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艺术品石膏型失蜡铸造工艺

合集下载

“陶范法”和“失蜡法”铸造出来的铜器有何工艺特点

“陶范法”和“失蜡法”铸造出来的铜器有何工艺特点

“陶范法”和“失蜡法”铸造出来的铜器有何工艺特点陶范法2012-03-07 00:23:56用陶范法是怎样铸造铜器的?答: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合范法,即为后世称为陶范法的铸造工艺。

用陶范法铸造的青铜器会留下工艺痕迹,与其后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不同。

所以知道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特点,有助于辨别伪器。

青铜器的铸造,首先要制“模”。

制模:如果铸造一件器形简单、又是实心的铜器,可以用实物当“模”。

如果要铸一件器形复杂的青铜器,也要先制“模”,即用陶土塑出一件青铜器的器形,叫“泥模”或“初胎”,其制坯和刻花的制作过程与做陶器完全相同。

范座:先用陶泥堆出一个小平台,叫“范座’。

翻范:将“模”放在其上,在“模”外直接敷上陶泥压实。

这后敷上的陶泥就是“外范”。

待陶泥半干时,为了便于取下(叫脱模),要将“外范”切成几块(切痕一定要整齐),然后将相邻的两块泥范上做几个三角形的榫卯以便连接;然后将外范取下阴干后用微火烘烤,这个过程叫“制外范”。

制内范:先将制外范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薄层。

这刮下去的厚度,即是所铸铜器的厚度.刮去一层的泥模就是“内范”。

合范:将“内范”倒置于底范座上,再将几块“外范”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块与外范块用榫卯接实。

在“合范”时为了调整内、外范的位置,要在内,外范之间垫上铜片(垫片)。

垫片摆放时要避开有纹饰和铭文的部位,故垫片多放在器物的底部和下腹部。

制柞浇注孔:合范后要在上面制作封闭的范盖,范盖上做浇注孔和排气孔,以便浇注铜液和排出空气,防止阻塞铜液。

浇铸:将熔化的青铜液从浇注孔灌入。

取物:青铜液冷却凝固后,将外范打碎,掏出内范,将所铸铜器取出。

打磨修整:铜器铸好后,表面粗糙,有残存在器表的范土,或铜液中的杂质残存于器物表面,或有部位纹饰不够清晰,需要用砺石修平磨光,最后要用木炭进行擦磨抛光。

商代晚期又发明了分铸法,即将青铜器分成多个部件,分别制出陶范(内范与外范),分别铸出,在铸主件时将铸件嵌入泥范中铸接合成。

艺术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

艺术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

艺术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失蜡铸造法失蜡铸造法,又有熔模法、拔蜡法、出蜡法等多种称谓,原理很简单,就是人们用了逆向思维——不是青铜器很复杂,做模翻范很困难嘛,那么就先用蜂蜡一类的虫蜡,做出一个与计划铸造出的青铜器一模一样的蜡样,由于蜡很软,可以雕琢得很精细;蜡样加工满意后,再在蜡样外面一遍遍胡涂细细的泥浆,慢慢地,蜡样便被严实地包裹住了,这层厚厚的泥也就成为了外范;待整个外范晾干了以后,便可将铜液通过注口倾泻到范中,随着高温铜液的注入,弥合在泥范中的蜡模便迅速融化,化为一缕青烟消失了,铜液则占据了蜡模的空间,冷却之后,去掉外范,与蜡模一模一样青铜器就诞生了;失蜡法铸造,制模工序复杂,能够“所见即所得”,保证铸出后的铜器与原有蜡模一致,而且多么难做的青铜器也能铸出来;用失蜡法铸造的铜器表面光滑,精度高,无需再打磨加工;因此,人们把失蜡法当作是冶铸史上的十分重要的发明;就是在今天,人们还采用失蜡法铸造飞机零件等精密构件;艺术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区别于一次成型沙铸法粗糙表现形式,表面细腻、精度高,能最大限度保持雕塑家原作的真实性;但工艺复杂,十几到制作程序,人工成本远远高于其他铸造法;有点贵,呵呵;能够完全掌握其工艺的企业全国也不过几家而已;网上未见公开的工艺程序,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一步就是翻硅胶模;把雕塑原模按工艺要求拆解,刷上硅胶;要求刷的均匀,纱布贴的合理,防止变形;然后在硅胶外部附上石膏,固定其型;1出蜡模:出蜡模要求操作人员工艺熟练,把石蜡灌注入硅胶外模中;灌注的要均匀,在结构薄弱的地方要灌注厚点;凉了就可以出蜡模了;这是艺术品做法,如果是工业件,可用泡沫代替作消失模;市面上有专门的加工泡沫的进口数控加工设备;2 修腊模:这是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最关键的地方;难点大;操作人员要有几年的功底;我去过好多地方,看了看;大部分厂家这里工艺缺陷比较大,主要是人的问题;修腊模最关键问题就是要与原模一致;不要破坏原模整体感觉及雕塑痕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原模雕塑家的东西;有时雕塑家自己修一下;修完腊模作上浇筑口就可以挂沙了;这里说明一下:一般做雕塑还真没有保留工艺部分照片的习惯,也就是最后装完照一下;这里大部分都是前两年作天津北安桥改造工程做雕塑灯时,工程需要留下的照片;呵呵;失蜡铸造法,又有熔模法、拔蜡法、出蜡法等多种称谓,原理很简单,就是人们用了逆向思维——不是青铜器很复杂,做模翻范很困难嘛,那么就先用蜂蜡一类的虫蜡,做出一个与计划铸造出的青铜器一模一样的蜡样,由于蜡很软,可以雕琢得很精细;蜡样加工满意后,再在蜡样外面一遍遍胡涂细细的泥浆,慢慢地,蜡样便被严实地包裹住了,这层厚厚的泥也就成为了外范;待整个外范晾干了以后,便可将铜液通过注口倾泻到范中,随着高温铜液的注入,弥合在泥范中的蜡模便迅速融化,化为一缕青烟消失了,铜液则占据了蜡模的空间,冷却之后,去掉外范,与蜡模一模一样青铜器就诞生了;失蜡法铸造,制模工序复杂,能够“所见即所得”,保证铸出后的铜器与原有蜡模一致,而且多么难做的青铜器也能铸出来;用失蜡法铸造的铜器表面光滑,精度高,无需再打磨加工;因此,人们把失蜡法当作是冶铸史上的十分重要的发明;就是在今天,人们还采用失蜡法铸造飞机零件等精密构件; 品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区别于一次成型沙铸法粗糙表现形式,表面细腻、精度高,能最大限度保持雕塑家原作的真实性;但工艺复杂,十几到制作程序,人工成本远远高于其他铸造法;有点贵,呵呵;能够完全掌握其工艺的企业全国也不过几家而已;网上未见公开的工艺程序,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一步就是翻硅胶模;把雕塑原模按工艺要求拆解,刷上硅胶;要求刷的均匀,纱布贴的合理,防止变形;然后在硅胶外部附上石膏,固定其型;1出蜡模:出蜡模要求操作人员工艺熟练,把石蜡灌注入硅胶外模中;灌注的要均匀,在结构薄弱的地方要灌注厚点;凉了就可以出蜡模了;这是艺术品做法,如果是工业件,可用泡沫代替作消失模;市面上有专门的加工泡沫的进口数控加工设备;2 修腊模:这是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最关键的地方;难点大;操作人员要有几年的功底;我去过好多地方,看了看;大部分厂家这里工艺缺陷比较大,主要是人的问题;修腊模最关键问题就是要与原模一致;不要破坏原模整体感觉及雕塑痕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原模雕塑家的东西;有时雕塑家自己修一下;修完腊模作上浇筑口就可以挂沙了;这里说明一下:一般做雕塑还真没有保留工艺部分照片的习惯,也就是最后装完照一下;这里大部分都是前两年作天津北安桥改造工程做雕塑灯时,工程需要留下的照片;呵呵;挂沙挂沙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蜡膜外面形成铸造型腔;这里我主要介绍挂砂;这是比较传统的工艺;要把做好的蜡膜放在水玻璃槽内一定时间,然后挂上细沙;每挂一遍,要晒透;然后再挂一遍;挂沙遍数和雕塑大小有一定关系;大点的要挂十几遍到二十遍;占用时间比较长;形成比较坚硬的外铸造型腔;这种工艺好处就是艺术品的表面处理细腻,不破坏雕塑家制作的笔触;基本保持雕塑原型的原貌,缺点就是周期长,成本高;有的企业有用石膏等方法做铸造型腔的,周期短,但表面处理稍差;挂沙完毕后,就可以把蜡膜的蜡通过加热的方法烤出来;这样砂型铸造型腔就做成立;铸造:铸造简单;和其它材料铸造一样,把铜水倒入砂型铸造型腔;就不介绍了打沙:铸造完毕要打沙;就是喷砂去掉铸造表面上的细沙;说说沙铸与蜡膜精铸的区别沙铸一般就是用木型做范模,做沙箱工装,砸沙成外摸铸造;优点是成本低、变形小,适合做几何形体的铸造件;但外表粗糙;由于其基本是用木型,量大了要用铝型;所以做的件数少了反而不合算;再说铸造件造型复杂也做不了,有的企业为了揽活,号称啥活都能做,理论上没问题,可以把复杂的形体分块;但实际现在的木型工根本不会做出如欧式花草的造型来,做的木型让你绝对晕倒;弄的客户定金交完了也没办法;沙铸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树脂沙铸造;这比一般沙铸要好多了,其做法就是用树脂和沙结合,铸造外模比较坚硬,适合做一些造型比较复杂的形体;但其也有沙铸的通病,就是造型不能随意,也是要求能拔出砂型来;第一、二张照片是我以前做的工程,用树脂沙铸造的;这已经代表了沙铸最好的效果了;蜡膜精铸我介绍了不少了;它的优点就是你只要能做出来摸具,它就能铸造出来,雕塑人员或造型人员可以尽情发挥;当然就是成本要比沙铸高出许多罢了;第三张照片是以前做的工程的局部;这种复杂造型只能精铸;没人敢说沙铸能铸造出来;。

失蜡铸造工艺流程

失蜡铸造工艺流程

现代首饰制造行业常用的失蜡铸造工艺是由古代铸造工艺发展而来的。

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工匠就在青铜器的制造中广泛采用了失蜡铸造工艺。

当时的工匠根据蜂蜡的可塑性和热挥发性的特点,首先将蜂蜡雕刻成需要形状的蜡模,再在蜡模外包裹黏土并预留一个小洞,晾干后焙烧,使蜡模气化挥发,同时黏土则成为陶瓷壳体,壳体内壁留下了蜡模的阴模。

这时再将熔化的金属沿小孔注入壳体,冷却后打破壳体,即获得所需的金属铸坯。

现代失蜡铸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无二致,只不过更加复杂精密。

这主要体现在对蜡模的型位精确的要求更加严格。

现代工艺中蜡模的获得不只是对蜡的直接雕刻,还可以通过对金属原模(版)的硅胶模压得到阴模,再由硅胶阴模注蜡后得到蜡模。

浇铸材料也不再是黏土,而代以铸造石膏。

这样的产品比古代的铸件精细得多。

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大量造型复杂、纹饰繁缛、工艺高超的青铜铸件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创造出失蜡法、叠铸法等先进技术, 铸成后的加工采用了镶嵌宝石、红铜以及错金技术。

到战国时又出现了鎏金工艺。

在春秋晚期,中国进入早期的铁器时代,及至战国,冶铁已非常盛行。

西汉时冶铁成为最大手工业部门,当时采用炒铁技术。

到了南北朝时又发明了灌钢法炼钢新技术,炼炉的鼓风设施亦有创造发明,汉代使用水力皮橐,宋代发明木风扇,明代改进为木风箱。

在商朝时,我们的祖先对于冶铸青铜器的技术已经非常纯熟,到了春秋时期则进入铁器时代,甚至到了战国中期以后,更发展出一整套的炼钢技术,包括了渗碳钢、百炼钢、炒钢、灌钢等等。

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高炉炼铁的国家,所以在古时候炼铁技术是属于高水平的。

其次又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比较强的鼓风系统来加强炉子的温度,可以缩短冶炼的时间。

经历了渗碳钢、百炼钢、炒钢等过程,『灌钢法』的发明,是重要的里程碑。

方法是选出素质较高的铁矿,冶炼生铁后,再将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融炼使得铁渗碳而成为钢。

这种方法不但加快了冶铁的时间,并减少锻打的次数,而且操作方法简便,同时对后来的炼钢的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铜器石膏型失蜡铸造法简介

铜器石膏型失蜡铸造法简介

铜器石膏型失蜡铸造法简介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有很多手工艺的(璀璨发明,失蜡浇铸法就是其中之一。

失蜡浇铸法最早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加工中,到明清则大为盛行。

其特点:精细入微、毫厘毕现,比较适合于美感要求比较高的工艺品的加工。

到了现代,由于新的现代材料不断出现和引入,目前的失蜡铸造法除始终保持古法的目的和宗旨外,在方式方法上已不完全一样。

以下就目前常用的石膏型失蜡铸造方法作简单介绍。

石膏型失蜡铸造法的基本流程:一制阴模古法的阴模由泥土作成,然后烧制成低温陶性质的阴模,称之为“陶范”,由于烧陶过程中有很多变形的可能,所以现代已不再使用陶范的方式,而改用强度较高的石膏制作阴模:制作时在整体的阳模(现代一般是玻璃钢材质)上,按易于拆分的原则,用石膏浆制作出多块合成的套模(此时特别要注意脱模剂的使用),待石膏型固化冷却后,可将阴模拆解分开,清洁阴模内表面,用水刷7-8分潮湿后背用;二制蜡型将备好的阴模拼合成整体,使之形成需铸造的工艺品的负型(即阴模),然后将调制并加温到一定温度的液态工艺品蜡液涂刷于阴模内表面,涂刷时注意每层尽量整体一次刷完整,待整体都冷却硬化固定后再涂刷下一层,逐层加厚,直到达到所需厚度。

蜡型的厚度视加工件的大小而定,4-10毫米不等。

要求厚薄均匀,附着密实。

蜡型制作完成后,清理内表面的毛刺、将阴模的边口处修理平滑。

备用;三灌内浆将刷制完成的蜡型带石膏阴模一起倒立(大形的还需在阴模外壳加以捆扎,以防灌注时内压过大使蜡模崩裂),如有多个刷蜡口则将其他的次要开口堵住,留主口朝上,将事先混合好的耐火材料用水调制成匀质的泥浆,灌注于蜡型内,要求:灌注到位、不留空泡、操作上一气呵成、避免分层现象。

静置6小时待蜡型内的耐火材料完全硬化后方可进行下阶段的操作;四修蜡模接浇道将已灌注好耐火材料内浆的模型整体正立过来,小心去掉最外面的石膏阴模(要按拼合规律逐次拆分,不可蛮干以免损伤里面的蜡型),全部阴模拆除后用小刀修除模块之间缝隙形成的蜡毛边、毛刺,清洁蜡型表面,如有损伤则用修补软蜡修补完整。

教你了解“失蜡铸造法”

教你了解“失蜡铸造法”

教你了解“失蜡铸造法”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工匠就在青铜器的制造中广泛采用了失蜡铸造工艺。

当时的工匠根据蜂蜡的可塑性和热挥发性的特点,首先将蜂蜡雕刻成需要形状的蜡模,再在蜡模外包裹黏土并预留一个小洞,晾干后焙烧,使蜡模气化挥发,同时黏土则成为陶瓷壳体,壳体内壁留下了蜡模的阴模。

这时再将熔化的金属沿小孔注入壳体,冷却后打破壳体,即获得所需的金属铸坯。

现代失蜡铸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无二致,只不过更加复杂精密。

这主要体现在对蜡模的型位精确的要求更加严格。

现代工艺中蜡模的获得不只是对蜡的直接雕刻,还可以通过对金属原模(版)的硅胶模压得到阴模,再由硅胶阴模注蜡后得到蜡模。

浇铸材料也不再是黏土,而代以铸造石膏。

这样的产品比古代的铸件精细得多。

失蜡浇铸的工序流程是:压制胶模→开胶模→注蜡(模)→修整蜡模→种蜡树→灌石膏筒→石膏抽真空→石膏自然凝固→烘焙石膏→熔金、浇铸→炸石膏→冲洗、酸洗、清洗→剪毛坯。

下面分别讲述各个工序。

一、压制胶模制作胶模使用的胶是两面带沾胶的生橡胶片。

一般使用进口胶片,以Castaldo牌为多。

其中一种价格相对低一些,由于所含天然橡胶的成分较少,硫化后的硬度稍大,但压模时间较短,适合于经验比较丰富的开模师进行操作;另一种价格稍高,所含天然橡胶的充分较多,质地柔软,韧性十足,适合于花型较为复杂、轮廓尺寸细小、凸凹明显的银版压模,在取出蜡模时不易折断蜡模。

生胶片的保存必须注意控制其存放温度,在20℃以下一般可保存一年,在0~5℃保存时间可达到2~3年。

另外,也有一种预先制成一系列大小和厚度的橡胶模,其内壁有凸凹的连接脚,使用比较方便。

压制胶模的设备是(硫化)压模机,其主要部件由两块内带电阻丝和感温器件的加热板、定温器、定时器(有些型号没有此装置)等组成。

压模机上面还配有升降丝杠,用于压模及取出。

配套使用的还有压模框,根据其开孔的数量可以分为单板、双板、四板等型号,制造压模框的材料通常是铝合金。

失蜡铸造

失蜡铸造

失蜡铸造也叫精密铸造。

艺术品也常用此种方式浇注。

古代的艺术品大部分是此种方法。

材料:蜡、制壳耐火材料(如石英砂、铝矾土等)、粘结剂(如水玻璃、硅酸乙酯、硅溶胶等)第一步,设计工艺第二步,制作模具第三步,向模具里打蜡,再把蜡件取出。

蜡件的形状即浇注后铸件的样子第四步,修理蜡件第五步,将蜡件组到浇注系统上第六步,制壳。

首先将组好的蜡件放到浆料桶中,沾上浆料,然后取出,把蜡件放到砂子中,这样蜡件表面就会沾上一层砂子。

晾干。

待这一层干燥后,继续这样的程序,一般五至六层即可。

最后一层只沾浆料,不沾砂子第七步,脱蜡。

在制壳时,蜡件表面不是完全被砂子包住,而是在水口顶露出一部分,这时把蜡件放到设备中,加热,把蜡熔化,流出。

第八步,浇注。

浇注时需要把壳预热一下。

第九步,振壳/view/f19a40cf050876323112122b.html熔模铸造:/view/8b40812c7375a417866f8f72.html/content/10/0322/17/852653_19811005.shtml失蜡法是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古代多用于铸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铸件。

中国已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是河南淅川出土的春秋晚期铜盏部件和铜禁。

战国以后,失蜡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除鼎、彝外,还用于铸造印玺、乐钟、佛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贮贝器、饰件等。

现代,失蜡法仍用于铸造金属铸件,称熔模铸造。

脱蜡法是一种铸造方法,中国古代在青铜铸造上已经使用这种方法,现代的精密铸造中称为熔模精密铸造。

脱蜡法是先用蜡制造模,应用到翻沙上,就是将蜡制的样品埋入铸造的沙型中,夯实,然后加热,使沙型变得结实,蜡融化倒出,再将熔化的青铜或铁水倒入。

一般翻砂是用木模或原型,得将砂型做成两半,再合在一起,模具必须可以从半个砂型中取出。

而脱蜡法不必取出模具,因此可以铸造形状非常复杂的物品。

失蜡铸造

失蜡铸造
广泛的材质适应性硅溶胶失蜡精密铸造适合于大部分铸造合金包括各种铸铁碳素钢低合金钢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镍合金钴合金钛合金青铜黄铜铝合金等
失蜡铸造
工设01 黄嘉祺 刘杰 薛芮
失蜡法简介
•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 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 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 •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 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 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多用沙模)填充泥芯和敷 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 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 液,便铸成器物。


工艺品失蜡铸造
较完整的失蜡度高,光洁度好 尺寸精度最好可达到名义尺寸的5‰, 粗糙度水平为Ra0.8-3.2μm. 从而大大减轻了后续机械加工的 工作负担。 铸件的机械性能优越, 铸件的机械性能优越,成型成本低 由于该工艺本身的优越性和稳定性,铸件的机械性能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失蜡精密铸造特别 适合于结构形状复杂的情况。合理设计的单一铸件有时可以代替多个零件的装备其中可以包括普通 铸造、机械加工、冲压、锻造、注塑、钣金等。同时鉴于该工艺的强大灵活性,成型显得容易,零 部件的重量可以明显减轻,从而大大降低加工成本。此外,还非常有利于节约和环保。 广泛的材质适应性 硅溶胶失蜡精密铸造适合于大部分铸造合金,包括各种铸铁、碳素钢、低合金钢、工具钢、不锈 钢、耐热钢、镍合金、钴合金、钛合金、青铜、黄铜、铝合金等。并且其总体加工效果比较稳定, 尤其适合难于锻造、焊接、机械加工的材料。 优良的生产柔性 对于大批量、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均非常适合,有时甚至没有生产成本的区别。无须非常复杂 的机械设备,模具加工方案也灵活多样。 •

失蜡精密铸造工艺

失蜡精密铸造工艺

失蜡精密铸造工艺失蜡精密铸造工艺作为中国精密铸造行业知名企业,宁波天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全硅溶胶精密铸造/熔模铸造生产企业和出口制造商。

公司投资1800万人民币,建成一条现代化硅溶胶熔模铸造工艺流水线,目前已形成年产1200吨高质量全硅溶胶精密铸件的生产能力。

公司主要产品有不锈钢精密铸造,铜合金精密铸造,低碳合金钢精密铸造,高精密汽车、摩托车机械零部件,不锈钢船用五金,不锈钢管、阀件,不锈钢建筑五金构件,高导电纯铜件及各种铜合金精密铸件,汽轮机、燃气轮机导叶片、叶轮。

企业目前已开发生产的品种近1000余种,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大量的出口至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

公司可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铸造多种不锈钢、铜合金、低碳合金钢铸件,供汽车,摩托车,管阀,建筑五金等使用。

尺寸精度高,光洁度好尺寸精度最好可达到名义尺寸的5‰,粗糙度水平为Ra0.8-3.2μm.从而大大减轻了后续机械加工的工作负担。

在近净形甚至净形情况下,机械加工几乎全部被取消。

铸件的机械性能优越,成型成本低由于该工艺本身的优越性和稳定性,铸件的机械性能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失蜡精密铸造特别适合于结构形状复杂的情况。

合理设计的单一铸件有时可以代替多个零件的装备其中可以包括普通铸造、机械加工、冲压、锻造、注塑、钣金等。

同时鉴于该工艺的强大灵活性,成型显得容易,零部件的重量可以明显减轻,从而大大降低加工成本。

此外,还非常有利于节约和环保。

广泛的材质适应性硅溶胶失蜡精密铸造适合于大部分铸造合金,包括各种铸铁、碳素钢、低合金钢、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镍合金、钴合金、钛合金、青铜、黄铜、铝合金等。

并且其总体加工效果比较稳定,尤其适合难于锻造、焊接、机械加工的材料。

优良的生产柔性对于大批量、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均非常适合,有时甚至没有生产成本的区别。

无须非常复杂的机械设备,模具加工方案也灵活多样。

生产工艺":[{"c":{"ix":0,"iy":0,"iw":892.979,"ih":1262.879},"p" :{"x":0,"y":0,"w":892.979,"h":1262.879},"t":"pic"}],"p age":{"ph":1262.879,"pw":892.979,"iw":892.979,"ih":126 2.879,"v":6,"t":"1","pptlike":null,"cx":130,"cy":108," cw":632,"ch":704}})生产流程模具设计与制造压射蜡模检查修整蜡模蒸汽脱蜡制作陶瓷型壳组树模壳焙烧熔炼浇注振动碎壳打磨浇口抛丸处理切割矫正热处理机械加工表面处包装扩展阅读:失蜡精密铸造工艺作为中国精密铸造行业知名企业,宁波天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全硅溶胶精密铸造/熔模铸造生产企业和出口制造商。

失蜡法精密铸造技术在首饰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失蜡法精密铸造技术在首饰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失蜡法精密铸造技术在首饰加工生产中的应用失蜡浇铸的工序流程是:压制胶模--开胶模--注蜡--修整蜡模--种蜡树--灌石膏筒--石膏抽真空--石膏自然凝固--烘焙石膏--熔金、浇铸--炸石膏--冲洗、酸洗、清洗--剪毛坯下面分别讲述各个工序1 .压制胶模压胶模看似简单,其实其中也有许多细节必须讲究首先必须保证压模框和生胶片的清洁,压模之前应该尽可能地将压模框清洗干净,操作者清洗双手和工作台;其次要保证原版与橡胶之间不会粘连,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优先使用银版,如果是铜版则应该将铜版镀银后再进行压模,因为铜版很容易与橡胶粘连在一起;再次就是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硫化温度和时间--这两者不但基本符合某一个函数关系,而且还与胶模的厚度、长宽、原版的复杂程度有关,通常将压模温度定为150℃左右,如果胶模厚度在3层(约10mm),一般硫化时间为20~25分钟,如果是4层(约13mm)则硫化时间可为30~35分钟……依次类推,同时硫化温度与原版的复杂程度也有关系:如果原版是复杂、细小的款式,则应该降低硫化温度,延长硫化时间,反之如果温度过高,反而会影响压模的效果为了保证胶模在相当时期内可以使用,应该使胶模具有足够的厚度,因此一个胶模最少也应该使用3层生胶压制将生胶叠压好原版后应该使胶模整体略大于压模框,即长宽略大(能够用力压入压模框),胶模厚度在压入压模框后略高于框体平面约2mm2.开胶模开胶模在首饰工厂中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术,因为开胶模的好坏直接影响蜡模以及金属毛坯的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胶模的寿命技术高超的开模师傅开出的胶模,在注蜡后基本没有变形、断裂、披风的现象,基本不需要修蜡、焊蜡,能够节省大量修整工时,得到较高的生产效率胶模通常采用四脚定位法,也就是说,开出的胶模有四个脚相互吻合固定,四脚之间的部分有采用直线切割的,也有采用曲线切割的一般的开模顺序(以开戒指胶模为例)如下:1)压过的胶模冷却至不烫手时,用剪刀剪去飞边,用尖嘴钳取下水口块,拉去焦壳2)将胶模水口朝上直立,从水口的一侧下刀,沿胶模的四边中心线切割,深度为2~4mm(可根据胶模大小适当调整),切开胶模四边3)从第一次下刀处切割第一个脚首先割开两个直边,深度为2~4mm,再用力拉开已切开的直边,沿45°切开一个斜边,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形状的脚这时切口的胶模两半部分应该有对应的阴、阳三角形脚相互吻合4)按照上一步的操作过程,依次切割出其余三个脚5)拉开第一次切开的脚,用刀片平稳地沿中线向内切割,一边切割一边向外拉开胶模,快到达水口线时要小心,用刀尖轻轻挑开胶模,露出水口再沿戒指外圈的一个端面切开戒指圈,直至戒指花头和镶口处6)花头的切割,这是开胶模中比较困难和复杂的步骤如果主石镶口是爪镶,切割花头就应该沿花头一侧两个爪的轴线切开,然后向花头另一侧的戒指外圈端面切割,直至切割到水口位置这时胶模已经被切成两半了,但还不能将银版取下7)切割留有镶口、花头的胶模部分取下银版8)开底就是怎样将蜡模容易从胶模取出3. 注蜡胶模开好后就可以进行注蜡操作了注蜡操作应该注意对蜡温、压力以及胶模的压紧等因素注蜡机中的加热器和感温器能够使蜡液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温度通常注蜡机中蜡的温度应该保持在70~75℃之间,这样的温度能够保证蜡液的流动性如果温度过低,蜡液不易注满蜡模,造成蜡模的残缺;反之蜡液温度过高,又会导致蜡液从胶模缝隙处溢出或从注蜡口溢出,容易形成飞边或烫伤手指注蜡机蜡筒内的压力是由外接气泵提供的,一般应该保持在0.5~0.7at(或kgf/cm2)即0.051~0.071Bar之间,也可以根据蜡模的体积和复杂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4. 修整蜡模一般而言,注蜡后取出的蜡模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如飞边、多重边、断爪、肉眼可见的砂眼、部分或整体结构变形、小孔不通、花头线条不清晰、花头搭边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制约铸件的质量5 . 种蜡树蜡模经过修整后,需要种蜡树,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操作种蜡树的基本要求是,蜡模要排列有序,关键是蜡模之间不能接触,既能够保持一定的间隙,又能够尽量多地将蜡模焊在蜡树上,也就是说,一棵蜡树上要尽量"种"上最多数量的蜡模,已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6. 灌石膏、抽真空将蜡树连底盘一起套上不锈钢筒(钢铃),在钢铃外面上包裹单面胶纸(胶纸最后应该高出钢铃上沿2cm左右)备用选择优质铸粉(以金信3G牌为例)1)拌石膏浆:按38%--40%的水粉比,将粉倒入称好的水中,搅拌2-3分钟;即可进行第一次抽真空(1~2分钟)2)注石膏:抽真空后将石膏浆沿钢铃的内壁缓缓注入,切忌将石膏浆直接倒在蜡树上,直至石膏浆没过蜡树约1cm,立即进行第二次抽真空抽真空3--4分钟完毕,自然放置1--2小时进行以保证石膏的凝固7 .烘焙石膏石膏模的烘焙是保证浇铸正常进行的最重要工序一般而言,18K金的铸模烘焙时间为6~12小时,铂金的铸模烘焙时间为12~20小时烘焙的作用主要有:脱蜡、干燥和浇铸保温以18K金的烘焙为例,脱蜡温度为0~350℃,保温时间2小时;干燥温度为350~700℃,保温时间2~3小时;浇铸保温温度为550~650℃,保温时间1~2小时一般的烘焙过程是:首先将电阻炉预热到起始温度,将石膏模水口向下放入炉中,以便使蜡液流出蒸发;在起始温区恒温1小时后,再以1~2小时的间隔逐步升/降温和恒温注意升温(或降温)速度应该保持在100~200℃/小时,否则升温过快容易形成石膏模的裂纹,严重的可能造成石膏模损坏或报废,升温过慢又容易造成遗蜡或石膏模干燥不彻底,影响铸件的质量石膏模的烘焙时间主要取决于金树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上操作如有操作不善,将会导致铸件有缺憾主要有以下常见现象:1.铸件表面有针刺或珠仔原因及解决措施:1)浆液太稠,应调整适当水粉比2)浆体内有残余气泡,应充分抽尽3)抽真空时间过长2.铸件表面粗糙.变色原因及解决措施:1)蜡型粗糙,选用优质蜡型材料2)失蜡温度过高.过程过急,失蜡温度不宜超过150℃3)石膏模型烧成温度过高,最终烧成温度不宜超过780℃4)浇注金属温度过高,降低金属液温度3.铸造不完全或有沙眼和穿洞原因及解决措施:1)金属液温度过低,保持铸造温度适宜2)铸模烧成不完全,按建议升温曲线烧成3)选用的金属材质不够好4.铸件表面有裂缝或飞边,原因及解决措施:1)浆液太稀,按建议水粉比2)铸造压力太高,降低到合理压力。

失蜡铸造法

失蜡铸造法

失蜡铸造法失蜡铸造法是一种常用的铸造方法,也被称为蜡烧铸造法。

它是一种精密铸造技术,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制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蜡铸造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失蜡铸造法的原理是利用熔融金属替代蜡模的方法进行铸造。

首先,根据需要的零件形状和尺寸,在专用模具中制作蜡模。

蜡模可以通过传统的注蜡方法制作,也可以采用现代三维打印技术制作。

然后,将蜡模装入铸造箱中,填充一种专用的细砂材料,形成整体模型。

接下来,将整体模型进行加热,使蜡模融化并从铸造箱中流出,留下与零件相同形状的空腔。

这个过程称为失蜡。

蜡烧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金属材料和零件形状来确定。

失蜡后,将整体模型放入预热炉中进行加热,以去除残留的蜡和水分。

然后,在高温下将铸造箱中的空腔填充熔融金属。

熔融金属可以通过电炉或其他热源来加热。

待金属冷却凝固后,将整个铸件从铸造箱中取出,并进行清理、修整等后续加工处理。

最后,得到的铸件可以与其他零件进行组装,制成完整的产品。

失蜡铸造法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可以制作出复杂形状和高精度的零件,满足特殊需求;其次,可以节省材料和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由于采用蜡模,表面质量好,无需进一步加工,从而降低成本。

失蜡铸造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失蜡铸造法可以用于制造复杂的涡轮叶片、导向叶片等零件;在汽车制造领域,可以用于生产发动机零部件、转向架等;在机械制造领域,可以用于制造船舶零件、工程机械零件等。

总之,失蜡铸造法是一种高精密、高效率的铸造方法,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和高精度要求的零件制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的创新,失蜡铸造法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失蜡浇铸的工序流程

失蜡浇铸的工序流程

失蜡浇铸的工序流程失蜡浇铸的工序流程失蜡铸造工艺是由古代铸造工艺发展而来的。

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工匠就在青铜器的制造中广泛采用了失蜡铸造工艺。

当时的工匠根据蜂蜡的可塑性和热挥发性的特点,首先将蜂蜡雕刻成需要形状的蜡模,再在蜡模外包裹黏土并预留一个小洞,晾干后焙烧,使蜡模气化挥发,同时黏土则成为陶瓷壳体,壳体内壁留下了蜡模的阴模。

这时再将熔化的金属沿小孔注入壳体,冷却后打破壳体,即获得所需的金属铸坯。

现代失蜡铸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无二致,只不过更加复杂精密。

这主要体现在对蜡模的型位精确的要求更加严格。

现代工艺中蜡模的获得不只是对蜡的直接雕刻,还可以通过对金属原模(版)的硅胶模压得到阴模,再由硅胶阴模注蜡后得到蜡模。

浇铸材料也不再是黏土,而代以铸造石膏。

这样的产品比古代的铸件精细得多。

失蜡浇铸的工序流程是:压制胶模——开胶模——注蜡(模)——修整蜡模(焊蜡模)——种蜡树(——称重)——灌石膏筒——石膏抽真空——石膏自然凝固——烘焙石膏——熔金、浇铸——炸石膏——冲洗、酸洗、清洗(——称重)——剪毛坯(——滚光)。

下面分别讲述各个工序。

一.压制胶模制作胶模使用的胶是两面带沾胶的生橡胶片。

一般使用进口胶片,以Castaldo牌为多。

其中一种价格相对低一些,由于所含天然橡胶的成分较少,硫化后的硬度稍大,但压模时间较短,适合于经验比较丰富的开模师进行操作;另一种价格稍高,所含天然橡胶的充分较多,质地柔软,韧性十足,适合于花型较为复杂、轮廓尺寸细小、凸凹明显的银版压模,在取出蜡模时不易折断蜡模。

生胶片的保存必须注意控制其存放温度,在20℃以下一般可保存一年,在0~5℃保存时间可达到2~3年。

另外,也有一种预先制成一系列大小和厚度的橡胶模,其内壁有凸凹的连接脚,使用比较方便。

压制胶模的设备是(硫化)压模机,其主要部件由两块内带电阻丝和感温器件的加热板、定温器、定时器(有些型号没有此装置)等组成。

失蜡铸造知识点总结

失蜡铸造知识点总结

失蜡铸造知识点总结一、失蜡铸造的工艺流程1.模型制作:根据零件的设计图纸,制作与之相对应的蜡模型。

蜡模型的制作通常采用模塑法,即在蜡烛模具中将蜡液注入模具中,待蜡凝固后取出,再经过切割、修整等工艺,得到最终的蜡模型。

2.蜡模固定:将制作好的蜡模型放置在支撑杆上,并用石膏混合物固定。

3.涂覆粘合剂和耐火层: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和耐火层涂覆蜡模型,以增强铸件的表面质量和提高耐火性。

这一步骤很重要,可以有效防止金属渗入蜡模型,从而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

4.失蜡(烧蜡):将蜡模型放入烧腊炉中进行熔蜡处理,使蜡模型在高温下燃烧殆尽,形成空腔。

5.熔铸:在蜡模型的空腔中,灌注熔化的金属或合金,铸造成型。

6.振动摇晃:采用振动或摇晃的方式,使铸件内的气泡顺利脱离,提高铸件的密实度。

7.冷却处理:在浇铸后,铸件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使其达到稳定的结构状态。

8.砂型处理:将冷却后的铸件挖出,经过切割、砂型处理等工序,得到最终的铸件。

二、失蜡铸造的材料选择1.蜡模型材料:蜡模型的主要材料是蜡。

蜡模型要求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耐热性,以便在铸造过程中不易破损或变形。

2.粘合剂和耐火层材料:通常采用硅溶胶、硅酸酯等有机胶粘剂和石墨、石英砂等耐火材料。

3.铸造材料:失蜡铸造适用于多种金属和合金,如铝合金、镍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选用不同的金属或合金进行铸造。

三、失蜡铸造的设备要求1.蜡模制作设备:蜡模制作需要用到模具、蜡烛模具、蜡浇注设备等。

2.烧蜡设备:烧蜡设备通常采用烧腊炉或烧蜡箱。

3.熔铸设备:熔铸设备包括感应熔炉、电弧炉、熔融炉等。

4.铸造设备:铸造设备一般包括振动台、冷却装置、砂型处理设备等。

四、失蜡铸造的工艺优缺点失蜡铸造作为一种精密铸造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精度高:蜡模型的制作精度高,能够精确复制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2.表面质量好:采用粘合剂和耐火层的涂覆,可以有效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减少气孔和缺陷。

全铜失蜡法

全铜失蜡法

全铜失蜡法是一种青铜器铸造工艺,约出现于春秋时期。

一般认为用蜡料做模,可塑性和光洁度比泥模好,收缩性也比泥模小,可以克服泥模对复杂器件无法脱模的缺点,能够直接浇铸出细密多层次的花纹、弯曲复杂的器型,因此失蜡法在现代金属成形工艺中仍被广泛采用。

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可分为四个步骤:
塑膜:先使用容易融化的黄蜡或者蜂蜡做成所需器物模型。

定型后,再多次浇淋细泥浆等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制成铸型。

空腔:将泥模阴干烧制成陶,温度升高的时候蜡自然会融化,于是就会形成空腔。

浇注:熔化合金后把合金液体注入空腔中,冷却后即可得到铸成的器物。

修整:待铜液冷凝后将铸件取出,割除浇冒口,对器物进行精整和抛光。

有学者认为在古代青铜器的铸造中,往往将范铸法和失蜡法结合起来,先用范铸法铸造整器,再用失蜡法铸造精密花纹,最后再焊接结合成完整的青铜器。

铜陵非遗的失蜡法

铜陵非遗的失蜡法

铜陵非遗的失蜡法铜陵是中国安徽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地。

铜陵非遗是指铜陵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许多独特而珍贵的技艺和传统工艺。

而失蜡法就是铜陵非遗中的一种重要技艺,它在铜陵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失蜡法是一种传统的铸造工艺,其主要用途是制作精美的铜器。

它的名字来源于其特殊的工艺过程:在铜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用蜡制作出铜器的模型,然后将模型放入特制的砂箱中,再用熔化的铜液倒入砂箱中,待铜液冷却凝固后,再将砂箱破碎,最终得到精美的铜器。

这一过程中,由于蜡模在铜液倒入砂箱后会被烧掉,所以被称为失蜡法。

失蜡法在铜陵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左右。

这一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铜陵地区丰富的铜矿资源和深厚的铜器制作传统。

在铜陵地区,人们早就发现了铜矿的存在,并掌握了提炼铜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失蜡法制作铜器,逐渐形成了独特而精湛的技艺。

失蜡法在铜陵地区的铜器制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失蜡法能够制作出复杂而精细的铜器,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铜陵地区的艺术品、礼器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中。

通过失蜡法制作的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体现了铜陵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失蜡法的传承和保护一直是铜陵地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确保失蜡法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铜陵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铜陵非遗保护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失蜡法的传承者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技艺的传承。

其次,铜陵地区还加强了对失蜡法相关工艺材料和设备的保护和研究,以确保其材料和工具的可持续供应。

此外,铜陵地区还积极开展非遗文化的推广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失蜡法这一非遗技艺。

失蜡法作为铜陵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铜陵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通过失蜡法制作的铜器,既体现了铜陵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又展示了铜陵地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铜陵非遗的失蜡法

铜陵非遗的失蜡法

铜陵非遗的失蜡法铜陵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失蜡法被认为是铜陵非遗的瑰宝之一。

失蜡法是一种传统的铜雕工艺技术,通过使用特殊的蜡和精湛的雕刻技巧,使铜雕作品呈现出细腻、栩栩如生的效果。

失蜡法是铜陵非遗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传统的失蜡法工艺流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一件铜雕作品。

首先,雕刻师根据设计图纸选择适合的铜材,并使用锤子和刀具将铜板雕刻成所需的形状。

然后,雕刻师将特殊的蜡涂在铜板上,以填补细微的雕刻部分。

蜡的涂抹需要非常细致,以确保雕刻的细节可以保留下来。

接下来,雕刻师使用特制的泥土包裹住整个铜雕作品,然后将其烘烤,使铜板内的蜡融化并流出。

在失蜡法的过程中,烘烤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烘烤的温度和时间需要经验丰富的雕刻师准确掌握。

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铜板可能会变形或损坏,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

因此,雕刻师必须具备精湛的技艺和敏锐的观察力,以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完美呈现。

当蜡完全融化并流出后,雕刻师将铜板放入熔炉中,熔化铜材并倒入蜡模中。

待铜材冷却凝固后,雕刻师将泥土从铜板上清除,揭示出铜雕作品的真实面貌。

最后,雕刻师对铜雕进行修整和抛光,使其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表面。

失蜡法的精髓在于蜡的运用。

蜡的使用使得铜雕作品能够呈现出丰富的细节和层次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通过失蜡法,铜雕工艺得以发扬光大,成为铜陵非遗的独特之处。

失蜡法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有着独特之处,也承载了铜陵地方文化的历史记忆。

铜陵是中国古代铜器的发源地之一,而铜器的制作与使用渊源已久。

失蜡法的传承和创新,使得铜陵的铜雕工艺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技术,创造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如今,失蜡法已经成为铜陵非遗的重要代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和收藏家的关注。

铜陵的失蜡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推崇,还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失蜡法作为铜陵非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失蜡法——看似陌生实则已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铸造方法

失蜡法——看似陌生实则已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铸造方法

失蜡法——看似陌生实则已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铸造方法
我们说的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细铸造办法。

做法是,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其他耐火资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悉数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注入金属熔液,便铸成器物。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能够玲珑剔透,能做出镂空的效果。

用失蜡法制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器物,就是曾侯乙尊盘。

用失蜡法铸出的制品既无外壳痕迹,又无垫片的痕迹,用它铸造镂空的器物更佳。

中国传统的熔模铸造技能对国际的冶金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工业的熔模精细铸造,就是从传统的失蜡法衍生而来的。

虽然无论在所用蜡料、制模、造型资料、工艺办法等方面,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它们的工艺原理是一致的。

石膏型铸造

石膏型铸造

石膏型铸造1 概述1.1 工艺过程石膏型精密铸造是用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精密铸造新技术其工艺过程见图1。

图1 石膏型精密铸造工艺过程它是将熔模组装,并固定在专供灌浆用的砂箱平板上,在真空下把石膏浆料灌入,待浆料凝结后经干燥即可脱除熔模,再经烘干、焙烧成为石膏型,在真空下浇注获得铸件。

1.2 工艺特点1. 石膏浆料的流动性很好,又在真空下灌注成型,其充型性优良,复模性优异,型精确、光洁。

该工艺不像一般熔模精密铸造受到涂挂工艺的限制,可灌注大型复杂铸件用型。

2. 石膏型的热导率很低,充型时合金液流动保持时间长,适宜生产薄壁复杂件。

但铸型激冷作用差,当铸件壁厚差异大时,厚大处容易出现缩松、缩孔等缺陷。

3. 石膏型透气性极差,铸件易形成气孔、浇不足等缺陷,应注意合理设置浇注及排气系统。

1.3 应用范围石膏型精密铸造适于生产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的精密铸件,特别适宜生产大型复杂薄壁铝合金铸件,也可用于锌、铜、金、银等合金铸件。

铸件最大尺寸达1000×2000mm、重量0.03~908kg,壁厚0.8~1.5mm(局部0.5mm)。

石膏型精密铸造己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宇航、兵器、电子、船舶、仪器、计算机等行业的零件制造上。

2 石膏型精密铸件工艺设计2.1 石膏型精密铸件工艺参数选择1)造斜度同熔模铸造。

2)加工余量(表1)。

表1 石膏型精密铸件的加工余量(mm)3)收缩率熔模收缩率0.4~0.6%、石膏型脱水收缩率0~0.5%、当金属收缩率1.1~1.3%时,综合线收缩率1.5~2.0%。

2.2 浇注系统及冒口设计1. 石膏型精密铸造的浇冒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1)有良好的排气能力,能顺利排出型腔中气体,在顶部和易憋气处要开设出气口。

(2)要保证合金液在型腔中流动平稳,顺利充满型胶,避免出现涡流,卷气现象。

(3)合理设置冒口,保证补缩。

(4)脱模时浇注系统应先蒋先,减小熔模对石膏型的膨胀力。

(5)浇注系统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应尽可能不阻碍铸件收缩,以防止件变形和开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合金艺术品石膏型失蜡铸造工艺
作者:陆汉雄
作者单位:广州有色金属铸造厂
1.期刊论文潘锦华艺术品铸造铜合金的应用-铸造2004,53(7)
当前国内外尚无艺术品铸造用铜合金技术标准,因此艺术品铸造企业对铜合金的使用十分混乱,这样既影响铸品质量,又影响铸品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进一步规范化.本文对艺术品铸造应用铜合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期刊论文陆汉雄铜合金艺术品石膏型失蜡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6,26(4)
我厂采用石膏型失蜡铸造工艺生产铜合金艺术品,优点是产品表面光滑,铜合金致密度高,艺术品还原较逼真,缺点是用料贵,成本较高.下面就我厂的石膏型失蜡铸造工艺特点进行说明.
3.外文期刊D. W. Zachmann The Brunswick Lion-environment and corrosion
4.期刊论文徐志锋.万红.李宁.蔡长春.严青松.余欢.XU Zhi-feng.WAN Hong.LINing.CAI Chang-chun.YAN Qing-
song.YU Huan基于选区激光烧结的铜"鼎"艺术品制备工艺研究-热加工工艺2006,35(9)
以设计制造铜"鼎"艺术品为例,通过构思、创作设计了铜鼎的CAD三维模型;并采用选区激光烧结(SLS)技术,直接烧结出了PS原模;通过渗蜡处理后,得到了强度高和尺寸稳定性好的聚苯乙烯(PS)熔模;并针对含有PS、蜡等有机成分和碳酸钙、石墨等无机填料的蜡模的难熔失问题,提出了合适的PS熔模熔失和型壳焙烧的工艺方案.通过实验表明,焙烧后的型壳内光滑、干净,且强度、致密性均较高;通过浇铸铜合金,成功地制备出了造型复杂、制作精美、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的铜"鼎"艺术品,实现了金属艺术品无模快速制造.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187746.aspx
授权使用:洛阳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wflskd),授权号:e9e6943f-54ff-42ea-9bf6-9e5400941b7f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