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赏析论文
关于公共艺术论文(2000字)
关于公共艺术论文(2000字)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机场大型壁画的建成,标志着公共艺术的兴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艺术由最开始的萌芽阶段发展到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让我们意识到公共艺术必将推动中国当代文化社会的民主进程;让公共艺术紧贴民众,促进艺术的多元化;让越来越多,越老越好的公共艺术走进社区普惠于大家。
公共艺术的精品化,不但能成为划时代的标志和象征,而且还将会为社会留下宝贵财富。
关键词:公共艺术论文公共艺术本是一种外来的语言,它还被称为公众艺术和社会艺术。
公用性的含义就是要达到一个开放的空间,里面的资源都是共享的,用另一个词概括就是公用领域。
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领域中,所以人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它,由此表现除了公共艺术的共享,开放和交流的精神价值。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公共壁画、公共环境下的装饰、城市雕塑、表演艺术等等。
一、公共艺术的形成1.公共艺术在壁画中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机场大型壁画的建成,标志着公共艺术的兴起。
其中机场的壁画有《民间舞蹈》《科学的春天》《哪吒闹海》《巴山蜀水》《白蛇传》等优秀作品。
机场壁画的建成也是我国迈向开放的一个象征。
随后袁运甫的作品《袁运甫彩墨画》《山魂水魄》又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相继问世。
北京机场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多,其中还有大量的外国游客,机场壁画建成时引来了不少议论。
机场壁画在当时成为了美术界非常敏感的话题,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们之前的预判。
北京机场壁画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公共艺术的形成,从那以后,绘画艺术走出了室内。
2.公共艺术在城市雕塑中形成公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优秀的艺术作品还可以使他们身心放松,释放掉心理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面貌也焕然一新,这时出现了一种名叫“城市雕像”的东西,即在城市的墙壁上雕塑绘画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城市雕塑取得初步发展,一些优秀作品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些优秀作品体现了当时历史中国家的政治色彩。
公共艺术论文
公共艺术论文公共艺术范文论文3000字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愈来愈突出,它作为一种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公共物品和文化福利。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公共艺术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
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
人们需要沟通。
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
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
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
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仪式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天成之笔’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环境相容相生,中国古人利用自然环境应在理想意境。
‘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寓于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理念。
因此今天的公共空间应该关注自然属性的特征。
提倡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民俗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特质。
这些因素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文化环境。
公共艺术论文
浅析城市雕塑在现代社会公共艺术中的运用摘要: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是城市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的景观空间要素。
公共艺术的核心在于“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最基本的条件。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而城市雕塑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特别是在公共环境中起到了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以独有的空间语言、材质的造型和结构,让人们能感受到它的形式美感和审美内涵.不仅能吸引观众的视线,也能更好的传达情意,使观众真正融入到一种令人愉快的公共关系中。
城市雕塑的创作应该具有大众化和平民化的特征,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公共性,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
其次城市雕塑应与环境相融合,以更好的向人们展示这个城市的风貌。
公共艺术强调公共的参与、陈列在公共场所之中、供给广大民众观赏的艺术.在一切开放的空间里能让人观赏、参与和使用的艺术品、艺术活动、艺术行为和艺术设施,都可以称为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无法脱离所处的广大社会文化背景,它所呈现的复杂性和特征性与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公共艺术和环境景观形态对于城市的风貌、气息及个性形象的辨识和张扬起到重要的作用,而雕塑正是要以他特有的空间语言来向大众传达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和内涵.城市雕塑中的创作作品遵循公共艺术的特性,以能更好的为人们欣赏为创作目的。
公共艺术中的雕塑,与人应该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公共艺术,首先就应该是大众、平民的,而存在于其中的雕塑,包括其他艺术,不应只是高高在上,它应该是能和公众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在文化、娱乐,甚至情感方面能和人们产生互动的沟通物。
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与大众的亲和性,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密切相融而且生动的观赏模式,使观者和可以介入雕塑其间.观赏者与艺术之间的主客体界面趋于淡化,使艺术更好的亲近大众.而在欣赏过程中,观者的内在情感趋于愉悦,使得公共艺术成为公众可自由参观、触摸、依偎或更为互动的展示形态,以缓解现代社会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高层化建筑群对人造成的压抑和排斥,从而成为一种公众性的带有更多民主和自由色彩的艺术.雕塑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一旦被拉近,就可以使作品的内涵被扩展,更好的诠释作品自身的意义。
公共艺术赏析论文
公共艺术赏析论文公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公共艺术空间也称之为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城市当中,公共艺术更多被应用在城市环境美化,人文精神注入,有效提高现代社会文化品质。
公共艺术在环境中的载体是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指公共环境空间,是人类可以行使公共权力的地方。
公共艺术赏析论文篇1浅析城市地铁空间公共艺术摘要:地铁穿线于城市的跨度与密度代表着城市的发展速度,地铁既是地下交通功能的承载体,也是连接当地历史文化结点的重要脉络,每天成千上万流动的乘客都是地铁供信息的接受者。
城市地铁站为公共艺术提供载体,让乘客最直观地了解这座城市。
纵观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铁站,无不彰显着各地独特的气质,地铁公共艺术成为了文明与文化之间的纽带。
探究发展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必要性,要根据现阶段国内外现状出发,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了解城市地铁空间构成因素,分析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的功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当地需求的地铁公共艺术空间。
关键词: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功能一地铁公共艺术起源1.1从单一的交通运输到多元化的艺术长廊在20世纪的自动化大潮中,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主流工具,同时车辆拥堵、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也接踵而来,1856年伦敦开始修建,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
它长约7.6千米,隧道横断面高5.18米、宽8.69米,为单拱形砖砌结构。
当时是以蒸汽机车牵引列车。
(图1)当时的地铁站依旧是满足最基本的交通运输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地铁,以满足城市居民需要。
从2015年7月1日至8月1日,北京地铁官方的网站网站公布数据统计,一个月来地铁公司所辖15条线共运送乘客2.71亿人次,日均846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为7月10日965万人次,北京地铁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如此巨大的社会使用频率,所能产生的社会效应将是难以估量的。
地铁为公共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平台,从地铁空间的室内装饰到公共艺术品的展示,地铁传播着文化、传承历史、展现时代潮流,城市地铁多元化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发展壮大的。
科研课题论文:汉斯 哈克公共艺术作品解析
67102 艺术理论论文汉斯·哈克公共艺术作品解析汉斯?哈克是活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极力探讨艺术介入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的公共艺术作品。
而这些作品有的是对文化政治的抨击,有的则是对历史性事件的解读。
所有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都说明了哈克犹如激进的知识分子,用社会学家的视野去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
笔者将对哈克的作品进行详细解读以启发我们对公共艺术的思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哈克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历史政治问题上,如德国纳粹和法西斯意识形态、美国里根时期和布什时期的政策、法国种族主义问题等等。
他犀利的手法揭开历史真相,如批判美国里根执政时期的作品《油画,向布鲁瑟尔致敬》(Oelgemaelde, Hommage àMarcel Broodthaers)、《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安全网》(Safety Net)、《美国隔离箱,格瑞纳达,1983》(U.S .Isolation Box,Grenada,1983)。
哈克用批判的态度极力揭开纳粹集团的结构,追踪法西斯在当代社会的乔装演变,如作品《举起旗帜》(Raise the Flag,1991年,如图1)、《你们毕竟是胜利者》(Und Ihr habt doch gesiegt)1988年(图2)、《德国》(Germania,1993年,如图3)、《致人民》(To The Population)、《恩斯特?容格》等。
历史性艺术手法的解读成为了哈克80年代的主导思想。
因此他制作了一些和该主题一致的公共艺术作品。
1991年9月,哈克参加了名为《阿尔局斯之眼》的群展,展览地址设在慕尼黑的柯尼希广场,柯尼希广场是一个纳粹的发源地,哈克为展览制作了一个临时性的公共艺术装置,名为《举起旗帜》(图1)。
“作品是以著名的纳粹歌曲《霍斯特?维塞尔之歌》的第一句歌词为题,中央那面旗帜上写着《召唤――伊朗的德国工业》。
公共艺术论文
公共艺术论文公共艺术是连接艺术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艺术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艺术论文篇1浅析公共艺术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公共艺术的重视也不断的提高。
本文通过公共艺术的参与性、互动性,以及对地域文化、环境装饰等方面入手国内外知名公共艺术作品,对公共艺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公共艺术突破了传统美术的创作方法,多方位的发展着,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我国目前国内的公共艺术大多趋向于具象的高大雕塑,或者抽象的装饰点缀雕塑,且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
对于国外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吸收与学习还不是很到位。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参与性;互动性;城市雕塑一、什么是公共艺术对于公共艺术的涵义及概念,没有十分清晰的定义,每个人对于公共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亦是各不相同。
笔者作为志愿者很幸运的参加了2012年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召开的城市公共艺术论坛,通过各位专家教授在论坛中对于公共艺术的涵义及概念的讲解,对一些国内外优秀的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以及没人认对公共艺术的不同解析,使笔者对于公共艺术有了与之前不同的理解。
公共艺术,是在公共空间里创造、设计、与应用的具有一定精神意义的公共产物,它不简简单单的只是一些装饰物或建筑体,对于民众的生活及精神陶冶有一定的引导与塑造的作用,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民众与之有一定的交流与互动。
二、公共艺术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如果不能很好的与民众互动,使民众参与融入到空间氛围之内,则称不上好的艺术。
艺术作品在所处的位置上,与人和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大众在参与到艺术作品中时,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更是具有选择性和倾向性的与之互动,一个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可以在使大家娱乐的同时,感受作者的艺术思维。
(一)杰森・德凯尔・泰勒――《无声的进化》汪大伟教授在论坛中提到: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公共艺术论文相关范文
公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形式,它不只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人风格的展现,还要面对复杂并且直接的环境和公众问题。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论公共艺术的和谐理念【摘要】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多重形式体现着城市文化与发展进程。
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创作中,用不同的构件进行创造,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是其不容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空间审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艺术作为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特点的造型艺术之一,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塑造于城市空间中。
作为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公共艺术以开放的形式传达着艺术作品的内涵,并在城市文化坐标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如果把公共艺术看作一个名词,很明显,它的定义是从公共环境的角度出发,它的外延是小于城市空间的,它的社会功能性就是提供给人类生存空间更多的精神渴求,在建筑所围合的公共空间中,其个体文化性随之转化为社会文化性。
因而,公共艺术所带来的精神的辐射面常常会涉及所处空间中的其他艺术形式,也会更多地影响城市空间和心理行为,这也是公共艺术的特殊性所在。
由于现代城市规划热的兴起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使得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立体名片的标示,显现在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成为环境景观的要素之一。
所以公共艺术要与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性质有机融合,通过公共艺术了解城市的文脉和内涵,把公共艺术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来。
“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必须从空间环境出发,它不仅是为人们营造一道视觉艺术的风景线,一个适宜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必须作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达到协调与统一。
”①在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中,与建筑艺术和雕塑小品相比,公共艺术作品的自身独立性具有更为显著的特征,人性化和情感化是其不变的语言表达,这大大缓解了建筑师、艺术家在创作中受到的桎梏和影响。
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公共艺术教育论文公共艺术教育主要以欣赏课、鉴赏课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
一方面,为了激发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参与度,必须加强艺术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公共艺术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公共艺术教育论文篇一《国内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综述》〔摘要〕公共艺术教育主要以欣赏课、鉴赏课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
一方面,为了激发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参与度,必须加强艺术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
大学生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锻炼,不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也能对文化传承起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综述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逐步受到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并得以蓬勃发展。
笔者以“高校公共艺术”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434条,其中1999年到20xx年期间,高校公共艺术文献共有44篇。
20xx年教育部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全国高校掀起一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公共艺术教育。
20XX年论文发表数量达到顶峰,共96篇。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发表的论文的期刊来源,笔者搜集核心期刊和cssci共35篇,说明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涵研究硕士生们分别从概念的组成或意义的角度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
孙媛认为公共艺术教育是将集娱乐、欣赏、基本知识于一体的一种以艺术形式展现的综合教育[1]。
徐亚娟(2021)认为公共艺术教育属于“特称判断”的名称[2]。
丁倩倩认为可以理解为从公共艺术+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教育是名称的核心词[3]。
笔者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以大众性、公开性、平等性、和创新性为特征,以提升其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素养为目的,普及艺术知识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艺术教育。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爱因斯坦曾说:“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
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
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公共艺术中已经容纳了抽象艺术的形式,抽象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特殊意义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艺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艺术毕业论文范文一:论公共艺术中的人文精神内容摘要: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并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的艺术,体现公共空间与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人文主义精神,既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载体,又有本身设计与制作的规范,它属于艺术与设计的范畴。
公共艺术的规划与研究已成为当今以艺术设计为主体,综合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内涵应用理论研究系统。
其中有功能与文化的综合、文化消费与文化教育熏陶、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等。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空间人文精神公共艺术是城市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的景观空间要素。
它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色彩等对城市空间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公共艺术设计及其相关环境因素的形成,不仅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中,公共艺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如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
由于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正越来越成为一门新兴而富于生命的学科。
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不关注城市文化艺术与环境建设,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
一、公共艺术含义与环境空间的对应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必将对改善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中文化艺术的传播媒体,它不仅是高度物质文明的体现,而且还是人们寻觅的一个未来精神生活的空间。
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但要求艺术家在改造时空的活动中发现新的造型和空间元素,而且要求观赏者所有的感官同时参与和感应。
公共艺术又是一种纯粹赋予物体以形式和结构的载体,或者说是形式的创造活动和美学活动。
作为一种试图赋予物质观察和文化现实秩序的创新行为,它始终关联着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公共艺术教育论文(2)
公共艺术教育论文(2)公共艺术教育论文篇二《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摘要:艺术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又称公共艺术教育)。
文章主要探讨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从知道到懂得,即从积极的方面阐述了公共艺术教育从兴趣点确立到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功利化问题,及之后审美经验的积淀、转折这一整个进程。
关键词:美育;兴趣;功利化;审美经验一、艺术教育与美育艺术伴随人类历史洪流已经走过几千年,无论是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摹仿说”,还是德国作家席勒和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的“游戏说”,或是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支持的“表现说”,都一再证明了艺术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密不可分。
而教育起源论也向大众展示了教育乃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本能反应,与人类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在教育学科设置上,艺术教育又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非专业艺术教育又称为公共艺术教育。
本文所主要探讨的公共艺术教育是以美育培养为基准,不以传授专门技能和知识,也不以艺术为求生技能的艺术教育学科,其教育功能主要是大众美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实践,美育包含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大众美育功能主要包含三点:第一,以兴趣为核心,不以传授专业技能知识为目的,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脱离社会功利性一面,主要从人文情怀角度阐述其对于艺术教育的导向性作用。
第三,鼓励自我审美修炼,从学习创作中获取审美经验,得到圆满。
这三点在某一程度上也形成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
二、兴趣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兴趣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能让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获得最初的艺术知识和审美素养,此所谓“知道”,这也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真正兴趣的创建,是引导其建立自身主观的兴趣点,从最初的“表象直观兴趣”演变为“思考主观兴趣”,这是兴趣培养的根本意义。
这比拿新鲜、有趣的事物来引起关注而产生的短暂兴趣更为重要。
关于公共艺术的研究论文
关于公共艺术的研究论文公共艺术是连接艺术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艺术的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艺术的研究论文范文一:浅谈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论文关键词:园林艺术公共艺术依存关系人性化公众性论文内容摘要: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作为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系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文章主要探讨了运用自然生态保护与公共艺术这两种手段进行的园林化城市建设,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所要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在一起,将成为缓和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优美环境的追求是人们无时无刻的努力目标。
所以,以自然美为主要塑造对象的园林艺术应运而生,它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进而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维系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园林的产生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什么是园林?我们首先从园林的含义入手。
一、园林与公共艺术的概念内涵关于园林的名称和内涵,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由于园林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的,是一个“动性”的概念;再有,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不同地域之间对园林的含义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所以,从“园”字的结构组成方面可以将其解释为,在限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人欣赏的、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就是园林。
对于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当人类文明从产生到发展这样一个特定阶段,人们发散性的思维将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对于自然的依赖性则是人类生存的依托。
所以,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自然、技术、艺术三者之间的巧妙结合。
那么,公共艺术的概念是什么?“公共艺术”仿佛是一个新名词,对于公共艺术一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都围绕在艺术的公共性方面展开。
有关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有关公共艺术设计论文公共艺术设计作为构建当今城市面貌的文化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信息传播功能,且作品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对公众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公共艺术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公共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一: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摘要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公共大众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艺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公共艺术为研究主题的会议、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更是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
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和权力机构都是相对的,它讨论的是社会的公共事项,可以说“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共舆论”,它是对社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的肯定,是人们对基本权利的享受。
“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公共艺术是共享的,而非个人,是以共享和交流为前提的。
笔者着眼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结合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践,探究公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引发的思考和体会,就如何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公共艺术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公共大众的共同意愿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
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载体是公共活动场所,其面对受众主体是公共大众。
公共场所是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的场所,另外其又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它的文化表述功能。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2)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2)公共艺术概论论文篇2浅析公共艺术的概念摘要:从字面来理解,“公共艺术”,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公”、“共”、“公共”、“艺术”这四个词你。
本文探讨了公共艺术特征分别为艺术的思想性、艺术的社会性、艺术的公共性、艺术的互动性与参与性、艺术多元性。
公共艺术可以简单归纳为:在市民社会中,处在公共空间里,以诉诸公众为艺术创作目的的艺术品。
关键词:公共艺术;艺术思想性;艺术社会性;艺术多元性公共艺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城市空间和媒体中,并且日益受到重视。
公共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狭义的理解为城市雕塑的代名词。
其实,公共艺术是一个外来词,英文是public art,从直译上看它应是一个全称词,即公众共同介入的,在公开场合下展示的艺术。
广义的看来,它包含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壁画、书法、摄影、建筑、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等,还包括听觉艺术,如戏剧、电影、舞蹈、演唱等,甚至还包括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和观念艺术等一些前卫艺术。
然而公共艺术的边界至今天仍是一个还具有争议的话题,到底给公共艺术什么样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定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它的内涵和外延。
一、“公共艺术”名词解释我们从字面来理解,“公共艺术”,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公”、“共”、“公共”、“艺术”这四个词。
“公”就是:1、属于国家或者集体的(跟私相对);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3、属于国际间的;4、使公开;5、公平、公正;6、公事,公务。
“共”就是:1、相同的,共同具有的;2、共同具有或承受;3、在一起,一齐;4、一共,总计;5、共产党的简称。
而“公共”的意思是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
它是以一个没有差异、等级、民主的社会为基础。
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才存在“公共”这个概念。
我们可以把“公共”理解为:1、作为行为主体的人,人民大众,全体公民;2、作为行为客体的物,为全体公民所共同拥有的物质。
3、作为承载行为的空间,为全体公民所共同拥有和可以自由出入和参与活动的空间。
公共艺术论文范例
公共艺术论文范例公共艺术的概念较宽泛,它是多种艺术形式的集合,是通过如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等艺术表现手段,放置于公共空间里的艺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艺术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艺术论文范例篇1谈谈新兴公共艺术摘要:于公共艺术,目前学界对其没有严格的定义和区分,大体可以将其理解为“展示与公共场所,能够被社会民众直接欣赏的一种艺术形式”。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基于技术设备和思想的巨大变化,社会上开始出现了许多的新兴艺术形式,公共艺术由于其强烈的展示性和广阔的创作空间,也出现了很多的新形式和新内容,那么,当下新兴的公共艺术主要有哪些形式呢?本文就将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字:新兴公共艺术;大地艺术;光效应艺术;广场艺术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人类至少在6000年前便建立了比较系统的艺术知识,同时也有了对艺术的需求。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开始分离出许多相对独立的体系,公共艺术便是当中的一类。
当下新兴的公共艺术主要有哪些形式呢?大致来讲有以下几类。
一、大地艺术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先行者是美国的克里斯托,他于1972年在纽约搭建了一个长381米,高80-130米的橘红色帘幕,被称为“山谷帷幕”,从此以后,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大型公共艺术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大地艺术创作者基本是利用街道、建筑、山川、河流等自然或人为景观为背景来创造大尺寸,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
例如,哥本哈根的画家James便是一名长期利用街道为“画布”创作立体画的世界知名街头画家,他创作的立体画拥有极为惊人的真实感,而这也正是大地艺术给他提供了很真实的创作背景(图一)。
无独有偶,美国的公共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在2008年也创造了惊人的大地艺术作品,他在犹他州的大盐湖上用砂石筑起了直径达160英尺,长1500英尺的“螺旋状防波提”,场面宏大,令人震惊。
浅谈公共艺术研究论文范文
浅谈公共艺术研究论文范文公共艺术是城市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艺术论文范文篇一:《浅谈公共艺术》[摘要]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是在一种社会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艺术生产具有两个基本的意义,生产过程和作品呈现,而呈现是由生产过程决定的。
艺术活动是不断创造并维持与其他人的关系的一个过程,艺术在这些关系中生产自身。
这些关系是社会相互作用的基础,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它们构成了物质生活的内容,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制约着精神生活,包括艺术作品的生产。
存在是社会性的,而意识是社会自身生产的结果。
在公共艺术的生产中,社会的作用远远超过艺术家的个人活动,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条件下,更呈现为一种经济关系。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研究公共艺术与公共性并不是一个概念,尽管有非常重要的联系,近些年来,对于公共艺术的讨论比较热烈,公共性的概念不时穿插其中。
公共艺术的概念其实比较简单,即公共场所的长期置放(长久性)的艺术作品。
公共场所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出,如街道、广场、公园、商场、车站、体育馆或电影院,它是面向公众的。
一件置于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首先就会以所有的公众作为接受的对象,既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群,也不是艺术家的自由创造。
博物馆或美术馆也是一个公共场所,只要买了门票,所有的人也都可以进去参观,区别只在于博物馆或美术馆是针对有特定意向的观众,或者说是有特定视觉经验和文化素养的人群,即使最不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作品,博物馆或美术馆的观众也可能有主动接受的意向,会试图去思考和理解作品。
公共场所的艺术并不等于是公共艺术,公共场所也不是艺术家为所欲为的地方。
在传统社会,公共艺术的问题是权力与公众的冲突;在现代社会,公共艺术往往是艺术家与权力和公众的冲突。
我们现在讨论的很多公共艺术作品,其实是属于这种临时性的公共场所的艺术,它可以不受权力意志的支配,不受经济的制约,也可以挑战公众的通俗趣味,但它只是把公共场所作为一个移动的博物馆。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随着公共艺术在中国城市中的发展,它可以是人们关注并介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手段。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艺术概论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艺术概论论文篇1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摘要: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任务,在提供指示、美化环境、教化民众、获得经济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共艺术日益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我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在制度体系、意识观念、教育宣传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将迎来新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景观;作用;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推动着传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公共艺术从西方被引入并得到新的发展。
在城市景观建设当中,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广泛的艺术形式进入中国艺术研究的视野。
因此,在探讨公共艺术在我国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时,我们应当首先明晰公共艺术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聚焦研究对象。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及转变(一)公共艺术的定义公共艺术一开始是为了适应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
城市的大量出现、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对周边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应运而生。
总的来说,这时的公共艺术是“艺术家运用某种材料创造的、以城市开放空间为背景、具有一定形式结构的、满足公众审美需要的艺术作品。
”①公共艺术被视为有别于私人物品的公共建筑形式被分离出来,成为新型艺术样态。
(二)公共艺术内涵在新时期下的转变在新时期,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宽泛。
公共艺术被扩大到指代一切满足公众艺术需求的、在公共空间环境的艺术作品。
这里的公共空间环境不仅包括城市的实体空间环境,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虚拟信息网络环境。
公共艺术逐渐成为大众对现代城市发展和生活质量意识的重要反映。
在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公共艺术的开放度、自由度、互动性。
公共艺术论文(10篇):基于文化批判理论的公共艺术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艺术论文(10篇)内容提要:基于文化批判理论的公共艺术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生态公共艺术的设计特征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现状研究小城镇公共艺术多元化的可行性建筑形态下公共艺术的精神语言地域性的公共艺术规划研究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的作用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交互研究基于文化批判理论的公共艺术研究基于文化批判理论的公共艺术研究一、公共艺术与大众文化毋庸置疑,“公共艺术”是一个外来词汇,出现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
公共艺术兴起的直接原因是由一批画家、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群体发起的“公共艺术计划”。
然而,起源于艺术实践的公共艺术在概念界定上却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
确切地说,至今对于公共艺术概念的界定仍然莫衷一是。
一方面,这是由公共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
从外延上看,公共艺术的类型十分广泛,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装饰物、园艺、城市公共设施,还包括戏剧、歌舞表演等艺术活动。
另一方面,这还与公共艺术所隶属学科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目前,对公共艺术的研究不仅局限于美术学,对它的研究正逐渐趋向于跨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趋势。
政治学、艺术学、美学、建筑学、环境学等等都将公共艺术作为研究主题而有所涉猎。
因此,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形式多样的公共艺术形态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必然存在分歧和差异。
综合各种理解,基于各种界定的概念共识,本文的公共艺术指的是公共空间和领域中面向公众开放的艺术形式。
公共艺术面对公众的开放性决定了它与大众之间必然存在紧密的联系。
那么公共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它是否就是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简要论述一下西方学界对大众文化的理解。
在西方理论界中对于大众文化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商品化的结果,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大众文化具有欺骗性、重复性、同一性等特征。
他们尤其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作为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得到了充分强化,如果需要的话,它会以嘲弄的姿态对待古老的梦想、祖先的理想和至深的感受。
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
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美的结晶,人的审美活动也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活动之中。
下面是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请参考!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今天,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公共艺术营造城市的人文环境,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沙里宁(ElielSuarinen)说过:“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那里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
”悉尼在1994年出台的《公共艺术政策》中明确提出,如果要使人们感知到悉尼是一个伟大的城市,那么整个城市必须随处可见艺术品与文化的存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可见,今天要建设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城市必须要有繁荣的艺术和文化的参与。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空间建设,与建筑、空间景观、社区环境共同参与,营造城市的总体文化印象。
这其中,视觉化艺术设施是城市精细化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概述(一)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也可以称为是城市发展的粗扩期,城市发展的粗犷阶段。
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很直接,即扩大城市化规模——修路,建楼,从传统农业主导型经济转向以工业化、市场化经济为主导的模式发展。
我国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也可以说是从农业经济直接、同时跨入工业经济和服务型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由于工业与贸易、市场经济的结构化需求,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参与到这场世纪的社会转型变革中来。
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需要大量的体力与知识劳动力的参与和投入,由此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水泥高楼瞬间拔地而起……这一时期的设计需要解决城市的功能问题,这是物化的设计阶段,故称其为“粗犷型”的发展阶段,首要解决的是城市人口最基本的吃、住、行问题。
(二)城市精细化建设阶段城市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就是广建高楼。
诚然,建楼可以很直接地解决人居问题,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高楼大厦仍是城市的主角,但只是其一而不是重要的主角。
现代城市是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综合化的人工容器。
公共艺术教育舞蹈鉴赏优化与发展论文
公共艺术教育舞蹈鉴赏优化与开展论文在当今教育改革与开展的主流方向中,素质教育当之无愧成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时代标志。
而在众多的素质教育学科中,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着舞蹈艺术,娱悦着人们的身心,同时提升人类情感文明,丰富人类的审美体验,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和开展。
因此,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媒介中最正确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在普通高校中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借助舞蹈艺术作品这个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自我综合素质,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的实际需求,而且符合新的时代下的通才教育观。
(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要求中,舞蹈公选课作为公共选修课程之一,开设的与舞蹈艺术课程有关的有《舞蹈》《形体与舞蹈》《舞蹈根底》《音乐舞蹈欣赏》《舞蹈团实训》以及体育舞蹈中的《拉丁舞》《健美操》《交谊舞》等等,并由专业的音乐舞蹈和体育老师授课。
在进展这些课程的教学设置时,大多参照专业的教学内容来进展教学,过于细致分类,出现单纯的技能训练或成品舞蹈学习,没能对学生进展全面的综合性的舞蹈艺术教育。
(二)教学对象高职高专非艺术专业学生大多农村、乡镇,从普通高中、职中考学而来,大多数学生从未真正意义上接触过音乐舞蹈方面的艺术教育,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知之甚少的。
在他们的印象中,学习舞蹈就是穿着练功服、舞蹈鞋,在一间大大的教室(操场、体育馆)里,老师教学生学,学会动作能跳下来就会舞蹈了。
但他们并没有从舞蹈的理论知识方面去真正了解所学舞蹈的动作内涵特点,更谈不上领会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没有从中获得审美感知。
因此,有必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特点,在课程选定和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侧重,从而到达开设艺术课程的目标。
《舞蹈鉴赏》课程作为众多舞蹈艺术选修课程中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喜欢的一门课。
这门课程与其他舞蹈艺术课程不一样,它不是单纯的学习舞蹈技能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是欣赏者接触舞蹈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论文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引导语:写论文是应届毕业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那么怎样写一篇有关公共艺术作品赏析的论文呢?接下来是本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摘要:壁画作为人类最早的绘画形式,不仅有着悠远的发展历史,同时与人类的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
由于壁画存在的方式较为特殊,所以其与建筑设计的发展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
一般情况下壁画都是作为一种依附于公共建筑或环境下的,这种文化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区域的精神文化风貌,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正能量,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壁画;公共艺术;公共空间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原有的空间意识和建筑风格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非常重要的公共艺术表达形式,壁画也已经摆脱了简单粗放的表现形式,而是以一种更为精细化的形式与大众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一、壁画艺术与公共艺术内涵及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下,将所要表达的思想、精神、理念等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共艺术,公共意识的核心概念就是其所具备的公共性,所有艺术价值的表现都必须以公共环境为基础,而这也是社会意识高度发展下的必然产物。
像雕塑、壁画、浮雕等艺术表现形式都是传统公共艺术的一种,而随着社会的村上发展和进步,公共艺术的必须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作为公共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壁画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与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并没有及时的建立起来,除了占据了一些公共空间之外,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像汉代古墓壁画中的群臣端坐场景或者腾龙和赐节等图案表现的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利,是统治阶级身份的象征,而这些在一般老百姓的墓里是看不到的。
同时传统的壁画也主要是以绘画为主,而当代的壁画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壁画艺术作为公共艺术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经过不断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情感,结合的越来越紧密,正在逐渐的成为城市发展中独具特色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赏析论文
---------------盐城铜马广场雕塑
物电学院电气131 缪鹏飞13223229
盐城大铜马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的俗称,是盐城最显著的城标,是盐城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自1986年9月建成以来,一直是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的光荣标志。
盐城人对“大铜马”的感情很深,自2007年“大铜马”整修过后,“大铜马”变得更加漂亮。
大铜马正式名称应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坐落在盐城市区中心广场。
塑像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管文蔚的具体设想,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主任王克庆教授创作设计的: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塔座上刻由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
从“中市桥”、“忠字塔”、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到“大铜马”,随着历史的积淀和造化,盐城有了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的城市基点,城市的四方从这里开始,盐城的零公里在这里。
一到双休日,喷泉就会准时打开,远远就能听到清脆的水声,清新宜人。
在阳光映照下,喷泉水花四溅五彩缤纷,在夜晚的霓虹辉映下显得分外迷人。
每逢重大节日,花团锦簇气球环绕,给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的感觉,“大铜马”已经成为盐城标志性文化名片。
塑像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管文蔚的具体设想,由时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克庆教授创作设计: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塑像高4米,长3.8米,重3250公斤,为青铜浇铸而成。
塔上刻有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背面朝西,上刻由张爱萍上将审定的碑文,已故书法家鲍审手书。
作为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标志、铁军精神的象征,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建成后一直放置于盐城市区建军路和解放路的十字交叉口中心交通岛,由此这里也成为盐城市民心目中老城区的中心坐标点。
多年来,铁军雕塑一直是盐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以新四军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盐城城市名片。
2009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中,盐城的城市定位升为沿海特大中心城市,解放路作为盐城市区南北轴线道路,在全面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将开通苏北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BRT)。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街
心公园和铜马雕塑布局已不适应新时期城市交通及环境建设的发展需要,尤其是纪念塔地处交通岛中心,不利于城市交通组织,因此,盐城市政府决定对纪念塔实施迁移异地保护。
新址位于原址东南方建军广场(原街心公园)。
原总高度约10.3米的塔将提高至15.0米。
其中,塔基座为石砌台基;塔体采用简洁的台形几何形体,高度10.12米,寓意新四军建军纪念日10月12日,塔顶将原新四军骑马东进的雕塑移至此位;塔后设两片对称的浮雕墙。
整个纪念塔除新四军战士骑马铜雕外,均采用灰白色毛面花岗岩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