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全诗赏析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白居易诗选望月有感》(白居易)诗篇全文翻译
《白居易诗选望月有感》(白居易)诗篇全文翻译白居易诗选望月有感白居易系列: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集白居易诗选望月有感【原文】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1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2,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1羁旅:漂泊流离。
2千里雁:大雁行列整齐,古人常以雁行比喻兄弟。
【译文】家业在灾年中荡然无存,兄弟分散各奔西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至亲逃散在异地他乡。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大概都会伤心落泪,思乡之心各地相同。
【赏析】这首抒情诗是作者考中进士后东归省亲时所作,意在写经乱之后对兄弟姐妹的怀念,表达了与家人离别的痛苦之情。
前两联诗人自述所经历的战乱不断、家园荒废、亲人失散等由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诗人把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千里孤雁、九秋断蓬,将骨肉分离的惨景展现在读者眼前,也使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被刻画了出来,给人一种孤苦凄凉之感。
最后两句诗人以真挚的情思,描画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来:深夜,饱受离别之苦的诗人难以入眠,抬头遥望高悬夜空的明月,不由得想到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
如果此时大家都和自己一样远望这轮明月,应该也会黯然落泪吧!这一夜之中,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兄弟们的思乡之情,也都是相同的。
诗人用这样的画面收尾,意境淳朴真切,引人共鸣。
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饱经战乱的人们所共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像诗人这样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来。
全诗语言清丽,没有任何修饰,像话家常一般,但却紧紧地扣住了主题,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高适《燕歌行·并序》译文《燕歌行·并序》唐诗译文及鉴赏
高适《燕歌行·并序》译文《燕歌行·并序》唐诗译文及鉴赏《燕歌行·并序》这首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音调和美。
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燕歌行·并序》作者: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并序》注解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前人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2.御史大夫张公:此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
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3."汉家"四句: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参《通鉴》213卷)。
汉将:指张守珪将领。
"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4.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
榆关:山海关。
逶迤:连绵不断。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5.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瀚海:大沙漠。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作者辛弃疾是怀着很深沉的感情写下这篇佳作《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他胸中有着许多的壮志,但是却没办法实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赏析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
该词即是如此。
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
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悲歌赏析这首古辞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写游子思乡不得归的悲哀。
“悲歌可以当泣”,诗一开头,劈头劈脑拦腰斩断许多内容,不难理解,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过多少回了,由于太伤心,以至最后以放声悲歌代替哭泣,他为何这样悲哀?“远望可以当归”,原来是一位游子,他远离故乡,无法还乡,只好以望乡来代替还乡了。
真的“远望可以当归”吗?只是聊以解忧,无可奈何罢了。
这两句把许许多多人的生活体验作了典型的艺术概括,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这是承接“远望”写远望所见,见到了故乡吗?没有。
郁郁,是写草木郁郁葱葱。
累累是写山岗累累。
“岭树重遮千里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岗遮住了望眼,故乡何在?亲人何在?“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这两句是写思乡而未还乡的原因。
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了,哪里还有家?无家可归。
即便是有家可归,也回不去,因为“欲渡河无船”。
所谓“欲渡河无船”,不仅仅是指眼前无船可渡,而是说自己处处受阻,前途坎坷,走投无路的意思。
张衡在《四愁诗》中说:“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
连结用东西南北四个比喻来象征自己有志难伸,忧伤失意。
李白在《行路难》中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以行路难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欲渡河无船”也应作如是观,是这位游子悲惨命运的形象写照。
这正是他思乡、望乡的根本原因。
这样写,就比《艳歌行》要沉痛得多了。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他的思乡之情,他的痛苦遭遇,很想向人诉说,但有许多难言之隐,不敢乱说,只好闷在心中,万分痛苦,就像车轮在肠子里转动一般,阵阵绞痛。
梁甫吟原文赏析及翻译5篇
梁甫吟原文赏析及翻译5篇梁甫吟原文赏析及翻译5篇梁甫吟原文赏析及翻译1梁甫吟晋朝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
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年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
《梁甫吟》译文时节在变换,北斗星的斗柄改变了其所指的方向,太阳也好像飞到了高空。
四季在循环运转,寒暑相互接替。
现在的年时和日暮,就是天象运行的明证。
刚才招摇星还指向东北,时值二月,转瞬大火星就从西南升起,到了秋季。
时节的变换真是很迅速。
悲风一直在吹,没有停歇的时候,乌云一直在接连不断地飘飞。
到了冬季水面都结冰了,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露水都凝结了。
人生的岁月只管逝去,祥瑞的云彩很少被人乘坐使人得以升仙。
想按正道而行,实行忠信哪能靠得住呢?孔子在水边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就是感慨人生短促而发的吗?在梁甫山顶上想到这些,我不禁也悲愤地抚膺叹息。
《梁甫吟》注释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
这里代指斗柄,北斗的柄随着时节的变换而改变方向。
骖:驾三匹马。
羲和:日神,这里指太阳。
凌:升高。
四运:指四季。
承:接替。
冉冉:逐渐。
天路:天象的运行。
招摇:即北斗第七星。
招摇指向东北,时节是农历二月。
大火西南升:大火星从西南方升起。
这里是指世界变换迅速。
仍:接连不断。
庆云:一种吉祥的云气。
履信:实行忠信的道理。
思顺焉足凭:指按正道而行却又哪能靠得住。
临川响:指孔子在水边的叹息。
《梁甫吟》简析梁甫是个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甫山者,遂赋予《梁甫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
这首诗中陆机是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促,虽然行为正直,仍然不免有种种忧患。
梁甫吟原文赏析及翻译2原文:梁甫吟明代:刘基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4篇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4篇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1[宋]苏轼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释:【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2】东武:指密州。
【3】子由:苏轼之弟文学家苏辙字。
【4】彭门:指徐州。
【5】此曲:指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
【6】安石:谢安,字安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名臣,以功封建昌县公,死后赠太傅。
【7】东海: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东面濒临大海,故称东海。
【8】“从事”句:意为谢安出仕时鬓发已开始变白。
谢安少有重名,屡征不起,直到四十多岁才出仕从政。
【9】“中年”两句:《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丝竹,泛指管弦乐器。
【10】“一旦”三句:意思是说谢安功成名就之后,一定准备归隐会稽,不料后来抱病回京了。
西州,代指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11】雅志:指退隐东山的高雅的志趣。
轩冕(xuān miǎn):古代官员的车服。
借指做官。
【12】沧洲:水滨,古代多用以指隐士的住处。
【13】岁云暮:即岁暮。
云,语助词。
【14】要褐裘(qiú):指换上粗布袍,意为辞官归乡,作普通百姓。
【15】迟留:逗留,停留。
【16】“惟酒”句:语本《晋书·顾荣传》:“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17】“一任”二句:意思是说,任凭有雄心大志的入瞧不起我们,也不去管它了。
刘玄德,刘备。
赏析: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篇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八百里:牛之名。
五十弦:瑟。
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七哀诗·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哀诗·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翻译:译文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注释①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②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③中国:中原地区。
④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⑤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⑥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⑦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⑧《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
古诗悲歌·悲歌可以当泣翻译赏析
古诗悲歌·悲歌可以当泣翻译赏析《悲歌·悲歌可以当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汉乐府。
其古诗全文如下: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①可以:这里是“聊以”的意思。
当(dāng):代替。
②这二句的意思是:“惟其欲泣,所以悲歌;惟不能归,所以远望”(张玉谷《古诗赏析》)。
③郁郁:愁闷的样子。
累累:失意的样子。
④思:悲也。
⑤这二句是说:思乡的悲愁憋闷在心里,就象车轮在肚肠中滚来转去。
【翻译】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赏析】这首古辞收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写游子思乡不得归的悲哀。
“悲歌可以当泣”,诗一开头,劈头劈脑拦腰斩断许多内容,不难理解,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过多少回了,由于太伤心,以至最后以放声悲歌代替哭泣,他为何这样悲哀?“远望可以当归”,原来是一位游子,他远离故乡,无法还乡,只好以望乡来代替还乡了。
真的“远望可以当归”吗?只是聊以解忧,无可奈何罢了。
这两句把许许多多人的生活体验作了典型的艺术概括,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思念故乡,郁郁累orG累”,这是承接“远望”写远望所见,见到了故乡吗?没有。
郁郁,是写草木郁郁葱葱。
累累是写山岗累累。
“岭树重遮千里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岗遮住了望眼,故乡何在?亲人何在?“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这两句是写思乡而未还乡的原因。
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了,哪里还有家?无家可归。
即便是有家可归,也回不去,因为“欲渡河无船”。
所谓“欲渡河无船”,不仅仅是指眼前无船可渡,而是说自己处处受阻,前途坎坷,走投无路的意思。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鉴赏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鉴赏《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燕歌行》原文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及注释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短歌行魏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译文: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剩下的日子苦短难耐,过去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惆怅。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人应当及时享乐,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置酒高堂,悲歌临觞(shāng)。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朝霜:早晨的露水。
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华不再阳: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苹(pínɡ)以春晖,兰以秋芳。
苹: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
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今我不乐,蟋(xī)蟀(shuài)在房。
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
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yáo)既臧(zāng)。
旨:美好。
臧:好。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
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明月何皎皎》全诗赏析
《明月何皎皎》全诗赏析《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是如何的。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原文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注释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
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
旋,转。
⑤引领:伸颈,“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诗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意思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赏析此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关于此诗主题,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写女子闺中望夫,一说写游子久客思归。
从全诗情调看,以前说为佳。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其愁由明月引起。
“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
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
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
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
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
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
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但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
原创挽歌及其欣赏
原创挽歌及其欣赏原创挽歌及其欣赏原文悲歌可作泪,远视可作当归。
我想念我的家乡,我充满了悲伤。
没有人想回家,没有船想过河。
不能说话,轮子在肠子里转。
翻译悲伤的歌声代替了想家的哭声,回不了家,爬不了山,看着远方仿佛回到了故乡。
广阔的植被,厚重的山丘遮住了眼睛,乡愁充满了我的心。
家里没有亲人,也没有回家的家。
即使有家可回,我也回不去,因为未来坎坷,没有出路,也没有船可渡。
我很想把我的乡愁和痛苦的经历告诉大家,但是有很多说不出的事情我说不出口,只好闷在心里,心里极度痛苦,就像肠子里的轮子在转,一阵阵绞痛。
给…作注解是的:这里有一个“聊天”解决方案。
当:相反。
(2)阴郁:形容你很担心。
阴沉,阴沉的表情。
沉重、沮丧的样子。
思考:悲伤。
肠内车轮转动:描述内心疼痛。
司马迁《报任安书》:“肠子一日九回。
”发表赞赏的评论这首旧诗收录于《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是关于漂泊他乡的悲伤。
“挽歌可以当哭”,在诗的开头,我们不难理解,这首挽歌在此之前已经哭过很多次了,因为他太悲伤了,以至于*他没有哭,而是大声地唱着挽歌。
他为什么这么难过?“王源可以当当归”原来是一个流浪者。
他离家很远,回不了家,只好看着家而不是回家。
真的是“王源可以当当归”吗?我只是说着减轻我的担心,但我没办法。
这两句话对很多人的人生经历做了典型的艺术总结,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思念家乡,心情抑郁”,这是我写完《王源》后看到的。
你见过我的家乡吗?不,茂盛是指茂盛的植被。
是关于山和山的。
“三百里无一物见,只有一片模糊的树林和山”,广阔的植被,厚重的山丘遮住了眼睛,你的家乡在哪里?亲戚在哪里?“没有人想回家,没有船想过河。
”这两句话就是你写乡愁不回国的原因。
家里没有亲戚,哪里有家?无家可归即使有归宿,也回不去,因为“没有船过江”。
所谓“无舟过江”,不仅仅意味着目前没有船可渡,更意味着你处处受阻,前途坎坷,无路可走。
《四愁诗》,张恒说:“我想的在泰山,想跟着的在父亲难”,“我想的在桂林,想跟着的在湖南深处”,“我想的在汉阳,想跟着的在隆萨卡”,“我想的在雁门,想跟着的在下雪”。
《长歌续短歌》全文译文及注释鉴赏
《长歌续短歌》全文译文及注释鉴赏《长歌续短歌》是由李贺所创作的,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歌续短歌》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长歌续短歌》唐代:李贺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长歌续短歌》译文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
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
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
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
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
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
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长歌续短歌》注释长歌续短歌:题目从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化出。
长歌二句:互文的修辞手法,长歌短歌,唱破衣襟,吟断白发。
秦王:指唐宪宗。
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
旦夕:日日夜夜。
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陇头:田间地头。
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二句:因为困顿潦倒,看到初夏万物茂盛,更加自感凄凉。
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
明月:比喻唐宪宗。
这两句的意思为:夜峰罗列,月光照耀在落石下,不及他处。
比喻君恩被群小阻隔。
裴回:即“徘徊”,彷徨不进貌。
之:代词,代指唐宪宗。
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长歌续短歌》赏析开头二句紧扣诗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思。
“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也都入情入理。
古人有“长歌当哭”的话,长歌当哭,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
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诗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白发越搔越稀。
这首诗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短”生发出来的。
哭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哭李商隐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哭李商隐原文及赏析哭李商隐原文及赏析原文: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燕歌行》诗歌赏析
《燕歌行》诗歌赏析《燕歌行》诗歌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
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燕歌行》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燕歌行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翻译/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全诗赏析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赏析这首古辞收在《乐府集·杂曲歌辞》中,写游子思乡不得归的悲哀。
“悲歌可以当泣”,诗一开头,劈头劈脑拦腰斩断许多内容,不难理解,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过多少回了,由于太伤心,以至最后以放声悲歌代替哭泣,他为何这样悲哀?“远望可以当归”,原来是一位游子,他远离故乡,无法还乡,只好以望乡来代替还乡了。
真的“远望可以当归”吗?只是聊以解忧,无可奈何罢了。
这两句把许许多多人的生活体验作了典型的艺术概括,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这是承接“远望”写远望所见,见到了故乡吗?没有。
郁郁,是写草木郁郁葱葱。
累累是写山岗累累。
“岭树重遮千里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岗遮住了望眼,故乡何在?亲人何在?“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这两句是写思乡而未还乡的原因。
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了,哪里还有家?无家可归。
即便是有家可归,也回不去,因为“欲渡河无船”。
所谓“欲渡河无船”,不仅仅是指眼前无船可渡,而是说自己处处受阻,前途坎坷,走投无路的意思。
张衡在《四愁诗》中说:“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
连结用东西南北四个比喻来象征自己有志难伸,忧伤失意。
李白在《行路难》中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以行路难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欲渡河无船”也应作如是观,是这位游子悲惨命运的形象写照。
这正是他思乡、望乡的根本原因。
这样写,就比《艳歌行》要沉痛得多了。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他的思乡之情,他的痛苦遭遇,很想向人诉说,但有许多难言之隐,不敢乱说,只好闷在心中,万分痛苦,就像车轮在肠子里转动一般,阵阵绞痛。
这首诗和《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在思想内容上相似。
最后两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但《古歌》是触景生情,而这首诗,既不写景,也不叙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挚的感情痛苦的体验而动人心弦。
可以说,抒情诗的意境,并不在于写景和叙事,只要感情真挚感人能引起共鸣,那么诗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读者的脑海中幻化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了。
(傅如一)以下内容为繁体版出自漢代詩人佚名的《悲歌》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鬱鬱累累。
欲歸傢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賞析這首古辭收在《樂府集·雜曲歌辭》中,寫遊子思鄉不得歸的悲哀。
“悲歌可以當泣”,詩一開頭,劈頭劈腦攔腰斬斷許多內容,不難理解,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過多少回瞭,由於太傷心,以至最後以放聲悲歌代替哭泣,他為何這樣悲哀?“遠望可以當歸”,原來是一位遊子,他遠離故鄉,無法還鄉,隻好以望鄉來代替還鄉瞭。
真的“遠望可以當歸”嗎?隻是聊以解憂,無可奈何罷瞭。
這兩句把許許多多人的生活體驗作瞭典型的藝術概括,是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所以成為千古名句。
“思念故鄉,鬱鬱累累”,這是承接“遠望”寫遠望所見,見到瞭故鄉嗎?沒有。
鬱鬱,是寫草木鬱鬱蔥蔥。
累累是寫山崗累累。
“嶺樹重遮千裡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瞭望眼,故鄉何在?親人何在?“欲歸傢無人,欲渡河無船。
”這兩句是寫思鄉而未還鄉的原因。
傢裡已經沒有親人瞭,哪裡還有傢?無傢可歸。
即便是有傢可歸,也回不去,因為“欲渡河無船”。
所謂”欲渡河無船”,不僅僅是指眼前無船可渡,而是說自己處處受阻,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的意思。
張衡在《四愁詩》中說:“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坂長”,“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
連結用東西南北四個比喻來象征自己有志難伸,憂傷失意。
李白在《行路難》中說“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以行路難象征人生道路的艱難。
“欲渡河無船”也應作如是觀,是這位遊子悲慘命運的形象寫照。
這正是他思鄉、望鄉的根本原因。
這樣寫,就比《艷歌行》要沉痛得多瞭。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他的思鄉之情,他的痛苦遭遇,很想向人訴說,但有許多難言之隱,不敢亂說,隻好悶在心中,萬分痛苦,就像車輪在腸子裡轉動一般,陣陣絞痛。
這首詩和《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在思想內容上相似。
最後兩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但《古歌》是觸景生情,而這首詩,既不寫景,也不敘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摯的感情痛苦的體驗而動人心弦。
可以說,抒情詩的意境,並不在於寫景和敘事,隻要感情真摯感人能引起共鳴,那麼詩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讀者的腦海中幻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瞭。
(傅如一)“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全诗赏析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赏析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
诗中运用反语,名义上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是暗含讥讽。
肃宗朝此事甚多,岑参和杜甫对此都不满。
只因不受器重,不得不少写谏书而已。
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
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758年(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
“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
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
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
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
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
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
“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
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
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
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
阙事,指缺点、过错。
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
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
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
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
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
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
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出自盛唐詩人岑參的《寄左省杜拾遺》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禦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賞析人悲嘆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
詩中運用反語,名義上贊朝廷無諷諫之事,實是暗含譏諷。
肅宗朝此事甚多,岑參和杜甫對此都不滿。
隻因不受器重,不得不少寫諫書而已。
表達瞭一代文人身處卑位而又惆悵國運的復雜心態。
詩題中的“杜拾遺”,即杜甫。
岑參與杜甫在公元757-758年(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於朝;岑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居左署,故稱“左省”。
“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
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敘述與杜甫同朝為官的生活境況。
詩人連續鋪寫“天仗”、“丹陛”、“禦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顯貴;但揭開“榮華顯貴”的帷幕,卻使讀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麼空虛、無聊、死板、老套。
每天他們總是煞有介事、誠惶誠恐地“趨”(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廡東西。
但君臣們既沒有辦瞭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定下什麼興利除弊、定國安邦之策。
詩人特意告訴讀者,清早,他們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禦香”之氣而“歸”罷瞭。
“曉”、“暮”兩字說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復一日,天天如此。
這對於立志為國建功的詩人來說,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五、六兩句,詩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內心的悲憤。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這兩句中,“悲”字是中心,一個字概括瞭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態度和感受。
詩人為大好年華浪費於“朝隨天仗入,暮惹禦香歸”的無聊生活而悲,也為那種“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勝愁悶。
因此,低頭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抬頭睹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
如果聯系當時安史亂後國傢瘡痍滿目、百廢待興的時事背景,對照上面四句所描寫的死氣沉沉、無所作為的朝廷現狀,讀者就會更加清楚地感到“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兩句,語憤情悲,抒發瞭詩人對時事和身世的無限感慨。
詩的結尾兩句,是全詩的高潮。
闕事,指缺點、過錯。
有人說這兩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這樣,詩人就不必“悲花落”、“羨鳥飛”,甚至愁生白發。
這“聖朝無闕事”,是詩人憤慨至極,故作反語;與下句合看,既是諷刺,也是揭露。
隻有那昏庸的統治者,才會自詡聖明,自以為“無闕事”,拒絕納諫。
正因為如此,身任“補闕”的詩人見“闕”不能“補”,“自覺諫書稀”,一個“稀”字,反映出詩人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
這和當時同為諫官的杜甫感慨“袞職曾無一字補”(《題省中壁》)、“何用虛名絆此身”(《曲江二首》),是語異而心同的。
所以杜甫讀瞭岑參詩後,心領神會,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
”(《奉答岑參補闕見贈》)他是看出岑詩中的“潛臺詞”的。
這首詩,采用的是曲折隱晦的筆法,寓貶於褒,綿裡藏針,表面頌揚,骨子裡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朝政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