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新教材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新教材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新教材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及其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内容概述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原理展开,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的转化等核心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理解化学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原理、溶液中离子平衡的调节机制、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其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 案例教学:选取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实验操作1.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让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化学平衡实验:通过调整反应条件,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加深学生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3. 溶液离子平衡实验:通过测定不同pH值下的溶液电导率,让学生掌握溶液中离子平衡的调节机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说课稿[精较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说课稿[精较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说课稿必修二

高中化学说课稿必修二

高中化学说课稿必修二在开始撰写高中化学说课稿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式。

本文将以必修二的化学课程为例,围绕这些关键点展开。

首先,我们设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

因此,教学目标应包括: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学会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3.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烃、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接下来,我们确定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主题展开:1.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

3.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烃的分类、命名规则、官能团的性质等。

4.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以下策略:1.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3. 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引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和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的实际过程,加深理解。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有机化学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查漏补缺。

最后,我们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高二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高二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高二化学必修二说课稿高二化学必修二说课稿(一)一、课题简介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检测等知识的学习。

2、新课标要求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是高考必考内容3、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确立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引导学生认识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理②增强学生实验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学会筛选信息进行交流②结合实验探究,微观解释盐类水解的概念及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调查“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措施”,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热情,立志于将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性的自主发展。

②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pH等知识,这几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难度,而盐类的水解又是这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就更有难度,因此,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授课前三天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并分配各组的调查任务:1、(第一组)新闻链接:被蜂蛰伤莫大意—采草药的老伯差点送了命!某日上午10点左右,家住市区的李伯与邻居到附近的山上采草药时,不慎被蜜蜂蛰伤,当时他并未在意。

回家后李阿伯感到伤处疼痛加重、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家人急忙拨打急救电话,经医生对症处理,李伯已脱离危险。

请问这次险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黄蜂或蜜蜂叮咬后应如何利用家庭常用的物质及时处理?请第一组的同学查阅有关资料,以便上课时与其他同学分享你们的成果。

化学说课稿15篇(可编辑)

化学说课稿15篇(可编辑)

化学说课稿15篇化学说课稿1(3047字)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

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化合物形成的分析,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进而认识化学键的含义(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3)、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重组(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氯化钠生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微观想象,产生探究欲望(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本人整理过的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本人整理过的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推荐文档

(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推荐文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说课稿全套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一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

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1) 知识与技能① 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② 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① 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 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doc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doc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目录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8)《化学键》说课稿. (11)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19)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2)《甲烷》说课 (26)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34)《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8)《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44)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 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 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 .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 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 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必修2全套说课稿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本册综合》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本册综合》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本册综合》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册综合》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第二册,适用于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与写法、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册,学生将建立化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培养化学实践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写法和平衡方法;•熟悉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与写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如何理解和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与写法(2课时)•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及应用。

2.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4课时)•学习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熟悉化学计量的运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关系。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6课时)•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法和应用;•学习电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电化学电池和电解概念及应用。

必修2化学键说课稿优秀9篇

必修2化学键说课稿优秀9篇

必修2化学键说课稿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化学键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即归纳教学的方法。

因此我的教学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

1、关于离子键的教学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内容,重点复习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生产氯化钠的过程进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

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

讨论中要着重抓住离子键的原因,成键粒子和成键性质三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离子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

要指出在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如(1)离子漏标电荷数;(2)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分辨不清等,注意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此外,为了使学生知道氯化钠在通常情况下以晶体形式存在,我将利用课后资料中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展示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培养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关于共价键的教学课前可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关于共价化合物的内容,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过程,讨论中要着重抓住共价键的成因和表示方法。

在讨论共价键的原因时,我将启发对比氖原子和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为什么氖分子是单原子分子,而氯原子是双原子分子。

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否达到稳定状态,分析得出形成共价键的条件,并用电子式表示氢气和氯气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的教学采用与离子键的对比进行教学,通过概念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的对比,将使教学更加顺利。

3、关于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教学复习导入:在复习共价键概念后,可由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氢气,氯化氢,水分子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1)在氯化氢中及水分子中,为什么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和氧原?(2)而H2中为什么电子对未偏移?(3)氢气和氯化氢,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并总结出规律。

4、关于化学键的教学在通过以上的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化学键的概念。

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必修二

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必修二

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必修二在撰写高中化学说课稿时,我们需要确保内容既准确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以下是一篇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说课稿样本,涵盖了四个主要的化学主题。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说课内容。

必修二的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溶液与电解质以及有机化学基础。

接下来,我将分别对这四个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说。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部分,我们将探讨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与之相关的能量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四个基本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

在讲解合成反应时,我会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两种或多种物质如何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同时,我会强调合成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这一点可以通过实验中的温度变化来直观感受。

分解反应则与之相反,一个复合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简单物质的过程往往需要吸收能量。

通过实验室的电解水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并理解这一点。

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是更复杂一些的化学反应类型,我会通过金属活动性序列和电化学原理来解释这两种反应的机理。

此外,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可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讲解能量变化时,我会引入焓变(ΔH)和熵变(ΔS)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使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描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这部分,我会首先介绍动态平衡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展示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或浓度来影响化学平衡。

接着,我会引入勒夏特列原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它解释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时,系统如何调整自身以重新达到平衡。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问题讨论,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一原理。

此外,我会讲解如何使用Kc(浓度平衡常数)和Kp(压力平衡常数)来描述化学平衡,并展示如何通过这些常数来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目录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1)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7)《化学键》说课稿 (9)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1)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17)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0)《甲烷》说课 (23)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30)《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3)《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39)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点设置如下:教学重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二.说教法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化学史引入新课,设计一些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设计这些问题主要是创设问题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分析图表、巧得规律。

课本在本节内容中设计了许多图表,列举了一些数据,这些资源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P5的科学探究完全可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和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填表,从而找出信息中隐藏的规律,得出碱金属元素中相似性和差异性,再者P7碱金属的主要性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推知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同时也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①.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增强动手能力.②.加强实验的改进与对比。

如课本介绍钠与氧气时用的是坩埚,可以用石棉网吗?这两种方法都做些一下,比较其中的优劣。

如课本介绍钠与水反应时,用的是烧杯,可用水槽,再用投影,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效果会更佳。

③.科学探究,诱思创新。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要给学生规定框框,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又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

如将氧气、水与金属钠和钾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

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给出事实→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

三.说学法本节课我在探究ⅠA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去研究问题。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会观察,善于动脑、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指导他们学会运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同时增强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

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2)元素周期表。

[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教师]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

[提问]共多少族?(16)[提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提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教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学生看元素周期表][教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 表5—11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教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

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教师]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族序数。

[教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学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教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学生] 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教师]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钠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生]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A族,与钠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并且,它应该比金属钠更容易失去电子,如果与水反应,应该更剧烈。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培养皿口上,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所发生的现象。

待冷却后,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入2~3滴酚酞,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学生]有关系。

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且还原性增加[教师]由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总结1.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碱金属)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大家应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存在必然的联系。

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从结构能不能推导了元素的性质?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习中验证一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