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2021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并发症,以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治疗能力。
以下是第一模型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欢迎阅读。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产前:通过系统的围产期保健和高危筛查,对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
1、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2.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PIH。
3.积极治疗肝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
4.及时发现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如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
并提前入院待产,并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
(二)分娩时间:正确处理第三产程1.产程:如果第三产程没有出血,可以等20分钟。
如有出血,应随时用手剥离胎盘。
剖宫产时尽量避免手拿胎盘,等待自然收缩,以促进胎盘分离和分娩。
如果超过5分钟没有剥开,用手拿。
2.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以及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或临产急的孕妇,临产时要做好配血,临产时要及时开通静脉。
3.恰当地娩出胎盘:胎儿娩出后,台下助手应把手放在子宫底部,不要揉搓。
当出现子宫收缩时,子宫上升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脐带外露部分延长,是胎盘剥离的标志。
助手在腹部轻轻按压子宫底部,使胎盘进入下子宫,然后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上推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
这时助产士轻轻拉动脐带将胎盘娩出。
在没有收缩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摩擦子宫或拉扯脐带。
胎盘娩出后,助手轻轻按摩子宫,受体采用旋转法娩出胎膜,防止破裂。
4.胎儿娩出后,分期下预防性静脉注射催产素10u 10%葡萄糖20ml或卡前列素栓1mg,以促进子宫收缩和胎盘剥离。
5、仔细检查胎盘膜是否完整。
6.提高分娩技术,熟悉分娩机制,正确保护会阴。
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延迟分娩,分娩后应加强宫缩乏力,头和盆均不称重。
(3)交货后1.正确测量出血量: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
可以结合实量法、称重法、面积法。
(1)阴道分娩当胎儿分娩时,使用产妇臀部下方的受血垫。
产后出血护理措施预防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摘要】目的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全面护理病人,防止发生失血行休克。
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分娩的80例出血产妇的护理措施作总结分析。
结论早预防积极治疗、有效护理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措施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74-01产后出血目前仍居我国孕妇死亡首位。
是妇科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
其发病率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占分娩总数的2%-3%。
现将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分娩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80例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产后出血病例,产妇年龄为21岁-36岁,平均25岁,初产妇52例,经产妇28例,自然分娩48例,剖宫产32例。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56例,占70%,胎盘因素20例,占2.5%,软产道损伤4例(巨大儿2例、急产2例)占5%,其中发生在2小时内的有70例占85%,发生在2小时后的10例占15%,凝血功能障碍0例。
2 结果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治愈率100%。
3 护理措施3.1 预防产后出血,产后2小时内80%的产后出血在这一时间段内,而且产妇需留在产房观察。
应当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
为了避免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应当定时督促产妇4小时内排空膀胱并且定时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应当立即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并保持静脉通道和做好产妇的保暖工作。
3.2 针对原因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
3.3 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有恐惧心理,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对产妇耐心、细心、热心,解除其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抢救。
4 讨论总之,正确指导并协助产妇早开奶,为加强子宫收缩和减少产后出血症状。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子宫无法紧缩或子宫肌肉破裂导致大量出血。
以下是一些产
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1. 提前预防:孕期定期产前检查、遵循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孕期保健,包括补充足
够的铁和维生素C。
2. 定期产后检查:在产后6-8周内定期复查,以确保子宫已完全愈合。
3. 孕期保持良好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而过轻则可能引起子宫肌
肉无法紧缩。
4. 子宫按摩:产后,妇女应经常按摩子宫区域,以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恢复。
5. 提前排空膀胱:产后尿液潴留可妨碍子宫的收缩,所以要尽早排空膀胱。
6. 均衡饮食:产后应补充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铁和维生素C等,以促进产后
恢复。
7. 適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
8. 动态观察:产后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包括密切观察出血量和质地,出现异常
情况应及时就医。
9. 即刻治疗:如果发现出血量过多或无法止住,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救治。
重要的是,产后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如果你或你的亲人出现异常出血,请立即就医或呼叫紧急医疗服务。
只有专业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这种情况。
浅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揭阳 5 2 2 0 0 0 广东省揭 阳市人 民医院,广东
【 摘
要】 目的: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 ,总结有效 的防治措施 。方 法:回顾性分析 2 0 1 0 年l 1 月至 2 0 1 1 年l 1 月在我院住 院 的产
后 出血产妇 5 0例 ,进行分析 与总结 。结果 :产后 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 乏力 ,胎 盘因素 ,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 :加强 产前检查 ,正确处理产程 , 合 理应用缩宫素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准确判断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 , 积极治疗 ,能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 关键词】 产后 出血 ;原 因分析 ;防治措施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临 床 研 究 来自8 6・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e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浅 析 产 后 出血 的 原 因和 防治 措 施
表1 产后 出血 的相关 因素
从而降低产后 出血 的发生率 。 3 . 3 . 6 掌握好会 阴侧切 的时机 ,教会 产妇 正确 使用 腹压 , 防止胎儿急产 。缝 合 时不 留死 腔 ,为 高危产 妇保持 静脉 通 路通畅 ,做好急救 的准备 。 3 . 2 . 7 产后密切观察产妇 ,鼓励产 妇产后早期 哺乳及 自行 排尿能够一定 程度 上刺激 子宫 收缩 ,减 少 出血 量 。如发 生 产后 出血 ,医护人员 应鼓 励 、支持产 妇 ,减轻 其恐 惧 紧张 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 医护人员 治疗产后 出血 。 3 . 2 . 8 发生产后 出血时,应迅速止血 , 应 立即做好抽血 、验 血 、血交配试验 ,给予吸氧 、开放静脉通道。血源到之前 ,如 产妇出现休克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替代 ,补充血容量 ,维持 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同时防 治感染 。并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 3 . 2 . 9 子宫 收缩 乏力 的常用 治疗 方 法是 采 用定 时 按摩 子 宫 ,使用缩 宫素 、米 索前 列醇 直肠 给药等 迅速 有效加 强子 宫 收缩 ,或使 用纱 布官 腔填塞 、次全子 宫切 除术 、子 宫动 脉栓塞术 等 ,以达 到止血 目的。子宫 切 除术是 制止难 以控 制 的产科 出血及挽救 生命 的有效抢 救措施 。胎盘 因素 的 有 效治疗方法为 刮宫 ,胎 盘人工 剥离 术。对于 软产道 损伤 所 引起 的产后 出血 ,治疗 方法 为软产 道缝 合术 ,纱 布填塞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措施
1. 孕期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的各种并发症,如贫血、妊娠高血压等。
2. 分娩期监护: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正确处理产程各个阶段,避免产程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子宫破裂或子宫收缩不足。
3. 合理使用宫缩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宫缩剂,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 产后观察:产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护理措施
1. 基本生活护理:保持床单整洁,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2. 心理护理:产后出血的病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帮助病人建立信心。
3. 伤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
如有侧切伤口,应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
饮水,以补充产后的消耗,促进身体恢复。
5. 子宫收缩情况的观察:定时触摸子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如有子宫收缩不良,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6. 出血量的观察与处理:密切观察并记录阴道出血量,如有大
量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止血、输血等处理。
7. 哺乳指导:指导并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8. 功能锻炼:鼓励产妇在恢复期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深呼吸等,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通过以上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
浅谈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在产科急危并发症中,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本院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机制异常等方面的原因。
为了减少和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应当主要产前宣教,产前检查,对产程进行严格的监控,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针,加强产后特别护理等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急救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我国产妇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为分娩数量的2%~3%,产妇一但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
休克较重持续时间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
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结合我院近4年58例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1 基本情况按照who诊断标准,胎儿娩出的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我院采用的产后出血计量法为:容器收集法和称重量法。
阴道分娩者待胎儿娩出后,即置有刻度的弯盘,置于产妇臀下,随时记录出血量,随后在产妇臀下铺一次性纸垫,收集24小时出血量,两者相加即为24小时出血量。
剖腹产,观察储液瓶中除去羊水的出血量。
术中所用的敷料,称重测出血量,术后收集24小时产后出血量,三者相加即为24小时出血量。
按照以上标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人数为2004例,已发生产后出血58例为观察对象,占2.34%,产后出血量500~1000ml占50例,约占86.2%,大于1000ml为8例,占13.7%。
初产妇为48例,经产妇为6例,未做产前检查的为4例,孕周35~42w,58例产后出血中,有流产史50例,无流产史8例。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2.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由于产妇在待产过程中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头位性难产.继发性宫缩乏力,致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影响子宫肌纤维的缩复,胎儿娩出后易发生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一般有观察病情、保持身心愉悦、注意休息、保持卫生、合理饮食等。
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助于身体早日恢复。
1.观察病情:如果存在产后出血的情况,建议每天观察会阴伤口变化、阴道流血的情况,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
2.保持身心愉悦:女性应保持身心愉悦,不可过度紧张、忧虑、愤怒,否则可能会使不良的情绪刺激身体,从而引起其他不适。
3.注意休息:如果出现该情况,女性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可熬夜或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不适,使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
4.保持卫生:女性应保持外阴的卫生,并定期清洁局部,还应勤换内衣内裤,以免细菌滋生而引发炎症,不利于身体的正常恢复。
5.合理饮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用清淡、营养的食物,而不宜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火锅、烧烤、冰淇淋等,否则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
剖宫产术后出血护理措施
剖宫产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在处理难产、胎儿异常等情况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剖宫产术后出血是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一、严密观察出血情况1. 术后24小时内,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情况,特别是出血量、颜色和性质。
如发现出血量较多、颜色鲜红或呈喷射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2. 定期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子宫收缩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二、止血治疗1. 针对产后出血,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宫缩剂、缝合子宫切口、结扎血管等。
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操作,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2. 在止血过程中,护士要保证产妇的静脉通道畅通,以便及时输液、输血。
三、心理护理1. 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血时,心理压力较大,护士应给予关心和安慰,帮助产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四、预防感染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 保持产妇会阴部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巾。
3. 观察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出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五、饮食护理1. 产后出血的产妇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蛋、奶制品等。
2. 鼓励产妇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子宫收缩。
六、促进子宫收缩1.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 护士可指导产妇进行腹部按摩,促进子宫收缩。
七、预防下肢静脉血栓1. 鼓励产妇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如踝关节屈伸、足部旋转等。
2. 术后6小时,可给予产妇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八、出院指导1. 出院前,护士应向产妇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2. 告知产妇按时复查,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总之,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度过术后出血期,促进身体康复。
产后出血的整改措施
产后出血的整改措施一、强化医疗安全意识所有医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产后出血的严重性和危害,提高对医疗安全的重视程度。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使医务人员掌握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增强对医疗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孕妇在产前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产后出血风险。
产前检查应包括孕妇的身体状况、胎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产后出血的因素。
三、加强孕期管理孕妇在孕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孕期并发症。
四、改善医疗环境医疗机构应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为孕妇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分娩环境。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及时识别并处理出血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识别和处理方法,一旦发现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六、推广使用止血药物医疗机构应推广使用止血药物,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止血。
同时,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止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增强医护人员技能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急救能力。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八、完善产后护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完善产后护理制度,为产妇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在产妇出院前,医护人员应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保产妇身体状况良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产后出血风险。
九、建立紧急处理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产后出血的紧急处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事件,医护人员应按照紧急处理流程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机制,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产后出血管理制度。
以下为产后出血管理制度的要点:
1. 产前教育: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产前教育,普及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孕妇对产后出血的认知度和自我防范意识。
2. 产时监测:加强产程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宫缩乏力、产道损伤等,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3. 产后出血风险评估: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风险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妇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产后出血应急预案,确保在产后出血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治。
5. 培训与演练:加强医护人员的产后出血相关知识培训,定期进行产后出血救治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
6. 信息登记与报告:对产后出血病例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包括出血原因、出血量、救治措施等,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便于分析和改进产后出血防控工作。
7.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通过定期对产后出血防控工作的质量控制,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产后出血防控工作的质量。
8. 多学科合作:加强妇产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的合作,共同应对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9. 患者关爱与心理支持:对产后出血患者及家属提供充分的关爱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通过以上产后出血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谨对待每一个分娩过程,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
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
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
1. 孕期定期产前检查,确保胎儿的健康和孕妇的身体状况。
2. 生产过程中,保持患者宁静稳定,减轻精神和情感紧张。
3. 生产前及时进食,保持体力充沛。
4. 生产过程中遵从产科医生的指导,有序顺利进行分娩。
5. 注意卫生,生产过程中倡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6. 产后应遵循产科医生的建议,尽可能早地进行活动。
7. 产妇出血后应坚持侧卧位休息,避免使用助产器等强力工具。
8. 坚决遵循并贯彻产科医生的医嘱,及时回访产后6周内恢复身体。
9. 注意采取适当的饮食营养及保持身体健康等方式,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10. 并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积极治疗。
产后出血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护理措施产后出血是产妇面临的一种严重情况,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
首先,在孕期要进行全面的保健,及时纠正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等问题。
对于有妊娠合并症或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应该择期住院待产。
胎盘早期剥离或死胎的孕妇应及早处理,并注意防止发生DIC。
其次,在分娩期要加强观察,正确处理和护理三个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在第一产程中,要加强心理护理,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注意休息、睡眠和能量补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体力过度消耗,严密观察产程,防止产程的延长。
对于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应做好输液和输血的准备,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
在第二产程中,要注意胎头和胎肩的缓慢娩出,避免软产道的损伤。
在助产手术时,要避免操作粗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第三产程中,对于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应该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u。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正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在胎盘娩出前不应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以免扰乱正常宫缩。
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有无遗缺。
仔细测量和认真估计出血量,特别对于少量持续出血者,以免延误病情。
注意血液的凝固状态以便及早发现凝血障碍。
手术助产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因此在这段时间内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力及出血量,出血的时间和形式。
膀胱充盈会引起出血量增多。
此外,还应注意失血的全身症状,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
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应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在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尽快地恢复血容量,维持各组织、脏器的正常功能状态。
切勿惊慌失措,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并观察止血效果。
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应立即以一手在耻骨联合上压制子宫下段,另一手按摩子宫底,压出宫腔内的积血和凝血块,给予缩宫素,肌内或静脉注射、宫底注射。
经腹壁按摩子宫底是一种刺激子宫壁闭合血窦的方法。
产后出血应急措施
产后出血应急措施
概述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的大量出血,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能造成产妇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非常重要。
应急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后出血应急措施,可以参考进行处理:
1. 压迫:若出血点可见或可触及,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巾直接按压出血点,以止血。
记住要用力,但不要过于用力以避免进一步伤害。
2. 就位:产妇应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同时保持身体部分抬高可以减轻出血量。
3. 保持温暖:用被子或毛毯覆盖产妇,保持温暖可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减缓出血。
4. 按序处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下一步处理方式。
在进行任何处理前,请确认是否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以寻求医疗帮助。
5. 寻求医疗帮助: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情况,必须尽快就医。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急救热线)或前往医疗机构,以便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措施正确和有效:
- 在进行任何应急措施之前,确保自身和产妇的安全。
如果遇到危险情况,首先解决安全问题。
- 与他人保持沟通。
在处理过程中,让其他人了解情况并协助你。
- 如果无法控制出血或产妇病情恶化,请随时拨打急救电话或联系医疗机构,以便得到及时的专业帮助。
- 请注意:本文为一般性建议,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在处理产后出血时,始终遵循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
结论。
50例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论文
5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进行总结分析其预防和防治的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750毫升,剖腹产患者相对于阴道分娩产妇的出血量高,且具有人工流产、引产的产妇出血量较多。
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患者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50例产妇均健康出院。
结论生活常识和产后出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针对防治产后出血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产后出血属于妇科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特指胎儿产出后,产妇在二十四小时内出血大于五百毫升。
产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疾病严峻时将造成产妇的死亡。
故认清产后出血的因素并掌握其防治措施具有及其重要意义[1]。
现针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50例产后出血患者,其年龄分布在17-45岁,平均年龄为24.5±3.5岁。
50例患者的孕周为33-45周,平均孕周为38.3±1.8周。
其中,34例初产产妇,16例为经产产妇;35例经阴道分娩,15例患者进行剖腹产;26例患者具有人工流产史和引产史,占全部产妇的52%。
1.2出血量的计算方法二十四小时内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为胎儿产出后,经阴道产出的产妇马上把积血器放在产妇屁股下检测出血量;剖腹产的产妇在子宫壁划开后使用负压瓶尽量吸完羊水后实施空的负压瓶收集血量,采用容积法计算器皿内的出血量。
然后使用血浸透纱布和染单,使用面积法1ml/cm2来计算失血量。
1.3防治措施防治方法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的出现。
其可分为两个步骤,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
根据我院临床资料的总结,预防措施主要分为四点:①提高产妇的孕期检测,及时发现威胁产后出血的症状。
2024产后出血指南
2024产后出血指南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至或低于基线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产后出血及时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各国和学术机构陆续发布了相应的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2024年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
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发布了《产后出血的防治进展指南(2024年版)》。
该指南主要侧重于普通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不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出血。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1.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阴道流血量虽不到500毫升,但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降至或低于基线。
2.风险评估: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以及分娩后应进行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
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多胎妊娠、长时间分娩、疤痕子宫等。
3.预防:通过分娩前和分娩期间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风险、早期有效宫缩、控制宫缩后颈开大、正确使用助产器具等。
4.诊断:产后出血的诊断应包括实际测定血量、客观观察出血量、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监测生命体征等。
产后出血的诊断应该及时,便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5.治疗: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宫缩剂的应用、止血剂的应用和输血。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止血和介入治疗。
6.产后出血的监测: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应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尿液量、血红蛋白浓度等进行监测,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7.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当产后出血威胁到产妇的生命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导尿、快速输血、手术止血等。
8.产后出血的复发预防:对于有过产后出血史的产妇,在接受下一次分娩前应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的概要。
这些指南侧重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产后出血,旨在帮助医生正确处理该并发症,降低产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妇女在分娩后出现的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它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危及产妇生命。
因此,及时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帮助产妇和相关的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
预防措施1. 孕前的相关准备在怀孕期间,产妇应该积极参加孕前检查和健康指导,确保自身身体健康,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这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2. 分娩过程的监测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和阴道出血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产妇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分娩,以确保分娩过程的安全。
3. 恰当的接生术正确和及时的接生术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在接生过程中,医生应根据产妇的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产钳或吸引器等辅助工具,以确保胎儿的安全,减少对产妇的损伤。
4. 使用药物预防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医生可以考虑使用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例如,经历过产后出血的产妇可以在分娩后注射催产素,以帮助子宫收缩并减少出血的风险。
5. 子宫按摩产后子宫按摩是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产妇或护理人员可以在产后立即开始进行子宫按摩,以刺激子宫收缩,并促进血液凝固。
按摩应该持续进行,直到子宫完全收缩。
6. 提早起床和行动产妇在分娩后应尽早起床和行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风险。
然而,产妇在行走时应慢慢起步,避免用力过度。
护理措施1. 监测血压和出血情况在产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和阴道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产妇家属也可以帮助监测产妇的病情,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2. 保持产妇的卫生产妇在产后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每日清洗外阴和更换卫生巾。
这有助于预防感染和减少分娩伤口的出血风险。
3. 饮食调理产妇在产后需要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产后恢复。
产后出血的评估及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评估及防治措施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特点和原因、产后出血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原则。
方法:通过调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7-12月在产科住院待产的孕妇500例,对比上半年度的产后出血发病及防治情况。
对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生产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观察组通过加强产前检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加强产程护理、建立健全急救措施来进行产后出血防治。
结果: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年龄、妊娠次数、个体因素、生产方式等是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文化程度、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大。
结论:产后出血的评估及防治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控制产后出血量的重要措施。
产妇产后出血要做到提前预防,妊娠期监测,及早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措施防治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标签:产后出血;评估;防治措施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产妇分娩后阴道出血过多,产后24 h内出血量达到500 ml以上,剖宫产时超过1000 ml[1],80%发生在产后2 h内。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 h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亦可迟至产后2个月左右发病。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血流量高达300~800 ml/min,会因短时间内大量的失血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作出有效的急救措施。
產后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25%,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2]。
约有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分娩2 h内,发生率为分娩产妇总数的2%~3%[3]。
产后出血因发生快、短期出血量多,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产后出血的发生对产妇的身体及心理都会造成影响,临床上应给予产后出血产妇积极的防治,能够提高产妇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病痛。
本文研究产后出血的评估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6年7-12月在产科住院待产的孕妇500例为观察组。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如下:
1. 及时拨打120:如果遇到产后出血的紧急情况,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把产妇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2. 保持侧卧姿势:产妇在生产后需要平躺休息,但如果发生产后出血,需要立即侧卧,将臀部太高,这样可以减少子宫压迫,减缓出血速度。
3. 用温热的盐水清洗伤口:产后出血的一种常见原因是子宫内膜或胎盘组织残留,这些组织可能会导致感染和产后出血。
因此,在急救时,可以用温热的盐水清洗伤口,有助于去除组织残留,减少感染风险。
4. 按摩子宫:医护人员可以使用按摩子宫的方法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具体方法是把手掌放在产妇的腹部,轻轻按摩,直到子宫收缩。
5. 注射催产素:催产素是一种常用的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注入产妇体内,以加速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6. 输血:如果产妇的出血量过大,可能需要输血来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浆。
以上是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如果遇到产后出血的紧急情况,一定要尽快采取这些措施,并及时把产妇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89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
89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摘要】产后出血是困扰产妇健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本文通过对89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包括早期预防措施、紧急处理方式、合理用药、术后护理措施和定期复查。
早期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产前检查和宣教,及时留置导尿管等。
紧急处理方式要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原因,如及时输血、手术处理等。
合理用药包括应用子宫收缩剂、止血药物等。
术后护理措施要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定期观察出血情况等。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总结分析表明,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至关重要。
对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产妇、产后出血、临床护理、预防、处理、用药、术后护理、复查、总结、临床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临床急重症之一,是指产妇在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由于产后出血病因复杂,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生大出血甚至会威胁产妇生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世界范围内产科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功能不足、胎盘残留、子宫破裂、产道损伤等。
随着人们对产后出血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护理措施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有效减少了产后出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针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89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案例,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临床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降低产妇的病死率,保障母婴的健康。
1.2 研究目的产后出血是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为了更好地应对产后出血这一临床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89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护理方案,提高产后出血的护理水平,降低产妇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对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以下是OK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产前:通过系统围产保健、高危筛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
1、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2、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妊高征。
3、积极治疗患有肝疾及凝血机能障碍的孕妇。
4、及时发现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并提前入院待产,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
(二)产时: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1、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如无出血可等待20分钟,如有出血应随时徒手剥取胎盘。
剖宫产时应尽量避免手取胎盘,等待自然宫缩,促使胎盘剥离后娩出。
如超过5分钟仍未剥离时再手取。
2、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及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或急产者应在临产时配好血,并在产程中适时开放静脉。
3、正确娩胎盘:胎儿娩出后,应由台下助手将手放在子宫底部但不要揉压,当有子宫收缩,宫体上升伴少量阴道出血,脐带外露部延长时为胎盘剥离征象。
助手在腹部轻压宫底使胎盘进入子宫下段,再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上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此时助产者轻牵脐带使胎盘娩出。
切忌在无宫缩时搓揉子宫或牵拉脐带。
胎盘娩出后助手稍用力按摩子宫,接产者以旋转法娩出胎膜,防止断裂。
4、胎儿娩出后,台下应作好预防性静脉注射宫缩剂催产素
10u+10%葡萄糖20ml或卡孕栓1mg肛门内,以促宫缩及胎盘的剥离。
5、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6、提高接产技术,熟悉分娩机转,正确保护会阴。
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滞产、急产,宫缩乏力应除外头盆不称后加强宫缩。
(三)产后
1、正确测量出血量:为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
可用实量法、称量法、面积法等相结合。
⑴阴道分娩者当胎儿娩出后即用接血器垫于产妇臀下。
有会阴伤口者以浸湿的纱布块数估计失血量,再估计血染布单的面积算出失血总量;
⑵剖宫产时对失血估计往往偏低,要求将羊水量排除后实测吸引瓶中血量再估量纱布、纱垫、布单的血量。
2、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可疑及时处理。
3、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时发现产道损伤及产道血肿并正确及时处理。
4、缩宫剂的应用,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及时选用催产素、前列腺素制剂(卡孕栓、米索等)、麦角新碱(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禁用)等预防产后出血。
5、对上述有高危因素产妇,在二程应开设静脉通道。
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医院在产前将产妇转往上级医院。
6、产后出血超过2:1:1比例时应寻找出血原因(2:1:1即接产时≥200 ,产后2小时内≥100 ml,产后2小时到24小时失血>100ml)。
常见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产道裂伤及凝血障碍等。
有时常数种原因混合存在。
7、分娩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注意阴道出血、会阴阴道血肿、子宫收缩、膀胱充盈及生命体征。
(四)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
1 、防重于治此为避免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的关键。
对每一个准备阴道分娩的孕妇,都要进行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更何况是准备剖宫产甚至已经显现大出血征兆要实施紧急剖宫产的病例!防重于治,防范得当,是避免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的首要关键
2 、高危因素识别有可能影响到术中术后发生大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子宫张力过大,如多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影响子宫肌收缩力的因素有多产、大剂量或长时间的缩宫素引产、产程过长或产程停滞、感染存在;子宫形态异常包括子宫畸形、子宫肌瘤以及臀位或
横位影响子宫下段形成时;胎盘异常有胎盘前置和(或)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早剥;存在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急性脂肪肝、HELLP综合征、重度子疒间前期、贫血等以及存在凝血系统异常等等。
剖宫产术中术后的风险因素包括组织裂伤、胎盘残留和缝合技术。
而术中和术后的血压波动较大以及止血不力是发生手术后腹腔内出血和腹壁血肿、宫旁血肿的风险因素之一。
3 、术前准备
1 )术前常规准备每例手术前都需要有严格的术前讨论和风险评估,做好配血和备血。
对于胎盘前置和有胎盘粘连-植入风险的病例、对于存在胎盘早剥有凝血障碍倾向的病例更要有充分的备血。
与麻醉科和儿科共同做好准备。
高风险病例最好在中心手术室施术,并有采取其他外科止血技术所需要的器械准备。
2)止血技术准备目前处理产科大出血的基本止血技术有药物、物理、外科手术和放射学几方面方法。
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有缩宫素、甲基麦角新碱和麦角新碱类、前列腺素类和垂体后叶加压素等;物理方法有按摩子宫、子宫腔填纱和球囊压迫法等;手术方法有子宫捆绑式压迫方法即B-lynch法,有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方法、子宫动脉上行支或下行支结扎方法、单侧或双侧卵巢动脉结扎以及髂内动脉结扎方法,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方法。
很显然,选择
性动脉栓塞介入法不是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止血而是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可选择方法之
3)术中出血的防范和处理如果说识别高风险因素先于术前,则术中的防范关键是早期辨别出血倾向并实施早期干预,在术中做好层层设防,步步为营。
4)胎儿娩出的子宫切口选择面对前置胎盘的病例存在着如何选择子宫切口问题。
当子宫前壁胎盘且完全覆盖子宫下段时,也有学者主张实施子宫纵切口,这种术式既会带来纵切口所有的不利影响也还存在着下段胎盘部位的出血问题,极有可能增加额外的出血量,所以临床上少有医生选用此种术式。
临床医生更多的是选取子宫体下部或子宫下段的横切口
5)子宫肌收缩的管理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收缩的管理很重要,这是防范子宫出血的关键一步。
对于阴道分娩的第三产程处理已经有很规范的处理原则———主动处理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适当牵拉脐带和胎盘娩出后的子宫按摩。
对于剖宫产手术中的子宫处理亦然,尤其是对于容积和张力较大的子宫,保持良好的收缩非常重要。
除了适当的子宫按摩,还要给于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
6)胎盘前置和胎盘粘连植入要注意以下处理要点:
(1)在手术切开腹壁之前就准备好缩宫素溶液。
(2)迅速娩出胎儿后,静脉滴注缩宫素10~20IU,然后持续静脉滴入,根据宫缩情况,灵活调整滴入量,保证子宫始终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
(3)迅速钳夹子宫切口减少子宫切口部位出血;同时,在保证子宫良好收缩情形下,迅速吸去胎盘剥离部位或胎盘穿洞处的血液;在子宫收缩良好状况下胎盘床血管随之逐渐关闭,当胎盘中的血液被吸去后,手术视野清清楚楚展现。
(4)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先从已经分离的胎盘处逐步缓慢剥离胎盘;若遇到粘连紧处,不可乱抓胎盘,而是用血管钳紧贴子宫内壁分次钳夹胎盘粘连处并且分别切断,如此胎盘被逐渐的与子宫分离开来,但你不会见到剥离面的出血(被血管钳夹注了)。
(5)分别缝扎有活动出血的钳夹处;在缝扎高度怀疑有植入可能的钳夹部位时,要注意有足够的缝扎深度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必要时行子宫壁的贯穿缝扎;对于有较深入的胎盘植入可能,可以在术后配合应用米非司酮和(或)甲氨喋呤药物治疗。
(6)在缝合子宫切口时始终关注子宫收缩情况,随机调整缩宫素入量。
(7)术后继续静脉滴入缩宫素至少6~8h,这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时期。
1、子宫收缩乏力:
(1)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使用过强镇静剂、麻醉剂,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子宫收缩过度膨胀使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子宫肌纤维退行变性,如多产、感染、刮宫过度等。
子宫本身的病理改变,如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平滑肌水肿、渗出,如妊高症、高度贫血、子宫胎盘卒中等。
因前置胎盘引起子宫下段收缩力减弱,血窦不易关闭也可引起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胎膜部分残留。
3、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裂伤及子宫下段的裂伤。
常见原因有:①胎先露异常、阴道手术助产、急产、宫缩过强、巨大胎儿;②助产手法不当;③会阴及阴道因炎症、静脉曲张、水肿等致弹性降低,分娩过程中易发生裂伤,导致产后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或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产后切口和子宫血窦难以控制的出血,其特点为血液不凝。
较少见, 但后果严重。
(1)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重度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太久等。
(2)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
1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静脉留置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输血器)。
2心电监护,吸氧、平卧、保暖。
3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根据出血原因给予止血。
4遵医嘱给予各种止血剂,补液、补血、抗休克,插导尿管。
5合血、备血,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6严密观察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7病情稳定后,遵医嘱送回病房,与当班护士详细交接,有记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