CAD ∴∠=∠DE AB ⊥,DF AC ⊥, 90DEA DFA ∴∠=∠=︒AD AD =, ADE ADF ∴∆≅∆DE DF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应用,作图,已知,求证,证明的完整过程.【例4】 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答案】略.E ABCDF AMEF【解析】已知:如图AB AC =,AD BC ⊥,M 为线段AD 上任意一点, ME AB ⊥交AB 于点E ,MF AC ⊥交AC 于点F .求证:ME MF =. 证明:AB AC =,AD BC ⊥,BAD CAD ∴∠=∠.ME AB ⊥,MF AC ⊥,90MEA MFA ∴∠=∠=︒. AM AM =, AME AMF ∴∆≅∆.ME MF ∴=.【总结】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应用,作图,已知,求证,证明的完整过程.【例5】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凹四边形,求证:∠D =∠A +∠B +∠C .【答案】略.【解析】证明:联结BC . 180A ABC ACB ∠+∠+∠=︒,ACB ABD BDC ∠=∠+∠,ACB ACD DCB ∠=∠+∠180A ABD ACD DBC DCB ∴∠+∠+∠=︒-∠-∠ 180D DBC DCB ∠+∠+∠=︒ 180D DBC DCB ∴∠=︒-∠-∠D A ABD ACD ∴∠=∠+∠+∠【总结】考查三角形中的等量代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180°即可解题.【例6】 如图,已知△ABC 中,求证:∠A +∠B +∠C =180°证明:过BC 上一点D ,分别作________,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A =______.ABCDAB CD E F同理∠B =______,∠C =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因为∠EDB +∠EDF +∠FDC =180°(),所以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解析】//DE AC ,//DF AB ;//DF AB ,CFD ∠;FDC ∠,EDB ∠;//DE AC ,EDF CFD A ∠=∠=∠;平角的意义;180A B C ∠+∠+∠=︒.【总结】考查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利用平行线得到相等角等量代换即可.1、 命题:能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句子叫作定义;对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叫作命题;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作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作假命题.数学命题通常由假设、结论两部分组成,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名义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2、公理: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3、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定理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例7】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例题解析知识精讲模块二:命题、公理、定理(1) 直线AB 和直线CD 垂直; (2) 同旁内角不相等,两直线平行;(3) 天气预报播报,明天下雨的概率较大,大家出门带好雨具;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对顶角相等; (6) 请把门关上!【答案】(2)、(4)、(5)是命题,(1)、(3)、(6)不是命题.【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对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2)(4)(5)是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是命题,(1)(3)(6)不是.【总结】考查对语句是否为命题的判断.【例8】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两个钝角的和还是钝角;(2) 两个等腰三角形必定可以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 等边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4) 在一个三角形中,若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 (6) 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1)、(2)、(3)、(5)、(6)是假命题,(4)是真命题.【解析】(1)两个钝角的和大于180°,不是钝角,是假命题;(2)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 长都不相等,则不能组合在一起,也不能拼成直角三角形,是假命题;(3)等边三角形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假命题;(4)这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 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这条边的对角为180°÷2=90°,即为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 (5)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不一定交于一点,则不一定关于某点中心对称,是假命题; (6)保持一边不变,过一个顶点作一条射线,另一个顶点向这条射线作垂线,并以这 点为圆心,长于垂线长的长度为半径作圆与射线有两个交点,形成三角形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满足题目条件,但两个三角形明显不全等,是假命题.【总结】考查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判断命题为假命题举一个反例即可. 【例9】 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的是().A .直角三角形中没有钝角;B .互为相反数的数的绝对值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 .若22a b a b ==,则.【答案】C【解析】没有钝角的三角形可能为锐角三角形,A 错误;绝对值相等的数可能是相等也可能是互为相反数,B 错误;22a b =,a b =±,D 错误;C 选项逆命题为平行线判定定理.【总结】考查定理和相关逆定理,平行线三条性质定理都有逆定理.【例10】以下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同角的余角相等;C.在三角形中,钝角所对的边最长;D.对顶角相等.【答案】A【解析】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A的逆命题是真命题;余角相等的角是等角,不一定是同角,B的逆命题是假命题;根据“大边对大角”,最长边所对的角是三角形中最大角即可,三角形中的最大角不一定是钝角,例如直角三角形,C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相等的角不一定为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等,D的逆命题是假命题;故选A.【总结】考查对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的判断,举反例即可.【例1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等边对等角;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角的补角相等;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解析】(1)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相等;(2)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4)一对全等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是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那么这两条边相等.【总结】考查命题“如果……那么……”形式的改写,注意加入适当的描述性的语句,使得语句更通顺好理解.【例12】写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2)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答案】略.【解析】(1)逆命题: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真命题;(2)逆命题: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中两条对应边和其中一个对应角都相等,真命题;(3)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真命题;(4)逆命题: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命题;(5)逆命题: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命题.【总结】考查对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的判断.【例1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个.(1)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2)一个定理一定有逆定理;(3)互逆命题一定是互逆定理;(4)互逆定理一定是互逆命题.A.1B.2C.3D.4【答案】B【解析】逆定理的前提是真命题,(1)正确;定理对应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命题,则没有逆定理,(2)错误;定理一定是命题,但命题不一定是定理,可知互逆定理一定是互逆命题,但互逆命题不一定是互逆定理,(3)错误,(4)正确;综上,(1)(4)正确,故选B.【总结】考查定理和命题的区别和联系.【例14】下列命题是假命题有()个.(1)若000,则;>>>a b ab(2)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3)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4)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A.1B.2C.3D.4【答案】A【解析】(1)正确,是真命题;(2)正确是真命题;等腰三角形顶角有可能为钝角,则为钝角三角形,(3)是假命题;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4)是真命题;综上(3)是假命题故选A.【总结】考查命题的真假的判断.【例15】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1)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略【解析】(1)假命题,组成角的两条射线,一条方向相同,一条相反,则两角互补;(2)假命题,保持一边不变,过一个顶点作一条射线,另一个顶点向这条射线作垂线,并以这点为圆心,长于垂线长的长度为半径作圆与射线有两个交点,形成三角形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满足题目条件,但两个三角形明显不全等.【总结】考查命题的真假的判断,假命题举反例即可.【例16】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判断逆命题的真假,并说明其中哪些是逆定理.(1)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等边对等角;(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答案】略.【解析】(1)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上的中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真命题,不是逆定理;(2)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真命题,是逆定理;(3)逆命题:等角对等边,真命题,是逆定理;(4)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真命题,不是逆定理.【总结】考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写法,以及对命题真假的判断.证明两直线平行的一般方法: (1)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2) 利用全等得出结论证明两直线平行.【例17】 如图,若AB ∥CD ,直线EF 分别与AB 和CD 相交于点E 和F ,EP ⊥EF ,∠EFD 的平分线与EP 相交于点P ,且∠BEP =40°,则∠EPF =____________.【答案】65°.【解析】90PEF ∠=︒,40BEP ∠=︒, 130BEF PEF BEP ∴∠=∠+∠=︒ //AB CD , 180BEF EFD ∴∠+∠=︒ 50EFD ∴∠=︒PF 是EFD ∠的角平分线,1252EFP EFD ∴∠=∠=︒18065EPF PEF EFP ∴∠=︒-∠-∠=︒例题解析模块三:证明举例知识精讲ACEB DFP【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例18】 已知AB ∥CD ,∠1=2∠GBH .求证:BH 平分∠DHG .【答案】略. 【解析】证明://AB CD1DHG GBH DHB ∴∠=∠∠=∠, 12GBH ∠=∠,1B GHB ∠=∠+∠ GHB GBH DHB ∴∠=∠=∠即证BH 平分∠DHG【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19】 已知:如图,AB ∥CD ,且FH 、EG 分别是∠BFE 、∠CEF 的平分线,求证:FH ∥EG . 【答案】略 【解析】证明://AB CD , CEF BFE ∴∠=∠,GE 是CEF ∠的角平分线,12GEF CEF ∴∠=∠,同理12EFH BFE ∠=∠GEF EFH ∴∠=∠, //FH EG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20】 如图,已知E 是△ABC 一边AC 的中点,F 是AB 上的一点,FE 的延长线与CD 交于点D ,且FE = DE .求证:DC ∥AB . 【答案】略. 【解析】证明:E 是AC 的中点,AE CE ∴=.ACED BFHGCABF DEG CAEFDB1HACFBED G A C EDFBOFE DE AEF DEC =∠=∠,, AEF CED ∴∆≅∆.A ECD ∴∠=∠, //DC AB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21】 如图,BE 、CE 分别为∠B 、∠C 的平分线,且∠BEC =90°,求证:AB ∥CD .【答案】略【解析】证明:90BEC ∠=︒, 90EBC ECB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2ABC EBC ∴∠=∠,同理2DCB ECB ∴∠=∠,()2180ABC DCB EBC ECB ∴∠+∠=∠+∠=︒//AB CD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22】 如图,已知∠ADE =∠B ,FG ⊥AB ,∠EDC =∠GFB ,求证:CD ⊥AB . 【答案】略【解析】证明:ADE B ∠=∠, //DE BC ∴, EDC BCD ∴∠=∠ EDC GFB ∠=∠, DCB GFB ∴∠=∠, //GF DC ∴.FG AB ⊥, CD AB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相互转换应用.【例23】 如图,已知BO =OC ,AB =DC ,BF ∥CE ,且A 、B 、C 、D 、O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DE ∥AF .【答案】略【解析】证明://BF CE , BFO CEO ∴∠=∠ BO OC BOF COE =∠=∠, BOF COE ∴∆≅∆ OE OF ∴= BO OC AB CD ==,BO AB OC CD ∴+=+,即AO OD =AOF DOE ∠=∠ AOF DOE ∴∆≅∆AEDBCAB DFEACEDB 1 2A D ∴∠=∠ //DE AF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例24】 已知:如图所示,AB = AC ,AD = CE ,BD = AE ,∠1=∠2.求证:AE ∥BC . 【答案】略 【解析】证明:AB AC =, 2ACB ∴∠=∠AB AC AD CE BD AE ===,, ABD CAE ∴∆≅∆,1CAE ∴∠=∠12∠=∠, 12CAE ACB ∴∠=∠=∠=∠//AE BC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结合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例25】 如图:已知CD 、BE 是三角形ABC 的中线,AB =AC ,求证:DE ∥BC .【答案】略【解析】证明:CD 是ABC ∆的中线,12AD AB ∴=. 同理12AE AC =.AB AC =, AD AE ABC ACB ∴=∠=∠, ADE AED ∴∠=∠180180A ADE AED A ABC ACB ∠+∠+∠=︒∠+∠+∠=︒,()11802ADE A ABC ∴∠=︒-∠=∠, //DE BC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应用.【例26】 如图,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EF 过点D ,且EF ∥BC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求证:EF = BE +CF . 【答案】略【解析】证明: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EBD DBC ∴∠=∠ //EF BC , EDB DBC ∴∠=∠, EBD EDB ∴∠=∠BE DE ∴=,同理DF CF =,EF ED DF BE CF ∴=+=+【总结】考查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结合产生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AB CEDABE CDFABCDEF 【例27】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CF 平分∠BCD ,∠BAD 和∠BCD 互补,∠DFC 和∠DCF 互余. 求证:∠AEB =∠FCB . 【答案】略 【解析】证明:AE 平分BAD ∠,12DAE BAD ∴∠=∠.同理12DCF BCD ∠=∠.BAD ∠和BCD ∠互补, 180BAD BCD ∴∠+∠=︒, 90DAE DCF ∴∠+∠=︒. DFC ∠和DCF ∠互余, 90DFC DCF ∴∠+∠=︒, DFC DAE ∴∠=∠//AE CF ∴,AEB FCB ∴∠=∠.【总结】考查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例28】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C ,BE 平分∠ABC ,DF 平分∠ADC .求证:BE ∥DF . 【答案】略【解析】证明:BE 平分ABC ∠,12ABE ABC ∴∠=∠,同理12FDE ADC ∠=∠,360A ABC C ADC ∠+∠+∠+∠=︒,A C ∠=∠, 3602ABC ADC A ∴∠+∠=︒-∠BED A ABE ∠=∠+∠()1113602180222BED FDE A ABC ADC A A ∴∠+∠=∠+∠+∠=∠+︒-∠=︒//BE DF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29】 如图,AB ∥CD ,分别探讨下面4个图形中∠BPD 、∠ABP 、∠CDP 的关系,(直接写出关系即可),并对第3个图得到的关系进行证明(至少用两种方法).C ABPDABCDP图1图2【答案】图1:+360BPD ABP CDP ∠∠+∠=; 图2:BPD CDP ABP ∠=∠-∠; 图3:BPD ABP CDP ∠=∠+∠; 图4:BPD ABP CDP ∠=∠-∠. 【解析】证明:方法1:延长BP 交CD 于点M , //AB CD , ABP PMD ∴∠=∠BPD PMD CDP ABP CDP ∴∠=∠+∠=∠+∠;方法2:过点作射线//PN AB ,则有ABP BPN ∠=∠,//AB CD , //CD PN ∴, CDP DPN ∴∠=∠BPD BPN DPN ABP CDP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结合应用,本题中4个小题都可通过作平行或延长简单证明.【例30】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 =∠DCB ,AB =CD ,AE =DF .(1) 求证:BF =CE ;(2) 当点E 、F 相向运动,形成图2时,BF 和CE 还相等吗?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略;(2)相等. 【解析】(1)证明://AD BC ,180180BAD ABC ADC BCD ∴∠+∠=︒∠+∠=︒, ABC DCB ∠=∠ BAD ADC ∴∠=∠AE DF =AE AD DF AD ∴+=+,即DE AF = AB CD =EDC FAB ∴∆≅∆ABCDPABCDP图3图4A ABCDFED BC(E ) (F )图1图2BF CE∴=(2)相等,证明:同(1)可证BAD ADC∠=∠,,==ED AF AB CD∴∆≅∆EDC FABBF CE∴=【总结】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证明,实际为后面等腰梯形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随堂检测【习题1】下列命题中,属于公理的有().A.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C.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D.在所有联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答案】D【解析】公理是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D是公理,A、B、C都是定理.【总结】考查对公理的判断.【习题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底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有一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腰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边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答案】A【解析】由A只能确定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缺少边相等的条件,不能判定全等,故选A.【总结】考查与等腰三角形结合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习题3】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等角对等边;(2)同角的余角相等;ACED B 1 2 CBAFME(3)全等的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答案】略【解析】(1)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2)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总结】考查命题“如果……那么……”形式的改写,注意加入适当的描述性的语句,使得语句更通顺好理解.【习题4】 如图,已知AC ∥DE ,∠1=∠2,求证:AB ∥CD . 【答案】略 【解析】证明://AC DE , 2ACD ∴∠=∠.12∠=∠, 1ACD ∴∠=∠,//AB CD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等角转化.【习题5】 如图,AM 是△ABC 底边BC 上的中线,点F 在AM 上,点E 在AM 的延长线上,且EM =MF . 求证://CE BF . 【答案】略 【解析】证明:AM 是ABC ∆的中线, BM CM ∴=EM MF CME BMF =∠=∠, CME BMF ∴∆≅∆E MFB ∴∠=∠ //CE BF ∴【总结】考查三角形的全等证明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习题6】 如图,已知AF ∥BE ∥CD ,∠A =∠D .求证:AB ∥ED .【答案】略 【解析】证明:////AF BE CD ,180180A ABE D DEB ∴∠+∠=︒∠+∠=︒,.A D ∠=∠, ABE DEB ∴∠=∠,ADBECF//AB ED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结合应用,先利用性质再进行判定.【习题7】 如图,已知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且AB =DE ,BE =CF .求证:AC ∥DF . 【答案】略 【解析】证明://AB DE , B DEF ∴∠=∠.BE CF =,BE EC EC CF ∴+=+,即BC EF =.AB DE =,ABC DEF ∴∆≅∆. ACB F ∴∠=∠ //AC DF ∴【总结】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习题8】 如图,已知AB ∥CD ,∠1=∠2.求证:∠BEF =∠EFC .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ABC =∠BCD (). 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EF =∠EFC ().【答案】略【解析】联结BC ;//AB CD ,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已知;EBC BCF ∠=∠;等式性质;//BE C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ABCDEF12ABCDEF【习题9】 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弯的角∠A 是120°,第二次拐弯的角∠B 是150°,第三次拐弯的角是∠C ,这时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求∠C 的度数.【答案】150°【解析】延长AB 交DC 延长线于点E ,由两道路平行,可得120E A ∠=∠=︒,150ABC ∠=︒ 18030CBE ABC ∴∠=︒-∠=︒12030150BCD E CBE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应用.【习题10】 已知:如图,∠ABC =∠ADC ,BF 和DE 分别平分∠ABC 和∠ADC ,且CF =CB .求证:∠1=∠2【答案】略【解析】证明:DE 平分ADC ∠,12CDE ADC ∴∠=∠,同理12CBF ABC ∴∠=∠,ABC ADC ∠=∠ CDE CBF ∴∠=∠ CF CB = CFB CBF ∴∠=∠ CDE CFB ∴∠=∠ //DE FB ∴12∴∠=∠【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DCEABF21 ACBDE【习题11】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1) 联结AC 、BD 相交于点O ,若OD = OB ,求证:OA = OC .(2) 若E 、F 分别是DA 、B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E = CF .联结EF ,交AB 、CD于点G 、H ,交BD 于点O .求证:OG = OH 且O 是BD 的中点.【答案】略【解析】证明:(1)//AB CD ,AD ∥BC ,ADO CBO DAO BCO ∴∠=∠∠=∠, OD OB = ADO CBO ∴∆≅∆ OA OC ∴=(2)//AB CD ,∴ABD BDC ∠=∠,FHC FGB ∠=∠,//AD BC ,AGE FGB ∠=∠ E F AGE CHF ∴∠=∠∠=∠,ABD BDC ∠=∠AE CF = AGE CHF ∴∆≅∆ EG HF ∴=BD BD = ABD CDB ∴∆≅∆ AD BC ∴= AE CF =AE AD CF BC ∴+=+,即DE BF = EDO FBO ∴∆≅∆ DO BO EO FO ∴==, EO EG FO FH ∴-=-即证OG OH =且O 是BD 的中点【总结】考查根据平行线和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打好基础.AB CGDEFHO 图2AB CDO图1课后作业【作业1】以下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B.同角的补角相等;C.在三角形中,钝角所对的边长最长;D.同位角相等.【答案】A【解析】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补角相等的角相等,但不一定为同角,B的逆命题是假命题;根据“大边对大角”,最长边所对的角是三角形中最大角即可,三角形中的最大角不一定是钝角,例如直角三角形,C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相等的角不一定为同位角,D的逆命题为假命题;故选A.【总结】考查命题的逆命题真假的判定,判定为假命题举反例即可.【作业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判断出命题的真假.(1)轴对称图形都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就是底边上的高;(3)等角的余角相等.【答案】略【解析】(1)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题设: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结论:那么这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假命题;(2)如果过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作顶角的角平分线,那么这条角平分线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题设:如果过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作顶角的角平分线,结论:那么这条角平分线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真命题;(3)如果两个角是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题设:如果两个角是两个相等的角的余角,结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真命题.【总结】考查命题“如果……那么……”形式的改写,注意加入适当的描述性的语句,使得语句更通顺好理解,同时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作业3】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个.①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②假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③真命题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④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①显然正确,②③显然错误,定理的逆命题必须为真命题则为定理,④错误, 综上只有①正确,故选A .【总结】考查命题和逆命题、定理和逆定理的相关定义.【作业4】 如图,已知:∠AEC =∠A +∠C .求证:AB ∥CD . 【答案】略【解析】证明:延长AE 交CD 于点F ,AEC C EFC AEC A C ∠=∠+∠∠=∠+∠, EFC A ∴∠=∠ //AB CD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5】 已知:如图,AB //CD ,∠B =110°,∠C =35°.求∠E 的度数.【答案】105°【解析】延长AB 交CE 延长线于点F ,//AB CD 35F C ∴∠=∠=︒ 110ABE ∠=︒18070FBE ABE ∴∠=︒-∠=︒7035105BEC FBE F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6】 已知:如图,A 、E 、F 、D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E =FD ,AB //CD ,且AB =CD .EABDCFABCDEFABCONM EDCBA求证:BF //CE . 【答案】略 【解析】证明://AB CD , A D ∴∠=∠AE FD =AE EF FD EF ∴+=+,即AF DE = AB CD = ABF DCE ∴∆≅∆CED BFA ∴∠=∠ //BF CE ∴【总结】考查平行四边形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7】 已知:如图,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OM 平分∠AOC,ON 平分∠BOC ,那么OM ⊥ON 吗?为什么? 解:因为OM 平分∠AOC (), 所以∠MOC=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因为∠AOC+∠BOC=180°(), 所以0119022AOC BOC ∠+∠=(),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90,( )所以OM _______________ON ().【答案】略【解析】已知;12AOC ∠,角平分线的意义;CON ∠,12BOC ∠;平角的意义;等式性质;MOC ∠,CON ∠,等量代换;⊥,垂直的意义. 【总结】考查证明题的判定应用和相应的定理的把握.【作业8】 如图,AC =CE ,DE =BD ,∠AEB =90°.求证:AC //BD .【答案】略ABCDEF90CEA DEB ∴∠+∠=︒ AC CE =A CEA ∴∠=∠,同理B DEB ∠=∠,180180A CEA C D DEB B ∠+∠+∠=︒∠+∠+∠=︒,18021802C CEA D DEB ∴∠=︒-∠∠=︒-∠,()3602180C D CEA DEB ∴∠+∠=︒-∠+∠=︒//AC BD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9】 已知CE 、BD 是△ABC 的高,AB =AC ,求证:DE ∥BC .【答案】略【解析】证明:CE 、BD 是ABC ∆的高,90ADB AEC ∴∠=∠=︒ A A AB AC ∠=∠=,ABD ACE ABC ACB ∴∆≅∆∠=∠,AE AD ∴= ADE AED ∴∠=∠180180A ADE AED A ABC ACB ∠+∠+∠=︒∠+∠+∠=︒,()11802AED A ABC ∴∠=︒-∠=∠//DE BC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10】 已知:如图,∠B =∠C , ∠BDE =∠CDF ,BD = CD ,求证:EF //BC .【答案】略ACBDEFEDCBACABDRQP180180BDE EDC BDF CDF ∠+∠=︒∠+∠=︒,180BDE EDF CDF ∠+∠+∠=︒()11802BDF CDE BDE EDF ∴∠=∠∠=︒-∠,BD CD B C =∠=∠,BDF CDE ∴∆≅∆ DE DF ∴=DEF DFE ∴∠=∠180DEF EDF DFE ∠+∠+∠=︒()11802DEF EDF BDE ∴∠=︒-∠=∠//EF BC ∴【总结】考查三角形的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作业1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D =∠BCD ,∠ABC 的角平分线交直线AD 的延长线于点P ,经过点A 与BP 垂直的直线交直线BC 的延长线于点Q . 求证:PQ ∥CD .【答案】略【解析】证明:BP 是ABC ∠的角平分线, PBQ PBA ∴∠=∠. AQ BP ⊥, 90BRQ BRA ∴∠=∠=︒.BR BR =, BRQ BRA ∴∆≅∆, BQ BA ∴=.BP BP =, BPQ BPA ∴∆≅∆, BQP BAP ∴∠=∠. BAD BCD ∠=∠, BCD BQP ∴∠=∠//PQ CD ∴【总结】考查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和平行线的判定的综合应用.。
上海沪教版初中几何定理汇总
的弦心距得到的四组量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三组量也
分别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相等 Û 劣弧(优弧)相等 Û 弦相等 Û 弦心距相等
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
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 在圆中,对于某一条直线:○· ○⊥ ○= ⌒
①经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弧
外的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一条,并且只能作一条。)
垂线段最短 (联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得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经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性质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性质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性质 3
段定理
另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相似三角形 三角形相似的 传递性 相似三角形的 预备定理 判定定理 1: A’A’
判定定理 2: S’A’S’
判定定理 3: S’S’S’
直角三角形相 似的判定定理 H’L’ 性质 性质定理 1 性质定理 2 性质定理 3
A
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线段 线段垂直平分线 逆定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判定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公理和定理
第3节公理和定理要点精讲1. 公理就是公认的真命题,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认定的真命题,它作为证明的原始依据。
十条公理:(1)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2)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3)等量代换(即:如果a=b,且b=c,那么a=c)。
(4)整体大于部分。
(5)通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连结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7)经过一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8)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9)轴反射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10)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 定理是经过证明的真命题。
定理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的依据。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称它是原来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的定理。
典型例题【例1】如图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A’OB’若A点的坐标为(a,b),则B 点的坐标为(),你用到的依.据是【答案】(0,a)【解析】(0,a),旋转不改变图形的性状和大小【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AC、BD相交于O,用所学公理、定理、定义说明(1)△ABC≌△ADC,(2)OB=OD,AC⊥BD【答案】(1)∵AB=AD,BC=DC,AC=AC∴△ABC≌△ADC(2) 由(1)知△ABC≌△ADC ∴∠BCA=∠DCA,又∵BC=DC ∴BO=OD,AC⊥BD 【解析】(1)∵AB=AD,BC=DC,AC=AC∴△ABC≌△ADC(2) 由(1)知△ABC≌△ADC ∴∠BCA=∠DCA,又∵BC=DC ∴BO=OD,AC⊥BD。
(完整)初中数学公理、定理
初中数学公理、定理一、线与角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3、垂线公理: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平行公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5、对顶角相等;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6、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7、平行线的特征:(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8、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二、三角形、多边形10、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③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1、多边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3)欧拉公式:顶点数+ 面数-棱数=212、如果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13、等腰三角形中的有关公理、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3)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4)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5)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4、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公理、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特殊四边形1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16、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7、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18、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19、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0、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1、菱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2、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3、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3)两条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4)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4、等腰梯形的判定:(1)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5、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6、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梯形的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四、相似形与全等形27、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3)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8、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9、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30、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4)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5)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五、圆31、(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3)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32、在同一圆内,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3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4、(1)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5、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36、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37、垂径定理及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所对的弧;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六、变换37、轴对称:(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4)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8、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对应角相等;(3)经过平移,两个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9、旋转:(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都是旋转角)(3)经过旋转,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40、中心对称:(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41、位似:(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每组对应顶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位似图形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定理定义
什么叫定理?命题与定理有什么关系?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定理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是定理。
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
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
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
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1.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图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6.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8.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9.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10.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而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沪教版
圆柱体
1.圆柱的两个圆⾯叫底⾯,周围的⾯叫侧⾯,⼀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底⾯和⼀个侧⾯组成的。
2.圆柱体的两个底⾯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两个底⾯之间的距离是圆柱体的⾼。
3.圆柱体的侧⾯是⼀个曲⾯,圆柱体的侧⾯的展开图是⼀个长⽅形或正⽅形。
圆柱的侧⾯积=底⾯周长x⾼,即:
S侧⾯积=Ch=2πrh
底⾯周长C=2πr=πd
圆柱的表⾯积=侧⾯积+底⾯积x2=2πr2+Ch=2πr(r+h)
4.圆柱的体积=底⾯积x⾼
即V=S底⾯积×h=(π×r×r)h
5.等底等⾼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6.圆柱体可以⽤⼀个平⾏四边形围成
圆柱的表⾯积=侧⾯积+底⾯积x2
6.把圆柱沿底⾯直径分成两个同样的部分,每⼀个部分叫半圆柱。
这时与原来的圆柱⽐较,体积不变、表⾯积增加两个直径X⾼的长⽅形。
7.圆柱的轴截⾯是直径x⾼的长⽅形,横截⾯是与底⾯相同的圆。
初中数学几何定理大全(上海特别版)
初中数学几何定理大全(上海特别版)初中数学公理和定理一、公理(不需证明) (1)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直线平行; (3)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 18、中心对称: 3、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1)具有旋转对称的所有性质: 4、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2)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称中心平分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四、三角形: 7、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一)一般性质 8、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1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9、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2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0、垂直性质: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以下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公理、定理进行分类: 21、三边关系:一、直线与角(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对顶角相等 23、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这点二、平行与垂直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外接圆半径)相等。
5、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2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这点到三线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ﻩ
几公理定理推论
平移与平行线
垂线的性质: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一条而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定义:我们把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做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对称点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连接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称点判定:如果连接两个点的线段被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点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过圆心的弦就是直径。
半圆: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优弧与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
中心对称与平行四边形
中心对称图形定义: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对称的性质:关于对称中心的两个图形,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全等三角形
全等形定义:我们把经过图形的运动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三角形全等判定:
1)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及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度。
互逆命题:在两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平行线的重要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那么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已经被确认的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等量代换: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叫做等量代换。
辅助线:有时由于证明的需要,可以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一些线,这样的线叫做辅助线。
直角三角形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2: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经过已知直线外的一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证明
定义:说明名词含义的句子叫定义。
命题:可以判断他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句子叫命题。正确的为真命题,错误的为假命题。
公理:他们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他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和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他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2)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3)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及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圆的性质:
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所对的劣弧(优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心距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弧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弦的弦心距相等。
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对的劣弧(优弧)相等,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弦心距相等,那么所对的弦相等,弦所对的劣弧(优弧)相等,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垂经定理:四个满足两个即可1,过圆心直线2,垂直弦3,平分弦4,平分弧
1)如果圆的直径垂直于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2)如果圆的直径平分弦(这条弦不是直径),那么这条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3)如果圆的直径平分弧,那么这条直经垂直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4)如果一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那么这条直线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5)如果一条直线平分弦和它所对的一条弧,那么这条直线过圆心,并且垂直这条弦。
6)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那么这条直线经过圆心,平且平分这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