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单元分析、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单元分析
单元概述
光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如:激光掘进、平面镜、潜望镜、太阳灶、海市蜃楼、人体热谱图、验钞机、夜视镜、神奇魔术等等,大量光学知识贯穿其中,使物理学习充满魅力、充满活力,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的重要途径。
本章的内容涉及的都是光学基础知识: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色散现象,以及看不见的光等。这些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传统内容。
由于本章的内容有“贴近生活、易于实验、知识浅、规律性强”的特点,大部分适宜在教学中设计成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参与、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准确的概念、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4.认识凸透镜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章节分析
第一节光的传播
本节是学习光学知识的第一课。学生对光现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为此,要做好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特别是光在玻璃和水中)的演示实验或设计成学生实验探究。
本节要交待“光线”是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路径而引入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理想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
第二节光的反射
本节的重点实验是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本实验是学生碰到的第一个探究数量关系的实验。教师要做好探究的计划,明确每个探究步骤地主要活动内容,要告诉学生应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不要等实验结束后才去回忆实验数据,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光路可逆是光学中十分重要的原理,教学中要充分予以重视。最好做一下实验,让学生看到现象。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本节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
本节的重点是做好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找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这个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历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特别要重视:①找出像的位置的方法:等效替代法;②至少2——3次,这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避免以偏概全。并且,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规律,才有可能让学生分辨表象下的道理,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虚象”的概念是初中光学的一大难点,比较抽象。此处可通过成像原理图PPT,用做光路图的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要提醒学生注意辅助线画虚线,垂线处要标垂直符号。物像要关于平面镜对称。
第四节光的折射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本节重点是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由于演示折射现象的实验可见度不大,建议安排分组实验,使学生在猜想、实验、观察、总结中得出规律。教师要强调研究目标是研究“折射光线的规律”,所以规律描述时要把“折射光线”、“折射角”表述在前面。
对光的折射现象,要求学生解释有些困难,只要学生能听懂老师的分析,能识别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就可以了。最好在现象分析中能让学生理解到“不管从水下往上看,还是从水上往下看,看到的都是被抬高的虚像。”这一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折射现象作出更多的推断。
第五节光的色散
本节要点在于做好光的色散实验、色光的混合实验,给学生创造接近科学的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始终对物理学习处于好奇探究的心理状态。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社会,了解它们的基本知识对学生理解现代社会科技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本节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学习。教师可以尽量补充一些材料,使学生获得真实而丰富的学习信息。
总之,本章内容中,无论探究什么内容,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要尊重学生的猜想,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第二章复习教学设计
一、知识梳理
二、识记巩固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天上的恒星、闪电,白炽灯,发光二极管,夏夜草丛中闪烁的萤火虫,深海中游弋的烛光鱼、水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能够自行发光。我们能够看见周围的物体,必须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的,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的。概括起来,可得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折射的规律和常见实例。
4.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
5. 光的色散:
6.物体的颜色:
三、《光现象》问题梳理
1.识别不同的“影”和“像”:
识别不同的“影”:
一般的“影子”是光直线传播现象,如“手影”、“皮影”,特别要注意以宇宙为空间看到的“日食”、“月食”现象都是与光直线传播的“影”有关;
而“水中倒影”则是以水为镜看到的虚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认识不同的“像”: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际形成的,是实像;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的延长线(画成虚线)相交形成的,是虚像;岸上看到的水中的鱼(或鱼看人)是折射光的延长线(画成虚线)相交形成的,也是虚像。
2.为什么平面镜中的像“看上去远了就小”而“实验又证明是等距等大”?
平面镜中的像“看上去远了就小了”这是客观事实,但千万注意一定是在“看上去”的时候发生的,这是由于眼睛的光学系统性能决定的,学习了下一章知识就会明白具体原因。而实际上平面镜中“像与物等距等大”。这是学生运用“替代法”,将物体放在镜前不同远近实验、多次体验到的,是不可动摇的客观规律;
在判断像的距离、大小的问题中此种问题会多次重复考查到。
3.怎样做出规范的光路图?
①把握要求,注意实虚线:
如平面镜前的光线、物体用实线,镜后的线段、物体用虚线;反射、折射光路中,光的传播路径用有箭头的实线,光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
②把握特征,注意像(或光路)的位置:
光路中典型的特征如:平面镜物像关于镜面轴对称;反射光路入射反射光关于法线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