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5.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物理素养。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8.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实例,如投影仪、照相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课。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但部分学生对成像规律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仍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凸透镜和光源,让学生自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3.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教师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理论讲解,巩固知识
-第6题:运用凸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给定物距或像距时的成像情况,并分析结果。
-第7题: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4.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公式。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首先,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其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最后,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像距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5.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提供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梳理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

15.50
20.00 实像 等大 倒立
20.50
17.00 实像 放大 倒立
29.00
10.00
不能成像
8.00 虚像 放大 正立
分析上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 成虚像?
2. 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 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04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习题解答
【教材P122~123“练习与应用” 】
1.请分别说一说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如何 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工作的。
解: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 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投影仪 利用了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物体通过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放大镜利用 了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的规律.
03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8_.0__cm; (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 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_右___移动(选填“左”或 “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__靠__近___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A__处,光屏 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C__处,光
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 D、F 处时,光屏上不
会成像。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入新知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手持凸透 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 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 有倒立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素养目标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 研究方法。
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B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
课堂小结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实验准备
几个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v)
探究新知 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实验前的调节:
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
更清晰的像,应( A
)(请看下一个幻灯片)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下一页
物距与放大镜成像大小的关系:
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也随之增大
作业布置 1、[2003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40厘米 B 3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 2、[2001年]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一侧的光 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所成的 像 ( )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2006年]在图4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 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 (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 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 “能”或“不能”)
C、8cm D、16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 厘米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此时像 距为1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D ) A、f>20cm B、13cm<f<20cm C、10cm<f<13cm D、6.5cm<f<10cm
四、根据像的变化规律判断像的大小变化,像的大小调节
物距(u)
倒立或 正立
一束平行光
像的性质 放大或 缩小 实像或 像距( v) 虚像 实像点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物距/cm
虚实
像高/cm
正倒
像距/cm
参照距离,描述物距和像距以 32 30
实像 实像
2.1 2.3
倒立
13.5
倒立
14.2
及相应的成像特点。
u>282f
26
实实实像像像
缩2.小5
2.6
倒倒倒立立立
2f>14υ.5>f
15
24
实像
3
倒立
15.3
22
实像
3.4
倒立
16
一倍焦距分虚实,
u=202f
18
实实像像
物距
u>2f u=2f 2f>u>f u=f u<f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像的性质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不成像 放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像距
2f>υ>f υ=2f υ>2f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 像越大。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 近,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倒立
27
倒立
35.3
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正立的 10
像和倒立的像的分界点在哪里?
8
虚像
放大
正立
6
虚像
放大
正立
4
虚像
放大
正立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发光物体高度 h=4.5 cm,凸透镜的焦距 f=10 cm。
根据记录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物距/cm
虚实
像高/cm
正倒
像距/cm
32
实像
2.1
倒立
此时可能成的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2)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虚实与物距有关.3、合作互动探究新知图1(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1所示摆放.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活动1: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2活动2: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3活动3: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4活动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活动5: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54、实验计录及实验结论∣V∣表示像距的绝对值二、凸透镜成像的图像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光路图如图甲(A、B为二倍焦距处,后同)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美誉为“千金之宝”。

注入酒后的蝴蝶杯为什么会显示出蝴蝶栩栩如生的画面呢?二、教学步骤探究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阅读课本]P97“照相机……关系呢?”[思考]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猜测凸透镜成像可能与什么有关?[提示]凸透镜成像时像的性质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归纳提升](1)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2)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阅读课本]P9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目的:改变物距,比较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3.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器材主要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等。

[思考]如何保证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提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思考]如何找到像的位置?[提示]点燃蜡烛,移动光屏找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确定像的位置。

[思考]图中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分析]物距u=20 cm-5 cm=15 cm;像距v=55 cm-20 cm=35 cm。

4.进行实验:使蜡烛位于凸透镜前的不同位置,调节光屏分别找到像,观察像的性质,并将5.数据处理与分析:(1)u=f时不成像;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物同侧;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物异侧;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物异侧;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物异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照相机可变焦镜头
天文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到 那么远的景象?
上节课活动探究,可以 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 像,且成像情况与物体 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
有关系呢?
2.
: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
距u和像距v;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

(3)当物距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像,此时
的物距是多少?回顾用放大镜观察邮票的情景,移开光屏,用眼
睛通过凸透镜观察,会看到什么?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 得到蜡烛的像 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 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重难点命题梳理
(2)加透镜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像距变__小_____(将光屏向_靠____近_透镜方
向调节)。
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像距变__大_____(将光屏向_远____离_透镜方
向调节)。
(3)水透镜:注水后焦距变_小_____,抽水后焦距变__大____。
知识点 3 凸透镜的应用
u=f不成像;u=2f成像,物距像距均等于二倍焦距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

凸透镜焦距f = _____ cm
物距与焦 物距
像的性质
距的关系 u/cm 虚实 大小 正倒
像距v/cm
异侧 u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 < v <2f
异侧 u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v = 2f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师]同学们的方案都可行,现在用桌子上的仪器进行实验,并记下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们在认真做实验,教师巡回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教师组织讨论、提问、进行总结][生甲]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生乙]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生丙]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生丁]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生戊]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生己]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生庚]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不到.[师]同学们把规律都总结出来,总结得非常好,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 表示.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板书)[生甲]什么叫实像?什么叫虚像?[师]同学们能不能从我们实验中得出呢?[生甲]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得不到的是虚像.[生乙]光屏上承接的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生丙]虚像不能用光屏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投影.二、虚像和实像(板书)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做实像.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成的像叫虚像.[想想议议][师]我们知道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请你们进一步猜测并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什么情况下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分组亲自动手来使用照相机拍照和使用投影仪放大胶片.[学生们很活跃,积极主动的做,教师巡回指导]三、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以下内容;1.照相机的原理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的原理f<u<2f 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的原理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四、布置作业P62动手动脑学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根据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头逐渐变大,而形状不变.到某一位置时,根据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像,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相同:都能反映出凸透镜成的像与物距有关.不同:玻璃瓶是一个柱面凸透镜,它的焦距比较短.2.“傻瓜相机”也有快门和光圈,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不需要手动调焦.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和方法。

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

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如图所示,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花朵正立、放大的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你知道小聪是怎样提示小亮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自主阅读教材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

2.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最清晰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知识板块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自主阅读教材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答:(1)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实像,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虚像;(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3)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问题: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2.实验方案:
物体
F
O
f 凸透镜
光屏
(1)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屏、光具座、蜡烛、火柴、(“F”形光源)
(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
物距u:物体到 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 凸透镜中心 的距离。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近焦则大 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都倒立;虚像正立且放大。
思考:如果把透镜用不透明物体遮挡一部分,视察烛焰通 过凸透镜在光屏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吗?像有何变化?
F F
f 仍成完整的像,像变暗了。
思考:燃烧过程中蜡烛变短了(可手动将蜡烛向下移动), 视察光屏上的像将向哪里移动?如果想让像重新呈现在光 屏中央,应如何调节光屏?如何调节蜡烛?如何调节凸透 镜?
u=f
A
B
2f F O
F 2f
u=f
不成像
u<f
A′
A
B
2f B′ F O
F 2f
u<f
——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物距(u) 像距(v) 正倒
成像特点 大小 虚实
像与物的 位置
u>2f u=2f
2f>v>f v=2f
倒立 倒立
缩小 等大
实像 实像
异侧 异侧
f<u<2f v>2f
u=f
u<f
——
倒立 放大
物距(u)
像距(v)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10 cm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一倍焦距是什么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 什么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什么像? 2.二倍焦距是什么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 什么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什么像?
3.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像距怎么变化?像的大
小怎么变化?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 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 物远像远像变大
实验记录表1
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 u>2f u>2f 物距 u/cm
凸透镜焦距f=10cm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 v/cm
f<u<2f f<u<2f
实验结论1:
当u>2f时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f<u<2f时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 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 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B
A
C
F
2f
D
F
光屏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
交流评估 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不小心
把凸透镜一角损坏,则在光屏上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吗? 如果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则在光屏上能观察到烛 焰的像吗?请你分析现象。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猜想:
1.当物体距凸透镜较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凸透镜较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离凸透镜很近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u):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v):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凸透镜焦距(f):10cm u v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3.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4.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动手体验:
(1)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名言欣赏: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视察和实验。 ——普朗克
凸透镜的应用
(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投影仪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③当f<u<2f 时
等于1倍焦距
不成像
④当u= f 时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视察蜡烛的像,视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小于1倍焦距
正立、放大、虚像
⑤当u<f 时
凸透镜焦距f = _____ cm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①当u>2 f 时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②当u=2 f 时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实像.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乙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凸透镜 的焦距f已知):
①若在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凸__透__镜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应测量__物__距__u___和___像__距__v__,并记录____像___的性质 特点; ③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 央,应将凸透镜向__下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和焦距(f)
像的性质
的关系
正立或倒 立
大小
实像或 虚像
像的位置 像距大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成像
Hale Waihona Puke u<f正立 放大 虚像
——
应用
照相机 -
投影仪
放大镜
2.规律简记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虚像总是同侧正,实像总是异 侧倒,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同__一__高__度,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 么:
(1)把烛焰放在___a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c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e_、__d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 ( 4 ) 如 果 把 烛 焰 从 a 点 移 到 c 点 , 则 像 到 透 镜 的 距 离 _ _ _变_大_ _ _ _ , 像 __变__大____。(均选填“变大”或“不变”)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掌握成像的原理及特点,提高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作业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预习巩固: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本中的相关章节,明确凸透镜的基本构造、光焦性质和成像的基本规律,做好理论基础的巩固工作。

2. 动手实验:开展自制简易透镜,以及进行基本的凸透镜成像实验。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先独立思考、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然后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思考探究:结合实验结果,学生需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影响成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 作业报告:学生需将预习内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以及思考探究的结果整理成一份简明扼要的报告,以便于课堂交流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针对三、作业要求为了确保作业的有效完成和作业质量,学生应遵循以下要求:1. 完成预习任务时,要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确保理解透镜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

2. 在进行实验时,应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严格遵循实验步骤,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3. 思考探究部分需深入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如何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作业报告的撰写应条理清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内容完整。

报告应包括预习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分析以及思考探究的答案等。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思考探究的深度以及作业报告的完整性、条理性和语言表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学生应将作业报告交由老师进行批改,老师将根据作业评价标准给予评价和反馈,并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课程《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详细内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知识,对光学成像有一定的认识。

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问题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观察物体,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问学生:你们观察过凸透镜成像吗?它是如何成像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距、像距、成像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保持烛焰、凸透镜位置不动,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也得不到像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这时烛焰成的是虚像,光 屏是接收不到的;②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此时蜡烛发出的 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不能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 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光屏上也可能得不到烛焰的像。 参考答案:①蜡烛可能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②蜡烛可能位于 凸透镜的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可能不在同 一高度。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1:将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字的 大小,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观察 到的“字”变化了吗? 活动2:将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白纸做 光屏观察,白纸上能否承接到像?当改变凸透镜和景物的距离时, 观察到的像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活动1:将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到的“字”是正立放大的;当增 大凸透镜和课本的距离时,看到的“字”正倒、大小都会发生变 化。 活动2:能 减小凸透镜到景物的距离时,观察到的像变大;增大 凸透镜到景物的距离时,观察到的像变小。
(3)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当
时,不成像。
(5)当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参考答案:(1)u>2f (2)u=2f (3)f<u<2f
(4)u=f (5)u<f
4.交流与评估: (1)实验中,如果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端,应如何调整才能使 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提示: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端可能是由于烛焰太低或凸透镜 太高或光屏太低,故应用三种方法调整:①将光屏向上移动; ② 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参考答案: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 向下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县城关中学导学案
(一级)探究活动(二级):
1.小组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 记录什么数据和现象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
u/cm
像的性质像距v/cm 虚实大小正倒
3.分析以上数据请你总结出结论:
反馈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
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
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
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
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
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
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
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
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
纠错更正:
学生相互纠错,培
养互帮学风
梳理知识网络(树):梳理归纳:
巩固知识,并形
成知识体系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2f>u>f
U
=f
U=2f
U<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