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7 人教版(1)

合集下载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试讲教案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班级2008级3班姓名冯小丽学号2008020307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⒈对孝文帝改革具体内容的理解。

⒉孝文帝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课型和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方式与方法:讲解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教学资源】教科书、教案、历史地图、历史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上课,集中学生注意力二、导入新课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问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大家初中时学过的语文课文《木兰诗》,很多同学都会背,谁来告诉我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生在哪个时期哪个国家?师:花木兰生活于孝文帝改革之后的北魏,代父从军抗击北方柔然部落。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编演历史小剧,进一步认识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养学生表达、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小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评价孝文帝,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通过识读课文中的地图、插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

二、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实施的新制度四、教学方法:启发式和问题教学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新知:一、孝文帝的生平简介(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改革背景(先出示鲜卑人落后的生产生活资料,再出示黄河流域汉族人先进的生产生活资料,引导学生作鲜明对比,展开联想: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交往中会做些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开展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设想假如不改革会导致什么后果?)(教师小结)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后与汉族交往频繁,增强了民族融合,但鲜卑贵族千方百计地阻止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行维持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鲜卑贵族还残酷地实行民族压迫,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变为奴隶和杂户,激化了民族矛盾。

各族人民反对鲜卑贵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

为了适应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缓和社会矛盾,缓解政权危机,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顺应潮流,锐意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魏孝文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北魏孝文帝,进而导入本课。

2. 教学新课: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

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如官制、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

让学生理解改革的内容。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如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

让学生认识改革的意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改革,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改革。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各个方面。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措施及影响。

3. 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提高分析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了解。

2. 针对改革的具体措施,如均田制、户调制等,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明白改革的具体操作和目的。

3. 通过历史文献或图片,展示改革期间的社会变迁,如土地分配、人口迁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改革的影响。

八、互动环节: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改革的理解,鼓励课堂上的思想交流。

3.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北魏孝文帝及其臣子,讨论改革的决策过程和实施困难。

人教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人教历史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节引言简单介绍了以太子恂为首的鲜卑贵族守旧势力反对孝文帝改革,于496年接踵发动了两次叛乱,都被孝文帝严厉镇压的史实。

旨在通过史事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对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探究,并激发起学生对孝文帝大义灭亲,坚决改革精神的钦佩情感。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契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实施情景教学。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两个时期介绍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条理清晰。

前期改革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重点是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后期改革是在孝文帝亲自主持下进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史资料,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鉴于本课教材在整个课题中承上启下的地位,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孝文帝改革每一项措施实施的原因和作用,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场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一目是“卓有成效的新制”教材首先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措施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是孝文帝改革前期的重点内容,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威胁到北魏政权的稳定。

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484年,实行俸禄制。

诏书说:“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

”(《魏书·高祖纪》)俸禄制就是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2)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及其影响;(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2)运用历史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原因、过程及效果;(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批判性思维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2)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2)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进行改革?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2)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3)引导学生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4. 案例分析:(1)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影响;(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小组讨论:(1)划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及其影响;2. 思考: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影响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1 政治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动荡各族群矛盾尖锐2.2 经济背景农业生产力低下商业发展受阻2.3 文化背景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1 政治改革推行均田制设立三公九卿制度3.2 经济改革改革税制发展农业生产3.3 文化改革提倡儒学教育推行汉化政策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4.1 政治意义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融合4.2 经济意义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4.3 文化意义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的意义及影响5.2 思考与启示学生探讨改革的成功与不足联系现实,思考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六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6.1 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6.2 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第七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策7.1 改革税制实行租庸调制,公平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7.2 发展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量设立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八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教育政策8.1 提倡儒学教育建立太学,培养士人推崇儒家经典,提高文化素养8.2 推行汉化政策鼓励汉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采用汉字,传承中华文明第九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1 政治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治稳定性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9.2 经济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实力第十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启示10.1 评价肯定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客观分析改革的不足和遗留问题10.2 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关注民生福祉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借鉴历史经验,推动现代社会改革与发展第十一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变革11.1 民族融合的加速改革中的民族政策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分析民族融合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1.2 社会阶层的变动改革对士族、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等社会阶层的影响探讨改革如何改变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力量对比第十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交融12.1 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的交融分析改革期间汉文化在北方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探讨北方民族文化在改革中的保护和发扬12.2 宗教与改革北魏孝文帝时期宗教政策的变化研究宗教与改革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十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遗产与传承13.1 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隋唐政治制度的启示分析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演变的深远影响13.2 改革对后世经济制度的影响研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的影响探讨改革对后世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第十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训与反思14.1 改革的局限性与挑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探讨改革在历史条件限制下的局限性14.2 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研究北魏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的政治手腕分析孝文帝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成功第十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与现代启示15.1 历史学者对改革的评价综述历代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改革认识的变迁15.2 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借鉴意义分析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改革对北方民族融合、社会阶层变动、文化交融的影响;改革对后世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及遗产与传承;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1 讲述北魏建立的过程和鲜卑族的兴起1.2 介绍北魏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1.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原因第二章: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述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如整顿官僚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2.2 介绍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措施,如均田制、废除井田制等2.3 阐述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措施,如推广汉文化、提倡儒学等第三章:孝文帝改革的效果3.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如减少官僚腐败、提高政府效率等3.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3.3 介绍孝文帝改革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儒学复兴、文化繁荣等第四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后期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为北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2 讲述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与汉族融合的促进作用,如民族融合、统一中国等4.3 介绍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如何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改革家等第五章:孝文帝改革的局限性5.1 分析孝文帝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5.2 讲述孝文帝改革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如对保守势力的妥协等5.3 阐述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如何为后世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等第六章:孝文帝改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深化6.1 介绍孝文帝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改革,如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立地方郡县制等。

6.2 分析这些政治制度改革对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的作用。

6.3 探讨孝文帝政治制度改革对北魏以及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孝文帝改革中的法制建设7.1 阐述孝文帝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举措,如颁布《魏律》、推行法治等。

7.2 分析孝文帝法制建设对当时社会秩序、法律体系的影响。

7.3 讨论孝文帝法制建设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启示和影响。

第八章:孝文帝改革对文化教育的推动8.1 介绍孝文帝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如设立太学、推崇儒学、选拔贤能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共分为十个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一、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 时间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 孝文帝的个人背景:生平、性格、才能等。

二、改革的原因1. 政治原因:解决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原因: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

3. 文化原因: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 政治改革:实行“三长制”、设立州县制、选拔官员的改革。

2. 经济改革: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

3. 文化改革:推广汉文化、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儒家教育。

四、改革的效果1. 政治效果:提高了朝廷的统治力度、减少了权力斗争。

2. 经济效果: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业发展迅速。

3. 文化效果:促进了汉族和鲜卑族的融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五、改革的评价1. 积极方面:改变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 消极方面: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造成一定冲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六、改革的具体措施1. 政治改革措施:设立州县制,由中央派遣官员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长制”,设立三长(州长、县长、乡长),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2. 经济改革措施: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使农民有稳定的土地耕种;减轻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实行农田水利政策,提高农业生产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章: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1 介绍北魏孝文帝的生平背景。

1.2 讲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的政治形势。

1.3 分析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原因。

第二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

2.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施3.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3.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如何克服困难,推动改革的实施。

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4.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王朝的长远影响。

第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5.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5.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并能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六章:政治体制改革6.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6.2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对北魏政治制度的影响。

6.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体制改革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第七章:军事制度改革7.1 讲解北魏孝文帝军事制度改革的内容。

7.2 分析军事制度改革对北魏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1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1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鲜卑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了方便历史老师讲解好这一课,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班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人教版七班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识记和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育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编演历史小剧,进一步认识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育学生表达、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小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评价孝文帝,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通过识读课文中的地图、插图,培育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育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

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难点:1、北朝的朝代更替情况。

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2.老师引入:在南朝统治南方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进展。

而此时北方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先把课文仔细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一)少数民族的内迁1、看地图册,明确东晋南朝时,北方、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看清楚内迁各族的位置和名称,在本子上写画五个少数民族的名字。

让学生猜猜: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的情况?老师稍着讲解,这时北方寒冷干潮。

2、东晋北朝时,哪个少数民族的影响最大,为什么?3、总结一下,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1)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1)
复习检测
说说看,定都平城的时候,这些人的姓名是?
元宏、陆叡、穆泰、元恂、刘信、贺军程
完成测试
课 堂 小 结魏晋南北朝初期的系列战乱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北方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顺应了黄河流域统一后民族融合的趋势锐意改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的各个民族在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比秦汉更大范围的地理空间、在更广阔的领域,共同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为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内容是初中历史“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计划一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教科院附中初一平行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和措施难以理解。但他们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这节课借助多媒体平台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历史想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
7魏孝文帝改革是否成功,要看改革是否推动了当时及以后的社会进步
(1)在南北朝时期的意义
(2)边疆与中原汉民族的融合,到魏孝文帝去世后就结束了吗?
有这样一首情诗,我们能否用它来说明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场景呢?
阅读教材小字课文
阅读ppt展示的文献
思考
读地图,讨论
换位思考,讨论总结出改革措施
讨论
讨论
阅读ppt,谈个人见解
阅读ppt,谈个人见解
读诗,分析
文本阅读的训练
引起下一个问题

初中孝文帝改革教案

初中孝文帝改革教案

初中孝文帝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2. 孝文帝改革对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2.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魏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北魏的社会状况,为学生讲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改革的具体措施。

3. 课堂讲解:针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均田制、户调制、官制改革、律令变革、迁都洛阳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引导学生评价孝文帝的改革。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6. 总结拓展:让学生结合所学,谈谈自己对改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评价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精神。

2.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五、教学内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1)政治改革:整顿吏治,选拔贤能,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改革:均田制,废除井田制,实行租庸调制。

(3)文化改革:推广儒学,提倡佛教,融合各民族文化。

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影响:(1)政治:提高了政府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百姓生活。

(3)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了文化内涵。

4. 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评价:(1)积极方面: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

(2)消极方面:过于急功近利,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5. 课后作业: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改革背景: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3. 讲解改革内容: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内容。

4. 分析改革影响:分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5. 评价改革:引导学生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对比其他朝代的改革,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独特之处。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
【课Hale Waihona Puke 作业】练习册P58--59三、四、五题
板书设计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少数民族内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1.背景原因
2.时间、人物、目的
3.主要内容
4.作用




使用者签名:
【课堂进行时】
一、少数民族内迁(了解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背景)。
阅读P93第一段内容及小字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中国古代的长期民族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分布的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一特点?(点拨:联系汉族的起源和发展)
2.“五胡内迁”中的“五胡”指的是哪五个少数民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五胡”为什么内迁呢?(联系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和文明程度)
3.386年,()复国建魏,史称(),定都()。
4.439年,()统一北方,北朝开始。
5.阅读材料,想一想: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遇到了什么严重的社会危机?怎样解决?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6.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及其根本目的。
长城实验学校2017级历史学科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主备课人
陈本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孝文帝的改革最重要的是移风易俗,列举改革内容中有哪些移风易俗的做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古代史上曾经有三个民族统一过中原:北魏、蒙古族、满族,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他们先后进行了汉化措施。

其中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

二、知识讲解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1、东晋建国,拓跋珪建魏,统一黄河流域影响: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推动了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民族融合2、鲜卑文明与汉文明冲突,社会矛盾尖锐,改革迫在眉睫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广大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民族关系,激化矛盾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改革条件具备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创新制:制定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2、迁都:目的——强化中原统治、避开鲜卑族旧势力;原都城偏穷、交通不便、不如洛阳;北受柔然威胁、南为经略中原3、移风易俗:汉服、汉话、汉姓、通汉婚、改汉籍考点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游牧民族的农耕化汉族人民生活的鲜卑化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

”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

”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粮食产量增加D.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可以得知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例题2】【题干】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中不包括()A、形成共同的生活区域 B、鲜卑族逐渐灭亡C、汉语言文字被确定为“正音”D、服饰礼仪互相吸收【答案】B【解析】孝文帝改革是促进鲜卑族汉化但是本民族没有灭亡。

四、课堂运用【基础】1、实行均田制的时期包括()A.东汉和西汉B.东汉至唐朝C.北魏至唐朝D.宋朝和明朝【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孝帝改革》学案七年级历史北魏孝帝改革教学计划内容: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精彩内容很多哦!1了解北魏孝帝改革的背景。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拓拔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

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脑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统治者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

但不久,代国被兴起的前秦所灭,拓跋部的历史也暂时的中断了。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遭到了瓦解,拓跋部的拓跋跬趁机复国,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代王,并改国号为魏,称皇帝,史称北魏。

此后几代北魏统治者都致力于统一、兼并战争,先后灭掉了北方仅存的大夏、北燕和北凉,于439年统一了北方。

在民族征服的过程中,北魏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民族歧视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在征服战争中也常常出现疯狂的民族杀戮,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虽已日趋缓和,但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农民起义年年爆发,特别是公元44年在陕西杏城的卢水胡人盖吴领导的起义,发动了十余万群众参加起义,北魏政府派出6万骑兵前镇压,统治者拓跋焘亲临指挥,最终盖吴被叛徒杀害,盖吴起义失败了,却使北魏统治者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473年,拓跋宏即位,是为孝帝。

此后,农民起义依旧有增无减,而朝廷残酷的镇压非但没有平息人民的起义,反而激发了更多矛盾和斗争。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为孝帝改革。

2归纳北魏孝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孝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

总体概括起有以下三点: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

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

初中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

第19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孝文帝迁都相关史料的学习和迁都原因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4、通过学生分小组的“体验历史〞活动,来培养学生体验历史和语言表达能力;5、通过小组讨论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2、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深化改革意识;3、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

重点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特点。

生:汉族、北方少数民族,长城内的指的是汉族,外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那他们各自的分布地域有什么特点呢?师:在我国的历史开展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居于中原,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

我们学过中原汉族与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一直处于对立斗争的状态。

但公元5世纪的时候,中原的汉族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携手了,让两者携手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刚刚我们说到,汉族居于中原,而北方少数民族居于北方边地,但从东汉末年起,北方的少数民族却纷纷南迁,〔点击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图〕。

同学们看看,在这些北方少数民族中,哪几个少数民族最为典型?师:〔估计有两个读音读不出〕有几个啊?五个,分别是?生:匈奴、鲜卑、氐、羯和羌。

初中历史北魏教案

初中历史北魏教案

初中历史北魏教案知识与能力: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掌握其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推动作用。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那么,他们之间又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阅读“北魏的建立”部分,了解北魏的建立背景和基本情况。

2.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第36页“北魏孝文帝改革”部分,了解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合作探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推动作用。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以及其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推动作用。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民族融合,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孝文帝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下节课分享你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北魏内部的制度问题与民族纷争
(2)长城外之柔然和江南开发之后的刘宋/齐对北魏的危险
(3)平城地理位置造成的政权发展局限
6如果你是拓跋宏,接下来你会做什么?
或问:如果现在外国人仰慕中国文化,移民到中国来,他们怎么样才能融入中国社会呢?
其中哪一项改革措施是促进鲜卑族与中原民族融合最容易见效果、影响最重的?
阅读ppt,谈个人见解
读诗,分析
文本阅读的训练
引起下一个问题
引导理解历史人物
通过对历史地图的研读,捕捉历史信息
进一步引起兴趣。培养历史主义的思维方式。
进行简单类比,降低问题难度,减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距离感
重点分析通婚的意义
培养阅读、分析历史文献的能力
认识到民族融合是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其起点比魏孝文帝改革要早,而在北魏分裂之后远未结束
板书设计
第1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前——时代背景
1.家学渊源
2.魏晋时代民族融合的前奏
二、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汉服、汉语、汉婚、汉姓
三、改革后——历史影响
————————————————————————————
系列战乱移民潮北方民族融合
江南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VS隋唐ຫໍສະໝຸດ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开放
学生已经对少数民族生活有一定了解,本课中接触“民族融合”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运用简单类比将有助于理解各民族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1.在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中,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提高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培养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并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作业目标检测本课练习题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学科历史教师韩丹
课题
第三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班级
初一(3)
使用教材北京版初中历史课改实验教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教材第三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5课的教学内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的外迁与草原民族的内徙,引起了汹涌蓬勃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运动,这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也为古老的传统文明注入了强劲的新鲜活力。处在秦汉和隋唐两大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承上启下的时代。期间出现的政权分立,是旧的、小规模的、单纯的统一的瓦解,是新的、大规模的、更多民族的统一的酝酿。
2措施
三、改革后
1鲜卑的来历
2拓跋宏是怎么获得如此深厚的汉学基础的?
3冯太后作为一个汉人长期执掌北魏政权说明什么?冯太后与拓跋宏的情况是偶然的特例吗?
4王猛与苻坚的故事说明什么?苻坚全心依赖魏晋士人,终于在失去辅助的时候犯了致命的错误。汉文化造诣深厚的拓跋宏在历史的抉择面前又将何去何从?
5拓跋宏面临的问题
7魏孝文帝改革是否成功,要看改革是否推动了当时及以后的社会进步
(1)在南北朝时期的意义
(2)边疆与中原汉民族的融合,到魏孝文帝去世后就结束了吗?
有这样一首情诗,我们能否用它来说明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场景呢?
阅读教材小字课文
阅读ppt展示的文献
思考
读地图,讨论
换位思考,讨论总结出改革措施
讨论
讨论
阅读ppt,谈个人见解
教学与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这是我们学习过的内容:始于东汉末年的系列战乱,与战乱背景下江南的开发
PPT出示《魏书·高祖纪》中片段
问:他会是谁?
复习,回忆
猜测、推测、自由发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引起兴趣
培养历史文献的研读的能力
学习新课
一、改革前
1家学渊源
2时代潮流
二、改革
1背景
本课内容是初中历史“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计划一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教科院附中初一平行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和措施难以理解。但他们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这节课借助多媒体平台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历史想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
复习检测
说说看,定都平城的时候,这些人的姓名是?
元宏、陆叡、穆泰、元恂、刘信、贺军程
完成测试
课堂小结魏晋南北朝初期的系列战乱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北方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顺应了黄河流域统一后民族融合的趋势锐意改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的各个民族在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比秦汉更大范围的地理空间、在更广阔的领域,共同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为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培养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重大意义,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民族融合的认识)
辅助资料
历史教科书、历史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