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成与败将会看谁拥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教育由于过于严谨、死板,已不适应时代发展。
要使一个民族长远的屹立于世界民族民族之林,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而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创新动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相信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要建立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与学生零距离的沟通,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跟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朋友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
一次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思绪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只有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才能释放出生命潜能和创造动力。
教师要用智慧的头脑处理教材,将其复杂、单调的内容有趣化、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简单化,打开学生思维空间,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知识才能得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体积教学时,同学们自备了一块系有绳子的小石头和一只玻璃杯。
首先教学生将部分水注入玻璃杯中,再将栓有绳子的石头放进装有水的杯子中,突然杯中水面立即上升,然后将石头取出,杯中水面又降到原来的位置,从这个现象看出,体积存在可以通过水面上升或下降这一实验得到验证。
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经过一边动手,一边操作,一边动脑,一边思维,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走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开放式教学”,要把教学出发点和核心放在学生身上,多发问、多鼓励,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质量如何,甚至是错误的、可笑的,作为教师都要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师生应及时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剖析、评价,给学生注入求知的正能量,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早在1998年6月江泽民主席就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新一轮可改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
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里,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情感融洽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就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
因此要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全神贯注地看、聚精会神地听、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有根有据地做、标新立异地创”的状态。
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的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渐养成一种以创新的意识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老师一开始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接着让他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许多同学不假思索地猜“个位上一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
”教师没有马上对学生的猜测作出评价,而是进一步引导:“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验证吗‘2”通过验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由此引出不能再按原来的“经验”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了,必须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这里,通过学生“猜一猜”来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产生了急于解疑的心情,学习兴趣由此而生,思维也开始活跃了,从而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产生打破陈规想法,萌发创新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新一代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开拓精神的跨世纪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基础1.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闪光点,激发兴趣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生理、心理因素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
心理学研究证实:良好的心境可以使学生想象活跃,思维敏捷,可以增强创新敏感性;积极的激情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意识和敏感性。
兴趣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组织智力因素,同时也能有效激发非智力因素。
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偏爱优等生,厌恶落后生,就会使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受到冷遇。
试想,学生总是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忐忑不安,缺乏良好的心境、激情、热情,他们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自信心,从厌恶教师进而发展到厌恶该教师所教的学科。
这样一来,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改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是指挥者、传递者、看护者,学生是接受者、服从者的关系,彻底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师生平等的心态实施教学,关爱每一个学生,提问、板演、发表看法、提供建议、个别辅导等都要一视同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像太阳一样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
这样,他们就会“爱屋及乌”,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学会善待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尽管有些发现对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创新,一次激励。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而学校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些体会。
一、导入新课,诱发创新意识1.设疑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为表露,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设疑,制造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创新。
2.质疑导入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新课导入时,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开展讨论,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先让学生做这样的一道题,“修一条长810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5天,乙队单独修需要16天,两队合修要多少天?”学生列式为900÷(+)=?(天),引导启发学生:若把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字扩大或缩小2倍,其它条件不变,结果会怎样呢?学生惊奇地发现得数竟然相同。
大多数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但都情绪高涨,急于找原因。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习新知识,这样导入,既复习了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又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学生识。
3.故事导入儿童启蒙每每始于故事,故事对儿童有惊人的魅力。
根据教学内容编小故事,或从与内容有关的趣事轶闻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诱发创新意识。
如低年级可用“小松鼠搬家”、“邮递员送信”、“游动物园”等小故事来认识数,进行简便计算,寓教于乐之中,学生易获得成功的喜悦!二、探索新知,培养创新意识探索新知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关键所在,也是整节课的核心。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在这一环节中完成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动手操作以及动口交流,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而数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1.以实践为导向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教学要以实际问题为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和观察,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用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探究、发现问题,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2.强化启发式思维启发式思维是指通过发现和利用已有信息、经验和直觉,缩小问题的范围,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推理和决策。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启发式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启发式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快速找到规律和解决方法。
3.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兴趣导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跨学科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很强的联系,跨学科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视野和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5.注重任务驱动与评价任务驱动和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任务驱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自主性,评价能够鼓励学生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案,以此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任务驱动和评价,让学生有动力和方向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实时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方案。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1.创新性教学创新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小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小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学习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知识,能够自己发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下是几点思考。
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首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中的问题往往是有多种解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各种解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培养学生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对待问题的态度要乐观积极,把问题看作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启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如同一张大网,其中蕴含着无限的趣味性,但是往往因为只注重应试而丧失了这种趣味性。
我们可以适时地增加一些有趣的数学例子,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并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开设数学实验课此外,也可以在小学课程中适当地开设数学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际探究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结论、实验验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数学竞赛另外,校内及校际的数学竞赛也是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真实比赛的环境中体验到挑战、竞争、合作等因素。
数学竞赛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竞赛结果,还在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兴趣,开展数学实验课和数学竞赛等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挥数学思维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呢?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或完整,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一,利用数学游戏和活动。
数学游戏和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猜谜、数学竞赛、数学魔术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其二,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首先要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以下介绍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和尝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数学测量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创设情境和运用数学游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运用数学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数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特别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如逆向思维、归纳推理等,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还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是产生创新的源泉。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让学生探究“如何用最少的步骤把苹果分配给三个人”,或者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尽量多的小正方形”等问题,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模拟、变化等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二、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创新意识需要充足的知识积累和灵感来源。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例如历史上的数学定理、数学应用案例、数学大赛获奖作品等,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灵感。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一个有趣的图形或特殊情境,并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相互启迪,相互协作,从而开发出更加创新的想法和方案。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从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
小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小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是一门需要创新意识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从课堂教学着手。
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量给学生留有自由的空间去思考和发现。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新意识是受到尊重的。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数学启发活动、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谈话、游戏等方式,鼓励孩子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可能。
家长还可以通过购买一些益智类的数学玩具、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家长还要对孩子的创新意识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自己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宝贵的。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为了让小学生积极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格品质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小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自主学习、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以及情感教育的等诸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成为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的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的不竭动力。
”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摇篮。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师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
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师生情感,营造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每位儿童都具有自我表现的心里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注意这一点,并且充分让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出来,使学生免除种种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象暴露出来。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才不会因师道尊严而束手束脚、惟命是从而思维停滞,由此而压抑创新能力的萌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体验。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9篇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9篇第一篇一、做好预设,引导兴趣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
虽说数学课比较枯燥,但是只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预设,就能逐渐地培养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我手上拿着一个球,走上讲台,提问:这是圆形吗?有学生回答道:“球是圆形。
”有的却说:“球不是圆形。
”同学们立即讨论起来。
我立即拿起粉笔板书“是”和“不是”,分别在后面加上问号。
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到底是不是?我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要说出是与不是的理由。
同学们又议论开了。
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
”有的同学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
”还有的同学说:“我从前往后看球就是圆的。
”看来同学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我第二次拿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这些图形分成两大类,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拿出圆规画圆,孩子们很快就画好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刚才是怎样画圆的?”因为有了刚才画圆时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圆的已有认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我则顺势进行小结:圆和长方形、正方形一样,是一个平面图形,而球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一种立体图形。
这样学生对圆的认识就更深入了。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预设中,积极参与,大胆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情绪高涨,积极探索。
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二、乐于学习,培养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那么数学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呢?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兔妈妈和它的三个孩子过着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兔妈妈做的饼是又大又香,它的三个孩子可喜欢吃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课堂教学的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1.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习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a、一年有多少个月?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d、你还发现了什么?良好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更好的探究和创新,教师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自然而然地学生就能取的理想的结果。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抓住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如: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后,教师创设了下面的生活问题情境:元旦快要到了,班主任和同学们商量搞一个庆元旦班会活动,全班师生共自愿出资150元活动费到市场上采购物品,准备班会。
市场上每千克苹果4.5元,什锦糖每千克8元,动画贴纸6元一张,瓜子每千克2元,彩色气球每个0.3元,宣传彩条每个1.5元。
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若老师买3千克苹果、2千克什锦糖、5张动画贴纸、1千克瓜子、30个彩色气球、12条宣传彩条,老师带的钱够用么?还剩多少元钱?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在150元以内,请你为老师设计购买东西的方案。
我设计的第三个问题:若老师想购买的东西数量最多,请你设计方案,谈谈自己的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解题,比较基础,只要细心,完成任务不成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一个多解的题目,钱数一定,由于学生的出发点不同,学生对以上这些东西的喜好不同、侧重不同,给出的方案也不会一样。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数学是一门重视问题解决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和发现中得出一些自己的结论,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注重实践与实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合作式学习以及实践与实用性等多方面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
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当今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当今的小学数学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要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自觉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充分认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确立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六多、七少:教学目标强求一致多,教师照本宣科讲得多,自己启动问题多,让优生发言一问一答多,机械重复练习多,大课堂形式多。
让学生动手少、启动问题少,智力活动少,多层次变式练习少,个人、小组学习交流少,困难生发言少,得到鼓励创新少。
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数学知识,大脑成了数学知识容器,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行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争取生动活泼地发展。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小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小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积极的主动性,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去解决。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创新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提问、讨论和问题解决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去发现规律和解决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维路径,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
试验、观察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并通过讨论和总结来深化他们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和游戏活动。
数学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基础,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思维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通过与同学之间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
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社会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如数学教育培训、数学俱乐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启发式教学方法,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数学思维训练和游戏活动,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培养:1. 提倡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机会进行探索和发现。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观察一种数学模式或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给学生一个数学游戏,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3. 创设情境,激发创意: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物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鼓励多样性思维: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5.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和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6. 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7. 提供机会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示出来。
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些数学展览或演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思考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多样性思维,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并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关系到其
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
造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尝试新方法的精神。
下面将从数学教学的方法和内
容两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数学教学的方法
1. 提倡探索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
观察来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倡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问题、解释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和
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勇于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
勇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引
入教具、实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引入启发性的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
探索欲望,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游戏、数学趣味活动,以及一些“让学生猜的
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求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求索与创新。
而教师只有自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关键词:培养好奇心、更新教学观念、诱发参与、联系生活、合作学习21世纪,国际的竟争是科技的竟争,也是人才的竟争,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
国际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
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他们就会去探索、去创造。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由于受家庭、社会的溺爱感化,儿童的信赖意识比较强,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再加上传统教育的养成,致使学生迷信老师的意识比较严重。
这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欲望,更缺乏创造意识与能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彻底消除依赖意识。
因此:1、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
教学过程是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均匀地撒向每个学生,在他们心灵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
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对老师充满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激情;2、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意见对与否,只要他们能发表见解,都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3、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要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的语言,满腔热情、语言自然,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是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创新“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们用故事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有366个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过生日,那么至少有两个小朋友的生日是同一天。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我们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的导课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古人云:师也、传道授业解惑也。
过去教师总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独奏者,学生是听众、观众,在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忽视了个别,更谈不上学生智力发展。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主要以传播知识为主,对学生潜力的估计不够,老师讲得多,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自学尝试实践的机会,哪有时间让学生随着教师精心设问去思考问题啊?教师传授知识,虽然可以使学生很快掌握知识而不走弯路,但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太小,束缚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目中有人,放手地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给学生多一点思维。
凡使学生能探索得到的决不代替,凡是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例如:教学乘、除等的方法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就不断转换思考的角度,思维异常活跃。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作用,转换角色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认识数学。
四、诱发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1、巧设课始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创造意识的萌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让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刚开始,就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学校有366个小朋友,那么至少有两个小朋友的生日是同一天。
为什么呢?”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有的说不可能;有的说他们是双胞胎,还有的说可能是巧合吧。
在这种情况下,我出示了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这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2、小组合作,学生交流创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探索。
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只强调排名次争第一,忽视合作意识。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用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
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看到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交流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充满友爱,充满互助和竞赛。
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尊重,能得到较为自由的空间,有较多的发言机会和表现机会,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达到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与“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时,我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上课开始,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要求学生编三道应用题,并列式计算:(1)每人吃半个苹果,7人一共吃多少个?(2)3个半苹果平均分给7人,每人分得多少个?(3)3个半苹果每人分半个,可以分给几个人?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三道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这样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都尝试成功的喜悦。
它既能挖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结的合作精神,从而达到协同创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是形成课内学习的内动力。
如:一年级数学在学完“1”的认识后,通过想象,让学生用“1”说一句话,这下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创新思维的火花点燃了,争先说出: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小朋友,一只兔子,一只山羊,一朵花等等。
接着老师就用多媒体出示一片草地,草地上有一只小山和一只公鸡,然后出示一只小白兔向这边跑来,之后,便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谁能用“1”说两句话或三句话。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立即打开了,片刻之后,一同学竟然说出“在一片绿幽幽的草地上,一只小山羊和一只花公鸡正在捉迷藏,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白兔。
”多好的创意啊!我当时当着全班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他那稚嫩的脸上顿时绽开了成功的微笑。
在他的启发诱导下,同学们的思维也随之被打开,并不时地产生奇思妙想。
通过这样的创设情境,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
五、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思维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向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
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做基础。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式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
她付给营业员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
所以,多减的3要加上。
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大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2、应用题训练“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简易花店,标出“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
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技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3、日常生活“数学化”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
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