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全套教案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全册同步学案目录第一章 1 周期现象-§2 角的概念的推广第一章 3 弧度制第一章 4.1 单位圆与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4.2 单位圆与周期性第一章 4.1 单位圆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一章 4.4 单位圆的对称性与诱导公式(一)第一章 4.4 单位圆的对称性与诱导公式(二)第一章 5.1 正弦函数的图像第一章 5.2 正弦函数的性质第一章 6 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章7 正切函数第一章8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性质(一)第一章8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性质(二)第一章9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一章章末复习课第二章 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第二章 2.1 向量的加法第二章 2.2 向量的减法第二章 3.1 数乘向量第二章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第二章 4.1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4.2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第二章 4.3 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第二章 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一)第二章 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二)第二章 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第二章向量应用举例第二章章末复习课第三章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第三章 2.1 两角差的余弦函数第三章 2.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第三章 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第三章 3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一)第三章 3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二)第三章疑难规律方法第三章章末复习课学习目标 1.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周期现象.2.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象限角的概念.3.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及其表示.知识点一周期现象思考“钟表上的时针每经过12小时运行一周,分针每经过1小时运行一周,秒针每经过1分钟运行一周.”这样的现象,具有怎样的属性?梳理(1)以相同间隔重复出现的现象叫作周期现象.(2)要判断一种现象是否为周期现象,关键是看每隔一段时间这种现象是否会________出现,若出现,则为周期现象;否则,不是周期现象.知识点二角的相关概念思考1将射线OA绕着点O旋转到OB位置,有几种旋转方向?思考2如果一个角的始边与终边重合,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零角吗?梳理(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____________绕着________从一个位置________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2)角的分类:按旋转方向可将角分为如下三类:知识点三象限角思考把角的顶点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旋转该角,则其终边(除端点外)可能落在什么位置?梳理在直角坐标系内,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象限角:________在第几象限就是第几象限角;轴线角:________落在坐标轴上的角.知识点四终边相同的角思考1假设60°的终边是OB,那么-660°,420°的终边与60°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与60°分别相差多少?思考2如何表示与60°终边相同的角?梳理终边相同角的表示一般地,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α+k×360°,k∈Z},即任何一个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________的整数倍的和.类型一周期现象的应用例1水车上装有16个盛水槽,每个盛水槽最多盛水10升,假设水车5分钟转一圈,计算1小时内最多盛水多少升?反思与感悟(1)应用周期现象中“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无限为有限”的目的.(2)只要确定好周期现象中重复出现的“基本单位”就可以把问题转化到一个周期内来解决.跟踪训练1利用例1中的水车盛800升的水,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类型二 象限角的判定例2 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150°;(2)650°;(3)-950°15′.反思与感悟 判断象限角的步骤 (1)当0°≤α<360°时,直接写出结果.(2)当α<0°或α≥360°时,将α化为k ·360°+β(k ∈Z ,0°≤β<360°),转化为判断角β所属的象限.跟踪训练2 (1)判断下列角所在的象限,并指出其在0°~360°范围内终边相同的角. ①549°;②-60°;③-503°36′.(2)若α是第二象限角,试确定2α、α2是第几象限角.类型三 终边相同的角命题角度1 求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例3 在与角10 030°终边相同的角中,求满足下列条件的角. (1)最大的负角;(2)最小的正角;(3)[360°,720°)的角.反思与感悟 求适合某种条件且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其方法是先求出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再依条件构建不等式求出k 的值.跟踪训练3 写出与α=-1 91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把集合中适合不等式-720°≤β<360°的元素β写出来.命题角度2 求终边在给定直线上的角的集合 例4 写出终边在直线y =-3x 上的角的集合.反思与感悟求终边在给定直线上的角的集合,常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分x≥0和x<0两种情况讨论,最后再进行合并.跟踪训练4写出终边在直线y=33x上的角的集合.1.下列是周期现象的为()①闰年每四年一次;②某交通路口的红绿灯每30秒转换一次;③某超市每天的营业额;④某地每年6月份的平均降雨量.A.①②④B.②④C.①②D.①②③2.与-457°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A.{α|α=k·360°+457°,k∈Z}B.{α|α=k·360°+97°,k∈Z}C.{α|α=k·360°+263°,k∈Z}D.{α|α=k·360°-263°,k∈Z}3.2 017°是第________象限角.4.一个质点,在平衡位置O点附近振动,如果不考虑阻力,可将此振动看作周期运动,从O点开始计时,质点向左运动第一次到达M 点用了0.3 s,又经过0.2 s第二次通过M点,则质点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是________s.5.已知,如图所示.(1)写出终边落在射线OA,OB上的角的集合;(2)写出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包括边界)的角的集合.1.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关键是看在相同的间隔内,图像是否重复出现.2.由于角的概念推广了,那么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个,这无数个终边相同的角构成一个集合.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β|β=α+k·360°,k∈Z},要领会好k∈Z的含义.3.熟记终边在坐标轴上的各角的度数,才能正确快速地用不等式表示各象限角,注意不等式表示的角的终边随整数k的改变而改变时,要对k分类讨论.答案精析问题导学知识点一思考周而复始,重复出现.梳理(2)重复知识点二思考1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旋转方向.思考2不一定,若角的终边未作旋转,则这个角是零角.若角的终边作了旋转,则这个角就不是零角.梳理(1)一条射线端点旋转(2)逆时针方向旋转顺时针方向旋转没有作任何旋转知识点三思考终边可能落在坐标轴上或四个象限内.梳理终边终边知识点四思考1它们的终边相同.-660°=60°-2×360°,420°=60°+360°,故它们与60°分别相隔了2个周角的和及1个周角.思考260°+k·360°(k∈Z).梳理周角题型探究例1解因为1小时=60分钟=12×5分钟,且水车5分钟转一圈,所以1小时内水车转12圈.又因为水车上装有16个盛水槽,每个盛水槽最多盛水10升,所以每转一圈,最多盛水16×10=160(升),所以水车1小时内最多盛水160×12=1 920(升).跟踪训练1解设x分钟后盛水y升,由例1知每转一圈,水车最多盛水16×10=160(升),所以y=x5·160=32x,为使水车盛800升的水,则有32x≥800,所以x≥25,即水车盛800升的水至少需要25分钟.例2解(1)因为-150°=-360°+210°,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15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210°角,它是第三象限角.(2)因为650°=360°+290°,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65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290°角,它是第四象限角.(3)因为-950°15′=-3×360°+129°45′,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950°15′角终边相同的角是129°45′角,它是第二象限角.跟踪训练2 解 (1)①∵549°=189°+360°,∴549°角为第三象限的角,与189°角终边相同. ②∵-60°=300°-360°,∴-60°角为第四象限的角,与300°角终边相同. ③∵-503°36′=216°24′-2×360°,∴-503°36′角为第三象限的角,与216°24′角终边相同. (2)由题意得90°+k ·360°<α<180°+k ·360°(k ∈Z ),① 所以180°+2k ·360°<2α<360°+2k ·360°(k ∈Z ).故2α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或终边落在y 轴非正半轴上的角. 由①得45°+k ·180°<α2<90°+k ·180°(k ∈Z ),当k 为偶数时,令k =2n (n ∈Z ),得45°+n ·360°<α2<90°+n ·360°(n ∈Z ),故α2是第一象限角.当k 为奇数时,令k =2n +1(n ∈Z ),得45°+180°+n ·360°<α2<90°+180°+n ·360°(n ∈Z ),即225°+n ·360°<α2<270°+n ·360°(n ∈Z ),故α2为第三象限角. 综上可知,α2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例3 解 与10 030°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为β=k ·360°+10 030°(k ∈Z ).(1)由-360°<k ·360°+10 030°<0°,得-10 390°<k ·360°<-10 030°,解得k =-28,故所求的最大负角为β=-50°. (2)由0°<k ·360°+10 030°<360°, 得-10 030°<k ·360°<-9 670°, 解得k =-27,故所求的最小正角为β=310°. (3)由360°≤k ·360°+10 030°<720°, 得-9 670°≤k ·360°<-9 310°, 解得k =-26,故所求的角为β=670°.跟踪训练3 解 由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知,与角α=-1 91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β|β=k ·360°-1 910°,k ∈Z }. ∵-720°≤β<360°,即-720°≤k ·360°-1 910°<360°(k ∈Z ),∴31136≤k<61136(k∈Z),故取k=4,5,6.当k=4时,β=4×360°-1 910°=-470°;当k=5时,β=5×360°-1 910°=-110°;当k=6时,β=6×360°-1 910°=250°.例4解终边在y=-3x(x<0)上的角的集合是S1={α|α=120°+k·360°,k∈Z};终边在y=-3x(x≥0)上的角的集合是S2={α|α=300°+k·360°,k∈Z}.因此,终边在直线y=-3x上的角的集合是S=S1∪S2={α|α=120°+k·360°,k∈Z}∪{α|α=300°+k·360°,k∈Z},即S={α|α=120°+2k·180°,k∈Z}∪{α|α=120°+(2k+1)·180°,k∈Z}={α|α=120°+n·180°,n∈Z}.故终边在直线y=-3x上的角的集合是S={α|α=120°+n·180°,n∈Z}.跟踪训练4解终边在y=33x(x≥0)上的角的集合是S1={α|α=30°+k·360°,k∈Z};终边在y=33x(x<0)上的角的集合是S2={α|α=210°+k·360°,k∈Z}.因此,终边在直线y=33x上的角的集合是S=S1∪S2={α|α=30°+k·360°,k∈Z}∪{α|α=210°+k·360°,k∈Z},即S={α|α=30°+2k·180°,k∈Z}∪{α|α=30°+(2k+1)·180°,k∈Z}={α|α=30°+n·180°,n∈Z}.故终边在直线y=33x上的角的集合是S={α|α=30°+n·180°,n∈Z}.当堂训练1.C 2.C 3.三 4.1.45.解(1)终边落在射线OA上的角的集合是{α|α=k·360°+210°,k∈Z}.终边落在射线OB上的角的集合是{α|α=k·360°+300°,k∈Z}.(2)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含边界)的角的集合是{α|k·360°+210°≤α≤k·360°+300°,k∈Z}.学习目标 1.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概念,能对弧度和角度进行正确的转换.2.体会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一一对应关系.3.掌握并能应用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知识点一角度制与弧度制思考1在初中学过的角度制中,1度的角是如何规定的?思考2在弧度制中,1弧度的角是如何规定的,如何表示?思考3“1弧度的角”的大小和所在圆的半径大小有关系吗?梳理(1)角度制和弧度制(2)角的弧度数的计算设r是圆的半径,l是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满足|α|=lr.知识点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思考角度制和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单位制,它们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呢?梳理(1)角度与弧度的互化(2)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关系知识点三 扇形的弧长及面积公式思考 扇形的面积与弧长公式用弧度怎么表示? 梳理类型一 角度与弧度的互化 例1 将下列角度与弧度进行互化. (1)20°;(2)-15°;(3)7π12;(4)-11π5.反思与感悟 将角度转化为弧度时,要把带有分、秒的部分化为度之后,牢记π rad =180°即可求解.把弧度转化为角度时,直接用弧度数乘以180°π即可. 跟踪训练1 (1)把112°30′化成弧度; (2)把-5π12化成度.类型二 用弧度制表示终边相同的角例2 已知角α=2 010°.(1)将α改写成β+2k π(k ∈Z,0≤β<2π)的形式,并指出α是第几象限的角; (2)在区间[-5π,0)上找出与α终边相同的角.反思与感悟 用弧度制表示终边相同的角2k π+α(k ∈Z )时,其中2k π是π的偶数倍,而不是整数倍,还要注意角度制与弧度制不能混用.跟踪训练2 (1)把-1 480°写成α+2k π(k ∈Z )的形式,其中0≤α≤2π; (2)在[0°,720°]内找出与2π5角终边相同的角.类型三 扇形的弧长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例3 (1)若扇形的中心角为120°,半径为3,则此扇形的面积为( ) A .π B.5π4 C.3π3 D.23π9(2)如果2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4,那么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 A .2 B.2sin 1 C .2sin 1 D.4sin 1反思与感悟 联系半径、弧长和圆心角的有两个公式:一是S =12lr =12|α|r 2,二是l =|α|r ,如果已知其中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求解时应注意先把度化为弧度,再计算. 跟踪训练3 一个扇形的面积为1,周长为4,求圆心角的弧度数.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度”与“弧度”是度量角的两种不同的度量单位B .1°的角是周角的1360,1 rad 的角是周角的12πC .1 rad 的角比1°的角要大D .用角度制和弧度制度量角,都与圆的半径有关 2.时针经过一小时,转过了( )A.π6 rad B .-π6 radC.π12rad D .-π12rad3.若θ=-5,则角θ的终边在( ) A .第四象限 B .第三象限 C .第二象限D .第一象限4.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 cm ,面积是2 cm 2,则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 A .1 B .4 C .1或4D .2或45.已知⊙O 的一条弧AE 的长等于该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则从OA 顺时针旋转到OE 所形成的角α的弧度数是________.1.角的概念推广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2.解答角度与弧度的互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180°=π rad ”这一关系式. 易知:度数×π180 rad =弧度数,弧度数×180°π=度数.3.在弧度制下,扇形的弧长公式及面积公式都得到了简化,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角的单位取弧度.答案精析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思考1 周角的1360等于1度.思考2 在单位圆中,长度为1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角.思考3 在半径为1的圆中,1弧度的角为长度为1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又当半径不同时,同样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与半径之比是常数,故1弧度角的大小与所在圆的半径大小无关. 梳理 (1)度 弧度 弧度 知识点二思考 利用1°=π180 rad 和1 rad =180°π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梳理 (1)2π 360° π 180° 0.017 45 57.30° (2)45° 90° 135° 270° 0 π6 π3 2π35π6 知识点三思考 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α为其圆心角,则S =12lr ,l =αr .题型探究例1 解 (1)20°=20π180=π9. (2)-15°=-15π180=-π12.(3)7π12=712×180°=105°. (4)-11π5=-115×180°=-396°.跟踪训练1 解 (1)112°30′=⎝⎛⎭⎫2252°=2252×π180=5π8. (2)-5π12=-⎝⎛⎭⎫5π12×180π°=-75°. 例2 解 (1)2 010°=2 010×π180=67π6=5×2π+7π6,又π<7π6<3π2,∴α与7π6终边相同,是第三象限的角.(2)与α终边相同的角可以写成γ=7π6+2k π(k ∈Z ),又-5π≤γ<0,∴当k =-3时,γ=-29π6;当k =-2时,γ=-17π6;当k =-1时,γ=-5π6.跟踪训练2 解 (1)∵-1 480°=-1 480×π180=-74π9,而-74π9=-10π+16π9,且0≤α≤2π,∴α=16π9.∴-1 480°=16π9+2×(-5)π.(2)∵2π5=2π5×(180π)°=72°,∴终边与2π5角相同的角为θ=72°+k ·360°(k ∈Z ),当k =0时,θ=72°;当k =1时,θ=432°. ∴在[0°,720°]内与2π5角终边相同的角为72°,432°.例3 (1)A (2)D跟踪训练3 解 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2R +l =4,∴l =4-2R , 根据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得1=12(4-2R )·R ,∴R =1,∴l =2,∴α=l R =21=2,即扇形的圆心角为2 rad. 当堂训练1.D 2.B 3.D 4.C 5.-34.1单位圆与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4.2单位圆与周期性学习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2.掌握同角的正弦、余弦函数值间的关系.3.理解周期函数的定义.知识点一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使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在终边上任取一点P,PM⊥x 轴于M,设P(x,y),|OP|=r.思考1角α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什么?思考2对确定的锐角α,sin α,cos α的值是否随P点在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思考3若取|OP|=1时,sin α,cos α的值怎样表示?梳理(1)对于任意角α,使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交于唯一的点P(u,v),那么点P的____________定义为角α的正弦函数,记作________;点P的____________定义为角α的余弦函数,记作________.(2)对于给定的角α,点P的纵坐标v、横坐标u都是唯一确定的,所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为函数值的函数.知识点二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思考对于任意角α,sin α,cos α都有意义吗?梳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知识点三正弦、余弦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思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判断正弦、余弦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吗?梳理正弦、余弦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知识点四周期函数思考由sin(x+2kπ)=sin x(k∈Z)可知函数值随着角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你能说一下函数的变化周期吗?梳理一般地,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____________,对定义域内的____________x值,都有____________,我们就把f(x)称为周期函数,____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特别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称2kπ(k∈Z,k≠0)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其中2π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周期中________的一个,称为____________,简称为周期.类型一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定义的应用命题角度1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坐标求三角函数值 例1 已知θ终边上一点P (x,3)(x ≠0),且cos θ=1010x ,求sin θ的值.反思与感悟 (1)已知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①先利用直线与单位圆相交,求出交点坐标,然后再利用正、余弦函数的定义求出相应的三角函数值.②在α的终边上任选一点P (x ,y ),设P 到原点的距离为r (r >0),则sin α=y r ,cos α=xr .当已知α的终边上一点求α的三角函数值时,用该方法更方便.(2)当角α的终边上点的坐标以参数形式给出时,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跟踪训练1 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3a,4a )(a ≠0),求2sin α+cos α的值.命题角度2 已知角α终边所在直线求三角函数值例2 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求10sin α+3cos α的值.反思与感悟 在解决有关角的终边在直线上的问题时,应注意到角的终边为射线,所以应分两种情况处理,取射线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的坐标的(a ,b ),则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为sin α=b a 2+b 2,cos α=aa 2+b 2. 跟踪训练2 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求sin α,cos α的值.类型二 正弦、余弦函数值符号的判断例3 (1)若α是第二象限角,则点P (sin α,cos α)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①sin 145°cos(-210°);②sin 3·cos 4.反思与感悟准确确定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值中角所在象限是基础,准确记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跟踪训练3若三角形的两内角A,B,满足sin A cos B<0,则此三角形必为()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类型三周期性例4(1)已知函数f(x)在其定义域上都满足f(x+2)=-f(x),求证:函数f(x)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2)已知函数f(x)在其定义域上都满足f(x+2)=-1f(x),求证:函数f(x)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反思与感悟(1)证明函数是周期函数,只需根据定义:存在非零常数T,对任意定义域内实数x,都有f(x+T)=f(x).(2)一般地,如果f(x+a)=-f(x),那么f(x)的周期为2a(a≠0);如果f(x+a)=1f(x),那么f(x)的周期也为2a(a≠0).跟踪训练4若函数y=f(x)(x∈R)满足f(x)=f(x-a)+f(x+a)(a<0),f(2a)=1,求f(14a)的值.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 α等于()A.45B.35 C .-35D .-452.当α为第二象限角时,|sin α|sin α-cos α|cos α|的值是( )A .1B .0C .2D .-23.设f (x )是以1为一个周期的函数,且当x ∈(-1,0)时,f (x )=2x +1,则f (72)的值为( )A .2B .0C .-1D .-34.点P (sin 2 016°,cos 2 016°)位于第________象限. 5.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2x 上,求sin α+cos α的值.1.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以后学习一切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要充分理解其内涵,把握住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终边所在位置有关,与所选取的点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这一关键点. 2.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主要涉及开方、去绝对值等计算问题,同时也要注意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情况,因角的终边经过的点决定了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所以当点的位置不确定时注意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3.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反映了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2π(或0°~360°)角的三角函数值.答案精析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思考1 sin α=y r ,cos α=xr .思考2 不会.思考3 sin α=y ,cos α=x .梳理 (1)纵坐标v v =sin α 横坐标u u =cos α 知识点二思考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角α,sin α,cos α都有意义. 知识点三思考 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u ,v ),则sin α=v ,cos α=u .当α为第一象限角时,v >0,u >0,故sin α>0,cos α>0,同理可得α在其他象限时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知识点四思考 2π,4π,6π,-2π,…等都是函数的周期.梳理 非零实数T 任意一个 f (x +T )=f (x ) T 最小 最小正周期 题型探究例1 解 由题意知r =|OP |=x 2+9, 由三角函数定义得cos θ=xr=xx 2+9. 又∵cos θ=1010x ,∴x x 2+9=1010x . ∵x ≠0,∴x =±1. 当x =1时,P (1,3), 此时sin θ=312+32=31010.当x =-1时,P (-1,3), 此时sin θ=3(-1)2+32=31010. 跟踪训练1 解 r =(-3a )2+(4a )2=5|a |. ①若a >0,则r =5a ,角α在第二象限,sin α=y r =4a 5a =45,cos α=x r =-3a 5a =-35,∴2sin α+cos α=85-35=1.②若a <0,则r =-5a ,角α在第四象限, sin α=4a -5a =-45,cos α=-3a -5a =35,∴2sin α+cos α=-85+35=-1.例2 解 由题意知,cos α≠0.设角α的终边上任一点为P (k ,-3k )(k ≠0),则 x =k ,y =-3k , r =k 2+(-3k )2=10|k |.(1)当k >0时,r =10k ,α是第四象限角, sin α=y r =-3k 10k =-31010,1cos α=r x =10k k =10, ∴10sin α+3cos α=10×⎝⎛⎭⎫-31010+310=-310+310=0.(2)当k <0时,r =-10k ,α是第二象限角, sin α=y r =-3k -10k =31010,1cos α=r x =-10k k =-10, ∴10sin α+3cos α=10×31010+3×(-10)=310-310=0.综上所述,10sin α+3cos α=0.跟踪训练2 解 因为角α的终边在直线y =3x 上,所以可设P (a ,3a )(a ≠0)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则r =a 2+(3a )2=2|a |(a ≠0). 若a >0,则α为第一象限角,r =2a , 所以sin α=3a 2a =32, cos α=a 2a =12.若a <0,则α为第三象限角,r =-2a , 所以sin α=3a -2a =-32,cos α=-a 2a =-12.例3 (1)D(2)解 ①∵145°是第二象限角, ∴sin 145°>0,∵-210°=-360°+150°, ∴-210°是第二象限角, ∴cos (-210°)<0, ∴sin 145°cos(-210°)<0.②∵π2<3<π,π<4<3π2,3π2<5<2π,∴sin 3>0,cos 4<0, ∴sin 3·cos 4<0. 跟踪训练3 B例4 证明 (1)∵f (x +4)=f [(x +2)+2]=-f (x +2) =-[-f (x )]=f (x ),∴由周期函数定义知,函数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2)∵f (x +4)=f [(x +2)+2] =-1f (x +2)=-1-1f (x )=f (x ),∴由周期函数定义知,函数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跟踪训练4 解 由f (x )=f (x -a )+f (x +a ),① 得f (x +a )=f (x )+f (x +2a ).② ①+②,得f (x -a )+f (x +2a )=0, 即f (x -a )=-f (x +2a ), ∴f (x )=-f (x +3a ), 即f (x +3a )=-f (x ),∴f (x +6a )=-f (x +3a )=f (x ). ∴T =6a 为函数y =f (x )的一个周期, ∴f (14a )=f (6a ×2+2a )=f (2a )=1. 当堂训练1.D 2.C 3.B 4.三5.解 在直线y =2x 上任取一点P (x,2x )(x ≠0), 则r =x 2+(2x )2=5|x |. ①若x >0,则r =5x , 从而sin α=2x 5x=255,cos α=x 5x =55, ∴cos α+sin α=355.②若x <0,则r =-5x , 从而sin α=2x-5x=-255,cos α=x -5x =-55,∴cos α+sin α=-355.4.3 单位圆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 1.会利用单位圆研究正弦、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2.能利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知识点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思考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思考2 能否认为正弦函数在单位圆的右半圆是单调增加的?梳理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类型一 正弦余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2sin x -3; (2)y =lg(sin x -22)+1-2cos x .反思与感悟 (1)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通过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得,对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域问题,还要考虑三角函数自身定义域的限制.(2)要特别注意求一个固定集合与一个含有无限多段的集合的交集时,可以取特殊值把不固定的集合写成若干个固定集合再求交集.跟踪训练1 函数y =2sin x +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 正、余弦函数的值域与最值例2 (1)求函数y =cos x (-π3≤x ≤5π6)的值域.(2)已知函数y =a sin x +1的最大值为3,求它的最小值.反思与感悟 (1)求正、余弦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时应注意定义域,解题时可借助图像结合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分析.(2)对于含有参数的值域或最值,应注意对参数讨论.跟踪训练2 函数y =2+cos x ,x ∈(-π3,2π3]的值域为________.类型三 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例3 函数y =cos x 的一个递增区间为( ) A .(-π2,π2)B .(0,π)C .(π2,3π2)D .(π,2π)反思与感悟 利用单位圆有助于理解记忆正弦、余弦函数的单调区间,特别注意不连贯的单调区间不能并.跟踪训练3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y =sin x ,x ∈[-π,π];(2)y =cos x ,x ∈[-π,π].1.函数y =sin x ,x ∈[-π4,π4]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 .1,-1B .1,22 C.22,-22D .1,-222.不等式2sin x -1≥0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函数y =2cos x -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y =-2sin x ,x ∈[-π6,π]的值域.利用单位圆来研究正弦、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够加深对正弦、余弦函数性质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答案精析问题导学 知识点思考1 设任意角x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cos x ,sin x ),当自变量x 变化时,点P 的横坐标是cos x ,|cos x |≤1,纵坐标是sin x ,|sin x |≤1,所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思考2 不能,右半圆可以表示无数个区间,只能说正弦函数在每一个区间[2k π-π2,2k π+π2](k ∈Z )上是增加的. 梳理 2π [-π2+2k π,π2+2k π]题型探究例1 解 (1)自变量x 应满足2sin x -3≥0,即sin x ≥32. 图中阴影部分就是满足条件的角x 的范围,即{x |2k π+π3≤x ≤2k π+2π3,k ∈Z }.(2)由题意知,自变量x 应满足不等式组⎩⎪⎨⎪⎧1-2cos x ≥0,sin x -22>0,即⎩⎨⎧cos x ≤12,sin x >22.则不等式组的解的集合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x |2k π+π3≤x <2k π+3π4,k ∈Z }.跟踪训练1 [-π6+2k π,7π6+2k π],k ∈Z例2 解 (1)∵y =cos x 在区间[-π3,0]上是增加的,在区间[0,5π6]上是减少的,∴当x =0时,y max =1,当x =5π6时,y min =cos 5π6=-32,∴y =cos x (-π3≤x ≤5π6)的值域是[-32,1].(2)当a >0时,y max =a ×1+1=3,得a =2, ∴当sin x =-1时,y min =2×(-1)+1=-1; 当a <0时,y max =a ×(-1)+1=3,得a =-2, ∴当sin x =1时,y min =-2×1+1=-1. ∴它的最小值为-1. 跟踪训练2 [32,3]例3 D跟踪训练3 解 (1)y =sin x 在x ∈[-π,π]上的递增区间为[-π2,π2],递减区间为[-π,-π2],[π2,π]. (2)y =cos x 在x ∈[-π,π]上的递增区间为[-π,0],递减区间为[0,π]. 当堂训练1.C 2.{x |π4+2k π≤x ≤3π4+2k π,k ∈Z }3.⎣⎡⎦⎤-π3+2k π,π3+2k π ,k ∈Z 4.解 由x ∈[-π6,π],得sin x ∈[-12,1],∴y =[-2,1],∴y =-2sin x ,x ∈[-π6,π]的值域为[-2,1].4.4 单位圆的对称性与诱导公式(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能运用有关的诱导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知识点2kπ±α,-α,π±α的诱导公式思考1设α为任意角,则2kπ+α,π+α,-α,2kπ-α,π-α的终边与α的终边有怎样的对应关系?思考22kπ+α,π+α,-α,2kπ-α,π-α终边和单位圆的交点与α的终边和单位圆的交点有怎样的对称关系?试据此分析角α与-α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关系.梳理对任意角α,有下列关系式成立:sin(2kπ+α)=sin α,cos(2kπ+α)=cos α(1.8)sin(-α)=-sin α,cos(-α)=cos α(1.9)sin(2π-α)=-sin α,cos(2π-α)=cos α(1.10)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1.11)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1.12)公式1.8~1.12叫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这五组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含义是诱导公式两边的函数名称________,符号则是将α看成________时原角所在象限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值的符号.类型一给角求值问题例1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式的值.(1)cos 210°;(2)sin 11π4;(3)sin(-43π6);(4)cos(-1 920°).反思与感悟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的步骤(1)“负化正”:用公式一或三来转化.(2)“大化小”:用公式一将角化为0°到360°间的角.(3)“角化锐”:用公式二或四将大于90°的角转化为锐角.(4)“锐求值”:得到锐角的三角函数后求值.跟踪训练1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式的值.(1)sin 1 320°; (2)cos ⎝⎛⎭⎫-31π6.类型二 给值(式)求值问题例2 (1)已知sin(π+α)=-0.3,则sin(2π-α)=________. (2)已知cos(π6-α)=22,则cos(5π6+α)=________.反思与感悟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关系,从而灵活选择诱导公式求解,一般可从两角的和、差的关系入手分析,解题时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 跟踪训练2 已知cos ⎝⎛⎭⎫π6+θ=33,则cos ⎝⎛⎭⎫5π6-θ=________. 类型三 利用诱导公式化简 例3 化简下列各式. (1)sin (-2π-α)cos (6π-α)cos (α-π)sin (5π-α);(2)1+2sin 290°cos 430°sin 250°+cos 790°.引申探究若本例(1)改为:sin (n π-α)cos (n π-α)cos[α-(n +1)π]·sin[(n +1)π-α](n ∈Z ),请化简.反思与感悟 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主要是进行角的转化,最终达到角的统一,能求值的要求出值.跟踪训练3 化简:cos (π+α)·sin (2π+α)sin (-α-π)·cos (-π-α).1.sin 585°的值为( ) A .-22 B.22 C .-32 D.322.cos(-16π3)+sin(-16π3)的值为( )。
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教学教案-1.4.2-单位圆与周期性-(1)-含答案
1.4.2 单位圆与周期性【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4.2节主要讲述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本节知识上承三角函数定义,下启诱导公式及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同时,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对内容的安排主线是:现实背景(的感知与认识)—建构数学(形成周期函数概念)—具体化研究(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数学应用(会求简单函数的周期);此外,通过对例题的安排,介绍了得出函数周期的三种方法。
即例1→图像法、例2→定义法、例2的推广与引申→公式法。
充分体现了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认知升华。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函数的周期性;3、能写出一些简单三角函数的周期。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现实模型,通过对三角函数值变化规律的观察与认识建构周期函数概念;2、通过对周期函数概念的了解与认识,学会判断简单的、常见的函数周期性;3、通过对三角函数周期公式的探索与发现,能写出简单的三角函数的周期。
三、情感价值观:1、通过对实际背景(现实原型)的分析、概括与抽象、形成周期函数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再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数学运用,让学生在尝试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周期函数的定义和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二、教学难点周期函数的概念【学生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认识了周期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2、生活基础:日出日落、四季更替……始终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3、基本能力: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可能。
【教法与学法】一、学法设计:学法设计主要有: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课题学习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必修4教案
课题学习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必修4教案课题背景《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是北师大版必修4的一个重要章节,也是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困难和疑惑,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摩天轮的运动方式和原理;2.掌握利用圆的知识解决摩天轮中的实际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摩天轮的基本构造和运动方式;2.利用圆的知识解决摩天轮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摩天轮的运动方式,掌握运动规律;2.掌握利用圆的知识解决摩天轮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1.摩天轮运动的复杂性,如何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2.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方法1.授课法:教师讲授摩天轮的运动规律,解释圆和角的相关知识;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3.课堂互动法: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引入介绍摩天轮的特点和构造,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教师讲解摩天轮的运动规律,解释圆和角的相关知识。
第三步: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怎么计算摩天轮的高度、速度、半径、角度等。
第四步: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练习,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估;2.在教学结束后,通过问答环节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摩天轮的构造和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来解决摩天轮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教学教案:3.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2)能够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3)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借助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个公式之间的联系及结构特点;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解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的各种变形,提高逆用思维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公式的应用. 难点: 公式的推导.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1)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通过类比分析、探索、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 四、教学过程 【探究新知】1.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T α+β ,T α-β问: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基础上,你能用tan α,tan β表示tan(α+β)和tan(α-β)吗?(让学生回答) [展示投影] ∵cos (α+β)≠0 tan(α+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sin(-+=++ 当cos αcos β≠0时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αcos β得:tan(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以-β代β得: 2.运用此公式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回答)[展示投影] 注意:1︒必须在定义域范围内使用上述公式。
即:tan α,tan β,tan(α±β)只要有一个不存在就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只能(也只需)用诱导公式来解;2︒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
高中数学新北师大版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 课题学习 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
《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必修)(北师大版).本节通过三角函数与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学习完成后的一节课题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周期现象,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建模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尝试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使其养成用数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的思维习惯。
2 对课题学习的解读: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行是知之始”、“重知必重行”。
数学课题学习,即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科研或微科研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参与体验研究性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感悟和体验,获得丰富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3 课题学习的特点和教法的选择:数学课题学习强调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并且过程具有开放性,同时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
因此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对实际模型的分析与解决,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三角函数=Ain(ωφ)b的图像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利用陶行知思想,通过对实际背景的研究过程,体会函数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三角函数是刻画与描述现实世界中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重要函数;经历观察、猜测、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这一过程,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推动学生联系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体验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自主、合作、民主的氛围中,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间接的了解到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高中数学新北师大版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4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北师大北海附中林青霞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地位及作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就是运用坐标这一量化工具表达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为研究平面中的距离、垂直、角度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它把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运算两个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是全章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平面向量数量积概念及运算,但数量积是用长度和夹角这两个概念来表示的,应用起来不太方便,如何用坐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来表示数量积,使之应用更方便,就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认知发展和知识构建的一个合情、合理的“生长点”。
三、学生分析知识上:学习过向量加减法坐标运算和数量积定义性质运算等;方法上:研究过向量加减法坐标运算的推理过程;思维上:由经验型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理论性严谨抽象思维;能力上:主动迁移、主动重组整合的能力较弱四、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掌握数量积和模的坐标;2掌握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等价条件、夹角公式.能力目标:1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探索的乐趣认识世间事物的联系与转化.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难点: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应用六、教学方法1.实验法: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问题情景→特例探路→抽象概括→基础过关→学以致用→归纳小结→课堂评价→作业布置七、学法指导1、根据本节课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会学习”这一方面,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善于观察类比、掌握规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探索思维能力,设计转化、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紧紧围绕数形结合这条主线;3、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反思建构形成知识网络八、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前面我们学习过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和可以用坐标进行运算,向量的差可以用坐标进行运算,数乘向量同样可以用坐标来运算,那么,同学们自然会想到,向量的数量积可以用坐标进行运算吗?用问题情景包裹核心问题。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1.9.1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9.1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掌握利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际问题选择数学模型、研究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感悟“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并能理解应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有关具有周期运动规律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及概括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教材分析教材中设置了1个水车问题来介绍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根据问题情境建立精确的三角函数模型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解析式的方法.教科书《三角函数》一章专门设置“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一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体验三角函数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使学生体会三角函数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同时还使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经历用三角函数模型刻画周期现象的全过程,掌握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三、重、难点:重点是: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周期变化的规律,并将所发现的规律抽象为恰当的三角函数模型.难点是:分析、整理、提取和利用信息,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三角函数模型,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中获取新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今天我们研究如何建立和应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周期现象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三角函数是研究周期现象最重要的数学模型. 在这一节. 我们将通过实例,让同学们初步体会如何利用三角函数研究简单的实际问题.问题1:某实验室一天的温度(单位:℃)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近似满足函数关系:f(t)=10-2sin(π12t+π3),t∈[0,24).(1)求实验室这一天的最大温差.(2)若要求实验室温度不高于11℃,则在哪段时间实验室需要降温?分析:(1)因为f(t)=10-2sin(π12t+π3),又0≤t<24,所以π3≤π12t+π3<7π3,-1≤sin(π12t+π3)≤1.当t=2时,sin(π12t+π3)=1;当t=14时,sin(π12t+π3)=-1.于是f (t )在[0,24)上取得的最大值是12,最小值是8.故实验室这一天的最高温度为12℃,最低温度为8℃,最大温差为4℃.(2)依题意,当f (t )>11时,实验室需要降温.由(1)得f (t )=10-2sin(π12t +π3),故有10-2sin(π12t +π3)>11,即sin(π12t +π3)<-12.又0≤t <24,因此7π6<π12t +π3<11π6,即10<t <18.故在10时至18时实验室需要降温.设计意图: 本题属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通常的解决方法:转化为y =sin x ,y =cos x 等函数解决图像、最值、单调性等问题,体现了化归的思想方法;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已知的模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是需要建立精确的或者数据拟合的模型去解决问题,尤其是利用数据建立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数学建模”的本质.问题2 水车问题水车一种利用水流的动力进行灌溉的工具,图3—4 是一个水车工作示意图,它的直径为3 m ,其中心(即圆心)O 距水面1.2 m ,如果水车逆时针匀速旋转,旋转一圈的时间是34min ,在水车轮边缘上取一点P ,点P 距水面的高度为h(m). (1)求 h 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这个函数的简图.(2)讨论如果雨季河水上涨或旱季河流水量减少时,所求得的函数解析式中的参数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若水车转速加快或减慢,函数式中的参数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分析:不妨设水面的高度为0.当P 点旋转到水面以下时,P 点距水面的高度为负值. 显然,h 与t 的函数关系是周期函数的关系.如图3-4,设水车的半径为R ,R=1.5 m ;水车中心到水面的距离为b,b=1.2 m ;∠QOP 为α ;水车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T ;由已知T=34 (min) =80(s ) ,单位时间旋转的角度(rad)为ω=T π2=40πrad/ s为了方便,不妨从P 点位于水车轮与水面交点Q 时开始计时t=0.在t 时刻水车转动的角度为α,如图3-4 所示,∠QOP=α=ωt =40πt (rad ).过点P 向水面作垂线,交水面于M 点,PM 的长度为P 点的高度h.过水车中心O 作PM 的垂线,交PM 于N 点,∠QOP 为φ,从图中不难看出:h=PM=PN+NM=Rsin(α-φ )+b .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sin φ=5.12.1,所以φ=53.1︒ =0.295πrad把前面已经确定了的参数α,φ,R 和b 代入①式,我们就可以得到h =1.5sin(40πt −0.295π)+1.2(m )②这就是P 点距水面的高度h 关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因为当P 点旋转到53.1°时.P 点到水面的距离恰好是1.2(m),此时,t =360801.53⨯≈11.8(s ), 故可列表、描点,画出函数在区间[11.8,91.8]上的简图(如图3-5): 这是一个由三角函数确定的数学模型.表3—1如果雨季河水上涨或旱季河流水量减少,将造成水车中心o 与水面距离的改变,而使函数解析式中所加参数b 发生变化,水面上涨时参数b 减小;水面回落时参数b 增大,如果水车轮转速加快,将使周期T 减小,转速减慢则使周期T 增大.面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这个过程并不神秘,就像这个例题.把问题提供的“条件”逐条地“翻译”成“数学语言”,这个过程是很自然的.(三)练习:课本P58练习(四)小结1.三角函数应用模型的三种模式:一是给定呈周期变化规律的三角函数模型,根据所给模型,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给定呈周期变化的图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模型,再解决其他问题;三是搜集一个实际问题的调查数据,根据数据作出散点图,通过拟合函数图像,求出可以近似表示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进一步用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了“数学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归纳总结建立三角函数等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理清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作业课本P59习题1-9 3六、教学反思:水车问题是三角函数的重要模型,首先让学生弄清水车转动时它的直径、旋转一圈的时间和中心距水面的距离与函数K x A y ++=)sin(ϕω),(其中00>>ωA 中常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从特殊情况出发,让学生考虑当水车中心刚好在水面时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最后再考虑本题需要建立的函数关系式,这个函数模型解读了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高中数学新北师大版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 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教学设计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任静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必修4第二章第6节内容。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着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平行,垂直,勾股定理等就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运算率,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这节前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坐标和向量的数量积内容,这节内容综合性较强,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特别是在解析几何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2)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3)揭示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应用向量知识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是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几个公式的等价形式,然后和同学一起总结方法,最后巩固强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用坐标来研究向量的数量积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以及推得的长度、角度、垂直关系的坐标表示难点: 用坐标法处理长度、角度、垂直问题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是“问题探究法”,其主导思想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主导,由教师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即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问题探究法”是认知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三、学法分析学法:1自主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
本节课共提出三个问题;通过对它们的解决和处理,从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全套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全套教案§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 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在大千世界有很多的现象,通过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感知周期现象的存在。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周期性的定义,再应用于实践。
教学用具:实物、图片、投影仪四、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
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
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
(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如何理解“散点图”?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必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全册教案
§1周期现象内容要求 1.了解周期现象,能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周期(重点).2.初步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能判断简单的函数的周期性(难点).知识点周期现象(1)概念:相同间隔重复出现的现象.(2)特点:①有一定的规律;②不断重复出现.【预习评价】1.(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地球上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是周期现象.(√)(2)钟表的分针每小时转一圈,它的运行是周期现象.(√)2.观察“2,0,1,7,2,0,1,7,2,0,1,7,…”寻找规律,则第25个数字是________.解析观察可知2,0,1,7每隔四个数字重复出现一次,具有周期性,故第25个数字为2. 答案 2题型一周期现象的判断【例1】判断下列现象是否为周期现象,并说明理由.(1)地球的自转;(2)连续抛掷一枚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3)钟表的秒针的转动;(4)某段高速公路每天通过的车辆数.解(1)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并且每一天内的任何时段总会重复前一天内相同时段的动作,因此是周期现象.(2)连续抛掷一枚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有可能为1,2,…,6,并且前一次出现的点数,下一次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故出现的点数是随机的,因此不是周期现象.(3)钟表的秒针的转动,每一分钟转一圈,并且每分钟总是重复前一分钟的动作,因此是周期现象.(4)某段高速公路每天通过的车辆数,会因时间、天气、交通状况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律,因此不是周期现象.规律方法周期现象的判断关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实际背景,然后应牢牢抓住“间隔相同,现象(或值)重复出现”这一重要特征进行判断.【训练1】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为周期现象: (1)每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2)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则其每天的升旗时间; (3)中央电视台每晚7:00的新闻联播.解 (1)奥运会每4年一届,所以其举办时间呈周期现象.(2)北京每天的日出、日落随节气变化,并非恒定,相邻两天的升旗时间间隔是变化的,不是常数,所以不是周期现象.(3)每24小时,新闻联播重复一次,所以是周期现象. 题型二 周期现象的应用【例2】 一个地区不同日子里白昼的时长是不同的,所给表是某地一年中10天测量的白昼时间统计表(时间近似到0.1小时):坐标系中画出这些数据的散点图,并估计该地区一年中大约有多少天白昼时间大于15.9小时.(2)白昼时间的变化是否具有周期现象?你估计该地区来年6月21日的白昼时间是多少? 解 (1)散点图如图所示,因为从4月27日至8月13日的白昼时间均超过15.9小时,所以该地区一年白昼时间超过15.9小时的大约有3+31+30+31+12=107(天).(2)由散点图可知,白昼时间的变化是周期现象,该地区来年6月21日的白昼时间为19.4小时.规律方法收集数据、画散点图,分析、研究数据特点从而得出结论是用数学方法研究现实问题的常用方法.【训练2】受日月的引力,海水会发生涨落,这种现象叫做潮汐.已知某海滨浴场的海浪高度y(米)是时间t(0≤t≤24,单位:时)的函数,记作y=f(t),下表是某日各时的浪高数据:几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什么时候?有多长时间?解由题中表可知,一天内能开放三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上午9时至下午3时,共6个小时.【例3】2017年5月1日是星期一,问2017年10月1日是星期几?解按照公历记法,2017年5、7、8这三个月份都是31天,6、9月份各30天.从2017年5月1日到2017年10月1日共有153天,因为每星期有7天,故由153=22×7-1知,从2017年5月1日再过154天恰好与5月1日相同都是星期一,这一天是公历2017年10月2日,故2017年10月1日是星期日.【迁移1】试确定自2017年5月1日再过200天是星期几?解由200=28×7+4知自2017年5月1日再过200天是星期五.【迁移2】从2017年5月1日到2017年10月1日经过了几个星期五?几个星期一?解因为从2017年5月1日到2017年10月1日的153天中有21个完整的周期零6天,在每个周期中有且仅有一个星期五和一个星期一,故共经过了22个星期五,21个星期一.【迁移3】试确定自2017年5月1日再过7k+3(k∈Z)天后那一天是星期几?解每隔七天,周一至周日依次循环,故7k天后为周一,7k+3天后为星期四.规律方法应用周期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要点特别提醒计算两个日期的间隔时间时要注意有的月份30天,有的月份31天,二月份有28天(或29天).课堂达标1.下列自然现象:月亮东升西落,气候的冷暖,昼夜变化,火山爆发.其中是周期现象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月亮东升西落及昼夜变化为周期现象;气候的冷暖与火山爆发不是周期现象,故选B.答案 B2.如果今天是星期五,则58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 )A.五B.六C.日D.一解析每隔七天循环一次,58=7×8+2,故58天后为周日.答案 C3.共有50架飞机组成编队,按侦察机、直升机、轰炸机、歼击机的顺序轮换编队,则最后一架飞机是________飞机.解析周期为4,50=12×4+2,所以最后一架是直升机.答案直升机4.某物体作周期运动,如果一个周期为0.4秒,那么运动4秒,该物体经过了________个周期.解析4÷0.4=10,所以经过了10个周期.答案105.某班有48名学生,每天安排4名同学进行卫生值日,按一周上五天课,一学期二十周计算,该班每位同学一学期要值日几次?解共有48名学生,每天安排4名,则12个上课日就轮完一遍.一学期有5×20=100(个)上课日,而12×8=96(个)上课日,所以一个学期内该班每位同学至少值日8次,有部分同学要值日9次.课堂小结1.对于某些具有重复现象的事件,研究其规律,可预测未来在一定时间该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规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利用散点图可以较直观地分析两变量之间的某种关系,然后再利用这种关系选择一种合适的函数去拟合这些散点,从而可以避免因盲目选择函数模型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误.基础过关1.下列是周期现象的为( ) ①闰年每四年一次;②某交通路口的红绿灯每30秒转换一次; ③某超市每天的营业额; ④某地每年6月份的平均降雨量. A .①②④B .②④C .①②D .①②③解析 ①②是周期现象;③中每天的营业额是随机的,不是周期现象;④中每年6月份的降雨量也是随机的,不是周期现象. 答案 C2.把17化成小数,小数点后第20位是( )A .1B .2C .4D .8解析 17=0.1·42857·,小数点后“142857”呈周期性变化,且周期为 6.∵20=3×6+2,∴第20位为4. 答案 C3.按照规定,奥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2016的夏季奥运会在巴西举办,那么下列年份中不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应该是( ) A .2020 B .2024 C .2026D .2028解析 C 中2026不是4的倍数,选C. 答案 C4.把一批小球按2个红色,5个白色的顺序排列,第30个小球是________色. 解析 周期为7,30=4×7+2,所以第30个小球与第2个小球颜色相同,为红色. 答案 红5.如图所示,变量y与时间t(s)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时间t至少隔________ s时y=1会重复出现1次.答案 26.若今天是星期一,则第7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第12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注:今天是第一天)解每星期有7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呈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为7.∴第7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一.∵120=17×7+1,∴第12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二.7.水车上装有16个盛水槽,每个盛水槽最多盛水10升,假设水车5分钟转一圈,计算1小时内最多盛水多少升?解因为1小时=60分钟=12×5分钟,且水车5分钟转一圈,所以1小时内水车转12圈.又因为水车上装有16个盛水槽,每个盛水槽最多盛水10升,所以每转一圈,最多盛水16×10=160(升,)所以水车1小时内最多盛水160×12=1 920(升).能力提升8.钟表分针的运动是一个周期现象,其周期为60分钟,现在分针恰好指在2点处,则100分钟后分针指在( )A.8点处B.10点处C.11点处D.12点处解析由于100=1×60+40,所以100分钟后分针所指位置与40分钟后分针所指位置相同,现在分针恰好指在2点处,经过40分钟分针应指在10点处,故选B.答案 B9.设钟摆每经过1.8秒回到原来的位置.在图中钟摆达到最高位置A点时开始计时,经过1分钟后,钟摆的大致位置是( )A.点A处B.点B处C.O、A之间D.O、B之间解析 钟摆的周期T =1.8 秒,1分钟=(33×1.8+0.6)秒,又T 4<0.6<T2,所以经过1分钟后,钟摆在O 、B 之间. 答案 D10.今天是星期六,再过100天后是星期________. 解析 100=14×7+2,∴再过100天是星期一. 答案 一11.一个质点,在平衡位置O 点附近振动,如果不考虑阻力,可将此振动看作周期运动,从O 点开始计时,质点向左运动第一次到达M 点用了0.3 s ,又经过0.2 s 第二次通过M 点,则质点第三次通过M 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________ s.解析 质点从O 点向左运动,O →M 用了0.3 s ,M →A →M 用了0.2 s ,由于M →O 与O →M 用时相同,因此质点运动半周期T2=0.2+0.3×2=0.8(s),从而当质点第三次经过M 时用时应为M →O →B →O →M ,所用时间为0.3×2+0.8=1.4(s). 答案 1.412.游乐场中的摩天轮匀速旋转,每转一圈需要12分钟,其中心O 距离地面40.5米,半径40米.如果你从最低处登上摩天轮,那么你与地面的距离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以你登上摩天轮的时刻开始计时,请解答下列问题:(1)你与地面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现象是周期现象吗? (2)转四圈需要多少时间?(3)你第四次距地面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4)转60分钟时,你距离地面是多少? 解 (1)是周期现象,周期12分钟/圈. (2)转四圈需要时间为4×12=48(分钟).(3)第1次距离地面最高需122=6(分钟),而周期是12分钟,所以第四次距地面最高需12×3+6=42(分钟).(4)∵60÷12=5,∴转60分钟时你距离地面与开始时刻距离地面相同,即40.5-40=0.5(米).13.(选做题)下面是一个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有一次毕达哥拉斯处罚学生,让他来回数在黛安娜神庙的七根柱子(这七根柱子的标号分别为A,B,C,…,G),如图所示,一直到指出第1 999个数的柱子的标号是哪一个才能够停止.你能帮助这名学生尽快结束这个处罚吗?解通过观察可发现规律:数“2,3,4,…,1 997,1 998,1 999”按标号为“B,C,D,E,F,G,F,E,D,C,B,A”这12个字母循环出现,因此周期是12.先把1去掉,(1 999-1)÷12=166……6,因此第1 999个数的柱子的标号与第167个周期的第6个数的标号相同,故数到第1 999个数的柱子的标号是G.§2角的概念的推广内容要求 1.理解正角、负角、零角与象限角的概念(重点).2.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难点).知识点1 角的概念(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O从一个位置OA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 所形成的图形.点O是角的顶点,射线OA,OB分别是角α的始边和终边.(2)按照角的旋转方向,分为如下三类:(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是正角(√)(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是负角(√)(3)没有作任何旋转就没有角对应(×)(4)终边和始边重合的角是零角(×)(5)经过1小时时针转过30°(×)知识点2 象限角如果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预习评价】1.锐角属于第几象限角?钝角又属于第几象限角?提示锐角属于第一象限角,钝角属于第二象限角.2.第二象限的角比第一象限的角大吗?提示不一定.如120° 是第二象限的角,390°是第一象限的角,但120°<390°.知识点3 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α+k·360°,k∈Z},即任何一个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周角的整数倍的和.【预习评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2)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3)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4)终边相同的角它们相差180°的整数倍(×)题型一角的概念的推广【例1】写出下图中的角α,β,γ的度数.解要正确识图,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大小,由角的概念可知α=330°,β=-150°,γ=570°.规律方法 1.理解角的概念的三个“明确”2.表示角时的两个注意点(1)字母表示时:可以用希腊字母α,β等表示,“角α”或“∠α”可以简化为“α”. (2)用图示表示角时:箭头不可以丢掉,因为箭头代表了旋转的方向,也即箭头代表着角的正负.【训练1】 (1)图中角α=________,β=________;(2)经过10 min ,分针转了________. 解析 (1)α=-(180°-30°)=-150° β=30°+180°=210°.(2)分针按顺时针转过了周角的16,即-60°.答案 (1)-150° 210° (2)-60° 题型二 终边相同的角 【例2】 已知α=-1 910°.(1)把α写成β+k ×360°(k ∈Z,0°≤β<360°)的形式,并指出它是第几象限角; (2)求θ,使θ与α的终边相同,且-720°≤θ<0°.解 (1)-1 910°=250°-6×360°,其中β=250°,从而α=250°+(-6)×360°,它是第三象限角.(2)令θ=250°+k ×360°(k ∈Z ),取k =-1,-2就得到满足-720°≤θ<0°的角, 即250°-360°=-110°,250°-720°=-470°. 所以θ为-110°,-470°.规律方法 将任意角化为α+k ·360°(k ∈Z ,且0°≤α<360°)的形式,关键是确定k .可用观察法(α的绝对值较小时适用),也可用除以360°的方法.要注意:正角除以360°,按通常的除法进行,负角除以360°,商是负数,且余数为正值. 【训练2】 写出终边在阴影区域内(含边界)的角的集合.解 终边在直线OM 上的角的集合为M ={α|α=45°+k ·360°,k ∈Z }∪{α|α=225°+k ·360°,k ∈Z }={α|α=45°+2k ·180°,k ∈Z }∪{α|α=45°+(2k +1)·180°,k ∈Z } ={α|α=45°+n ·180°,n ∈Z }.同理可得终边在直线ON 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60°+n ·180°,n ∈Z }, 所以终边在阴影区域内(含边界)的角的集合为 {α|45°+n ·180°≤α≤60°+n ·180°,n ∈Z }.【探究1】 在四个角-20°,-400°,-2 000°,1 600°中,第四象限角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D .3解析 -20°是第四象限角,-400°=-360°-40°与-40°终边相同,是第四象限角,-2 000°=-6×360°+160°与160°终边相同,是第二象限角,1 600°=4×360°+160°与160°终边相同,是第二象限角,故第四象限角有2个. 答案 C【探究2】 写出终边落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内的角的集合.解 根据终边相同的角一定是同一象限的角,又可以先写出第一象限锐角范围和第二象限钝角的范围,再加上360°的整数倍即可. 所以表示为:第一象限角的集合:S ={β|β=k ·360°+α,0°<α<90°,k ∈Z },或S ={β|k ·360°<β<k ·360°+90°,k ∈Z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S ={β|β=k ·360°+α,90°<α<180°,k ∈Z },或S ={β|k ·360°+90°<β<k ·360°+180°,k ∈Z }.【探究3】 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那么2α,α2分别是第几象限角?解 ∵α是第二象限角,∴90+k ×360°<α<180°+k ×360°,180°+2k ×360°<2α<360°+2k ×360°,k ∈Z .∴2α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或是终边落在y 轴的非正半轴上的角.同理45°+k 2×360°<α2<90°+k2×360°,k ∈Z .当k 为偶数时,不妨令k =2n ,n ∈Z ,则45°+n ×360°<α2<90°+n ×360°,此时,α2为第一象限角;当k 为奇数时,令k =2n +1,n ∈Z ,则225°+n ×360°<α2<270°+n ×360°,此时,α2为第三象限角.∴α2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探究4】 已知α为第一象限角,求180°-α2是第几象限角.解 ∵α为第一象限角,∴k ·360°<α<k ·360°+90°,k ∈Z , ∴k ·180°<α2<k ·180°+45°,k ∈Z ,∴-45°-k ·180°<-α2<-k ·180°,k ∈Z ,∴135°-k ·180°<180°-α2<180°-k ·180°,k ∈Z .当k =2n (n ∈Z )时,135°-n ·360°<180°-α2<180°-n ·360°,为第二象限角;当k =2n +1(n ∈Z )时,-45°-n ·360°<180°-α2<-n ·360°,为第四象限角.∴180°-α2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规律方法 1.象限角的判定方法(1)根据图像判定.利用图像实际操作时,依据是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因为0°~360°之间的角与坐标系中的射线可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2)将角转化到0°~360°范围内,在直角坐标平面内,0°~360°范围内没有两个角终边是相同的.2.α,2α,α2等角的终边位置的确定方法不等式法:(1)利用象限角的概念或已知条件,写出角α的范围.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2α,α2等角的范围.(3)利用“旋转”的观点,确定角终边的位置.例如,如果得到k ×120°<α3<k ×120°+30°,k ∈Z ,可画出0°<α3<30°所表示的区域,再将此区域依次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120°(如图所示).易错警示 由α的范围确定2α的范围时易忽视终边在坐标轴上的情况.课堂达标1.-361°的终边落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 因为-361°的终边和-1°的终边相同,所以它的终边落在第四象限,故选D. 答案 D2.设A ={θ|θ为锐角},B ={θ|θ为小于90°的角},C ={θ|θ为第一象限的角},D ={θ|θ为小于90°的正角},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A =B B .B =C C .A =CD .A =D解析 直接根据角的分类进行求解,容易得到答案. 答案 D3.将-885°化为α+k ·360°(0°≤α<360°,k ∈Z )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5°+(-3)×360°4.与-1 692°终边相同的最大负角是________. 解析 ∵-1 692°=-5×360°+108°, ∴与108°终边相同的最大负角为-252°. 答案 -252°5.如图所示,写出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的集合.解设终边落在阴影部分的角为α,角α的集合由两部分组成.①{α|k·360°+30°≤α<k·360°+105°,k∈Z}.②{α|k·360°+210°≤α<k·360°+285°,k∈Z}.∴角α的集合应当是集合①与②的并集:{α|k·360°+30°≤α<k·360°+105°,k∈Z}∪{α|k·360°+210°≤α<k·360°+285°,k∈Z}={α|2k·180°+30°≤α<2k·180°+105°,k∈Z}∪{α|(2k+1)180°+30°≤α<(2k+1)180°+105°,k∈Z}={α|2k·180°+30°≤α<2k·180°+105°,或(2k+1)·180°+30°≤α<(2k+1)180°+105°,k∈Z}={α|n·180°+30°≤α<n·180°+105°,n∈Z}.课堂小结1.对角的理解,初中阶段是以“静止”的眼光看,高中阶段应用“运动”的观点下定义,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旋转方向”决定角的“正负”,“旋转量”决定角的“绝对值大小”.2.区域角的表示形式并不唯一,如第二象限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α|90°+k×360°<α<180°+k×360°,k∈Z},也可以表示为{α|-270°+k×360°<α<-180°+k×360°,k∈Z}.基础过关1.下列各组角中,终边相同的是( )A.495°和-495°B.1 350°和90°C.-220°和140°D.540°和-810°解析-220°=-360°+140°,∴-220°与140°终边相同.答案 C2.设A={小于90°的角},B={锐角},C={第一象限角},D={小于90°而不小于0°的角},那么有( )A.B C A B.B A CC.D A∩C) D.C∩D=B解析锐角、0°~90°的角、小于90°的角及第一象限角的范围,如下表所示.答案 D3.若α是第四象限角,则180°-α是( )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解析可以给α赋一特殊值-60°,则180°-α=240°,故180°-α是第三象限角.答案 C4.已知角α=-3 000°,则与角α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是______.解析∵-3 000°=-9×360°+240°,∴与-3 000°角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为240°.答案240°5.在-180°~360°范围内,与2 00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______.解析因为2 000°=200°+5×360°,2 000°=-160°+6×360°,所以在-180°~360°范围内与2 000°角终边相同的角有-160°,200°两个.答案-160°,200°6.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们是第几象限角.(1)-150°;(2)650°;(3)-950°15′.解(1)因为-150°=-360°+210°,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15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210°角,它是第三象限角.(2)因为650°=360°+290°,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65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290°角,它是第四象限角.(3)因为-950°15′=-3×360°+129°45′,所以在0°~360°范围内,与-950°15′角终边相同的角是129°45′角,它是第二象限角.7.写出与25°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求出该集合中满足不等式-1 080°≤β<-360°的角β.解与25°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S={β|β=k·360°+25°,k∈Z}.令k=-3,则有β=-3×360°+25°=-1 055°,符合条件;令k=-2,则有β=-2×360°+25°=-695°,符合条件;令k =-1,则有β=-1×360°+25°=-335°,不符合条件. 故符合条件的角有-1 055°,-695°.能力提升8.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A .第二象限角比第一象限角大B .A ={α|α=k ·180°,k ∈Z },B ={β|β=k ·90°,k ∈Z },则ABC .若k ·360°<α<k ·360°+180°(k ∈Z ),则α为第一或第二象限角D .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360°(k ∈Z ) 解析 A 不正确,如-210°<30°.在B 中,当k =2n ,k ∈Z 时,β=n ·180°,n ∈Z . ∴AB ,∴B 正确.又C 中,α为第一或第二象限角或在y 轴的非负半轴上, ∴C 不正确.显然D 不正确. 答案 B9.集合M =⎩⎨⎧⎭⎬⎫x |x =k ·180°2±45°,k ∈Z ,P =⎩⎨⎧⎭⎬⎫x |x =k ·180°4±90°,k ∈Z ,则M 、P之间的关系为( ) A .M =P B .M P C .M PD .M ∩P =∅解析 对集合M 来说,x =(2k ±1)·45°,即45°的奇数倍;对集合P 来说,x =(k ±2)·45°,即45°的倍数. 答案 B10.已知角α、β的终边相同,那么α-β的终边在________. 解析 ∵α、β终边相同, ∴α=k ·360°+β(k ∈Z ).∴α-β=k ·360°,故α-β终边会落在x 轴非负半轴上. 答案 x 轴的非负半轴上11.若α为第一象限角,则k ·180°+α(k ∈Z )的终边所在的象限是第________象限. 解析 ∵α是第一象限角,∴k 为偶数时,k ·180°+α终边在第一象限;k 为奇数时,k ·180°+α终边在第三象限.答案 一或三12.求终边在直线y =x 上的角的集合S .解 因为直线y =x 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在0°~360°之间所对应的两个角分别是45°和225°,所以S ={α|α=k ·360°+45°,k ∈Z }∪{α|α=k ·360°+225°,k∈Z }={α|α=2k ·180°+45°,k ∈Z }∪{α|α=(2k +1)·180°+45°,k ∈Z }={α|α=n ·180°+45°,n ∈Z }.13.(选做题)已知角α、β的终边有下列关系,分别求α、β间的关系式: (1)α、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α、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解 (1)由于α、β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故α、β相差180°的奇数倍(如图1),于是α-β=(2k -1)·180°(k ∈Z ).(2)在0°~360°内,设α的终边所表示的角为90°-θ,由于α、β关于y 轴对称(如图2),则β的终边所表示的角为90°+θ.于是α=90°-θ+k 1·360°(k 1∈Z ),β=90°+θ+k 2·360°(k 2∈Z ).两式相加得α+β=(2k +1)·180°(k ∈Z ).§3 弧度制内容要求 1.了解弧度制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重点).2.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会用弧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知识点1 弧度制 (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定义(2)如果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那么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α|=lr. 【预习评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度”与“弧度”是度量角的两种不同的度量单位(√) (2)1°的角是周角的1360,1 rad 的角是周角的12π(√)(3)1°的角比1 rad 的角要大(×)(4)1 rad 的角的大小和所在圆的半径的大小有关(×) 知识点2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常见角度与弧度互化公式如下:请填充完整下表,一些特殊角的角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关系有: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α(0<α<2π)为其圆心角,则1.一个扇形的半径为2 cm ,圆心角为π6,则该扇形所对的弧长l =________cm.答案π32.一个扇形的半径为2 cm ,其对应的弧长为2.则该扇形的面积为________cm 2. 答案 2知识点4 利用弧度制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在弧度制下,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以表示为2k π+α(k ∈Z ),其中α的单位必须是弧度. 【预习评价】1.与30°终边相同的角为( ) A .2k π+π3(k ∈Z )B .2k π+π6(k ∈Z )C .360°k +π3(k ∈Z )D .2k π+30°(k ∈Z )答案 B2.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弧度制表示为________. 答案 {α|α=k π,k ∈Z }题型一 角度与弧度的互化【例1】 将下列角度与弧度进行互化: (1)20°;(2)-15°;(3)7π12;(4)-115π.解 (1)20°=20×π180 rad =π9 rad.(2)-15°=-15×π180 rad =-π12 rad.(3)712π rad =712×180°=105°. (4)-115π rad =-115×180°=-396°.规律方法 角度制与弧度制互化的原则、方法以及注意点(1)原则:牢记180°=π rad ,充分利用1°=π180rad 和1 rad =⎝ ⎛⎭⎪⎫180π°进行换算.(2)方法:设一个角的弧度数为α,角度数为n ,则α rad =α·180°;n °=n ·π180rad.(3)注意点:①用“弧度”为单位度量角时,“弧度”二字或“rad”可以省略不写;②用“弧度”为单位度量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的形式,如无特别要求,不必把π写成小数;③度化弧度时,应先将分、秒化成度,再化成弧度. 【训练1】 将下列各角度与弧度互化: (1)512π;(2)-76π;(3)-157°30′. 解 (1)512π=512×180°=75°;(2)-76π=-76×180°=-210°;(3)-157°30′=-157.5°=-157.5×π180rad=-78π rad.题型二 用弧度制表示终边相同的角【例2】 (1)把-1 480°写成α+2k π(k ∈Z )的形式,其中0≤α<2π; (2)若β∈[-4π,0),且β与(1)中α终边相同,求β. 解 (1)∵-1 480°=-74π9=-10π+16π9,0≤16π9<2π,∴-1 480°=16π9-2×5π=16π9+2×(-5)π.(2)∵β与α终边相同,∴β=2k π+16π9,k ∈Z .又∵β∈[-4π,0),∴β1=-2π9,β2=-209π.【训练2】 用弧度制表示终边在图中阴影区域内角的集合(包括边界)并判断 2 015°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解 因为150°=5π6.所以终边在阴影区域内角的集合为S =⎩⎪⎨⎪⎧⎭⎪⎬⎪⎫β⎪⎪⎪5π6+2k π≤β≤3π2+2k π,k ∈Z . 因为2 015°=215°+5×360°=43π36+10π,又5π6<43π36<3π2.所以2 015°=43π36∈S ,即2 015°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方向1 求弧长【例3-1】 已知扇形OAB 的圆心角α为120°,半径长为6.求的长;解 ∵α=120°=23π,r =6,∴的长l =23π×6=4π.方向2 求圆心角【例3-2】 已知扇形周长为10,面积是4,求扇形的圆心角. 解 设圆心角是θ,半径是r , 则⎩⎪⎨⎪⎧2r +r θ=10,12θ·r 2=4⇒⎩⎪⎨⎪⎧r =4,θ=12或⎩⎪⎨⎪⎧r =1,θ=8(舍).故扇形圆心角为12.方向3 求面积的最值【例3-3】 已知一扇形的周长为40 cm ,当它的半径和圆心角取什么值时,才能使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解 设扇形的圆心角为θ,半径为r ,弧长为l ,面积为S , 则l +2r =40,∴l =40-2r . ∴S =12lr =12×(40-2r )r =20r -r 2=-(r -10)2+100.∴当半径r =10 cm 时,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100 cm 2,此时θ=l r =40-2×1010rad =2 rad.∴当扇形的圆心角为2 rad ,半径为10 cm 时,扇形的面积最大为100 cm 2.规律方法 灵活运用扇形弧长公式、面积公式列方程组求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有时运用函数思想、转化思想解决扇形中的有关最值问题,将扇形面积表示为半径的函数,转化为r 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课堂达标1.与120°角终边相同的角为( ) A .2k π-2π3(k ∈Z )B.11π3C .2k π-10π3(k ∈Z )D .(2k +1)π+2π3(k ∈Z )解析 120°=2π3且2k π-10π3=(2k -4)π+2π3(k ∈Z ),∴120°与2k π-10π3(k ∈Z ),终边相同.答案 C2.-23π12化为角度应为( )A .-345°B .-15°C .-315°D .-375°解析 -23π12=-2312×180°=-345°.答案 A3.已知扇形的半径为12,弧长为18,则扇形圆心角为________.解析 由弧长公式l =αR 得α=l R =1812=32.答案 324.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π3 rad =60°;②10°=π18 rad ;③36°=π5 rad ;④5π8 rad =115°. 解析5π8 rad =58×180°=112.5°,∴④错. 答案 ④5.一个扇形的面积为1,周长为4,求圆心角的弧度数. 解 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2R +l =4, ∴l =4-2R ,根据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得1=12(4-2R )·R ,∴R =1,∴l =2,∴α=l R =21=2,即扇形的圆心角为2 rad.课堂小结1.角的概念推广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2.解答角度与弧度的互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180°=π rad”这一关系式. 3.在弧度制下,扇形的弧长公式及面积公式都得到了简化,具体应用时,要注意角的单位取弧度.基础过关1.在半径为10的圆中,240°的圆心角所对弧长为( )A.403πB.203π C.2003π D.4003π 解析 240°=240×π180 rad =43π rad ,∴弧长l =|α|·r =43π×10=403π,故选A.答案 A2.下列与9π4的终边相同的角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2k π+45°(k ∈Z )B .k ·360°+9π4(k ∈Z )C .k ·360°-315°(k ∈Z )D .k π+5π4(k ∈Z )答案 C3.若α=-3,则角α的终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 ∵-π<-3<-π2,∴-3是第三象限角.答案 C4.若三角形三内角之比为4∶5∶6,则最大内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____. 答案 25π5.如果一扇形的弧长变为原来的32倍,半径变为原来的一半,则该扇形的面积为原扇形面积的________.解析 由于S =12lR ,若l ′=32l ,R ′=12R ,则S ′=12l ′R ′=12×32l ×12R =34S .答案 346.把下列各角化为2k π+α(0≤α<2π,k ∈Z ) 的形式且指出它是第几象限角,并写出与它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1)-46π3;(2)-1 485°;(3)-20.解 (1)-46π3=-8×2π+2π3,它是第二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β⎪⎪⎪β=2k π+2π3,k ∈Z . (2)-1 485°=-5×360°+315°=-5×2π+7π4,它是第四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β⎪⎪⎪β=2k π+7π4,k ∈Z . (3)-20=-4×2π+(8π-20),而3π2<8π-20<2π.∴-20是第四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α|α=2k π+(8π-20),k ∈Z }.7.直径为20 cm 的圆中,求下列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及扇形面积. (1)4π3;(2)165°.解 (1)l =|α|·r =43π×10=403π(cm),S =12|α|·r 2=12×43π×102=2003π(cm 2). (2)165°=π180×165 rad=1112π rad.∴l =|α|·r =1112π×10=556π(cm).S =12l ·r =12×556π×10=2756π(cm 2). 能力提升8.时钟的分针在1点到3点20分这段时间里转过的弧度数为( ) A.143π B .-143πC.718π D .-718π解析 显然分针在1点到3点20分这段时间里,顺时针转过了两周又一周的13,用弧度制表示就是-4π-13×2π=-143π.答案 B9.如图是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它的周长为4R ,则这个扇形所含弓形(阴影区域)的面积是( )A.12(2-sin 1cos 1)R 2B.12R 2sin 1cos 1 C.12R 2 D .(1-sin 1cos 1)R 2解析 ∵l =4R -2R =2R ,∴α=l R=2.∵S 弓形=S 扇形-S △=12|α|R 2-12(2R sin α2)·(R cos α2)=12×2×R 2-R 2sin 1·cos 1=R 2(1-sin 1cos 1). 答案 D10.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且|α+2|≤4,则α的集合是______. 解析 ∵α是第二象限角, ∴π2+2k π<α<π+2k π,k ∈Z , ∵|α+2|≤4,∴-6≤α≤2, 当k =-1时,-32π<α<-π,当k =0时,π2<α≤2,当k 为其他整数时,满足条件的角α不存在. 答案 (-32π,-π)∪(π2,2]11.若2π<α<4π,且α与-7π6角的终边垂直,则α=________________.解析 α=-76π-π2+2k π=2k π-53π,k ∈Z ,∵2π<α<4π,∴k =2,α=73π;或者α=-76π+π2+2k π=2k π-23π,k ∈Z ,∵2π<α<4π,∴k =2,α=103π.综上,α=73π或103π.答案 73π或103π。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新教材教案第五章向量
课 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3)教学目的:1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2能够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3能够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4能够利用正、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教学重点: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换时的转化方向教学难点:三角恒等式证明中结论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寻求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1启发学生在证明三角形问题或者三角恒等式时,要注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适用题型与所证结论的联系,并注意特殊正、余弦关系的应用,比如互补角的正弦值相等,互补角的余弦值互为相反数等;2引导学生总结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或者三角形形状的判断,重在发挥正、余弦定理的边角互换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余弦定理:,cos 2222A bc c b a -+=⇔bca cb A 2cos 222-+= ,cos 2222B ca a c b -+=⇔ca b a c B 2cos 222-+= C ab b a c cos 2222-+=,⇔ab c b a C 2cos 222-+= 二、讲授新课:1正余弦定理的边角互换功能对于正、余弦定理,同学们已经开始熟悉,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常会用到它其实,在涉及到三角形的其他问题中,也常会用到它们两个定理的特殊功能是边角互换,即利用它们可以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也可以把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从而使许多问题得以解决例1已知a 、b 为△ABC 的边,A 、B 分别是a 、b 的对角,且32sin sin =B A ,求BB A +的值 解:∵23sin sin ,sin sin ,sin sin ==∴=B A b a B A B b A a 又(这是角的关系), ∴23=b a (这是边的关系)于是,由合比定理得.25223=+=+b b a 例2已知△ABC 中,三边a 、b 、c 所对的角分别是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sin A +sin C =2sin B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这是边的关系)① 又BA b a C c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② BC b c sin sin =③ 将②、③代入①,得b B C b B A b 2sin sin sin sin =+整理得sin A +sin C =2sin B (这是角的关系)2正、余弦定理的巧用某些三角习题的化简和求解,若能巧用正、余弦定理,则可避免许多繁杂的运算,从而使问题较轻松地获得解决,现举例说明如下:例3求sin 220°+cos 280°+3sin20°cos80°的值解:原式=sin 220°+sin 210°-2sin20°sin10°cos150°∵20°+10°+150°=180°,∴20°、10°、150°可看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设这三个内角所对的边依次是a 、b 、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2ab cos150°=c 2(※)而由正弦定理知:a =2Rsin20°,b =2Rsin10°,c =2Rsin150°,代入(※)式得:sin 220°+sin 210°-2sin20°sin10°cos150°=sin 2150°=41 ∴原式=41 例4在△ABC 中,三边长为连续的自然数,且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求此三角形的三边长 (αααcos sin 22sin =)分析:由于题设条件中给出了三角形的两角之间的关系,故需利用正弦定理建立边角关系其中αααcos sin 22sin =利用正弦二倍角展开后出现了cos α,可继续利用余弦定理建立关于边长的方程,从而达到求边长的目的解: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x+1,x+2,其中x∈N*,又设最小角为α,则ααααcos sin 222sin 2sin ⋅+=+=x x x ,xx 22cos +=∴α① 又由余弦定理可得x2=(x+1)2+(x+2)2-2(x+1)(x+2)cosα将①代入②整理得:x2-3x-4=解之得x1=4,x2=-1(舍)所以此三角形三边长为4,5,6评述: 此题所求为边长,故需利用正、余弦定理向边转化,从而建立关于边长的方程例5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为60°,面积为103c m2,周长为20c m,求此三角形的各边长分析:此题所给的题设条件除一个角外,面积、周长都不是构成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但是都与三角形的边长有关系,故可以设出边长,利用所给条件建立方程,这样由于边长为三个未知数,所以需寻求三个方程,其一可利用余弦定理由三边表示已知60°角的余弦,其二可用面积公式S△ABC =21ab sin C 表示面积,其三是周长条件应用解: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B =60°,则依题意得 ⎪⎪⎪⎩⎪⎪⎪⎨⎧=++=︒⋅-+=︒2031060sin 21260cos 222c b a ac ac b c a ⎪⎩⎪⎨⎧=-+==++∴4020222ac ac c a b c b a 由①式得:b 2=[20-(a +c )]2=400+a 2+c 2+2ac -40(a +c ) ④将②代入④得400+3ac -40(a +c )=再将③代入得a +c =13由⎩⎨⎧==⎩⎨⎧==⎩⎨⎧==+588540132211c a c a ac c a 或解得 ∴b 1=7,b 2=7所以,此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c m,7c m,8c m评述: (1)在方程建立的过程中,应注意由余弦定理可以建立方程,也要注意含有正弦形式的面积公式的应用① ② ③(2)由条件得到的是一个三元二次方程组,要注意要求学生体会其求解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方程及运算能力三、课堂练习:1在△ABC 中,已知B =30°,b =503,c =15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B C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在△ABC 中,若b 2sin 2C +c 2sin 2B =2bc cos B cos C ,则此三角形为( ) A B C D 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ABC 中,已知sin A ∶sin B ∶sin C =6∶5∶4,则sec A =4△ABC 中,BA B A sin sin tan tan =,则三角形为 5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cos A >sin B ,则△ABC 是6已知△ABC 中,A b B a c cb ac b a cos cos 2222==-+-+且,试判断△ABC 的形状 7在△ABC 中,(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判断△ABC参考答案:1D 2A 3 8 45钝角三角形6等边三角形 7四、小结 熟悉了正、余弦定理在进行边角关系转换时的桥梁作用,并利用正、余弦定理对三角恒等式进行证明以及对三角形形状进行判断 五、课后作业:1在△ABC 中,已知)sin()sin(sin sin C B B A C A --=,求证:a 2,b 2,c 2成等差数列 证明:由已知得sin (B +C )sin (B -C )=sin (A +B )·sin (A -B )cos2B -cos2C =cos2A -cos2B ⇒2cos2B =cos2A +cos2C22cos 122cos 122cos 12B A B -+-=-⋅ ∴2sin 2B =sin 2A +sin 2C 由正弦定理可得2b 2=a 2+c 2, 即a 2,b 2,c 2成等差数列2在△ABC 中,A =30°,cos B =2sin B -3sin C(1)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提示B =C =75°)(2)设D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BE 与AC 的交点,且AB =2,求AD ∶DC 的值 答案:(1)略 (2)1∶3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新教材教案第五章向量(2)
课题:实习作业(2)教学目的:1进一步熟悉解斜三角形知识;2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4进一步提高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5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学难点: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分组实习教学过程:一、实习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实习报告二、实习过程1根据地形选取测量点;2测量所需数据;3多次重复测量,但改变测量点;4填写实习报告;5总结改进方案三、实习作业举例例题A 、B 两点间有小山和小河,为了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选择一点D ,使AD可以直接测量且B 、D 两点可以通视,再在AD 上选一点C ,使B 、C 两点也可通视,测量下列数据:AC =m,CD =n,∠ADB =α,∠ACB =β,求AB (1)计算方法如图所示,在△BCD 中,CD =n,∠CDB =α ∴∠DBC =β-α 由正弦定理可得BC =)sin(sin sin sin αβα-=⋅n DBC BCD CD在△ABC 中,再由余弦定理得AB 2=BC 2+AC 2-2BC ·AC ·cos ACB其中BC 可求,AC =m,∠ACB =β,故AB 可求 (2)实习报告四、课堂练习:1某人朝正东方向走x km 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 ,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3km ,那么xA 3 B23C23或3D32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 A3400 B33400米 C2003 D200米3如图,为了测量障碍物两测A 、B 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当用数据A α、A 、B B α、β、AC A 、B 、γD α、β、B 4如图,为了测定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 、B ,望对岸标记物C ,测得 ∠CAB =30°,∠CBA =75°,AB =120m ,则河的宽度为5如图,在山脚A 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α,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向上走A 米到B ,又测得山顶P 的仰角为γ,则山高为6我舰在敌岛A 南50°西相距12nmile B 处,发现敌舰正由岛沿北10°西的方向以10nmile/h 的速度航行,我舰要用2小时追上敌舰,则需要速度的大小为7如图5—25,河塘两侧有两物A 、B ,不能直接量得它们间的距离,但可以测算出它们的距离,为此,在河塘边选取C 、D 两点,并测得∠ACB =75°,∠BCD =45°,∠A D C =30°,∠A D B =90°,CD =80米,试求A 、B 两物间的距离(精确到018甲船在A 处,乙船在甲船正南方向距甲船20海里的B 处,乙船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而甲船同时以8海里/小时的速度由A 处向北偏西60°9如图是曲柄连杆装示意图,连杆AC =l ,曲柄AB =r ,曲柄AB和曲轴B L 所成的角为α(1)求连杆AC 和曲轴B L 间的夹角β(2)当α取什么值时,β(3)求滑块C 的位移x 参考答案:1C 2A 3C 4 60m 5)sin()sin(sin αγβγα--a614nmile/h 72588 87109 (1)1sin αr (2)90° (3)r (1-cos α)+l(1-cos β) 五、小结 通过本节实习,要求大家进一步熟悉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认识数学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新教材教案第五章向量(1)
课 题:向量小结与复习(2)教学目的:1熟悉向量的性质及运算律; 2能根据向量性质特点构造向量; 3熟练平面几何性质在解题中应用;4熟练向量求解的坐标化思路 5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6认识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加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应用;构造向量法的应用教学难点:构造向量法的适用题型特点的把握授课类型:复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针对向量坐标表示的应用,通过非坐标形式解法与坐标化解法的比较来加深学生对于向量坐标表示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学生选择建立坐标系的意识 对于“构造向量法”的应用,本节例题选择了本章的重点内容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目的要使学生把握坐标表示的数量积性质的形式特点,同时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讲解范例:例1利用向量知识证明下列各式(1)x 2+y 2≥2xy(2)|x |2+|y |2≥2x ·y分析:(1)题中的结论是大家所熟悉的重要不等式,以前可用求差法证得,而利用向量知识求证,则需构造向量,故形式上与向量的数量积产生联系(2)题本身含有向量形式,可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式并结合三角函数性质求证证明:(1)设a =(x ,y ),b =(y ,x )则a ·b =xy +yx =2xy|a |·|b |=222222y x y x y x +=+⋅+又a ·b =|a |·|b |cos θ(其中θ为a ,b 夹角)≤|a |·|b |∴x 2+y 2≥2xy(2)设x ,y 的夹角为θ,则x ·y =|x |·|y |cos θ≤|x |·|y |≤222y x ⋅ ∴|x |2+|y |2≥2x ·y评述: (1)上述结论表明,重要不等式a 2+b 2≥2ab ,无论对于实数还是向量,都成立(2)在(2)题证明过程中,由于|x |,|y |是实数,故可以应用重要不等式求证例2利用向量知识证明(a 1b 1+a 2b 2)2≤(a 12+a 22)·(b 12+b 22)分析:此题形式对学生较为熟悉,在不等式证明部分常用比较法证明,若利用向量知识求证,则关键在于根据其形式与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产生联系,故需要构造向量证明:设a =(a 1,a 2),b =(b 1,b 2)则a ·b =a 1b 1+a 2b 2,|a |2=a 12+a 22,|b |2=b 12+b 22∵a ·b =|a |·|b |cos θ≤|a |·|b | (其中θ为a ,b 夹角)∴(a ·b )2≤|a |2·|b |2∴(a 1b 1+a 2b 2)2≤(a 12+a 22)·(b 12+b 22)评述:此题证法难点在于向量的构造,若能恰当构造向量,则利用数量积的性质容易证明结论这一技巧应要求学生注意体会例3已知f(x )=21x +求证:|f(a )-f(b )|<|a -b |(a ≠b )分析:此题若用分析法证明,则需采用平方的手段以去掉绝对值,但由于f(a )、f(b )是含有根式的式子,故需再次平方才能达到去根号的目的也可考虑构造向量法,利用向量的性质求证下面给出两种证法证法一:∵f(a )=21a +,f(b )=21b +,∴要证明|f(a )-f(b )|<|a -b |只需证明|21a +-21b +|2<|a -b |2即 1+a 2+1+b 2-2)1)(1(22b a ++<a 2+b 2-2ab即 )1)(1(22b a ++>1+ab只需证明()1)(1(22b a ++)2>(1+ab )2即1+a 2+b 2+a 2b 2>1+2ab +a 2b 2即a 2+b 2>2ab∵a 2+b 2≥2ab 又a ≠b∴a 2+b 2>2ab∴|f(a )-f(b )|<|a -b |证法二:设a =(1,a ),b =(1,b )则|a |=21a +,|b |=21b +a-b =(O ,a -b )|a -b |=|a -b |由||a |-|b ||≤|a -b |,(其中当|a |=|b |即a =b 时,取“=”,而a ≠b∴||a |-|b ||<|a -b | 即|21a +-21b +|<|a -b | ∴|f(a )-f(b )|<|a -b |评述:通过两种证法的比较,体会“构造向量法”的特点,加深对向量工具性作用的认识上述三个例题,主要通过“构造向量”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体验向量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注意解题方法的灵活性下面,我们通过下面的例题分析,让大家体会向量坐标运算的特点,以及“向量坐标化”思路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例4已知:如图所示,ABCD 是菱形,AC 和BD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求证AC ⊥BD 分析:对于线段的垂直,可以联想到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而对于这一条件的应用,可以考虑向量式的形式,也可以考虑坐标形式的充要条件证法一:∵=+,=-, ∴AC ·=(+)·(-)=|AD |2-|AB |2=O ∴⊥证法二:以OC 所在直线为x 轴,以B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B (O ,O),A (a ,b ),C (c ,O )则由|AB |=|BC |得a 2+b 2=c 2 ∵=-=(c ,O )-(a ,b )=(c -a ,-b ),=+BC =(a ,b )+(c ,O )=(c +a ,b )∴·=c 2-a 2-b 2=O∴⊥ 即 AC ⊥BD评述:如能熟练应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则将给解题带来一定的方便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以把几何问题的证明转化成代数式的运算,体现了向量的数与形的桥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认识和掌握例5 若非零向量a 和b 满足|a +b |=|a -b |证明:a ⊥b分析:此题在综合学习向量知识之后,解决途径较多,可以考虑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的应用,也可考虑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下面给出此题的三种证法证法一: (根据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设=a ,=b ,由已知可得a 与b 不平行,由|a +b |=|a -b |得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ACB 的对角线和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OACB 是矩形,∴⊥,∴a ⊥b证法二:∵|a +b |=|a -b |∴(a +b )2=(a -b )2∴a 2+2a ·b +b 2=a 2-2a ·b +b 2∴a ·b =O ,∴a ⊥b证法三:设a =(x 1,y 1),b =(x 2,y 2),|a +b |=221221)()(y y x x +++,|a -b |=221221)()(y y x x -+-, ∴221221)()(y y x x +++ =221221)()(y y x x -+-,化简得:x 1x 2+y 1y 2=O ,∴a ·b =O ,∴a ⊥b例6 已知向量a 是以点A (3,-1)为起点,且与向量b =(-3,4)垂直的单位向量,求a 的终点坐标分析:此题若要利用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则需假设a 的终点坐标,然后表示a 的坐标,再根据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建立方程解:设a 的终点坐标为(m,n)则a =(m-3,n+1)由题意⎩⎨⎧=++-=++--1)1()3(0)1(4)3(322n m n m 由①得:n=41(3m-13)代入②得 25m2-15O m+2O9=O 解得⎪⎪⎩⎪⎪⎨⎧-==⎪⎪⎩⎪⎪⎨⎧-==.58,511.52,5192211n m n m 或 ∴a 的终点坐标是()58,511()52,519--或 评述:向量的坐标表示是终点坐标减去起始点的坐标,所以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淆上述例题,主要体现了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的应用,在突出本章这一重点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注意解题方法的灵活性,尤其是向量的坐标化思路在解题时的应用,将几何与代数知识沟通起来 二、课堂练习:1已知a =(1,O ),b =(1,1),当λ为何值时,a +λb 与a 垂直 解:a +λb =(1,O )+λ(1,1)=(1+λ,λ)∵(a +λb )⊥a ∴(a +λb )·a =O∴(1+λ)+O ·λ=O ∴λ=-1即当λ=-1时,a +λb 与a垂直2已知|a |=3,|b |=2,a 与b 的夹角为3O °,求|a +b |,|a -b|解:|a +b |2=(a +b )2=a 2+2a ·b +b 2=|a |2+2·|a |·|b |cos3O °+|b |2 =(3)2+2×3×2×23+22=13∴|a +b |=13,① ②∵|a -b |2=(a -b )2=a 2-2a ·b +b 2=|a |2-2|a |·|b |·cos3O °+b 2=(3)2-2×3×2×23+22=1∴|a -b |=13已知|a |=3,|b |=2,a 与b 的夹角为6O °,c =3a +5b ,d =ma -3b 当m为何值时,c 与d 是否垂直?解:若c ⊥d ,则c ·d =O∴(3a +5b )(ma -3b )=O∴3m|a |2+(5m-9)a ·b -15|b |2=O∴3m|a |2+(5m-9)|a ||b |cos6O °-15|b |2=O即27m+3(5m-9)-6O =O ,解得m=14294已知a +b =c ,a -b =d求证:|a |=|b |⇔c ⊥d证明:(1)c ⊥d⇒(a +b )(a -b )=O ⇒ a 2-b 2=O ⇒a 2=b 2⇒ |a |=|b |,(2)|a |=|b |⇒a 2=b 2⇒ a 2-b 2=O ⇒ (a +b )(a -b )=O ⇒ c ⊥d 三、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进一步熟悉向量的性质及运算律,熟悉平面几何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能够掌握向量坐标化的思路求解问题,掌握构造向量并利用向量性质解题、证题的方法四、课后作业:五、板书设计(略)六、课后记及备用资料:1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定理: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三个内角,则A +B +C =18O °推论(1)B =6O °⇔2B =A +C推论(2)若A <9O °,则有sin B >cos C ,cos B <sin C ,tan B >cot C ,cot B <tan C推论(3)sin (A +B )=sin C ,cos (A +B )=-cos C ,tan (A +B )=-tan C ,cot (A +B )=-cot C推论(4) .2tan 2cot ,2cot 2tan ,2sin 2cos ,2cos 2sin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2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应用举例例1 △ABC 中,若,tan tan tan tan ac a C B C B -=+-求证:A 、B 、C 成等差数列 证明:由条件得AC A C B C B sin sin sin )sin()sin(-=+-, 由推论(3)得sin (B +C )=sin A ∴sin (B -C )=sin A -sin C ∴sin (B -C )-sin (B +C )=-sin C ,即2cos B sin C =sinC ∵sin C ≠O ,∴cos B =21,∴B =3π 故由推论(1)得2B =A +C 所以A 、B 、C 成等差数列例2 在锐角△ABC 中,求证:sin A +sin B +sin C >cos A +cos B +cos C 证明:∵△ABC 是锐角三角形,∴A <9O °,根据推论(2)有:sin B >cos C ①B <9O °,根据推论(2)有:sinC >cos A②C <9O °,根据推论(2)有sin A >cos B ③ ∴①+②+③得:sin A +sin B +sin C >cos A +cos B +cosC例3已知△ABC ,求证(a -b )cot 2C +(b -c )cot 2A +(c -a )cot 2B =O 证明:根据正弦定理和推论(4),有(a -b )cot 2C =2R(sin A -sin B )tan 2B A +=4Rsin 2B A -sin 2B A +, ∴(a -b )cot 2C =2R(cos B -cos A ) 同理,(b -c )cot 2A =2R(cos C -cosB ); (c -a )cot 2B =2R(cos A -cos C) 三式相加可得(a -b )cot 2C +(b -c )cot 2A +(c -a )cot 2B =O。
探究活动升旗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必修4教案
探究活动:升旗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必修4教案一、活动简介在升旗仪式中,学校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升起国旗,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涉及到时间和数学的问题,例如升旗的速度、时间点的掌握等。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这些数学问题,并对升旗仪式进行规划和优化。
二、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升旗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相关计算。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升旗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3.通过升旗仪式的规划和优化,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实施1. 活动准备-升旗杆:一台3-5米长的升旗杆,莫文蔚一件要回家歌曲mp3下载及国旗。
-计时工具:秒表或手机计时器。
*/2. 观察升旗过程进入现场后,学生首先要观察升旗过程,包括升旗的速度、时间点等,且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3. 测量升旗时间测量升旗的时间,记录时间,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相关的知识。
4. 学习计算升旗速度把升旗高度和升旗时间代入速度公式中,确定升旗速度。
升旗速度=升旗高度/升旗时间5. 协同推理:如何准确掌握时间在升旗仪式中,时间的掌握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在观察实际升旗情境后,推理出如何准确掌握时间的方法,并与其他组分享讨论,最终找出得到最精确时间的方法。
6. 优化升旗仪式根据观察和测量所得数据,小组合作优化升旗仪式,考虑如何在保证精准的前提下缩短升旗时间,提高升旗效率。
最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自己的升旗方案,让其他小组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评价本次活动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升旗仪式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有益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将学生的学习贯穿于实际场景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集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全部教案定边中学杜卫军整理§1.1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 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在大千世界有很多的现象,通过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感知周期现象的存在。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周期性的定义,再应用于实践。
教学用具:实物、图片、投影仪四、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
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
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
(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如何理解“散点图”?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必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板书:二、周期函数的概念)3.[展示投影]练习:已知函数f(x)满足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均存在非零常数T,使得f(x+T)=f(x)。
求f(x+2T) ,f(x+3T)略解:f(x+2T)=f[(x+T)+T]=f(x+T)=f(x)f(x+3T)=f[(x+2T)+T]=f(x+2T)=f(x)本题小结,由学生完成,总结出“周期函数的周期有无数个”,教师指出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引起混淆,特指最小正周期。
(2)已知函数f(x)是R上的周期为5的周期函数,且f(1)=2005,求f(11)略解:f(11)=f(6+5)=f(6)=f(1+5)=f(1)=2005(3)已知奇函数f(x)是R上的函数,且f(1)=2,f(x+3)=f(x),求f(8)略解:f(8)=f(2+2×3)=f(2)=f(-1+3)=f(-1)=-f(1)=-2【巩固深化,发展思维】1.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课本P4倒数第五行——P5倒数第四行,然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展开合作交流。
2.例题讲评例1.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到太阳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吗?如果是,这个函数y=f(t)是不是周期函数?例2.图1-4(见课本)是钟摆的示意图,摆心A到铅垂线MN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y =g(t)。
根据钟摆的知识,容易说明g(t+T)=g(t),其中T为钟摆摆动一周(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函数y=g(t)是周期函数。
若以钟摆偏离铅垂线MN的角θ的度数为变量,根据物理知识,摆心A到铅垂线MN的距离y也是θ的周期函数。
例3.图1-5(见课本)是水车的示意图,水车上A点到水面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
假设水车5min转一圈,那么y的值每经过5min就会重复出现,因此,该函数是周期函数。
3.小组课堂作业(1) 课本P6的思考与交流(2) (回答)今天是星期三那么7k(k∈Z)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7k(k∈Z)天前的那一天是星期几?10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六、布置作业1.作业:习题1.1第1,2,3题.2.多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它的特点.七、课后反思§1.2角的概念的推广(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推广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2)理解象限角、坐标轴上的角的概念;(3)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4)能表示特殊位置(或给定区域内)的角的集合;(5)能进行简单的角的集合之间运算。
过程与方法类比初中所学的角的概念,以前所学角的概念是从静止的观点阐述,现在是从运动的观点阐述,进行角的概念推广,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由于角本身是一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出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以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通过几个特殊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树立运动变化观点,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运动美,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和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及判断。
难点: 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和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出来。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在初中,我们知道最大的角是周角,最小的角是零角;通过回忆和类比初中所学角的概念,把角的概念进行了推广;角是一个平面图形,把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后,了解象限角的概念;通过角终边的旋转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弄清楚角的表示符号,以及正负角的表示,另外还有相同终边角的集合的表示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角板、圆规四、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拧螺丝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会越拧越松,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会越拧越紧。
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两个过程中,扳手分别所组成的两个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几个同学畅谈一下,教师控制好时间,2-3分钟为宜。
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初中我们已给角下了定义,先请一个同学回忆一下当时是怎么定义的?我们把“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是从静止的观点阐述的。
【探究新知】如果我们从运动的观点来看,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先后用教具圆规和多媒体给学生演示:逆时针转动形成角,顺时针转动而成角,转几圈也形成角,为推广角的概念做好准备)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打开课件第一版,演示正角、负角、零角的形成过程).我们规定:(板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如图(见课件)。
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α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我们认为这时它也形成了一个角,并把这个角叫做零角,如果α是零角,那么α=0°。
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在旋转时所形成的角总是负角.为了简便起见,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角α”或“∠α”可以记成“α”。
过去我们研究了0°~360°范围的角.如图(见课件)中的角α就是一个0°~360°范围内的角(α=30°).如果我们将角α的终边OB继续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两周……而形成的角是多少度?是不是仍为30°的角?(用多媒体演示这一旋转过程,让学生思考;为终边相同角概念做准备).将终边OB旋转一周、两周……,分别得到390°,750°……的角.如果将OB继续旋转下去,便可得到任意大小的正角。
同样地,如果将O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可得到任意大小的负角(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这一无限旋转过程).这就是说,角度并不局限于0°~360°的范围,它可以为任意大小的角(与数轴进行比较).(打开课件第三版).如图(1)中的角为正角,它等于750°;(2)中,正角α=210°,负角β=—150°,γ=-660°.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不在0°~360°范围的角,如在体操中,有“转体720°”(即“转体2周”),“转体1080°”(即“转体3周”)这样的动作名称;紧固螺丝时,扳手旋转而形成的角.角的概念经过这样的推广以后,就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2.象限角、坐标轴上的角的概念.由于角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今后我们常在直角坐标系内讨论角,(板书)我们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包括原点)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打开课件第四版)例如图(1)中的30°、390°、-330°角都是第一象限角,图(2)中的300°、-60°角都是第四象限角;585°角是第三象限角.(板书)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一象限.3.终边相同的表示方法.(返回课件第二版,在图(1)1(2)中分别以O为原点,直线0A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重新演示前面的旋转过程)在图(1)中,如果将终边O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两圈……,分别得到390°,750°……的角,这些角的终边与30°角的终边相同,只是转过的圈数不同,它们可以用30°角来表示,如390°=30°十360°,750°=30°十2×360°,……在图(2)中,如果将终边O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两圈……分别得到-330°,-690°……的角,这些角的终边与30°角终边也相同,也只是转过的圈数不同,它们也都可以用30°的角来表示,如-330°=30°-360°,-690°=30°—2×360°,……由此可以发现,上面旋转所得到的所有的角(记为β),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到360°的角与k(k∈Z)个周角的和,即:β=30°十k·360°(k∈Z).如果我们把β的集合记为S,那么S={β|β=30°十k·360°, k∈Z}.容易看出:所有与30°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0°角(k=0)在内,都是集合S的元素;反过来,集合S的任一元素显然与30°角终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