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讲稿(完整版)
演示文稿第五次课自动控制理论讲解
Kg
1
A(wg )
1
G( jwg )H ( jwg )
j Awg
G(s平面
在对数坐标图上,采用Lg表示Kg的分贝值
Lg 20 lg K g 20 lg A(w g )
-1 wg
wc
w→∞ 0
wc
Lg称为对数幅值稳定裕度或增益稳定裕度,
由于Lg应用较多,通常直接被称为幅值稳
定裕度。
w→0
定义:幅值穿越频率时的相频特性与-180°之差称为相位裕
试求:K = 1时的 Kg 和 解 基于在wg处开环频率特性的相角为
(wg ) 90 arctan 0.2wg arctan 0.05wg 180
arctan 0.2wg arctan 0.05wg 90
0.2wg 0.05wg 1 0.2wg 0.05wg
1 0.2wg 0.05wg 0
量,用 表示。即
(wc ) (180 ) 180 (wc )
j
L(w)
G(s平面
Awg
-1 wg
wc
w→∞ 0
wc
0
(w) -90
w→0
-180 -270
Lg
w
wc
w
wg
显然,当Lg>0时,即A(wg)<1和 >0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否则是不稳定的。对于最小相位系统,Lg>0和 >0是同时发生
即相位裕量 在 72 ~ 36 之间
3)当w > w2,斜率为 -40 dB/dec , w1 < w < w2,斜率为 -60
G( jw)
jw (1
jw
w2
)(1
j
w
)
它在wc处的相角为
自动控制理论
⾃动控制理论第⼀章⾃动控制系统概述1、组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元件或装置有哪些?各环节的作⽤?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对象和控制装置组成,控制装置包括:(1) 给定环节给出与期望的输出相对应的系统输⼊量。
(2) 测量变送环节⽤来检测被控量的实际值,测量变送环节⼀般也称为反馈环节。
(3) ⽐较环节其作⽤是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与给定环节给出的输⼊值进⾏⽐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4) 放⼤变换环节将⽐较微弱的偏差信号加以放⼤,以⾜够的功率来推动执⾏机构或被控对象。
(5) 执⾏环节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变化。
常见的执⾏元件有阀门,伺服电动机等。
2、什么是被控对象、被控量、控制量、给定量、⼲扰量?举例说明。
被控对象指需要给以控制的机器、设备或⽣产过程。
被控量指被控对象中要求保持给定值、要按给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被控量⼜称输出量、输出信号。
控制量也称操纵量,是⼀种由控制器改变的量值或状态,它将影响被控量的值。
给定值是作⽤于⾃动控制系统的输⼊端并作为控制依据的物理量。
给定值⼜称输⼊信号、输⼊指令、参考输⼊。
除给定值之外,凡能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因素,都是⼲扰,⼲扰⼜称扰动。
⽐如⼀个⽔箱液位控制系统,其控制对象为⽔箱,被控量为⽔箱的⽔位,给定量是⽔箱的期望⽔位。
3、⾃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式有哪些?⾃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与复合控制。
4、什么是闭环控制、复合控制?与开环控制有什么不同?若系统的输出量不返送到系统的输⼊端(只有输⼊到输出的前向通道),则称这类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所施加的控制作⽤,若能取⾃被控量的反馈信息(有输出到输⼊的反馈通道),即根据实际输出来修正控制作⽤,实现对被控对象进⾏控制的任务,这种控制原理被称为反馈控制原理。
复合控制是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相结合的⼀种⽅式,既有前馈通道,⼜有反馈通道。
5、⾃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按元件特性分、按输⼊信号的变化规律、按系统传输信号的性质)?按系统输⼊信号的时间特性进⾏分类,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第一讲
2、主要参考书
《自动控制理论》 邹伯敏 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编 科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李友善
国防工业出版社
《现代控制工程》 绪方胜彦 科学出版社 第3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动控制原理》 王建辉
清华大学出版社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Katsuhiko Ogata 电子 工业出版社
控制量 u
扰动 n
被控对象 GO
比较 环节
反馈环节 H
反馈信号 b
第29页/共45页
输出信号 C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即稳、快、准。
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系统重新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任何一个正常工作的系统首先必须是稳定的。
快速性 在控制作用下,系统必然由原先的平衡状 态经过一段时间才过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 个过程称为过渡过程。过渡过程越短,表明系统的 快速性越好。快速性是衡量系统质量高低的重要指 标之一。
【自动控制理论】 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第15页/共45页
【自动控制系统】 由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等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一定控制功
能的有机整体,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方框图】
比较 输入量
控制器 测量电路
被控对象
输出量
第16页/共45页
四、控制系统的两种基本形式及特点
2、家用电器
第37页/共45页
3、工业控制
第38页/共45页
4、智能仪器仪表
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数字式测角仪
第39页/共45页
智能热量表
5、智能电网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
1.1 自动控制理论的定义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二、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2.2 微积分基础2.3 常微分方程2.4 拉普拉斯变换三、经典控制理论3.1 概述3.2 传递函数3.3 系统稳定性分析3.4 系统响应分析3.5 系统校正设计四、现代控制理论4.1 状态空间描述4.2 状态空间分析4.3 控制器设计4.4 观测器设计4.5 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五、线性二次调节器5.2 性能指标5.3 调节器设计5.4 数字实现六、非线性控制系统6.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6.2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6.3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6.4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七、模糊控制系统7.1 模糊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7.2 模糊控制规则和推理方法7.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7.4 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应用八、自适应控制系统8.1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8.2 自适应控制算法8.3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8.4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实例九、智能控制系统9.1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9.2 人工神经网络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9.3 遗传算法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9.4 模糊神经网络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十、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10.1 工业自动化10.2 交通运输自动化10.3 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10.4 家居自动化六、非线性控制系统6.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6.2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求解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通常需要使用数值方法,如牛顿法、弦截法和迭代法等。
6.3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对于非线性系统,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相平面分析、李雅普诺夫方法和描述函数法等。
设计方法包括反馈线性化和滑模控制等。
6.4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例如,臂的控制、电动汽车的稳定控制等。
七、模糊控制系统7.1 模糊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的控制方法,它通过模糊逻辑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控制目的。
《自动控制原理》讲稿
讲稿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邯郸学院制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 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1。
G(S)= -R2/R12.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2。
G(S)= - K/TS+1K=R2/R1,T=R2C3.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3。
G(S)=1/TST=RC4.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4。
G(S)= - RCS5.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5(未标明的C=0.01uf)。
G(S)= K(TS+1)K=R2/R1,T=R2C6.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6。
G(S)=K(1+1/TS)K=R2/R1,T=R2C五、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
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比例环节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1-1)。
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4.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一[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
5.鼠标单击按钮,弹出实验课题参数设置对话框。
在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6.观测计算机屏幕显示出的响应曲线及数据。
7.记录波形及数据(由实验报告确定)。
惯性环节8.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1-2)。
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9.实验步骤同4~7积分环节10.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1-3)。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ppt课件
闭环
开环
(反馈) (前馈)
复合
定值
程序
随动
线性
非线性
电动
气动
液动
连续
离散
第四节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评价
稳定性
稳态性能
动态性能
前馈控制方案举例
补水流量
优点: 调节速度快; 结构简单,造价低。 缺点: 抗干扰能力单一; 调节品质难以保证。
用水流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四节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概 述
自动控制理论—设计、分析与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
自动控制系统—在无人直接参与的前提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所有设 备的整体。
“自动控制”所涉及到的领域—遍及工业生产、军事、航空航天及日常生 活的每一个领域,还有替代实施规范操作的机器人
学习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 掌握“全面评价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水平”的能力; ➢ 了解“改善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 ➢ 了解“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
主要内容及承上启下的关系
本课程设计到的基础理论知识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相关概念:
1、开环顺序控制 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给定值
测量值
控制信号
控制量
执行器
检测变送器
干扰 被调量被控对象ຫໍສະໝຸດ 关注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的共性:
组成 --- 设备、信号的名称。调节机理 ---依据偏差调节,消除偏差为目的。
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类别
按系统结构分类 按给定值特性分类 按系统模型特征分类 按执行机构特性分类 按系统传输信号形式分类
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
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草稿)宁永臣2018.3.4哲学是科学工作者对其思想意识进行有效操作的唯一工具。
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性基础之一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统一,即一元化教育。
由于近代工业革命的结果,两者的割裂<多元化教育)使得哲学或给力不够、或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反思、批判、预见)也越来越小。
一个科学工作者有了某种创新思想,却不懂得如何对其思想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梳理和升华,一个科学工作者在取得了阶段性创新成果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对其成果进行价值的总体判断和预见,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说不是我们至今都培养不出世界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b5E2RGbCAP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适当的哲学分析,应成为本课程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为,既使抛开这一主动意义,自动控制理论本身也带有浓重的方法论色彩,有必要对此加以强调或突出。
这种哲学分析为我们认识自动控制理论问题、解决自动控制理论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是学习好、运用好自动控制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础。
p1EanqFDPw一、自动控制理论的定性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和任务自动控制理论<原理)是一门关于自动控制规律的技术科学【性质】,它研究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规律和控制规律【对象】。
其任务是给定一个被控对象或过程后,按工程或其它需要给定一<组)性能指标要求,然后再依据实际上的限制与约束,设计控制器来控制这个被控对象或过程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从理论上讲,自动控制理论<原理)要回答的问题正是针对上述要求下能不能做和怎样做两个问题【任务】。
DXDiTa9E3d二、自动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对哲学范畴1.作用与反作用<可解释反馈原理)2.原因与结果<可解释反馈原理)3.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解释能控性与能观测性)三、控制科学中的反馈与哲学范畴中的反馈所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打印讲课讲稿
自动控制原理打印自动控制原理1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为什么说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 ? 举例说明。
37.一阶惯性系统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如何用实验方法确定时间常数T ?其调整时间t s和时间常数T有何关系,为什么?38.什么是主导极点?主导极点起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39.什么是偏差信号?什么是误差信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0.根轨迹的分支数如何判断?举例说明。
二、计算题(第41、42题每小题5分,第43 、44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1.求图示方块图的传递函数,以X i (s)为输入,X0 (s)为输出。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欲使图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为20%,峰值时间为2秒,试确定K和K1值。
44.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由实验求得,并已用渐近线表示出。
试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设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436. 简要论述自动控制理论的分类及其研究基础、研究的方法。
37.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如要减小最大超调量,对其它性能有何影响?38. 用文字表述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并举例说明。
39.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如何来减小由输入和干扰引起的误差?40.根轨迹的渐近线如何确定?41.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2.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43.已知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1(10)(+=s s s G ,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Bode 图。
4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2)(1()(++=s s s k s G k , (l)求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k 的取值范围; (2)求k =1时的幅值裕量;(3)求k =1.2,输入x (t )=1+0.06 t 时的系统的稳态误差值e ss 。
自动控制原理636. 如何求取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举例说明。
37.为什么二阶振荡环节的阻尼比取ξ=0.707较好,请说明理由。
自动控制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相关概念说明
1. 被控对象 2. 被控量 3. 控制器 4. 控制量
5. 参考输入量 6. 偏差信号
7. 反馈 8. 测量元件 9. 比较元件 10. 定值元件 11. 执行元件 12. 扰动信号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6. 按照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分类 单入单出控制系统 多入多出控制系统
图1-10 自动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端口关系示意图
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4.1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 稳定性 2. 准确性 3. 快速性
1.4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1.4.1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的高次幂或乘积项的函数。如 就是非线性函数。
dd 2( 2 y t)tx(t)dd (ty )ty(t)y2(t)x(t)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4. 按照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类 定常控制系统 时变控制系统
5. 按照系统传输信号的分类
1.5 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发展
自动控制理论根据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 智能控制理论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以人工智能的研究为主要方 向,引导人们去探讨自然界更为深刻的运动机理。
高等教育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
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组编 主编 吴秀华 邹秋滢 郭南吴铠 主审 孟 华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
自动控制理论的哲学讲稿<草稿)宁永臣2018.3.4哲学是科学工作者对其思想意识进行有效操作的唯一工具。
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性基础之一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统一,即一元化教育。
由于近代工业革命的结果,两者的割裂<多元化教育)使得哲学或给力不够、或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反思、批判、预见)也越来越小。
一个科学工作者有了某种创新思想,却不懂得如何对其思想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梳理和升华,一个科学工作者在取得了阶段性创新成果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对其成果进行价值的总体判断和预见,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说不是我们至今都培养不出世界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b5E2RGbCAP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适当的哲学分析,应成为本课程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为,既使抛开这一主动意义,自动控制理论本身也带有浓重的方法论色彩,有必要对此加以强调或突出。
这种哲学分析为我们认识自动控制理论问题、解决自动控制理论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是学习好、运用好自动控制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础。
p1EanqFDPw一、自动控制理论的定性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质、研究的对象和任务自动控制理论<原理)是一门关于自动控制规律的技术科学【性质】,它研究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规律和控制规律【对象】。
其任务是给定一个被控对象或过程后,按工程或其它需要给定一<组)性能指标要求,然后再依据实际上的限制与约束,设计控制器来控制这个被控对象或过程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从理论上讲,自动控制理论<原理)要回答的问题正是针对上述要求下能不能做和怎样做两个问题【任务】。
DXDiTa9E3d二、自动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对哲学范畴1.作用与反作用<可解释反馈原理)2.原因与结果<可解释反馈原理)3.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解释能控性与能观测性)三、控制科学中的反馈与哲学范畴中的反馈所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理论》讲稿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类专业基础课,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自动控制理论可分为自动控制原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开始主要用于研究工程技术领域的自动控制问题,现已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工程领域,如应用到经济学、生物医学、社会学、生产管理等领域。
自动控制理论已成为普遍使用的基础理论。
我们本学期介绍的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的基础,计划授课85学时,其中10学时用于实验。
参考书:《自动控制原理》,天大、技师、理工合编,天津大学出版社;《自动控理论》,两航一校合编,国防工业出版社;《现代控制工程》,(日),绪方胜彦,科出版社;《自动控制系统》,(美),本杰明,水利电力出版社;《线性系统理论》《反馈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自控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的划分是以控制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为归纳为:建立在时域法、频率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经典控制理论和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其基本方法是采用描述输入-输出关系的传递函数为基础,包括:时域法、频域法、根轨迹法、相平面法等,工具:乃氏曲线,伯德图,尼氏图,根轨迹等曲线。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变参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基本方法是:采用描述系统内部特征的状态空间的方法,更多的采用计算机作为其工具。
自动控制原理包括下列内容:第一章: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开、闭环,分类第二章:数学模型即:描述系统运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程图第三章时域分析法:动态性能、静态性能、一二阶系统分析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常规根轨迹、特殊根轨迹第五章频域分析法:频率特性、频域指标、频域分析第六章系统综合与校正第七章非线性系统与分析第八章采样控制系学习要求: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及其组成与分类;2.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教学内容:§1-1 概述§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1-4 本章小结§1-5 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引论(控制理论的一般概念)第一节概述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的某一物理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的控制,称为自动控制。
前提:没有人直接参与目标:被控对象(某一物理量)手段:利用控制装置自动控制的发展:本世纪20-40年代,一些国防和通信自动化系统的研制,终于形成了以时域法、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支柱的"古典"控制理论。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航天等高科技的推动,在古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所谓"现代"控制理论。
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力求使设计的控制系统达到最优的性能指标,为了使系统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其某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而实行的控制称为最优控制。
而当对象或环境特性变化时,为了使系统能自行调节,以跟踪这种变化并保持良好的品质,又出现了自适应控制。
尽管出现的各种理论都精辟而透彻,但在实践中常常发现仍是古典频域法最为适用。
究其原因,在于复杂理论所基于的精确模型难以得到。
真正优良的设计必须允许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不精确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即具有鲁棒性。
另外,使理论实用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数学模拟(仿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目前谈到的主要是针对线性系统的线性理论。
近年来,在非线性系统理论离散事件系统,大系统和复杂系统理论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智能控制在实用方面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它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内容。
我们向大家介绍的古典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它在工程实践中用的最多,也是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
自动控制例子:1。
化工反应塔恒温恒压控制2。
数控机床3。
火炮跟踪雷达的随动控制4。
人造卫星都是:自动控制技术的结果。
最简单的例子:洗衣机;电冰箱、电暖气等洗衣机:将定时器设定为3分钟,洗衣机达到设定值之前一直工作,时间到了,洗衣机停止工作。
可见:设定时间只确定了开关时间长短与衣物洗涤程度无关。
换言之:洗衣机不会根据衣物洗涤程度自动调整时间,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
电冰箱:设定温度T,冰箱接通电源后将启动压缩机(制冷),冰箱中温控器将检测实际温度并与设定温度比较,决定停止、启动压缩机工作。
可见:实际温度将维持在给定温度附近,除了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具有顺向作用外,还存在反向联系。
第二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一、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作用的控制过程。
框图方框表示:控制装置、被控对象,信号用线段表示,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进入方框的箭头表示输入信号(输入量),引出方框的箭头表示输出信号(输出量)。
二、闭环控制(反馈控制)闭环控制是指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
框图::表示比较装置;反馈:通常将被控量经反馈装置引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比较,称此过程为反馈。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而使误差信号值越来越小,则称反馈为负反馈,反之:称为正反馈。
特别说明:以负反馈原理组成的闭环系统才能实现自动控制的任务。
通常:因为讨论的问题均具有负反馈的特点,所以研究的《自动控制原理》也可称为《反馈控制理论》。
三、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比较开环控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但开环控制不能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偏高。
(系统结构和控制过程均很简单,但抗扰能力差。
控制精度不高,一般只用于对控制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
)闭环控制:具有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出现偏差能力,因此可修正元件、参数以及外界扰动引起的误差。
(能减小或消除由于扰动所形成的被控量的偏差值,因而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强的抗扰能力。
)四、复合控制复合控制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相结合一种控制方式。
实际上:在闭环控制基础上,附加一个输入或扰动作用的顺馈通路,来提高系统控制精度。
1.按输入作用补偿2.按扰动作用补偿能在扰动(可测量)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前,提供一个控制作用以抵消扰动对输出影响。
五.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为完成一定任务的一些部件按一定规律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检测控制的系统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方式就是开、闭环控制。
一般框图:参考输入r (指令信号)主反馈信号b(量纲与参考输入同)偏差信号e(e= r - b)控制信号u(控制装置产生)扰动信号n:影响输出的信号被控制量c (系统的输出)第三节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1.按给定输入的形式:随动系统、恒值系统和程序系统若系统的给定值为一定值,而控制任务就是克服扰动,使被控量保持恒值,则为恒值系统;若系统的给定值按照事先不知道的时间函数变化,并要求被控量跟随给定值变化,则为随动系统;若系统的给定值按一定的时间函数变化,并要求被控量随之变化,则为程序控制系统。
2.线性和非线性系统若一个元件的输入、输出的关系曲线为直线,则称该元件为线性元件,否则称为非线性元件。
若一个系统中所有的元器件均为线性元器件,则系统称为线性系统;若系统中有一个非线性元器件,则该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
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从系统的数学模型来看,若微分方程的系数不是时间变量的函数,则称为定常系统,否则称为时变系统。
3.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从系统中的信号来看,若系统中各部分的信号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即模拟量,则为连续系统;若系统中有一处或多处信号为时间的离散函数,则为离散系统;若系统中既有模拟量也有离散信号,则为采样系统。
4.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5.确定系统与不确定系统6.集中参数和分布参数系统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目的:学会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描述一个自动控制的标准:(稳、准、快):1.系统能正常工作(稳定性)2.系统动态性能(灵敏度,快速性)3.系统稳态性能好(稳态误差小)小结:自动控制理论可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也称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就是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开环控制结构简单,但抗扰能力差,控制精度不高;自动控制原理中主要讨论闭环控制方式,其抗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自动控制系统可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归类。
一般地,可从稳、快、准等几方面性能来评价自动控制系统。
这几方面性能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在实际分析设计中,应在满足主要性能要求的同时,兼顾其它性能。
要求:(1) 掌握有关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明确控制系统的任务、组成及控制装置各部分的作用。
(2) 了解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正确理解负反馈控制原理。
(3) 正确理解对控制系统稳、准、快的要求。
(4) 通过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特点。
问答题:1.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开环、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2.试举两个以人为控制器的反馈控制系统的例子。
第二章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学习要求:1、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原理,传递函数的概念,对于不很复杂的系统能够写出传函;2、掌握方框图及信号流图化简原则,利用方框图或信号流图求传递函数;3、掌握几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动态的响应;4、了解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在给定和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及由给定和扰动引起的误差传递函数。
(内容介绍: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一、数学模型的概念: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实际的物理系统,以完成某些规定的任务。
如一个实际的调速系统,温控系统等。
采用的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解析法去完成设计任务。
经验法中,依靠丰富的经验,加之试凑方法。
对比较简单系统,可得到满意结果,对复杂系统,往往采用解析法。
解析法的采用其前提是应先建立其数学模型,即先建立描述这一系统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一个复杂系统,建立数学模型一般较困难。
通常的办法是作一些简化系统的假设,将系统理想化,一个理想化的物理称作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数学描述称作数学模型。
建模:通常指建立物理模型的数学模型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准确分析出哪些物理变量和相互关系是可以忽略的,哪些对模型准确度有决定性影响。
如:线性化问题:实际物理系统一般均为非线性系统,只是非线性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许多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近似视作线性系统,使问题得到简化。
工程中一般的做法是将模型简化为线性模型,以线性模型为基础,求得系统的近似特性,必要时,再采用较复杂模型进一步研究。