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物理加速度教学设计方案

物理加速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度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变化快慢的量是什么?(3)揭示课题:加速度2. 新课讲授(1)加速度的概念①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情况。

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叫做加速度。

(2)加速度的计算方法①介绍加速度的定义式:a = Δv/Δt②讲解加速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加速度。

(3)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①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

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小,速度变化越慢。

3. 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练习(1)讲解加速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公式应用。

(2)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加速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成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4.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加速度公式的应用能力。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加速度的教学是一个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设计一堂以《加速度》为主题的物理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能够利用速度-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表格计算加速度;3.能够根据已知的速度和加速度推导并计算物体的位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彩色粉笔;2.已准备好的速度-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表格例题;3.物体和测量工具(如音符球和计时器)。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回顾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提出问题:“当物体的速度不再保持恒定时,我们如何来描述它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解释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

2.引导学生注意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变化的速度/变化的时间。

3.通过例题对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演示和讲解。

第三步:观察实验(15分钟)1.准备一个音符球和一个计时器。

2.让学生观察音符球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并使用计时器记录下音符球每经过1秒钟时的速度。

3.将观察到的数据用速度-时间表格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速度-时间表格,探究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四步:速度-时间图像(15分钟)1.展示一些速度-时间图像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速度变化与加速度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来计算加速度。

第五步:综合运用(15分钟)1.提供几个综合运用的例题,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速度和加速度推导并计算物体的位移。

2.分组讨论和解答问题,学生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巩固概念和运用。

第六步:归纳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及符号。

(3)能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计算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通过对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加速度的学习,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加速度的定义式及单位。

2、教学难点(1)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的关系。

(2)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汽车加速和减速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提问学生:如何描述汽车速度变化的快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速度。

2、新课讲授(1)速度的变化量首先,回顾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v =Δx /Δt 。

然后,通过实例计算速度的变化量Δv = v₂ v₁。

例如,一辆汽车初速度为 10 m/s,末速度为 20 m/s,速度的变化量为 10 m/s;另一辆汽车初速度为 20 m/s,末速度为 10 m/s,速度的变化量为-10 m/s。

强调速度变化量是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差值,有正负之分。

(2)加速度的概念提出问题:速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不同,速度变化的快慢是否相同?例如,一辆汽车在 5 s 内速度增加了 10 m/s,另一辆汽车在 10 s 内速度增加了 10 m/s,哪辆车速度变化得更快?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可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从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3)加速度的定义式给出加速度的定义式 a =Δv /Δt ,其中 a 表示加速度,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 表示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

加速度教案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加速度教案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加速度教案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物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问题。

教学重点:1.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例图片或视频,如汽车加速、运动员起跑等,引导学生关注加速度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加速度?它表示什么意义?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量与变化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2. 讲解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变化时间。

3. 强调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实例:汽车从静止加速到40km/h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实例中的加速度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解析,巩固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拓展思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加速度解释物体运动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加速度的概念,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通过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让学生思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的讲解,避免学生在应用时出现错误。

overall,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全面覆盖了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关应用,通过大量的实例和习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五篇模版)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五篇模版)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4.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起动的车辆初始时刻的速度(m/s)可以达到的速度(m/s)起动所用的时间(s)小轿车03020 火车050600 摩托车02010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

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课内容 1.速度的变化量提问: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速度由经一段时间后变为,那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

用表示。

)提问: 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

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2.加速度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2)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3)单位:米/秒2(m/s2)(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5)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 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加速度的概念分析运动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加速度与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加速度的概念。

2.运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析具体运动问题。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运动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导入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越来越快地滚下斜面的情景。

导入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小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存在着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速度概念,问学生速度是什么?快和慢是如何体现速度的?二、讲解(3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加速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量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

2.通过示意图和公式,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

并且带领学生推导和理解公式的意义。

3.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讲解加速度与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也等于平均速度除以时间。

三、实验探究(4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2.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轨、计时器等。

3.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在滑轨上设置好几个不同的起点,并在终点处设置一个定时设备,记录小车经过定点用时。

每次实验记录小车的起点、终点和用时,然后计算小车在不同起点下的加速度。

4.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加速度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5.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以下问题:小车从哪个起点开始加速度最大?为什么?四、归纳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加速度与起点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总结加速度与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关系,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设计一个情景题,综合运用加速度计算和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物理《加速度》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和定义。

2.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常见的单位。

3.能够运用加速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含义和定义。

2.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常见的单位。

(2)教学难点:1.常见物理量的单位转换。

2.运用加速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讲解加速度的引入概念,比如列车行驶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加速(加速度),通过引入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2)讲解1.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一般用 a 表示,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2.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frac{\\Delta v}{\\Delta t} $$其中,$\\Delta 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单位是米每秒(m/s),$\\Delta 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单位是秒(s)。

3.计算示例:假设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 5 秒的匀加速运动,速度增加了 10 m/s,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解:根据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frac{\\Delta v}{\\Delta t} =\\frac{10m/s}{5s} = 2m/s^2$。

4.加速度的常见单位:常见的加速度单位有米每秒平方(m/s²)、厘米每秒平方(cm/s²)和重力加速度(g)。

(3)练习和实验1.练习题:•一个自由落体物体在5 秒内下落了125 米,求该物体的平均加速度。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 6 秒,速度增加了 48 m/s,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如果一个人扔出一个物体,物体初始速度为 20 m/s,向上运动 2 秒后停止,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2.实验探究:通过小球自由落体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

新课改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

新课改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

新课改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了解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能够应用加速度相关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
1.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应用加速度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2. 如何理解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加速运动”,引起学生探
究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加速度的定义,以及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加速度公式及单位。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进行加速度的计算练习,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 实验展示:进行加速度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加速度相关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计时器、直线轨道等。

2. 教学PPT、教材习题等。

评估方式:
1. 学生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考试成绩。

扩展延伸:
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关于加速度的实验。

2. 分组进行竞赛,谁能最快地计算出某个物体的加速度。

3. 利用电子教具或模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深化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加速度(教案)

加速度(教案)

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加速度的定义、符号和计算方法;2. 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3. 能够分析加速度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加速度的概念三、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2. 讲授法3. 思维导图法4. 讨论互动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开始本课内容之前,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在自行车上骑行的体验,询问学生们在骑车时速度增加的现象,以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当一个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我们说它具有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量度,通常用a来表示。

符号a的单位是m/s²(米每秒平方)。

使用一个小球在平放的桌面上自由滚动的实验,让学生量取小球滚动5秒后所行程的距离,并计算小球的加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v₂-v₁)/t其中,a表示加速度,v₂表示结束时的速度,v₁表示开始时的速度,t表示时间。

当速度增加时,加速度也会增加;当时间增加时,加速度会减小。

加速度的大小是由速度和时间的变化率决定的。

利用思维导图解释不同的加速度情况,如匀加速度、变加速度、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等。

在讨论过了各种加速度情况后,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急刹车、物体自由落体等。

8. 总结还认真复习加速度的定义、符号和计算方法;了解了加速度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能够分析加速度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

五、作业1. 自行车上的速度是如何增加的?2. 加速度数值越大,速度变化的越快,请解释原因。

3. 观察小球的滚动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想?4. 看一下平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加速度来解释。

加速度教案

加速度教案

加速度教案教案标题:学习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2. 学会使用加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3. 能够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介绍学习加速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加速度是什么?”、“它与速度有何关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20分钟)通过示意图或实例演示,向学生解释加速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可以讲解以下内容:- 加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v2 - v1) / t,其中a为加速度,v1为起始速度,v2为终止速度,t为时间间隔;- 加速度的单位:m/s²。

3. 实例分析与练习(3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4. 实验演示(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加速度,并验证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实验过程如下:-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段光滑的轨道;-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的起始点,记录下小车运动的起始时间和起始位置;- 推动小车,并记录下小车的终止时间和终止位置;-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并与计算公式进行对比。

5. 小结(10分钟)总结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结果,强调加速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资源准备:- 示意图或实例演示材料;- 实验所需的小车、轨道等设备;- 实验数据记录表。

教学评估:1. 在练习环节中提供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加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计算加速度。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将加速度的概念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加速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运动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等,拓宽对加速度的认识。

加速度教案

加速度教案

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3. 能够应用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3. 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2. 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概念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符号 a 表示,单位是 m/s 2。

(2)计算方法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平均加速度:a =Δv Δt ,其中 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 瞬时加速度:a =lim Δt→0Δv Δt =dv dt ,其中 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通常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m/s。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符号a表示,单位是m/s2。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v0+at,其中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v2=v02+2aΔx,其中Δx表示位移。

(2)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程,通常用符号Δx表示,单位是m。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符号a表示,单位是m/s2。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x=v0t+12at2,其中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3. 加速度公式的应用(1)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大小为g=9.8m/s2,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公式为:•ℎ=12gt2,其中ℎ表示下落的高度,t表示时间。

(2)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大小为a,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

新教材加速度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材加速度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材加速度教学设计教案教案标题:新教材加速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加速度与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应用加速度的概念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加速度与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3. 加速度在运动图表中的表示和分析。

4. 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入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提问他们是否了解加速度,并引发对加速度的思考。

探究:2. 呈现一个简单的运动图表,让学生观察并推测物体的加速度。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中速度的变化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4.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速度的变化率来计算加速度。

讲解:5. 讲解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与学生一起解析计算加速度的步骤。

6. 讲解加速度与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练习:7. 提供一些加速度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8.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加速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结:9. 总结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调加速度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0.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对加速度教学的建议和反馈。

教学资源:1. 运动图表示例。

2. 加速度计算练习题。

3. 实际生活中的加速度问题案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批改学生完成的加速度计算练习题。

3. 评估学生在应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测量速度和时间来计算加速度。

2. 鼓励学生研究加速度在不同物体和不同环境中的变化规律。

备注: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教案中的步骤和内容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最新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设计

最新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设计

最新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设计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加速度这一概念,以及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加速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还能够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了解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3.能够利用加速度的概念解释实际生活现象。

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加速度有关的图片或视频,例如汽车加速、飞机起飞等,引导学生感受加速度的存在,并引出加速度这一概念。

2.新课教学(1)定义加速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即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并板书:a = Δv/Δt其中 a 表示加速度,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

(2)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例如:一辆车以1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它开始加速,它的速度就会增加。

通过计算可知,如果每秒速度增加5 km/h,则车的加速度为5 km/h/s。

这说明车的速度每秒增加5 km/h。

教师板书:v = v0 + at其中 v 表示当前速度,v0 表示初始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该公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

(3)加速度的应用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加速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飞机起飞时需要一定的加速度才能升空;汽车在刹车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等等。

(4)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是否相同。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模型进行实验,记录下各个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量。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这个实验说明了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5)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加速度是什么?•加速度如何计算?•加速度与速度有什么关系?•加速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2024年加速度教案(精选3篇)

2024年加速度教案(精选3篇)

2024年加速度教案(精选3篇)加速度教案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__节主要讲解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及从v-t图像中看加速度。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节讲的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匀速直线运动及牛顿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__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要素: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从v-t图像看加速度;技能要素:初步理解加速度定义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学问题;科学过程方法要素: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讨论归纳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流程图: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具备了探究加速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能说出加速度的定义、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3、给出运动情景,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

4、在加速和减速情景下,能判定加速度的方向。

5、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6、给出v-t图像,能判定加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3.能够应用加速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2.能够应用加速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引入1.通过实验或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运动时的差异,引出运动状态和物体运动状态描述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思考:当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向前行驶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量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3.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加速度,并告诉学生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重点。

步骤二:讲解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其运动状态(包括方向和大小)所产生的变化率称为加速度,通常用a表示。

公式为a=(Vf-Vi)/t,其中Vf 为末速度,Vi为初速度,t为时间。

2.加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3.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

因此,加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系。

公式为a=(Vf-Vi)/t=(Δx/t)/t=Δx/t²,其中Δx为位移。

4.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加速度,并解释其含义。

步骤三:练习1.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简单的例题,如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²的加速度运动5秒钟后的末速度是多少?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一个物体从10m/s 开始以1m/s²的加速度运动20秒钟后所走过的距离是多少?步骤四:总结1.让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加速度?”,“如何计算加速度?”,“加速度与什么有关系?”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2.课堂讲解法;3.案例分析法;4.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评价1.通过实例计算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3.能够应用加速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物理《加速度》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掌握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3.能够应用加速度概念解决与物体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加速度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3.应用加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加速度的概念,通过引发学生对恢复片、车辆加速的思考,让学生尝试定义什么是加速度,并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动画或实验展示加速度概念的定义,即速度的改变率。

强调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改变的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度为正,方向相反时物体加速度为负,并解释为什么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

3.加速度的计算(20分钟)介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强调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²)。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加速度,通过给定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和时间间隔,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引导学生一起做两道加速度计算的例题,确保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

4.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15分钟)讲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即加速度与速度成正比。

介绍当物体匀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即加速度恒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匀变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5.应用题解析(20分钟)给学生几道运动学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加速度的概念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所求,列出已知和未知量,然后根据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来解答问题。

逐个解析这些问题,让学生掌握用加速度解决问题的方法。

6.总结(10分钟)总结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并强调加速度在物体运动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并展示一些加速度相关的实际应用。

四、课堂作业1.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述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

2.解答一道运动学问题,利用加速度的概念计算问题的答案。

五、板书设计加速度:-定义:速度的改变率-计算方法: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间隔-单位:米每秒平方(m/s²)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当物体匀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六、教学反思加速度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023最新-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8篇)

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物理《加速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加速度》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1》(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

这是第二课时加速度的概念学习,在整个共同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

由于加速度概念与其他物理知识的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牵涉到,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必修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将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

所以这一课时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前一课时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在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的过程,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

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的区别很难分清;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三、设计思想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本课时教学的设计流程是:学生主观感受(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论证。

加速度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加速度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一课时教案授课者:柯玉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之分的,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及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符号、公式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了解加速度的方向。

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生活实例中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感受,以及类比法的探究推理,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及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

★教学难点1.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2.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播放飞机和跑车同时同地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的视频提问:飞机和跑车哪个速度变化得较快?2、引用课本25页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哪个物体的速度“增加”得较快?二、新课教学1、引入加速度2、借助表格列出一些物体在变速运动过程中的初速度和末速度,以及所用时间,引导学生掌握计算速度变化量和每秒速度变化量的方法。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速度大、速度变化量大和速度变化快描述的是三种不同的情况。

3、借助表格中的数据,对速度变化量的计算公式o t v v v-=∆、标矢性、单位等的介绍。

4、分析表格,得出:每秒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5、借助图片,展示四种不同类型的跑车,对跑车加速性能的比较。

6、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t v a ∆∆=、国际单位等的介绍。

7、围绕加速度的含义,做练习题。

习题:1、关于加速度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B.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减小C.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D.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8、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钟兴勇
1.设计思想
加速度是高中力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学习运动学的基础。

在学习加速度之前已经学习了位移和速度的概念,因此借助于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可以类比帮助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与速度不同的是,加速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在生活当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加速度,所以,可以先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速度的变化和变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再引出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列出一系列的现象中,要体现出迫切地需要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这正是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

在加速度的定义过程中,注意类比速度的定义,即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与a 对于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应该从矢量相加减的角度,通过始末速度的相减得到v
的方向相同。

对于v t-图像,重要的是使学生能从图像当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速度,加速度,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图像的倾斜程度等),这些信息能反映物体的哪些运动特征,而这些信息当中加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并没有实验,实际上加速度的建立过程中,课堂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出“速度变化快慢”这一特征,而生活中的现象及实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
2.1.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2.1.2 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判断运动性质。

2.1.3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1.4 学会认识v t-图像
2.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3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享受推理的逻辑美3.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定义式
v a
t
∆=

难点:加速度的矢量性
4.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师:对于运动的描述,首先从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入手。

关于位置变化,位置变化快慢,物理学是怎么描述的?(复习引入)
学生作答,引出位移,位移变化量和速度。

关键是能理解建立速度概念的这种研究思路,因为这种建立概念的思路是本节课所需要的。

4.2 新课内容
4.2.1 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师:用速度v可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

学生回答,关键是要学生明白速度变化的快慢时不同的。

师: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经过2分钟后,估计无学生会主动站起来描述)
师:请同学们听好下列所描述的运动现象,并进行回答,以唤醒学生的记忆。

1.百米赛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
越好?
2. NBA 篮球赛中,进攻球员一个加速把防守球员甩在身后
3. 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板机,子弹“啪”
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师: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的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师:下面我们看表格中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
学生思考,教师提示:速度增加,平均一秒增加多少?
师:通常情况下,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物体所用的时间不一样,速度的改变大小也不一样,此时,我们都可以计算平均每秒钟速度的变化量。

由此算出以上四个物体每秒速度变化的数值分别为:1.5,8,0.2,0。

比较数据知,速度变化的快慢不一样。

师:这样我们可以用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加速度。

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v a t
∆=∆ 单位:2/m s
期中21v v 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21t t 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上表中的加速度算出来。

使学生学会使用2121
v v v a t t t -∆==∆-,这一过程很重要。

教师解答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1.5m ∕s 2 8m ∕s 2 0.2m ∕s 2 0
师:28/m s 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物体速度每秒钟增加8/m s
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师: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加速度的方向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学生讨论后,师生在一起得出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 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 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通过下面这道题的练习,可以认识到加速度的矢量性。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 ∕s 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 ∕s 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 ∕s 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先让学生做,然后让成绩是好、中、差的三个学生报出第2小题答案,估计答案都不对) 师:三个学生的答案都不对,以引起学生关注解题过程。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 1= 10m ∕s , 因为未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 ∴ V 2= -5m ∕s 则ΔV = -15 m ∕s ∴a =(-15)∕(0.1)m ∕s 2=-150 m ∕s 2
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 ∕s 2 ,负号表示a 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从心理上迫切想做一、二道计算题,来试一试,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加速度的方向: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4.2.2 在v t -图中认识速度和加速度v a t
∆=∆
师:在学习速度时,我们在s t-图像中求出速度的大小;可不可以通过一种图像描述速度的变化并能求出加速度a?
类比思想,认识到图像中物理中的重要性
师:看右边的v t-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

直线表述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你可以根据图中的数据得到加速度吗?
让学生利用公式
21
21
v v
v
a
t t t
-

==
∆-
求得加速度。

师:观察两条直线的倾斜程度,跟加速度的大小有何
关系?
师:加速度都大于0,说明物体做什么运动?v t-图
中,直线是否表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请同学们求出一下几个图中的加速度,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有何特征。

4.2.3 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
师:在v t-图中,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曲线,反映什么运动?(只要阐明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即可,同时说明瞬时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