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走进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文

走进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文

走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实施多年。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这既丰富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又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亲历着新课改的发展过程,体会着它为教学工作带来的可喜的变化。

我深切地感到,与新课改同行,既是我学习反思的过程,更是我成长发展的过程。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新课改带给我的思考。

一、在阅读教学中陶冶性情,培养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

教学中我的做法是:1.变换读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自读,课堂上形式多样地反复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接力朗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

课后开展朗诵比赛,从而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创设读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配乐配景朗读不失为好方法。

在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第12段里,我用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为背景音乐进行朗读,在急促的音乐中营造紧张气氛,学生就能很快体会到主人公在暴风雨来临时那孤独无依,极其恐惧的心理状态,效果颇佳。

3.拓宽阅读空间,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生必读书目录,每学期,我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录,指导学生订好读书计划,每学期读不少于2万字的课外书,读后写出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片断摘录、心得体会等,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实践证明,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观点认识了改变了,思想感情升华了,良好语感形成了。

二、在读书中交流信息,启迪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尤其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由常规性评价向鼓励性转变。

教学中我坚持“学生无错”原则,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荒谬的。

从而营造敢想、敢说的氛围。

2.由具体提问向适当点拨转变。

教学文言文《论语六则》时,我组织学生对孔子语录的现实意义进行讨论。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走进新课程,上好低年级语文课 论文

走进新课程,上好低年级语文课 论文

走进新课程,上好低年级语文课摘要:客观科学的认识学科性质,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过去对“语文”内涵的分歧,主要在“文”字上。

因为学语文首先是识字,所以有语言文字之说;小学中年级以后,语文教学以阅读文章为主要学习方式,语文又有语言文章之说;阅读中有不少文学作品,又有语言文学之称等。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

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讲语文的工具性是着眼于它的形式,讲语文的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

这样来认识语文的学科性质,能有效的防止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错误,为语文的学科发展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关键词:充分阅读、创设情境、主体地位、自主权、个性化教学风格。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

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上好低年级语文课呢?下面我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介绍给大家:一、创设情境、充分阅读。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

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磅】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重磅】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活用新教材教活新课程GRT省BFRT中心学校GFT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有数年,改革的成效更是日趋显著,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但至今为止还有少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老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仍就心存余虑,无所适从,仍然使用老办法来教新教材,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是让人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其实,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

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走进新课程(通用9篇)

走进新课程(通用9篇)

走进新课程(通用9篇)走进新课程篇1——顺昌县民族中学《思想品德》教研组一、新课程、新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学习革命。

它将改变学生沿袭已久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之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改变。

教师已经不再是“保姆”、“园丁”、“知识的批发商”,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建构的研究者”。

教育角色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要经过观念的转变、实践的探索、结果的反思等反复磨炼的过程。

二、任课教师情况:学校安排《思想品德》教研组组长、中学思想政治一级教师,拥有近十六年教龄的老师担任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

三、新课改实施情况: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教育革新。

我校积极走进新课程,力求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

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1、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

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人教版新课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三月的春风,为教育教学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语文课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新气象。

一、语文课堂——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听教师说教,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自己多年的调子教着时时变化的学生,这样的课堂以知识为本,只见知识,不见人,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课堂更是缺乏生命的精彩。

生命的精彩在于创新获得的超越,在于思考获得的智慧。

今天的课堂再也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由此享受生命的乐趣,体验成长的快乐。

今天的课堂,教师也不再做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而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自身也要获得发展,创造出闪光的生命历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他们的第一要义是生气、生机。

因此没有理由让他们被那些毫无生机的知识束缚,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成为知识的奴隶,而应成为知识的主宰。

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成为生命历程中美好的回忆。

学生和教师都要在课堂中成长、进步,在每一堂课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师更应带领好学生走好这生命中的每一步。

课堂中的自主思考、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都成了生命中跳动的音符。

新课程引起了我们对课堂生命的深入思考,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把自己生命的一段与几十名学生纯真的童年紧紧联系在一起,交融成一体,共同度过,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学生的生命因教师的生命而丰满,教师的生命因学生的生命而年轻,这又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啊!语文课更是焕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在语文课中,我们喜怒哀乐、忧苦伤愁……这些都成了生命跃动的足迹,也就在这些足迹中,创造了生命的精彩。

二、语文课堂——思维碰撞、灵性流动的场所语文学科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

语文是人类心灵的产物,透着人类的情思。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只有,才能改变我校目前的被动局面。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课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和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下面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我们学校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自己编写导学案,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教学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问题: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800字(15篇)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800字(15篇)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800字(15篇)关于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通过新课程课程改革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下面我就本学期的新课程培训作一个总结。

走进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1通过新课程课程改革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下面我就本学期的新课程培训作一个总结。

一、提高了认识,统一思想。

新课程倡导学校和教师、学生及教师之间的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自主人,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体应是数学学习的,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合作交流和成功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加强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产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用自己的发现去创造未知的领域。

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才有话可说,而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教学中动起来,从情境中学习知识,并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教育学生学习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思考、创新,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应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索与交流。

教师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生动的、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是和学生一组而不是两组。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创造。

新课程论文2篇

新课程论文2篇

新课程论文【第一篇】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课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综合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论文将对新课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现实教育中的实施和改进。

新课程的定义与特点新课程是指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跨学科的整合,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

最后,新课程注重实践和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新课程在现实教育中的实施挑战尽管新课程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和特点,但在实际教育中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课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其次,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和跨学科教学能力,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新课程的实施还需要完善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支持,这对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投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的改进方向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首先,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是关键。

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跨学科知识水平。

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进行更多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社会合作,提供更多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结论新课程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尽管在实施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充足的资源支持以及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新课程的实施可以得到改进和推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综合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关于新课程的论文

关于新课程的论文

关于新课程的论⽂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由国家中⼩学教研组统⼀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新的教学⽅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针对新课程,国家基础教育司已经组织了⼤量⼈⼒、物⼒和财⼒编写了相关的教师新课程继续培训教材。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的内容将更加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能有效地提⾼我国中⼩学⽣的素质。

关于新课程的论⽂1 作为⼀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当前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度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法的改⾰与创新。

⼀、针对问题精⼼创设情境 能否设计⼀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求知欲的⾸要问题。

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实际来精⼼设计⼀些让学⽣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是与我们的⽣产⽣活密切相关的。

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数学知识解决⽣活中的问题的能⼒。

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在学⽣的认知发展⽔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华东师⼤版《数学》⼋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在⼩学⾼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课前安排学⽣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以四⼈⼀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不同区域的学⽣数量情况进⾏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先试着绘制⼀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喜欢的颜⾊。

由于课程从学⽣熟悉的⽣活内容⼊⼿,每个学⽣对上课的内容都产⽣了很⼤的兴趣,课堂⽓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

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交流,⽣⽣交流,独⽴思考,归纳总结,学会运⽤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走进新课程论文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走进新课程论文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走进新课程论文体育课程改革论文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走进新课程论文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走进新课程,善待学困生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走进学困生的心灵,给予他们帮助,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成绩和能力。

关键词: 尊重赏识温暖持之以恒成长记录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情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却由于课堂的更加开放而很难照顾到远远落在其他学生之后的学困生,从而在很多实验区里都造成两头尖状态,而学困生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爱护,往往会造成除了学习之外行为或其他方面整体的下降。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走进学困生的心灵,给予他们帮助,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提高学困生各方面的成绩和能力,是教师平时所关注的问题。

一、尊重、赏识学困生怎样看待学困生,把他们看成什么样的人,对他们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不自觉地对学困生冷眼相看,对他们关注不够,就会使他们在人格上有自卑感,在学习中缺少自信。

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挫折多,因而常常对学习感到灰心丧气。

教师善于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他们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中获得自信,从而鼓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教师还应善于把学困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对他们的表扬及时传送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进步的喜悦,使学困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庭的温暖和爱护,深信自己能够学好。

走进新课程 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率论文

走进新课程 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率论文

走进新课程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率摘要: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和思维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程;高效;学习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41-01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学生以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呢?重点还在我们的课堂,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语文课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语文课的任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范文(通用10篇)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范文(通用10篇)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范文(通用10篇)走进新课程篇1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新课程改革已进行2年,作为教学过程中教一方面的主体教师都经过了专门的相关学习和培训,并努力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作为教学过程学一方面的学生,也应该对新课改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配合教师方教学,共同完成教与学的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新课改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的解释框架中,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质量的学习。

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

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一、自主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

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如何走进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如何走进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浅议如何走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通过切身教学实践,我们对课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改的课堂充满了生机。

关键词:走进小学语文新课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机遇不可多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

新课程改革将带来教学重心的转移,即由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教师,都将在这场改革面前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走进新课程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一点微笑,在课堂教学中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在关爱他们,学生们都盼望着得到教师支持与配合,能给他们一种安全感、轻松感和享受感。

学生质疑问难时,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应设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想法和感情,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语言,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点拨,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和学会解决问题。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巧手剪裁、精于点拨,紧扣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合点),击中引爆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便会行动起来,创新思维也便产生。

例如在我教学《第一场雪》第二自然段时,问学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学生回答“鹅毛般的大雪”、“雪花簌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

当时一位平时很调皮的学生提出“枯枝被积雪压断另外与雪下得很大没有必然的联系”。

理由是:“枯枝本身不结实,不下雪,枯枝也有断的可能”。

此时,我没有评价对错,也没有批评他,而鼓励他有独特的见解,受到表扬学生更是信心十足,理直气壮地陈述他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点拨学生注意“积”字,并进一步分析雪能“积”在树枝上,证明雪很大,而前面“刮了一下午狂风,也未刮断枯枝”,说明枯枝的断是由于积雪压力而断的,从“压断”一词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_语文论文完整篇.doc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_语文论文完整篇.doc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_语文论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革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数学论文使学生顺利走进新课程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论文使学生顺利走进新课程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论文-使学生顺利走进新课程人教版新课标一、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的心态,树立合作意识事实表明,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合作意识非常淡薄,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周围亲人的骄宠不免使孩子产生了“唯我独尊”的心理,要使其顺利适应新型的合作学习方式,首先要帮助学生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让孩子学会去欣赏别人,能够真诚的帮助别人,能和别人合作完成一些事等,逐渐帮学生树立“合作意识”。

在上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一节课中,有一个让学生根据铅笔的长短、花色的不同来分类的活动,这是我当时准备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素材,此活动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按常理应该非常顺利的利用合作学习的手段完成此环节,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很多学生不愿拿出自己的钢笔供小组内的同学共同使用,经老师再三劝解,他们才依依不舍的把铅笔放在了小组公用的课桌中间,待我讲清分类的要求后,“开始”一声号令刚一发出,他们使立刻以最快速度从课桌上抢回了自己的铅笔,用双手抱得紧紧的,再也不愿意放回课桌上供大家使用。

这个事实说起来很好笑,但事实上它正反映了学生刚入学的孩子合作意识似乎没有,也指明了我们该努力的方向!二、让“善于倾听”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新进入一年级的学生,他的意识里可能知道“认真听讲”这个术语,但一般情况下,他们所理解的认真听讲仅是指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显然不能满足新型学习方式的需要,合作学习中,善于倾听,善于思索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使学生真正会听、善听,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1.养成倾听的基本礼貌别人发言时要用眼睛注视着发言人,不能随意举手打断别人,尽量等别人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积极的听并理解别人发言的内容,若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见解不同也要先仔细想想别人的办法有什么道理,学会思考和判断,吸取别人的优点,即使同伴所交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很简便,也不能取笑别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伙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推行开来,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这是教育之幸,在开展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在感受美好的前景,先将内心所或浅谈如下:第一,新教材鲜明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育人,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重要的就是认识自我。

新教材每册六单元三大板块,从“人与自我”起始,进而辐射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它重视和关心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和培养,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以认识自我为起点的前两个单元10篇课文,从《在山的那边》叩门,引导学习主体探索、进取、尝试,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树立坚定信念,最后用《论语》十则压卷,除保留了传统的六则之外,加添了四则,重在个人品行的修养和磨练。

在联系设计上,抓大放小,重在整体把握,重在个体感悟和独特体验,从题量上,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活情感和兴趣,变做题机械为思维的主人,同时,它还着意从青少年认知特点和身心发育出发,较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好奇、探险、想象和嘻嘻玩乐的心理需要,诸如《月亮上的足迹》《山市》《童趣》等,都是极好的课文,这些文章,言不由衷的矫情少,代之以复归自然本色的温情和人性。

另外,新教材张扬了语文诗意的旗帜,但因为功利之需而日渐淡薄。

新教材反璞归真,加大了诗歌的比例,除了附录要求背诵的十首之外,每单元皆有诗歌个篇目。

课文内容里,“温柔敦厚”的人性昌善色彩也浓郁起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明证。

第二,新教材自觉的昭示教育活动中的平等意识。

“新课程”有云,“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虽然新教材仍不免难以掩饰有不无顽强的流露出“精英”情结,却主观自觉上已在努力地试图以亲和的面孔示人,试图接近孩子,缩短彼此距离,已经放下成年人诸多的成见和架子,小心谨慎地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于是,居高临下,蛮狠地将成人经历和体验的结论强行填塞给学生的情况几乎绝迹了,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教训的口吻少了,尽管骨子里仍忘不了教育你,可在没有了提着你的耳朵听命与我的霸道了。

或是袒露心迹,说是称述经历,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同龄的参考,给以“润物细无声”的心灵侵染和感化。

走进新课程生命与生命相遇,捧起课本心灵与心灵相约,新教材中冷冰冰的命令者的装扮淡出、退隐了,平易近人指导者、协商者的面目清晰多了,从“写在前面”的话到每个单元和没篇课文的导语,甚至课文“研讨和练习”的措辞用语,多数也是引发式的。

作为课本主体的选文,通过构建文本体系而学习主题平等相约,已经使用的两册的第一单元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所以也最能为少年学子们喜欢和认同。

第三,新教材初步构建了教材体系的开放格局。

具体来说,严格遵循了课标“植根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拆除了门户藩篱,建立了跨学科的联系。

从课文内容来说,人类对自然
的探索进入到哪个层面,教材选文的视野及时跟到了相关领域。

对多元化的接受,更是有了雄浑阔达的胸襟和气度,比如下册,以前的教材似乎无一篇外国文章,而新教材居然有有八九篇之多,每单元之后的综合性活动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教材所选编的六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三大三小”的新颖构想出现,更是前所未有,即可走出去,又可请进来,既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跨学科连接,又是语文自身素养的综合多样的运作,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主题拥有更多的空间和更大自由度增加了,对教师的职业水准要求更高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世界更精彩了,人生更绚丽了。

实践表明,新教材的使用,给传统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呆板的评价机制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了和生机,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生命的个体鲜活了,个性得到了释放,自我得到了张扬。

课程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重构,教学评价的改革,使原本方正有序的教学规程面临着颠覆、甚至瓦解的危险。

如何组织、调试和重构?我们不懈的学习与探索,心中便有了更多的挑战和困惑,便有了更多激情和欣喜,既然我们已经启程了,既然我们已经聆听了美妙的铃声,那么壮丽辉煌的前景就不远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