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史料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例来说明史料在其中的运用: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鸦片战争”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 如当时的政治环境、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及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计划等。这些史料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 解清政府的无能和落后以及英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三、史料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形式:
1.插入图表
图表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数据。 例如,在讲述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时,可以插入相关的统计图表或贸易路线图等, 让学生更清晰地了生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以便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例如, 在讲述世界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古埃及金字塔的史料,并分析其历史意 义和文化价值。
四、史料运用的效果和局限性
1、史料运用的效果
通过运用史料,中学历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其次,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最后, 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得到了增强。
3、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 意识
史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传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学生可以更 好地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史料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 式
1、引入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动的史料,如图片、故事、文物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以展示《独立 宣言》的原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经过。
有时候,单纯的历史事件描述不足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 时候,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如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史料是历史学家从中探求过去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料形式,历史教学中
史料运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史料可以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历史,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能够
让学生迅速掌握历史背景,进一步明白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发展过程。
比如,利用《三国志》、《昭明律》、《东莱纪锦》等史料,可以让学生详细了
解到汉代国力的兴衰,两晋分裂的真正原因,元朝的文化氛围,明朝政府
的行政管理,等等。
运用史料也有助于锤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其逻辑
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乐趣性。
其次,史料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可以让学
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研究《项羽本纪》、《史记》、《汉书》等历史教材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发展的文化和社会状况,进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
史料作为实实在在的证据可以让学生对古
今中外历史事件领略到历史的真实性,发现历史精髓。
最后,史料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学中史料
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地进行历史学习。
学生可以就史料中的历史
事件、人物进行探究,从他们的行为中体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历史教学中,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通过运用史料,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其次,史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估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史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证据,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第三,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历史教学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史料中蕴含的故事和情节,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力。
通过运用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通过接触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入思考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同时,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此外,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研究和分析史料,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思考和判断,而不仅仅是接受老师的说辞。
学生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和解读史料,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不同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史料解读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史料解读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史料的解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然而,要有效地解读历史史料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史料是指能够反映过去发生的事件、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包括文献、文物、遗址、口述历史等。
这些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它们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可能存在偏差和误解。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这些史料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读。
首先,我们要明确历史史料的类型和来源。
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
例如,文献史料如史书、档案、信件等,通常能够提供较为系统和详细的信息,但也可能受到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时代背景的影响;文物史料如青铜器、陶瓷、书画等,则可以直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状况,但对其解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口述历史则是通过当事人或见证人的回忆和讲述来了解历史,但可能存在记忆偏差和主观因素。
了解史料的来源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史料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例如,官方记录可能相对较为客观和准确,但也可能存在为了维护统治利益而进行的修饰;民间传说和故事则往往包含了更多的想象和夸张成分。
其次,在解读历史史料时,我们要学会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史料所呈现的内容,而要对其进行质疑和分析。
我们要考虑史料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份史料?他的立场和观点是什么?史料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是怎样的?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史料的内容和价值。
例如,在研究古代战争的史料时,如果作者是胜利一方的将领,那么他对战争的描述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功绩,而对失败的原因则可能轻描淡写。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其他相关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史料的局限性。
历史史料往往只能反映过去的某个片段或侧面,无法完全还原历史的全貌。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第一篇: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
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
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一史料的主要类型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
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
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
二.史料运用的目的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
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
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体现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
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证。
《课标》的“课程目标”“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和“内容与要求”提出的培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科。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的真实,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史料,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反映历史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
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献、档案、文物、遗迹、图像、口述记录等等。
这些史料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为我们揭示了过去的种种面貌。
首先,史料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材中既定的结论和观点。
然而,通过引入丰富的史料,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历史的原始材料,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
例如,在讲述古代文明时,展示出土的文物图片,如青铜器、陶器等,让学生亲眼目睹古代工艺的精湛;或者在讲解重大历史事件时,引用当时的官方文件、当事人的日记或信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种直观的感受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
其次,史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能力。
当学生面对各种史料时,他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整理、解读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比如,在研究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当时的税收记录、商业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史料,来分析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敏锐和全面,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观点。
再者,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枯燥的历史知识陈述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但生动有趣的史料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讲述二战时,播放一段当时的战争纪录片或者展示一些前线士兵的家书,学生很容易被这些真实而感人的资料所打动,从而主动去探究那段历史。
此外,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和整理史料,也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运用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
以下是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几种方式:
1. 引用史料:教师可以引用原始的历史文献、记录或其他史料,直接呈现给学生。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亲身接触到真实的历史文本,了解当时的思想、观念和事件。
教师可以解读史料的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价值。
2. 文献分析: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深入研究特定时期或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他们可以学习如何解读文献中的信息,分析文献的可靠性和偏见,并从中获得对历史事件的更深入的理解。
3. 图像和图片:历史教学中,使用图片、地图、艺术品等视觉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学生可以获取关于时代特征、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的信息。
4. 口述历史:教师可以邀请有亲身经历的人,如老年人、家庭成员或社区中的长者,分享他们的口述历史。
学生可以通过听取和记录他们的故事,了解当时的生活、经历和见解,增加对历史事件的亲近感
和实际感受。
5. 资料整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学生可以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史料,以探究某个历史问题或事件。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批判思维和信息素养。
通过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和有趣。
学生可以通过与史料的互动,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史料的运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史料与历史教学研究成果综述
近五年来“史料与历史教学”研究成果综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主要强调了史料的重要性。
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学离不开史料,虽然我们并不要求学生都能够像史学家一样运用史料,但很明显,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必然。
在新课程理念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是实现史学价值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意义在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解释和说明历史叙述,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部分关于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关系的文章也多讨论通过补充史料加深学生对课文或者某个历史知识的理解,或提高学生史料阅读理解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或在记忆基础上一定的联系能力。
在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背景下,史料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来讨论。
一、史料教学的本质包卫在《史料教学:从手段到目的》中认为:史料教学应成为历史教学的目的而非手段。
只有如此,史料教学,乃至整个历史教学才能获得新的生命。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史料形成、发现的历史也应成为史料教学的一部分;2、史料教学的关键在体现史学方法,重点在提升思维品质;3实现史料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在第一部分,包卫认为史料的种类很多,史料形成、发现的历史理应成为史料教学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及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把握历史学的本质。
作者以“夏商文化的探究”以及“古代东方”两课的内容为例,将史料的制造,发现的历史的史料引入其中,对落实课文的主旨有重要意义。
在第二部分,作者认为作为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形式的史学方法,一方面要关注“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证据意识;另一方面我们特别强调在此过程中“体现史学方法的价值功能”,即“联系”、“质疑”“、批判”“、推理”、“反思”等等思维的价值。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一、概述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承载了无数过去的故事与智慧。
在中学教育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的窗口,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无疑是核心环节之一。
史料,作为历史的直接证据,对于还原历史现场、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与生动,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影响。
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历史教育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根源和发展脉络,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锻炼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学习需要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和决策,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历史教育也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释,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
再者,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人类社会的同情和理解。
同时,历史教育也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二、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 要性
1、增强历史直观感受: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地图等史料,使学生更加直 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史料,培养其批判性思考和独立 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升公民素养: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和人文素养。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历史是一门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涉及到的事件、人物、文化、社会 现象等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不仅需要了解基本的 事实,更需要通过史料来深入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本次演示 将探讨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有 价值的参考。
4、教师指导与点评: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评,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史料的内涵和价值。
5、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将史料与其他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等有机结合,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注重史料的批判性运用:在运用史料时,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史料所反 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避免盲从和偏听偏信。
三、史料的类型及其在初中历史 教学中的运用
1、文字史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等,可以用于展示历史背景、人物关 系和心理活动。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引入当时的报刊、宣 传册等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
2、图片史料:包括绘画、照片等,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例如,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帮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
感谢观看
7、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搜集史料,提高 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8、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对学生分析、运用史料能力的考 察,促进其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史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传统和非传统的文献资料。
史料的运用是历史教学中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具体来说,史料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史料可以帮助老师把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
比如,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历史场景和人物;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让学生自己参与寻找和整理史料,通过分析史料发掘历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历史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的。
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研读和分析史料,掌握问题分析和结论评价的基础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比较历史事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挖掘事件的深层次含义,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思考和
判断。
总之,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展示历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趣性,可以引导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观察力。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历史教学一直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而历史史料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分析和理解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进行探讨,展示史料分析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史料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一、史料分析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历史史料是历史事件留下的物证或文献,是历史研究的原始资料。
通过史料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和影响。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重因素和复杂性,从而形成深入的历史认知。
2. 增强历史认知和思辨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学生可以学会分辨史料的真伪,理解史料的价值和意义。
这有助于学生增强历史认知和思辨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史料分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使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3. 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史料不仅反映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
通过史料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增强历史文化素养。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史料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1. 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史料,让学生结合历史情境和文化背景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史料资料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史料资料,包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史料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开展史料分析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史料分析活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是一个老祖宗,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和回顾,是人类经验的继承和总结。
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研究历史长河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历史事件、重大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
而史料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没有它就没有真正的历史。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重要性自不必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思考能力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合适的史料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可以让学生展开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历史认知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史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所具备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方法、历史态度等综合素质。
通过使用史料来教授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追溯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态度。
同时,学生也会逐渐了解如何对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全面提高历史素养。
三、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史料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的基础,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进而更好地解释某个事件的成因和影响。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让他们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四、史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探究历史的必要途径。
使用史料教授历史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科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一方面,当学生从史料中阅读得到信息时,他们会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状况和当时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并从中发现自己相似的地方,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史料与历史教学
史料与历史教学摘要:现实生活是历史生活延续过程里的一种“现在进行时”状态,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实。
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史料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以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教师仅仅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学生认知和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28-02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荣孟源把史料分为四大类,一般被认为是较为全面合理的传统史料分类法。
第一类为书报,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部以外的群籍。
第二类为文件,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
第三类为实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
第四类为口碑,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和文艺作品。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人们借以了解和把握真实历史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的主要材料。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史料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目前根据初中历史新课标编写的普通初中新课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均引述了大量的史料,如:每一课的引言、小字、自由阅读卡、图片资料等等。
但这些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从其他途径多方面精选史料。
更何况在近年中考历史试卷中,书本之外的史料也被大量运用。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然会选择和呈现相关史料,史论结合地对历史进行评说。
史料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以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教师仅仅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
那如何来体现这种史料教学呢?一、史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先告诉学生结论,再让学生利用结论去解读材料收效会好一些,还是让学生通过解读材料自己得出结论更符合历史教育的发展需求呢?我们所采用的一般做法是先呈现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归纳要点,从材料中认识历史。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一、史料运用的要素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史料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把虚拟的历史活动转换为具体的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具体、有感触的历史感知。
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要素:
1、史料要先行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史料的运用必须要先行准备,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史料中所蕴含的信息,才能有有效的运用史料较好的完成作业。
2、史料的选择要有讲究: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运用史料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而不是随机的去抽取,这样只能使学生对历史了解的不够深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史料的运用要有清晰的目的:在史料运用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运用史料的意义,不要让学生仅仅是看看史料,而要让学生更多的去思考史料具体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史料中所涉及的历史事实、重要人物等。
4、史料的运用要有恰当的方式:在史料运用过程中,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比如,老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也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自主处理。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史料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尤其重要。
它们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直接记录和证明,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节,展现历史真实面貌,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史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历史教科书中所呈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常常是被过滤和选择过的,有一定的片面性。
史料可以使学生抛开教科书的束缚,直接接触历史的原始资料,如文物、碑铭、史书、史料和档案等。
通过研读这些史料,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细节,辨别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伪,真正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和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读取民间传说、历史文献和档案,了解到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背后故事,如岳飞抗金、楚汉相争等事件,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史料能够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是多元的、多面的。
通过史料,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了解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史料中的各种记载和文献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人物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从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客观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能力,避免盲从和主观臆断。
例如,通过研读不同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到民国时期的陈独秀在对待共产主义的观点上与陈炯明等人存在分歧,从而了解到当时大众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另外,史料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和知识面。
历史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史料中不仅记载了历史事件和人物,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人文知识。
通过研读史料,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从而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教学是中学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习历史有助于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明进程等。
其中,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谈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史料对于历史教学的支持作用历史学的本质是探究历史的真实面貌,史料作为历史学的基本工具,对于提供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教学需要依托史料,将生动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通过史料呈现在学生面前。
史料有助于使学生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通过感性认识历史,进而深入了解历史本质。
史料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图画、音像、文物等,不同形式的史料可以提供不同的历史信息。
例如,史书可以提供关于历史事件的详细记录,画像可以展示历史人物的形貌,文物可以展示历史文化的演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遴选适合的史料,辅之以采访、观察、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历史。
二、史料对于历史教学的启示作用史料不仅可以提供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还可以对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具有启示作用。
例如,学习《资治通鉴》,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不少官员在面对权力和利益诱惑时,内心发生的历史决策,这些决策可以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史料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例如,学习《论语》,可以引发学生对于道德、伦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史料对于历史教学的趣味作用史料可以通过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学习《三国演义》,可以引发学生对于三国时期人物的兴趣,进而了解到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这些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
史料中的故事和人物,往往穿插着历史的传奇和冒险色彩,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历史、发现历史的乐趣。
例如,学习菊花台之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大将关羽的军事策略和历史贡献的兴趣,这些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历史故事和人物发现历史乐趣。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们是历史中真实的记录和见证。
在历史教学中,
史料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
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
的运用。
史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
史事件的本质和原因,而史料可以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来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发生过
程和影响。
通过史料的分析,学生可以判断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和辨析能力。
在教授中国历史时,可以用一些古代文献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
们的生活状况。
史料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
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史料的运用需要灵活和创新。
历史教学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而史料的运用也需要灵活和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的情况,选择适
当的史料来进行教学。
史料的运用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践和互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授古代战争史时,可以通过模拟战争场景和重演历史
战役,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紧张和残酷。
史料的运用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
创新意识,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浅谈史料与历史教学
之 。
、
一
吴振或 : 养吉斋丛 录》 《 卷四 这 是 清 代 人 描 述 的 军 机 处 的 情 况 , 描 述 者 根 是 据他 所 掌握 的 资料 或事 实说 话 。根 据 材 料 可 以加 深 对 军 机处 这 个 概 念 的理 解 。 历 史从史料所提供 的“ 证据 ” , 建关于 过去 中 构 人 和 事 的论 述 , 以说 是 一 门 推 理 学 问 。 从 这 个 意 可 义上说 , 史是学生 、 历 教师和历史学家为重建过去而 进 行 的一 连 串 的活 动 。此 种 历 史 知 识 观 应 用 于 教 学 方式上 , 即意味着 学生 应该对 于各种一手 、 二手的史 料进行探究活动。 因此 , 在课 堂 中使用史 料的一般 方式应该体现 出: 教师 一 学 生 一 教 学 史 料 的互 动 , 先 把 引 入 教 学 的 史 料 展 示 给 学 生 , 时 给 出要 解 决 的 同 问题 。对 于学 生 的 答 案 予 以 简 单 的 整 理 , 去 判 定 不 谁是 谁 非 , 问题 留给 学 生 继 续 思 考 和 探 索 , 样 的 把 这
— —
总结 , 对于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 精神 和创新 精神具
有更 好 的 效 果 。 如《 国古 代 史 》 材 上 叙 述 了汉 武 中 教
帝 的雄才大略和赫 赫功绩 , 而教 师可 以通过史 料使
学 生 知 道 史 实 的另 一 方 面 。 武 帝 虽有 攘 四 夷 , 土 斥 境 ( 拓 疆 土 ) 功 , 广 展 之 然 多杀 士 众 , 民 财 力 , 泰 亡度 , 下 虚 耗 , 姓 流 竭 奢 天 百 离 。 故 ( 亡 ) 半 , 虫大 起 , 物 死 者 蝗 赤地 数 千 里 , 人 民 或 相 食 , 积 至今 未 复 。 蓄 《 汉书》 卷七十五 让学生依据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从材料中概 括 出来 的 知 识 , 方 位 地 认 识 汉 武 帝 , 论 其 功 过 。 多 讨 引导学 生从 不同的侧 面 , 全面地认识历史现象 , 际 实 上正是 思维 的变通性 和创新性 所要求 的。 三 、 料 在 历 史 教 学 中的 反 思 史 在 历 史 学 习 中 , 掌 握 处 理 作 为 证 据 之 史 料 的 要 各项技能 , 并非懂 得它 们 的定义 即可。若仅 是要求 学生去 咬文嚼字地 背诵“ 历史证 据是什 么” 等等 , 只 会使他们觉得枯燥无聊 , 即使 终 能背 出长 篇 大 论 , 也 无 现 实 意 义 。技 能 与 概 念 的 学 习 皆 非 倚 靠 记 忆 即 能 成 就 的 。学 生 真 正 学 会 一 个 概 念 或 技 能 , 须 要 能 必 够 在课 堂 之 外 的 新 情 境 中独 立 应 用 它 , 真 思 考 领 认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史料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
以下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历史史料及其分析方法。
一、文献史料文献史料是指古代人们创作的关于历史事件的文字材料。
教师可以从国内外历史文献中选取适当的史料进行分析。
比如教学唐代,可以选取《全唐文》中的材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等。
分析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认真阅读所选文献,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信息提取:指导学生从文献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3. 地理背景分析:通过文献中的地理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对军事行动的影响等。
4. 数据统计:如果文献中有相关数据,可以让学生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发展趋势。
5. 人物观察:通过分析文献中的人物形象和言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思想和行动。
二、考古史料考古史料是通过对历史遗址、文物和编年体文字等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获得的资料。
通过考古史料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和历史演变过程。
分析方法:1. 考古资料分析:教师可以根据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和建筑,引导学生分析遗址的用途、历史发展等。
2. 文字史料分析:通过对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编年体文字的解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经过和背景。
3. 比较研究: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考古遗址和文物的特点,分析其中的同异,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地区和时代的历史差异和联系。
4. 图像分析:通过对考古现场的图片或遗址的平面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和空间感,理解历史事件的地理环境和演变过程。
三、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指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口述的关于历史事件的资料。
通过对口述史料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视角和历史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科研中最基本的要素。
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离开了史料也就无所谓历史的存在。
“课堂中使用史料的核心意义如下,由于学生不能尽是被教导固化的知识,还应该被教导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而这涉及了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史料,因为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
”[①]目前对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已经有了较为彻底的研究。
但是总的来看,目前对此的研究侧重于史料的选择和局限于使用史料教学的意义探讨,而没有进一步深入到史料的编辑、呈现以及叙述等方面。
如龚爱琴的《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005年第2期)、杜奎英的《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改革》2005年10月)、何珏的《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作用新探》(《政史地教学》2004年10月)、(《宁波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等。
选择材料固然重要,但再好的材料也是需要经过教学中的呈现和解析,才能够实现其最终的意义。
因此进一步深入到史料教学中史料的具体编辑过程、呈现过程的探讨和研究,实具有极其重要之意义。
二史料逐步展现的过程。
史料的呈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史料呈现的形式和史料呈现的顺序。
由于史料载体的多样性,使得史料的呈现也多样化。
根据史料载体的类型,我们可将史料呈现形式分为图片型、文字型、影视型和实物型。
图片型史料包含诸如照片、图表、表格等,这种类型的史料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其便利之处就是能够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能力。
这种类型材料的弊端之处就是难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
影视型材料和实物型材料也有相似的特点。
文字型的史料比较抽象化,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但却能“逼迫”学生开动脑筋,调动其逻辑思维进行思考,找出其中的关联和主旨所在。
关于材料的呈现顺序,目前国内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国外的研究则相对先进一点。
如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的弗雷德瑞克·德雷克和印第安大学的莎拉德·雷克布朗提出了三次序材料教学法。
根据材料自身的价值和提供材料的目的将呈现的材料分为三个等次,依次呈现。
其研究成果在美国和中国等部分中学和大学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部分专家的肯定。
但是根据两位作者的建议,“它可以被有限地使用(也许每学期一次或两次)”[②]。
三次序材料教学法的使用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在时间上要求比较充裕的保证。
的可能性,但是其思路和方法却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将其精神和方法加以改造,以期符合我国目前的历史教学实践,是值得尝试的有益之举。
三次序材料教学中将使用的资料分为第一、第二、第三次序。
所谓第一次序材料是最基本的原始材料。
第二次序的材料主要是质疑或支持第一次序材料观点和思想的材料。
第三次序的材料是由学生找到的可以佐证第一次序材料的材料。
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他们如何找到这些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价值如何。
三次序材料的划分,既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又关注中学学生的既有认知水平,考虑到史料教学的评价问题,既承认材料来源广泛性,同时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
其思想理念颇符合我国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强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主题,其为中学历史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开辟了一条新的尝试。
但是其对教师以及教学条件的要求又超过了一般中学能够提供的能力范畴,因此要谨慎的对其加以选取,以符合目前我国中学自身的教学实践。
本文试对此作一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三所谓第一次序材料是最基本的原始材料。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材料一般是研究某个历史问题时候所采用的最典型的、最常用的史料。
“材料的历史价值及其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维的潜在作用”[③]。
也就是说第一次序材料应具有科学顶和典型性,材料应清楚的表达观点,同时应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衔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教学上强调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来源,两学者称之为“来源启发式”。
选择第一次序材料时应注意到这样几个方面:学生的兴趣、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即能够衔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材料将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历史观点、学生将使用何种方式的思维习惯以理解材料等等。
两位学者建议通常只提供1-2则这样的材料。
其思路创新之处值得肯定和借鉴。
不过其中某些方法还应进一步细化,以便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操作实践。
在材料选择方面,历史研究中所选用的材料一般来说肯定尽可能选择第一手材料,比如事件亲历者的记述或现场的物证、现场旁观者的描述等等。
这些材料一般真实性强,但却缺乏理性分析和总结,带有很大片面性,这需要教师仔细斟酌选择。
比如分析新文化运动具体内容时候,史学界一般使用这样一段材料,以证明科学与民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两个最基本的口号[④]。
1919年1月陈独秀发表于《新青年》第6卷第1号上的《本志罪案答辩书》。
“答辩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
这是新文化运动当事者的言论,因而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自然是研究中最常引用的材料。
这则材料的观点明确,且易于理解。
才材料问题的设计,根据三次序材料教学的要求,可以设计成:(1)这则材料的作者是谁?写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作者的立场如何?(3)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4)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但是这则材料其字面之下的涵义却与字面意思有所差别,值得仔细玩味。
据王奇生的研究,“细察陈文之立论,意谓拥护德、赛两先生是《新青年》同人的基本立场,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具体主张,均以此为原则。
事实上,自晚清以来,民主(民权、立宪、共和)与科学等观念,经过国人的反复倡导(各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到五四时期已成为知识界的主流话语。
” “正因为民主与科学的威权在中国早已确立,在无人挑战其威权的情况下,《新青年》甚少讨论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将…新文化运动‟限制在“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运动‟之狭义范围内,而且完全将…民主‟排除在外。
”[⑤]因此,关于第一次序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遵循是史学研究中最典型的、最常用的史料这一原则值得遵循,但是在具体设计问题时应巧妙的加以引导,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次序的材料主要是质疑或支持第一次序材料观点和思想的材料。
其来源可以是很广泛,如照片、绘画、图表、文物等。
通常提供3-5则这样的材料,其中既有支持第一次序材料观点的,也有质疑的材料。
这些材料如第一次序材料同样由教师提供。
第二次序的材料围绕第一次序材料而展开,教学上强调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上的相互印证,两位学者称之为“佐证启发式”。
还是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为例,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第一次次序的材料已经明确的证实了这一观点,因此第二次序的材料就需要从拥护或者反对新文化运动者们那里寻找材料:材料一1946年,郑振铎在纪念五四运动27周年时即明确指出:“五四运动所要求的是科学与民主。
这要求在今日也还继续着。
我们纪念…五四‟,我们不要忘记了五四运动所要求而今日仍还没有完全达到的两个目标:…科学与民主‟。
我们现在还要高喊着,要求…科学与民主‟!”[⑥]材料二蔡元培总结林琴南对《新青年》的攻击集中于两点:一是“覆孔孟,铲伦常”;二是“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学”。
这两点,当时新闻媒体的报道亦可得到印证。
如《顺天时报》报道称:“自大学校教员陈独秀胡适之等,提倡新文学,旧派学者大为反对,于是引起新旧思潮之冲突。
”《北京新报》报道称:“近时北京大学教员陈独秀、胡适之、刘半农、钱玄同诸君,提倡中国新文学,主张改用白话文体,且对于我国二千年来障碍文化桎梏思想最甚之孔孟学说,及骈散文体,为学理上之析辨。
”[⑦]这两则材料对于第一次序材料观点和思想,一则质疑,一则支持。
材料一从明确指出五四追求的是是民主和科学,并强调要继续达成这两个目标。
材料二则从当时对手反对的角度和中立者报刊报道的角度说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反孔,颠覆传统伦理和提倡白话文运动。
两则材料对于新文化运动内容和性质的定位明显不同,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辨能力。
对于这两则材料,问题可以设计为:(1)材料一中郑振铎讲话的时间。
(2)郑振铎讲话肯定了新文化哪一个方面的意义?(3)材料二中林琴南和几个报刊的立场有何异同?(4)材料二中反应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当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关于第二次序材料的选择,个人认为,应尽可能的遵从观点相异的原则。
第二次序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强化或者质疑第一次序材料的观点。
只要观点相异才能达到双重目标即强化既有观点,又可以培养思辨思维。
正如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后人将其定位于民主和科学有其自身时代的因素使然,而时人却主要感受到的却是白话文的提倡和颠覆传统思想的震撼。
历史的呈现是一个立体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考察,要深入历史的现场进行体验“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惴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⑧]第三次序的材料是由学生找到的可以佐证第一次序材料的材料。
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他们如何找到这些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价值如何。
第三次序的材料主要考察学生对前面材料的理解程度和理解角度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但教师应加以基本的引导,以免得学生搜集的资料过于偏离论证的观点。
具体的做法,个人以为应该以设问的做法加以引导。
还是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为例,可以这样设问: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有哪些报刊、杂志等?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侧重点如何?当时国内外各阶层对新文化运动所持的立场和态度是什么?等等。
教师应该提供当时基本的描述,特别是是涉及到思想传播的载体和渠道,以免减少学生所做的无用功。
四总的来说,三次序材料教学法有其科学的一面,其对于序材料的确认和选择融合了学术研究既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又关注中学学生的既有认知水平,考虑到史料教学的评价问题,既承认材料来源广泛问题,同时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
但是这一方法失之于繁杂,正如作者所说“它可以被有限地使用(也许每学期一次或两次)”,因此将其简约化,取其思想和观念之精髓,即取其融研究与教学于一体的思路和重视细节的精微,舍其过于拘泥结论的多重性和思维的独特性。
因为中国教学改革虽然强调个性的开展,但其中仍然强调思维的共性以得出基本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