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加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论文

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论文

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研究【摘要】抗菌药物是人类在医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安全的保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滥用的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大量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研究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菌类;不合理;不良反应;研究【中华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98-011绪论对于我国这样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伴随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人均用药率、群体用药频度和数量的不断上升,药品不良反应所引发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与严峻,特别一些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升,使国家、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蒙受极大损失,又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

此外,目前临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亦十分普遍,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因此研究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菌类药不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2.1政策因素:为缓解老百姓的看病贵问题,政府对药品特别是抗菌药物,实行一味地降价,这必然会导致药品质量的下降,因此对于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只会加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行与财务补助尚未并轨前行,这就导致部分医疗机构仍然会在政策范围内选择高价抗菌药物。

2.2药品因素:为缓解病人的看病贵问题,国家在近几年连续多次对药品实行降价,特别是抗菌药物。

而很多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抗茼药物的销售,为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稳定自己的利润,经常将抗菌药物的剂量加大,以保证药品价格的不变,如环丙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克拉霉素片等药品的单位剂量都由原来的0.29、o.29、0.19增加到如今的0.49、0.49、0.59,这样的单位剂量增加,易导致药品浓度过高、剂量过大,药品不易贮存,且高浓度、大剂量的药品,更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不仅容易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增加医疗成本,而且会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干预要点,对于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分析1.患者需求不合理部分患者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过分依赖抗菌药物,期望通过抗菌药物迅速缓解症状。

这种不合理的患者需求,促使一些医生过度、频繁地使用抗菌药物。

2.医生认识不到位部分医生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使用原则等认识不够全面,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一些医生对于细菌耐药性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容易忽视自己使用抗菌药物的负面影响。

3.医患沟通不畅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缺乏理解,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医生难以正确判断病情,从而出现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4.药品宣传影响一些药品生产经营者为了提高自身药品的销量,可能会对抗菌药物进行不良宣传,使得患者和医生的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出现偏差,加重了滥用抗菌药物的风险。

5.缺乏规范管理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药物使用缺乏规范管理,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风险增加。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干预要点探讨1.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于自我保健的意识,加强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的正确认知,减少对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需求。

2.加强医生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于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用药指南等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于细菌耐药性等问题的认识,提高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4.规范药品宣传加强对于药品宣传的管理,严格规范药品广告宣传行为,减少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宣传,提高医患对于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

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干预策略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行为。

不合理用药 检查 整改措施

不合理用药 检查 整改措施

不合理用药检查整改措施不合理用药检查整改措施近年来,我国的医药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药品种类的增多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患者们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与此不合理用药也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不合理用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还会浪费医疗资源,增加社会的负担。

我们有必要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检查和整改措施。

一、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不合理用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在临床中过度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不仅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还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2. 多重用药和重复用药:部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得到不同医生的多份处方,导致了多重用药和重复用药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 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有些患者在出现轻微症状时,会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来进行自我治疗。

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患者误诊、耽误病情甚至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

二、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1. 增加药物风险:不合理用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耳毒性、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2. 增加医疗资源负担:不合理用药会导致药品浪费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增加了医疗系统的负担。

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有需要的患者身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3. 诱发耐药性产生: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产生。

这意味着在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时候,药物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难度。

三、检查不合理用药的方法为了解决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1. 审查处方:在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处方的审查和监管。

通过审核医生的处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多重用药和重复用药的情况,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作者:倪玉荣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14期[摘要] 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因素可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表现为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联合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主观用药,较少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未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

应根据不同问题,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级管理抗菌药物;深入开展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积极开展药物治疗监测;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医院感染以及药物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充分发挥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05(b)-0140-03[Abstract] Medical staff, patients and environment factor can lead to the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The manifestations of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are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medication without signs, greatly using powerful broad spectrum antibiosis,pursu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ne-sidedly, irrational combined mediation, easily causing adverse reactions, objective medication, fewer etiology examinations and drug sensitive tests, medication not according to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irrational administration plan. We should hierarchically manage antibacterials according to antibacterials 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ance principle, deeply develop antibacterials drug sensitive tests, build up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network, positively develop drug treatment monitoring, effectively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and drug toxicity and tolerance and fully make antibacterials play a role in infectious disease treatment.[Key words] Antibacterials; Rational application; Countermeasure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及分析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及分析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及分析-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方法:监测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出院病历840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例高达75%,联合用药比例达40%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到10%,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达95%以上。

结论: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针太松(抗菌药物过度应用、过大剂量使用、过长时间使用、过度联合使用);对抗菌药物了解不足(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药效特征、毒副反应);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增加收入、满足病人需要)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R47【】A【】1672-3783(2012)11-0280-02抗菌药物是临床用于防治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县级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非常突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剧了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也导致了药品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多,已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笔者就本院(2012年月-2012年6月)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1本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1.1抗菌药物应用指针太松:如过度应用,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体温稍有升高就有抗菌药物,总觉得不用抗菌药物心里就不放心、不踏实,对抗菌药物产生依耐性。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1.2无指证和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单纯感染使用二联甚至三联抗菌药物,抑制药与杀菌药同时使用。

1.3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范围过广及时间过长:围手术期应根据术野有无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措施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因素可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表现为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联合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主观用药,较少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未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

应根据不同问题,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级管理抗菌药物;深入开展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积极开展药物治疗监测;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医院感染以及药物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充分发挥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标签: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应对措施[Abstract] Medical staff,patients and environment factor can lead to the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The manifestations of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are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medication without signs,greatly using powerful broad spectrum antibiosis,pursu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ne-sidedly,irrational combined mediation,easily causing adverse reactions,objective medication,fewer etiology examinations and drug sensitive tests,medication not according to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irrational administration plan. We should hierarchically manage antibacterials according to antibacterials 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ance principle,deeply develop antibacterials drug sensitive tests,build up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network,positively develop drug treatment monitoring,effectively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 and drug toxicity and tolerance and fully make antibacterials play a role in infectious disease treatment.[Key words] Antibacterials;Rational application;Countermeasure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摘要】本文就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预防用药、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使用疗程、联用指征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加,处方用药也越来越复杂,联合用药极为普遍。

由于临床医师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各类药物的特点,以至于不合理用药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药品浪费,更严重的还可发生药源性疾病。

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更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的难题。

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是当前最严重的不合理用药之一,我国目前很多外科手术切口都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毒感染现象也比较普遍。

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使其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后果。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应有明确指征,通常不宜'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患者。

病例一患者,男,68岁,从高处坠落后活动受阻2小时,入院就诊。

脊柱正侧位片显示第一、二、三腰椎呈前窄后宽改变。

初步诊断:腰椎单纯性压缩性骨折。

处方 5%葡萄糖 500ml头孢哌酮舒巴坦 2.0 ivgtt bid分析:本例为腰椎骨折患者,未合并感染,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应用高档抗生素更是不妥。

可增加机会性感染,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处置::本例不需要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临床主要表现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病例二患者,男,5岁,急性扁桃体炎处方 5%葡萄糖 500ml头孢呋辛 2.0 ivgtt q.d分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每日用药剂量应分两至四次给药,以保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

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及管理对策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当下医疗领域面临的一大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维持人类健康和控制感染病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药物效果下降等。

我院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及管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如下。

首先,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滥用抗菌药物:患者在感冒等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中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滥用现象的出现。

2.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医生在面对不确定诊断或不及时获得病原学诊断结果时,容易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非针对特定病原菌的抗菌药物。

3.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在没有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下,容易导致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进而培养耐药菌株。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管理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不滥用抗菌药物、遵从医生的抗菌药物建议等。

2.完善诊断技术:提高病原学诊断技术和设备的水平,缩短病原菌检测和鉴定结果的时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3.加强医师培训: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和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推广正确的使用方法。

4.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包括开展抗菌药物的处方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核制度、抗菌药物使用的追踪和监测等,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强化药学团队的作用:加强药学师在临床科室中的角色,参与抗菌药物的选择、监测和评估,提供给予临床医生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建议。

总之,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改善诊断技术、提高医师素质、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以及调整药学团队的角色等管理对策,来解决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

只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感染病的传播和耐药菌株的出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干预要点探讨抗菌药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但由于其特殊性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包括抗菌耐药性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

对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干预要点非常重要。

一、医务人员的不合理用药观念和行为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过度使用和滥用的倾向,主要是因为过度担心病人反复就医、病情加重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存在不合理的观念,如过分追求疗效并忽视患者基本情况的综合分析,存在抗菌药物过度、滥用的行为。

二、患者的不合理用药行为也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之一。

部分患者不了解抗菌药物的特点和使用规范,片面追求快速疗效,甚至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

患者隐瞒病史和用药情况,增加了医务人员正确用药的难度。

三、药品销售渠道存在问题也是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药店普遍存在无证售药、有偿提供处方和过度销售抗菌药物等违法行为,导致抗菌药物滥用;部分厂商为了追求利润而进行虚假宣传,或以降低价格进行促销,诱使患者购买抗菌药物。

1.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加强医患沟通,推广合理用药的理念和知识。

2.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医院和药店的抗菌药物销售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3.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研究,及时了解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疗效,制定更合理的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提高用药的科学性。

4.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力,增强其用药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加大对抗菌药物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销售和宣传行为,遏制虚假宣传和过度营销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应用现状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应用现状

二、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七)、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 用青霉素类治疗梅毒、钓端螺旋体病或 其他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称赫氏反应, 系大量病原体被杀灭引起的全身反应。治疗矛 盾也见于梅毒病人,系由于治疗后梅毒病灶消 失过快,而组织修补较慢,或纤维组织收缩, 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二、抗菌药物常见不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
(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密 切关系,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1 、超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均可导致血药浓 度增高,药物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 2 、联合用药:同类药物联合应用,除抗菌作 用相加外,毒性也是相加的。如氨基糖苷类同 类药物联合应用,常导致耳、肾和神经肌肉阻 滞等毒性增加。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联合 应用可导致肾毒性增强。
一、概述与定义
抗生素的滥用已造成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 为突出: 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 已居世界首位。除了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萄,肠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 菌外,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 20 多年,其 耐药率已达 60% 一 70% 。据调查,上海人群感 染的金葡萄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 药性。并且,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抗生 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其品种选用明显超前。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 46477 份儿童病 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 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 3 次抗生素处方, 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细菌 感染的疾病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 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 法国每年大约有 900万一1000万人次患咽炎, 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 上只有约 22.2% 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 为病毒感染,此外,医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 等多为病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合理用药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医院实际工作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加强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以下是整改报告。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1. 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部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足,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指征用药:部分医生在没有明确感染指征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药物不当: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部分医生未充分考虑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导致药物选用不当。

(3)用药剂量和疗程不合理:部分医生未按照药物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2. 药物配伍不合理在药物配伍方面,部分医生对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认识不足,导致药物配伍不合理。

例如,将具有耳毒性的药物与具有耳毒性的药物联合使用,增加了患者发生耳聋的风险。

3. 药物过度使用部分药物在医院中过度使用,如心血管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过度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产生药物依赖。

4. 药物价格与疗效不匹配部分药物价格昂贵,但疗效并不显著,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同时,部分低价药物疗效较好,但医生出于对药品质量、患者接受度等因素的考虑,未能充分推荐使用。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针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

具体措施如下:(1)开展合理用药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合理用药知识讲座,邀请药学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

(2)制定合理用药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科室、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掌握合理用药知识。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与对策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与对策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与对策近年来,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日趋增加,且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滥用现象,尤以农村地区较为严重。

这不仅造成了抗菌药物的浪费,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患者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对策;农村地区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临床诊断和细菌鉴别实验结果的差错,选用了致病菌不敏感的抗菌药物,使致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和体内致病菌的变迁和转移;另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使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疾病上越用越多,越来越高级;有人把抗菌药物比作“双刃剑”,滥用可能给个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一场难以想象的灾难[1]。

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应用,减缓耐药菌株产生,二重感染的出现及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

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与管理极为重要。

1 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1.1 临床医师习惯性用药和预防性用药这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问题,尤以在儿科最多见。

如儿科常见疾病普通感冒以及毛细支气管炎都属于普通病毒感染,一般这样的病毒感染所致的感冒可以自行痊愈,医师指导患儿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物理退热即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3],但是很多医师就会采取预防用药,将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也不会依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来使用抗生素。

还有外科无菌手术术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尤为普遍。

然而,临床使用抗生素就要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来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并且抗菌药物应用的唯一指征就是有细菌感染,而不是依据临床医师的习惯性用药或者是盲目的预防性用药,这些不科学的方法都可能导致患者的菌群失调和患者的耐药性,均不利于以后的身体恢复和抵抗力的恢复。

1.2 盲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师对药理知识的缺乏是造成盲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由于不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将相互拮抗的两种抗生素同时使用,可能削弱两种抗菌药的各自的生物利用度,起不到该有的抗菌、消炎作用;或者两种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如将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二者联用,会降低疗效,增加单独使用时不会产生的很多不良反应,还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甚至有的联合应用会增加对身体的毒性作用,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这些在临床上如果医师没有很好地掌握和注意的话,将给患者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疗效,还可能导致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在临床应用中,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患者将抗菌药物作为感冒或者其他普通疾病的解药,随意购买和使用。

另一方面,一些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期望,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这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压力,还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解决方案: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

医生应严格遵循相关的临床指南,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使用抗菌药物。

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

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治疗中逐渐失去效果,临床治疗变得困难。

同时,耐药性的传播也会使得一些原本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菌株逐渐失去对药物的敏感性。

解决方案: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准确判断细菌感染的类型和抗菌谱,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2.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细菌耐药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了解各地区、各医疗机构的细菌耐药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三、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

这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解决方案: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前,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过敏史,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抗菌药物论文不合理用药论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抗菌药物论文不合理用药论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抗菌药物论文不合理用药论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分析【摘要】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正确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当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级医疗机构和各级医师中都存在不合理甚至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步显现,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本文就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做出初步分析,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预防对策。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用药;药物一常见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临床中常见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为:(1)忽视药物的毒副反应。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最严重的毒副反应是耳肾毒性,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处方医师都能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大剂量、长程用药中不注意观察患者尿液和肾功能变化,儿童、老年患者及有肾病的患者等不注意减量和观察等现象比较多见。

(2)无依据地滥用抗菌药物。

如不少医生对病毒感染尤其是合并发热的病毒感染患者,普遍使用了抗菌药物。

再如在sars流行期间,虽然已经明确了sars是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之后,许多医院对收治的sars患者仍然以使用利巴韦林、阿齐霉素和环丙沙星三种药物。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在明确病因之前,几乎100%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而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组成中只有50%是感染,而且并不完全是细菌感染。

(3)某些抗菌药选用不合理,起步高。

预防用药起步高,有滥用趋势。

如妇科做人工流产术后用世福素预防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无任何感染征象,术后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预防感染。

如何选择抗菌药物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4)缺乏明确的指征的抗菌药联合应用。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如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免疫缺陷者伴发严重感染、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等。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用于评价浓度依赖性药物杀菌作用的参数主要有:
AUC0-24/MIC(AUIC) Cmax/MIC SBA FBA等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SBA或FBA
指给药后可以杀灭99.9%细菌的最大血清或 体液稀释倍数,它与血药浓度成正比,是反 映PK/PD的综合参数。
研究表明,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等严重感染,峰值 SBPC通常高于MIC 4-8倍 应用MPC值,能预测在达到根除感染目的同时,
兼顾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Joseph M.Blondeau et al.Antimicro.Agents and Chemotherapy,Feb.2001,p.433-438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治疗时,当治疗药物浓度高于MPC,不仅可以治疗成功,而且不会出现 耐药突变;药物浓度低于MIC,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成功,但也不会选择耐 药菌株。但药物浓度如果在突变选择窗内,即使临床治疗成功,也将可能出现 耐药突变,。
是指达不到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突出, 或诱发细菌耐药。不合理的临床应用有 如下情形: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1. 使用无效的抗菌药物,抗菌 药物对病原体缺乏针对性,如对 产酶金葡菌使用普通青霉素,对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使用β—内酰 胺类抗生素,对病毒性肺炎使用 抗生素;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细菌与药物接触时间、联合用药等。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 霉素B等。
其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 时间关系不密切。可以通过提高药物峰浓度 (concentration maximal ,Cmax) 来提高临床疗效, 但Cmax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对于治疗窗比较 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尤应注意。

浅谈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对策

浅谈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对策

浅谈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对策摘要】基层医生及病人对抗菌药物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普遍,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适当的疗程和剂量,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使用、预防应用及联合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减少毒性反应的出现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认识误区不合理使用对策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些抗菌药也可用于寄生虫感染[1]。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应用现象也不断增加,既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和资源浪费,又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增多[2],造成临床治疗困难。

在现在和将来人类将面临耐药菌及耐药菌感染的巨大挑战。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浪费现象在国内、外均十分严重,已造成巨大浪费及严重不良后果。

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治疗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临床难题。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1 基层医生及病人对抗菌药物认识可能存在的误区1.1认为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对无细菌感染的炎症使用抗菌药物。

1.2抗菌药物能预防感染,因而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1.3广谱抗菌药优于窄谱抗菌药。

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或增加,甚至出现二重感染。

1.4新药比旧药好,贵药比便宜的好,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再则由于新药上市时间较短,很多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还没有被发现。

1.5使用的种类越多,效果越好。

不注意联合用药的原则,可能出现疗效并不增加,反而可能增加毒性。

1.6感冒就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造成药物浪费甚或出现不良反应。

1.7发热就用抗菌药物。

发热不一定都因细菌感染引起,对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可能掩盖典型的临床症状或难于检出病原体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1.8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影响对抗菌药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判定。

2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2.1选用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针对存在感染的病原体。

有些医生为求“保险”或为迎合患者的不正确要求,在无用药指证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 适应证 、 禁忌证 、 药物替代治疗 的信息 , 可以预防处方错误 的发生; 通过浏览病史 , 可以纠正处 方 中的错漏 之处 。通过 向护 士及 患者提 供用药咨询和用药教育 , 以预 防给药错误和提高 可 患者使用药物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此外药师还可参
与查 房和会诊 , 参加 危重 患者 的救治和病 案讨 论 , 对
1 资料与方法
表 3 不合 理 使 用抗 菌 药物 的 表现 形 式及 发 生率
20 20 0 4— 0 7年 我 院药 品 不 良反 应 监 测 中 心提
供抗菌药物不合 理使用 导致 药 品不 良反应 报 告 16 0
例 , 5 例, 4 例 , 男 9 女 7 年龄 6 个月 ~ l 8 岁。统计药 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药物种类分布、 表现形式及发生
抗 菌药大量涌现 , 步 出现 了有药 可用与 医务 人员 、 逐
服务 , 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 结合临床用药, 开展药物 评价 和药物利 用 。
参 考 文 献
患者用药 知识不 足 的 巨大差 距 。 因此 , 要预 防 抗菌
[] 孟兆坷 , 1 乔致芬 , 张筱. 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 的临床分析
[ ] 齐鲁药事 ,05, ( )5 0 5 . J. 20 2 9 : 6 1 4 5 收稿 日期 : 0 —I2 2 91-7 0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药物不 良反应, 降低其发生
率, 就必须有临床药师的参与, 药师的工作不仅是提
药物治疗提出建议 ; 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 设计个体化 给 药方案 ; 导护 士做好 药品请 领 、 和正确使用 指 保管
工作 ; 协助临 床 医生做 好 新 药应 用 临 床观察 , 收集 、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的实际应用情况应用背景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对细菌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已经导致了临床上出现了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开具、不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多种严重的后果,包括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等。

因此,解决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对于维护患者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过程抗菌药物开具不合理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包括对患者的过度担心、患者的要求以及对病情的误判等。

这种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开具行为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必要的药物暴露,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强医师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师对于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建立良好的患者沟通机制。

医院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医师的抗菌药物开具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以减少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开具。

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可能会因为个人经验和习惯,或者受到患者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选择不合理的抗菌药物。

这种不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医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于抗菌药物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建立多学科的抗菌药物治疗团队,通过团队的协作和讨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策略。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不合理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可能会因为对病情的误判或者其他原因,选择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

这种不合理的使用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强医师的药物治疗知识培训,提高医师对于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应用效果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达到以下效果:1.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违规使用抗菌药物自查整改报告

违规使用抗菌药物自查整改报告

违规使用抗菌药物自查整改报告抗菌药物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病。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违规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医疗机构和医生的高度重视。

本报告旨在分析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自查整改措施。

一、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1.1 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不足一些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不足,没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南进行用药,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甚至滥用。

1.2 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善一些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善,缺乏对医生用药的监督和考核,导致医生在用药方面存在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1.3 患者的期望值过高一些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医生能够快速治愈自己的疾病,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医生为了满足患者的期望,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二、自查整改措施2.1 加强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让医生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规律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2.2 完善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生用药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对医生的用药行为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医生按照规范进行用药。

2.3 提高患者的用药意识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让患者明确抗菌药物的用药规律和疗程,提高患者的用药意识,避免患者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

2.4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采购和使用制度,避免抗菌药物的浪费和滥用。

三、总结抗菌药物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药物,但是由于医生认知不足、医疗机构管理不善和患者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导致了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患者的用药意识,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胡仪吉
随着抗菌药物地研制开发和广泛应用,也出现了抗菌药物地不合理应用,以及随之而来地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地新课题,特别是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地不良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地高度重视和予以防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药物不良反应地含义和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所产生地与用药目地无关和对机体有害地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一般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地临床表现与药理作用地关系,可分为型与型反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型不良反应,又称量变型异常.主要因药理作用过强所致.其特点是可预测性,程度轻重与剂量有关,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多与药代动力学因素有关.药物影响体内离子平衡和靶器官地敏感性过强也属于此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型不良反应,又称质变型异常.主要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地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药物毒性研究中也难以发现,一般与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发生机制为:药物方面地因素,如药物生产过程、贮存、保管和运输过程中药物变质,产生某些毒物而致;机体地因素,如遗传方面地异常或缺陷,或某些病理状态下出现地反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常见抗菌药物地不良反应
.肝脏损害: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经肝脏代谢,抗菌药物所致地肝脏损害约占地~.临床表现有:()肝细胞损害,如变性和坏死,常见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大剂量β内酰胺类药物亦有报告,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胆汁淤滞,主要有氯霉素类和林可霉素类.造成肝脏损害地主要机制为:()药物干扰肝细胞地代谢过程,肝内胆汁淤积;()通过有毒物质破坏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通过免疫反应等致肝细胞损伤;()干扰肝脏血液供应和破坏血管结构,导致肝血管病变;()通过诱变地致癌作用而导致肝肿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肾脏损害:经肠道吸收地药物,吸收后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有报道地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由药物引起.机制主要有:()对肾组织地直接作用;()过敏反应,较多见,可能与Ⅰ、Ⅱ、Ⅲ型过敏反应有关,一般引起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尿路闭塞,磺胺类多见;()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常在感染治疗中合并应用解热镇痛药,使肾血管收缩而致肾脏损害,但抗菌药物单用少见.肾损害最常见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与剂量和病程有关,偶为过敏所致.其毒性严重程度顺序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类、抗真菌类、两性霉素都有较强肾毒性.β内酰胺类中除头孢噻啶对肾毒性明显外,一般肾毒性作用轻微,主要为过敏反应;四环素类药物引起肾损害与剂量和原来肾功能有关.磺胺类致尿路闭塞地危害性严重程度顺序为磺胺噻唑>氨苯磺胺>磺胺甲基异恶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神经系统损害:主要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氨基糖苷类对听力地损害已引起重视,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万名左右,与药物有关,其中怀疑氨其糖苷类药物者高达.引起耳毒性作用分两类:()前庭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平衡失调,毒性频度为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奈替
霉素;()耳蜗神经损害,造成耳聋,毒性频度为新霉素>卡那霉素>紫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链霉素>妥布霉素.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可致癫痫样发作地“青霉素脑病”.四环素可致良性颅压增商症.近年来危重患者多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已有惊厥和诱发癫痫地报道.大剂量氨基糖苷类临床应用,尤与肌松剂、镇痛剂、麻醉药等合用,可致神经肌肉传导阻滞而发生肢体瘫痪,甚至呼吸暂停等,最近有报道林可霉素亦有肢体瘫痪地不良反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地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系统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氯霉素类最容易影响粒白细胞地生成,甚至全血降低而致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可以发生于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及两性霉素等药,广谱抗菌药物常因抑制肠道细菌而致维生素合成障碍而致出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消化道反应:多见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特别是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类,甚至三代头孢菌素.有地医生应用三代头孢口服治疗肠道感染,反而引起腹泻加重.长期应用抗菌药物除了要注意肠道菌群紊乱及二重感染外,更多地是由于个体差异及药物引起地消化道反应.也有不少患者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特别是无味红霉素而致急性黄色肝萎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发生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是由于体内敏感地细菌被杀灭,耐药地菌株得以繁殖引起.其发生率约为~.一般用药后以内出现,多见于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婴儿、老年人、体弱者以及腹部大手术者.二重感染地致病菌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等,这类感染因耐药而很难控制,且有较高地死亡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过敏反应:此反应最严重或最常见,为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致.几乎所有类型地变态反应在应用抗菌药物时皆能遇到:()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应),多见于青霉素类及链霉素;()溶血性贫血(属Ⅱ型变态反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均能引起,但少见,往往不合并其它过敏反应;()血清病反应(属Ⅲ型变态反应,多见于青霉素类;其它类抗菌药物偶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热也可归于此类;()接触性皮炎(属Ⅳ型变态反应),常见于制药厂工人.各类皮疹是抗菌药物应用中最常见地不良反应,亦属于过敏反应,以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为多见,严重者可发生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青霉素与链霉素最常见.青霉素类皮疹发生率最高,约占~,尤其是氨苄青霉素,一般口服后皮疹发生率~,注射剂地发生率高达~,但停药后大都能自行消退.过敏反应几乎可累及所有器官和脏器,有报告认为其其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或皮肌炎等,也有报告表明其可导致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肺炎等.其它不良反应,如有学者认为氟喹诺酮可能对小儿骨、软骨发育有不良影响.有统计表明,《中国药学文摘》~年药物不良反应地报道共例,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者占,涉及药物种,具体分析,青霉素类最多,共例,占.严重不良反应有例,其中过敏性休克有例,有种抗感染药物引起休克地报道.不良反应地严重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地防治
、于年制订了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年成立了常设机构,药物监测中心(),年改名为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我国自年成为该计划地正式成员国,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
了地区监测中心.年出版了《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从加强药品管理地角度对各类加强监测并实施报告制度.将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和不可能级,用药物流行病学地原理和方法,找出用药人群与不用药人群地相对危险度,进一步确定地频度和危险性,更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加强地防治至关重要.其主要措施包括:()最关键地措施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地使用指征,提倡合理应用抗生素,杜绝滥用,减少地发生;()加强监测地宣传教育,使之成为每个医务人员及药物研究、生产机构地自觉行为;()医务人员应熟悉药物地特点及毒性反应,以及防治不良反应地对策;()有条件地机构,应加强药物血浓度地监测,控制剂量及疗程;()注意给药途径及给药浓度,尤其是注射药物;()避免各种体腔内用药;()对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婴儿及体弱多病以及过敏体质儿童加强药物选择及用药后监测,对小儿使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之又慎;()发现时,立即处理,根据情况停药、减量、改药;()慎用危害重要脏器地药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