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南亚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南亚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引言:南亚地区教育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
而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应进行总结和思考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南亚地区的教学设计及其课后反思,以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南亚教学设计的特点1. 教育目标的明确性南亚地区的教育系统十分注重教育目标的设定和明确。
在教学设计中,教育目标是教师具体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
南亚教师通过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能够更好地指导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南亚地区教育系统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南亚教师常常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南亚教育系统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常常运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南亚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果南亚地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2. 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南亚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合理选取教学方法和教材,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三、南亚教学设计的步骤与要素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指导。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希望学生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南亚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南亚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地理湘教版南亚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南亚教学反思篇1新学期接手初一地理课,一连几节课发现了同样的一种倾向,有的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一边还大声喊:“我来,我来……”。
有时老师刚提出了问题要求,明明是一听就懂,可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对老师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时老师刚纠正一个同学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同学又重复了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
在大力提倡让课堂活跃起来的今天,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的同时,在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呢?几节课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教师明确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
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
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
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明: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
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
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二、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
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
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第二节《南亚》 教学设计与反思
(八)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九)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板书设计:
一、南亚的位置和国家
二、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印度河平原 恒河平原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文章用简单的概括,点明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应让学生掌握三大地形区的位置、主要特征,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是南亚的又一重点。课文以孟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说明南亚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通过南亚1月和7月的风向变化示意图讲解南亚季风气候成因,说明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课文同时还指出南亚作为一个广大的地理单元,各地降水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其它的气候类型。
2、教师教学中,运用丰富详实的材料,切入教学要点,结合相关图像、图片、动画、录象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了新课改教学中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的使用和引导。
3、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教学体验法,引导学生在综合认识南亚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解决教学中相关的问题,并运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师点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做好铺垫。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课题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二节《南亚》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南亚》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㈢教育目标:了解本区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去?” (上课开始,便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同学们回答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唐僧是到印度去取经,印度在南亚,由此引入南亚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南亚次大陆1、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学习课本P41并读图2-9,思考以下问题:(1)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大体位于___________山和____洋之间。
西临______海、东临_______湾,南被_______包围。
(2)南亚大部分位于_________纬度之间,________正好穿过印度半岛的中部,属于_____带。
(3) 南亚包括两个内陆山国______和_____, 两个岛国____和_____,三个海陆兼备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上分别找出这些国家。
【学法指导】在记忆本区国家时可采用顺口溜记忆法,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
南亚教案及课后反思
南亚教案七年级侯立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②、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③、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课外资料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二、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三、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四、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
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②、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③、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课外资料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板书:第二节南亚二、自读文本、自学感知:板书:一、南亚次大陆学生根据区学案中的自学指导自学: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读图启发学生。
)请学生用铅笔在P42彩图上作地形区的标记,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
(边看边画,加深印象。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南亚》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南亚》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资源。
•理解南亚的人口、宗教和文化特征。
•理解南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探究南亚的未来发展方向。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资源,南亚的人口、宗教和文化特征。
•难点:南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南亚的未来发展方向。
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南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资源。
•南亚的人口、宗教和文化特征。
•南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
•南亚的未来发展方向。
4.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经典案例剖析•班内小组讨论5. 教学资源•电子白板•PPT课件•学习手册6.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南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资源。
•第二课时:南亚的人口、宗教和文化特征。
•第三课时:南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
•第四课时:南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知识点一:南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资源1.教师讲授介绍南亚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和资源情况。
2.PPT课件展示南亚地图,并注明各个国家的位置和地形资源情况。
3.经典案例介绍南亚各国的经济特征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
4.班内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他们探究南亚各国的经济情况,并发表意见。
知识点二:南亚的人口、宗教和文化特征1.教师讲授介绍南亚的历史、人口、宗教和文化特征。
2.PPT课件展示南亚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宗教的重要性,并简述南亚人们的生活习惯。
3.经典案例介绍南亚各国的文化特色,并与学生探究这些特征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4.班内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他们探究南亚文化在全球发展中的发展趋势,并发表意见。
2. 第二课时知识点三:南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1.教师讲授介绍南亚面临的生态状况和环境问题,并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PPT课件展示南亚各国的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案。
《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4、学会分析“安拉阿巴德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干季和湿寄降水量分布图”,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教学媒体: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敢问路在何方》磁带教学方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段,这部电视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吧,唐僧师徒四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
[板书]:南亚[活动]:你印象中的南亚是怎样的?(七嘴八舌话南亚)[承转]:南亚是否与我们印象中的一样呢?就让我们走进南亚。
[投影]:南亚的政区图图。
[板书]: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小结]: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南亚大部分在100N~300N。
[提问]南亚有哪些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哪些是临海国家?哪些是岛国?与我国相临的国家有哪几个?[读图归纳]:南亚的国家有七个,内陆有两个国家:尼泊尔、不丹;临海有三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海上有两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与我国相邻的有四个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教师总结]: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临有四国,尼不与印巴。
[读图、提问]:南亚七国的首都各是什么?[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的国家及首都。
高中地理_高二世界地理复习 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南亚》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思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高中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活动。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基石,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目的就是要某个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出解释或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区域地理知识属于初中学习的内容,限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体系相对简单,强调感知;而高中区域地理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前提下,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升华,更强调理性的思维。
学生要在并不牢固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澳大利亚是区域地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节,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因此这一节对高中区域地理来讲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南亚的基本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已遗忘。
高中区域地理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有待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并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
初中地理_ 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南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南亚地形、地势特点。
3. 运用地图说出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分析南亚经济状况。
4、尊重南亚的文化和社会传统,增强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西游记》图片和主题曲,激趣导入。
师:当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到达古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
今天我们再次跟随唐僧师徒重游南亚,详细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我们今天研究的南亚,具体位置在哪儿呢?让我们跟随孙悟空一起了解南亚的位置和国家。
<探究点一> 位置与国家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自主掌握南亚的位置,学生有了具体的认识,南亚位于亚州南部和印度洋北部。
学生分析“南亚地形分布图”掌握南亚的准确位置。
师强调:北回归线的位置,为后面学习南亚气候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掌握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位置特点。
师总结: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中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四国,尼不和印巴。
便于学生整体掌握南亚的位置与国家。
师简介:南亚次大陆,并让学生明确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
【过渡】南亚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现在让我们来了解南亚的地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析各种地图,学生更能准确掌握南亚的位置和国家,而且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探究点二> 南亚的地形和气候1、探究南亚的地形。
引导学生看“南亚地形分布图”分析南亚的地形特点及地形区名称。
学生通过分析图,可以得出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
而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南亚的地势特点,则通过“沿78°E线南亚地形剖面图”和“南亚地形图”分析德干高原地势特点来完成。
在学生了解南亚地形地势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南亚的两条河流,通过描画,明确河流发源地、流经国家和注入的海洋。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南亚》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力分析 地区的地理环境较陌生,分析地理特性的能力较弱,以
及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的要素分析欠缺,环境对人文的影
响等方面分析应用不足。
1、直观呈现南亚地区的大陆轮廓,让学生感受南
亚地区的轮廓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
析地区位置特征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
2、通过观看嫩芽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亚地区的
择与设计 主要地形类型,概括南亚地区的地形特征。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南亚》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南亚》
称
南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
大山脉将南亚与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
教材分析 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
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独特的地理特
பைடு நூலகம்征。
1、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
2、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五、人口与经济
1、人口密集区
传统农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南亚地区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产生巨大的影响,北高南低的地势特征对南亚的气候有
很大的影响,北部高达的喜马拉雅山阻隔了北部南下的
冷空气,使得南亚地区相对独立,气候较为炎热,印度 课例研究综
每年因天气炎热死亡的人数可达千人以上,人人们通过 述
不同的方式来避暑,寻找水源,本节教学可以采用吸引
学生注意的方法来围绕核心内容教学,并且引导学生在
实际生活中节约用水,爱护环境,遇到问题寻找解决问
题的办法。
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能分析地形与河
流的关系。
教学目标
3、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能分析南亚季风对
初中地理_南亚 郝卫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南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了解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4、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合作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南亚的水旱灾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教材分析】《南亚》这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节介绍了南亚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南亚各国的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较差。
【教具准备】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亚洲地形图(见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法学法】讲述法、启发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讲述: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古代的天竺就在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讲授新课)一、南亚的位置与范围[读图]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
[提问]①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②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③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临海国家、岛屿国家?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回答]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南亚教学反思
南亚教学反思《南亚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南亚教学反思在讲述东南亚一课时,首先,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愿意旅游吗,愿意旅游的同学请举手,大多数学生把手举起,我继续问,今天我和同学一起走进东南亚,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到东南亚主要到哪些国家去旅游吗?部分学生回答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教师及时总结,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马泰,那么老师也很想到这些国家去旅游,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想一想,老师应该准备些什么用具,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衣服、雨伞、太阳镜、太阳帽等,那么我准备什么样的衣服?皮大衣?学生回答出:短袖衣服,那为什么呢?还有为什么还要带雨伞、太阳帽呢?学生回答出,因为那里热、降水多、伞即可防晒又可以防雨,根据同学们刚才给我提出的建议,那么、你们知道东南亚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吗?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图7.25图和7.27图分析,通过学生读图、分析得出了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南亚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是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我及时肯定学生给我提出的建议,老师非常感谢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到东南亚旅游必需要带着短衣、短裤、雨伞和太阳帽、太阳镜等用具,这对我们出行旅游提供一定的方便,通过这样简单的设计,学生易懂,容易掌握课本的知识,课堂上师生能够融入一体。
2、守株待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守株待兔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之后透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资料,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
这种做法不仅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用心主动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4、学会分析“安拉阿巴德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干季和湿寄降水量分布图”,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教学媒体: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敢问路在何方》磁带教学方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段,这部电视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吧,唐僧师徒四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
[板书]:南亚[活动]:你印象中的南亚是怎样的(七嘴八舌话南亚)[承转]:南亚是否与我们印象中的一样呢就让我们走进南亚。
[投影]:南亚的政区图图。
[板书]: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小结]: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南亚大部分在100N~300N。
[提问]南亚有哪些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哪些是临海国家哪些是岛国与我国相临的国家有哪几个[读图归纳]:南亚的国家有七个,内陆有两个国家:尼泊尔、不丹;临海有三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海上有两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与我国相邻的有四个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教师总结]: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临有四国,尼不与印巴。
[读图、提问]:南亚七国的首都各是什么[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的国家及首都。
[承转]:在了解了南亚的位置和国家之后,同学们不禁要问唐增师徒四人来此取什么经为什么来此取经呢[板书]:二、佛教、印度教发源地[讲述]:唐僧要来这里取的是佛经,因为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
南亚除了是佛教的发源地之外,还是印度教的发源地。
[提问]:现在南亚各国居民主要信什么教[小结]:斯里兰卡和不丹信仰佛教;印度和尼泊尔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信仰基督教。
[朗读]:“泰姬陵”[提问]南亚有哪些奇特的景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小结]:巴基斯坦的清真寺;印度的泰姬陵。
[承转]:南亚与我国相临,唐增师徒四人为什么要翻山越岭历经“千难万险”,才到达呢原来,这主要是与地形有关。
南亚的地形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自己研究一下。
[板书]:三、三大地形和两条河流[投影]:南亚地形图,[提问]:南亚的地形可分为哪三大地形取[读图小结]:南亚的地形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广阔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提问]:读图详细介绍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学生1]:北部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地势逐级下降,十分崎岖。
而且,喜马拉雅山脉又高又长,就像一座很高大的山墙,把南亚同亚洲大陆的其他部分分隔开。
[学生2]:中部平原主要由几乎连在一起的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组成:西起阿拉伯海岸,向东延伸至孟加拉湾,面积十分广大,粗略一看有点像一个弧形。
[学生3]:南部是印度半岛上的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地表起伏和缓,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半岛以南的印度洋中有斯里兰卡岛。
[评价]:同学们观察仔细,介绍的很精彩。
(掌声鼓励)[承转]:中部广阔的冲积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呢是由印度河和恒河这两条大河冲积而成的[提问]:这两条大河是发源于哪里主要流经哪个国家注入哪哪个海洋呢[投影]:南亚的河流。
[板书]:2、南亚两大河流[活动]: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南亚的两条河流。
[小结]: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主要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
[承转]:印度河、恒河冲积形成的平原面积广大,是南亚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
[提问]:南亚在人口数量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小结]: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就有三个。
[提问]:南亚各国都是何种经济性质的国家[小结]:南亚七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提问]:印度的工业生产条件怎样(煤、铁资源丰富)[提问]:有那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小结]:传统工业有:钢铁、纺织等,新兴工业:电子、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电脑软件等。
[扩展]:印度的电脑软件业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中心”[活动]:如果现在我们再次到南亚去取经,我们应该取什么经练习:完成课本42页活动题第二课时[导入]:唐增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过程中除了要翻山越岭外,还要经常受到炎热和口渴的煎熬,要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先来研究南亚的气候。
[读图]:指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气温、降水方面来考虑。
[投影]: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指导]: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分析气候统计图。
[讨论]:利用44页图,分析南亚雨季降水多的原因[归纳]: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小结]: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一年分三季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热季——3~5月份[讲述]:迎风区,降水多,背风区,降水少。
在南亚,每年的6到10月份盛行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来,来到这里受到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阻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气温降低,空气饱和,容易成云降雨。
因而刚好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区的乞拉朋齐降水相当丰沛,年平均降水量达11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因此被称为是世界的“雨极”。
[承转]::由此可见,西南季风对气候影响很大。
同时,它对农业也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活动]:如果你是一位农业专家,你认为南亚的农业应该怎样分布合适[归纳]: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讲述]:由于南亚的降水受西南季风的控制,在西南季风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西南季风异常的年份:如果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旱灾;来得迟。
相反如果西南季风来的早,退得晚,风力强——水灾。
[练习]:完成课本43、44页活动题播放《敢问路在何方》学生在歌声中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一、南亚的位置与国家在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二、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三、三大地形与两大河流1、地形:北部:高大崎岖的山地中部:广阔的冲积平原南部:起伏和缓的高原2、印度河3、恒河四、人口与经济1、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2、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3、各地降水量差异很大4、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有许多成功之处,当然也有部分不足的地方,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过程中,做得较到位的方面:1、导入新颖,以《西游记》中的唐僧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的故事,引出今天的课题《南亚》。
2、教态自然,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板书工整合理,知识层次分明。
3、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全班齐读阅读材料,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良好。
5、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达到预期效果。
6、以完成课后活动题的方式结束本节课,恰到好处。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1、时间上把握不够好,《南亚》第一课时共分为三部分内容讲解(位置、范围与国家;佛教、印度教发源地;三大地形与两大河流)。
但由于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最后一点内容没完成;2、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提出,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大部分学生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部分学生不专心听讲。
4、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5、注意言语激励,如学生在答对问题或者完成一项任务之后,适当给予鼓励。
如“很好”,“回答的不错”,“完全正确”等等。
或者全班学生给回答对的同学与掌声鼓励。
这样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我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使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
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引导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
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