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导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腹胀、便秘、腹部不适等。
肠易激综合征英文简称为IBS,治疗目的是消除顾虑,改善症状,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是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表现对症下药。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法多样,有饮食调理法,西药治疗法、中药治疗法、心理治疗法等。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1)麻子仁丸加减方[主要成分]火麻仁30g,白芍15g,枳实10g,厚朴杏仁12g,生大黄10g(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积热之实秘。
(2)大黄附子汤加减方[主要成分]大黄9g,附子12g,细辛3g。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主治]阴寒凝滞之实秘。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1)四神丸加味方[主要成分]补骨脂(酒炒)6两,吴茱萸(盐炒)3两,五味子(炒)4两,肉豆蔻(面裹,煨)4两,花椒(微焙)1两,生硫黄6钱,大枣81枚,生姜(切片)6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治]肾阳虚弱腹泻。
藿香生气散加减方[主要成分]藿香4.5克,白芷、川芎、紫苏叶、半夏、苍术各3克,白术、白茯苓、陈皮、厚朴(姜制)各2.4克,甘草0.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腹泻。
*腹胀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大柴胡汤加减方[主要成分]黄芩、半夏、大黄、枳实、生姜、大枣、柴胡、白芍。
[功效]疏肝解郁、化痰消胀。
[主治]腹胀。
(2)蒿芩清胆汤[主要成分]青蒿、黄芩、枳壳、竹茹、陈皮、半夏、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杨勤教授从湿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
杨勤教授从湿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便是腹泻。
腹泻型IBS患者常常面临着频繁的腹泻、腹胀、腹痛等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杨勤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医对腹泻型IBS的治疗方法。
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基于湿论的独特治疗方案。
湿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湿邪主要来源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杨勤教授认为腹泻型IBS的发生与湿邪的侵袭密切相关。
在治疗上,他首先要明确病情,判断其属于哪种证型。
他指出,湿热留滞型、脾胃虚弱湿邪型以及湿热蕴结型是腹泻型IBS的常见证型。
对于湿热留滞型的患者,杨勤教授强调了清热通便的治疗原则。
一方面,他建议患者在饮食方面忌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湿热之邪。
另一方面,他推荐患者多喝凉茶、绿豆汤、苦瓜汤等清热利湿的饮品,促进湿邪的排出。
同时,他还会对患者进行针灸、艾灸等治疗,通过调理气血,祛除体内的湿热之邪。
对于脾胃虚弱湿邪型的患者,杨勤教授则注重补脾胃、化湿邪的治疗方法。
他认为脾胃虚弱是湿邪易于侵袭的原因,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调理脾胃功能,增强体内的阳气。
他推荐患者在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忌过冷、过热、过酸、过辣的食物。
同时,他会开具一些健脾化湿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帮助患者调理脾胃功能。
此外,他还会采用针灸、推拿等辅助治疗手段,以加强疗效。
对于湿热蕴结型的患者,杨勤教授则重视利水利湿、清热化痰的治疗方法。
他指出,湿热蕴结型的患者通常伴有腹痛、大便黏滞等症状,需要通过调理加速湿热的排出。
他会开具一些泻下湿热的方剂,如陈皮大黄汤、平胃散等,帮助患者顺利排除体内的湿热之邪。
在治疗过程中,他还会运用针灸、拔罐等手段,以加强治疗效果。
杨勤教授从湿论治疗腹泻型IBS的经验总结不仅帮助了众多患者,也为中医内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临床实践,杨勤教授对湿邪与腹泻型IBS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结合中医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他独特的治疗思路。
论肠易激综合征的辨治思路
4 水样腹泻伴肠鸣,分利收涩纵而擒
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小肠功能障碍显著者,主要表现有水样腹泻,脐周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此为肠内水湿内盛,内迫下注所致。治当分利水湿与收涩固肠相兼顾,纵擒摄宣调肠胃。分利水湿用胃苓汤疏利三焦水道,开通“支河”以流湿,疏导沃土濡肠之水湿改道小肠,即利小肠而实大肠也。与此同时,须将收涩固肠寓于分利水湿之内,收涩用乌梅、石榴皮、芡实擒津固肠,抑制肠蠕动,延长水谷在肠道的停留时间,禁固胃关。水泻缓解之后当转分利为温补兼涩,用附子理中丸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脾肾,“釜底加薪”,使脾胃阳气振奋,水谷藉以生化。
2 便意未尽兼坠胀,健脾还应升清阳
肠易激综合征以结肠运动障碍为主者,大便次数增多,便后仍感便意未尽,伴腹坠胀肠鸣。此为脾胃清阳不升,湿浊留滞大肠所致,即《内经》所云“清气在下,则生胀”之故,一般健脾助运化可收效。若健脾无功,宜配合升阳荡风。升阳宜用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所谓荡风者,用升浮之药如防风、升麻、白芷之属,鼓荡脾胃气机升浮,展气流湿之谓也。医者常以风药散外湿者恒多,治内湿者鲜少,殊不知风药荡风化肠湿确有卓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医案必读.泄泻》)。从病因方面认识,风与泄泻的发生关系密切。肠胃虚而泻,“空谷”易生风;受外风而泻,风易陷“虚谷”。本病用风药防风、炒升麻之属鼓风荡湿,用于本病泻后便意未尽,下腹有坠胀感者,疗效满意。
3 便秘腹泻相交替,补脾运中调气机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不规则间歇交替出现,此多为结肠运动障碍与分泌功能障碍的混合型,伴有上腹不适、饱满、恶心等。此为脾虚乏运、气滞湿阻所致。脾虚湿胜则泻,脾呆气滞则结,治宜健脾胃助运化,调整肠胃功能。健脾运中宜用四君子汤甘补温运,强健脾胃,崇土以助中运;调整肠胃功能重在调理中州气机,宜用枳实与陈皮相伍,斡旋中州气机,或枳实配葛根导滞升阳调理升降,或枳实、陈皮配肉豆蔻疏涩并用,纵而兼擒调理肠胃。
试述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
5. 8 .
CiiaJunl f hns dc e 0 0年 V L() NO. l clo ra o ieeMei n 1 n C i 2 O . 2 4
试 述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的 中 西 医 治 疗
Tr ai g I S by i t r r tv e i i e tn B n e g ai em d cne
陈修保 张则彦
(.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 医学院,山东 济南,2 0 1; 50 4 2山 东中医药大学 ,山 东 济南 ,20 1 ) . 5 04
中图分类号 :R324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80 (00 405 -2 证型 :I) 2. + 6476 2 1 )0-080 I
21中医审 因辨 证 .
3 临床表现 腹胀 、腹痛 、便后缓 解 ,反复发作 :腹泻 、便 秘 , 或 交替 出现 ; 大便性 状异常 ( 硬性 , 稀水样 , 粘液性 ) ; 排便 异常 ( 便 困难 ,便 急 ,排便 不尽感 );多数病 排 人有 紧张 、焦 虑 、心悸 等精 神神经 症状 ;有 一定的家 族聚集倾 向; 因多为剌激 性食物 或精神心 理因素等 。 诱
变与 粪便性状 的异常 。但 本病 并无 明显的病原 学、解 剖形态 学、生理学 以及生 化代谢等 方面 的异常 。
现代 医学证 明,本病 与肠道蠕 动能力 、 内脏感 觉
神经异常 、精神心 理等 因素有关 。本病具 有长期性 、 持 续性 、 反复发作性 等特 点 。 归属 于祖 国医学 “ 胀 ” 腹 、 “ 痛 ”、 “ 腹 泄泻 ”、 “ 便秘 、 “ 痢疾 ”等病 证范 畴。 随着 生活节奏 的加快 、工作压力 的加大 、饮食 结构 的 改变等 原 因,本 病在人群 中的发 病率呈 上升趋势 ,多 见于 中青 年人 。 2 发病 原 因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概况
燥 ,或心气 阴虚等证候 ;及至活跃期 ,则 肝脾不调 、脾
肺气虚 、脾 肾阳虚 、心肾两虚 、大肠 津亏等多脏证候便
3 2 中药治疗 :分述 如下 。 .
联合 出现 ;而缓解期 更常见脾 、肺 、肾等多脏气虚 ,并
3 2 1 疏肝健脾法 :严氏等 . . 。 用疏肝健 脾清肠 汤加减 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3 例 ,总有效率 为 9. 。杨 氏【] 9 00 " 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治疗 4 2例 ,总有 效率 为 9 . 。李 28 氏等n 中药 ( 。用 基本方 :柴胡 、香 附各 1g 2 ,枳壳 、茯
为肝脾 不和 、脾 胃虚 弱 、脾 胃阴虚 、脾 肾 阳虚 ,其 中 以肝脾 不 和最 为 多见 。彭 氏 等H 认 为 本 病 病 机 与 脾 、 肝 、肾有 关 。刘 氏l 以 分 阶段来 认 识 本 病病 机 ,认 为 _ 5 五脏之 虚是 本 病 的病 理基 础 ,其 规律 往往 先是 一脏 病
乏形态 学和 生化学 改变 标 志 ,其 特 征 是肠 道 功 能 的激 惹 性[ ,属肠 功能紊 乱性 疾 病 。本 病 病 因及 发病 机 制 ] 尚未 完 全 明 了,诸 多 医 家 经 过 多 年 的 临 床 观 察 和 实 践 ,对 此病 有 了较 为完 整 的认 识 ,现 将 近 l 0年 的研
苓各 1g 5 ,白芍 3g 0 ,木 香 、防 风 、白术 各 lg O ,炮 姜 4 5 ,乌梅 6 )治疗 2 .g g 4例 ,观察治疗 前后 患者 血清 5 一
HT 水 平 ,并 与 正 常 人 对 照 组 对 比 ,发 现 患 者 血 清 5 一
转 l 0例 。刘 氏l 1 用扶 正 理气 汤灌 肠 治疗 剖腹 术 后 胃 肠 功 能紊乱 4 3例 ,结 果 排 气 、肠 鸣 音 恢 复 及 进 食 较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访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徐陆周
健康随笔专家访谈接受了来访,徐教授介绍说:上述两类患者,在门诊确实经常遇到。
这些患者长期被反复的腹痛、腹泻或便秘所困扰,做了各种检查却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这种情况,多考虑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多见。
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刺激、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脑肠相互作用、心理因素等有关。
临床上,几乎所有肠易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这种腹痛与排便相关,多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
常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患者除腹痛外,多有腹泻或便秘的症状,以腹泻多见,发作时每日腹泻3~5次,严重的可达10余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以便秘为主者,多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以上情况如果已持续超过6个月,近3个月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日,则可以初步确诊肠易激综合征。
当然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的问题,如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结直肠肿瘤、乳糖不耐受、慢性胰腺炎及胆系疾病、糖尿病等。
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发展或演变成恶性疾病,但长期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
如腹泻型患者一天要上几次厕所,严重者会害怕出差、旅游甚至外出;还有患者在紧张时,如考试前夕、上台演讲时,都会有急迫的排便感觉,甚至会因此而失禁,让患者苦恼不已。
改善从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开始目前,肠易激综合征还没有理想治疗方案,治疗目标主要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至少2/3的肠易激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作与摄入的食物有关;患者中很多都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
因此,对大部分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而言,养成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是缓解症状的首选最佳途径。
几乎每场重要考试或重要事情之前,都会突然腹痛,迫不及待的便意……还有些人,吃点辣的、冷的,或是不知啥原因,肚子就闹腾开了,以至于常常出门就先要关注厕所在哪里……奇怪的是,医院去了多少趟,各种检查都查不出啥器质性毛病。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辅助治疗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辅助治疗概况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最近几年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发病率不断上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临床诊断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罗马Ⅲ诊断标准为主。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以腹部不适伴大便次数、性状的改变为诊断依据,将其分为四型:泄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未定型[1],以此指导临床及用药。
中医则根据肠易激综合征不同症状分为“腹痛”“腹泻”“便秘”等名称。
此病的发病原因有着复杂性的特点,主要有内伤饮食、外感六淫、脏腑阴阳失调、情志内伤,主要是情志因素[2]。
此病的发病机理中脾虚失运是基本病机,湿邪困脾贯穿疾病的始终,最终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
中医治疗除了中药汤剂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例如:针灸、推拿、灌肠、穴位敷贴等也能起到不错的治疗作用。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间歇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还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一般无器质性改变或生化指标异常,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疾病。
从病因来说,导致此病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内脏感觉过敏、胃肠动力学改变、精神心理障碍、肠道感染等有关。
中医辨证治疗主要采用舒肝健脾、理气温肾的原则为主,辅以认知疗法、饮食调节、调畅情志等。
1 中医肠易激综合征辨证渊源在中医的病名当中并没有肠易激综合征,但是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归于“腹痛”、“泄泻”、“便秘”等几个肠胃疾病范畴。
对此类疾病,相关医学文献当中多有记载,可以看作成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渊源,比如说:在《景岳全书》中认为总脏腑角度认为肾是引起此病的根源书中提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其中明确指出肾阳不足时最终造成此病的原因,指出“肾中阳气不足.....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简单的来说就是肾气不足导致二便开闭控制能力不足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应该以温补肾阳为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发布时间:2021-03-22T13:16:31.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作者:胡燕林[导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胡燕林(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卫生院;四川?泸州646300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因肠管运动及分泌功能障碍所致。
一般患病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结构改变,但是肠道受到刺激后会有明显的反应。
IBS症状表现为便秘、腹泻、腹痛,亦或是便秘与腹泻交替、粘液性大便等。
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女性发病率相较男性更高,相关研究表明,IBS发病率占比胃肠道疾病总发病率的17.6%,发病率极高。
我国传统医学将IBS归属于“便秘”“腹痛”“郁证”“泄泻”等范畴,病机病因则主要与饮食劳倦、情志不畅相关,进而导致肝脾不和、肝郁气滞,使得肠道气机不畅,最终造成肠道气机传导障碍,进而诱发IBS。
根据临床试验发现,中医辨证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成效,就此我们将分析、总结针对肠道易激综合征病人中医治疗的方式。
一、IBS病因病机在古代,我国医学家便认为IBS的发生与精神存在密切的关联,精神失调会导致内脏功能紊乱,《黄帝内经》中便提及因惊恐、思虑而内伤脾胃,并引发腹泻症状。
另外劳倦久病、饮食不节以及寒湿等为IBS诱发、进展、加重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脾不和、肝气郁滞、久病伤肾。
(1)情志失调“暴怒伤感”、“肝主疏泄”、“木郁克土”等均为IBS病因病机的传统立论。
通常情况下情志失调为基本病因,在南宋医学家陈言撰著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有记载:“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
”其中肝气乘脾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本病主要是由于精神进展,亦或是恼怒抑郁等一系列内在心理因素而发病,从而造成肝气郁滞,肝功能失调后不能有效疏泄,使得气机不畅,与此同时横乘脾土,脾胃功能也会因此受到限制,造成运化异常,发为泄泻;肝气郁滞还会导致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功能障碍滞涩,则引发便秘症状,肝旺还会伤及阴,从而导致脾胃阴虚,且不能下润大肠,同样也易诱发便秘。
浅谈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治体会
21年 7 01 月
3 5
保和丸含量测定提取工艺的研究
张卫 莲 ’刘 燕’
摘 要: 目的 : 对保 和 丸质 量标 准含 量测 定 的提 取 工 艺进 行改 进 。方 法 : 分别 用 索氏提 取 器 回流 法 , 声提 取 法 对保 和 丸 中橙 皮 苷提 超 取 , 用 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对橙 皮苷 进行 含 量测 定 。 果 : 声提取 法与 索氏提取 器回 流法 , 量均 达到 标 准 , 声处理 可 以得 到一 个 满 并 结 超 含 超 意的 结果 。结论 : 超声 提取 法 简便 、 快捷 、 准确 , 能有 效地 控 制该 制剂 的质 量 。 关 键 词 : 声 ; 皮苷 ; 量 超 橙 含
3 典型病 例 例 1刘 某 , ,7岁 ,0 8 9 2 : 女 3 20 年 月 5日初诊 。主诉 3 来反 年
复腹泻, 每因情志不遂或进食生冷而诱发 , 发作时肠鸣攻痛 , 腹胀 难 耐 , 欲泻 , 痛 减 , 在外 院 间断服 中、 腹痛 得泻 曾 西药 治疗 , 情 但病 反 复 。1 天前 因 与家人 发 生争 吵后 出现痛泻 交作 , 肠鸣 , 腹胀 泻后 痛减 , 大便 日行 45次 , 稀水 样便 , 黏液 脓 血 , 神疲 懒言 , 、 呈 无 伴 纳 差 , 质淡 红 , 薄 白, 弦 。 助检查 : 常规 、 舌 苔 脉 辅 血 大便 常规无 异常 , 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无器质性病变。诊为肠 易激综合征 ( 腹泻 平素忧愁思虑过度, 情志不畅 , 肝气郁结 , 复因精神刺激, 致气 机 型 )证属肝气乘脾; 以疏肝理气 , ; 治 健脾止泻。处方 : 柴胡 1g防 o、 郁滞 , 大肠不得肝之疏泄 , 传导失司, 糟粕 内停而引起便秘。 风 9、 g枳实 1g 肉豆蔻 lg 葛根 l 白术 1g茯苓 lg山药 0、 0、 O 5、 5、 1g 白芍 1g甘草 6。服 3 5、 0、 g 剂后腹痛、 腹泻明显好转, 但诉腹胀 、 肝失疏泄是本病 的主要病理机制 ,如素体脾虚则肝气乘脾 纳呆 , 上方加麦芽 、 神曲各 1g继续服 7 三诊时患者症状已全 2, 剂。 而发为泄泻 , 临床证见 : 肠鸣攻痛 、 腹痛即泻 , 泻后痛减 , 或兼有 部消失 , 嘱患者调情志 、 节饮食 , 在上方基础上坚持调理 3 个月 。 胸胁胀闷、 嗳气食少, 舌质淡红 , 苔薄 白或薄腻 , 脉细弦 。若平素 病情痊愈 , 随访半年无复发。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消化 内 5  ̄1) 科(3 1 例 2 盛某 , ,4 ,0 9 3 1 : 男 4 岁 2 0 年 月 2日初诊。 自 诉病程已有 2l年 5 1 0 1 月 1日收稿 2 , 年 平素性格抑郁寡欢 , 时感左下腹疼痛 , 伴大便不爽, 工作压 ( 下转 3 5页)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最新版)目录1.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和症状2.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3.名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案例4.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防治方法正文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该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尚未找到明确的病因,治疗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然而,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多为肝郁气滞、脾胃虚弱和湿热内蕴等。
因此,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在实际治疗中,许多中医名家运用中医药和针灸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例如,有一位中医名家在治疗一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时,采用了以下医案:患者,男,45 岁,病程 3 年,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每日 3-4 次,伴有腹胀、纳差。
经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型肠易激综合征。
名医选用柴胡、白术、枳壳、陈皮等草药组方,并配合针灸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腹痛、腹胀减轻,排便正常。
后续随访半年,症状未见复发。
除了个体化的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预防和调护同样重要。
根据中医理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不畅导致的肝郁气滞。
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养护脾胃。
此外,适度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总之,中医在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通过名家医案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医 中的 “便秘 ”“泄 泻 ”“久泄 ”“腹痛 ”“肠 郁”范 畴 ,对 于其发 病机 制也 痛 、消胀 ;久泻 脾 虚 下陷则 加 柴 、葛 等 丁}提 阳气之 品 ;湿 热重 则 加 用黄
困扰 着 许 多人 ,但 足刘 于肠 易激综 合 征 的病 理生理 学 机制 尚未 明确 , 加 当归 、川 芎 、木香 、桔 梗 、枳壳 、升 麻 、乌梅 、茯苓 等 )治 疗本 病 ,全方 可
仅 仅 知 道 其 机 制 与 内脏 敏 感 性 、肠 道 运 动 异 常 和 自主 神 经 功 能 障 起 到调 理肝 、脾 、肺 、肠气 机 ,起 到抑 肝扶 脾 、调节 肠 道 功能 的 作用 ,可
其影 IIl ̄JI11,但 它 的发 病 率存 在 一定 的地 域差 异 ,其 中西 方 国家 为 8%~ 病 的根 本 ,肝郁 心 神 不 宁 、气 机 失 司 、传 导 失常 以及 痰浊 血 瘀 等病 理
23%[zl,欧 洲 国家 中丹 麦 的肠 易激 综合 征 患病 率 约为 15.4%,发 病率 约 产物 为本 病之 标 ,本 虚标 实为 本病 的基 本 病机 。因此在 治疗 中应 当标
症状 进 行 刘 治 疗并 且 件律 只 能解 决部 分痒 状 。从我 国的传 统 医学
王玉 芬旧则认 为 ,根 据腹 泻 型肠 易激 综合 征 腹痛 腹泻 的特 点 以 及
中 ,找 寻肠 易 激综 合 征 的治疗 方 案 ,不 失为一 个好 的探 索 方 向 。现就 腹 泻后 腹 痛症状 缓 解 的特点 ,其 应 属 中医 的 “痛泻 ”,病 机 或在 于 肝郁
15O
内蒙 古 中医药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研 究进展
方 俊 ·刘 惠 武 邝 晶 : (1.武汉市中医医院脾 胃病、肝胆病科 武汉 430014;2.浙江中 医药大学第一临床 医学院 杭 州 310053)
中医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
证论治 ( 气乘脾 型、脾 胃虚 弱型 、脾 肾阳虚型 、肝郁 气滞型 、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湿浊困脾型、郁 阻肠络型 )及从心里和饮 肝
食 方 面 的调 理 ,收 到 了满意 的 治 疗效 果 。
【 关健词 】 肠道 易激综合征;辨证诊治; 中医
[ b ta t T i a il ea oae t a n B n T M . e c b d te c u e o i ae p to e ei whc h ud g ts k A sr c ] hs r c l rt r t g I S i C t e b ei D sr e h a s f ds s a g n s i s o l e i i e h s h c
我国古代 医家很早就认为精神失调可致 内脏功 能紊乱,如
《 内经 》就 有 因思 虑 、惊 恐 而 内伤 脾 胃致 腹 泻 的记 载 。此 外 , 饮 食 不 节 、劳倦 久 病 、 湿 等 是 本病 诱 发 、加 重 、发 展 的 因 素 。 寒
其 主 要病 机 是 肝 气郁 滞 ,肝脾 不和 ,久 病 伤 肾 。
腹 痛 即 泻 ,泻 下 不 多 ,泻 后痛 缓 ,伴 少 腹拘 急 ,胸胁 胀 满 , 嗳 气 少食 ,便 下粘 液 。舌 淡 红 , 薄 白 ,脉 弦细 。治 以抑 肝 扶 脾 , 苔 调 和气 机 。代 表 方 :痛 泻 要 方 。常用 药 选 白术 , 白芍 ,防风 , 陈 皮 ,柴 胡 ,佛 手 ,枳 壳 ,厚 朴 ,藿 香 ,香 附 ,木 香 ,元 胡 ,
l e sle i gem n l adha miuete t dys eysl n Y u hn n )n e ia drm at i ed t i r pen s re e tod n et x r,h d ep e , uZ ca g o v da c t wemu l pe t wid i t ln o a h rw t t i d a f te hh e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46传统医学传统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多见。
该病病程较长,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易反复,但预后一般较好。
本病属中医“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
早期多属肝郁脾虚,若夹寒、夹热、夹痰可形成肝脾不调,寒热夹杂;后期累及肾,可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致气滞血淤等证候。
故临床辨证需辨明虚实、寒热、兼夹的主次及相互关系,治疗以调理肝脾气机为主,兼以健脾温肾。
肝胃气滞证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或兼胁痛,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
方药:六磨汤加减。
沉香(后下)、厚朴各9克,木香(后下)、槟榔、郁金、乌药各12克,枳实15克,大黄6克。
加减:气滞甚者,加厚朴、柴胡各10克,香附15克,以助理气之功;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加黄芩、栀子各10克,龙胆草15克,清肝泻火;气逆呕吐者,加半夏10克,旋覆花15克,代赭石30克。
肝气乘脾证主症:腹痛、腹泻常因情志变化诱发,泻后痛减,痛区多在少腹部,胸胁痞闷、胁痛肠鸣、嗳气矢气频作、伤感叹息、易怒、纳谷欠佳,苔薄,脉弦。
治宜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加减。
白术、白芍各15克,佛手、柴胡、防风各12克,木香(后下)、陈皮各9克,郁金10克,甘草6克,煨葛根18克。
加减: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加柴胡10克,枳壳15克,香附12克,以疏肝理气;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扁豆、黄芪各20克,党参15克,以健脾益气;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品,如乌梅15克,五倍子8克,石榴皮10克,以涩肠止泻。
胃肠湿热证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黏液黄白,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呕恶纳呆,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肠鸣腹胀,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和排便不规律。
中医养生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中医的调理,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该病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帮助患者调理肠易激综合征。
一、饮食调理1.养肝清热: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肝火旺盛有关,因此平时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可食用清热降火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西瓜、冬瓜等。
2.调理脾胃:脾胃虚弱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食应以温补脾胃为主。
可以适当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稀饭、面条等。
同时要避免过冷、过热、过油腻的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3.增加纤维摄入: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一定作用。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轻便秘症状。
可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等。
二、生活习惯调理1.保持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对于调理肠易激综合征非常重要。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尽量每天保持相同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症状,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2.情绪调节:肝气郁结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情绪不稳定和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郁结。
因此要学会正确处理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可以通过音乐疗法、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紧张和压力。
三、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调理:中医中药是调理肠易激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术、茯苓等,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但是,中药的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进行。
2.针灸疗法:针灸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肠道功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但是,针灸治疗需要找到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
中医养生调理肠易激综合征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症状特点,因此,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调理方案还需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辨治小结
【医案医话】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辨治小结*童敏1李雪莹1姚瑶1井海亮1黄娅1明洪1彭港1袁世清2△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 )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中医在辨治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检索现有期刊中中医药治疗IBS 的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治进行小结,旨在为本病的临床辨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究结果得出:本病最常见的证型为肝郁脾虚型,目前中医多以肝脾为中心论治本病,以抑木扶土法为本病的主要治法。
关键词:泄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辨治;证型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9.05.054文章编号:1003-8914(2019)-05-0785-03*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No.16ZA0111)作者单位: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通讯作者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一种以反复腹痛,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肠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持续存在[1]。
IBS 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分为便秘型(IBS-C )、腹泻型(IBS-D )、混合型(IBS-M )及不定型(IBS-U )。
中医药在辨治IBS 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从公开发表的文献入手,对IBS 进行研究,以下就研究所得进行梳理,旨在为临床辨治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1便秘型IBS 的辨治古代中医书籍中无IBS 病名,本型可归属于“便秘”的范畴。
《素灵微蕴》云:“饮食消腐,其权在脾;粪溺疏泄,其职在肝。
”可见肝气条达,脾运如常,则大便通畅。
《金匮真言论》云:“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浓之物而助火邪,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
”可见胃肠燥热,耗伤津液,则无水舟停。
本型病位主要在肝、脾、胃及大肠,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胃肠积热两种。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一、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介绍中医名家治肠易激的医案,以供参考。
二、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归于“腹痛”、“泄泻”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不舒、饮食不当、劳逸失调等。
病位主要在肠,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三、病因病机分析
1.情志因素:长期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肠道气机,使肠道传导失司。
2.饮食不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导致腹泻。
3.劳逸失调:过度劳累,耗伤正气,脾胃虚弱,肠道功能失司。
四、治疗方法及案例解析
1.疏肝理气:针对肝气郁结型肠易激,采用柴胡、香附等药物疏肝理气,调和气机。
2.健脾和胃:针对脾胃虚弱型肠易激,选用党参、白术等药物健脾和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3.温肾助阳:针对肾阳不足型肠易激,运用肉桂、附子等药物温肾助阳,
振奋脾肾阳气。
案例解析:某患者,男,35岁,因长期情志不舒,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诊断为肝气郁结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疏肝理气、调和气机的方法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五、预防与调理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
2.饮食有节,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六、结语
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辨证论治,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以支持对症为主,目前以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为原则。
中药具有副作用小、多靶点、综合调节整体治疗的优势,对IBS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对IBS等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关注。
现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针灸推拿其他疗法三方面对近些年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一、辨证分型治疗从报道看,目前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治疗为主,疏肝健脾、理气温肾法最为常用。
其次为清热、化湿、祛瘀、活血、滋阴、润肠。
常用方剂有: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干草泻心汤、六磨汤、柴胡疏肝饮、藿朴夏苓汤、平胃散、枳术丸、三黄汤、连理汤、香连丸、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胃汤、当归四逆散、少腹逐瘀汤、乌梅丸、真武汤、理中丸、附子温胆汤、一贯煎、增液汤、润肠丸、麻子仁丸等。
治疗中应抓住主证,注重兼夹,灵活辨证治疗。
目前临床辨证一般分3-4型较多。
我所宋德勇等对近40篇关于IBS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文章进行分析,所有收录文章的作者都来自县级以上的医院,结果这些文章主要的辨证分型有肝不乘脾、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脾胃阴虚、脾肾阳虚6种,还有少量辨证为痰湿、气滞血瘀型的统归为其它类,共为7类。
蔡茜虹等将其分为肝郁脾虚型、寒热夹杂型、肠道津亏型四型,并配合吴茱萸加生粗盐炒热后外敷脐周腹部进行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口服得舒特,每次50mg,每天三次,疗程为六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刘永奇则将IBS分为脾胃虚弱、肝木乘脾、脾胃阴虚三型治疗,结果:84例病人痊愈68例,占81.0%;好转12例,占14.3%;无效4例,占4.7%;总有效率为95.3%。
在80例有效病例中,疗程最短14d,最长58d,平均22d。
其中脾胃虚弱证平均疗程30d,肝木乘脾证平均疗程25d,脾胃阴虚证平均疗程为21d。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药出版社,2017.
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7 年) [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
志,2018,26(3) :227-232.
孙金山,三峡大学研究生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吴煦
东,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121·
( 五) 针刺结合艾灸法
王少茹选取中脘至中极以及两侧大横穴连线组成的十
医药探究
字线,采用隔姜泥灸,并结合针刺天枢、足三里等穴治疗肝郁
脾虚证的 IBS-D,总有效率达 90.00% ,效果显著优于普通针
良好疗效。 李彤采用疏肝解郁温针灸法治疗肝郁脾虚证的
IBS-D 患者 30 例,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病情症状、生活质
量及情绪方面都优于口服匹维溴铵的对照组。
( 三) 电针法
钟峰等采用电针刺激大肠经合募俞配穴治疗 30 例腹泻
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
目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大致为:肝
刺组。
( 六) 穴位贴敷
周丽等使用穴位贴敷治疗 32 例 IBS-D 患者,选取双侧天
枢、神阙为主穴,并结合辨证选穴,结果总有效率达 84.40% ,显
著高于口服匹维溴铵的对照组。
( 七) 穴位埋线
赵娟娟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脾虚证 IBS-D,选取中
脘、双侧脾俞、肝俞、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为主穴,对照组予
[14] 牟建蛟,王琼,罗会用,冯庆奎.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J] .世界中医药,2016,11( 11) :
2404-2407.
[15] 李彤.疏肝解郁温针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肝郁脾 虚 型)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 D] . 北 京: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病 的诊 断 是 在 排 除 器 质 性 病 变 的基 础 上 诊 断 的 , 应
行 肠 镜 检 查 排 除 结 肠 癌 、 肠 息 肉 等 肠 道 疾 患 才 能 结
2 .腹 胀 食 少 : 胀 不 适 为 脾 胃 亏 虚 , 化 无 力 所 腹 运
致 , 治 以补益 脾 胃 , 故 助运 化理 气为 主 。常选用 大腹 皮 、 厚 朴 、 仁 、 菔子 、 砂 莱 陈皮 、 枳壳 、 附等 助运化 之 品 。 香 3 .大便 干结 : 大便 干结 病 机 可 归 为 热 秘 、 虚 秘 、 气
1 , 0g 防风 1 , 0g 紫草 1 , 0g 白鲜 皮 1 , 0g 甘草 6g 。另 外 用 阿昔 洛韦 膏外 涂 。6 后 , 剂 疱疹 干燥 结 痂 , 痛 减 轻 , 疼
继 以 原 方 服 4剂 , 以巩 固 疗 效 。
对 于肌 肉失 养所 致肌 肉疼 痛 , 选 用 白术 、 芎 、 常 川 当归 、
在 临证 时特别 指 出 , 针对 此病 的治疗 除辨 证分 型论 治 外 , 常需 辨证选 药 以提高 疗效 。 还
1 .肌 肉 疼 痛 : 肉 疼 痛 可 有 肌 肉 失 养 , 不 营 则 肌 “
明 , 群 之间 间隔正 常 , 疱 皮损 疼痛 剧 烈 , 温 3 . 。 苔 体 7 3C,
薄黄 , 数 。辨证 属风热 犯肺 。治 法 : 风 、 脉 疏 清热 、 宣肺 。 方用 升麻 葛根 汤加 减 : 根 3 , 梗 1 , 葛 0g 桔 0g 白芍 1 , 0g
痛 ” 或 由热 毒血瘀 , , 困于肌 肉 , 不通则 痛” “ 所致 。 因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发表时间:2010-01-13T09:34:0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刘连武
[导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
刘连武 (临江市医院 134600)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149-02
【关键词】肠道易激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
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
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2)一般状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表现腹部压痛。
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表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实验治疗无效。
4 治疗方药
基本方:黄芪4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薏米20g,莲子肉15g,柴胡15g,香附15g,茯神10g,远志10g,石菖蒲10g,龙齿10g,木瓜25g,元胡20g,白芍20g,甘草10g
随证加减:若畏寒肢冷,痛多拘急,腹鸣切痛,大便闭塞不通,加附子、细辛、大黄,若腹中时痛,绵绵不休,喜得温按,按时痛减,加生姜、桂枝、大枣,如腹部痞满,胀痛,拒按,潮热,大便不通,并见口干引饮,矢气频转或泄泻色纯青,腹部作痛,按之硬满,所下臭秽,加大黄、芒硝,若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甚欲便,得大便痛减加枳实、木香、砂仁,若腹泻日行7次以上加秦皮、石榴皮,诃子,若烦躁易怒,胸胁满闷,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夜交藤、郁金、青陈皮,以上15天一个疗程。
5 疗效评定
1.痊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半年无复发者:2.显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3.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尚不成形,便次明显减少;4.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
6 治疗结果
46例经以上治疗,服1~4个疗程后,统计如下:治愈19例(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者)占41%:显效17例,占36%:有效17例,占15%:无效3例。
总有效率达97%。
7 病案选录
李某,女46岁,干部。
因工作长期紧张,家庭又闹矛盾,饮食不节,致腹痛、腹泻半年,日稀便3~4次左右,并伴有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善太息。
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服中西药几十余种,并做辅助检查多次、均无异常,特来本院诊治。
刻诊见患者形体瘦弱,精神倦怠,痛苦愁容,查: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
心、肺无异常,月经正常经量少色淡。
大便常规、培养(一),肠镜示结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脉弦细,舌苔淡白腻。
此肝郁气滞,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液聚肠,浊阴频泄,当益气健脾,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燥湿固肠,选基本方加秦皮15g,石榴皮20g,服7贴。
水煎服,日1剂,煎3次分早中晚温服,并配合心理治疗,调整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轻松配合治疗,可以使疗效更好。
复诊自诉症状已减,效不更方,守方继进服五贴,其效更神,日便一次成形,腹痛消失,守服20贴后用逍遥丸,人参健脾丸善后服一个月,随方一年未见复发。
8 体会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比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治疗更困难,症状多在思想负担过重,情绪紧张的同时,或以后发生,所谓精神因素的躯体症状化,有人在描记结肠腔内压力时证明:焦虑、愤怒、对抗、抑郁、惧怕等情绪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使结肠运动和分泌失调,激动和对抗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增强,这类患者大多结肠痉挛,便秘和结肠绞痛,消沉失望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减弱和黏液分泌增多,这类患者多发生黏液性腹泻,腹痛不显著,所以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中医“气滞腹痛”为主,正如叶方士《临证指南》中曰:“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而创“泻木安土之法” 可以这样认为,患者因情绪激动,或抑郁导致肝风振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犯胃乘脾,导致胃失腐熟水谷,脾失健运,气机逆乱,而致腹痛、腹泻,这是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分析,故吴昆有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在治疗上,不仅依靠药物,而且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开导,要善于抓住矛盾,根
据事实(检查结果)逻辑地作耐心细致的解释,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起病原因以及良好的预后等,才能真正解除思想顾虑,树立对本病的正确态度,提高治愈的信心,并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义: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米益气健脾,扶正固本,以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安神定志,以柴胡、香附、木瓜、元胡疏肝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临床研究薏米、木瓜、元胡、白芍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肠易激综合征,虽然缠绵难愈,但我们通过中医辩证论治,灵活运用中医中药,取得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