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常见基本病理过程
基本病理过程
基本病理过程:(basic pathological prodess)只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成套的功能,代谢,结构的变化。
疾病(disease):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因机制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的低钠血症,也称低渗性脱水。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l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Osm/L。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失钠,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0~150 mmol/L,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 mOsm/L,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过多的液体在体腔内积聚又称为积水(hydrops)有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脱水(Dehydration):指体液的明显减少(体液丢失量>体重的2%以上),并出现一系列机能和代谢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
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液体集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变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有明显凹痕。
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全身性水肿病人再出现凹陷前就有明显组织液的增加,并可多大原体重的10%。
缺氧((hypoxia):因供养减少或利用氧障碍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结构功能的异常变化病理过程。
发绀(cyanosis):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
肠源性发绀(enterogenous cyanosis):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呈棕褐色,患者因此显紫绀。
病理生理学试题集[1]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病理生理学学科性质。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教学内容。
2.了解:病理生理学发展史。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性质(重点讲授)2.病理生理学发展史。
(一般讲授)3.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重点讲授)重点和难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2.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3.综合征(syndrome)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5.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二、填空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和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是从和的角度来提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3.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的学科。
4.病理生理学的沟通基础医学与的学科。
5.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和。
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临床观察和。
7.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
8.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手段是在动物身上____的模型,对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规律进行研究。
三、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2.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B.病理过程C.病理反应D.病理表现3.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A.器官病理学B.细胞病理学C.实验病理学D.疾病病理学E.医学生理学4.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A.19世纪前叶B.19世纪中中叶C.19世纪后叶D.20世纪前叶E.20世纪中叶5.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国家是A.中国B.德国C.东欧D.美国E.俄国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A.诊断疾病B.研究疾病的表现C.提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D.研究疾病的转归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7.病理生理学是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8.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流行病学调查 B.动物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D.推理判断E.临床实验研究9.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心力衰竭B.休克C.缺氧D.发热E.代谢性酸中毒10.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的是A.每一种疾病所涉及的病理生理学问题B.机体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C.各系统的不同疾病所共有的致病因素D.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E.各系统的每一种疾病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A.病理过程B.病理反应C.疾病D.病理状态E.病理反射1.休克是一种2.疤痕是一种3.冠心病是一种A.病理过程B.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C.疾病概论D.病理生理学的任务E.病理生理学的内容4.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属于5.研究许多疾病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属于6.研究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病理变化属于7.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属于A.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问题B.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性变化C.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D.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E.疾病的治疗方法8.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论述9.疾病概论主要论述10.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论述A.大叶性肺炎B.发热C.心力衰竭D.损伤与抗损伤规律E.冠心病11.疾病概论论述内容有12.基本病理过程论述内容有1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论述内容有A.动物实验 C.两者均有B.临床研究 D.两者均无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自2.分子生物的研究成果来自A.结果可以较快用于临床B.可以人为控制实验条件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3.动物实验4.临床观察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6.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B.肾功能衰竭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7.基本病理过程包括8.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1.病理生理学教学主要包括A总论——疾病的普遍规律D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B基本病理过程E各种症状和体征的机制C 各系统、器官的共同病理过程2.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动物实验B尸体解剖C临床观察E细胞分子病理学研究D流行病学研究3.从学科地位而言,病理生理学是A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B与自然辩证法密切相关的社会学科C与动物实验密切相关的实验学科D与基础医学中多种学科密切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E从形态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4.下列哪项中不属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畴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发生机制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D疾病的诊断和鉴别E疾病的治疗方法5.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包括A.病理过程B.疾病概论C.各系统病理生理学D.各个疾病的病理生理学E.临床研究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包括A.研究疾病的发和的原因和条件B.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C.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D.研究疾病归规律E.研究疾病的治疗方法7.病理过程的特点包括:A.不同疾病中可存在共同的病理过程B.只代表疾病发展过程的最后阶段C.病理过程中都有成套的、共同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D.一种病理过程中能由一种特定的原因引起8.病理生理学是A.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的学科B.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探讨疾病本质的学科C.研究疾病防治的学科D.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桥梁的学科E.基础医学中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9.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包括A.疾病概论B.基本病理过程C.各系统病理生理学D.各个疾病的病理生理学E.病理生理学总论10.病理生理学是沟通下列哪些学科与其他医学基础学科的桥梁课?A.药理学B.外科学C.儿科学D.内科学E.病理学四、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2.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3.为什么说病理生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4.试以炎症为例,说明何谓基本病理过程。
基本病理过程
1.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主要是指多种疾病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2.健康: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3.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有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4.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制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5.诱因(precioitating factor):指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brain death(脑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性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7.低渗性脱水(hypovolemic hyponatremia):其特点是失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8.高渗性脱水(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9.水中毒(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10.脱水热:是指机体(尤其是小儿)在严重脱水后,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是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
11.水肿: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12.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常见基本病理变化
区别:肥大是体积增大,增生是数 量增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生:细胞、组织和器官数量增多, 功能基本不变
联系:肥大和增生都是病理变化的 表现,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影响方 式不同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淋巴回流受阻
坏死
坏死的分类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坏死的原因
缺血缺氧:组 织长时间缺血 缺氧,导致细
胞死亡
感染: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 感染导致组织
坏死
化学损伤:强 酸、强碱等化 学物质对组织
造成损伤
气体栓塞:静脉损伤时,外界气体可经缺损处进入血流,随后被带到右心室并泵入肺 动脉主干,阻塞血管
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或猝死的分娩并发症
栓塞的后果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 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 观点。
充血
生理性充血
原因:生理性充血是指由于生理刺激引起的器官或组织充血
表现:生理性充血通常表现为器官或组织轻度肿胀、颜色略红
意义:生理性充血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对于维持器官或组织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 意义
注意事项:在生理性充血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以免引起器官或组织的损伤
炎症性充血
定义:炎症性充血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充盈扩张 原因:炎症介质的作用,如组胺、激肽、前列腺素等 表现:皮肤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等 意义: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促进炎症的恢复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绪论1. 基本病理过程:指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成套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疾病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2.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3.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4.水中毒:患者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血钠下降,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内总钠正常或增加,又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5.水肿edema: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6.积水hydrops:过多液体在体腔内积聚称为积水。
7.隐性水肿:游离液体增加不明显,尚无明显外观表现的水肿。
8.显性水肿:皮下组织过多液体积聚,出现明显外观表现的水肿。
酸碱平衡紊乱1.酸碱平衡:机体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以维持PH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2.酸碱平衡紊乱:许多因素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稳定性遭到破坏,这种稳定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3.PaCO2:血液中成物理状态溶解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
正常范围是33~46mmHg,平均为40mmHg。
4.SB:标准碳酸氢盐: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在PaCO2为40mmHg,温度为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时测得的血液中HCO3-的量,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正常范围为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5.AB:实际碳酸氢盐: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实际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情况下测得的血液中HCO3-的浓度。
病理
7、假小叶:肝硬化形成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有时还可见被包绕进来的汇管区。
8、假膜性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时,在肠道黏膜表面的渗出物中常有大量纤维蛋白,它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特征性病变。其实质是肠黏膜的纤维素性炎。
7、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变主要累及心室壁内层的1/3心肌,严重时病灶扩大融合累及整个心内膜下心肌,呈环状坏死。
8、向心性肥大:心脏长期压力负荷过重,使得心肌纤维增粗,心室壁增厚,心腔不扩张,相对缩小,称为向心性肥大。
9、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为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小儿,体弱老人及久病卧床者。
2、透壁性心肌梗死:是典型心肌梗死的类型,也称为区域性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
3、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
W
1、卫星现象:一个神经元被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卫星现象。
4、肥大: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5、风湿病:是一种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长侵犯心脏、关节、血管等处,以心脏的病变最为严重。
6、风湿小体 aschoff小体:多见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肤下结缔组织,是一种肉芽肿性病变,形状略呈梭形,镜下中心见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坏死物后形成的风湿细胞,外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病理学主要知识要点整理
绪论&第一章疾病概论[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有哪些]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炎症)和全身(发热、休克)、多种病理过程(大叶性肺炎:炎症、发热、缺氧、休克)[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学习临床医学的必要基础[概念:病理过程病理状态(分别举例)]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可共同具有的一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无特异性、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炎症)和全身(发热、休克)、多种病理过程(大叶性肺炎:炎症、发热、缺氧、休克)病理状态:是指相对稳定或发展极为缓慢的局部形态变化,常是病理过程的后果烧伤后的皮肤瘢痕、关节炎后的关节强直[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最常见的是?]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最常见),营养性,遗传性(遗传性疾病、遗传易感性),先天性,免疫性,精神、心理和社会[遗传性因素的两种情况是什么?举例说明]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直接引起的。
基因突变(苯酮尿症、白化病)、染色体畸变(先天愚型)遗传易感性:易患某些疾病的遗传特性。
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转归包括?]康复(完全、不完全)、死亡(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康复的两种形式为?]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何谓脑死亡?]大脑功能完全停止,脑电波消失,脑干功能停止大脑对缺氧甚为敏感,血液停止供应后大脑皮质耐受缺氧的时间仅为6-8分钟,其后进入不可恢复的状态,称为“脑死亡”第五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在形态学上的表现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何为萎缩?其分类有哪些并举例说明]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生理性萎缩:分泌性、老化病理性萎缩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晚期肿瘤(恶性肿瘤)局部:营养不良性(缺血、缺氧)、压迫性(积水、结石)、废用性(骨折、一次咀嚼)、神经损伤性(脊髓灰质炎)、分泌性(垂体缺血、坏死);局部放射治疗后,其附近器官也可发生萎缩[发生萎缩的组织器官有哪些形态学变化?]肉眼: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韧、边缘尖锐、包膜增厚皱缩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兼细胞数目减少;间质结缔组织略有增生;胞质中可见褐色颗粒,称脂褐素[化生的定义、分类与其对机体的影响]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分类: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化生的鳞状上皮,增强了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却减弱了黏膜的自净机制;化生的上皮可以变恶[引起细胞水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其发生的主要部位在哪?病理变化和结局如何] 原因:感染(肝炎、肺炎、脑膜炎、败血症)、中毒(砷、磷中毒)、缺氧(贫血、休克、窒息)好发部位:肝、肾、心肉眼:浑浊肿胀。
病理生理学考试归纳
一、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包括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2.疾病:体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诱因:能够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4.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5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6高钠血症:指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
7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大于5.5mmol/L。
8反常性碱性尿:酸中毒时尿液一般呈酸性,但在高血钾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时,远曲小管上皮Na+-K+交换增强,导致肾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故称之为反常性碱性尿。
9.标准碳酸氢盐:指全血标本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38o C ,PaCO240mmHg,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测得的血浆中HCO3-量。
正常范围是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
10.碱剩余: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正常范围为-3.0~+3.0mmol/L。
11.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正常值为12+2mmol/L。
12.缺氧: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以致机体发生机能代谢甚至形态结构异常改变的病理过程。
13.血氧含量:指100ml血液实际所含的氧量,包括与Hb实际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氧。
14.发绀: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黏膜出现青紫色,则称为发绀。
15.肠源性青紫: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硝基苯、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中毒,使血液中形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这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称为肠源性青紫。
16.发热: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时,称为发热。
17.过热: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高。
病理生理学-判断(整理)
判断题1、代谢性碱中毒可导致氧离曲线右移。
F2 蔬菜、瓜果中所含的有机酸盐是日常生活中摄入固定酸的主要来源。
F3 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状态是抑制。
T4 在调节酸碱平衡时肺的缓冲系统缓冲作用发生最快。
F5 酸中毒时H+竞争性地抑制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
T6 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K+内移。
F7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磷酸。
F8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氯浓度正常。
T9 癔病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T10 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可同时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F11 柠檬酸盐属碱性物质。
T12 肾脏的代偿调节缓慢而持久。
T13 动脉血pH值正常说明机体酸碱平衡状况正常。
F14 AG的主要意义在于区分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和鉴别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T15 代谢性酸中毒急性发生时,机体主要依靠肺的代偿调节。
T16 SB是在全血在标准状态下测得的。
T17 急性气道阻塞可引起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F18 严重失代偿性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可发生“CO2麻醉”。
T19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时,两者之间看不到相互代偿的关系。
T20 碱中毒时血浆游离钙浓度升高。
F21 休克时细胞最早发生损伤的部位是线粒体。
F22 休克的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
T23 休克I期又称为缺血性缺氧期。
T24 淤血性缺氧期的组织灌流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F25 高动力型休克又称为冷休克。
F26 治疗休克患者时,不需要纠正酸中毒就可以直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F27 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T28 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T29 感染性休克最容易导致DIC发生。
T30 休克早期除心源性休克外,其他类型休克不易发生心力衰竭。
T31 失血性休克最容易发生MODS。
F 2 第十一章32 休克Ⅰ期微循环的改变主要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有关。
T33 休克时因为ATP供应不足,细胞膜上钠泵运转失灵,可导致低钾血症。
基本病理过程
肾梗死
脾梗死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低倍镜:图右上为正常,抒组织,左下为梗死区,坏死 的肾组织呈粉红色颗粒状(→)。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梗死的影响和结局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决定于发生梗死的器 官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肾有较大的代偿功能,肾梗死通常只引 腰痛和血尿,但不影响肾功能。四肢的梗死 即坏疽,可引起毒血症,必要时须截肢。肺 梗死有胸膜刺激征和咯血。心肌梗死可影响 心功能,严重者可致心功能不全。脑梗死视 不同定位而有不同症状,梗死灶大者可致死。
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
最常见的栓子是 脱落的血栓,占栓塞 的99%;在少见的情 况下,脂肪、空气、 寄生虫、组织团块、 细菌、羊水也可引起 栓塞。
栓子一般随血流运行。
栓塞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模式图: 图1:微导管进入动脉瘤,开始用微弹簧栓塞。 图2:动脉瘤腔完全被微弹簧填塞。 图3:拔除微导管,栓塞手术成功。
充血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 定义:器官或 组织的血管内 血液含量增多 – 动脉性充血 – 静脉性充血
正常
缺血
动脉性
静脉性
动脉性充血(充血)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充血: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原因和类型:
生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 • 炎性充血 • 刺激性充血:理化因素(温、热、酸碱等) • 减压后充血:腹水、胃肠臌气 • 侧枝性充血
分类: 依据出血的来源: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依据出血的部位:外出血、内出血 依据出血的原因:破裂性出血、渗出性出血。
病变 内出血可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 血液积聚于体腔内者称体腔积血,如腹腔积血、心包 积血;体腔内可见血液或凝血块。 发生于组织内的出血,量大时形成血肿,如脑血肿、 皮下血肿等。 皮肤、粘膜、浆膜的少量出血在局部形成瘀点,较大 的出血灶形成瘀斑。
7常见基本病理过程
7常见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进程的学科,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各个方面。
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是指炎症、坏死、增生、纤维化、变性、溶解和过度反应等。
下面将对这七种基本病理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1.炎症: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旨在清除病原体和修复受损组织。
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早期的炎症主要由血管扩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炎症终止后,可能会形成炎症组织疤痕。
2.坏死: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常见于组织缺血、肿瘤、感染和化学损伤等。
坏死可能通过凝固、液化、干酪样或纤维样改变进行分类。
坏死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取决于损伤的严重性和细胞类型的敏感性。
坏死细胞的直接溶解、炎性细胞浸润和修复可能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和组织修复。
3.增生:增生是指组织细胞数目的明显增加。
增生可以是生理性的,如骨骼肌增生;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乳腺增生性增生。
细胞增生可以通过增加细胞数量或增加细胞体积来实现。
增生通常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早期步骤,也是损伤后细胞修复的一种方式。
4.纤维化:纤维化是成纤维细胞和结缔组织在修复损伤时过度增生的结果。
纤维化通常由炎症和坏死后的修复反应引起。
长期持续的炎症刺激导致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合成增加,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在一些疾病中,如纤维化性肝硬化,大量瘢痕组织的形成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5.变性:变性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
变性通常由受损的细胞器、代谢障碍和毒素引起,如高热、辐射和酒精。
变性表现为细胞肿胀、核固缩、染色质浓缩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如果损伤继续存在,细胞可能发生坏死。
6.溶解:溶解是指组织或细胞的物质被酶类或其他化学物质分解为溶解液。
溶解通常由酶的不适当激活或释放引起,如胰腺炎时发生的酶的自体消化。
溶解造成的组织破坏通常引起炎症反应。
7.过度反应:过度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刺激的过度或异常反应。
过度反应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功能引起,如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
基本病理过程
• 2、血栓形态:肉眼可见的血栓可分为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和混合血栓三种。
• 3、血栓的转归:一种是白细胞崩解, 释放蛋白分解酶,使血栓软化再通或 脱落带到其他部位。另一种是机化。
• 4、对机体的影响:引起组织梗死或坏 死。
• (六)栓塞(Embolism):在正常血液中 见不到的非溶性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 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非溶 性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常见的栓 子有血栓、空气、脂肪、瘤细胞、细菌团 块和寄生虫等。
• 5、常见淤血器官的病理变化 (1)肝淤血:体积稍增大,包膜紧张,重量增加,边缘 钝圆,颜色呈暗红色。切面有较多暗红色血液流出。肝小 叶中央淤血较重,呈紫红色,肝小叶周边淤血较轻,肝细 胞发生脂肪变性,呈灰黄色,诸多肝小叶的淤血区和脂变 区相间,使切面构成红黄相间的槟榔样花纹,称为槟榔肝。
(2)肺淤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 湿润光泽,呈紫红色,质地稍变实,切开时有淡红
• 外出血(External hemorrhage):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 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 内出血(Internal hemorrhage):可分为血肿、积血等。 • 血肿(Hematoma):小血管破裂时,如果流出的血液蓄积
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压挤周围组织,形成血腔 称为血肿。 • 积血:血液蓄积在天然解剖腔内。如腹腔积血、胸腔积血、 子宫积血等。 • (2)渗出性出血(hemorrhage by diapedesis):血管没 有明显的损伤,红细胞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管壁漏出血管 之外.
• 血液循环障碍局部变化的基本形式表现为: • 1、血量、血流速度发生变化引起的 充血、贫
血和缺血。 • 2、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 出血 • 3、血液性状发生改变(血管腔受阻) 血栓、
基本病理过程名词解释
基本病理过程名词解释基本病理过程(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es)是指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病理学变化的一系列过程。
了解基本病理过程对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进行分类和定义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的解释。
1. 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它被认为是保护机体的一种生物学防御机制。
炎症性细胞和介质的释放导致局部组织血管扩张、渗出和活化。
炎症通常伴随着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2. 细胞变性(Cellular degeneration):细胞变性是指细胞受到损伤后的变化。
常见的细胞变性包括脂质变性、坏死、萎缩和固缩等。
细胞变性是机体对于环境损害的防御机制,也是疾病发展的重要一环。
3. 细胞增生(Cellular proliferation):细胞增生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
细胞增生可以是正常的生理性反应,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反应,如肿瘤的细胞增殖。
4. 纤维化(Fibrosis):纤维化是一种病理过程,它是由于过度的胶原沉积而导致的组织结构的重建和肉芽组织形成。
纤维化常常是局部或全身慢性炎症的后果。
5. 坏死(Necrosis):坏死是指受损细胞及其组织的死亡。
坏死可以是由于细胞受到严重的损伤,无法修复而发生的死亡。
不同类型的坏死包括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和纤维蛋白样坏死等。
6. 萎缩(Atrophy):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大小和数量的减少。
萎缩可以是生理性的,如肌肉萎缩,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肾脏萎缩。
7. 肿瘤(Neoplasia):肿瘤是指细胞成长失控的生理状态,通常被定义为异常增生的结果,它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正常细胞不同。
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
8. 免疫反应(Immune reaction):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一种特异性防御反应。
它包括无菌性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抗体和细胞毒性物质等介导的免疫反应。
[整理]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
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请举例。
[答案]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IC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四、问答题1.简述健康和疾病的含义。
[答案]健康和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两者之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均良好的状态。
健康的相反面即是疾病,一般认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发生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而且表现出自稳调节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现象。
2.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答案]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的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例如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3.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答案]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发生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损伤和抗损伤过程,两者相互对立,它是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它们间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损伤强于抗损伤时,疾病循着恶性螺旋向恶化方面发展;反之,则向恢复健康方面发展。
损伤和抗损伤虽然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相互转化。
例如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管收缩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剧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休克恶化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4.什么是脑死亡?试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答案]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即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
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判定脑死亡的根据是:①不可逆昏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
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68%
添加标题
请在此粘贴或者输入您的文字内 容请在此粘贴或者输入您的文字 内容请在此粘贴或者输入您的文 字内容
02
分类
01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是由于心脏、血管系统和 血液本身状态的改变,所造成波及全身各器官 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
02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则是只机体某一局部或个别
器官发生循环障碍的现象。
03
主要表现
血液循环障碍,主要表现血量、血液性状和血管机 能结构的异常,进而导致整个机体和局部组织器官的机
充血对机体的影响
充血的原因及类型
病理性充血 生理性充血 指各种病理状态下的充血,其原因是局部组织 受各种因素的刺激,包括机械、物理、化学、 生物性因素等,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都可以引起 充血。如机械性刺激、太阳暴晒、温热等,使 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中、小动脉血管阻塞时, 或进行手术结扎后,其上段的分支可发生代偿 性扩张充血。体内组织器官较长时间受压迫。 使局部血管发生贫血,一旦迅速解除其压迫后 继发小动脉高度扩张充血称之为减压后充血。 如牛瘤胃鼓气进行穿刺,而极骤放气时,受压 血管即由贫血而转为高度充血,从而反射的引 起机体其他部分血压下降和血量减少,导致脑 贫血和心冠状动脉血压过低,造成牛体虚拖, 严重者死亡。
能、代谢、形态结构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组织器官 的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与梗死等。
基本病理过程
nbh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健康(Health)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 ) ,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亚健康(sub-health)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病因(cause)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s):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
疾病转归(prognosis):康复和死亡.主要取决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力量对比,治疗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康复(rehabilitation)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死亡(Death)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一个过程,包括频死期、临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失钠>失水,血浆渗透压<280mmol/L,血钠浓度<130mmol/L,也称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主要是细胞外液的减少,最大的威胁——循环衰竭。
脱水症(Dehydration):因组织间液量减少,临床上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下陷,婴幼儿囟门凹陷等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可分为内分泌性增生和再生性增生。
雌激素过多子宫内膜增生 中毒性肝炎后肝细胞的再生
7
⑶化生
•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由于细胞生活环境改变或理化因素刺激 •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 成 •一般只能转变为性质相似的细胞。如支气管黏膜的柱状
上皮组织长期受刺激变为鳞状上皮组织。
• 根据起始原因非为病理性萎缩和生理性萎缩,生理性常 见于胸腺的青春期萎缩和生殖系统中卵巢,子宫及睾 丸的更年期后萎缩等,病理性萎缩一般有: ①营养不良性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 ③废用性萎缩:器官长时间功能和代谢下降所致。例如, 骨折后,久卧不动的肌肉因代谢减慢可逐渐发生萎缩。 ④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者轴突损害引起效应 器萎缩。例如,小儿麻痹症的肌肉萎缩 。 ⑤内分泌性萎缩:由于内分泌腺功能下降引起靶器官细 胞萎缩。例如,绝经后子宫的萎缩。
34
慢性肺淤血
肺泡腔内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心衰细胞
35
病毒性肝炎(胆色素沉积)
36
皮内痣 真皮内巢状分布的痣细胞,浆内含有黑色素
37
⑥病理性钙化 除牙齿及骨以外组织中有固体钙盐沉着。 ⅰ营养不良性钙化: 局部变性,坏死组织和异物的 异常钙盐沉积。 常见于结核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寄生虫 虫体、虫卵和某些异物、坏死组织 ⅱ转移性钙化: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和血 磷增高引起的钙盐沉积。
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急性风湿时的心血管壁及甲 状腺功能低下时的皮下组织。
28
黏液样变性
29
5)淀粉样变性 细胞间质,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出现的淀粉样蛋白质-黏 多糖复合物沉淀。 常规苏木精-伊红(H.E) 染色,镜下细胞外间质呈淡红 色的均质状。因与淀粉遇碘反应相似故得名。 特点为淀粉样蛋白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及组织中而引起多 种病变,主要累及心、肾、肝、脾、胃肠、关节肌肉 及皮肤等器官及组织。 原因尚不明确,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有关炎症介 质,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蛋白沉积主要发生在细胞 外,造成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 组织坏死后,不仅结构自溶、功能丧失,还可引发急 性炎症反应,渗出的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可加 速坏死的发生和溶解。
39
坏死的基本病变是由于坏死细胞内蛋白质变性或被其 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引起,这些改变在细胞死亡几小 时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见到。 1)细胞核的变化: 细胞核的改变是判断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 ①核固缩:由于核脱水使染色质浓缩,核的体积缩小, 染色变深; ②核碎裂:核膜破裂,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分散在胞 浆中; ③核溶解:染色质的DNA被DNA酶分解,核失去对碱性 染料的亲和力,染色变淡,只能见到核的轮廓甚至核 完全消失
12
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由全身或 局部因素引起。 ①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 饥饿、消化道梗阻、慢性消耗性疾 病及恶性肿瘤等 •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血液等消 耗过多引起全身器官萎缩 •脂肪组织首先发生萎缩,其次是肌 肉,再其次是肝、脾、肾等器官, 而心、脑的萎缩发生最晚。 ②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因局部 慢性缺血引起,如如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时引起的脑萎缩、因慢性心肌 缺血引起心肌萎缩,再如脑缺血引 起脑组织萎缩。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萎缩
13
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萎缩
14
营养不良性萎缩:恶病质
15
肾盂积水 2)压迫性萎缩 :组织或器官长时间受压迫所致。 •如尿路梗阻(结石、肿瘤等)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 质引起肾萎缩。 •引起这种萎缩的压力无需太大,关键是一定的压力持续 16 存在。
2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9
病理变化: 肉眼观,发生细胞水肿的脏器体积增大,包膜 紧张,颜色苍白而无光泽,似沸水烫过一样。
20
光镜下观,轻者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 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的细小颗粒 (电镜下此即肿胀的线粒体); 细胞水肿进一步发展可使细胞体积明 显增大,胞浆疏松淡染,称胞浆疏 松化; 重度的细胞水肿,使整个细胞膨大如 气球,胞浆透明,称气球样变
30
淀粉样变
31
6)病理性色素沉着 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有外源性的如炭末及纹身进入皮内的色素。 也有内源性色素,包括含铁血黄素、脂褐素、胆红素、黑 色素等。 ①含铁血黄素: • 是血红蛋白代谢的衍生物。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被巨噬细 胞吞噬后,通过溶酶体的消化,来自血红蛋白的Fe3+和 蛋白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形成光镜下 的棕黄色颗粒。 • 正常情况下,含铁血黄素见于有红细胞破坏的肝、脾和 骨髓的巨噬细胞内。 • 病理性含铁血黄素沉着多为局部性,见于陈旧性出血或 慢性淤血。 • 溶血性贫血有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时,可出现全身性含铁 32 血黄素沉着,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
可复性病变:恢复
肝:
病变
坏死
a.肉眼观:轻度脂肪变时,受累器官无明显变化。随病情 加重,脂肪变的器官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 面有油腻感。
b.光镜下,脂肪变的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大者 22 可将细胞核挤于一侧。
肝脂肪变性 肝体积增大,颜色变黄
肝脂肪变性 肝细胞内有大 量大小不等、 境界清楚的脂 肪空泡
18
1)细胞水肿(水样变性)
是一种最常见的、较轻的变性,好发于代谢旺盛、线 粒体丰富的器官,如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原因和发生机制: 主要原因:缺氧、感染和中毒。 发生机制: 缺氧、感染或中毒等→线粒体损伤→ ATP生成减少 →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 →细胞膜上的Na+- K+ 泵对电解质的主动转运功能发生 障碍 →细胞内Na+、水增多→细胞肿胀 →代谢产物蓄积,进一步加重细胞水肿。
②脂褐素:是溶酶体作用后剩下不再能被消化的物 质而形成的残余体。
• 其中50%为脂质:脂质过氧化物易降解为丙二醛, 再与蛋白质氨基结合——脂质与蛋白质交联,形 成黄褐色的色素颗粒。 • 正常时,附睾管上皮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神经 节细胞的胞质内可含有少量脂褐素。
• 沉积于神经、心肌、肝脏等组织衰老细胞中的脂 褐素,其积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衰老的重要 指征之一。
• 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 病变器官功能下降。
• 肉眼观,病变组织呈灰白半 透明状,质地坚韧,缺乏弹 性。
• 镜下见纤维细胞明显减少, 胶原纤维肿胀增粗并互相融 合,形成梁状、片状或带状 的均质红染的半透明状结构。 图示瘢痕组 织之胶原纤 维融合成均 质红染的半 透明状
25
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糖尿病时的肾、脑、脾及视 网膜等的细动脉。其发生是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得 以渗入内膜,在内皮下凝固,形成均匀红染的无结构状物质。细 动脉的玻璃样变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又称 细动脉硬化,可使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并引起局部缺血。
常见于正常泌酸的部位,如肺泡壁、肾小管的基 底膜和胃粘膜上皮。
38
(2)不可逆性损伤——坏死
• 细胞受到严重损伤累及细胞核,呈现代谢停止、结构 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时,称细胞死亡,包 括坏死和凋亡两种类型。 •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 坏死可由变性逐渐发展而来,也可由致损伤因素直接 作用引起(如局部受到高温、强酸的突然作用,或动 脉血流的突然中断等)。
糖尿病肾病 右下为入球小 动脉,其管壁呈 均匀红染的无结 构状(玻变)
26
• 细胞内玻璃样变:如肾小球肾炎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的 重吸收小滴、酒精性肝炎时的Mallory小体。 • 酒精性肝炎:肝细胞浆中可见红染球状物(Mallory小体)
27
4)黏液样变性
细胞间质内黏多糖(葡萄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等) 和蛋白质的蓄积。 镜下,病变处间质疏松,充满淡蓝色胶样液体,其 间有少量星芒状细胞。
二、常见基本病理过程
(一)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2.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3.细胞的凋亡 4.损伤的修复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五)缺氧
(三)炎症
(四)发热
(六)休克
(七)肿瘤
1
二、常见基本病理过程
(一)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细胞、组织或器官对各种刺激因素和环境变化, 往往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协调从而 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⑴肥大
细胞和组织 的损伤
可逆性损伤 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凝固性坏死
液化样坏死
坏疽
纤维样坏死
玻璃样变性
黏液样变性
干酪样坏死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病理性色素 沉着
淀粉样变性
病理性钙化
17
(1)可逆性损伤——变性
由于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或细胞间质内的 正常物质显著增多或出现异常物质的现象,通常伴 有功能低下。 细胞内的变性是可复性的,细胞间的变性很难恢 复。
23
3)玻璃样变性 又称透明变性,是指在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 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常见的有3种类型: •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 血管壁玻璃样变 • 细胞内玻璃样变
24
•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Nhomakorabea• 常见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 如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 的纤维斑块、纤维化的肾小 球等
9
2)间叶组织化生 多半由纤维结缔组织化生为骨、软骨或脂肪组织。 如骨化性肌炎时,由于外伤引起肢体近段皮下及 肌肉内纤维组织增生,并发生骨化生。这是由于新生 的结缔组织细胞转化为骨母细胞的结果。 老年人的喉及支气管软骨可化生为骨。
间叶组织也称间充组织,是动物胚胎期的结缔组织。
间叶组织在胚胎中起着支持、填充及构成新组织和器官 的作用。
3
一肾摘除另一肾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