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水调歌头》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水调歌头》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解析学生自主学习《水调歌头》,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意象和表达手法等。

教师对《水调歌头》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翻译、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等。

2.2 诗歌鉴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并分析《水调歌头》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水调歌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水调歌头》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学习《水调歌头》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水调歌头》,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并分析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水调歌头》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句的翻译、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等。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水调歌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4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对《水调歌头》的记忆。

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并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等。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

4.2 诗歌鉴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诗歌鉴赏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对诗歌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1第一部分,说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冲锋陷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为此,我将教学设计理念归纳为以下几点:1、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获得一些新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学好这门课程。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学习文学,同时也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

4、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会团队合作不仅是学好本课的要素,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我将重点强调的地方,文学没有唯一的解读,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独立于形式的框架之外。

由此,我归纳出我的教学理念核心:海纳百川,凸显个性。

第二部分,说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学生在学习本词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本词又是五首诗词中的第四首,通过学习《赤壁》等三首诗词已经对诗歌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也为后来的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基础。

另外,本词是自古以来中秋词中的上品,语言自然生动,学习难度不大,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提高学生对于宋词兴趣的一个良好基点。

此外,有别于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本词别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风味,品味本词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词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韵律美;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首词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通过写作、演讲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词牌介绍:介绍《水调歌头》的词牌背景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

2.2 词句解析:分析词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3 词的意境分析: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3.2 词牌介绍:介绍《水调歌头》的词牌背景和结构特点,让学生对这首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3 词句解析:分析词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4 意境分析: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词牌背景、词句解析和意境分析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

5.2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词人的作品,以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比较分析。

5.3 音频资料:提供《水调歌头》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复习。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文教材,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6.2 教具准备:6.3 预习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词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宋词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弘扬传统美德。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宋词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某些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和作品主旨的领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解诗文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课文解析和作业设计。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提前学习诗文中的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水调歌头》,营造良好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文内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诗文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3)讲解宋词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词的发展历程。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感悟作品内涵。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三、课型:新授四、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1)掌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和作者生平;(2)了解该词的意境和主题,并分析其意蕴;(3)能够通过朗读、欣赏、默写等方式深入体验词的风韵、节奏和情感。

2. 过程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思考和参与;(2)导读法:通过导读,让学生对整篇词的结构、语言进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3)欣赏法:通过欣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词的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2)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了解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内容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2. 词的分析与欣赏(1)词的综述(2)主题与意境(3)语言特点(4)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3. 学习方法讲授(1)导读法(2)分析法(3)欣赏法(4)默写法(5)体验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主题、意境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体验、分析,更深入地领悟词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1) 课前预习。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为后续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2) 导读法。

通过导读,对整篇词的大体内容和结构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朗读听写法。

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听写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的语言特点。

(4) 分析法。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意境和主题。

(5) 欣赏法。

通过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发散性的提问,让学生对唐诗宋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测试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情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调歌头》的背景知识,如作者苏轼、创作年代等。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解《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水调歌头》的诗歌结构,包括韵律、节奏等。

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内容解读逐句解读《水调歌头》,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水调歌头》。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和理解。

3.3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4.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5.2 诗歌理解和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如词语解释、句子理解等。

评价学生的诗歌表达和创意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歌推荐推荐与《水调歌头》主题相关的其他诗歌,如《静夜思》、《望月怀远》等。

鼓励学生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加深对月亮主题的理解。

6.2 文化背景探索介绍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讨论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诗歌中的表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文本分析】《水调歌头》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中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写的是:作者在中秋之夜,酒醉之后,怀念弟弟苏辙,并围绕月亮展开描写和抒情,把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本词的特点是:语言优美生动,想象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其构思巧妙令人回味无穷,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又寓含人生哲理,是一首千古传唱的美词。

【过程设计】一、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以来学的第一首有关月亮的诗歌大家一定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生齐背《静夜诗》)自古以来,月亮这个意象就被中国的诗人赋予一种思念的情感,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低头思念远在天边的亲人,高雅脱俗的明月,成就了多少扣人心弦的唐诗宋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其中的一首千古名词《水调歌头》。

二、一读,体验和欣赏情感让同学们每人自由诵读,初次体验和欣赏词的情感。

诵读之前教师先说明:请各位同学自由诵读,体验和欣赏这首词的情感;读完后用一句话尽量准确而全面的写下你体验到的作者的情感,完成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说说。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体验:我读这首词,体验到的情感是思念、惆怅、乐观、豁达。

接着深入一步学习。

让学生把课文注解都看一遍,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处境,加深理解和体验。

最后教师补充介绍背景知识,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苏轼(1037—1101)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长沙县星沙中学:邓文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flsh 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 、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
2、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月亮” 这些诗句,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
(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诗情的波浪结合旧知导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联系旧知识,起到了对比理解、融合贯通的效果)二、倾听作品,整体感知
1、欣赏课文的音画朗读,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
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文章的flash 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
2. 、ppt 作者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3、关于宋词的基本常识,学生简析这首词的结构
三反复诵读,走进诗词
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
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
3 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这首词的内容)
4 、老师读小序,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跟读,后自由诵读再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明月几时有》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5 、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
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
(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
学生讨论并展示显示搜集到的背景资料:苏轼和他弟弟七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这足以证明他们兄弟情深他们的书信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 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 首
(3)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发表观点教师点拔追问)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等
(4)、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6、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
(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
(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
(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
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结合注释翻译上片再思考
学生交流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
(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学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时候?我想乘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5)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讨论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
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6)“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学生:虽然政治失意,但对生活的热爱依旧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位要职,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
四、品味诗歌,体会情感
1 、《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自主诵读体会之后再讨论回答)
(现代的诗词教学中,背诵理解是基础,赏析诗句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要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1 :乘着酒兴,他举杯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
学生2:“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想象着作者端着酒杯在月下舞蹈,无拘无束,感情奔放豪迈
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
3、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
4、学生再次朗读全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语气和语调
五、情境说话,能力迁移
(创设生活情境,既能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检测对诗句理解程度)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这首词中哪一句祝福?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3 、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对话诗人,情感升华
(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老师与学生融洽交流体验,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体验)
1、用心聆听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你想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怎样的画面?(再次回到诗词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现)
2、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出一种感受即可)
3、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4 (《望月》的曲声渐起,“望着月亮的时候,就想起你、、、“婉转而感染人的乐曲,将对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对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
老师诵读:(投影)你,从遥远的北宋走来,衣袂飘飘,把酒问月你留给我们的何止是这几个名句呢?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I d xi左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学生集体诵读: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
七、内容迁移和写作实践
1、将《水调歌头》改成现代诗歌
2 、课后随笔《我眼中的苏轼》
3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赤璧赋》(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让其自主选择,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培养生语文素养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