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职表
清代官职表(乾隆朝后)文官
![清代官职表(乾隆朝后)文官](https://img.taocdn.com/s3/m/09a43a365a8102d276a22fc2.png)
【资料】清代官职表(乾隆朝后)文官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内阁大学士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加衔总督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总督内务府总管加衔巡抚河道总督从二品: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司通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外务部左右丞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顺天府丞奉天府丞道员外务部左右参议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都转运运盐使司同知知府正五品:左右春坊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郎中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同知直隶州知州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司经局洗马鸿胪寺少卿监察御史员外郎知州运盐司运副盐课司提举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国子监司业部院主事宗人府主事寺衙门主事起居注主事都察院都事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左右丞钦天监左右监副太医院院判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兵马司指挥钦天监春夏秋冬中五官正太常寺丞神乐署署正府通判从六品: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五官正钦天监秋冬官正布政司经历布政司理问运盐司运判直隶州州同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正七品: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通政使司经历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太常寺满洲读祝官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京县县丞兵马司副指挥知县太常寺典簿按察司经历皇史宬尉太仆寺满主簿部院寺内务府司库京府儒学满汉教授京府儒学训导外府教授七品笔帖式中书从七品: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掌印中书内阁中书办事中书詹事府主簿光禄寺典簿京府经历钦天监五官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布政司都事运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国子监博士国子监助教唐古忒学助教古忒学中书正八品:国子监学正国子监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五经博士八品笔帖四氏学学录太常寺协律郎布政司司库大使运盐使库大使道库大使按察司知事外府经历外县县丞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州学正县教谕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司左右至灵从八品: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鸿胪寺主簿钦天监五官司挈壶正太医院吏目祠祭署祀丞神乐署署正布政司照磨运盐司知事府州县训导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正九品:钦天监五官监侯钦天监五官司书太常寺赞礼郎九品笔帖式按察司照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簿和声署奉銮从九品:翰林院待诏工部制造库司匠国子监典籍钦天监博士鸿胪寺鸣赞鸿胪寺序班会同馆序班刑部司狱府照磨通判照磨钦天监漏刻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宣课司大使州吏目道库使府税课司大使按察使司狱府司狱同知司狱巡检布政司仓大使府库大使同知仓大使土司副巡检都纲都纪正科正术未入流:翰林院孔目礼部铸印局大使县典史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同知库大使州库大使税课司分司大使州税课使大使县税课使大使驿丞河泊所所管各闸闸官道仓大使州大使典科训科典术训术副都纲僧正僧会副都纪道正道会。
清代官职的称谓
![清代官职的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c99989a8a58da0116d17492d.png)
清代官职的称谓23少卿:太仆卿的别称。
总督:也通称部堂、制军、制台。
官名。
清代地方最高官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辖区内的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
为便于节制辖区内的军队和督核官吏,一般都兼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衔。
清中叶后设总督大致为八人,计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云贵、陕甘、四川各一人,清末又增设东三省总督。
另设有漕运总督,专司各省转漕的粮政;河道总督,专司黄河、运河的堤防疏浚等事。
巡抚:一般又通称抚台、抚军、部院、中丞。
清代以巡抚为省级的地方长官,会合总督总揽一省军政大权,从二品,加侍郎衔为正二品。
清代于山东、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陕西、新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五省各设巡抚怡人;直隶、甘肃、福建、四川不另设巡抚,有总督监管。
为便于节制本省军队和监察官吏,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和右副都御史衔,一般又通称为抚台、抚军、部院、中丞。
巡抚官阶虽较总督略低,但与总督一样,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丞:官名。
清代对巡抚的别称。
秦、汉时御史大夫的属官有两丞即御史丞和中丞。
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掌管兰台图书秘籍外督部刺史内领诸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
因其负责察举非法故又称“御史中执法”。
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中丞即为御史台之长。
历代多沿置或为御史大夫之副或为御史台之长。
明初置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的职责与前代御史中丞基本相同。
清代以右副都御史为巡抚的兼衔故将“中丞”用作对巡抚的别称。
御史中丞:清代,因巡抚兼右副都御史,故沿称巡抚为中丞。
官名。
秦始设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之辅。
御史中丞虽为御史大夫的属官,但也有权监察御史大夫,而且在行使监察权时依法弹劾,不受御史大夫或其他官员限制。
汉御史中丞辅佐御史大夫主管御史台。
西汉初期,由于御史大夫主要担任副丞相之职,平时需要处理大量行政事务,“鲜临府事”,因而御史中丞实际上成为御史府主持常务的长官。
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遂成为御4史台实际长官。
清代武官职位表
![清代武官职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9bfcca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0.png)
清代武官职位表
清朝武官的级别有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和从九品。
以下是一些清朝武官职位的例子:
1. 将军:清朝最高级别的武将,通常由皇帝亲自任命。
他们负责指挥军队作战,并拥有很高的威望和权力。
2. 提督:提督是清朝的一种高级军官职位,主要负责统领一镇或一省的军队。
提督一般由皇帝亲自任命,其地位仅次于将军。
3. 总兵:总兵是清朝的一种中级军官职位,主要负责统领一支军队。
总兵一般由皇帝任命,其地位低于提督。
4. 参将:参将是清朝的一种中级军官职位,主要负责指挥一支军队的作战行动。
参将一般由提督或总兵任命,其地位低于总兵。
5. 游击:游击是清朝的一种低级军官职位,主要负责指挥一支小部队进行战斗。
游击一般由参将或总兵任命,其地位低于参将。
6. 都司:都司是清朝的一种低级军官职位,主要负责管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治安和维护秩序。
都司一般由巡抚或知府任命,其地位低于游击。
7. 守备:守备是清朝的一种低级军官职位,主要负责守卫一
座城池或要塞。
守备一般由都司或知府任命,其地位低于都司。
除了以上列举的职位外,清朝还有许多其他的武官职位,如千总、把总、哨官等。
这些职位的具体职责和权力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清朝军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清朝时期,武官的地位和权力往往比文官要高得多。
这是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武力一直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皇帝通常会给予武将更多的特权和优待,以鼓励他们为国家效力。
清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
![清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https://img.taocdn.com/s3/m/d038771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5.png)
清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官制体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的一个。
清朝的官职分为一品到九品,每个品级下又分为正职和副职。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清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
一品官一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最高级别,一般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担任。
一品官下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正一品官只有两个职位,一个是太师,一个是太傅。
从一品官则有一定数量的职位,包括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保、太保等。
二品官二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第二高级别,分为正二品和从二品。
正二品官包括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从二品官则包括各省巡抚、总督、布政使等。
三品官三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第三高级别,分为正三品和从三品。
正三品官包括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从三品官则包括各省按察使、巡抚副使等。
四品官四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第四高级别,分为正四品和从四品。
正四品官包括各部侍郎、协办大臣等,从四品官则包括各省道员、知府等。
五品官五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第五高级别,分为正五品和从五品。
正五品官包括各部郎中、府同知等,从五品官则包括各省州县知县等。
六品官六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第六高级别,分为正六品和从六品。
正六品官包括各部员外郎、府推官等,从六品官则包括各省县丞、县尉等。
七品官七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第七高级别,分为正七品和从七品。
正七品官包括各部主事、府县丞等,从七品官则包括各省县丞、县丞等。
八品官八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第八高级别,分为正八品和从八品。
正八品官包括各部从事、府县尉等,从八品官则包括各省县丞、县尉等。
九品官九品官是清朝官职中的最低级别,分为正九品和从九品。
正九品官包括各部职方员外郎、府县主簿等,从九品官则包括各省县丞、县尉等。
总体来说,清朝官职体系十分完备,分为一品到九品,每个品级下又分为正职和副职。
不同的官职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权限,对于清朝的治理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清朝官职六部
![清朝官职六部](https://img.taocdn.com/s3/m/3f252fc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f.png)
清朝官职六部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清朝官职六部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清朝时期六部历史清代于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
初以贝勒(亲王、郡王)分别各部部务;各设满洲、蒙古及汉承政、参政、启心郎、额哲库等官。
顺治元年(1644),停贝勒部务;并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启心郎未改,至顺治十五年裁。
雍正元年(1723)以后常以大学士兼管各部,尚书以下各官时有增减。
据光绪朝《大清会典》及《历代职官表》记载,清代各部职官设有﹕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务、笔帖式、七品小京官等。
六部职掌,明清略同,各部下辖诸司及官属,则有出入。
六部内容吏部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户部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
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
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它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除以上各司外,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
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清代文官官职与现代对比表
![清代文官官职与现代对比表](https://img.taocdn.com/s3/m/dbf4da961a37f111f1855bcd.png)
清代官职(文官)同现代官职对照
政治局、中央书记处= 军机处
王爷: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太子党
太师、太傅、太保: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或有功之臣加衔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常委或有功之臣加衔】
军机大臣: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
大学士:总理、副总理
协办大学士:国务委员
左都御使:中央纪委书记
左副都御使:中央纪委副书记
六科给事中:中央纪委委员(负责中央各部纪检工作)
御史:中央纪委委员(负责地方各省纪检工作)
各部尚书:各部部长
各部侍郎:各部副部长
吏部:组织部、人事部
户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银行、海关总署等
礼部: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外交部等
兵部:国防部
刑部:公安部、司法部
工部: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
郎中: 各司司长
员外郎:各司副司长
理藩院、詹事府、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翰林院、通政使司、国子监、
钦天监等:
相当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院、社科院、党校、对外友好协会、气象局、高等院校等闲职
总督: 省委书记(可同时兼任2-3省)
巡抚: 省长
布政史: 常务副省长
按察史: 省政法委书记
学政:主管教育副省长
道台: 较大市市委书记、市长、厅长
知府:一般市市委书记、市长
直隶州知州:较小市市委书记、市长
散州知州:县级市市委书记、市长
知县:县委书记、县长
县丞:副县长
主簿:副县长。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表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db65574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b.png)
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表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官职系统也非常复杂和繁琐。
与现代官职系统相比,它有很多区别和异同。
下面,根据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表,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不同之处。
一、清朝官职系统1. 内阁官职清朝内阁的官职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东阁和西阁。
东阁的官职包括首輔、副首輔、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西阁的官职则包括尚书、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戶部尚書等。
2. 十三衙门十三衙门是指清朝政府中的最高行政机构,它包括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鸿胪寺、兵部、礼部、刑部、吏部、工部等十三个机构。
3. 江南九品官江南九品官是指清朝朝廷为了管辖江南地区而设立的机构。
九品官的官职分为九等,依次为正品、从一品、从二品、从三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和正九品。
4. 三省六部制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为六部,而地方政府则采用三省制度。
三省包括直隶省、山西省、河南省。
六部分别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5. 封疆大吏封疆大吏是指清朝时期封建地主掌握地方政权的官员。
封疆大吏的职位依次为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
6. 伦敦公使伦敦公使是清朝设置的驻外使者,其地位相当于现代国家的大使。
二、现代官职系统1. 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分为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设立了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官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都设有院长和副院长等官职。
2.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官职包括省长、市长、县长等。
3. 公务员现代中国设置了全国公务员考试制度,公务员的官职分类非常细致,例如市级以下机关工作人员、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特级教师等。
4. 外交官现代中国外交官的职位与清朝的伦敦公使相似,它包括大使、公使等等。
总的来说,清朝官职系统相对于现代官职系统来说比较复杂和繁琐。
现代中国的官职系统较为规范,职位分工明确,相比之下,更为简洁明了。
清朝官职品级表大全及职能
![清朝官职品级表大全及职能](https://img.taocdn.com/s3/m/995d8e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a.png)
清朝官职品级的等级体系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些主要清朝官职的品级表和相应职能:
1. 一品
-内阁大学士:负责内阁的议政和决策。
-内阁学士:辅助内阁大学士处理政务。
2. 二品
-都察院左都御史:监察官员、处理政务。
-都察院右都御史:监察官员、处理政务。
3. 三品
-侍郎:辅助尚书处理各项政务。
-刑部尚书:管理刑部政务。
4. 四品
-中书舍人:辅助内阁大学士处理文书。
-太常寺卿:管理宗教事务。
5. 五品
-织造总裁:管理织造业务。
-兵部郎中:管理军事事务。
6. 六品
-河道总督:管理河道。
-府县学教正:管理地方学校教务。
7. 七品
-知府:管理州或县。
-筵官:管理宴席。
8. 八品
-绍兴知府:管理绍兴州。
-廉访使:负责廉政监察。
9. 九品
-郡县令:管理县区事务。
-乡试考官:负责乡试考核。
以上仅是部分官职等级及职能,清朝的官职体系非常庞大,还有许多其他官职等级及其职能。
由于清代政治体制复杂,官职等级体系也相对较为复杂。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83c0c46767f5acfa1c7cd37.png)
古代主要官衔简介中国历史悠久,立官设守,肇始于夏商周,至秦朝建立中内集权的统一国家时已初具体制。
尔后历朝沿袭并发展,官职有所增减,同一官衔的品级也有所差异,有的官职名称也有不同。
本文仅侧重于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七品以上)官衔举要简介。
为方便读者查检,所选官衔均按首字笔画的顺次排列,有官衔条目笔画序检表。
(注:明代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总共是“九品十八级”。
以下以官衔中的第一个字行画为序,谨供参阅)。
目录三画:千总、大理寺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工部侍郎、广威将军。
四画:中奉大夫、中散大夫、中宪大夫、中议大夫、中顺大夫、中书令、中书省左右丞相、太守、太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宰、太常寺卿、太常填充少卿、太常博士、太中大夫、太仆寺卿、太仆寺少卿、公(候、伯、子、男)户部尚书、户部侍郎、文林郎、仆射。
五画:左右参政(左右参议)、龙虎将军、主簿、礼部尚书、礼部侍郎、市度使、布政使、正奉大夫、正议大夫。
六画:刑部尚书、刑部侍郎、光禄大夫、同知、同平章事、吏部尚书、吏部侍郎、守备、安抚使、州牧、巡按、巡检、巡抚、观察使。
七画:把总、兵部尚书、兵部侍郎、怀远将军、员外郎。
八画:刺吏、奉直大夫、奉政大夫、奉训大夫、定国将军、定远将军、明威将军、武功将军、武略将军、武略骑尉、武义将军、武义都尉、武节将军、武德将军、武德骑尉、武翼都尉、武显将军、知州、知府、知县、金紫光禄大夫、国公、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丞、国子监博士、驸马、尚书令、经略安抚使、枢密使、县令、参将、参领、参知政事。
九画:钦差大臣、总兵、总督、显武将军、荣禄大夫、转运使、信武将军、宣奉郎、宣德郎、宣抚使、宣议郎、宣慰使、宣武将军、宣武都尉、宣威将军、建威将军、按察使、给事中、昭信校尉、昭武将军、昭武都尉、昭勇将军、昭毅将军、洗马。
十画:振威将军、秘书郎、郎中、郡王、监察御史、宰相(丞相)、通判、通奉大夫、通议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资德大夫。
清朝官阶
![清朝官阶](https://img.taocdn.com/s3/m/a346465af46527d3240ce0df.png)
清朝官阶篇一: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清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表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正国级减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二品:副国级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副部级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厅级加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加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加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县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科级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副科级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股级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副股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篇二:清代官职的称谓清代职官的称谓中堂:明清对大学士的称呼。
清朝官职具体有哪些
![清朝官职具体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3d67c9c960590c69fc37618.png)
明朝武官官名及级别[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一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
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
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清朝官职的现代称法古代的部比现在的要大得多,它只有六部,所以只能算是勉强对应.尚书: 相当于教育部长兼文化部长兼考试院长侍郎: 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各司主事: 相当于现在教育部的司长清朝官职制台明清时在官场中,通称总督为“制军”、“制台”.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而且有军权。
总管二三省的大区的长官。
相当于现在几个省的省委书记。
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
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
抚台抚台即巡抚的别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指掌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抚台相当于省长省委书记,但比现在的省长权力大些,抚台也有一定的军权。
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在明朝都是属于都察院的差遣职官,在清朝则成为正式的地方高级官员了。
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有副都御史衔,这样便有权统管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了。
清朝官员俸禄一览表
![清朝官员俸禄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a434062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9.png)
清朝官员俸禄一览表
清朝官员俸禄按照职级和等级来划分,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官员俸禄一览表:
一、文官俸禄:
1.贡生(及第举人)。
俸禄:三十两银子。
2.正六品。
俸禄:七十两银子。
3.正五品。
俸禄:一百二十两银子。
4.正四品。
俸禄:两百两银子。
5.正三品。
俸禄:三百两银子。
6.正二品。
俸禄:五百两银子。
7.正一品。
俸禄:一千两银子。
二、武官俸禄:
1.正八品。
俸禄:四十两银子。
2.正七品。
俸禄:六十两银子。
3.正六品。
俸禄:一百两银子。
4.正五品。
俸禄:一百五十两银子。
5.正四品。
俸禄:两百五十两银子。
6.正三品。
俸禄:四百两银子。
7.正二品。
俸禄:七百五十两银子。
8.正一品。
俸禄:一千五百两银子。
以上是一些代表性的清朝官员俸禄一览表,仅供参考。
实际上,清朝的职级和等级有很多种,不同的官员俸禄也有所不同。
清朝官职和现代对照表
![清朝官职和现代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30b36a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b.png)
清朝官职和现代对照表
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2、从一品: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大约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3、从二品:巡抚与布政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省级干部。
4、正三品:按察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
5、从四品:知府,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厅、正司级干部。
6、正五品:同知,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厅,副司级干部。
7、正七品:知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
8、正八品:县丞,大约等同于科长、主任科员
9、九品官在清代时期是作为县官的从属官员存在的,大约等同于副主任科员。
10、未入流:典史、盐茶大使、驿丞、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大约等同于现在连副科级单位都不是的机构设置的一些班长、组长之类的。
清朝大臣职位表
![清朝大臣职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3c71ae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5.png)
清朝大臣职位从高到低大致如下:
1.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2.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3.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总督(加兵部侍郎衔)、巡抚(加兵部侍郎衔)、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4. 从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管学士、巡抚(不加兵部侍郎衔)、布政使。
5.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司通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
6.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
7. 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8. 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9. 正五品: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
10. 从五品:翰林院侍读、侍讲、部寺司库。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清朝大臣职位复杂多样,具体品级和职务可在史书资料中查阅。
清朝官职
![清朝官职](https://img.taocdn.com/s3/m/eaf9170571fe910ef02df81c.png)
文官[编辑]正一品
[编辑]从一品
[编辑]正二品
[编辑]从二品
[编辑]正三品
[编辑]从三品
[编辑]正四品
[编辑]从四品
[编辑]正五品
[编辑]从五品
[编辑]正六品
[编辑]从六品
[编辑]正七品
[编辑]从七品
[编辑]正八品
[编辑]从八品
[编辑]正九品
[编辑]从九品
[编辑]未入流
[编辑]武官[编辑]正一品
[编辑]从一品
[编辑]正二品
[编辑]从二品
[编辑]正三品
[编辑]从三品
[编辑]正四品
[编辑]从四品
[编辑]正五品
[编辑]从五品
[编辑]正六品
[编辑]从六品
[编辑]正七品
[编辑]从七品
[编辑]正八品
[编辑]从八品
[编辑]正九品
[编辑]从九品
[编辑]未入流
[编辑]参见
•清朝官员服饰
•唐朝官职表
•明朝官职表。
清朝官职表
![清朝官职表](https://img.taocdn.com/s3/m/c6b3a74ee518964bcf847c50.png)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清朝官职分配
![清朝官职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9ba3624a2e3f5727a5e9629e.png)
清朝官职分配.txt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女人在约会前,一定先去美容院;男人约会前,一定先去银行。
清朝官职分配_單純啲倖福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單純啲倖福有没有一种幸福能够地久,有没有一种别离不感伤!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查看文章清朝官职分配2009年03月27日星期五 21:37一、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1.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废除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朝廷的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
这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满洲贵族控制朝政、维护自己利益的特权机构,这必然同封建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发生矛盾和冲突。
所以清王朝统一中国后,封建皇帝便通过允许蒙、汉大臣参加议政和设立内阁等办法,逐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并最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明令正式予以裁撤。
2.清内阁的设立清朝入关前,朝廷设有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分掌记注皇帝起居、编立史册、撰写实录、草拟国书制敕及为皇帝进讲等。
内三院设大学士、学士等,可参预国家机要。
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朝改内三院为内阁,设大学士,加殿阁头衔,满汉各半。
并且仿照明朝制度,规定凡各处官员上呈的奏章,先由内阁代拟批旨(替皇帝拟出几种处理意见),再进呈皇帝;对于皇帝的诏令,也由内阁下达六部等衙门执行。
开始时,由于规定大学士仅为五品官,至使内阁的权势反而低于原内三院。
但是由于清朝皇帝利用内阁抑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势,使内阁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雍正时,内阁大学士的官位品级升为正一品,成为朝廷的最高级官员了。
不过,自军机处成立后,取代了内阁的许多职权,内阁官员也只是处理一些例行公事了,这时的“大学士”也成了文臣的一种荣称。
3.关于南书房南书房在乾清宫的南庑,原是康熙皇帝读书之处,后来又选召翰林等官入内当值,称为“南书房行走”。
康熙皇帝在闲暇时,便由他们陪侍赋诗作画等,进而参预机务,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之所在。
大清皇妃官职
![大清皇妃官职](https://img.taocdn.com/s3/m/6b3fa01ab4daa58da0114a57.png)
大清皇妃官职清朝后妃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
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均需遵循相关的制度。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大清皇妃官职,希望能帮到你。
大清皇妃官职历史沿革后金时期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
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
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
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
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已册立了中宫福晋、西宫福晋(具体何人不详)的皇太极,选择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为东宫福晋。
第二年,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皇太极第六女。
天聪九年(1635年),生皇太极第九女。
同年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
其后事迹不详。
《清史稿;后妃传》中,未提及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改嫁他人之事。
其后,皇太极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1]入关后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
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
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
此外还有女官。
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
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
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
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清中、后期嘉庆帝逝世后,道光帝对父亲嘉庆帝的遗孀、诸位庶母晋尊升位,例如:如妃晋尊为皇考如贵妃、安常在晋尊为皇考安嫔。
此后,先朝妃嫔晋尊升位,成为清帝登基后的惯例。
此惯例延续至清末。
同时,道光帝的多位妃嫔降位在清朝诸帝后宫比较少见,如彤贵妃连降三级亦是罕见。
晚清时,同治帝、光绪帝的后妃人数与前朝相比大为减少。
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
![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https://img.taocdn.com/s3/m/1417152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a.png)
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九品:股所级副职。
清代从九品的代表官职——巡检司巡检,基本等同于现今低配的乡级派出所所长。
正九品:股所级正职。
清代正九品的代表官职——主薄,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委秘书。
从八品:乡科级副职。
清代从八品的代表官职——训导,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教育局副局长。
正八品:乡科级正职。
清代正八品的代表官职——县丞,基本等同于现今不兼任县委常委的副县长。
从七品:县处级副职。
清代从七品的代表官职——州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副市长。
正七品:县处级正职。
清代正七品的代表官职——知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县长。
从六品:县处级正职加。
清代从六品的代表官职——州同,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副市长。
正六品:厅局级副职减。
清代正六品的代表官职——通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分管民政、财政的副市长,但不兼任市委常委,为一般副市长。
从五品:厅局级副职加。
清代从五品的代表官职——知州,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市长。
正五品:厅局级正职减。
清代正五品的代表官职——直隶州知州,基本相当于现今省直管县级市的市长。
从四品:厅局级正职。
清代从四品的代表官职——知府,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市长。
正四品:厅局级正职加。
清代正四品的代表官职——道员,介于省部级和厅局级之间,已无明确对应官职。
从三品:省部级副职减。
清代从三品的代表官职——参政道,基本相当于现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省长助理。
正三品:省部级副职。
清代正三品的代表官职——按察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政法委书记。
从二品:省部级正职。
清代从二品的代表官职——布政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长。
正二品:国家级副职。
清代正二品的代表官职——巡抚,基本相当于现今兼任政治局委员的省委书记。
从一品:国家级正职减。
清代从一品的代表官职——协办大学士,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国务委员。
正一品:国家级正职。
清代正一品的代表官职——内阁大学士,基本相当于现今的政治局常委。
在清代县衙的编制都是什么职位
![在清代县衙的编制都是什么职位](https://img.taocdn.com/s3/m/6ae8c89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40.png)
在清代县衙的编制都是什么职位 清制,⼀县的最⾼⾏政长官为知县。
除此之外,下⾯还设有县丞、主簿等事职及典史等事务性官员。
1、县丞:按制县丞为正⼋品官(京县除外)。
县丞的来源有贡⽣及会同馆⼤使、鸿胪寺鸣赞、序班、刑部司狱、汉军九品笔帖式、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县主簿、府州县训导、府照磨、通判等。
县丞任满后如考绩优异予以升任的话,可以升为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京府经历、知县、布政司理问、按察司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和州判。
县丞设有⾃⼰的衙署办公,与主簿⼀起佐理知县,分掌⼀县之粮马、税收、户籍、巡捕等事务。
每县设置县丞与否、设置⼈数多少,与该县的⼤⼩有关,有些事务繁多的县设⼏个县丞,⽽有些事务简单的县也可以不设县丞。
2、主簿:与县丞⼀样,为知县的副⼿,但品级⽐县丞低,只有正九品。
主簿的来源有:监⽣、吏员、宣课司⼤使、兵马司吏⽬、司狱、府税课司⼤使、州吏⽬、府仓⼤使、巡检、典史、道库⼤使。
主簿任满若予以升任的话,可以升为州判、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盐运司知事、按察司照磨。
主簿的设置与县丞类似,有⾃⼰的专署办公,与县丞分管粮马、税收、户籍、巡捕等事。
事繁之事设⼀⼈,事简之县可不设。
3、典史:典史的品级为未⼊流,掌管⼀县监察狱囚之事。
若事简之县不设县丞和主簿,则县丞和主簿的职能也由典史⼀⼈兼领。
4、巡检:请代在各州、县的关隘、渡⼝等要冲之地设巡检司,掌缉捕盗贼、盘诘奸伪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
巡检司的巡检为从九品官。
5、驿丞:驿丞管理各驿站,掌邮传及迎送过往官员之事,相当于现在的邮政局兼招待所的职能。
驿丞的品级为未⼊流。
6、闸官:亦为未⼊流官,掌各闸储泄、启闭之事。
相当于现在的⽔库管理⼈员。
7、税课司⼤使:亦为未⼊流官,掌税收的征收。
8、仓⼤使:未⼊流,掌仓库的保管与守卫。
9、河泊所⼤使:未⼊流,掌征收渔业税。
10、医学训科:未⼊流,为⼀县之医官,相当于现在的县⽴医院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官职表
文官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总督侍郎内务府总管
从二品
内阁学士翰林院掌管学士巡抚布政使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司通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外务部左右丞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顺天府丞奉天府丞道员外务部左右参议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都转运运盐使司同知知府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郎中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同知直隶州知州
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司经局洗马鸿胪寺少卿监察御史员外郎知州运盐司运副盐课司提举
正六品
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国子监司业部院主事宗人府主事寺衙门主事起居注主事都察院都事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左右丞钦天监左右监副太医院院判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兵马司指挥钦天监春夏秋冬中五官正太常寺丞神乐署署正府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五官正钦天监秋冬官正布政司经历布政司理问运盐司运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通政使司经历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太常寺满洲读祝官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京县县丞兵马司副指挥知县太常寺典簿按察司经历皇史宬尉太仆寺满主簿部院寺内务府司库京府儒学满汉教授京府儒学训导外府教授七品笔帖式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掌印中书内阁中书办事中书詹事府主簿光禄寺典簿京府经历钦天监官五官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布政司都事运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国子监博士国子监助教唐古忒学助教古忒学中书
正八品
国子监学正国子监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五经博士八品笔帖式四氏学学录太常寺协律郎布政司司库大使运盐使库大使道库大使按察司知事外府经历外县县丞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州学正县教谕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司左右至灵
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鸿胪寺主簿钦天监五官司挈壶正太医院吏目祠祭署祀丞神乐署署正
布政司照磨运盐司知事府州县训导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正九品
钦天监五官监侯钦天监五官司书太常寺赞礼郎九品笔帖式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簿和声署奉銮
从九品
翰林院待诏工部制造库司匠国子监典籍钦天监博士鸿胪寺鸣赞鸿胪寺序班会同馆序班刑部司狱府照磨通判照磨钦天监漏刻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宣课司大使州吏目道库使府税课司大使按察使司狱府司狱同知司狱巡检布政司仓大使府库大使同知仓大使土司副巡检都纲都纪正科正术
未入流
翰林院孔目礼部铸印局大使县典史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同知库大使州库大使税课司分司大使州税课使大使县税课使大使驿丞河泊所所管各闸闸官道仓大使州仓大使典科训科典术训术副都纲僧正僧会副都纪道正道会
武官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一二三等子太尉
从一品
内大臣八旗都统外省驻防将军乌鲁木齐热河察哈尔都统提督
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护军统领八旗副都统左右翼总兵外省驻防副都统銮仪使一二三等男总兵
从二品
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
一等侍卫冠军使火器营翼长步军翼尉包衣护军统领乌枪营总圆明园总管前锋参领护军参领乌枪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城守尉陵寝总管圆场总管黑龙江船駮水手总管察哈尔总管王府长史参将一二三等轻车都尉指挥使
从三品
圆明园包衣营总包衣护军参领吉林参领黑龙江参领指挥同知察哈尔参领驻防协领一等护卫游击宣慰使司宣慰使
正四品
二等侍卫云麾使前锋侍卫副护军参领乌枪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佐领步军协尉信駮总管南苑总管陵寝副总管陵寝司工匠圆场翼长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上都达布逊诺尔达里岗爱总管防守尉黑龙江吉林管水手四品官司仪长骑都尉都司宣慰使司同知指挥佥事
从四品
城门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察哈尔副参领察哈尔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慰使司副使宣慰使司宣抚使
正五品
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将步军校监守信駮官南苑门章京陵寝防御陵寝管理烧造砖瓦官分管佐领盖州牛庄满洲掌印防御关口守御黑龙江吉林管水手五品官云骑尉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正千户
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乌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宣抚使司副使安抚使司安抚使招讨使司招讨使副千户
正六品
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使前锋校护军校乌枪护军校骁骑校监造火药官陵寝祭祀供应官太仆寺马厂驼厂翼长黑龙江吉林管水手六品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招讨使长官司长官百户
从六品
委署步军校内务府六品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城门使盛京游牧正尉太仆寺马厂驼厂固山达七品廕监生恩骑尉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七品典仪
正八品
盛京养息尉左右翼长八品廕监生外委千总
从八品
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圆明园副护军校
正九品
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
太仆寺委署固山达额外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