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十讲 注意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第十章至十四章名词解释及填空

实验心理学第十章至十四章名词解释及填空

实验心理学第十章至十四章名词解释及填空1.1920年华生和雷纳从事一项“制约情绪反应”实验研究。

2. 1924年琼斯(Mary Cover Jones)从事反制约实验。

3.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4. 形容词检表自50、60 年代以来,为了了解成人的情绪体验,研究者们建立了一种简便、通用的测量技术,称之为形容词检表(Adjective Check List,简称ACL)。

5.心境(mood)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

换句话说,心境就是延续一定时期(几天或更长些)的淡薄而朦胧的情绪状态。

6. 情绪-心境测查量表(Emotion-Mood Measurement Scale)是普鲁奇克(Plut chik,1969)以他的情绪维量理论为基础,用形容词检表测量方法编制而的。

7.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面部动作编码系统书本没有,为补充内容)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简称FACS),它是艾克曼等人(Ekman et al.,1978)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面部运动的综合系统,它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它能够测量和记录所有可观察到的面部行为。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在制订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面部肌肉运动与面容变化的关系。

8. 条件性情绪技术是指运用条件反射来研究情绪的一种技术,即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来推断内部情绪。

条件化情绪技术往往是将条件反射程序加载在一个正在进行的操作行为上,使条件反射对正在进行的操作行为产生影响,并依据操作行为的变化来推测情绪。

9. 挫折阿姆塞尔认为挫折是当有机体在先体验到奖赏后,又体验到无奖赏时所出现的情绪。

依据这一定义,阿姆塞尔设计了最初形式的双跑道程序,被试在这一程序中发生的行为变化是挫折情绪的体现10. 迈耶(Mayer)和麦克霍斯(McHose)使用双跑道程序研究了欢快情绪。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指导操作手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分院(系、部):教育学院教研室:特殊教育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授课班级: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主讲教师:唐健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实验心理学》邯郸学院制《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心理实验导论教学时间:1学时。

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1)复习或预习(2)安排和指导(3)规则(4)实验记录(5)实验仪器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对待被试(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5、心理测验的功用6、心理测验的实施(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1)题目(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3)参考文献(4)附录实验一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目的: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阀测量计。

步骤: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地位。

2. 心理物理学方法:感觉阈限、感受性、心理物理定律等基本概念。

3.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单一变量实验设计、多重变量实验设计。

4. 心理物理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

5. 心理物理学实验案例分析: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领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2. 难点: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演示: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践:学生亲身体验心理物理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心理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3. 实验材料:心理物理学实验所需的各种刺激材料。

4.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物理学现象,激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3. 案例分析:分析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领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案例。

4. 实验演示:演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现象。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6.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心理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心理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新东方在线实验心理学知识点详解

新东方在线实验心理学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详解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三)实验设计与实施1.研究设计与实施2.被试样本的选择选择研究的被试群体是研究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如何科学选择被试群体是保证研究结果科学性与可靠性的基本前提。

一项研究结果能否真正客观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与研究对象的抽样的代表性是密切相关的,研究样本的代表性越好,研究结果就越能从本质上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且抽样的代表性还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推论性,抽样的代表性越好,研究结果的可推论性也就越高。

由此可见,科学地抽取被试样本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被试样本背景信息的控制被试样本背景信息的控制是抽取样本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被试样本背景状况直接关系到样本的总体的范围和研究结果的推论范围。

通常情况下,被试样本背景信息包括被试的地域、年龄范围、性别及性别比例、教育状况、职业及不同研究者所关注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健康状况、对智力或能力的特殊要求、视觉状况、听觉状况等)。

对被试背景状况的控制是选择被试样本的最基本要求。

确定了被试样本背景状况后,便可以在符合要求的总体中抽取样本了。

(2)选择被试样本的方法样本的代表性是抽样考虑的最关键因素。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保证被试样本的代表性,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来抽取被试样本:完全随机取样从理论上讲,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完全随机取样能够达到抽样的要求。

完全随机取样通常适用于总体有限或容量不大的情况,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采用随机数表或抽签的方法进行完全随机化抽取样本。

采用随机数表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随机排序,然后在随机数表中选取相当于样本数量的随机数,随机数对应的个体就是所要抽取的样本。

抽签的抽样方法与经常做的抽签游戏的规则是完全一样的,即制作相当于总体人数的标签,按照拟抽取的样本数量制作相应数目的标签,并做出被抽取的标识,其余标签标识为非抽取对象。

这样,通过抽签的形式就可以随机地将样本抽取出来。

实验心理学讲义10第10讲 情绪

实验心理学讲义10第10讲 情绪

第十章 情绪关键词习得性失助 耶克斯-道森定律 图片联想实验 归因理论 损失厌恶 心境形容词核对表 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维量等级量表 分化情绪量表 三维模式图 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 条件性情绪技术 双跑道程序 情绪诱导法 时间抽样技术课程讲义第一节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一)实验背景(1) 詹姆斯和兰格提出情绪发生依赖于能引起个体生理反应的刺激,即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引起情绪,生理反应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2) 坎农进一步指出这种生理反应就是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向丘脑部位的传递。

巴德则验证了丘脑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 阿诺德提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认知-评估作用产生于有机体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采取某种行动之前。

(4) 伊扎德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任一情绪体验的产生都可能是由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引起的。

(5) 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思路在这样一种争论的背景下出台,他们希望在实验中分别对生理、认知和环境三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它们对情绪产生的综合作用。

(二)实验过程第一步:使所有被试的生理唤醒状态相同。

第二步:诱使三组被试对自己的生理状态作出不同的认知解释。

第三步:使被试处在不同的环境中。

实验者观察这两种环境下各组被试的情绪反应。

(三)实验结果被试的情绪反应受到认知、生理状态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二、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一)实验背景(1) 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爱是天生的需要;而行为主义者认为爱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和避免痛苦这些基本需要相联系,婴儿对母亲的爱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

(2) 哈罗设想,如果行为主义的情绪习得论是正确的,那么幼猴理应对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事物产生依恋;而如果爱是先天的需要,那么幼猴的依恋对象就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

(二)实验方法第一步:实验者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其中木制母猴能够提供接触安慰,而铁丝母猴则不能够。

实验心理学-听觉

实验心理学-听觉

一、声音的特征

波频率(物理特征)——音 高(心理特征)

波振幅(物理特征)——响 度(心理特征) 波混合(物理特征)——音 色(心理特征)

声波频率

频率(frequence)是物理量,指每秒钟振动 的次数,单位赫。 声源的振动频率主要决定于声音自身的属 性。

声波振幅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
响 度


响度是声波振幅的一种主观属性,它是由 声波的振幅引起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响度是与声波振幅这个物理量相对应的心 理量。 响度主要与声波的振幅有关,但同样亦受 频率的影响。 测量声音响度的的国际标准单位是sone, 1sone为40dB时所听到的1000赫的音调的响 度。

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声压 与响度之间的关系,以便进一步对频率、 振幅和响度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 人耳所感受到的响度大小,首先依声音的 强度为转移,与声音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其次,不同频率的声音,若在我们主观感 觉上听起来一样响,它们所要求的强度是 不一样的。
4. 响度与时间

响度与时间有关,对一个声音的响度进行 估计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持续时间。在这个 最短时间值以上时,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 (减少),响度也会增加(降低)。若一 个人要对一个持续时间太长的音进行感知 的话,则其响度也会变化。

密拉贝勒和泰钦纳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 要求被试对一个持续几分钟的音连续进行响度调整。 结果表明,对高强度的音,为了要获得同样的主观响 度,被试逐渐随时间的加长而增加音强;而对低强度 的音,则结果相反:随时间的推移,音的知觉响度不 断加大。

多分法(这里以四分法为例)是给被试者 一个高频声S1和一个低频声S5,让他在两者 之间调出三个音,使各个相邻两音的音高 距离相等,即S1-S2=S2-S3=S3-S4=S4-S5,而 求得各点相应的频率值。以上两种方法所 制成的量表基本相同。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记忆

实验心理学--记忆

2012-10-19
第十章
17
过程分离范式
过程分离范式依赖于以下假设: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 这一假设是过程分离程序的核心;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 性质是一样的;
❖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而自动提取 则有对错之分。
有两类测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
2012-10-19
❖“美国白人大二学生心理学”
2012-10-19
第十章
35
以测试效应(testing effect)研究为例:
❖被试特征
大学生、中小学生、记忆损伤患者
❖实验材料
无意义音节、低关联词对、GRE素材、散文、说明文等。
❖编码形式
扩展式测试(expanding-interval retrieval)与等间隔 测试(equal-interval retrieval)
4
第九章 记忆
学习重点:
1. 艾宾浩斯和巴特莱特的经典记忆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2. 斯伯林的部分报告法的逻辑,短时记忆的测查方法; 3. 内隐记忆研究中的任务分离范式和过程分离范式,其
逻辑及演变。 4.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 5. 詹金斯关于记忆实验的四面体模型,记忆研究中的常
见变量。
2012-10-19
一、记忆类型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三)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
2012-10-19
第十章
10
(一)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 忆
环境中 的刺激
感觉 记忆
注意
元认知 复述
知觉 输出
反应
复述
编 映 短时
长时

心理学·注意

心理学·注意

心理学·注意结构: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认知资源理论、生理机制理论、中枢能量理论、注意的衰减模型理论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资料一一、注意的种类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

注意总是指向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如果把注意比做一个可变焦距的聚光灯,这个聚光灯既可以指向外部世界的刺激,也可以指向个体内部世界的刺激。

注意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倾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

(一)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根据注意的功能,可以把注意分为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是指个体在同一时刻只对有限的信息给予注意而忽视其他信息。

个体在任何时候都被无数刺激所围绕,他总是不断地关注某些刺激并作出反应,同时忽视或至少弱化某些刺激,对它们不发生反应。

选择性注意使我们把注意指向于一项或一些工作和事件而不是许多工作和事件。

集中性注意(concentrated attention)是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集中性注意包含警觉和搜索。

警觉(vigilance)是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个体对某种或某些试图检测到的特定刺激保持注意。

在警觉的时候,个体警惕地注视、倾听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刺激信号。

特别是,在特定刺激很少出现而一旦出现就需要立即注意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警觉。

在执行高风险的警觉任务时,人们最担心的是漏掉有关的信息。

警觉是个体被动地等待特定刺激的出现,而搜索(search)则是主动、积极地寻找目标。

个体从许多不确定事物中寻找出特定的刺激就需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集中注意。

例如,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试图找到你所要的特定品牌的麦片。

在搜索的时候,人们最担心的是搜索到的信息是否会出错。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指个体能对几项不同的任务给予关注或能操作几项任务。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第一章:绪论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

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

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15.交互作用:指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存在了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6.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所接受的实验条件。

单盲实验:17.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摘要abstract、题目title、引言foreword、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summary、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endix18.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第十讲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第十讲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但其与 所谓“测谎”有着根本的区别。其是依据普通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 础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 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在正确分析 案情和案犯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运用认知综合 测试法编制测试题,通过专用心理测试系统, 实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对主试言语问题的多项心 理生物反映变化,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 度,以甄别判断被测人与案件关系及案件有关情况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来自。犯罪心理测试六大技术:
1 、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 2 、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 3 、测前访谈技术 4 、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 图技术
5 、图谱综合评判技术 6 、测后谈话和讯问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仪器即多导生理测试心 理描记器(Polygraph),简称心理生物 测试仪或心理测试仪。Polygraph这类仪 器,被广泛地运用于侦察部门、高等院校、 医院、体育心理训练等领域,是一项实验 心理学的测试手段。当它被运用于公安、 司法、检察、海关等部门的时候,就被人 俗称为“测谎仪”。事实上,它仅仅是犯 罪心理测试技术人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第十讲 人本主义:永恒的人性主题

第十讲 人本主义:永恒的人性主题
7
研究对象: 反对行为主义的动物和幼儿模型,也反对精神分析 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思路,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 象,探讨他们的的问题。具体特点有四个方面: 强调人的整体人格 强调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 强调研究人类的精英分子 强调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和经验
8
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反对心理学中的实验主义,认为心理学模 仿物理科学的模式,单纯采用实验方法,使得心理 学非人性化,陷入机械与还原论的境地。为此,他 们主张心理学研究中的经验——主管范式,提出: 整体分析方法:在整体中理解人格的含义 现象学方法:对意识经验进行主观的描述 个体特征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找出特殊规律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存在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 的哲学派别,它所探讨的主题如人的自由、选择 和价值也是人本主义的主题。存在主义源于现象 学,因而现象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先驱把现象学看成一种研究方法。
4
科学背景: 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高级潜能和价值是在 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赋予人类的特性。 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以及整体学:证明了自然 界内部的有机联系,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 系统的自身完整性。这些学科的发展,加上人 本主义的科学调查以及临床研究表明:要建立 一种自然主义的价值体系,不必依赖人类以外 的超人力量,应该从人类本性中发掘其潜能和 价值。
5
心理学背景:
对行为主义的批评:反对用S-R观理解人类的心 理与行为,反对环境决定论,主张人的内在能力。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肯定精神分析关于无 意识、动机和自我方面的贡献,批评它的性恶论、 无意识决定论和悲观主义。
整体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 法论观点和理论取向,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对事 物整体的反映。主要影响人格的观点。

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
第七章
知觉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 第五节 无觉察知觉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一、历史渊源 1、直接知觉论
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过程是内在的或无意 识的,它可能很少受到人的各类观念的影响。 ——先 天的
由于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 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 因而受到很多的批评。
本节评价
一方面,正如视崖实验所揭示的那样,知觉确 实存在先天、直接的一面;而另一方面,错觉研究 等都无可辩驳地说明,知觉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 经验参与。因此,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说出 了真相的一个侧面,两者的结合应是最合理的答案。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一、视知觉 (一)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视适应、视敏度) 1.视适应
(一)视崖实验的背景 视崖实验(Gibson和Walk,1960)的研究对象是
深度知觉,它涉及人如何将网膜上的二维投影加工成三 维信息的奇特能力。
Gibson和Walk假设深度知觉是原始生物机制的一部 分,它是自动出现的,并非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深度 知觉应当是直接的、先天的,即使是几乎没有什么后天 经验的被试也应该具备深度知觉。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除物体大小和距离外,还有亮度、对比 度、网膜部位和练习等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作为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 指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CFF)。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 验。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错觉 :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自下而上(bottom-top)加工:有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又 称数据驱动加工。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注意的分配实验报告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注意的分配实验报告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注意的分配实验报告分配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教育心理学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学生的分配情况和决策过程。

下面是一份中学生心理学分配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中学生在分配资源时的决策过程和偏好情况,了解其对公平和效率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及其在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所做出的选择。

实验方法:选取30名中学生进行分配实验,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

实验对象通过填写调查问卷进行心理测试,此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问题描述、环节设置以及结果比较。

实验扣除一定的实验费用,共有10个袋子,每个袋子里面放有不同的物品。

实验对象需要在10个袋子中选择其中一个袋子,他们可以免费获得袋子里面的所有物品。

袋子里的物品,编号分别为1-10,使用的是数字而非描述性的名称,这有利于使被试之间不产生固有的模式。

所有的物品都是有选择价值的。

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个部分:问卷描述、游戏设置和结果比较。

问卷描述:为了重在清晰表述实验,问卷明确的表述了实验中要求被试在十个袋子中挑选一个袋子,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调配其获得的所有物品。

环节设置:袋子1里面最有价值$300,袋子2里面最有价值$275,袋子3里面最有价值$250,以此类推,袋子4-10里的价值也依次递减。

这样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在选择袋子时做出更多的取舍,执行实验时运用的是个人调配数量的方式。

结果比较:该部分比较三个部分的结果:选择袋子之前预期价值的计算结果,实际价值的计算结果和抽出折扣率的个人判断计算结果。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1. 实验对象在选择袋子时,大部分是根据物品价值,而不是袋子本身属性进行选择。

2. 实验对象普遍认为公平和效率同等重要,他们会考虑物品的价值和分配方式,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尽量优化效率。

3. 大多数实验对象选择了最有价值的袋子,但是他们在分配资源时可能会比较均衡,尽量不偏袒自己或其他人。

4. 选择的袋子和分配资源并不完全符合推理和逻辑,可能存在偏好和个人主观因素。

实验心理学知觉

实验心理学知觉

设计实验程序
设计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等。
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设计,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过程
按照实验程序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被试的反应和数据 。
实验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社会交往
通过知觉,个体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 、意图和动机,促进有效的社会交往 和沟通。
02
知觉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
明确实验目的
在开始实验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
选择合适的被试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被试,确 保被试的代表性的水平。
05
知觉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知觉
人工智能在知觉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拟 人类的知觉过程,以揭示知觉的内在机制。
人工智能对知觉研究的挑战
人工智能在模拟人类知觉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以 实现更准确的模拟。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人类知觉 的误解。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知觉的影响,认为这些 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刺激的识别和理解。
04
知觉的应用
教育领域
知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估上。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觉过程和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和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觉偏差,以确保评估 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广告语言的选择和编排也需要考虑消费者的知觉特点。通过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广告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让消 费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10+情绪实验

10+情绪实验

2010-12-30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
3
情绪研究的困难之一
情绪发生在特定情境中,具有外部的行为表现, 同时又伴随有内部的生理变化。情绪与环境、认 知和行为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在有机体生 理和心理的多种水平上广泛地同其他心理过程相 联系。 但研究者在具体从事研究工作时,其工作范围往 往只能是情绪的某一局部,这样,不同研究者之 间在出发点、研究方向、所用方法以及所得结果 乃至结论上存在着种种差异,这就是造成情绪研 究和情绪理论建设中的特殊困难。
2010-12-30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
19
印象法的缺点
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 在某种程度上说,从不同被试得到的有关情绪体 验的内省报告在比较时发生困难,如实验者很难 判断一个被试所说的情绪形容词,是否等于另一 个被试所说的形容词; 情绪在内省时会趋于消散,回忆时情绪又会降低 强度。因此,在情绪研究中印象法一般不宜单独 使用,需同时配以其他方法或指标。
2010-12-30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 14
人类情绪研究中的行为变量
情绪性行为,是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情绪性 行为; 情绪表现,是指个体在情绪状态时,在生理、心 理上以及外显行为上的一切变化或活动,包括身 段表情、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 完成行为,是指在被试作了一连串预备反应后, 最终完成某项作业的情况以此作为因变量。
实验心理学
第十章 情绪实验
教育学院 胡洁
主要内容
一、引言 二、情绪实验研究的变量 三、情绪研究的方法 四、情绪研究方法的发展 五、情绪研究的领域
2010-12-30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
2
一、引言
自古以来,科学家们十分注意探讨情绪的 奥妙,但与情绪的重要性不相适应的是, 长期以来情绪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尤其是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造成 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情绪所特有的复 杂性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情绪研究方法学 上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觉负载大,注意在知觉加工过程起作用(早期选 择);工作记忆负载大,注意在工作记忆加工阶段 起作用(晚期选择)。
▪ 双耳分听技术:被试的双耳同时听见不同的信息 ▪ 主要回答:注意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位置是在感觉阶段、分析阶段
还是反应阶段? ▪ 不同的答案:早期选择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和晚期选择模

早期选择模型
▪ 布罗德本特:注意瓶颈位于 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选择 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 未通过的信息则迅速衰退, 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
▪ 持续性注意:注意维持、意识聚焦
▪ 加工定向注意:突出注意在引导和分配心理 资源方面的功能,不适用于一些简单任务
注意的研究方法
▪ 提示范式 ▪ 搜索范式 ▪ 过滤范式 ▪ 双任务范式 ▪ 电生理学研究方法
提示范式
▪ 基本原理: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 确的输入源,然后比较对提示输入源和对其它输入 源的加工
➢ 如果追随耳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不能进行反应,则支持过 滤器模型;
➢ 如果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的反应次数高于非 追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
➢ 如果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且两耳的反应率没有差异 ,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
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8%;支持衰减模 型。
诺曼等(1975):“材料限制”和“资 源限制”
➢ 材料限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 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分配较多的 资源也不能改善作业水平。
➢ 资源限制: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 一旦有较多资源,加工能顺利进行。
对于双作业操作,如果二者对资源的总 需要量超过可利用的总能量,双作业操 作就会产生干扰;否则二者可以同时进 行。
▪ 主要用于:研究注意指向被提示信息的过程;比较 对被注意到的刺激和对未被注意到的刺激在加工过 程上的差别。
提示范式的自变量
提示的有效性 ➢ 有效试验:注意指向目标位
置的可能性大 ➢ 无效试验:注意指向目标位
置的可能性小 ➢ 中立试验
➢ 反应时为指标:注意集中于 被提示的位置会导致该位置 的加工时间缩短。
▪ 工作记忆损伤可导致注意保持能力的缺乏。
加工定向注意
▪ 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 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 只有刺激或任务太多而使人的心理加工过程无法高效的操作时,注 意才是必须的。
▪ 视觉搜索任务
▪ 任务定义注意:从行为结果描述注意存在与 否,无法涉及注意内部机制
衰减模型: ➢ 信息是大量输入的; ➢ 加工过程是“衰减”式的; ➢ 过滤器位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 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多伊奇(Deutsch, 1963)等提出 ➢ 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
约翰逊和海因茨(1978)
➢ 双耳同时分听,被试追随靶子词(复述)
➢ 自变量:靶子词和非靶子词之间的感觉可辨度—高,靶子词 由男生读出,非靶子词由女生读出,低,两类词都由男生读 出;语义可辨度—高,两类词分属不同范畴,低,两类词属 于同一范畴
➢ 因变量:被试对非靶子词的回忆情况
➢ 结果:非靶子词的回忆量,在低感觉可辨度下高于高感觉可 辨度下。
➢ 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其内部表征与 抑制相联系,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此 分心物作为目标时,被试对此目标的 反应时比在控制条件下的要延长。表 明选择性注意具有双重机制。
➢ 扩散抑制:当探测显示中的目标与启 动显示中分心物有语义联系时,如启 动显示的分心物是“狗”,而探测显 示的目标是“猫”,对“猫”的反应 时也会延长。
工;信息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 ➢ 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只
对重要的刺激反应,对不重要刺激则不反应。 ➢ 重要性安排依赖长期的倾向、上下文、指导语等。
哈德维克(1969): ➢ 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对从左耳或右耳呈现的靶子词
反应 ➢ 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都超过50%,差异不显著
✓ 支持了早期选择的过滤器模型
格雷和韦德伯恩(1960): ✓左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2、tive,dear、5、Jane ✓右耳—6、jec、9,3、aunt、4
✓结果:被试按意义再现,二个耳朵分别接收 的信息组成单词(objective)或短语(dear aunt Jane)
✓过滤器可通过多个通道的信息 ✓促使理论更新:注意的瓶颈后移
▪ 研究表明,认知不足的特定人群往往表现出 负启动效应的削弱。
▪ 老年人相对中年人,负启动效应小;儿童的 负启动效应小。
▪ 金志成等(2019)运用正负启动技术,发现学 困生分心物抑制能力差于学优生。
注意的操作定义
研究者有不同的操作定义 ➢任务定义注意 ➢持续性注意 ➢加工定向注意
任务定义注意
✓ 结论:支持早期选择模型,每个 耳朵是一个通道,过滤器允许每 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以耳朵 为单位的分别再现优于通道之间 不停切换的成对再现。
Cherry(1953):
✓ 双耳同时分听,追随耳程序—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 现刺激,只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 到的项目;追随耳、非追随耳
✓ 结果:被试可以较好的再现追随耳的信息,对非追 随耳的信息,只能觉察一些物理特征的变化(如男声 变为女声),甚至当刺激由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时都 觉察不到
注意
注意的概念
詹姆士,《心理学原理》:“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若干 种似乎同时可能的对象或连续不断的思维中的一种的占有。它的本质是 意识的聚焦、集中。它意指离开某些事物以便有效地处理其他事物。”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基本特征 ✓ 指向性(选特性) ✓ 集中性
认知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对注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
1960,心理学家特瑞斯曼(Treisman)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 息也得到了加工,因此提出该理论。
➢ 追随耳实验:左耳(追随耳): 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右耳(非追随耳): Knowledge of on a hill.
启动效应:先前的加工对随后的加工所起的作用;起促进作用的启动效 应是正启动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是负启动效应
注意的启动实验 ➢ 启动显示:目标和分心物 ➢ 探测显示:目标和分心物 ➢ 被试只对两个显示中的目标进行反应,不理会分心物 ➢ 如果启动显示中的目标(T0)和探测显示中的目标(T1)相同,称为目标重
▪ 注意的概念是以任务定义的: 是否正确的执行了某项任务; 被试精确执行任务时发生的 注意。
▪ 主要用在关心注意的结果而 非注意本身的实验中;避免 任务定义注意与注意机制本 身的混淆。
持续性注意
▪ 注意的保持过程,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 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持续性注意
▪ 引起注意的过程和保持注意的过程是区分的: 顶叶受损的病人和ADHD儿童
知觉选择模型 ➢ 使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同时分听技术 ➢ 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考察的是注意的集中性 反应选择模型 ➢ 运用不附加追随耳的靶子词的双耳同时分听技术 ➢ 注意分配到两耳,注意的分配性
资源限制理论与可证伪标准
卡内曼(1973):注意即心理资源,心 理资源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 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加工 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注意的功能就 是资源分配。
➢ 结论:低感觉可辨度下,非靶子词占用了较多资源,进行了 较深的加工。
▪ 为注意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术语 ▪ 难以证伪:有限资源的性质通常不明确
特征整合理论
特雷斯曼(Treisman, 1977, 1980): ➢ 特征: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如图形、颜色是维量,正方
形和蓝色分别是两个维量的值 ➢ 客体:一些特征的结合,如蓝色正方形 ➢ 特征捆绑:同一个客体的各个特征如何结合在一起?
提示类型 ➢ 根据提示是否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外围提示;
符号提示
➢ 根据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和无效试验的比例: 预言性提示——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 非预言性提示——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试验次数接近 自变量的结合:提示有效性;提示类型
提示范式研究举例
▪ 拉维(2019):注意在早期还是晚期起作用的关键 变量是刺激或任务所施加的知觉负载量。
➢ 双任务作业:快速呈现刺激卡,要求被试注意两侧的数字并报告, 之后报告所呈现的字母及颜色和位置
➢ 结果:第一作业正确率在90%以上,第二作业的正确率为52%;第 二作业出现特征结合错误,如报告中间红色的H
➢ 前注意阶段可以对单个特征进行独立编码,特征处于自由漂移状态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正负启动实 验
复启动,会产生正启动效应,被试对T1的反应时短于控制条件(两种显示 中的目标和分心物无关) ➢ 探测显示中的目标与启动显示中的目标有某种联系,如语义相关,也会 有正启动效应;扩散激活理论
选择性注意涉及两种加工机制
➢ 使专注的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目标激 活)
➢ 被忽略的信息积极抑制(分心物抑制)
负启动效应(Tipper)
➢ 结果:靶子是一个客体时,呈现的项目数量越多,搜索所 需时间越长;靶子是一个特征时,项目数量对靶子搜索所 需时间没有太大影响
➢ 结论:对特征的加工是自动的平行加工,搜索客体是系列 加工
非对称性搜索
前注意阶段的加工原则是表征“特征有”,而不表征“特 征无”
错觉性结合实验:不注意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 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可以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和“名字”现象 不经济;无法解释客观存在的早期选择
▪ 早期选择 ▪ 中期选择 ▪ 晚期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