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送别诗的几种类型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54306d77232f60ddcca17f.png)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一、关于送别诗1.风格和抒情方式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别诗知识点总结
![送别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d56f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4.png)
送别诗知识点总结送别诗的形式多样,既有五言、七言的律诗,也有绝句、律诗的变体。
其中,五言绝句是较为常见的形式。
送别诗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离别之情,也可以通过人物塑造,展现别离的痛苦。
有的送别诗以对过往时光的回忆来抒发别离之情,有的则以对未来的期待来表达别离之意。
无论形式如何,送别诗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生活的体验,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情感体验。
送别诗的写作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诗歌形式。
送别诗可以选用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形式,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形式。
2. 描绘细腻的情感。
送别诗主题感情深沉,对于离别之情的描述要力求真挚感人,通过景物描写、人物塑造等手法,表现出离别所带来的痛苦与不舍。
3. 运用象征手法。
送别诗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的描写,来反衬诗人内心的离别之情,增强诗歌的意境。
4. 抒发真情实感。
送别诗要求真情实感,不做作,不浮夸,力求真挚自然,表达出对离别的真挚感情。
5. 注意节奏韵律。
送别诗不仅要注重情感表达,还要注意节奏韵律的运用,使诗歌音韵和谐,读起来有韵律感。
送别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
在送别诗的世界里,诗人可以尽情地表达对离别的忧伤与不舍,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对亲人、朋友的离别,或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送别诗都是一种最能打动人心的表达方式。
总之,送别诗是一种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形式,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真挚的情感展现,富有象征意味的表达,对离别之情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送别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形式。
通过对送别诗的认识和学习,不仅可以开拓诗歌的表现方式,还可以增进对人生、时光和情感的理解。
唐诗20讲-第十五讲-别离(3.送别的类型)
![唐诗20讲-第十五讲-别离(3.送别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c96f9c30975f46527d3e136.png)
第15讲别离3.送别的类型由于我们讨论的是别离诗,下面就简单地按照送别的对象的不同分类,再在其间体会感情色彩的微妙差异。
1)送别友人毋庸置疑,送别最多的就要算朋友了,这类诗也占据了送别诗的大部分。
分清他们之间不同的感情色彩和风格流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如作者“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东下途中所作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
有人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
此说颇是在理。
而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
而《赠汪伦》写的是朋友为诗人送行,却显得意与境会,不可多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前往泾县1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曾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品读全诗,一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情景交融,清丽与阔大兼而有之。
《金陵酒肆留别》描绘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姑娘当垆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
风吹柳花,离情似水。
走的痛饮,留的尽杯。
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一样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吟来多味。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全诗可见诗人的情怀多么丰采华茂,风流潇洒。
不过,大部分送别诗的感情色彩还是比较悲凉的。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https://img.taocdn.com/s3/m/feebaf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4.png)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用诗言尽离愁,唐人赋予送别以深情送别诗作为唐代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融汇了无数文人士子对离别的思乡之情,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用诗言尽离愁,感受唐人赋予送别的深情。
一、《登鹳雀楼》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极具名气的送别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杰作,以其豪情壮志、笔走龙蛇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离别的是谁,都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要不断向前,超越自我。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李白的送别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曾经广为流传,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自己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广陵的美景,更加凸显了离别之苦与乐,令人心生感慨。
三、《送元二使安西》再来看一首王之涣的佳作,《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出使西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珍重之情。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西域的辽阔,诗人展示了离别之中的无奈与希望,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四、《别董大》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杜牧的《别董大》,这是一首极富感情的送别诗。
杜牧以别离之情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别之际,他以风流倜傥的笔触,向朋友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深情而留声于世。
它们既是文人们对亲友离别情感的抒发,也是展现他们艺术才华的窗口。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些送别之作,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别诗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美好。
希望我们能透过这些送别诗,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相聚,用心去感受离别带来的思考与成长。
送别诗知识积累
![送别诗知识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edbcadd2a58da0116c17499e.png)
送别诗知识积累一、送别诗分类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离别诗所含情感:伤感、惆怅、留恋、嘱咐、安慰、祝愿、期待。
送别诗并不是绝对的分类,常和其他类别的诗混合与咏物诗相似,在近年高考中,常常出现与其他类别混合的送别诗。
由于送别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因此这“别离原因”往往也就成为混合其他类型的原因。
送别诗的常见混合类别有以下几种:1、羁旅行役诗“羁”即停留,使停留,羁旅就是长久寄居他乡,“羁”也有束缚、拘束之意,可见羁旅给旅人带来的多是不快之感,此意从“行役”一词也可看出。
羁旅行役诗最常与送别诗相结合,因为二者常是先后关系,先是送别,接着便踏上旅途;或是因果关系,因为不得已要踏上羁旅,所以有了送别一事。
因此,掌握好这两种诗的混合是十分重要的。
2、爱国遗民诗送别诗也常常和爱国遗民诗结合。
在古诗中,爱国常常表现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或国破家亡的悲痛,遗民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钟情故国,念念不忘。
送别诗与爱国遗民诗结合的契合点常常是故国景。
如《送人归京师》中,在国土沦丧,南北分裂的背景下,友人归京,触景生情,心中便生发出一段忧国之愁。
诗人常常在送别之际看到或想起故国之景,故国之物,由此在离愁之外又添一层国殇。
3、咏怀诗咏怀诗之“怀”多指人的心情,咏怀诗常常吟咏的是自己郁闷的心情,而引起郁闷的原因以仕途不顺为核心,还包括家贫多病、人生坎坷等。
送别诗的五种情感类型
![送别诗的五种情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7c54a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7.png)
送别诗的五种情感类型送别诗的五种情感类型:谢别、恋别、惜别、壮别和阔别。
一、谢别《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二、恋别《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三、惜别《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四、壮别《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送别诗
![送别诗](https://img.taocdn.com/s3/m/4e47ee3dcfc789eb172dc85a.png)
送别诗鉴赏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离情别意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别刘谞》)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送何遁山人归蜀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藉,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常见意象及抒情方式
![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常见意象及抒情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2ac7c7aa26925c52cc5bf1e.png)
一、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转)1、直抒胸臆。
2、借物抒情。
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①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的赠别之作,原共两首,此为第二首。
②这两句说,本来多情的人,由于离别,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倒像彼此无情;在饯别的酒宴上,强颜为笑也难以做到。
樽:酒杯,此指酒宴。
③这两句说,蜡烛好象懂得别人的心事,也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为离人流着痛苦的眼泪直至天亮。
[简析这首诗主要写离别时的惆怅情怀。
前两句抒情。
作者从侧面落笔,通过“却似”、“唯觉”等语,以无情衬托有情,把一对情人在离别时难分难舍的细微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后两句赋物。
作者以物设喻,使无知之物人格化,由烛之垂泪拟人之悲痛,把离别悲伤的感情写得含蓄幽深,余味无穷。
赏析: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
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
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
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
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3、借景抒情。
4、借乐景衬哀情。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首句写离人乘舟而去,点明送别。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描写送别的经典古诗词
![描写送别的经典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0933c31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a.png)
描写送别的经典古诗词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送别的古诗词1、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雪岳读书图>明·萧云从圣书万卷任纵横,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豪歌一曲万里晴,独自遨游何稽首?揭天掀地慰生平。
描写送别的古诗。
5、寒江独钓图>宋·马远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垂泪一别人千里,http://gs./7323.html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
6、长恨歌>唐·白居易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7、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别州民>唐·白居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8、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常见古代诗歌七种类型
![常见古代诗歌七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40aad9cb84ae45c3a358c15.png)
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分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先人经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友送别诗波及的范围极内挚友分别,送别之际,内广,有君臣政界赠别,(1) 寓情于景,以景衬涵人们经常设酒饯别,容有街市朋友相别,有亲情,状况交融。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人情人送别。
(2) 衬托:不直接写人表达恋恋不舍之情。
的离情别绪,而是通①依依惜其他不舍与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①标题中经常有伤感;②分别后的想念意来衬托人的伤离之“送”“别”“赠”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深。
“酬”。
②常有意象:慰与激励;④借送别友(3) 以乐景衬哀情 ( 也“柳”“酒”“月”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 。
人表示自己的心态;⑤标“水”四粗心象。
情(4) 想象 ( 也叫虚假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想。
要志 ( “长亭”“短感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虚实联合 ) 。
送别诗常亭”“阳感经常不是单调的,而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关”“舟”“灞桥”是多种感情交杂在一朋友的沉浸和关切。
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起的会合体,它丰富复诗中出现 )杂却不纷杂无章。
二、羁旅思乡诗——异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内诗人因长久旅居在外,内借抒怀主人公旅途中的(1) 借景抒怀 ( 或叫涵滞留异乡,或流浪异地容所见所闻、所感所叹,“寓情于景” ) ,情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景交融。
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题有落魄失落,流浪哀(2) 以乐景衬哀情的无尽想念和人生感伤,想念亲人等。
( 乐景写哀 ) 。
叹、流浪愁苦。
(3) 侧面落笔。
诗人①天涯流浪羁旅愁。
叙在表现怀远、思归之①诗题中多含有“客写旅居异乡的困难,抒情时,不是直接抒发舍”“登高”“望发流浪无定的孤独。
想念之情,而是从对月”“忆”“寄”“行方着笔,想象对方思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思”等词语以及元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念自己之深,借以烘宵、中秋、重阳、大年夜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标情人的想念。
古代诗歌的6类型送别诗怀古诗
![古代诗歌的6类型送别诗怀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959a12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6.png)
古代诗歌的6类型送别诗怀古诗
古代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3.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4.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5.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6.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7. 羁旅思乡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8. 送别怀人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9. 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10. 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
11. 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12. 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13. 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14. 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送别诗介绍
![送别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f3a861dff00bed5b9f31ded.png)
古代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 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 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 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 代文人一个永恒类。它一般是按 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 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 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 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 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 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后 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 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 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对荆轲式英 雄的思慕。
送友人
五: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精彩回放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 酒、秋等 。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古代送别诗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 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送友人
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 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 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 情别意。
送别类诗词
![送别类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a76c7f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2.png)
送别类诗词送别类诗词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这些诗词多表现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或亲人的深情厚意。
以下是对送别类诗词的浅析:一、送别类诗词的情感表达送别类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有离愁别绪、深情厚意、劝慰鼓励等。
这些情感表达通常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描写离别时的心情、回忆往事等方式来呈现。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壮观的景色,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劝慰鼓励。
二、送别类诗词的意象运用送别类诗词中,常常运用一些典型的意象来表达离别的情感,如长亭、酒、柳、笛等。
这些意象通常与离别有关,如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地方,酒被视为情感的寄托,柳寓意着离别的痛苦,笛声则传递出哀怨和思念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通过“此地一为别”的意象,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三、送别类诗词的意境营造送别类诗词中,意境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方式,送别类诗词能够创造出一种凄美、哀婉、感伤的意境,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描绘破败的景象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营造出一种凄美、感伤的意境,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四、送别类诗词的影响和价值送别类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这些诗词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或亲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祝福。
送别类诗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学表现上,更在于它们所传递的人性美、情感美和哲理美等方面。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通过描绘美丽的秋景,传达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送别诗:1.春日离亭,杨花飘荡。
别离之时,泪湿青衫。
——唐·韦庄《古离别》2.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送别诗的一般分类
![送别诗的一般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07527a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e.png)
送别诗的一般分类送别诗的一般分类|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001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壮别和阔别等几种。
1、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因羡慕大诗人李白,于是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玩,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当李白见到汪伦时,才知道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虽然这位冒失的汪伦的做法有点让李白哭笑不得,但他欲见自己的良苦用心和热情好客又让他感动,数日汪伦都好酒好菜招待李白,并亲自引导李白游历泾县的名胜古迹,临别时,汪伦又送给他许多的礼物。
李白深受感动,为感谢汪伦的深情厚意,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这首诗赠别,表达对汪伦的深深谢意。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别诗类型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别诗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a84a45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3.png)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送别诗类型
【—之送别诗类型】,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
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谢别
例如:李白的《追赠汪伦》:“桃花潭水浅千尺,不及汪伦送来我情。
”这样的送行,从侧面整体表现出来李白和汪伦同是对仗谓之礼、欢乐民主自由的人。
同时也写下两人之
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例如:王维的《送来元二并使安西》:“自是更天下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
诗生动形象地写下了诗人对将要回去荒芜之地的友人深深的憧憬和挂念。
壮别
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推官归京》:“轮台东门愁回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
路转不见踪影君,雪飞过领马行处。
”这首诗整体表现了诗人的伤感之情,但因友人想去
的地方就是繁盛的京城,因而更多的就是对友人的艳羡。
阔别
例如:王勃的《送来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为
以往送行诗黯然销魂的伤感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丽,雄浑洒脱。
把初恋这件事看看得
很超然,唱起了豪放的歌声。
总结: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
人心情的写照。
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送别诗分类
![送别诗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ba8f1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4.png)
送别诗分类
送别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谢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对别人的感激之情,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
恋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对离别的人的深深眷恋,例如唐代无名氏的《杨柳枝》中的“且攀杨柳送情人,莫羡杨花飘入尘。
”
惜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对离别的人的惋惜和留恋,例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壮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离别的人的豪情壮志,例如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阔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对离别的豁达和洒脱,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以上是送别诗的主要分类,但实际上,送别诗的情感复杂多样,可能同时包含多种情感。
关于送别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送别的古诗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89d91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a.png)
送别的古诗有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有哪些引导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是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的,学会适应离别,同时也要感恩命运让你们相遇,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离别的诗句,望大家都够喜欢。
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4、《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6、《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7、《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8、《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9、《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1、《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2、《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4、《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5、《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16、《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7、《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18、《送别诗》隋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0、《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离别是下次的.相聚,希望大家在当下的生活里能够珍惜身边的朋友。
送别诗类别及例诗
![送别诗类别及例诗](https://img.taocdn.com/s3/m/ed12ae0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2.png)
送别诗类别及例诗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
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
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写作特点: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
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
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所含情感: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情感类型:①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②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例:《别董大》③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楼送辛渐》④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伤别】赋得①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②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③,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④去,萋萋⑤满别情。
注释:①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③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④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⑤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青门柳(唐)白居易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聊送别诗的几种类型
——第二届读书节读书笔记征文来稿选登
闲时聊起语文课前“日有所诵”的内容,谈到小学生熟悉的几首送别诗,突然有所感悟。
古人交通不甚发达,“相见”与“送别”的仪式就成了朋友亲人之间很重要的生活内容,骚人墨客的“送别诗”佳作颇丰:一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还有一些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它真诚情谊、壮阔的意境,为古人赠别诗篇增添了另一番别致的魅力。
细品之,便觉因各人的性情与遭遇不同,送别诗思想倾向与情感格调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惜别、壮别和阔别等几种。
一、谢别
谢别,顾名思义,是为了感谢别人而写的诗。
如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与李白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汪伦热情款待李白数日,临行时,为感谢汪伦,便写下了这首谢别诗。
二、恋别
恋别即依恋和牵挂。
这类送别诗较多,唐朝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较为出彩。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三、惜别
所谓惜别,就是说珍惜相互之间的友谊,但不依恋,在分别时给予美好的祝愿,甚至有些羡慕之情。
如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诗人十分珍惜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
宋朝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在夏日的美景中洋溢着惜别之情。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正由于今朝的惜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
四、壮别
壮者,慷慨激昂也。
能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唐朝边塞诗人高适可以算得上一个。
如高适的诗作《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啸,雁声凄凉,大雪纷飞。
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似乎也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
送别诗写得如此豪迈向上,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
五、阔别
阔别诗,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增添了一分靓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