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是大脑和身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络机构。

它包含有两个部分,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这两个部分的协同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机能和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自主神经系统结构自主神经系统包含两个主要的神经网络——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主要管辖人体的“应激状态”,即躯体的反应性,而副交感神经则是负责人体的“松弛状态”,即人体的平静状态。

两个神经网络之间紧密配合,保持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组织之间的平衡状态。

交感神经系统是一种紧张兴奋的调节系统,主要起到“舞蹈”的作用。

它往往会在人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发生作用,以迅速控制人体的心跳、呼吸、肾上腺素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泌。

交感神经系统由神经节、神经支配细胞和神经节的投射纤维等组成,主要由交感神经节、胸、腰和骶交感神经链、众多的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副交感神经系统管理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平静状态。

它的神经细胞体和肿母细胞均向目标器官分布,其神经支配可使心脏的跳动变缓,呼吸变深而缓,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平滑肌舒张等。

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由延髓和脊髓灰质马尾神经节、下行纤维和内脏神经节组成,它们常常是不同的部位在同一器官内互相配合,以达到平衡状态。

自主神经与脊髓一起,构成脑神经分布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连接着各个基础脑区以及下丘脑和髓外层的神经元,使得以单独的神经元或同胞神经元为中心的部分组成微型的神经网络,使得脑干和颈部的神经元支配大部分控制人体的功能。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对于身体各个器官间的功能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发挥的作用非常广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心跳和呼吸心跳和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对身体生命活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细胞突触来控制心跳和呼吸的功能。

2.控制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常被认为是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重要的变量之一。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系统来达到控制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

什么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什么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什么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我们人体神经结构比较复杂,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要想治疗神经方面的疾病,就需要先了解这些疾病,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那这里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就专门为大家讲讲,希望接下来的文章内容能有效解决大家的疑惑,尽早了解,尽早治疗,尽早康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植物神经的一部分,交感神经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

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不具有副交感
神经分布处。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什么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相信现在的大家在读完上面文章后已经对相关问题有了比较基本的认识,神经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如果出问题的话,会对身体产生重要伤害,因此大家一定要熟悉相关知识,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希望这里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PPT课件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PPT课件

.
9
两者和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相对,同 为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 迷走神经是12对脑神经的一对。 但是副交感神经有通过迷走神 经传导。对于心脏经常提及交 感和迷走两个相对应。
.
10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
②分布到同一器官上,但功能互 相拮抗,对立统一
• 它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二者共同分布到同一器官上,但功能互相拮抗,
对立统一 • 前者位于脊柱两侧的链状神经结构;后者位于
头、荐部的一部分神经结构
.
3
式交 图感
神 经 系 统 模
.
4
图副 交 感 神 经 模 式
.
5
植物性神经系统与一般脊神经和脑神经的 主要区别
• 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胸、腰荐段的特定部位 • 传出神经不直接到达效应器,而是在外周的植
自我介绍

班级:10生物技术一班 姓名:李东 学号:1013030115
.
1
学习 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二、植物性神经系统与一般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区别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
2
定义
一、
• 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一般是指分 布于内脏和血管的平滑肌、心肌及腺体的运动 神经,支配动物体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受人的 意志支配。
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副交感 神经兴奋引起的效果恰与之相 反
.
11
.
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 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 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 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 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 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 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 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 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 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 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 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交感神经功能及神经元构成等神经学知识

交感神经功能及神经元构成等神经学知识

一、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交感神经的功能可被概括为“Fight or Flight”(战斗或逃走)。

交感神经主要作用于平滑肌和腺细胞。

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收缩能力增强、瞳孔散大和新陈代谢率调节内脏功能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

内脏器官一般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少数器官例外,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例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和肾上腺髓质就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在具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其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质。

例如,对于心脏,迷走神经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对于小肠平滑肌,迷走神经具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即恰巧与对心脏的作用相反。

这种拮抗性使神经系统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调节内脏的活动。

从中枢活动情况来看,交感中枢与副交感中枢的活动常表现交互抑制的关系,即一个中枢活动增强时,另一个中枢活动就减退,这样在外周作用方面就表现为协调一致。

植物性神经对外周效应器官的支配,一般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

例如,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则心率增加,说明心迷走神经本来有紧张性冲动传出,对心脏具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切断心交感神经,则心率减慢,说明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也具有紧张性。

但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强,而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弱。

植物性神经中枢常具有紧张性冲动传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反射性和体液性原因。

例如,来自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区域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传入冲动,对维持植物性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中枢神经组织内CO2浓度,对维持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也有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往往不会只波及个别的神经及其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常以整个系统来参加反应。

例如,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反射性兴奋时,除心血管功能亢进外,还伴有瞳孔散大、支气管扩张、胃肠道活动抑制等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迷走神经是神经纤维的一种解剖学上的一种定义,而副交感神经是功能上的定义。

当迷走神经下行到胸腹腔脏器的时候,主干的4种纤维成分还剩下一般内脏运动f(副交感)和一般内脏感觉f2种,并不是单纯的副交感纤维。

这里,迷走神经的范围要比支配相应脏器的副交感神经的范围要大(还有感觉f)。

在讨论内脏运动支配的时候,说”迷走”,就是指其中的副交感成分,但二者还是不能完全等同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功能调节,简单的用一个口诀可以帮你记忆:
交感兴奋心跳快,血压升高汗淋漓,
瞳孔扩大尿滞留,胃肠蠕动受抑制;
副交兴奋心跳慢,支气管窄腺分泌,
瞳孔缩小胃肠动,还可松驰括约肌。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
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
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
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
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
丛,随动脉分布精到选头ppt课、件颈最新和胸腹腔的器官和
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②分布到同一器官上,但 功能互相拮抗,对立统 一
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
加快,血精选管ppt课件收最新缩,血压
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
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
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
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
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
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
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
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来自,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
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
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精环选p境pt课时件最,新交感神经的活动加
9
两者和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相对,同 为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 迷走神经是12对脑神经的一对。 但是副交感神经有通过迷走神 经传导。对于心脏经常提及交 感和迷走两个相对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 泌液增加。
感谢观看
交感神经系统中,大多数节前纤维很短,突触构成交感神经链,位于脊髓的侧面。从这里开始发出的节后纤 维到达心、肺、胃等目标器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有髓鞘的节前纤维很长,与交感链没有突触联系,它的短 的节后纤维与突触相联系。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增高,大肌肉里动脉扩张,肾 上腺髓质加速分泌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升高,动员身体的能量,为“或战或逃反应”作好准备;副交感神经活动 加强时,心血管机能减弱,心跳速度减慢,流向周身的血流量减少,而供应给胃、肠的血液增加,血糖以葡萄糖 形式储存于肝内,代谢减慢,能量储存。前者称为分解代谢,后者称为合成代谢。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 统一般情况下相互拮抗,但又协同工作。
副交感神经系统
植物பைடு நூலகம்神经系统
目录
01 植物性神经概念
03 机能作用
02 医学分类
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Division)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 的骶部。它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再由此发出节后纤维,至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 经节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机能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图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一般讲,人们把交感神经 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当人们挣扎、搏斗、恐惧和愤怒时,交感神经马上发生作用,它加速心脏的跳动; 下令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使肌肉得以利用;暂时减缓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动,从而动员全身力量以应付危急。 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
34
Effect of hypothalamic lesion
摄食行为 摄食中枢-下丘脑外侧区 饱中枢-腹内侧核(对血糖敏感)
丘脑
腹内侧核 背核
on feeding
被内侧核
外侧核
破坏腹正中核
破坏外侧核
35
3.下丘脑内存在渗透压感受器,通过改变抗利尿激 素的分泌来完成控制排水的功能。
颈内动脉高渗盐水注入-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低渗盐水-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副交感神经兴奋
It is a nice, sunny day. You are taking a nice walk in the park. This time, however, you decide to relax in comfortable chair that you have brought along.
25
A modified sympathetic ganglion
Adrenal medulla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1.脊髓—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 2.脑干—生命中枢 3.下丘脑—较高级的内脏活动整合中枢 4.大脑皮层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新皮层-大脑皮层 古皮层-边缘叶 边缘系统起着承上(新皮层) 启下(下丘脑,脑干)的作用
3
刺激器 多道纪录 迷走神经
心脏1
Ringer 溶液 多道纪录
心脏2
1929年,Otto Loewi(Austria)
4
心脏跳动减慢
乙酰胆碱
5
Autonomic pathways
交感神经
起自脊髓胸腰段灰质侧角的中间外侧柱
副交感神经
一部分起自脑干的神经核, 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灰质相当于 侧角的部位。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调节。

在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神经学的基本解剖名词。

1. 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组成部分。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2.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特殊连接点。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突起(axon terminal)和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

突触前膜上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突触后膜,从而实现神经元之间的通信。

3. 神经纤维(Nerve fiber):是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的结构。

它是由多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构成,通常分为髓鞘纤维和非髓鞘纤维。

髓鞘纤维由髓鞘包裹,速度更快,能够传递更快的信号。

非髓鞘纤维则没有髓鞘覆盖,传递速度较慢。

4. 神经节(Ganglion):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体的集中区域。

它通常位于神经纤维的路径中,起着整合和调节信号的作用。

常见的神经节包括脊髓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等。

5.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

大脑通过皮层、脑干和丘脑等结构实现信息处理和决策,而脊髓则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6.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是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

它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

脑神经起源于大脑,主要负责连接头部和颈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脊神经起源于脊髓,负责连接身体其他部分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神经节名词解释

神经节名词解释

神经节名词解释神经节是指身体内的一组神经细胞的集合,通常由神经元细胞体和与之相关的细胞组成,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神经节的名词进行解释:1.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是位于脊柱两侧的一组神经节,负责接收并传递从身体各个部位传入的感觉信息。

它们包含了许多感觉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突触后突起位于脊髓内。

2. 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脊柱两侧,沿着脊髓和颈椎前侧神经根之间。

交感神经节的作用是协调身体对应急情况的反应,如应激、战斗或逃跑等。

3. 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用于控制身体的平静和恢复机制。

它们位于器官距脊髓较为远的位置,通常位于内脏周围组织内。

4. 星状神经节:星状神经节是自主神经系统中一类重要的交感神经节。

它们位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等血管周围,对血液供应和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5. 脆隐突神经节:脆隐突神经节是位于耳朵内部的一组神经节,与听觉有关。

它收集从耳蜗中发出的音频信号,并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实现听觉功能。

6. 海绵状神经节:海绵状神经节是位于脑的底部的一组神经节,负责调节和控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它们与垂体腺相连,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和控制体内的生理过程。

7. 迷走神经节:迷走神经节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颈动脉和主动脉之间。

它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传递信息,对心率、血压和呼吸等进行调节。

8. 外侧披裂神经节:外侧披裂神经节也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耳后颞骨内。

它起到控制和调节眼睛的运动、瞳孔的收缩和睫状肌的调节等作用。

神经节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中一些负责接收和传递感觉信息,另一些则负责调节和控制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复杂而精确的神经网络,以实现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解习题解答--神经系统

人解习题解答--神经系统

第三章神经系统(128)3. 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组成,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 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在神经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Na+通道和K+通道,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大小主要由这些离子通道开放的程度所决定。

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

当细胞受到一个阈刺激或阈刺激以上强度的刺激时,膜上的离子通道将被激活。

由于不用离子通道激活的程度和激活的时间不同,当膜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时,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将产生巨大的变化。

11. 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它可将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

(2)传入神经:由传入神经元的突起所构成。

这些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与感受器相连,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3)神经中枢: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一个简单的和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所涉及的中枢范围是不同的,需要这些部位的神经元群共同协调才能完成正常的呼吸调节活动。

(4)传出神经:由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构成,如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把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到效应器。

(5)效应器: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如肌肉和腺体等组织。

15. 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通路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进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径路。

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中的感觉纤维,分布到皮肤和黏膜内,其末梢形成感受器。

中枢突经由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在脊髓灰质后角内更换神经元。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1)肠神经系统连续分布于消化管的全长。神经元的数量 巨大,在人的肠神经系统含有8千万-1亿个神经元,与脊髓 内的神经元相近似。 (2)神经元可分为:局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 神经元。
(3)肠神经元是起源于神经嵴,分化为不同的神经细胞,
但机理不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在肠壁内形成2个大的神经丛: ① 肌间丛 (myenteric plexus) 或 (Auerbach’s plexus)
粘膜下丛内的神经元和纤 维(免疫组化染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粘膜下丛内的 神经元
环形肌 纵行肌
肌间丛内的神经元胞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神经元
小肠壁内小的自主神经节
猫小肠壁肌间丛内的多极神经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丛内的感觉神经元能感觉胃肠管壁的牵拉、张力以及 特殊的化学信息之变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自主神经系统包括3部分:
1. 交感神经系统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2. 副交感神经系统 The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3. 肠神经系统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0)最近的研究表明肠管内微生物与中枢神经在生理或病 理状态下有密切的关系。
①胃肠管的微生物对宿主有着多方面有益影响,例如维持粘膜的免疫 功能,肠上皮细胞屏障的完整,肠管的运动和营养物的吸收。
②在正常情况下,肠管给微生物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当肠管内环 境变得不稳定,改变微生物的成分而增加没有组织损伤的生理性炎性。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表时间:2004-11-6 16:31:43 点击 740 次一、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交感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器官非常广泛,包括循环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内分泌器官、泌尿器官、生殖器官和眼球等,此外,对糖代谢和骨骼肌也有作用。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

对血管,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

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区别对待。

人体多数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腹腔脏器的血管和皮肤的血管均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对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对冠状循环的血管,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缩,但其间接作用则是使血管舒张。

对外生殖器官血管则起收缩作用。

脑和肺的血管,虽也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但作用很弱。

2.对消化器官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并减弱其蠕动的力量;但当胃肠平滑肌紧张性太低或活动很弱时,交感神经也可使其活动增强。

对唾液腺能促进其分必粘稠的唾液。

3.对呼吸器官和汗腺交感神经对细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支气管扩张,有利于通气。

汗腺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

4.对眼球平滑肌交感神经使虹膜辐射肌收缩,引起瞳孔扩大。

5.对内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由于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大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一致的,因此,在生理学上称之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6.对泌尿生殖器官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膀胱壁逼尿肌的活动和促进内括约肌的收缩,因而阻止排尿。

对生殖器官,交感神经能促进怀孕子宫的收缩,但使未孕子宫舒张。

交感神经还能促进男性精囊腺和射精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射精动作。

7.对糖代谢交感神经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概述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概述

作 支气管平滑肌缩
消化腺汗腺分泌
用 瞳孔括约肌缩
骨骼肌血管舒
─────────────────────────────
阻 断 剂
阿托品 六烃箭季毒胺(N(2N)1)
酚育妥亨拉宾明((αα21)α2) 心氨得酰丁安心氧(β安胺1β(2(β)β12))
*副交感节后 分 纤维效应器
N突1触:N后节膜内
α1:效交应感器节后
β传1:心导脏系统
*交感节后的 布 胆碱能纤维
N接2头: N后-M膜
α2:突触前膜
β2:平滑肌
效应器
─────────────────────────────
心跳↓
骨骼肌缩
以兴奋为主 以抑制为主
逼尿肌缩 节后N元兴奋 (小肠平滑肌舒) (心脏兴奋)
一 自 主 神 经 系 统 的 分 布 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的区别
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
中枢部位
(中间)
T1~L3灰质侧角
神经节位置 N 纤维长度
离效应器远 节前 < 节后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两端)
脑干(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脊髓骶段(2~4节)侧角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节前 > 节后
少部交感节后纤维: 肌肉舒血管纤维、汗腺、
胰岛和内脏舒血管纤维、 子宫。
肾上腺素能纤维: 绝大部交感节后纤维。
嘌呤能或肽能纤维: 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
自主神经系统的受体
──────────────────────────────── ──

胆碱能受体
肾 上 腺 素能 受 体
类─────M─────N──(─N──1、──N─2)────α(──α─1、──α2─)─ β(β1、β2)纤维数量比 节前∶节源自=1∶11~17 节前∶节后=1∶2

神经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

被膜和周围神经的外膜、神经束膜连在一起,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神经节中的网状支架。

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称节后纤维。

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神经节可分为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

脑脊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感觉神经元,在形态上属于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

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

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

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

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脊髓相联系。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

治疗周围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依据。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

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

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 (2015-04-15 23:07:22)转载▼延髓乃植物神经中枢,主管内脏、内分泌系统,是动物进化的最大软肋,受伤可立致命,武术上常用的致命绝招。

平时要特别注意保护。

破坏了颈部脊髓导致高位截瘫,这时意识是清醒的只是不能动了,几分钟后人会窒息而死。

颈連接处正是延脑与脊髓連接处,延脑内即为人的生命中枢之所在,阻断此处即刻闭命。

植物神经系统是内脏神经纤维中的传出神经、也称自律神经;植物神经系统掌握着性命攸关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搏动、呼吸、消化、血压、新陈代谢等。

因未受训练的人无法靠意识控制该部分神经的活动,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此外,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也有自主神经成分。

植物神经是内脏神经中的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可根据功能和药理特点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交感神经由脊神经发出,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二副交感神经,分为脑部和脊椎骶部;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①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脑神经内,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②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副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一些人也可以通过瑜伽或生物反馈技术用意识调节自身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

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概括为产生应激作用,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神经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

被膜和周围神经的外膜、神经束膜连在一起,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神经节中的网状支架。

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称节后纤维。

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神经节可分为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

脑脊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感觉神经元,在形态上属于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

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

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

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

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脊髓相联系。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

治疗周围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依据。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

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

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解剖生理学 第五章 神经系统--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 第五章  神经系统--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的舌咽神经下神经节,中枢突终于延髓
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
咽黏膜、劲动脉窦等处的感受器;
④躯体感觉纤维,胞体位于颈静脉孔处
的舌咽神经上神经节内,分布于耳后皮
肤,中枢突则入脑,终于脑干的三叉神
经脊束核。
耳神经节
IX 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的根丝, 自延髓橄榄后沟 前部出脑,与迷 走神经和副神经 同出颈静脉孔。 在孔内神经干上 有膨大的上神经 节,出孔时又形 成一稍大的下神 经节。
眼神经和上颔神经为躯体感 觉神经,下颔神经为混合性神 经。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位 于三叉神经节,其中枢突汇集 成三叉神经本千入脑桥,终于 脑干中的三叉神经感觉核,其 周围突则组成3个分支中的 大部纤维,分别分布到面部皮 肤、眼球、口腔、鼻腔和鼻 窦的黏膜、牙齿和脑膜,接受 痛、温、触觉感受器的信息。
三叉神经节
下干
后侧束 内侧束
腰丛
组成:由T12前支一部分、 L1-3前支和 L4前支 一部分组成。
位置:腰大肌深面,支配 髂腰肌、腰方肌、 腹股沟区以及大腿 的前部和内侧部。
主要分支: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股神经 闭孔神经
骶丛
1.组成: 由L4前支一部分、L5腰神 经前支(合称腰骶干)和全 部骶、尾神经前支组成。 2.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 盆壁、会阴、臀部、股后 部、小腿和足。 3.主要分支:坐骨神经。
蜗神经节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经
蜗核
IX 舌咽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
出颅腔。 含4种纤维成分:
①躯体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茎突
咽肌;
②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 起于下泌涎核,在耳神经节交换
上神经节 下神经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

被膜和周围神经的外膜、神经束膜连在一起,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神经节中的网状支架。

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称节后纤维。

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神经节可分为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

脑脊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感觉神经元,在形态上属于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

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

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

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

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脊髓相联系。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

治疗周围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依据。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

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

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

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

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

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

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

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

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

脑部的中枢位于脑于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

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其中位于颅部的器官旁节较大,肉眼可见。

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

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

刺激副交感神经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各个外周性(并离中性)神经纤维或纤维束。

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在解剖学上并不构成独立的系统,而是混布于脑脊髓神经中具有不随意性,以及由节前纤维、节后纤维组成等共同点。

但神经节不象交感神经节那样是在通路中独立存在,大多数是存在于其所支配的器官内或其近旁。

节前纤维细胞(副交感神经细胞)与交感神经相反,仅局限在中脑、延髓、荐髓三部分。

来自前二者的纤维,称为头部副交感神经(cranial outflow),是包括在脑神经(动眼、面、舌咽、迷走)内,由脑发出的,神经细胞是在各自的脑神经核内。

节前纤维在各脑神经的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下颌神经节等)交换神经元,分布在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泪腺、唾液腺(分泌神经)、面部血管(血管扩张神经)等处。

特别是迷走神经,几乎是纯粹的副交感神经,其所支配范围也非常广,可从颈部、胸部而直到腹部内脏(内脏肌和腺体)。

节后纤维细胞以存在于其所支配的器官内为特征。

另一方面,荐部副交感神经(sacral outflow)的节前纤维细胞,位于荐髓的侧角,其纤维经前腹从各自的骶骨神经内走出,然后合并成骨盆神经(又称勃起神经),它开始在所支配器官(盆腔内脏和血管)近旁的神经丛中交换神经元。

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不同,直至节后纤维都是胆碱能,其末梢可被毛果芸香碱或蕈毒碱所刺激和被阿托品所麻痹。

这些副交感神经系统完全处于兴奋状态时,被称为副交感神经紧张(症)(parasympathicotonia)或迷走神经紧张(症)(vagotonia),其特征是瞳孔缩小,心脏、血管系统抑制(面部潮红、脉搏减少),消化吸收系统活跃,汗和唾液分泌亢进。

这是一种适于因活动所引起的消耗得以恢复的状态,实际上在生物体休息和睡眠时,而副交感神经倾向于紧张状态。

另外,还有一种认为在脊髓全长存在着所谓脊髓副交感神经的学说(吴建,1931),它是从后根离中走出的有髓鞘的纤维,经白色交通枝、界限索、内脏神经而分布于内脏,或通过脊髓神经而支配全身的血管和肌肉。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

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

中枢部为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

成对交感于位于脊柱两侧,呈链锁状,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每侧有22~25个神经节称椎旁节,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各部发出分支至一定的器官。

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

在腹腔内,脊柱前方还布有椎旁节,分别位于同名动脉根部附近。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

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也受大脑皮质的控制,当大脑兴奋被抑制、肌肉活动减少时,副交感系统的兴奋相对加强,以加速能量的储备和疲劳的恢复。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内脏功能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

内脏器官一般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少数器官例外,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例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和肾上腺髓质就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在具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其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质。

例如,对于心脏,迷走神经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对于小肠平滑肌,迷走神经具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即恰巧与对心脏的作用相反。

这种拮抗性使神经系统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调节内脏的活动。

从中枢活动情况来看,交感中枢与副交感中枢的活动常表现交互抑制的关系,即一个中枢活动增强时,另一个中枢活动就减退,这样在外周作用方面就表现为协调一致。

植物性神经对外周效应器官的支配,一般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

例如,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则心率增加,说明心迷走神经本来有紧张性冲动传出,对心脏具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切断心交感神经,则心率减慢,说明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也具有紧张性。

但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强,而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弱。

植物性神经中枢常具有紧张性冲动传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反射性和体液性原因。

例如,来自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区域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传入冲动,对维持植物性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中枢神经组织内CO2浓度,对维持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也有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往往不会只波及个别的神经及其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常以整个系统来参加反应。

例如,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反射性兴奋时,除心血管功能亢进外,还伴有瞳孔散大、支气管扩张、胃肠道活动抑制等反应。

交感神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活动时,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

在剧烈肌肉运动、窒息、失血或冷冻等情况下,机体出现心率加速、皮肤与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液贮存库排出血液以增加循环血量、红细胞计数增加、支气管扩张、肝糖原分解加速而血糖浓度上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所造成的。

所以,交感神经系统在环境急骤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急变,这种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那样广泛,而是比较局限的;其整个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

例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瞳孔收缩避免强光的损害;消化道功能增强,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补给等,这些都是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和积蓄能量的例子。

在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增加。

肾上腺髓质直接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支配,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肾上腺髓质细胞的受体为N型胆碱能受体,分泌的激素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些激素可以增强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因此常称这一活动系统为交感-肾上腺素系统。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功能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