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空气的组成
初中化学空气图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图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以及其重要性。
一、空气的组成
1.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2.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3.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氧气的存在(实验步骤自行设计)。
二、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很重要呢?
2.讲解:氮气是一种稳定的气体,对维持地球大气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而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动植物都需要氧气进行呼吸。
3.活动:让学生讨论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对地球大气和生物的影响。
三、空气的性质
1.提出问题:空气有哪些性质呢?
2.讲解:空气是透明、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质量(实验步骤自行设计)。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氮气和氧气的比例以及空气的性质,对空气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
作业:学生自行编写一篇关于空气的作文,表达对空气的认识和感受。
以上就是化学空气图教案的范本,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祝您教学愉快!。
空气的利用初中化学教案
在人类生活中,空气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它不仅可以供给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还可以用于各种生产、工业以及生活用途。
因此,在化学课程中,空气的利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空气的利用初中化学教案,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的利用以及空气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是主要组成部分。
据科学数据,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而二氧化碳及其他微量气体则占1%。
这些组成成分的比例是一个动态平衡,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太大的变化。
二、空气的利用1.空气对生命的贡献氧气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在呼吸作用中,人和动物会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并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再通过肺部排出。
同时,植物也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生长。
2.空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中,空气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冶金工业中,氧气会被用来加速燃烧、提高炉子内部温度和减少炉渣产生等作用。
在化工生产中,空气可作为硝酸、酸碱等化合物的产生原料;在工业氧气的制备中,空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此外,空气还可以用作气体悬浮液的传送媒介。
3.空气在生活中的利用除了上述工业应用之外,空气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氧气瓶可以用于呼吸困难的人士进行人工呼吸;储气罐可用于存储压缩空气,以供动力工具、汽车轮胎等使用;空气还可以用于制作经典的玩具——风筝。
三、空气对环境的影响虽然空气的利用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臭氧层的破坏则会导致地球环境中氧气、地球辐射等方面的不平衡。
此外,工业生产排放出的污染物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对人类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威胁。
四、结语在本文中,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利用以及空气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及其困扰我们问题,应该积极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降低空气质量的污染,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突破训练及答案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推断题汇编(含解析)一、推断题1.ABCDE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具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省略)。
(1)若A是一种含钙元素的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①则D物质在农业生产中作用是_____。
②A→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A是常温下的无色液体,E是紫红色单质。
①则B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C+D→A+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W是最简单的有机物,E、G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X、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H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1)W的化学式是_____;B的一种用途_____。
(2)反应②中C的作用是_____;反应⑥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①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3.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固体C可用于照明,气体甲、乙都是空气的成分。
试推断:(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E________ 乙______(2)气体甲的一种用途是______(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4.如图转化关系中,A是紫黑色固体,生成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为黑色固体,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F组成元素相同,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
(1)试判断ABDH各是什么物质,请将其名称填在空格内。
A为_____,B为_____,D为_____,H为_____。
(2)写出②④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②_____④_____5.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 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1)写出物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的组成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但是我们想必不会对空气有太多认知,甚至可能只有朦胧的印象。
而在初中化学的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空气的组成,内容如下:1.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包含了多种气体和微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
在这些组成中,主要的气体包括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氮气占据了空气的78%,氧气占据了21%,而剩下的0.9%则是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氙气和氪气。
此外,空气还含有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亚氮和臭氧等。
在固体和液体颗粒中,则包括水蒸气、灰尘、花粉、细菌以及其他微小颗粒等。
2.气体成分的特点(1)氮气:氮气为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
它在室温下为惰性气体,不易参与化学反应,但在一些高温或高压的条件下,氮气能够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反应。
(2)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于燃烧的气体。
它是许多环境中生物与火的基础所需,也参与着许多化学反应,如气体发酵、腐蚀反应等。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因其非常高的稳定性及惰性,很少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发出颜色较稳定的发光,被应用于照明、地质、气体分析以及激光。
3.空气的用途空气是人类的重要资源,除了提供我们的呼吸氧气,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
它可作为空气的混合气,用于工业、农业和个人用途等。
它可用于氧气吸氧疗法、氧气化学治疗、氧气燃烧实验和氧气引擎等。
此外,氮气又是常见的高屏障包装气体,它有非常好的保鲜作用。
空气的组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多了解它,因为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发现并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
同时,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空气的组成,以便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和性质。
3. 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氮气和氧气的性质
3. 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组成是什么等问题。
2. 学习: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 实验:进行实验,展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制备方法。
5. 总结:在总结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等。
2. 教学PPT:包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等内容。
教学反馈:
1. 利用课下作业或练习,检查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是否掌握。
2. 在下节课开始前,让学生再次概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并进行小测验。
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变化。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探讨空气的其他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建议:
1.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
3.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建立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气体的制取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专题二:气体的制取1.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以下是教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上图仪器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b;〔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响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响发生装置是,搜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4〕小芳将搜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5〕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以下列图是实验室制取、搜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
请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要搜集氧气,搜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或者〔填写上序号〕;〔3〕用发生装置A或者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
3.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复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响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列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答复以下问题:〔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响装置,你认为应选择〔填“甲〞、“乙〞或者“丙〞〕装置;〔2〕装置C的作用是;〔3〕装置D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考点透析】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两局部。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
确定搜集装置时,应考虑生成气体的性质包括和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都是固体,反响需要加热。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响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响不需要加热。
2023中考复习专题突破常见气体的制取专练
微专题08 常见气体的制取【核心知识梳理】 一.反应原理 1.制取氧气(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 3=====MnO 2△ 2KCl +3O 2↑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 2O 2=====MnO 22H 2O +O 2↑ 2. 制取二氧化碳:CaCO 3+2HCl === CaCl 2+CO 2↑+H 2O 【备考补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①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会使制得的CO 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②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③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原因是碳酸钠是粉末状固体,其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利于控制反应速率及气体的收集。
3.制取氢气:Zn +H 2SO 4=== ZnSO 4+H 2↑二.气体发生装置1.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反应物状态(固固型或固液型)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2.常见气体发生装置 (1)固体加热型实验装置用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倾斜向下的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冷凝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②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点燃酒精灯后应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再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目的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固液常温型实验装置A BCD用途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b.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装置优点组装简单便于添加药品便于控制反应速率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注意事项长颈漏斗需伸入液面以下长颈漏斗需伸入到多孔隔板以下;固体药品选用块状【备考补充】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的改进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图⑥图⑦图⑧图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均是对B装置的改进,其中装置①~⑦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置⑧、⑨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三.收集装置1. 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
苏教版科学空气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空气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中关于空气的组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空气的成分: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维持生命:人类和其他动物呼吸需要氧气,植物生长也需要二氧化碳。
使火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带走水蒸气:空气能够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雨,滋润大地。
实验活动:通过观察烧烛实验、呼吸实验、水蒸气实验等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空气的混合物: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是主要的成分。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一种温室气体。
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的方法:在杯子中放入冰块,盖上盖子,过
一段时间后,杯子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中关于空气的组成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空气的基本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教材第一课: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认识空气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空气的组成2.掌握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3.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1.氧气:占空气的21%左右,人类必需的气体,可使燃烧更加旺盛2.氮气:占空气的78%左右,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3.氩气:占空气的0.93%,广泛用于电焊、寿命长等特点4.二氧化碳:占空气的0.03%,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二、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1.氧气的性质:不易燃,不易爆炸,促进燃烧,促进呼吸2.氮气的性质:稳定,不易燃,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3.氩气的性质:稳定,不易燃,电焊广泛使用4.二氧化碳的性质:易燃,易爆炸,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但是过量二氧化碳却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三、空气的重要性1.氧气的重要性:供给人体呼吸所必需的氧气,促进呼吸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2.氮气的重要性:广泛用于制造肥料、化肥、硝酸等,是农业发展的大有作为3.氩气的重要性:电焊广泛使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4.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气体,饱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存在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情况,而过量二氧化碳则造成了地球暖化、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教学步骤:一、引入1.利用视频或ppt展示空气的组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介绍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知识,如什么是呼吸、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方法等二、探究1.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和氮气的性质2.通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燃烧实验,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三、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氧气在支持燃烧方面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总结不同气体的性质和应用四、拓展1.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资料,介绍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影响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探究实验、总结讨论以及拓展知识等环节,全面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应用、重要性和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突破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突破
命题点7 实验装置的改进(2013.14C) (1)改进原因:①实验时在容器外点燃红磷,燃烧产物会____污__染__环__境__空__气____,将燃 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时,空气受热膨胀逸出,会使得测量结果__偏__大____(填“偏大” 或“偏小”或“不变”),因此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②集气瓶的刻度读数较粗略, 且会有部分水残留在导管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实验突破
1. 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突破
(1)实验前应先____检__查__装__置__气__密__性____,以防装置漏气。其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降__温__和__吸__收___反__应__生__成__的__P_2_O_5___。 (2)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018河北)实验完毕,若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一种 原因是___红__磷__量__不__足__(_或__未__等__装__置__冷__却__至__室__温__便__打__开__弹__簧__夹__等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___。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突破
考向 1 创新装置
2. (2020 北京)利用图 2 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40 mL 刻度线处
②装置_气__密__性__不__好__(_或__漏__气__)___,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 偏小
2023年中考广东专用化学一轮考点梳理复习主题5 空气 氧气
4.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详见“专题一 气体的制取及净化”) 5. 氧气的工业制法: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__沸__点___不同,用分
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物理变化)。
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点燃
__4_P__+__5_O__2_=_=__2_P__2_O_5_________
实验装置
1 空气的组成
1. 空气是一种__混__合__物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体积分 空气成分 数
主要用途
氮气 氧气
_2_. _7_8_%__
用作_保__护__气__,如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制造 __氮__肥___的重要原料;液氮用于医疗等
供给__呼__吸___,如医疗急救;支持__燃__烧___,如炼 ___2_1_%__ 钢、气割、气焊、航天和化工等
稀有气体
_0_._9_4_%__
焊接金属时用作_保__护__气__;可制成多种用途的 _电__光__源__,如航标灯、霓虹灯等
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__光__合___作用的原料;用于灭火;干 _0_._0_3_%__ 冰用于__人__工__降__雨__等
其他气体
和杂质
0.03% /
3. 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有_二__氧__化__硫__和__二__氧__化__氮__(_或__S_O__2、__N__O_2_)_。 二氧化碳__不__是___(填“是”或“不是”)空气污染物。
△
③________2_K__M__n_O__4 _=_=__K_2_M__n_O_4_+__M__n_O__2_+_O__2_↑______;
④_____________2_H__2O__通=__=电_2_H__2_↑_+__O_2_↑_______________;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组成
主要成分
空气主要由氮气(N2)、氧气(O2)、水汽(H2O)和稀有
气体组成。
- 氮气占据空气的约78%,是最主要的成分。
氮气是稳定的、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参与绝大部分反应。
- 氧气占据空气的约21%,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成分。
氧气是
维持燃烧的关键,同时也是人和其他动物进行呼吸的重要气体。
- 水汽是空气中的水分子,其含量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异。
水汽在大气中起到湿度和降水的作用。
- 稀有气体包括氩气、氪气、氙气和气体。
它们的含量非常低,但在某些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主要成分外,空气中还含有许多其他微量气体和杂质,如
二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等。
重要性和应用
空气的组成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生物,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它参与呼吸过程,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
氮气在植物生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氮肥的重要来源。
另外,空气的组成对于大气环境与气候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问题,臭氧层的稳定性也与空气中的成分有关。
空气的组成对于很多行业和科学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空气分析和监测是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的基础,空气污染治理也需要对空气组成的了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空气的组成也能加强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节约能源来维护空气质量。
总之,空气的组成是我们理解大气环境、保护环境和维持生命的基础。
我们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中含有什么
03
大气污染物质
硫氧化物
01 02 03 04
硫氧化物是指硫与氧结合形成的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主要来源于燃煤、燃油和生物质燃烧等过程。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它在大气中会氧化成硫酸雾或硫酸盐 气溶胶,是环境酸化的重要前驱物。
有些细菌对人体无害,但有些可能引 起感染或疾病,如肺炎、流感等。
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和种类会受到环境 、气候、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毒
病毒是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 需要宿主细胞才能复制和繁殖
。
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尘埃等 途径传播,引起各种疾病, 如感冒、流感、SARS等。
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和传 播方式与病毒种类、环境条件
空气中含有什么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 • 大气污染物质 • 温室气体 • 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毒
01
空气的组成
氮气
01
氮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约占78%。
02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化学性质不 活泼,因此常被用作保护气。
03
氮气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植物的光合 作用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
01
03
氮氧化物还会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对 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04
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刺激呼吸道和 肺部,长期接触高浓度氮氧化物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 病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是指只含有碳和氢 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来源 于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
九年级化学空气
九年级化学空气概述空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而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性质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九年级的化学学科中。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探索九年级化学中的空气知识。
空气的成分氧气(O2)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左右。
它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被所有动物用于呼吸过程中,同时也是许多燃烧反应的必需气体。
氧气由两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O2。
氮气(N2)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占据空气体积的约78%。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惰性气体,不参与大部分常见的生命活动和燃烧反应。
化学式为N2。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占据空气体积的约0.04%。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呼出气体,同时也是燃烧反应和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化学式为CO2。
稀有气体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气体,如氩气、氦气和氖气等,它们属于稀有气体。
这些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非常低,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压缩性空气是一种气体,因此具有压缩性。
当外界施加压力时,空气会减少体积。
这是由于空气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当外界压力增加时,空气分子更加密集地靠近,从而减少了体积。
可扩散性空气具有很高的扩散性。
这是由于空气分子间存在无数的空隙,使得空气可以自由地在周围环境中扩散。
稍重于氢气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相对于氢气来说稍微重一些。
这是因为氮气和氧气的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重量比氢气大很多。
空气的用途呼吸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呼吸。
我们每天都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
氧气在呼吸过程中被用于氧化食物,产生能量。
燃烧空气中的氧气是燃烧反应的必需气体。
燃烧是氧气和可燃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热和火焰。
溶解空气中的氮气可以溶解于水中,形成氮酸。
这在某些实验和工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有害或不良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练 专题突破六 化学计算题(针对第17题)
化碳中的碳元素完全来自于碳酸钠,故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类型2:混合物成分的纯度计算
8.(2017·安徽)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8.0 g 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8.4 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8.0 g-18.4 g=9.6 g。
(2)实验分析:实际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分析,实际装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大 (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生成 H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于能是 盐酸具有挥发性,
出的气体中含有 。
逸
HCl和H2O
6.(原创题)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刚同学利用 CaCO3+ H2SO4===CaSO4+H2O+CO2↑这一反应测定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将鸡蛋 壳洗净、干燥并捣碎成粉末后,设计了如图Ⅰ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 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硫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解:(2)设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 x。
Na2CO3 + HCl===NaCl+NaHCO3
106
36.5
0 g×10.6% 7.3%·x 3160.65=107.g3×%1·0.x6%
x=5 g
答:加入稀盐酸 5 g 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二氧
要氨气的质量是 3.4 t。
2.(2016·安徽)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 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 1.6 kg 硫酸铜的工业 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解:(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空气、氧气中考命题3氧气的制取
(2)实验 2,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__星__四__射__、生成黑色固体。
第9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3 氧气的制取
中考·化学
解析:(1)由题图可知,仪器 a 的名称是集气瓶;由题图可知,制取 O2 的药品 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2)实验 2 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第10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3 氧气的制取
中考·化学
5.[2023 滨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器①的名称是分__液__漏__斗__。
(2)若小滨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A_D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催__化____作用,发生
第12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3 氧气的制取
中考·化学
6.[2023 重庆]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第7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3 氧气的制取
中考·化学
答案:D 解析: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 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选项错误;B.导管伸入试管较长,气体不易导出,选 项错误;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错误;D.氯酸钾 在加热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酸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 2KCl+3O2↑,选项正确。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一定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 粉末堵塞导气管。[T2-B]
空气的构成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构成和组成。
2、学习并理解氧气、氮气以及其他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3、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引导学生明确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引入请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提出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所起的作用。
2、讲述介绍空气的构成及成分。
空气的化学组成主要为氮气78%、氧气21%和其他气体1%。
其中,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氮氧化物、臭氧等。
氮气和氧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气体,它们对人和动物的呼吸和燃烧过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分别讲述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汽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3、案例分析通过一些案例来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应用及其必要性。
比如,空气中的氧气可以用来支持燃烧,也可以用来供人体细胞呼吸;空气中的氮气可以用来填充轮胎、保鲜食品等。
4、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和氮气对燃烧和生命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5、课堂练习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空气构成及成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验和案例进行情景化的教学。
2、探究式教学在讲述完基础知识后,通过实验操作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氧气和氮气的作用机制。
3、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理解基础知识;课后进行复习巩固,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空气的构成及成分氮气 78%氧气 21%其他气体 1%包括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氮氧化物、臭氧等氧气:性质、用途氮气:性质、用途二氧化碳、水汽、稀有气体:性质、用途空气的污染情况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参与互动,是否积极思考等。
2、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数学运算达到的正确率和实验操作能力的稳定程度等。
3、教学效果评价综合学生们的表现,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氮气等气体的作用机制,加深学生的认识。
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化学中考全程专题突破 教材研析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联系 应用
原子 ___化__学__变__化__中__的__最__小__粒__子__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分子 _保__持__物__质__化__学__性__质__的__最__小__粒__子___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同种分子,化__学__性___ 质__相__同___;不同种分子,_化__学__性__质__不__相__同_____。
化学性质 ____稳__定_______ 不稳定 不稳定
1.带电的_原__子___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_阳__离__子__,带负电荷的离子 叫做_阴__离__子__。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 原子与离子的区分和联系
1.元素是具有相同_质__子__数___(即_核__电__荷__数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性质: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②元素 只讲__种__类__,不讲_个__数__;③化学变化中,元素的_质__量__和_种__类__保持不变。 3.分类:元素可分为_金__属__元素,_非__金__属__元素,_稀__有__气__体____元素三大类。 4.含量:①在地壳中,_氧___最多,其次为硅、铝、铁等元素;②在空气中,_氮___ 最多,其次是__氧__;③在生物体细胞中,_氧___最多,其次是碳、氢元素。 5.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若第一个字 母相同,就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分。
7.
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其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不是“g”,故A错 误;元素周期表中每小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为117号,由原子序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故B、C正确;钙和铕都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 元素,故D正确,故选A。
九年级上册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的空气知识点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们每天都与空气紧密接触。
九年级上册的生物课程中,有一些关于空气的重要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的比例最高,约占空气的78%。
氧气的比例为21%,氩气约占0.93%。
其他气体和水蒸气的比例非常小,但它们对于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却十分重要。
2. 空气的功能空气不仅是人类和动植物呼吸的必需品,还具有许多其他重要功能。
首先,空气是传播声音的媒介,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
其次,空气对生物和环境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保持了地球的温暖。
此外,空气还参与了水循环过程,影响着天气和降水等自然现象。
3.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了一定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焚烧等。
空气污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问题,并且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 空气质量指数为了评价空气质量,科学家们设计了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根据空气中不同污染物的浓度,如PM2.5(可入肺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等,结合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
它通常由0到500的数值表示,数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5. 空气净化技术针对空气污染问题,人们发展了许多空气净化技术。
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空气净化器、除霾设备、静电除尘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微尘、有害气体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通过学习九年级上册的空气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组成、功能以及面临的污染问题。
同时也了解到了空气质量指数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科技对于空气净化的应用。
作为地球的居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空气质量,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呵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愿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清新、健康的空气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组成、性质
空气成
分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
数
78% 21% 0.94% 0.03% 0.03%
特点相对固定成分
混合物:,各种组成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没有经化学合成而组成)纯净物: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
水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
工生
产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
能发出不同颜色的
光
用作保护气,用于霓虹灯的电光源
1.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本质:产生压强差(集气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装置:(如图)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
药品:红磷、水
3.实验步骤
(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5)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内;
(6)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小颗
粒),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
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成功关键:
(1)红磷要过量;含磷燃烧弹燃烧放出白烟
(2)装置必须密封;
(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练习反馈
【例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例2】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C.氮气
D.稀有气体
【例3】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
空气”是指()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4】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例5】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炒菜用的铁锅B.取暖用的煤
C.降温用的冰水D.调味用的食醋
【例6】用足量的红磷放在一密闭的、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燃烧,燃烧后温度恢复到原温度;压强保持不变。
则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体积约为原气体体积的()
A.78%B.79%C.100%D.无法判断【例7】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可以选用的是()
A.硫B.铁C.红磷
D.木炭
【例8】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氮气填充灯泡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用氦气填充气球D.用金属铜做电线
【例9】如图所示,用该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燃烧匙中加入红磷,红
磷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请按要求填空:
(1)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插入玻璃罩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
主要现象是,
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2)当红磷燃烧完毕,玻璃罩冷却到室温后,看到玻璃罩内水面的变化是,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而生成了固态的,从而使罩内的气体体
积,玻璃罩内气体压强玻璃罩外大气压。
(3)上述试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有哪些?, 。
(4)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21%,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例10】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1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例12】下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B.啤酒C.碘盐D.食醋
【例13】下列对空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灯泡里充入氮气和氩气使灯泡经久耐用
B.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4:1
C.空气组成中各成分气体及含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D.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个结论的是拉瓦锡
【例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A B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 21 19 21 21 22 (3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例15】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可制化肥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例1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空气,氧气B.氯酸钾,氮气C.液氧,食盐水D.金属镁,氧化汞
【例18】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