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评课稿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评课稿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时间过地真快,我们再次相聚在了六年级数学的毕业复习研讨会现场。
每年到了毕业总复习阶段,我们总会感受到:复习课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
难上!不知道该如何上。
确实,复习课既没有了新授课的“新鲜感”,也没有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但是它却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
我们每位老师对于复习课,在不同的班情、学情下,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我校冯老师组织教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整理与复习课,冯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针对这节课和大家共同交流几点课后评课意见:1、冯老师试教之前,我们组针对《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要求再一次进行了学习,力求从中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对应的具体要求。
在理论学习和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再一次细化,制定了更具体的学习目标。
教师心中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清晰,课堂上的调控与教育机智的发挥就更加游刃有余。
2、冯教师对本节课的整理复习目标定位比较合理,复习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
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回顾了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和运用,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实现知新,把已获得的点、线知识,经过整理形成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的短板,及时给予补救。
3、冯老师的整体教学环节设计层次分明、层层递进,衔接流畅,彰显了数学课堂的基础性、实用性和逻辑性。
冯老师在一开始就直奔主题,组织学生对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回顾,并对比认识周长与面积概念的区别,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回顾探究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得整个课堂在一条知识主线上实现形散而神不散。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通用8篇)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面积的认识评课稿(通用8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面积的认识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面积的认识评课稿篇1“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本节课上李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施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找一找图片中的物体的面、摸一摸桌子的面的动作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长方形、正方形物体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角让学生找面积形成对比,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使学生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然后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中,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比较身边的学习用品的面积大小这一习题,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第二个练习谁的面积比较大,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再出示1一边是长方形一边是正方形,2大小不一的正方形3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平面图形的面积》观评课报告
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责任。
很多老师都感觉不好上,知识点密集,课非常太容易枯燥,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今天听了老师精彩的复习课,感到受益匪浅,全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丰富,体会了学习的成就感,对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下面就对老师这节课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知识回顾梳理在课前任务中,老师布置了对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回顾与梳理,然后在课堂上,先是请学生来回报有关平面图形面积的相关知识,通过多位同学的回答,知识点越来越全面,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思维发散,思考问题全面。
在学生与学生的汇报讨论过程中,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查缺补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知识网络知识是相互沟通联系的,要使知识系统化,必须把知识连成线,结成网。
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大家回顾了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进而引导小组思考:平面图形之间是否有联系,通过这两个环节,建立了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知识联系和框架,使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有了整体和系统的认识,深化了关于各个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
三、应用练习学习是为了应用,只有真正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进一步感受数学是有用的。
老师在这节课中设计的练习题题型多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到解题成功的快乐,从而抓住了学生的专注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自由选择并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多种方法的解题,让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学生积极性强,思维活跃。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利用小组讨论,更容易照顾到全体学生。
从整节课来看,老师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能围绕平面图形的面积,给学生搭设了平台,通过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通过让课前知识的自我回顾总结,梳理了关于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多个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交流中,老师的及时评讲,使知识更加系统,学生的思维更加明朗,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值得我学习。
最新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复习课》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复习课》评课稿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复习课》评课稿复习课它既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也没有练习课的“成就感”。
但是听了陆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复习课》一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节课陆老师以一句“生活中的图形无处不在,那么其中哪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呢?”引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以及各图形面积的推到过程,老师只是在学生讲解时出示相应的图形面积推导的多媒体动画,让其他学生更好的回顾。
体现了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小组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剪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贴在大纸板上,形成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乏味的复习课充满活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练习设计上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特别是最后一道题:这是学校校园平面图!在这道题讲解中陆老师巧用电脑,让学生在画图板上通过对图形的切割重组,更好的理解,让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陆老师的课前准备充分,课上合理分配时间,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不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是以学生为之主体。
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
当然,我们的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这节课个人有以下几方面意见: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平面图形的一个重点,本节课却没有提及周长,应该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形成,以便更好的掌握与运用知识。
课堂中运用几何画板过程中环节过渡不够自然,以后有机会老师和学生应多运用。
中考热点作家之丁立梅作者作品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
江苏东台人。
职业:教师。
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出版有作品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尘世里的初相见》、《诗经里的那些情事》、《爱,永远不会消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阳光人生心灵故事》等。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评课稿.docx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评课稿《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的内容。
属于复习课型。
主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对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序的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转化、化曲为直、极限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系统地整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进行复习,对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学难点是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不规则图形的血积,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责任。
很多老师都感觉不好上,对今天听了周老师精彩的复习课,感到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对周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这节课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准确把握教材,充分体现复习课的特点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旧知的查漏补缺、有效梳理;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构建网状的认知结构;把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进行总结和延伸,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老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体现复习课的特点,对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复习。
引导学生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进行集中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和总结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提升学生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铺垫良好的基础。
二、查漏补缺,系统梳理知识本节课是复习课,课堂上既要有对I 口知的整理与复习,又要做到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所以在课堂活动设计了师生互动、共同整理、知识延伸等环节。
导入部分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对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二是对而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整理与复习。
小学数学教材《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评课稿(2)
小学数学教材《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评课稿(2)小学数学教材《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评课稿(2)这篇数学教师评课稿文章“小学数学教材《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评课稿(2.18KB)”由xx为您整理,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研活动评课中参考。
具体评课用语范文如下: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但长期以来,由于文化性的缺失和目标定位的偏差,数学复习普遍呈现出了“回炉、炒冷饭”的倾向,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
如何上好复习课,在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听完范老师的这节复习课,受益匪浅。
她着眼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感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一、课前备学,实现增值。
郑毓信教授说过“基础知识贵在求联,基本技能贵在求通。
”这句至理名言寓示着复习本身就是一个“串点成线”的过程。
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系统内化并达到个性化和创造性拥有的过程,也是师生有效互动、预设与生成自然交融的过程。
备学不同于预习。
预习是提前学习、预先学习。
备学是准备学习,围绕新课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寻找社会、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发现和提出问题。
预习更多的是就教材学教材,备学更多的是寻找更多的教材,从而发现学习教材中的问题。
本课中学生原有的关于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思维经验与复习需要重组内容结构化的落差,生成共同的问题需要讨论解决,就形成了课堂的学习目标。
备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培养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绿树课堂,快乐数学。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范老师在这节课中利用好了这一个学习方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通过小组擂台赛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评课稿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评课稿《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的内容。
属于复习课型。
主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对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序的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转化、化曲为直、极限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系统地整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进行复习,对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学难点是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责任。
很多老师都感觉不好上,可今天听了周老师精彩的复习课,感到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对周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这节课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准确把握教材,充分体现复习课的特点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旧知的查漏补缺、有效梳理;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构建网状的认知结构;把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进行总结和延伸,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老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体现复习课的特点,对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复习。
引导学生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进行集中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和总结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提升学生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铺垫良好的基础。
二、查漏补缺,系统梳理知识本节课是复习课,课堂上既要有对旧知的整理与复习,又要做到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所以在课堂活动设计了师生互动、共同整理、知识延伸等环节。
导入部分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对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二是对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整理与复习。
《面积计算》评课稿(通用17篇)
《面积计算》评课稿《面积计算》评课稿(通用17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计算》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计算》评课稿篇1本节课,秦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教学中先让学生有根据地猜测照片的大小,结合经验进行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再用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学习: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这是一节平面图形和计算相结合的课,其中既有结论的推导,也有结论的应用。
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移一移,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六下平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评课稿
《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评课》首先感谢邱老师给我们带来一节这么精彩的复习课,我觉得这节课其实是对时下所提倡的生本课堂的充分演绎。
听课之余,让我也深刻感受到以下几个关键词:体验、简约、数学味一、首先来思考第一个关键词:体验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复习整理单,这不仅是提早调动了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复习起点,更有效地防止了,课堂上出现匆匆整理的形式主义现象,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足的时间通过想一想、画一画、理一理进行知识的前期梳理,这样才能在课中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评析、重组、完善,从而沟通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全面呈现,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体验整个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中,邱老师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了圆这种与众不同的疑难公式推导,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进一步将知识内化,真正内化了“化曲为直”的含义。
二、再来看第二个关键词:简约在课中邱老师让学生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上画图与计算,单单用这个学习材料就能落实基本训练、周长和面积的比较、估算面积大小的区间、逆运算、组合图形计算等等有梯度的练习目标。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达到了知识巩固、方法迁移、查漏补缺与发展提升的全方位功效。
这样一个简约的素材,既能将一个学习材料用足、用好、用透,又能贯穿知识、方法、思想于一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中邱老师还及时捕捉学生现场生成的典型作品,并进行有机分类与分析整理,引发出了多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我想这正是我们一线老师所要学习的。
三、最后来看第三个关键词:数学味课一开始,邱老师就以一根绳子作为引入,简单明了但又串起了本课的关键所在,各个平面图形就如这根绳子一般是紧密联系的,而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则是数学转化思想。
在得到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网络图后,邱老师呢进一步让学生根据“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孩子们可以发现:由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可以推到新图形面积计算;也可以看出在推导一种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总是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解决。
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评课稿孙彦玲《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是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中继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之后的一节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听了李婧婧老师的这节课后,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教态自然大方,手语清楚,精心设计教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同时对我们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建构也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我认为本节课有几大亮点: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这节课以“复习——巩固——再巩固”为线索,整个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对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老师适时地指导,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老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既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有详有略,有扶有放,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各种面积的计算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李婧婧老师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李老师选用的练习题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各个图形的面积,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组是基本练习,通过老师带领学生逐一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着重让学生通过思考,指出各个图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准确地说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根据题中所给的具体数字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评课记录一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评课记录一刘世礼:整堂课比较流畅,习题的设计最好有新颖但难度不大的题目。
叶莹冬:1、过度比较自然。
特别欣赏老师有一个环节设计:为什么先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你认为这样安排的道理是什么?让学生经过思考能说出公式的内在联系,从而再次按转化思想把所学图形进行梳理,使得知识结构有条理。
2、练习不要只停在口算上,能否设计笔算的习题。
李朝晖:1、练习的第一题:下面的图形周长相等吗?面积呢?最好放在复习完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后就进行,而不是放在把所有的图形面积公式都复习完之后才进行,这样感觉有点脱节,复习完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后马上做求图形面积的口算题,这样比较合理。
2、老师问题设计得好,答的也好,如果这些回答是学生抢在老师前面说出的就更好了。
3、习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训练学生的思维,也要考虑到实际应用,因为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议设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
甘少丽:设计好,如果把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更好了。
林雪萍:1、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力比起低年级老师来说比较弱。
2、设计的题目比较好有以思维为主,也有实践应用题目。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评课记录二林雪萍:1、学生参与面比较广。
2、练习能结合生活实际。
3、学生学习习惯时刻得到老师关注。
香燕:1、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
2、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简洁。
3、让学生动手练习时间比较少。
关心仪:1、练习的层次性不够。
2、练习的时间不够,只重视学生的口头说,没有动手练。
曾彩虹: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回答能做到“三大一完整”。
2、教师语言精练,富有逻辑性。
3、这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方面的处理手法比上一次有改动,效果较好。
4、练习题量适中,形式多样。
5、教学环节落实还不够到位,每个环节流畅些就更好了。
陈勇军:1、对于回忆六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字母公式时让六个同学上来写,太耽误时间。
2、对于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演示一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实用(14篇)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实用(1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1听了孙老师和白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两节课都层次清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数、剪、拼、摆等系列操作活动,着重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孙老师一开始以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花坛的大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考解决的方法。
白老师是先回忆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及其面积,并在一开始就渗透了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高和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重视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孙老师先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通过拉动长方形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发现周长没变面积变小了,从而否定了面积等于邻边相乘。
两位老师都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教师只是引导,而不是包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学生也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白老师在学生用割补法之前在上出示了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要求明确,便于学生操作。
三、练习设计各有千秋,形式多样,层层递进,并突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必须是相对应的才可以。
孙老师的练习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说明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
白老师设计的自我检测很好,简单梳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对于这个转化的思路更加条理。
建议:孙老师的练习中学生的独立练习少,应该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平面图形周长和与面积》总复习听课有感评课稿
《平面图形周长和与面积》总复习听课有感评课稿《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是一节复习课。
每到毕业总复习阶段,就听到许多抱怨:“复习课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
难上!”确实,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它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
如何上复习课,在不同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那么复习课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一言堂”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地丧失了学的独立性,自学能力低下。
而“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就是强调课堂上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明确,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板书美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了平面图形面积意义和计算公式,看似完成了复习任务。
但教师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忽视了学生是否“乐学”,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种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假想为零,所谓的结构严谨、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只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地预设课堂学习过程而已。
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学生在复习中乐此不疲,提高复习效果呢?我认为最重要是要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此,本次执教的张瑾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多媒体演示,带着学生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漂亮的花园,这个花园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从画面上看,教师把所有基本平面图形都安排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在计算相关图形的周长或面积的时候,就必须用到有关的计算公式。
这样,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激活已有的知识沉淀解决问题,当然比单纯的回忆更有效且富有吸引力。
其次,张老师注意将非数学化内容即时有效地转化为数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总复习》评课稿
《平面图形的总复习》评课稿温习课难上,小学数学毕业总温习课就更难上。
这是温习一个多月来我最深的感受。
由于温习课它既没有新授课的〝新颖感〞,也没有练习课的〝成就感〞。
而且六年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先生的两级分化严重,然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更高,这些都给给小学毕业总温习形成了更大的困难。
本周三下午,我们六年级的全体数学教员参与了北部新区举行的〝精讲精练,提高小学数学总温习的有效性〞的教研活动,大家对如何展开小学数学总温习有了明白的方向。
特别是杜娟教员执教的«平面图形的总温习»一课,更是有效温习的一个模范,让我们收获颇丰。
一、提供思想空间,激活分散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总温习的基转义务,就是要让先生进一步熟习、稳固和深化小学数学最基础、最中心的知识点,以便能由此动身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
杜教员在明白本节课的温习内容后,引导先生回想、交流:在小学阶段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在先生回答后,再让先生在教员课前预备的一些平面图形中找出这些图形,并粘贴在黑板上。
这样的效果,有利于先生自动、积极地回想、提取相关内容,加深了解,促进先生的思索与互动交流。
从而到达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的知识点的目的。
而且,应用图形替代文字板书,愈加直观、笼统。
二、突出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数学温习课的主要义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让先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伐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明晰地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有条理地贮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到达对知识了解的融会贯串。
杜教员的这节温习课上,并没有逐一温习每个平面图形的特征,而是在再现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先生小组讨论、协作整理、系统归结: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依据它们的特点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经过这样的交流,协助先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络,使知识的了解更精当,知识条理更明晰,构成知识的网状结构。
三、注重实践运用,体验数学的运用价值温习中光讲不练,难以取得温习的效果。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评课稿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评课稿篇一: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复习课》评课稿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复习课》评课稿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复习课》评课稿复习课它既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也没有练习课的“成就感”。
但是听了陆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复习课》一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节课陆老师以一句“生活中的图形无处不在,那么其中哪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呢?”引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评课稿)(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以及各图形面积的推到过程,老师只是在学生讲解时出示相应的图形面积推导的多媒体动画,让其他学生更好的回顾。
体现了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小组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剪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贴在大纸板上,形成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乏味的复习课充满活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练习设计上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特别是最后一道题:这是学校校园平面图!在这道题讲解中陆老师巧用电脑,让学生在画图板上通过对图形的切割重组,更好的理解,让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陆老师的课前准备充分,课上合理分配时间,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不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是以学生为之主体。
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
当然,我们的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这节课个人有以下几方面意见: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平面图形的一个重点,本节课却没有提及周长,应该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形成,以便更好的掌握与运用知识。
课堂中运用几何画板过程中环节过渡不够自然,以后有机会老师和学生应多运用。
篇二:《认识面积》评课稿1《认识面积》评课稿海宁路小学杨宝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平面图形的复习与整理评课稿
平面图形的复习与整理评课稿《平面图形的复习与整理》是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复习的一个难点部分,也许是自己教过毕业班的缘故感觉特别深刻,这节课的知识是将小学数学阶段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集中进行复习,涵盖了平面图形的方方面面,包括它们的概念、特征、关系和周长、面积的计算,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较大。
所以我是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来听这节课的。
听了这节课,我总体有如下几方面的感受:一、巧妙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兴趣在高老师的课堂上,高老师巧妙设计了招聘平面设计师的情境,紧密联系本节课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有关概念、特征以及周长、面积的计算是已经掌握得比较好的,再则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己进行复习整理的能力,本节课学习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了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使之逐渐趋于系统化,力求不但“温故”,而且“知新”,惟有如此,才能在课堂上从全局把握,运筹帷幄。
这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岱山的韩老师在课堂的设计上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巧妙设计练习题,深化知识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
练习课一般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后进行的。
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
本节课高老师的设计意图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虽然练习题不多,但题目的含金量高,一个问题扣住一个问题,将复习过的知识全穿插在其中。
这样的练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重新进入一种激越的状态;学生解题时,自觉运用前面整理出来的知识,促进了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知识得以拓展和延伸,达到了新课标指出的:“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评课稿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评课稿
一、亮点
1.导入新课简洁、有趣,直奔主题。
在教学中,孔石磊老师创设了摸图形的游戏,不仅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对每种图形的特点进行了回顾,特别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特点,教师通过这样的游戏,真可谓是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2.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认知结构。
在教学中,注重从基础的图形长方形开始研究,由长方形到正方形、再研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特别是注重了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对原有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对于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也进行了阐述。
教师还能利用课件的演示,特别是把知识网络图竖过来,形成了知识树的形状,很好地诠释了从知识点到知识网的过程。
3.注重小组的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研究,系统整理每种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
在整理的过程中,同伴互助,共同整理、共同汇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建议
1.在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中,学生汇报用时较长,应抓住主要知识点和共通点进行汇报整理,注意“取”和“舍”之间的关系。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影响了后面平面图形面积的汇
报交流,导致巩固练习环节没有进行。
2.对于课前每组研究一个内容是否合适,这对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还有待思考。
《面积计算》评课稿
《面积计算》评课稿《面积计算》评课稿(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计算》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面积计算》评课稿1X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这节课中,着重让学生通过剪、拼、摆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来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我觉得这是一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
我认为本节课的启示有以下几点:一、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本节课李老师让学生利用一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这一数学方法转化为规则图形长方形,从中再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到验证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尝试了从猜想到验证这样一种科学的探究规律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摸索探究,科学方法深入学生的思维。
再如老师还很重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探究中的转化思想和练习中底和高对应关系寻找,数学中很重要的几种思想学生得到了很好培养,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X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创境猜想——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X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摆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由新课开始,老师用课件演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行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然后,让同桌拿一个平行四边行纸片剪拼,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证实学生的猜想。
【最新】三年级数学面积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年级数学面积评课稿“面积的认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将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推进,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三年级数学面积评课稿1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
在课开始部分,教师就设计有效活动,安排了两个同学分别擦洗大小黑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二维空间的认识,由此积累认识面及认识面的大小的活动经验。
再接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身体物体的面,引导学生感知面的大小,进而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为了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教师让学生摸摸桌子的侧面,球面,看看湖面、钟面,从而丰富了“面”的表象,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三、精心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需求。
教师精心选择了两个长方形,使学生用已有的观察、重叠方法都不能方便地进行比较,产生认知冲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借助另一个图形来比较?如何借助另一个图形来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意四、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步内化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第一个练习题比较国家、省份面积的大小,用目测法。
第二个练习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确定图形的大小;第三个练习则是提高练习,从中渗透了面积与长、宽、边长间的联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建议与改进:1、在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时,教师最好用数学书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书在横放、竖放、斜放时的现象,从而渗透“图形的面积不会因摆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守恒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评课稿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的内容。
属于复习课型。
主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对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序的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转化、化曲为直、极限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系统地整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进行复习,对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学难点是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责任。
很多老师都感觉不好上,可今天听了周老师精彩的复习课,感到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对周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与整理》这节课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准确把握教材,充分体现复习课的特点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旧知的查漏补缺、有效梳理;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构建网状的认知结构;把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进行总结和延伸,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老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体现复习课的特点,对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复习。
引导学生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进行集中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和总结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提升学生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铺垫良好的基础。
二、查漏补缺,系统梳理知识
本节课是复习课,课堂上既要有对旧知的整理与复习,又要做到知识的有效拓
展和延伸。
所以在课堂活动设计了师生互动、共同整理、知识延伸等环节。
导入部分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对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二是对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整理与复习。
学生对面积公式的掌握比较扎实,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所遗忘。
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设计了自主回顾、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环节,在课件的辅助引导下,学生对旧知识查漏补缺,梳理脉络,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纵成线”、“横成片”,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在梳理知识时,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到圆,按
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把每个知识点纵向的整理成“线”。
通过整理这些图形之间的推导关系,学生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例如: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包含关系。
再如:平行四边形沿着任意一条高,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抛出,学生经过缜密的思考,认为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关,因为对边平行且相等,在拼的时候就可以重合。
这些教学设计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把看似独立的知识点,在纵向整理成“线”的基础上,再横向整理成“片”。
既梳理了知识,又实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赢效果。
三、总结方法,发挥潜力,提升能力。
复习的目的不仅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拓展、延伸和提高。
这一教学目标在活动四(平面图形面积推导的延伸)和巩固练习中实现的。
在活动四中,课件中演示了三个微课:一个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圆剪成小三角形后,拼成梯形;在巩固练习中,圆剪成16个小三角形,先求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求16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得到是正好是圆的面积公式。
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原来固有的模式: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圆转化
成长方形等。
学生的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声,“原来还可以这样
啊!”。
在拓展延伸环节,微课的展示,冲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图形推导关系,让他们耳目一新,思路开阔。
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查漏补缺,梳理知识,总结方法,提升能力。
所以学生在谈收获时,总结提升出这样的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运用转化的方法,圆不仅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梯形,还可以转化成三角形”。
学生总结的到位,表达的简洁、到位。
说明复习过程中,拓展和延伸的知识,自然而然地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本节课的所得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潜力,提升能力。
课后安排了3道练习,其中既有基础练习的巩固,又有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紧扣知识的基础练习学生掌握的很扎实,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交流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展示了从梯形出发,推导出其它的图形的过程,又一次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研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