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比较
中国的黄河与长江文明的较量
中国的黄河与长江文明的较量黄河和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背负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
它们之间的较量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对比,更是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多样性。
一、源头之争:黄河的傲慢与长江的智慧黄河自青藏高原发源,奔流而下,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也因此形成了辽阔的黄土高原。
然而,黄河的水质泥沙混浊,十分凶猛,常常引发洪灾,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黄河文明以其奔腾澎湃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也留下了“黄河父子”的悲壮。
相比之下,长江的源头来自青海的冰川,水质清澈,流淌悠远。
长江流经的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孕育了繁荣的江南文明。
长江文明以其灵巧聪明的特点,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古代文化比拼:黄河的创造力与长江的积淀古代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孕育了良渚、龙山、夏商周等众多古代文化。
黄河文明注重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培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铁器文化。
黄河流域的古代国家逐渐形成,争霸中原,催生了著名的帝王文化和兵器文化。
长江流域则是古代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文物。
长江文明注重航海贸易,孕育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长江流域的文化多元性和开放性,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现代文明展现:黄河的挑战与长江的活力在现代,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挑战,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也成为重要议程。
然而,黄河的傲慢与顽强的精神使得人们对黄河充满敬意,也促使着人们不断努力保护这片土地。
黄河文明通过对苦难的抗争,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
长江流域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活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创新力量不断涌现。
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代表城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
长江文明的活力和开放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和谐发展的对策:黄河与长江的合作与交流黄河与长江的文明较量并非对立,而是和谐发展的关系。
两条重要的河流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中国的进步。
黄河、长江比较表
1、黄河、长江的概略概略黄河长江源泉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峰长度5400 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6300 多千米,中国第一大河注入大海渤海东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省区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流经地形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单元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支流渭河、汾河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等2、黄河、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点黄河长江起止点源泉——河口(内蒙古)源泉——宜昌(湖北)水文特点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上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有名峡谷——虎跳峡游主要景观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世界最大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湖北)起止点河口——桃花峪(河南)宜昌——湖口(江西)中水文特点含沙量大河流曲折,湖泊众多游主要景观壶口瀑布武汉港起止点桃花峪——入海口湖口——入海口下水文特点“地上河”(悬河)江阔水深,水流迟缓,航运便利游主要景观河南开封邻近的“地上河”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3、黄河、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黄河长江开发浇灌、发电(P19)浇灌、发电、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问题下游:地上河,加大保谨防洪难度①自然原由:黄土高原土质松散;降水少且集中。
裸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冲洗下大批流失,下游流经华北平原,问题流速减缓,泥沙大批堆积,河床太高,产生原由形成地上河②人为原由:过分开发,植被损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上游:兴修水利,增强生态建设,合理放牧(治理黄河的重点是治沙)中游:植树造林,增强黄土高原地域的治理水土保持(治理黄河的根本)举措下游:加固堤坝航运(黄金水道)(P21)中下游地域易造成洪涝灾祸①自然原由:受夏天风影响,降水丰沛;支流多、干流水量大;中游河流曲折;好多地方地势低同等。
②人为原由:上游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中游不合理地占用河流、围湖造田,河流、湖泊的蓄洪能力大大降低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中上游:严禁乱砍滥伐,保持水土,兴修水利。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发展比较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发展比较中国古代是一个主要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社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两个重要的农耕文明发源地。
本文将对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发展进行比较,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环境比较黄河流域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之一,地势平坦,河水泥沙较多,土壤肥沃。
而长江流域则位于中国中南部,地势复杂,河流起伏较大,河水慢流,土壤肥沃程度略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两个流域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气候条件比较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
而长江流域则位于中国的中南部,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温度适宜。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两个流域在农业生产的种植作物、农牧业结构以及农业生产方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三、农业生产比较在农业生产方面,黄河流域主要以小麦、大豆、棉花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要种植对象,同时也兼有一定的农牧业结合的特征。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灌溉和河川的水资源,通过引黄灌区的水利工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比较稳定与高产。
而长江流域则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同时也兼有一定的经济作物产量。
长江流域地势复杂,多河流交汇,水资源丰富有利于种植水稻。
因此,两个流域在农业的作物种类、农产品产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四、社会组织比较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相对较早形成了贵族统治的奴隶社会制度。
社会组织以王权为核心,奴隶主掌握着土地资源和生产资料,农民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而长江流域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心之一,相对较晚形成了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中,土地集中在封建地主手中,农民以租佃关系依附于地主。
两个流域的社会制度在农业生产、土地使用和社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发展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和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黄河流域以冬小麦、大豆、棉花为主要农作物,依靠灌溉工程实现农业生产的稳定与高产;而长江流域则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水资源丰富有利于种植水稻。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与黄河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治理与开发。
本文将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一、长江与黄河的自然特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约 6300 千米,流域面积约 180 万平方千米。
其水量丰富,年径流量约 9600 亿立方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约 5464 千米,流域面积约 75 万平方千米。
黄河的水量相对较少,年径流量约 580 亿立方米。
其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二、治理方面的异同1、防洪治理长江的防洪治理重点在于中下游地区。
由于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治理措施包括加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分蓄洪区等。
同时,加强气象监测和洪水预报,提高防洪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黄河的防洪重点在下游。
由于“地上河”的存在,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治理措施主要有加固大堤、修建水利枢纽调蓄洪水、进行河道清淤等。
相同点:都注重加固堤防和修建水利枢纽,以提高防洪能力。
不同点:长江侧重于整治河道和分蓄洪区的建设,黄河则更注重解决“地上河”的问题。
2、水土流失治理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上游地区,特别是西南山区。
治理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
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等。
相同点:都通过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来减少水土流失。
不同点:治理的重点区域不同,长江在上游,黄河在中游。
3、水资源保护长江水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污水治理、推广节水技术、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等。
黄河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保护的重点是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水污染治理。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比较,黄河流域发展整体上落后于长江流域.
详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经济相对落后于长江流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自唐宋以来,南方经济就全面反超北方,直到当代,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依旧远远超过黄河流域。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造成了人口重心的转移,引起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较低纬度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红壤为主,平原地区水稻土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轻重工业发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黄土地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铁矿资源、海盐资源丰富。
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轻重工业发达,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之所以发源于黄河中游,主要是因为远古时代世界气候温暖,整体气温水平明显高于当代。
因为黄河流域在远古时期气温水平相当于现在长江流域的水平,甚至还略有超出。
比如甲骨文中记载,商代国王在都城郊外狩猎,猎杀到象。
显然,这里提到的肯定是野生大象,商代的都城在黄河流域,可想而知,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至少相当于今天的云南南部,而当时的长江流域更是非常湿热的。
黄土高原土壤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土质相对疏松,而南方土质则黏重。
在生产力低下的石器时代,黄土高原也就更适合土地开发与农业生产。
所以中华文明诞生在黄河中游,炎黄部落逐渐击败周边的部落(联盟),成为华夏的主体。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北方经济一直是要好于南方的,从夏商周到秦汉时代,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一直是天下的粮仓,经济的重心。
秦国因关中而国力强盛,横扫六国。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异同比较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异同比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无疑是两大文明的代表。
两大文明经历了各种风雨,历经沧桑,但却依旧熠熠生辉。
然而,在两大文明中,又存在着哪些异同之处呢?一、地理位置的不同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不同。
黄河文明主要聚集于黄河流域,其中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中原地区。
而长江文明则主要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江苏,湖南,安徽,广东,江西等省份,是南方地区的重要文明聚集地。
这样的差异也为两大文明的区域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生态环境,从而在文化发展和经济局面上造就了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水利灌溉技术的差异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在水利灌溉技术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种植作物方面,黄河文明以大麦,小麦,杂粮为主,而长江文明以水稻为主导。
这些作物性质的不同,以及所在地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两大文明在灌溉和水利方面技术的区别。
在黄河文明中,人们用河流中的水开凿了渠道,采用了闸门控制的方法来调节水量。
同时,他们也掌握了利用泥沙淤积的一系列技术,防止河道淤积引起的水患。
而在长江文明中,由于水量更大,人们采用了某些更为创新性的灌溉技术。
例如:堤防围田,隔离水源和农田,避免了洪水过年,同时又通过排水排泄的方法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压力。
三、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差异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黄河文明人的生活比较朴素,主要是耕作和养殖为主,同时崇尚家族、家道和家风,有较为严格的家族谱系和世系。
而长江文明则比较繁荣,文化艺术建筑等领域更为富庶和成熟。
此外,长江文明人民崇尚自由,有自己的思想理论和哲学体系,深刻反映于他们的建筑、家具、服饰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政治和历史的差异在政治和历史多个方面,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也存在差异。
黄河文明有个贵族地位,世袭政治制度的政治模式优于长江文明,而长江文明则更倾向于民主和自由观念。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整理by Shelly Zhou 2010-12-19长江忧患: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长江治理措施: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蓄)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
(导)③加固江防大堤。
(防)黄河忧患: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
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黄河治理措施: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修建水库、水电站。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湖泊: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治理水资源措施: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京杭运河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长江与黄河的区别
长江与黄河的区别
中国"江"和"河"的区别,主要在于地表径流的稳定性。
稳定性好的叫"江",稳定性差的叫"河"。
所谓稳定性,是指一年四季水流变化不大,平稳安静。
长江一年四季水流稳定,故称"江"。
而黄河,汹涌澎湃,来势汹汹,尤其是夏季水流湍急,流量大,容易造成洪灾,但是冬季和早春就出现了"断流",故称为"河"。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市,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7199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
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尼罗河。
由于其源远流长,一年四季水流稳定,因此得名"长江"。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最后流入渤海,是世界第五大河。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河水夹带着大量泥沙,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因此水呈黄色,从汉代起就得名"黄河"。
长江、黄河是中国两大河流,最长的叫长江。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也是"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这两大河流,都是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的中心。
长江、黄河概况比较表
——入海口(渤海)
“地上河”
(悬河)
上游:
湟水、洮河
中游:
渭河、汾河
①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更是水电的“富矿”,这里建有“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等许多水利工程;
②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成为著名的“塞上江南”。
③中游的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景象壮观。开封附近的“悬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黄河
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青藏高原)
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山东
渤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个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源头——河口(内蒙古)
落差大
水力资源丰富
内蒙古河口
-河南桃花峪
含沙量大
(世界最大)
③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的建成,可以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多种效益;武汉港等众多港口建设,促进了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航运业的发展。
④著名峡谷虎跳峡景象壮美。长江人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再加上很多地方地势低平,雨季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源头
——湖北宜昌
峡谷多,
落差大,
水力资源丰富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河道弯曲,
湖泊众多
(洞庭湖
鄱阳湖)
江西湖口
——入海口(东海)
江阔水深,
水流缓慢,
初中地理长江黄河概况对比表
长江
发源地 干流流经的省市
注入海域 主要支流
别称 结冰期 、鄂、 湘、赣、皖、苏、沪(11个)
东海 汉江、嘉陵江、岷江、雅砻江、乌江、
湘江、、赣江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无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利枢纽
三峡、葛洲坝
分界线
宜昌,湖口
流经地形区
上游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下游地区疏通河道加固大堤等工程 治黄重在治沙
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
分
段 特
中游
征
下游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落差大,水流急, 水能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恶化
河道弯曲,支流、湖泊多,可调节中游地区的水量
河道宽阔,流量大,存在泥沙淤积,洪涝,水污染的问 题
河流整治
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中游地区的河道整治, 下游地区的航道疏通等
地位
我国长度最长(世界第三)、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 流量最大、水能最丰富、航运量最大的河流
江黄河概况对比表
黄河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 青、川、甘、宁、 内蒙古、陕、晋、豫、鲁
渤海
渭河、湟水、汾河
“地上河”, 一碗水,半碗泥 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部分)
小浪底、三门峡
河口,桃花峪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流量大,含沙量小,水能资源丰富,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支流多,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和长江
长度的区别:长江全长为6397km,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
发源地的区别: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
流经区域去区别: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doc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一、河流概况概况长江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注入东海注入渤海特点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主要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河段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入海口上游:源头——内蒙古河口中游: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下游:河南桃花峪——入海口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流经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水文特征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中游:地势平坦,多支流和湖泊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宁夏和河套段水流平缓中游:支流较多,水能丰富,含沙量剧增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二、长江、黄河的开发河流长江黄河水资源为南水北调提供水资源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提供了灌溉之利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有“水能宝库”之称。
建有葛洲坝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上中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主要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有:龙羊峡、青铜峡、三门峡和小浪底航运干流贯穿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黄金水道”之称三、长江、黄河的治理1、长江的治理:新中国成立后,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大堤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运输能力。
2、黄河的治理河段问题形成原因治理措施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气候干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剧增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多暴雨,支流众多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水患严重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在下游加古黄河大堤,疏浚河道,调水冲沙部分河段宁夏、内蒙古、山东河段的凌汛河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冬季气温在0℃以下人工破冰。
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情况对比研究
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情况对比研究摘要: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两河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养育着不用的人,形成着不同种类的城市,发展着不同类型的经济。
这些人文现象差异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是息息相关的,而在这些自然地理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涵,因此对长江、黄河流域进行对比研究是相当有必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象的本质,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理。
关键词:长江;黄河;人文;自然;对比一、长江、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情况对比基本概况和地形地貌对比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总落差5400m左右,横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
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由河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台阶:第一级阶梯由青南、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均在500m以下。
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84.7%,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
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
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气候水文情况的对比长江流域气分别属于青藏高寒区、西南热带季风区和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其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面积约占流域的2/3。
青藏高寒区大部分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大;西南热带季风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
长江黄河
5500
源头—河口,多峡谷, 源头 河口,多峡谷, 河口 水量大, 水量大,水能丰富
宜昌—湖口,多曲流, 河口—旧孟津 多支流, 旧孟津, 宜昌 湖口,多曲流,多 河口 旧孟津,多支流, 湖口 支流,多湖泊, 支流,多湖泊,水量大 多泥沙 湖口—入海口 入海口, 湖口 入海口,江阔水 旧孟津—入海口 入海口, 旧孟津 入海口,地上河 深,经年不冻
措施:中上游植树种草, 措施:中上游植树种草,加强统 一管理,跨流域的调水等。 一管理,跨流域的调水等。
具
体
措
施
• 上游:梯级开发水能,修建大型水利枢 上游:梯级开发水能, 纽工程; 纽工程;引水灌溉 • 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黄的关键 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植树、种草 植树、 植树 • 下游:培修加固大堤;引黄淤灌 下游:培修加省份 干流长度 上游 中游 下游
唐古拉山脉 东海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川盆地、 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藏 青 川 云 渝 湘 鄂 赣皖 苏 沪
6300
源头—宜昌,落差大, 源头 宜昌,落差大,峡 宜昌 谷多,水流急、 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6300km
1000 0
黄金水道
• ①河运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 河运具有运量大、投资省、 点; • ②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我国主要农业生产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 基地,干流上有众多的工业城市; 基地,干流上有众多的工业城市; • ③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 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 既沟通内地和沿海, 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 区
地上河的原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的原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 水土流失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 植被覆盖率低等。 松,植被覆盖率低等。
黄河和长江对比表
长江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东海渤海长度6300千米,“V+W”形状5500千米,呈“几”字形干流流经省区两湖两江两海安,川西云渝............六千三...(.11..个.).青川甘宁内蒙古秦晋豫鲁.9.个.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重要支流金沙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湘江、赣江等上游:洮河、湟水、中游:汾河、渭河等上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的宜昌、江西省的湖口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省的桃花峪各河段特征上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支流多,水能丰富,河水清;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梯级开发中河道弯;多支流,多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水灾易发地段河水浑浊,含沙量大;多支流(黄河的泥沙90%来自中游)下江阔水深,航运便利泥沙沉积于河床,形成“地上河”(下游)水利枢纽葛洲坝、三峡工程三门峡、小浪底其他1.巨大的水能:有“水能宝库”之称,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三峡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但水能资源利用率较低2.航运价值高:“黄金水道”之称,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内河运输居全国第一位3.多洪涝(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1)人为原因:森林砍伐,围湖造田自然原因:流经地区河道弯曲,降水丰沛,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2)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兴修水利工程。
1.“母亲河”(1)塑造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其中后两个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2)提供灌溉水源(3)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2.忧患(1)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凌汛(植树种草、合理放牧、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2)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3)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凌汛;(加固黄河大堤、兴修水库、节约用水)断流3.治理: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它们拥有独特的水文特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几乎横贯了全国,而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
本文将对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
首先,我们来看黄河。
黄河的特点之一是其水含沙量极高,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这是因为黄河流域土地贫瘠,极易产生沙尘暴,并将沙土带入河道。
因此,黄河的水色呈淤黄色,而且呈现出周期性的漂浮物沉积。
这种水质特点使得黄河的水利用价值相对较低,也给治理和利用黄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与之相比,长江的水文特征相对稳定。
长江的水含沙量较低,水色偏绿,水质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颗粒物较少。
长江无论是供水、农业灌溉还是航运都具有优势,也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除了水质特征外,黄河与长江在水量方面也存在差异。
由于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水量较少,导致黄河在夏季水位下降,水流减缓。
而在冬季,由于降雪和融雪的影响,黄河流量一度增大,甚至会引发洪水。
相比之下,长江水量相对稳定,流量在年内变化较小,淡水资源相对充足。
这使得长江成为了重要的水系,为各种用水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黄河与长江的分布区域也导致了其水文特征上的差异。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北干旱地区,再注入渤海。
这导致黄河的水流长度较长,流经多个陡峭的峡谷,河流弯曲,水流湍急。
而长江则流经华东地区,形成了宽阔平缓的河谷地带,河流更加稳定。
这些地理差异也为两河流域的治理和利用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综上所述,黄河与长江拥有各自独特的水文特征。
黄河水质淤黄,水含沙量高,水量变化大,而长江水质清澈,水量相对稳定。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两条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针对黄河的高水沙含量,需要采取河道整治、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等措施,以改善河水质量,保护河流生态。
而长江则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同时,黄河与长江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
考点8长江黄河比较
②高原高山气候。
(3)东侧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 产,因而人口分布稠密, 而西侧气候寒冷干燥,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因而人口分布稀少。
17、(2)“三峡地区”指工程蓄水淹没区 及周围地区。 两种资源是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3)环境效益:①防洪—能改善中下游地 区的生态环境,改善长江干流泥沙淤积, 防止沿岸湖泊萎缩,改善长江水质和防治 吸血虫病。 ②发电—能节约煤炭,减少污染。 (4)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 水土、防御灾害等作用。
50年代 淘米洗菜
60年代 洗衣灌溉 70年代 开始变坏 80年代 鱼虾绝代 90年代 洗不净马桶盖
衢江哺育了我们,作为衢江儿女我们能做些什么?
1、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 C A、葛洲坝 B、丹江口 C、三峡 D、龚嘴 2、长江水能最集中的河段是: D A、三峡 B、中游河段 C、宜宾至重庆 D、源头至宜宾 3、长江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哪级阶梯: D A、第一级B、第二级 C、第三级D.第二、三 级 4、长江的长度在世界上仅次于: C A、尼罗河、刚果河 B、黄河、 亚马孙河 C、尼罗河、亚马孙河 D、刚果河、亚马孙河
上中下游划 分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 岷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省)
黄河P53 主要景观
长江P54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 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 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工程 灌溉、发电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 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 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1、以上图片向我们展示了长江给予我们 哪些便利的地方?同时又有什么弊端? 2、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主要来自哪里?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它的年龄有多大,它和长江相比谁更古老呢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它的年龄有多大,它和长江相比谁更古老呢展开全文“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一首《龙的传人》唱响了中国人的豪迈与信心。
长江与黄河作为我国的两条“巨龙”,流淌着华夏的古老血脉。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长江与黄河谁更古老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黄河是我国北部的长河,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到了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呈“几”字形流经我国9个省及自治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最后灌入渤海。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河对人类繁衍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其源头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
长江干流经过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后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长江的长度在世界长河中位列第三,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可是后两者的流域跨越多国,而长江却是华夏一国独有。
早在远古时期,华夏先民们就曾生活在黄河流域附近。
在千里黄河岸边,其水文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土壤肥力十足,极利于庄稼的生长,故此先民们才会定居在此作为首选。
从夏、商、周三代,至后来的汉、隋、唐、宋等强大王朝,都是以黄河中下游一代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强大国度。
众多华夏文明的经典著作,以及科学技术和创造发明,也都诞生于此,故此黄河才会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相比较而言,人们对黄河的依赖似乎要比长江大得多,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长江与黄河都在不断的流淌,可是它们的年龄究竟谁更大呢?对于长江与黄河的年龄研究,地理学家们从未中断过。
黄河长江对比表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大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 重点治理荆江河段,做好上游植树 蓄洪工程,重点加强中游 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 作
1/1
主 要 支 流 和 湖 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 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泊 上中下游分界 水利开发 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已建成葛洲坝、二滩、丹江口、五 上游已建成龙羊峡、刘家 强溪、龚嘴等水电站,全国最大规 峡等水电站,实现梯级开 模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在建;发 发,中游建成三门峡水利 挥黄金水道作用,大规模开发利用 工程,在建小浪底水利枢 长江航线 纽工程 下游形成 “地上河” 易决 , 口改道
黄河、长江对比表
比较项目 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 长江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东海 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黄河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渤海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 经 主 要 地 形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区 流经干湿地区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基本为湿润地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 区 长度 流域面积 年径流量 6300 千米 180 万平方千米 10000 亿立方米 5500 千米 75 万平方千米 480 亿立方米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在古代政治中的比较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在古代政治中的比较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两大重要水系,这两个流域在古代政治中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意义。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因为其所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发展较早,逐渐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长江则起到了带动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1. 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古老且十分灿烂,最早的诸侯国分布在黄河流域,黄河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培育了众多强大的诸侯国,如商、周、齐、鲁等。
早在商朝时期,黄河平原上就开始发展了灌溉农业和纺织业,这些发展给了中国文明的形成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各个国家中,以齐国的强大为最。
齐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黄河下游地区的交通也十分发达,齐国因此得以发展军队,成为强大的国家。
此外,黄河流域还有河南陕西的周、姬姓和山西的晋国等国。
这些国家的发展壮大为古代黄河流域地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后黄河流域一直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长江流域的重要性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长江流域也是中国南方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人口众多、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稻米生产区都在长江流域,这也说明了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中,长江流域所在的南方地区一度没有像黄河流域那样强大稳固的中央政权,南方地区的政治形势相对分散。
但是长江流域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商朝时期,楚国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度势力强大,被誉为“江南第一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其所在的长江流域地区。
3.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政治上的联系与分离在古代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分离的两个地区,而在政治上,这两个地区的联系相对较少,各自为政。
在黄河流域,中原的多个国家和朝代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征讨和兼并,例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就曾屡次征服过其中的周、鲁等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9个)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
各河段水文特征
自然、人为双重因素
治理措施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首要任务是防洪,防洪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和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黄河入海口
长江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峰、三峡工程、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长江入海口。
主要水利工程
龙羊峡、小浪底
都江堰(古代)、长江三峡(发挥了多种效益)、葛洲坝
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成为“地上河”。
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入河,泥沙淤积在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加大了保堤防洪的难度。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由于近年来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江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比较项目
黄河
长江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长度
5400多千米
6300多千米
地位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滋润着全国近20%的国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上游
源头——河口(内蒙古)
源头——宜昌(湖北省)
水力资源丰富
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
河口(内蒙古)——孟津(河南省)
宜昌(湖北省)——湖口(江西省)
含沙量大
河道弯曲,湖泊众多
下游
孟津(河南省)——入海口(渤海)
湖口(江西省)——入海口(东海)
“地上河”
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主要
黄河流域一般降水不足。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的人民就书写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千百年来,黄河水哺育、滋养了两岸亿万儿女。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和水电站,加强了对黄河水资源的利用。
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便利。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长江水道将长江延岸地带地区与沿海地区连为一体,以它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吸引着国际资金和技术进入。(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